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2024-08-11

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精选15篇)

篇1: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会吃苦耐劳。在西方国家,都不把家产留给孩子,而是贡献给社会。甚至孩子十八岁后,就要独立了。所以西方人生活比较富裕,也有这个原因。那中国人很喜欢把家产留给孩子。这其实也是不好的。花的是父母的钱,用的是自己的福报。这一点很重要的。

要让孩子受些苦,这也是有智慧的爱。自己也不要有享受的心态。不要有轻松的,享福的心态。像世界上顶级的富翁,许多都是从苦中来的。那高僧大德,他们能成就,也是从苦中来的。受苦,其实是了业。过去造下的恶业现前了,那苦就现前。

在父母溺爱下,孩子从小就不受苦。那长大后会如何呢。嫁人前,一点都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帮父母分担烦恼,到了结婚后,又不懂的孝顺公婆长辈,那在孝顺上就有缺,以后生活就会很苦,就要把这个苦也补回来。所以说,不会因为你爱你的孩子,上天就不会让他受苦拉。大道无私。人要大道无私,不自私,不私情,才能和道相应。想要让孩子有出息,就好好教导,要珍惜福报,要多培福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篇2: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

可能这会暂时增加很多的麻烦,比如要不断地收拾被他弄脏的衣服,饭桌,地板,可能要麻烦两三个月,但总比他都五六岁了还必须要家长喂饭才肯吃好。

再比如,耐心的等待自己小小的孩子学会自己走路,这总比日后吃力的抱着一个六七岁不习惯自己走路的孩子上街或出差或是旅游,要轻松很多吧。

篇3: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和培育是很重要的, 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教育方式不同, 其结果也不一样。教养方式太过, 太严, 则“欲速则不达”, 适得其反;教养方式不及, 则“放任自流”, 易使子女“游戏人生”, “今朝有酒今朝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的氛围, 家长的言行, 教育方式, 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今的孩子, 由于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 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导致孩子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任性等。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为19%, 而美国为41%, 日本为60%以上。有人曾说:“中国的孩子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 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名的。”造成中国孩子心理素质差与他们的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观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重智轻德。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未成年人在成长中所收到的第一教育。在很多家庭中, 只重视了孩子智力方面的教育, 把能够获得好的成绩上大学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准, 忽视了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 在集体中, 任何事情自己都不能吃亏, 什么团结互助, 社会公德都不用遵守等。忽视了德的教育, 不知道怎样做人, 没有做人的准则, 只关心自己, 缺乏对他人的关爱, 对社会的关心, 使之成为一个自私又低级趣味的人。

2, 重知轻能。当今家庭中, 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受历史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缺乏, 教育水平低, 社会变化认识不足, 往往认为孩子学习好是最重要的事, 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 学习很不错, 但应变能力, 劳动能力, 语言交往能力, 自律能力, 生存能力, 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显得比较差。

3, 重养轻教, 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当今很多家庭中, 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满足孩子的物质方面的一些需求, 如生活的、营养方面的一些需求。以宠、以爱代替教育。久而久之, 让孩子养成了金钱和物质享受的习惯, 忽视了对孩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计划用钱的教育, 长此下去, 一旦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孩子将无法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失去生存能力。

4、重言教, 轻身教。有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 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 这也不是那也不对, 贪玩好耍, 不求进步, 但家长忽视了自身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当今家长, 均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挣脱出来, 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朋会友, 经常是几个朋友坐在一起打牌到深夜。而家长却常常对孩子这样说:“你们又在玩, 不读书, 不做作业, 不做……不做……, ”总是指责孩子, 没有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去读书学习。理由很充足:父母是成年人, 可以玩, 孩子没有长大不能玩。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尊重长辈, 关心他人, 其家长本身却对其长辈不尊重, 对父母不孝敬, 对他人不关心。

古语说:“身教重于言教”,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 少一些指责性的唠叨, 简单空洞的说教, 处处以身作则, 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家长要求孩子什么, 自己首先做到, 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棍棒教育。古言道“不打不成才, 黄荆棍儿出好人”。在我们的家长中, 经常这样说, 行动上也就这样做, 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 首先, 拳棍交加, 进行一次暴风雨般的皮肉洗礼, 风雨过后, 孩子还弄不明白为什么受了这般皮肉苦态度态度, 总是埋怨父母不喜欢他, 甚至怀疑是否亲生。粗暴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后果是: (1) 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 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 有损身心健康, 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 (2) 孩子因慑于暴力, 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 久而久之, 容易养成说谎话, 不诚实的恶习; (3)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 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的人。

二、家长应学习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 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来承担, 而父母亲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由此可见, 父母亲教育方法与父母亲的教育态度、教育水平、文化素养等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要提高人口的素质, 促进社会教育化、学习化, 必须加强对家庭生活的科学指导, 使家庭生活能形成一个优良的学习教育环境, 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地教育子女, 让孩子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认识周围的环境。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耐心教导, 不做违背社会道德与规范的事。在家里, 从小事做起, 加强各方面的能力训练, 听从父母的教育, 尊敬长辈, 并在家里的交流中, 训练他们的语言交流的能力。家长对孩子重复犯错, 也要耐心指导, 给予多次改正的机会。平时, 在家里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 要求孩子怎么做, 家长首先怎么做, 事事起表率作用。培养孩子勤劳、勤俭、不讲吃穿、不攀比的好习惯, 让孩子在家长??第一位教师面前受到良好的教育,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 父母应避免以下情况:

1、过分保护, 从小娇生惯养, 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

2、父母在教育时过于严厉, 甚至子女稍不服从就挨打, 不给饭吃等。

3、对子女过分干涉。不给子女以信任, 甚至成年后还要干涉他们的生活。

4、经常包庇子女的缺点和错误。

篇4:孩子气质类型决定教育方式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无论你的孩子是什么气质,放手、鼓励、支持、表扬,也许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

除了身体发育不同及智能高低的差异之外,孩子出生时还有一些特性,例如,有的孩子饿了哭一两声就算了,有的孩子却哇哇直叫,没完没了;有的孩子看见陌生人就兴奋地去亲近探究,有的孩子则远远躲在一旁观察,不敢接近。这些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教育方式应该不同。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导性等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四类气质的典型代表,也有不少人则属于中间混合型,气质类型不太明显。

胆汁质。这是一种易兴奋,不受约束,容易激怒的类型,在古典小说中,张飞、史湘云是胆汁质类型,脾气暴躁,容易冲动。

多血质。特点是: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环境,也叫活泼型。如小说中的燕青、王熙凤属于这类气质,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善于待人接物。

黏液质。特点是:坚韧而行动迟缓,比较安稳,故又称为安静型。如小说中的林冲、薛宝钗,能忍耐,善坚持。

抑郁质。特点是:胆小,善感,比较孤僻,心很细。如小说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抑郁质。

从心理卫生角度来看,概括儿童的气质特征实行因材施教很有必要。有很多精力充沛、聪明活泼的孩子被家长或教师的刻板教育、相互攀比所压制,甚至被视为坏孩子。做事较慢的孩子被家长或老师所忽视,视为不争气的孩子。气质本无好坏之分,家长首先应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教育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气质类型,每一类气质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注意改造自身的消极方面,孩子的个性就会更完美一些。

如果孩子胆汁质成分多些,直率、热情、冲动,那就要教育孩子发挥长处,敢于做事,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随便发火,加强修养,以礼待人。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适应各种情况,有了进步就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的多血质成分多些,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变化快,做事没有长性,那就要教育孩子发挥善于待人接物,善于吸收新信息的特长,同时要教育他们善于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工作,着重培养他们做事踏实、认真的好习惯。

如果孩子的黏液质成分多些,安静、稳重、善于忍耐是其优点,但反应较慢、注意力难于转移又是缺点。家长要善于发挥这类孩子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学会利落、果断地办事,做事情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孩子抑郁质成分多些,做事细心,善于觉察别人不易发现的细节是其优点,但可能不大合群,行动犹豫。家长应要求他们发扬细心的长处,培养艺术感受力;又要教育他们学会合群,遇事要勇敢大胆,不怕困难。

此外,气质类型与健康也有一定关系,如人们常说的“忧虑伤身”,这种气质类型中的消极方面也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

所以,了解孩子气质类型中的积极方面,有利于发挥其特长;了解孩子气质类型中的消极方面并注意调节,可以防止其身心受到危害。家长要因气质类型而施教,教育孩子学会做气质的主人。

专家简介:王慧辉,中原油田关工委科学育儿分会秘书长,讲师团副秘书长,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篇5:教育孩子的新方式

支行长”等也是学生们通过竞选选出来的。安阳小学政教处主任王卉欣介绍说,“道德银行”的一切工作职务都由学生来担任,学校成立了学生“道德银行”办公室,为“道德银行”提供办公场地,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道德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是学生思想道德上的每一点进步事迹,如主动为人让座、主动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都可以“存”到这个银行里。学生把做过的好人好事记到“存折”上,由“行长”计分并记录。在“存”的同时,银行也可以“取”,“储户”如需要帮助可向所在“支行行长”提出申请,“支行行长”根据“储户”信息安排所辖“储户”向学生“道德银行”办公室申请,为其提供服务或帮助。

小学生“道德银行”的成立引起了社会许多方面的关注。王卉欣说,学校应该大力提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但有时孩子不知该如何去做,后来受到社区“道德银行”的启发决定成立小学生“道德银行”,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怎样做的具体方式。她表示,学生们对“道德银行”比较接受,以前做好事没有具体形式来记录,现在通过“储蓄”记录可以激发他们做好事的积极性。现在社会要求人自我展现,自我推荐,通过“道德银行”“行长”等的竞选也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该校学生基本都参加了“道德银行”。

一个类似于银行“存折”的小红本就是安阳小学“道德银行”的“活期储蓄”本,上面有年月日、“储蓄”内容、被服务人及“储蓄员”等项内容。王卉欣说,这个“储蓄”本既是孩子自我表现的记录,也是其成长的见证,对其他孩子也是个触动。

篇6: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别让贬低孩子变成你的日常社交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

家长A遇到家长B,两人开始寒暄。

家长A:你们家孩子真是聪明懂事,不像我家孩子,不爱学习不说,还老调皮捣蛋,简直要烦死我了。

家长B:小孩子活泼一点才好呢,我家孩子成天跟个闷葫芦一样,呆头呆脑,被欺负了也不会还手,真没用。

那么,这些家长是真心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很优秀,只有自己的孩子特别差劲吗?当然不是的。其实,这只是一些家长之间为了拉近彼此距离的一种社交方式罢了。

我们中国人一直把“谦虚”当成传统美德,这些家长的本意恐怕也只是为了自谦,毕竟没有人愿意听到你上来一开口,就把自己的孩子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这样不止容易把别人吓跑,还容易引来异样的目光。

只是,这样以贬低孩子为前提的“谦虚”,真的好吗?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这时候家长A和B的孩子都在,听到自己的爸妈这样评价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

“原来在爸妈眼里我就是这样的……”

“爸妈是不是不爱我……”

……

很明显,这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变得低落沮丧,自我评价变低,同时也会渐渐滋生出消极的心理,若这样的情况多了,长期累积下来,就会养成孩子自卑的心态。

丢掉“人前教子”的旧观念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许多家长盲目信奉“人前教子”的古训,认为只有让孩子觉得难堪,才能让孩子长记性,以后再也不敢犯同样的错误。

须不知,这样的做法,虽然让孩子暂时屈服了,却很大程度地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美国的詹姆斯.杜布森博士曾说过:让孩子失去自尊心的方式有千百种,但要替孩子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我妈有一位女学生,原本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成绩却突然直线下降,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也突然变得无精打采的。

我妈觉得奇怪,就去这位女学生家里拜访了一下,提醒学生家长注意一下孩子的异常,却不料才一说清楚情况,那位家长就拉过孩子,当着我妈的面把孩子一通训斥,根本不顾忌孩子胀红的脸和在眼圈里打转的泪水。

显然,这位家长就是特别喜欢在人前教子的类型,而小女孩近来的反常表现,也正是因为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引起的:

小女孩最近爱美意识觉醒,放学一回家就待在镜子面前装扮自己,还经常吵闹着要家长给自己买漂亮的发卡和服饰。

可这位家长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过于在意外表不太好,所以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他们家有个长得丑还特爱打扮的小妖怪。

本意是想让孩子把精力都转移到学习上去,没想到却起到了严重的反效果。

其实,爱美是小女生的天性,这位家长应该以温和的口吻,私底下跟孩子好好沟通,耐心加以引导;而不该在公开场合羞辱孩子,让孩子难堪,以这样伤自尊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

不要轻易毁坏孩子的名誉

“我家明明就是个活阎王,昨天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今天又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一年到头都不让我省心……我都教育他多少遍了,他就是不听,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有一次,才进堂嫂家大门,堂嫂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诉苦。

原本在一旁安静看电视的明明突然跑过来,对着我们做了个鬼脸,满不在乎地说:“就不听,我就不听,不要你管!”

“你看,这孩子越来越没脸没皮了!”堂嫂咬牙切齿,又开始细数明明往日干过的坏事。

听着她祥林嫂般的碎碎念,我忍不住在心里替我堂侄儿叹了口气。

我很清楚,其实堂嫂跟我说这些,只是纯粹想吐个槽那么简单,但这样很容易影响到我对明明的看法。

孩子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因为孩子通常都会受到影响。

别说孩子,就算是大人,都会在意自己的名誉。名誉越好的人,越是小心翼翼的维护名誉,反而是名誉不好的人,就无所顾忌,甚至破罐子破摔。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有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做错了某件事,也不要急于将它宣扬出去,如果实在迫不得已,揭丑的同时,也要恰当的为孩子的某些错误遮丑,给孩子一个自我教育和自我改正的机会。

别轻易在孩子身上贴下坏标签,维护好孩子的小小声誉,并引导孩子也加入到这个守护自身声誉的军团里来。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天下父母心都一样,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没有人会主观意愿地去伤害自己的孩子,可往往却在不经意间,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了伤痕。

其实,父母们只要记住,孩子从出生那日,分离出母体开始,他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会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我们应该去尊重他,而不是把孩子当成没有意志的私有物品,用自己的意志覆灭孩子的意志,抹杀孩子的个性。

这一点我身边一对很有修养的夫妇,就做得很不错,而他们的两个孩子,待人接物都是大方热情,彬彬有礼,遇到危机也从不慌乱,而且思维开阔,经常会做出一些很有创意的小物品赠送给他们,让他们十分惊喜。

他们告诉我,在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妨试着蹲下来,平视着孩子的眼睛,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是在平等的交谈。即便工作生活中有再多不如意,情绪再焦躁,也要记得先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再去面对孩子,顾及孩子的感受,切记不要用那种命令式,甚至是谩骂的口吻。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给予孩子尊重,不要轻易贬低孩子,相信我,你的孩子会回报给你一个更加乐观自信的自己!

篇7:批评教育孩子错误与正确方式

我们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而且要有技巧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处

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

错。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不要用这些方式批评孩子

//1 不讲道理式批评//

很多家长懒得和孩子解释太多

一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你要是觉得不好你去找别人当你爸爸”

用这种蛮不讲理的方式对待孩子

这不但不会让孩子接受

还会对你以后说的话更加没有说服力

//2 对比式批评//

经常有老师或家长喜欢对比着批评孩子

“你看 xxx 做的多好,你怎么就不行”

这种“捧一踩一”的方式

无论是放到孩子身上

还是成年人身上都不会开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还是就事论事深究错误根源才是最好的方法

//3 威胁式批评//

“再犯错就不要你了”

如此威胁孩子也许有一定的震撼力

但是孩子很容易当真

很难缓解失落紧张的情绪

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

甚至在过于焦虑的状态下更容易犯错了

正确的批评方式

//1 倾听孩子//

年幼的小孩的很多错误

只是出于无心甚至是好意

在犯错时先别急着批评

好好听听孩子的解释

再温柔的告诉他哪儿错了

也许孩子会更好的接受

//2 鼓励孩子//

在指出孩子错误后好好的鼓励孩子

或者说孩子优点再指出缺点

告诉孩子你相信他下次会做的更好

帮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也许会让孩子获得无穷的动力

激发更多意想不到的潜能

//3 增加身体接触//

批评孩子的时候

可以适当增加身体接触

比如抓着孩子的手

比如搂住肩膀

看着孩子的眼睛

真诚的告诉他问题

能降低孩子的恐惧心理

又能对教诲听进耳朵

甚至对正常的饮食消化都产生影响

篇8:教育方式:如何教育小孩子

一、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1.梦想是实现的开端。人生要有梦想, 梦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 就不会向前迈进半步, 只能在路上不断地徘徊, 就像拉磨的驴子, 结果只能漫无目的地生活。人类是靠梦想在活着, 只有梦想, 才能有温暖!只有梦想, 才使人有力量!所有的成功者, 都是在执著的奋斗中, 靠着顽强的信念在实践着自己的梦。没有梦, 就没有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每一个人成功的取得, 都离不开对平凡生活的超越, 只有朝着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去奋斗的人, 才能成功。

幼儿的幻想、梦想特多, 他们会眨着明亮的眼睛, 向你提出许多离奇怪异的事情和想法, 异想天开是他们的特点。我喜欢孩子们的这种幻想、梦想。伟大的科学家们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看了“神舟九号”上天,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我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 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提出了很多想法, 有的表示长大后也要去宇宙, 有的表示也要造神舟, 有的幻想着去寻找适应人类生存的另一类星球……听到这些天真可爱的想法, 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2.要有一颗进取之心。争强好胜的进取之心, 可以说是人智慧的源泉, 它犹如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起这个世界上的天线, 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 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充实、更有力量。有了进取心, 我们生命的航船在未来的岁月里就能“乘长风, 破万里浪”。有了进取心, 我们就能永远像保尔那样在死神和病魔面前保持“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乐观。如果失去了进取之心, 哪怕他还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儿童, 那他的心灵也一定会布满人生的暮气和老态的皱纹, 躯体只不过是埋葬其灵魂的一个活动坟墓。所以, 培养具有争强好胜的进取心, 非常重要。

进取心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 是我们的生命之轮能够破浪前进的动力, 是滋润着我们生命和心灵永远不会走向衰老的青春之泉。

二、让孩子的生活亮起来

1.战胜自卑, 建立自信心, 寻找快乐。如早上小班幼儿在平衡练习时, 大多数幼儿都一个跟着一个大胆地在平衡木上行走, 轮到枭枭时, 他一开始站着不动, 老师拉他都死活不肯上去, 好不容易把他抱上平衡木, 他还小手紧紧攥住老师的衣服, 小脸憋得通红, 差点哭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 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 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成功的经验可以使儿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的次数越多, 儿童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就越高。所以在平衡练习中, 一开始, 我只让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走平衡线。然后, 提供不同高度、宽度、坡度的平衡木, 让幼儿自由尝试, 接着请平衡力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再由教师把走平衡木的动作要求示范给幼儿, 引导幼儿进行“过小桥”的练习。慢慢地, 枭枭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自己产生了满意的态度。

2.播种善良, 才能收藏希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 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 他们的心滚烫, 情火热, 可以驱赶寒冷, 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 同善良的人接触, 往往智慧得到开启, 情绪变得高尚, 灵魂变得纯洁, 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的人相处, 不必设防, 心地坦然。播种善良, 才能收藏希望。在平时的教育中, 我很重视培养幼儿具有一颗善良之心。

不久前, 我班上的一个小孩家里的生活贫穷, 所以我为他添了几件衣服和一些学习用品, 孩子们看在了眼里。自由交往时, 大家都非常关心他。于是, 我提议在班里开展“送礼物, 献爱心”的活动。过了几天, 我打开爱心盒一看, 原来塞满了孩子们送给这位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和小玩意儿。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位平时爱捣蛋, 非常调皮的孩子, 他送的东西最多。真看不出来, 他有一颗强烈的爱人之心。趁此机会, 我大力称赞了他, 而且小黑板报上写上了他的大名, 加上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真是有用, 他那爱捣蛋的习惯也渐渐改了。只有善良的品质才会拨开人生中最阴暗的日子, 所以希望每一个孩子能记住“善良”二字, 并付诸于日常行动中。

三、让孩子开心地拥抱生活

1.点燃孩子爱的火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旋律, 人们听来都耳熟能详;爱的旋律, 滋润和激励着新时代的师生们。小军是我班上小有名气的“调皮鬼”, 大家一向对他持“惹不起, 躲得起”的态度。一次午餐时, 他主动要为孩子们分碗、发筷子。这下全体孩子瞪大了眼睛:“鼻涕快掉进碗里了, 我是不要吃了。”“老师, 他的手太脏了。”……小军当即怒目以对, 似有想“教训人”的架势。小朋友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我, 迫切地希望在我身上找到庇护与答案来。我针对小军当时的表现, 因势利导地说:“你想到为大家服务, 多了不起啊!我们让他擦干净鼻子、洗干净手再给大家拿吧。”小军乐滋滋地用餐巾纸擦掉鼻涕, 洗好手再去分碗、发筷子, 孩子们向他投去赞许的眼光。是啊, 只有把爱带给大家, 才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2.让孩子学会宽恕。如在课堂内, 教师看到幼儿玩纸后, 将废纸胡乱扔在地上, 一般情况下, 我们肯定会上前制止, 对他们说:“不要乱丢废纸!请把废纸捡起来!”但我们不提倡这种方式, 我们的幼儿还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 他们的心理比较稚嫩, 对于他们的一些犯错行为, 我们不能给予狂风骤雨式的批评。首先我们自己要有宽容的心态, 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 鼓励他们:“比一比, 谁捡得最快!”当孩子们快乐地捡完废纸时, 再随机引导、教育。

斯特纳夫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 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 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我想, 这颗思想的种子正是来源于生活。品德教育源于生活, 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新纲要的实施给幼儿园的德育开展带来了新的气象, 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了通向生活的道路。在多彩生活中, 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 也收获了成长的体验, 得到了生命的发展。

篇9:打孩子是极端错误的教育方式

打孩子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显而易见的是身体方面的伤痛,父母盛怒之下往往掌握不好分寸,非常容易给孩子带来生理方面的损伤,比如扇耳光造成鼻腔出血、牙齿脱落、听觉神经损伤,打屁股则会因皮下淤血而导致肾创伤,严重的会通过坐骨神经影响脊椎,造成脑干损伤。打其他部位也会导致骨折、出血、休克等伤害。

也有一些案例说明打孩子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伤害脊柱导致下肢瘫痪,甚至有把孩子打死的,而且有时候都不是因为打的时间长、手段残忍,而是孩子非常娇嫩,用力推一把撞到什么硬物上,就很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更加严重的伤害则是心理方面的,打孩子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伤害了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后患无穷的。

打孩子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哪些不适

首先,打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恐惧,而这恐惧的制造者又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这使得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继而丧失对整个环境和他人的信任,缺乏对生活和亲人的信任,则是抑郁症的缘由之一。

这种恐惧可能导致他们即便成年后也不敢跟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惧怕对方的愤怒,一旦谁对他们生气,他们就害怕得不得了,以为对方会冲过来打他们。这种心理阴影使得他们无法建立和维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难以维护自己的各种权益。

其次,打孩子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极大的愤慨,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心理辅导,这种愤慨会伴随他们一生,并且在每一个适当的关口都跳出来侵扰他们的生活。

父母打孩子,孩子心中种下愤怒的种子,他们又不敢对父母宣泄这种愤怒,因为那会招来更厉害的打,所以只能默默地忍受着。但是这股怒火早晚会找到出口的,他们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愤怒。也许他们会在青春期的时候反抗父母,因为那时父母打不动他们了,他们也不需要依赖父母而生存了;也许他们干脆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以惩罚自己来惩罚父母。

尤其是女孩子,当父母不尊重她的身体时,她也会鄙视作践自己的身体。小时候挨打多,尤其是挨父亲打的女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在性方面过于开放。在婚恋关系方面,她则容易找到脾气暴怒的配偶,甚至是暴力的、打老婆的男人,因为在她心目中,男人就是对女人施暴的。

最后,打孩子并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孩子小,你打他,他畏于你的强大而屈服了,但并不理解为什么。而且他以后会为了躲避体罚而用遮掩和撒谎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你和他之间互通有无的交流渠道从此被堵死。

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他从父母身上学会了以暴治暴,任何事情不用讲道理,谁力气大,或者谁的脾气大谁就赢,以恐吓威胁武力制服他人,这样的人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中怎么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呢?

用暴力控制孩子的行为,立竿见影的效应是短期的,因为孩子很快就会长大,很快就不服打了。对于这样的家长,等到有一天,打不动孩子的时候,甚至孩子都能把你揍一顿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尝试用温和的教育纠正孩子的错误

实际上,孩子的很多“捣乱”行为,都是因为他有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因为父母行为的不当而引起的。只要耐心倾听孩子,找到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且恰当地满足这些需求,孩子就不会跟你捣乱了。被充分倾听和理解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不会把跟父母较劲当作一门武器来使用的。父母怎样尊重他,他也会同样尊重父母和他人。

另外,很多时候,父母看孩子的行为不顺眼,不一定是孩子真的做了错事,而是父母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是孩子达不到的。父母跟孩子产生矛盾,往往不是孩子跟父母较劲,大部分时间是父母跟孩子较劲,一定要孩子服从自己,否则就感觉没有尊严。说不服就动手打,总之是要求孩子遵从成年人的意愿,而不是尊重孩子的生命,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而且,父母对孩子暴怒,往往来源于内心的恐惧,这些恐惧则因人而异。对一个情况是否生气,是每一个人的选择。没有人能“气”着你,是你自己选择生气与否。

“成器”的孩子往往没有成为“他自己”

中国的传统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令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令子亡,子不亡为不孝,宣扬的是一种愚忠愚孝的奴才式服从。孩子对父母要无条件服从,儿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置,用武力来制约孩子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被打成“器”的孩子,对其是否“成器”的衡量标准,也来自成年人,也就是说,成年人通过打,把这个孩子塑造成了他们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而不是让这个孩子自由发展成为生命自身本来的样子,这个孩子没有成为他自己,他只是成年人实现他们理想的工具。

当其它教育方式不起作用的时候

所谓教育方式不起“作用”,是因为成年人设立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不起作用的时候,成年人需要退一步想一想,我为什么如此执拗于这个目标?如果放弃的话,又会怎么样?这个时候,内心的恐惧往往就会跳出来说话,一件小事无限扩大,成年人的想象展翅高飞,飞向遥远的未来——“他如果这样下去,今后可怎么得了”云云。

我们成年人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自己到底害怕什么。如果我们放下内心的纠结,真正把自己交给孩子,仔细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就不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场面了。

篇10:怎样寻找孩子适合的教育方式

怎样寻找孩子适合的教育方式

当一个孩子呱呱落地,教育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家长说:“哎!这孩子真不听话,都不知怎么教育你了。”听到这些话时我经常反省自己,孩子该怎么教育?我寻找到了教育他们的最佳方式了吗?这一切困惑着我,我想今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认识:第一、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先生就十分重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论语.先进》篇中,一个叫孔子路和冉求的学生向孔子提缌送样的问题,而孔子却能根据他们俩人性格上的不同,作缌肆街只卮穑孔子路胆大好强,办事粗心,孔子对他的教育就是要学习谨慎,而冉求胆小怕事,孔子就给他机会表现,鼓励他去做。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教育学生应以个性特征为基础,“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原则。 如我班的张弋川和魏子凌弋相当聪明、机灵,但是也非常自负、粗心。而我班的王鑫文静、内敛,性格胆小,不爱说话。于是在作业的布置与谈话中我尽量选择适合他们各自的作业进行分层作业。如张弋川等人就提高思维训练与开拓的题型,而王鑫我则多布置一些朗读,讲故事与实践的题,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小有提高,让我非常欣慰。第二、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不拿孩子短处比别人长处,也不拿长处比别人短处尊重孩子,注重感悟,以人为本。孩子是天真的,是美的化身,正如一张张装订而成的白纸,我们的教育应怎样在这一张张白纸上画上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与他们之间有一座桥梁,怎样才能跨过这座桥让我的孩子走过来?我想离不了尊重孩子,选择孩子适合的教育。请蹲下来与他们说话吧,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如我们班的后进生“金宇航”小朋友,刚来时经常骂人,上课接嘴,老师和同学对他甚为不满,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讨厌他、控制他、孤立他,或采取极端做法惩罚他,而是多次找他谈话,帮他一起寻找错误的根源,当我蹲下来拉着他的手,眼里满含着信任的眼光对他说:“孩子,你不是不行,你是一定行,你身上有许多优点,是其它人没有的呀!你善良、大方,李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比其它小朋友还棒,对吗?”这个一惯不流泪的孩子居然哭了,他对我说:“老师,我错了,其实我真的想做好,只是我每次都是无意间犯错的,我以后一定改正”。我一把抱住了他,心里的那份感动让我觉得我选择了的这项职业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我对后进行的关心、爱护、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辅导,使我们班候晓晶、李光慧丽、金宇航等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肩上的重任深深体会到教育重要性,那就离不开老师对他们的深深的爱。第三、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原则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保证。孩子如何能在有效的40分钟内学习到知识,掌握知识这也是我们新一代创新老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课堂上我们的教育教学应是具有实用性的、灵活性的.、分解性的、趣味性的。在这几点中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我们班的差生经常上课不听讲,思想不集中,如果你老注意了这几位差生,又不能让其它优生和中生吃饱,如你照顾了优生、中生,差生的距离又越来越远,于量我就只有使用笨方法晚上补课,当天知识如果不过手我就坚决不允许他们走,诚然这样也有一定的强制学习效果,但他们在学习的兴趣上、开拓上大打折扣,因为这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是“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合新的课程标准,这些也是我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想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让自己寻找到更好的、适合差生的教育方式。第四、提高兴趣、尊重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怎样利用孩子的兴趣去寻找最佳的教育方式呢?我想首先我们应尊重他们的兴趣,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调动他们各方面的感官,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多数的学生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但是她们在自我表现力和与人沟通力上就有些差,于是从一年级起,无论学校的什么活动我都让他们积极参与,每一次文艺演缥叶脊睦孩子全班一起上台参与,让他们从心理上战胜害羞,不好意思,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缺点,并告诉他们,你们是最棒的,三、二班是最棒的,你在什么地方表现与表演不仅代表你自己,代表的是整个班级。通过这三年的培养,我们班荣获了各种荣誉,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社会是一个综合大舞台,不光需要科学家和大学教授,同样需要普通的劳动者。它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这种多元化与人的个别差异相得益彰,我们不必苛求孩子,也不盲目攀比,让我们的孩子强势更强,弱势不弱,我相信,他们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篇11:五个错误教育孩子方式,尽早淘汰

一个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导错误的方法去教导孩子。以下是关于不利孩子成长的5个教育方法。

 

 

 

对孩子的提问有点多

 

 

 

 

身为父母不要经常提问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很喜欢一放学就对孩子问个不停。比如:今天的学习如何?英语学习的怎样?今天有跟谁去玩了吗?虽然说这都是关心孩子,但是,过多的询问,会让孩子引起反感。要想了解孩子的情况,身为父母应该多去跟孩子接触,多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

 

 

 

不要对孩子的命令太多

 

 

 

 

很多父母都非常喜欢命令自己的孩子。比如:不能看电视,一定要去写作业;不能出去玩。当父母对孩子的命令过多,会导致孩子聪耳不闻,对父母提出的命令无动于衷。导致孩子对父母失去信誉。身为父母,我们多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多让孩子做一些选择性的东西。

 

 

 

嘲笑孩子

 

 

 

 

很多父母,面对做错事情的孩子,总是大声嘲笑父母,面对面骂孩子是一个笨蛋。这样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接下来该如何去做。让孩子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多点包容。

 

 

 

做不到以身作则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便是父母,如果父母做不好一个榜样,那么,孩子也会学习你的坏榜样。很多父母都骂孩子,为什么会在学校与其他人打架?反过来,孩子问父母:你们都能在我的面前打架吵闹,我为什么不可以?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父母不能再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跟着你们走向歧途。

 

 

 

过渡表扬孩子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有点严重,为了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环境下成长,总给孩子过多的鼓励,让孩子在无形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孩子怕没有达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孩子会产生一种内疚感。

篇12:最不受孩子欢迎的教育方式

1.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理念里,天地君亲师的影响尤其深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父母。父母们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因此这样子的教育方式会令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父母凭什么剥夺孩子玩耍、自由的权力等等。爸爸妈妈们可有曾想过,如果你不蹲下身来,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你又怎么会明白孩子的真实感受呢?

2.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

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是吃饭的时候碗没有端正,父母都要对孩子加以指责,孩子终日生活在父母的指责之中,有何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按大人的意思去完成所有的事项。

大人过于严格的要求将在无形之中伤害孩子小小的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之中过于自卑或是过于胆小怕事。在有些原则性问题上,像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就必需要严格要求,但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父母则需多加思考,不能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孩子。

3.树立反面榜样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对自己却过于放松,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有样学样是自古就有一句俗语。孩子怎么可能只学到好样而不学会坏样呢?所以,父母们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只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就行,自己则可我行我素。父母在家里打麻将,不给孩子做饭,孩子回到家没饭吃,父母却强词夺理先要检查孩子在学校的.考试分数,这样子的教育方式能给孩子带来多好的成长环境?

4.过多包办的教育方式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父母总说好啊!好啊!孩子想独立完成某一件事,父母急不可待地给孩子全部办好。当孩子无奈地对父母说:“能让我自己来试一试吗?”父母却摇着头说:“你还小,这个你不用学,你只要好好搞好学习就行了!”

篇13:英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 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 或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 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 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 即“道德是被感染的, 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 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 但是, 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 没有负担, 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 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 大人教什么, 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 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 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 rasa” (拉丁文, 即空白状态) , 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 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 因此, “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 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 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 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让孩子们发表看法, 共同讨论, 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 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 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 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 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 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 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输赢, 但更要享受过程

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 淡泊输赢结果;相反, 英国学校里, “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 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 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 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 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 也有输的时候, 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 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 也不时髦。

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 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 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 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 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的家庭中, 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 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 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西方其实有很相似, 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规来说, 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 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 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的家庭中, 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 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 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 让他们明白, 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 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在一般的家庭当中, 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 不允许挑吃挑穿, 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 一律按规矩办事, 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 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 孩子必须懂礼貌, 说话客气, 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言谈举止符合标准, 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反之, 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 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 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我们小的时候, 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 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 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 (往往是全家一起去, 父母辈的聊天, 孩子辈的玩耍) , 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 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 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 很少待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最看重的是友好

在英国人的眼睛里, 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 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都无关。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 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 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 或者在自家的花园。即使像蚂蚁这样的小生命, 即使在夏天厨房爬满了蚂蚁的时候, 他们的妈妈一边消灭蚂蚁, 一边告诫他们的孩子, 绝对不能玩弄蚂蚁, 不能让它们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 这样其他的蚂蚁会发出警报, 让其他的同伴不要到这里来了, 或者把蚂蚁捉到小瓶子里, 然后拿到花园去放生。

有次孩子们养的金鱼巴里死了, 对一条养了快三年的金鱼来说确实不容易, 每天欣赏摇滚乐能活那么久也该安亭天年了, 孩子的妈妈让他们打电话告诉正在上班的爸爸这个坏消息, 第二天还在附近的教堂举办了个简短的葬礼。上周, 安格斯居然还夸张地做了个噩梦, 说梦到巴里了, 妈妈对他们解释说, 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 但是巴里活得很开心, 因为大家都爱它。

我不知道孩子们能明白多少, 不过, 至少我知道这样的教育虽然在我们看来有些傻得可爱, 却并没有错。

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亚·福格一样, 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一直以来, 我们都认为, 英国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规蹈矩的。其实, 现代的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韧的性格, 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

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 深入到大自然中, 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 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 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

英国的家长认为, 对孩子的娇宠于孩子十分有害, 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家长就会放手让孩子尝试去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整理房间等为自我服务的事情。

英国的私家车的拥有量是很高的, 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轿车, 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学。但是, 英国的家长们很少会开车接送孩子, 他们都是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徒步或乘坐校车去学校。

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 但是, 他们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 英国人认为孩子是需要锻炼的, 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英国的家庭教育

不论中国孩子、英国孩子, 一日三餐总是必不可少的。也许你会说, 不就是吃饭嘛, 又有什么好说的。可别小看餐桌, 那上面可大有学问呢。

进餐能力: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 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 孩子想自己进食, 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 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对待偏食: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 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 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 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 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 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 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 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进餐礼仪: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用餐礼仪, 4岁时就学会用餐时所用礼仪了。

进餐前后: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 (比如5岁左右) 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放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样, 既可以减轻家长负担, 又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环保意识: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该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 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时, 他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饮料, 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 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 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

篇14: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

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当孩子做出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时,便采用“说服不了便压服,文的不行便来武的”的方式,甚至还搬出一套“小树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的理论。在这种近乎愚昧的思想驱使下,不仅使孩子受了许多皮肉之苦,搞不好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终生遗憾。打孩子法律上是不允许的,而且从人体科学角度讲,小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孩子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打不得的。父母盛怒之下,手下无情,轻则让孩子被打部位红肿、软组织挫伤,重则脱臼、骨折,甚至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遗憾终生。

有人喜欢用巴掌拍孩子的后背,殊不知,人的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在后背的脊椎骨中。击打孩子的后脑或后背都会因为猛击、强压、震动,造成其中的某些神经受损。有时这些神经受损又不易及时发现,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有人认为小孩的屁股肉厚不怕打,但坐骨神经却正在屁股部位上,被重打受损之后,其后果也不堪设想。

有人习惯拧孩子的脸蛋和耳朵,其实脸部有敏感的三叉神经,一旦受了伤害,会造成五官变形。孩子耳朵神经末梢反应非常敏锐,拧耳朵用力过大、过猛,会损伤“听宫”“听会”等穴位,造成耳膜损伤或耳神经受伤而致聋。

因此,家长惩罚小孩子要讲究方法。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高明的惩罚方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父母在遇到孩子出现错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当孩子做出让家长生气的事情时,家长首先要忍一忍,等自己冷静后,再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或暴打孩子。

2.善于借助寓言、故事、童话,适当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含蓄、委婉地批评教育,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对一些好胜或者倔强的孩子,有时不妨故意冷淡一下,使之感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4.采取幽默的教育方式作为批评教育孩子的手段,能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之在笑声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篇15:八种无利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提醒:即使是今天,一半的孩子考不上高中,考上高中的至少一半的孩子考不上一本,也就是过不了530分,更何况当年的你),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动不动就耗子扛枪窝里横,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上一篇:关于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下一篇:四年级作文:我战胜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