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4-08-18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精选8篇)

篇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25-01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多媒体技术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认识。

1.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1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有清晰的前进目标以及巨大的学习动力。强烈的好奇心是处在青春期阶段的高中生的个性特征之一,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很大的好奇心和很强的求知欲,基于这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在传统的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中加入新鲜灵活的元素,创造立体空间感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会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的趣味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数学“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一段短片:短片中可以利用卡通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何为柱,何为锥,何为台,何为球。通过有趣卡通短片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对这几种几何体的兴趣,同时学生对这几种几何体也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的教授奠定了前提。

1.2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如何加工处理教材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重点在于如何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些重难点很难突破,根源是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太过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所以,教师应当采取比较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比较容易地使知识迁移。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就是高中数学教师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

1.3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动”这一特长,变静态的“解说”为动态的“表演”,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具模型、投影片、黑板等实物展示的各类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工成图形、文字、影像等表达形式,并予以一些创意性的处理,例如通过动画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并将这些资料整合起来。在课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的变化可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将运动与变化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2.1多媒体的使用背离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喧宾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当用则用,选择运用,讲究实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为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于的媒体的地步。另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高低的表演工具,把课堂摆弄得绚丽夺目,煞是“好看”。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的眼花缭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最终本末倒置。还有一些教师为追求形式,把多媒体当成演示教学内容的高级黑板、数学课堂的装饰品、课堂板演的捷径,使得媒体无形地成了“题海战术”的现代化工具,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已造成学生的疲倦,达不到新课改要求。

2.2使用多媒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交互性差。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然而,在目前的一些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上点鼠标,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有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在演示课件时,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给学生自由独立的思考时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人际对话”,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脱离实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2.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脱节,缺乏有机结合。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公开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黑板、粉笔,有些科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唱到尾。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是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传统常规媒体的独体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3.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3.1保证充足的思维时间。多媒体教学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效率高等优点。然而,若画面的切换过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大大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3.2保证充足的思维空间。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的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和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包办到底,否则会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3.3还真实感于课堂。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和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感,如果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多媒体的立足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应当继续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化枯燥为生动有趣,让课件成为教学的配角。展示其魅力和作用。

篇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1.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1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有清晰的前进目标以及巨大的学习动力。强烈的好奇心是处在青春期阶段的高中生的个性特征之一,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很大的好奇心和很强的求知欲,基于这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在传统的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中加入新鲜灵活的元素,创造立体空间感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会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的趣味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数学“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一段短片:短片中可以利用卡通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何为柱,何为锥,何为台,何为球。通过有趣卡通短片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对这几种几何体的兴趣,同时学生对这几种几何体也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的教授奠定了前提。

1.2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如何加工处理教材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重点在于如何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些重难点很难突破,根源是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太过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所以,教师应当采取比较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比较容易地使知识迁移。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就是高中数学教师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

1.3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动”这一特长,变静态的“解说”为动态的“表演”,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具模型、投影片、黑板等实物展示的各类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工成图形、文字、影像等表达形式,并予以一些创意性的处理,例如通过动画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并将这些资料整合起来。在课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的变化可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将运动与变化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2.1多媒体的使用背离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喧宾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当用则用,选择运用,讲究实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为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于的媒体的地步。另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高低的表演工具,把课堂摆弄得绚丽夺目,煞是“好看”。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的眼花缭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最终本末倒置。还有一些教师为追求形式,把多媒体当成演示教学内容的高级黑板、数学课堂的装饰品、课堂板演的捷径,使得媒体无形地成了“题海战术”的现代化工具,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已造成学生的疲倦,达不到新课改要求。

2.2使用多媒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交互性差。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然而,在目前的一些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上点鼠标,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有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在演示课件时,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给学生自由独立的思考时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人际对话”,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脱离实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2.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脱节,缺乏有机结合。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公开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黑板、粉笔,有些科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唱到尾。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是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传统常规媒体的独体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3.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3.1保证充足的思维时间。多媒体教学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效率高等优点。然而,若画面的切换过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大大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3.2保证充足的思维空间。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的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和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包办到底,否则会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篇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一、应用媒体技术加强直观教学, 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是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高中化学学科对理性要求比较高, 所以学生普遍认为化学难学, 对化学产生畏惧心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 采用变微观为宏观、变虚为实、变远为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 就能顺利实现认知目标的达成。比如高中生初次接触有机化学, 很难在头脑中把有机分子复原成立体结构, 难于理解和掌握有机物分子的结构, 尤其是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区别。在教学中, 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结构模型的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 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功能, 动态地、形象地演示有机分子在空间的结构形态, 这是结构模型所不能替代和实现的,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化学基础理论教学难点与学生认知的冲突历来都是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传统教学的表现形式单一, 缺乏直观性,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微观知识, 比如物质的分子结构, 主要是靠教师说, 利用表格、模型、挂图等手段进行微观物质的教学。而通过多媒体技术, 可把书本、语言上难以表达的内容直观化。为了突破微观理论教学这一难点, 就必须使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 抽象理性的理论具体化、感性化, 并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媒体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的高超处理能力将无形、看不见的结构变为具体的、可见的, 就能使学生从中间接地获得准确的感性知识。“百闻不如一见”,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克服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障碍,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学学习难度, 促使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做到优化组合, 适用为主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息刺激, 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如果不顾实际需要盲目使用, 会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 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表现形式, 将一些可有可无、对达成课堂目标无益的内容充斥其中, 淡化了化学教学主题, 这样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一些公开课上, 有的教师哗众取宠, 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 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大量的音乐、使用过多华丽的动画, 更不顾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 一味追求形式, 把学习的过程完全变成了图画浏览或音乐欣赏。在一些地区, 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 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 单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结果事与愿违, 教学效果很差。作为教师, 应当关心的是多媒体内在的深刻性和启发性, 而不是表面的花哨, 既要寓教于乐, 又不能把学习变成游戏;从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尽管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在教学工作中不可迷信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化学实验、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常规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我们必须避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 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少走弯路, 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

由于化学实验的有限性,实验的重要特点,即直观性、操作性、探索性以及科学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表现,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克服有限的实验条件,而且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增加时效性,保障安全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因而多媒体技术的探究是急切需要的。

一、投影技术的应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而教师只能在讲台上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减少了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增加试验次数或采用放大仪器,这些方法不仅浪费時间,而且并不能真正地克服缺陷,而采用投影仪,可以让学生仔细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使得实验的可见性与科学性同时提高,进而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实验创造条件。例如,在稀释浓H2SO4的过程中,投影仪有利于对温度计读数进行详细观测,从而增强科学性。

二、摄像与放像技术的应用

仅仅通过一次实验的演示,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解关键点,而实验过程又是最被注重的。利用摄像和放像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可以为学生进行回放,有利于重要的实验现象的突出,也可以保障实验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规范性的指导。例如,在氯气的制取过程中,旁白的加入,并对重要的操作过程进行局部放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操作的重要性,避免发生安全问题。为学生充分了解氯气的性质以及制取过程提供保障。在实验的时效性上,摄像与放像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这一特征,例如,氯水的见光分解实验,需要耗时24小时的实验通过该技术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一现象,不仅缩短了相关时间,而且增强了实验的时效性。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感知来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为学生的实验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能力。例如,在进行物质鉴别的化学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实验室”中设计各种方法,利用“试剂”进行判断鉴别,因为多媒体能够对各种现象进行模拟,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此过程培养兴趣以及创造力,而且可以在缺少试剂的情况下仍然完成实验。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化学实验中的众多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为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因而跟随时代的脚步,有必要将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引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34.

[2]姚磊.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45-246.

篇5: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邢鲍国

摘 要:中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多媒体教学在各中小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范画,多多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国热情。

关键词:多媒体;拓展;激发;创造力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期,是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的时期,是思想意识形态不断提高的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新时期,现代化教育已逐步成为义务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在各中小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提出了新课改。随着教育领导部门的不断投入,学校可运用的多媒体设备是越来越先进,投影设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让教师的展示空间也越来越大。下面就多媒体在农村中学美术课上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加强欣赏课的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中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就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农村中学从教4年了,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偏僻,接受新事物少,接触美术文化的机会就更少,从影视作品、书籍图片等方面获得美术信息的机会较城里的学生要匮乏得多,但不代表他们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中学生稚气未脱、活泼好动、听觉灵敏、模仿能力强、反应快,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心理反感等消极情绪则会抑制这种活动的进行。如,在上《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时,若按照传统教学进行授课,学生会感觉很枯燥乏味,因为高中的美术课本知识点不仅广,散而且深,但是资料不多。在授课时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那些图片资料跟学生讲解,学生没有办法在脑海里凭空构建地方性建筑、地域建筑特点和形成历史,就没有办法深入学习。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则大为改观。课前我查找了许多地域性建筑的图片资料,按照南北、东西方的顺序把它们编在了一起,带着学生把北京的四合院、故宫、徽派建筑及一些名塔古寺游览了一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领略了无限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让大家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外形和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当视频中介绍故宫太和殿后门的一块石阶是用长17米、宽6米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加上石雕上祥云瑞兽的特写时,大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时不时地爆发出啧啧惊叹之声,对先辈们高超技术的钦佩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神情溢于言表。后来一位学生根据《地域的永恒魅力》这堂课写了一篇观后感参加了县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并获奖。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为教师的教学准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范画,多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能以教师事先安排的顺序依次呈现,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电子白板这个多媒体设备在美术课上是美术教师的好帮手。

有些学生,对上美术课的兴趣不是很高,主要是他画不好,如果教师单纯讲,学生会更厌烦。教师若能当场在白板上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绘画的整个过程,学生大都能专注地参与学习当中。对于不爱绘画的学生,可以先把他们培养成对绘画的评论家,让他们多多评价,间接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加大鼓励力度,逐渐让他们去尝试一番。

比如,在上《手绘线条表达》一课时,我首先在电子白板上画几张草图,通过对简单线条的认识到组成一个新物体的变化,边讲解边画,如,在电子白板上画一个小小的圆,通过添加任意简单的一二笔将它变成气球、太阳、糖葫芦等另一种图形,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图形特点和变化规律,启发学生画出其他的图形来,画好后看看可以填充什么样的颜色。画得越多的学生,教师就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通过演示,学生参与并思考操作,启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当学生被引上了路后,就会作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这样美术课的要求就达到了。

教师作画过程中,通过学生“看”来进行的美育是其他再多的讲解也代替不了的。电子白板解决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观察不便的问题,让学生感受作画其实是个很简单的过程,作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享受创作乐趣的过程,让学生敢于实践,感受成功的愉快。尽管课本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步骤图,但教师的当场示范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加深印象。示范作画精彩,学生对教师必然更加崇敬,从而激发对绘画的热爱。

学生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给予中肯的评价,多采用表扬与鼓励,并将学生自评出来的优秀作品通过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有助于他的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进而喜欢教师,喜欢美术课,甚至会走上从事艺术的道路。

总之,利用电教手段进行的美术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审美感知材料,而且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感化的审美体验场景,再现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美对象的内在美、本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能力与创造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能使重点突出,难点易突破,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省时高效。由此可见,多媒体电脑技术的运用必将会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篇6: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李紫花

党全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一中

833303

【摘 要】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21世纪的教育将诞生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其基础与催化剂是信息技术。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效益。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准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的化学信息世界,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化学课堂 运用 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进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不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同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尤其是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各种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反,不切实际的滥用多媒体,会严重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的落实。

一、借助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备氨气这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本人的课件中,充实了我的课件,使我的课件有内容,又生动。最主要还是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在备氯气这节时,我从网上找到有关氯气泄漏事件的视频,而在上课前先播放,学生看到云南寻甸公司氯气泄漏71名工人被熏倒及重庆氯气泄露爆炸 群众紧急大撤离,庄稼被毁的场面后学生好像亲自经历了一样,在随后的教学中中他们都显得很兴奋,并且很积极的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变抽象为具体,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观场景作微观处理,还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在苯分子的教学时,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苯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并进行360o旋转,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其结构特点,并在随后的练习里面很快地,准确地完成了任务。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高二有机化学中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原理,可利用多媒体模拟这一反应历程中羧酸提供羟基而醇提供氢。在做“铜―锌原电池”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能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及实验现象。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和三维动画软件,模拟物质结构、化学反应过程等,随教学过程而进行同步控制。不仅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而且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规律的阐释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但由于时间、观察条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结合的效果模拟实验的过程,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高一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又如讲“布朗运动”时,在大烧杯中盛1-2cm高的水,放入一点花粉,利用投影观察,既增大了实验的可视面积,又可以减少近距离观察时呼吸的干扰;讲到钠与水反应时将钠放在培养皿中盖上玻璃片与水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还可以将一些制备、性质、检验等系列实验,通过制作,利用计算机屏幕表演仪器拆装过程、实验方法和观察现象等。然后利用投影机能把这一系列过程放大,帮助学生观察。如介绍“电子云”时,学生对电子云模型中那么多的“点”很难理解,通过多张投影片的叠加,使学生理解电子云模型形成过程,从而接受电子云的概念。

2.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如讲‘焰色反应’时,我把家中炒菜时食盐水溅到煤气灶上产生黄色火焰的过程拍成录像用于上课。这样把一个不适课堂演示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对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可用Flash等软件制成课件。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的毒性实验等。

4.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例如:学习《氧气》这课时,做细铁丝的燃烧实验时,应在氧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不然就会出现:细铁丝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到集气瓶底使瓶底炸裂的现象。如果此时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对失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的关注,然后再进行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减少仪器的损伤,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又如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前的一个步骤是熄灭酒精灯与撤走水槽。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个过程要强调要先撤水槽,后灭酒精灯。如果操作次序错误,就有可能造成水的倒流,导致试管炸裂,对于这样一个错误操作过程,不适合用实验演示给学生观看,我们就可以把它做成Flash课件,模仿水的倒流和试管炸裂的过程,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错误操作的危险性,加强了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具有的一种严谨性教育。当然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5.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强感知,强化记忆。

6.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例,高二“化学平衡”一节,我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达平衡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了化学平衡的动、定、变三大特征,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

7.运用电化教学,能促进化学教学的全面改革。电化教学的开展,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实现教学哲思想上的两个转变,即从单纯的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能力培养。还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形式手段,从单一化转为向多样化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证实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空气里没有二氧化碳不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不行。运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形象地演示二氧化碳的气、液、固的三态变化,并拓展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呈现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的画面。又链结了一个形象而富有情趣的动画片:在意大利有一个山洞,叫做“死狗洞”,画面展示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走进这个山洞,走着走着狗躺倒了,跳跃出一个骷髅的动画头像。洞内升起一条红线,显示红线下方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通过动画图像、文字注释和优美声音展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自如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全状态的理解并延伸课本知识,做到定时低耗,优质高效,充分的体现了多媒体教育的优势。又如:在讲授《燃烧的条件》这课时,观察红、白磷燃烧实验时,先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果再用实物展示台,将教学内容投在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燃烧的前后的时间关系等等,都呈现在了学生眼前和脑中,知识可长时间的逗留,这样学生就直观、形象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化学计算课上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较多,这时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的功能例题、解题过程、图例等用几秒钟就可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又可以节省了教师的劳动,教师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相关的内容和指导学生怎样运用该知识点,可以对该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还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反馈练习,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巩固中使用多媒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巩固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的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剖析和师生的双边交流上,学生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4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

化学来自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模型、挂图、板书等手段,真实性和直观性较差,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为配合教学,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特别是一些学生不易见到的工业生产过程,如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炼钢炼铁、燃烧与灭火、爆炸、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综合利用、海水晒盐、污水的处理、毒品及其危害等,在学习到某一部分知识时,就播放有关的资料,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它可以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学的密度和扩大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七、选择性运用多媒体,避免滥用多媒体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对于不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会达到相反的效果。尽管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把使用多媒体上课看作是一种时尚。甚至有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板书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这样做,便忽视了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他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大行其道。比如挂图的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以及板书的适时性与针对性,都是多媒体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地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因而在运用多媒体方面还需要走出误区。

综上所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不仅冲破了课堂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增大了教学容量,创造出多样化的教育环境,这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并且将多媒体与化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巧妙运用,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信息量的传递途径,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更精彩,教学实效会更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让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荣林《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篇7: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开 题 报 告

肥西县官亭镇江夏学区黄店小学 陈华刚

接肥西县教育局小教室通知,本课题确立为二OO七年县级研究课题之一。经课题组成员研究讨论,自即日起正式开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1、背景: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由“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们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多智慧人才。小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要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高效性,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现代教育手段的掌握和运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已不能满足教改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日益对立,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的需要,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我校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骨干教师,并使全体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为此我们特申请本课题的研究。

2、国内外现状:

在如何突出多媒体教学,使教育与学习资源共享,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实现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实现师

生互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局面等都有了一定的研究和尝试。

3、突破:

本课题研究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彻底把多媒体引进课堂,实现教学统一,使课堂教学具有信息性、时代性、趣味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探究型师资队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彻底打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优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和实用率。

三、课题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教程》、电化教育通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下的教师专业化研究及现代教育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创新能力,要让学生由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不断探究新的学习领域等为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随着农远工程的开展,我们将积极组织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度教育”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以推动课程改革。

采取以科学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体现教中学,学中研,并取得成果。

1、教学实践法。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科目教学中,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反思,再提出改进计划并落到实处。

2、调查研究法。以本校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教学中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学情况,并研究出一套改进方法。

3、资料查寻法。通过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中,以形成自己的成果。

五、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资源,具体落到实处并有实用价值。

2、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打造一批教学新秀、骨干教师。

3、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使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局面。

重点:现代教育方式中多媒体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有机融合运用。

难点: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运用。

1、人员结构:

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均为小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负责人陈华刚为黄店小学副校长,0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高级老师,曾多次被县、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形象代言人”、“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等,教学上更是屡获各项嘉奖;夏伦福为黄店小学校长,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经验丰富,成绩显著。主要成员大多具备专科学历,专业包括语文、数学、信息技术、音乐等多个学科。其中夏明昭是汉语言专业毕业,陈习满、彭玉兵、王世宏三同志在市、县刊物中发表数篇论文及教学设计,并参加县级信息技术培训,熟悉多媒体操作,江燕同志是县音乐委员会常任理事,曾获县音乐教学大奖赛“二等奖”,也发表了数篇论文于各级刊物上。

2、资料准备:

本课题组成员家庭均有电脑设备,可以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另外校内藏书丰富,各类教育书籍齐全,教学软、硬件设施充裕,可随时查阅并运用到教学中。

3、科研手段:

本课题将通过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及资料查寻进行研究。

4、经费保证:

学校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每学期将提供足额经费供课研活动日常运行。

七、课题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a、多媒体教学开放周(实施方案);b、多媒体教学论文;c、优秀教师课堂实录;

篇8: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概述

1.定义。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体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 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 集成一个系统, 并具有交互性。简单地说: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 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

2.特点。

(1) 集成性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结合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的一种应用, 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它不同于一般传统文件, 是一个利用电脑技术整合各种媒体的系统。

(2) 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色之一, 可与使用者进行交互性沟通是它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

(3) 互动性

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 具有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 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二、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优势

1.多媒体技 术运用于 高中物理 教学之中 , 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 在某些方面, 用传统教学媒体不易表现物理学“动”和“变”的特点。物理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 如力学中的运动位移, 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概念, 光学中的干涉、衍射等, 单凭语言是不易讲清楚的。再如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 如天体运动规律等, 教师只能用语言讲述运动的过程, 无法体现各天体的运动规则,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演示实验教学, 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运动过程, 使许多传统演示实验教学无法表现的现象更生动、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强教学效果,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之中, 可以突破重难点。

长久以来, 物理给人的印象就是“难”, 教师觉得难教, 学生感到难学, 难字当头。其原因就是学生生活经历的缺失与物理同生活密切相关的矛盾、学生抽象思维的缺失与建立物理 模型的矛盾。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把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变为可控的、有序的演示过程, 使学生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 用直观的影像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和生活经历的缺失。比如, 在机械波传播的教学中, 先用水波发生器演示水波, 再用绳子演示绳波, 学生对机械波传播形成基本印象, 但不知道它传播的本质。利用课件将波传播过程中各个质点用蓝色小球代替, 将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变长,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 相邻各质点因相互作用力而被带动, 很好地揭示波传播过程中质点没有“随波逐流”, 而是把振动形式传播下去的本质。除了观看再现的波现象之外, 在机械波这一章的教学中, 利用课件可以重现波的传播, 还可以就某一个状态暂停, 讲解机械波问题时, 不仅节约教师讲解画图的时间, 还使波形图更形象, 生动, 由定态变为动态, 而这一点正是机械波教学要求的, 是传统教学没有办法做到的。

3.多媒体技 术运用于 高中物理 教学之中 , 可以创设教学 情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 在讲解《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一节内容时, 老师播放了一段“牙买加短跑名将鲍威尔再次打破男子一千五百米世界纪录! ”的视频。学生受运动激情的感染, 纷纷讨论起来, 接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新课学习, 教学进程顺畅欢快。又如讲解“瞬时速度”时 , 教师首先播放了摩托车行驶中速度表指针转动情况的视频,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习理解了瞬时速度的定义。在讲解机械振动的传播时, 利用视频和音响播放大海汹涌的波涛声和海浪澎湃的景象, 让学生有了水波的基本感受, 然后开展新课教学, 学生处在热烈积极的学习氛围中, 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讲解“交流电的产生”这节内容中, 利用课件播放银川的美丽夜景和晚上没有电时漆黑一片的景象, 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生活中没有电是万万不能的。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提出自己的猜想, 在轻松、愉快的探讨中高效地学习。

4.多媒体技 术运用于 高中物理 教学之中 , 可以促使 学生参与。

多媒体教学程序包括学生的合作过程、反思过程和表述过程。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 要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 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 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特别要给学生必要的反思时间, 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对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 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 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 学会思考和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从而达到升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将学生分组, 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 确保学生有机会清晰地表述, “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 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文学社_活动计划下一篇:关于孝顺的话题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