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2024-08-08

世界技能大赛简介(共9篇)

篇1: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世界技能大赛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世界顶尖级赛事。世界技能组织前身是“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成立于1950年,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目前有53个国家和地区成员。世界技能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的职业技能和能力水准的提升,并积极推广职业技能,加强各国在职业技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竞赛,被称为世界“技能界的奥林匹克”。

2011年10月4日至9日,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伦敦Excel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赛所设项目涉及农林园艺、艺术传媒、建筑装修、现代制造、健康护理、公共服务、信息通讯、商业零售等8大门类43项正式比赛,每个成员国与地区限1名选手或1支团队参赛,选手年龄为22岁以下,身份不限。另外,本届世界技能大赛还设置了2个展示项目和1个主办国项目的比赛,比赛总计46项。

中国于2010年10月7日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今年,第一次派代表队参加这一国际竞技盛典。中国队6名选手参加了机械工程设计CAD、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美发、网站设计、焊接6个项目的比赛,他们与来自世界51个成员代表队的944名青年选手激烈角逐,大展身手。最终,中国代表团焊接项目选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员工裴先锋获得焊接项目比赛银牌,其他参加数控车、数控铣、CAD(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美发、网站设计5个项目比赛的5名中国选手也都获得优胜奖,即总分500分以上。中国队参赛选手以总平均分524.67分在51个代表队中名列第二,仅次于老牌参赛国韩国队530.58分的高分。捷报传来,中国代表团、考察团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率团出席大赛的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首战告捷“标志着中国技能人才走上了国际舞台”。

篇2: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

当地时间2013年7月2日至7日,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选手参赛。在汽车维修、焊接、移动机器人、砌砖、模具制造、制冷与空调、美发、糕点制作等工业、手工业和服务业范围内的46个项目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是世界各国和地区职业技能展示交流的平台,被称为职业技能界的“奥林匹克”竞赛。该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于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该组织目前有67个成员,涵盖世界72%的人口。2011年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第41届大赛的6个项目,获得了一枚银牌和5个优胜奖,以及总平均团体分第二的骄人成绩。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是中国第二次派代表团参赛,共有26名选手参加其中22个项目的比赛,最终获得1银、3铜和13个优胜奖,在全部22个参赛项目中有17个项目获奖,这是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新突破。

组委会主席特奥多尔•尼豪斯称,第42届大赛组委会成功实现了为世界各国更紧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相互学习交流提供良好平台这一宗旨。

篇3:揭示世界技能大赛背后的规律

我们该寻找什么样的榜样

长期以来, 我们的职业教育一直将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奉为学习榜样, 甚至抱着朝圣般的心态去学习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是, 从几届大赛的成绩来看, 德国、英国、美国等一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成绩却表现平平。本届大赛德国获得2枚金牌, 美国获得2两枚金牌, 英国获得3枚金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韩国、瑞士、巴西等国家的成绩异军突起, 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与我们同属一个东亚文化圈的近邻韩国, 为何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屡屡高居榜首 (连续5届取得大赛总冠军, 共计19次获得大赛总冠军) ?此外, 与我国同属金砖国家的东道主巴西则以11枚金牌的成绩排在第二, 更是让我们找到一个国情相当的榜样去学习。仔细研究他们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 可以给我们带来更贴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

理性看待我们的优势与不足

尽管此次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在金牌上有所突破, 但仔细分析获奖项目类别不难发现, 我们的成绩还与我们在奥运会的情况相似, 诸多优势项目还停留在一些“偏软”的技巧类项目, 而真正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加工制造类等“硬技术”的项目还有所欠缺。中国是当今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制造业从业人员高达2亿人多, 居世界第一位, 但其素质普遍偏低。中国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和素质层次都远远没有达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4%、日本的4.1%、德国的5.6%。也就是说, 这些国家的一个从业人员相当于中国20多个劳动力。当前, 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需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 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规则导向引发的职业教育理念转型

篇4:揭开世界技能大赛的面纱

各成员政府高度重视

关键词:规格高/投入大/气氛浓/服务好

世界技能组织为非政府国际组织,但其绝大部分成员都是以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机构代表国家加入,世界技能大赛实质上成为世界技能组织各成员展示和交流技能水平、加强技能合作的最高平台。每届主办成员均由其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规格较高。开幕式上,组委会展示了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题词,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代表英国政府致辞。比赛期间,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还亲临赛场并慰问参赛选手。世界技能组织各成员劳工主管部门领导受邀带团参赛,并参加高层论坛。法国、丹麦等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亲临赛场观摩,为本国选手加油鼓劲。

投入巨大。英国政府为办好大赛,投入超过5000万英镑。伦敦政府把大赛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一次预演,将赛场安排在举办伦敦奥运会的东区,启用了全新的竞赛场馆,新修建的直通赛场专线轻轨同时试运行。

气氛浓厚。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均有精彩表演活动,堪比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竞赛场地附近设歌舞表演区,全程免费表演。组委会共组织20万人参观了此次大赛。

服务到位。大赛场馆布局合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配备充足,安保工作严格,并对参观人数实行动态流量控制。对参赛人员和参观者的餐饮实行合理分区,供应充足。各代表团的住宿安排舒适,并与赛场实现一站式直通。

规模大 竞赛项目多

关键词:高端/新兴职业/传统工业/现代服务业

此次大赛竞赛项目多达46项,竞赛场地面积相当于12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竞赛项目设置依据当前社会职业发展实际,并带有一定前瞻性和引领性,不受现有职业技能项目和标准的限制。既有机电一体化、飞机维护、制造业团队挑战、模具制作等高端项目,也有移动机器人、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企业IT软件解决方案等新兴职业,兼顾焊接、印刷、汽车喷漆、砌砖、木工、插花、烹饪、美容美发、护理等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将传统职业技能项目与高端前沿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组织形式新颖

关键词:广泛参与/亲身体验

大赛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考虑到英国各地职业院校学生、中小学生和社会各方参观人数较多,大赛组织者在各项目比赛现场旁边,专门设置了同类技能表演区和互动体验区,使参观者能够近距离观察技能表演者的操作。有兴趣的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试试,技能专家则现场提供指导。参观者特别是青年学生跃跃欲试,参与热情很高,砌墙、抹灰、木工、花艺、糖果/面点制作等体验区排起了长龙。这种组织方式,对培养公众兴趣、鼓励青年崇尚技能,以赛促学促练,提高技能水平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商业运作成熟

关键词:资金/招聘/招生/洽谈

深入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发挥其作用。此次大赛在宣传和招商方面,可谓非常到位。吸引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知名企业参展,拓展了大赛资金渠道。赛场展示区不仅有国家和地区展位,还有企业展位和院校展位。有的企业不仅展示产品,还现场招聘技能人才,吸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参展的院校把大赛当成展示学校和学生风采的舞台,展位前围满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招生工作收获颇丰。大赛也是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洽谈合作的场所,江苏盐城技师学院和英国的考文垂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在赛场洽谈的基础上,确定了互访日程和合作意向的。

组织严密 规则合理

关键词:公开/公平/公正

为使大赛顺利进行,确保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2011年3月底至4月初,在伦敦召开预备会,商讨、确定合理的竞赛规则。一是竞赛申报程序清晰。分预申报注册、预注册更新、申报注册确定、申报详情登记四个阶段,该程序前后需1年左右时间。二是选手数量、年龄和参赛次数严格限制。每个项目每个成员只允许1名选手或1个小队参赛。除飞机修理等少数要求经验丰富选手的项目外,绝大多数项目参赛者年龄必须在22周岁及以下。每个选手只能参加一次世界技能大赛。三是竞赛命题公开,合理配分。每个项目由参赛成员各出候选命题一套,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后,投票选出正式候选命题,并于赛前6个月公布。赛前三天,专家组可调整30%内容后,再正式公布赛题。四是竞赛要求严格。技术应用要求高,如焊工项目要求选手对3种不同材质器件,应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焊接;操作规范要求高,每个职业都有环境保护、场地清洁、工量具摆放、安全规范等要求,且都属于评分内容;复合能力要求高,如网站设计项目要求1名选手完成整个网站建设任务,包括方案制定、动画视频、美工制作、平面设计、前台编码和后台维护等;综合素质要求高,选手操作技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英文阅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要过硬;加工精度要求高,各项目操作时间3至4天,每天工作6小时,但大赛更为注重竞赛作品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加工精度。五是裁判构成和数量均衡。每个项目由参赛成员各推荐1名裁判,按配分模块进行分组。裁判独立评分并进行充分沟通,同一模块所有裁判评分平均后即为该模块得分。六是鼓励优秀选手并确保质量。总分500分以上的选手获优胜奖,其中前3名分获金、银、铜奖牌,分差2分以内为并列奖牌。选手总分未达500分的项目不设立奖牌。

(作者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职业能力建设司职业技能资格处调研员)

篇5:世界技能大赛文件体系研究范文

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于1950年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联合发起并创立。截至2015年,已有65年的历史,并已举办了43届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以下简称世赛)。我国于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正式成为其中一员。至今,我国已连续参加过3届世赛,并于2015年8月在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赛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取得了5金、6银、4铜和11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参加世赛的过程,也是对世界技能组织庞大的规则、文件体系的学习、了解、研读的过程。世界技能组织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文件体系、规章制度以及有效的管理运作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世界技能组织、世赛的机制,切实了解其运作相关规程,有必要对其规章制度、文件进行梳理、研读以及保持持续的跟踪,进行系统性研究。

本文以2015年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赛为节点,对其文件体系、分类、主要内容与功能进行了解读与总结。基于研究结果和往届备赛的情况,对我国参赛项目专家团队在选拔、集训、备赛、参赛等不同阶段所需研读及参考的文件及对应内容提出了建议。

一、世界技能大赛组织官方文件体系

根据世界技能组织自身对文件的分类及文件的效力位阶、功能与内容,其文件可分为三类:官方管理文件(official documentations);竞赛技术文件(competition documentations);其他资源(others),如下图1所示。

其中,官方管理文件由章程、议事程序、竞赛规则、道德规范组成。而竞赛技术文件则包括了技术说明、测试项目与评分方案、基础设施列表、技能管理计划、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场地布局,除此之外还有咨询报告、会议纪要决议等其他文件资源,各类文件的中、英文名称与分类如下表1所示。

二、主要相关内容

1.官方管理文件(official documentations)

世界技能组织的官方文件由四个文件组成,分别为章程、议事程序、道德规范、竞赛规则。

(1)章程(Constitution)。作为世界技能组织的根本性文件,是世界技能组织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的法规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章程主要规定了世界技能组织的名称、所在地、宗旨、使命、目标、内部组织结构、常任委员会、组织的官员构成。此外,对世界技能组织的成员体(包括国家与地区)的吸纳与管理进行了规定,并包括了经费的计算与缴纳方式,通用条款、最终条款。世界技能组织的首个章程于2000年在葡萄牙里斯本确立,历经3次较大改版与7次小范围修订,目前采用的章程为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赛时修订的3.4版本。

(2)议事程序(Standing Orders)。该文件规定了相关行政事务议事规则,内容精简但较为具体,涵盖了会议机制与选举程序、执行委员会的选举与任命、提议的方式与处理流程、世界技能大赛的申办、成员体的类别与加入接收、财务、理事机构与常任理事会的权利和义务、选出与任命的官员的权利和职责、官方语言、翻译与旗帜、最终裁决机制等。议事程序于1995年在法国里昂首次设定,此前历经了3次大的改版和8次小的修订,目前为2016年1月新修订的3.6.1版。

(3)竞赛规则(Competition Rules)。竞赛规则作为竞赛组织、管理与实施的官方文件,历经6次大的改版及多次局部修订,原有的2013年7月公布的5.1版为最后的单一规则。2014年11月,竞赛规则版本升级为6.0版并拆分为两部分,即A卷和B卷,该A、B分卷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竞赛规则A内容为世赛的组织,现版本为6.1版,修订于2015年4月。主要包括了世赛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对外交流、质量审计、举办技能项目、可持续发展、受委派的参与者、赛场权限与认证、正副首席专家的提名等相对宏观的竞赛组织方面相关内容;规则B为世赛管理、实施的规则与流程,现版本为6.1.1版,主要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基础设施与场地组织、技术说明、技能特定规则等技术文件的功能与内容进行了定义,此外还规定了评测方式、测试项目、评测程序、奖牌与奖励、事件与争议解决程序。

(4)道德规范(Code of Ethics);对如何确保竞赛公平透明、问责机制、回避制度、环境与可持续性进行了规定。目前为2011年8月修订的1.3版。

2.竞赛技术文件(competition documentations)

(1)技术说明(Technical Description)。又译作技术描述,对于竞赛项目而言,技术说明是最重要的技术文件。其对技术标准规范、评分策略和规范、评分规则、测试项目(赛题)的形式和出题方式、技能管理与沟通、材料与设备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是参赛各成员体技能项目的全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技术层面重要规范。技术文件在每届世赛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新,目前大部分项目为2015年圣保罗第43届世赛之前更新并使用的5.0版,部分为5.1版。

(2)测试项目与评分方案(Test Projects,Marking Scheme)测试项目。也就是赛题,通常可分为图纸、文字或图文混合的形式,以图纸、文字、图形等方式对竞赛项目的测试项目的规范、参数等进行了详细描述,部分竞赛项目还包括了产品模型文件、电子版素材等内容。评分方案与测试项目对应,以评分表及汇总表的形式呈现,评分内容通常分为评价与测量两部分,即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

(3)技能管理计划(Skill Management Plans)。即竞赛的日程安排表,技能管理计划除了正式世赛的4天之外,还包括了赛前7天的准备时间以及赛后2天的收尾时间。按级别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世赛整体技能管理计划,为大赛的整体计划,对竞赛日程包括赛前准备工作、竞赛期间所有活动、赛后的整体安排进行了规定。另外一种是项目自身的内部技能管理计划,按照世赛整体技能管理计划制定,具体到每天的每个小时甚至分钟,对该项目的赛前准备、竞赛期间每日的工作内容、责任人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4)基础设施列表(Infrastructure Lists)。列出了每个竞赛项目由主办方提供的所有赛场内物品、设备、工具等,通常包括通用设施、办公设备、场地用品、机床与设备、耗材、赛前熟悉用材料等,并包括了设备的数量、品牌、型号、规格、图片、说明书等详细信息。基础设施列表在赛前根据主办方与赞助商、供应商的谈判结果而不断更新并调整。按照竞赛规则,大赛主办方应至少在大赛前9个月向所有的成员体的技术代表、专家组组长提供机床、设备与工具的详细信息。

(5)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Regulations)。主要涉及每个竞赛项目的相关法规、防火、电气及工具认证、场地安全、个人防护用具等相关要求。按规定,所有官方认证的参加者均有责任遵守主办方与世界技能组织的健康安全规范。另外,据竞赛规则,如果成员体本国的健康安全环境法规标准严于主办方与世界技能组织的标准,则该成员体应遵循较严的本国标准。

(6)场地布局图(Workshop Layouts)。通常包括了三种:整个世赛场地整体布局、某个场馆的整体布局、单个竞赛场地内部的详细布局图,包括了场地电气路线、压缩空气等基础设施详尽信息。

3.其他相关文件资料(other resources)

包括了由世界技能组织官方的评测顾问、技术顾问等官员撰写的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以及各种会议纪要、决议、过程文件、技术文件等。包括全体成员大会、技术活动周、竞赛准备会议等特定事件的讨论内容和决议,并对上述文件中未能详细约定的内容进行补充。部分内容将逐步按程序正式补充入上述的官方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以2015第43届巴西圣保罗世赛为例,其他资源还包括了主办方官方文件、商业推广策略与材料、培训资料、技术管理团队资料等、测试项目模板、报告、官方认证人员指南、相关准备会议过程文件、纪要、决议以及装箱运输等具体文档。

三、备赛与参赛等时期涉及的文件

鉴于在国内选手选拔、集训备赛与参赛等环节所需考虑的要点及侧重不同,结合前期对技术标准的研究和解读以及往届备赛的实际情况,在此就不同文件在不同时期所需要注意研读、研究的内容提出相关建议。

1.竞赛规则

竞赛规则作为竞赛组织、实施的权威官方文件,在国内选拔赛选拔前,组织部门、项目技术牵头人、技术团队应基本了解其规则A、规则B等宏观内容,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组织国内选拔。而在选拔阶段与集训时,应深入了解并掌握其规则B中涉及参赛、评测、流程等相关环节,并注意关注竞赛规则的更新情况。而在赛前,应熟悉并完全掌握规则A中受委派的参与者,尤其是对于首席专家、专家、裁判及裁判长等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事件与争议程序。可竞赛前制作并携带双语版的竞赛规则小手册,以供随时查阅。一是确保严格按照规则,规范参赛;二是必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援引竞赛规则相关条例维护自身权益。

2.技术说明

作为竞赛项目技术层面最重要的文件,对于单个竞赛项目来说,在国内选拔赛之前应按照其制定国赛的技术规范设计赛题、并严格遵照实施测评;在集训阶段,除了按照其中的技术标准规范内容设定选手的训练内容和制订训练计划之外,还应及时注意关注更新情况,如对技术说明的内容解读存在模糊或歧义,应及时通过论坛、对外交流、邀请赛等场合开展讨论澄清,并保留证据,做到赛前全体专家团队熟知、选手完全掌握所规定的内容,遵照执行,以确保竞赛时的理想技能状态与竞技水平。

3.测试项目、评分表

测试项目与评分表,在国赛阶段是选拔优秀选手的重要依据,测试项目设计的技能点与难点,应在集训环节完全掌握并融会贯通,鉴于技能竞赛的特点,选手在大赛时的发挥水平通常低于平时训练的最好水平;故专家团队应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确保选手在按照测试项目、评分表的训练技能水平在不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变能力等有足够的冗余量,以应对赛场的高压复杂环境和赛题变化。此外,对于部分测试项目,赛前才公布赛题或进行30%的变动,集训时应考虑到这种变动对选手操作的影响,大赛时应密切关注、核对测试项目的动态及变动情况,遵照新公布的赛题或变动后的方案制定适当的工艺路线。

4.基础设施列表

基础设施列表包含了竞赛项目由主办方提供、在竞赛期间所使用的机床、设备、工具和耗材等。国内选拔赛期间,由于时间关系,通常还不能获知下届世赛的具体机床、设备型号,只能参照上届的设备情况,赞助商或供应商等信息,对本届设备的推测进行选拔和训练;在集训阶段,则应紧密关注并按照世界技能组织和主办方确定并公布的机床、设备等品牌、规格、型号等信息,尽快获取相同或类似的资源,以获得和竞赛时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训练条件;而在大赛时,应检查并重点核对赛场的主要机床、设备,是否按照基础设施列表规范提供了相关的机床、设备、配件与耗材,维护自身最大利益。

5.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

按照竞赛规则和健康、安全与环境规范,赛前的安全检查环节,将由主办方的专业检测人员对选手携带的电动工具、工具、耗材等进行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工具设备将被清理出竞赛场地,不得在竞赛期间使用。尽管按照竞赛规则,选手拥有“独立完成竞赛不受打扰的权利”,但也存在唯一的例外,即如果发现健康安全环境相关的风险时,任何人均可以向有关人员报告,在某些情况下,选手有可能被中止操作并被纠正该不安全行为。因此,专家、教练、选手从个人防护用品、设备操作、工具摆放、场地清洁卫生等各环节均应严格、严谨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比赛时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场地环境整洁卫生。

因此,竞赛期间的健康安全等相关规范应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国赛、集训阶段就采购并使用符合相关标准、安全规范的机床、设备、工具;二是按照相关规范提前采购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用品,在集训期间专家团队等、选手一旦进入工作场地,均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三是前在国内选拔赛、集训等阶段严格执行严格的安全标准,严谨、规范操作。从而在硬件配备予以保障,养成规范、标准的良好操作习惯。

6.技术动态、相关信息

按照竞赛规则和技术说明规定,世界技能组织的论坛的作用很大,部分项目赛题的开发、官方人员与专家组组长的沟通、专家之间的技术层面讨论以及表决只能在论坛进行并具有很高的效力。因此,专家团队应密切关注相关动态,包括动态发布的信息、过程文件等;密切关注论坛动态并积极参与讨论与沟通,一方面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尽可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对于与自身相关的关键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存留证据,以为可能出现的维护自身权益保留足够的证据。

表2为各项文件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研究与关注的情况简表。

四、小结

组织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获取准确、权威的信息,是科学参赛、提升技能和竞技水平的有效保障。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世界技能组织及世界技能大赛的相关规则、技术标准及相关动态,相关主管部门、各项目专家团队、相关人员应在对相关文件体系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深入学习、数量掌握并持续关注相关动态,以对国内选拔、集训、备赛参赛等相关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确保在世赛取得更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上述文件体系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参照,有助于推动我国技能竞赛的规范化与科学管理,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宏观上助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篇6: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模块1 制作机械装配图和零件图(4小时)

①根据零件图绘制零件模型; ②创建装配体;

③为产品加工制作零件图和总装图。• 数据: (1)航模发动机2D零件图(A4图纸);

(2)3D装配体截图(D:素材模块1)。• 工作要求:  根据零件图绘制零件模型;创建装配体;为产品加工制作零件图和总装图。(零件图和总装图的尺寸标注要求与提供的素材一致)• 预期成果(保存在D:姓名-模块1):(1)零件和装配体3D模型;(2)零件工程图和总装图;(3)爆炸视图。

模块2挑战机械加工设计(2小时)

①根据给定的数据生成仿真装配体; ②进行设计变更;

③生成变更后的零件和组件; ④将设计更改的零件生成零件工程图; ⑤用动画效果展示分解过程和物理仿真过程。• 数据: (1)千斤顶装配体3D 模型(D: 素材模块2);

(2)设计纲要:

1)向左扳动导向座,实现上升功能;

2)将把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实现将把手转过180°后,向右扳动导向座,实现下降功能。• 工作要求:  根据给定的数据生成仿真装配体3D模型;进行设计变更;将进行设计更改的零件生成零件工程图;生成爆炸图;进行物理仿真;进行图形渲染。

• 预期成果(保存在D:姓名-模块2):(1)仿真装配体3D模型;

(2)对进行设计更改的零件生成零件工程图;

(3)利用动画效果依次展示仿真装配体的分解过程,展示设计变更后的物理仿真过程;

(4)展示设计变更后的照片透视图。

模块3基于物理模型的逆向工程设计(2小时)

篇7: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对接世界技能大赛 提升国内竞赛质量

作者:骆潇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3期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计划安排,对2012年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提升国内竞赛质量”为主题,着眼于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发展,进一步完善现行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提升竞赛技术标准,调整竞赛工作规则,逐步形成国内技能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学习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2年,将组织开展7项国家级一类、二类竞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遴选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

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将在天津、上海、江苏、广东、重庆五个赛区进行,包含机电一体化、信息网络布线、移动机器人、车身修理、汽车喷漆、网站设计、电气装置、空调和制冷、模具制造、汽车技术、园艺、美发等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将分北京、天津两个赛区,包含数控车、数控铣、CAD机械设计三项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此外,还将在第三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进行世界技能大赛胶印项目的选拔,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进行世界技能大赛钣金、焊接、建筑金属加工项目的选拔,在第十三届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中进行世界技能大赛糖果与面点制作项目选拔,在全国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进行世界技能大赛砌筑、瓷砖贴面项目的选拔,飞机维修和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将通过中航工业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和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选拔赛进行选拔。

2012年,还将举办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和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3项国家级一类竞赛,依托行业部门、中央企业组织开展国家级二类竞赛(非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25项。

篇8:世界技能大赛简介

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训练除了具备体育界和军事领域心理训练的特点之外, 还具有独特性。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多种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对参赛选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过程, 使选手学习和掌握身心活动的调控方法、提高调控效果, 达到最适宜的程度, 以满足提高竞赛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 任何一项重大竞赛, 除选手职业操作技能水平的较量外, 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抗衡。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技能水平的发挥。而在赛前、赛中以及赛后, 选手可能出现怯场、“高原现象”、“克拉克现象”、“瓦伦达效应”、“心理饱和”等心理困扰, 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和身心健康。进行心理训练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目的就在于使选手合理地进行比赛角色定位, 形成良好的比赛心态, 提高选手多方面心理机能, 增强选手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承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 使之体现出高度的自信、灵活的作战策略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最终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一、心理训练的原则

(一) 针对性原则

对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来讲, 提高应赛心理技能, 使之在比赛中能发挥出正常乃至超常水平, 是进行心理训练的目的所在。

第一, 不同的训练内容对选手心理技能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训练要根据不同时间阶段上所侧重的心理技能进行动态调整。其中, 目标设置训练能够帮助选手设置符合自身能力的竞赛目标, 既不会造成太大压力同时又能有相当程度的激励作用, 把选手的竞赛心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以平和的心态进行赛前训练、赛中竞技以及赛后调整。表象训练能够使选手灵活运用表象操作来提高日常技能训练的效率, 并且提前学习应对可能在赛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提高其抗挫能力, 使之在激烈的竞赛环境能够有更加沉着的心态。放松训练作为常规训练科目, 能够缓解选手比赛压力, 通过生理调节来达到心理上的放松, 促进技能水平更好地发挥。自我暗示训练作为自信心训练的一部分, 能够提高选手的自我效能感, 发挥积极暗示的巨大力量, 帮助选手克服怯场情绪, 提高竞赛的自信心。

第二, 不同参赛项目对选手心理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 有些项目对精准度的要求极高, 有些项目要求快速高效完成任务, 还有些项目要求较长时间的耐力。因此, 需要与具体竞赛项目的专家、教练交流讨论, 了解项目所需提高的关键心理技能, 使心理训练的侧重点有所倾斜。同时, 在赛前训练的不同阶段, 所要提高的心理技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要随着训练进程做出相应调整。

第三, 要充分考虑到参赛选手的个体差异, 综合考虑选手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已具备的心理技能水平、仍存在的心理风险因素等, 来为选手制定个案化的心理训练计划。

(二) 科学性原则

心理训练是一项以科学理论作指导, 科学方法做支撑, 在尊重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基础上, 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实施操作的科学工程。

第一, 心理训练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例如,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下发展出的一系列脱敏训练, 能有效克服训练期间因失败导致的应赛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在生理心理学指导下发展出的生物反馈训练, 能提高选手对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 以达到最佳的竞赛心理状态;在认知心理学指导下发展出来的表象训练, 能够通过在大脑中巩固动作心理图式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使选手的动作更加精准、熟练。

第二, 心理训练是专业化的训练工作, 一方面需要心理学专业人员组织实施, 包括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对选手进行心理训练的心理训练员以及为选手进行心理辅导的心理咨询师等;另一方面, 还需要各个职业领域的专家、教练, 以及对技能大赛有相当程度了解的技能专家团队。不同领域的专家人才结合在一起的团队力量为选手高水平的技能培养与发挥提供了人员支撑。

第三, 心理训练的内容及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根据参赛项目的不同、选手心理素质的差异以及训练阶段的不同有所调整, 以期能更加适合技能大赛的选手, 最大限度地为提高选手的心理技能发挥作用。

(三) 可操作性原则

进行心理训练最终目标是使选手能够在赛前、赛中和赛后自行掌握、灵活运用, 可操作性尤为重要。

第一, 心理训练的内容要简单易懂, 容易掌握, 使选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自行运用。例如, 放松训练适宜采用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以及想象放松法, 这些方法简便易行,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 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能够自行操作, 发挥作用。

第二, 心理训练的形式要具有灵活性, 在基本方式的基础上延展开来, 将心理技能训练与具体技能操作结合起来, 融入选手日常训练当中, 在实践中反复锻炼和提高心理技能, 巩固效果。

(四) 系统性原则

人的心理具有复杂性, 身体、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对心理产生协同作用。因此, 心理训练不是单一的, 要综合考虑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调动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 共同为提高选手心理技能服务。

任何一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发展和改变, 都是在经过多次反复学习和训练之后才能获得。即使经过强化训练已获得的心理品质, 如果不定期进行巩固训练, 也会减弱甚至消失, 需要在一定时间周期中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显现训练效果。

二、心理训练五阶段模式体系建构

(一) 专家队伍、硬件设施、人员及场地保障

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手进行心理训练, 需要建立一支以心理学专家、研究者以及不同技能专家、教练为主体的专业队伍。其中心理学专家及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 尤其是心理训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长期的心理训练研究中, 了解技能大赛选手心理特征, 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案。同时, 不同领域的技能专家和教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职业技能具有其特殊性, 工作在第一线的专家和教练能够提出最有效的建议, 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心理训练的内容也要心理学专家和技能专家共同协商才能更适合技能大赛的选手。

要建设专业的心理训练基地, 以进行团体和个别心理训练, 需要具备进行心理训练要使用的各种硬件设施, 以及进行选手心理辅导的心理咨询室, 为选手提供安全、放松的环境。

目前, 我国已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立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 并配备了心理学专家队伍, 这无疑为世界技能大赛心理训练的研究以及选手心理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 工具保障

心理测量作为测查选手心理状态的方法, 将贯穿在整个选拔及赛前训练的过程始终, 心理测量的结果为选手进行心理训练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通过心理测量, 逐步建立起选手心理素质档案, 以提高选手训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目前, 专门针对技能大赛选手的心理测量工具还不完善。但我们可以借鉴体育竞赛的量表, 例如, 可以使用修正后的内田—克莱佩林测验来测量选手的人格特征;使用竞赛风险量表来评估选手的参赛风险因素;使用竞赛焦虑问卷来了解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等。

(三) 心理辅导方式

技能大赛选手心理辅导采取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团体辅导主要为安抚选手紧张焦虑情绪,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等;个别辅导则针对不同选手参赛心理风险项目及竞赛焦虑等心理状态进行干预。通过倾听、共情、积极关注来为选手营造安全、轻松的氛围, 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心理咨询方法为选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使选手能够将内心的压力表达、释放, 降低比赛风险, 提高应赛心理技能。

(四) 五阶段心理训练模式

针对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特点及竞赛要求, 要建立起选拔阶段、常规训练阶段、冲刺训练阶段、赛中心理保障及赛后心理调适为一体的系统心理训练模式, 来保障选手心理训练工作的进行。 (如图1所示)

1. 选拔阶段

目前, 选拔的标准大多只专注于选手的技能操作水平, 忽略了选手心理素质的测评。

以往的经验表明, 面对世界级的重大比赛, 选手可能出现怯场、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甚至伴随躯体化症状, 如呕吐、腹泻、头痛、心跳加速、发抖等。这些不良的情绪及身体反应对选手备赛和比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每一位选手的心理素质有所差异, 而不同领域的研究均揭示出心理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个人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选拔阶段, 要进行心理素质的测评, 当然, 重点是通过心理训练能够达到的心理技能水平的测评。

需要测评的内容包括认知层面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情绪层面的竞赛心理风险因素、竞赛焦虑情绪测评等;意志行为层面的协调力、耐受力等。通过测评, 选拔出最适合参加竞赛的选手。

2. 常规训练阶段

心理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遵循的规律有相似之处, 都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 才能够起到提高心理技能的作用。

常规心理训练在选拔阶段之后进行, 针对参赛选手整体情况, 制定团队训练方案, 包括基本的心理技能训练, 如放松训练、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自我认知训练、目标设置训练、自我暗示训练等。通过课程的方式向选手讲解心理训练的基本程序, 使选手了解心理训练在整个竞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通过基本心理技能训练来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

同时, 针对不同选手参赛项目不同, 加强所需心理技能训练;针对选手所测评出的参赛心理风险不同, 重点提高其风险因素的心理技能。常规训练为冲刺阶段、赛中及赛后心理调适及辅导奠定基础, 需要使选手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熟练掌握各种技法。

常规心理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选手的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能力, 增加其心理活动的强度。提高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 提高观察的精确度、敏锐度, 提高记忆的效率, 激发竞赛动机水平和思维的创造性。增强选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提高其心理耐受力。树立自信, 使选手积极主动地活动、高效率地工作, 减少疲劳、厌倦和无能为力的感觉。

3. 冲刺训练阶段

比赛前夕 (赛前约一个月) , 选手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很容易因为大赛的临近产生焦虑为主导的不良情绪, 影响备赛。这一时期的心理训练集中在缓解其竞赛焦虑, 树立恰当的比赛动机, 调整情绪状态迎接高强度的比赛。因此, 冲刺阶段心理训练主要包括心理准备训练、自我调节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心理适应训练、比赛动机训练等。

同时, 随着大赛的临近, 各种情绪问题会渐渐突显出来。因此, 需要心理专家密切关注选手心理动向, 可通过施测竞赛焦虑量表, 了解其焦虑水平, 进而针对问卷所揭示的问题进行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

4. 赛中心理保障

无论是常规心理训练还是冲刺阶段心理训练都是在为选手比赛中的高水平发挥打基础。除了赛前的种种准备, 赛中心理保障也是不容忽视的。

世界技能大赛要持续4天, 在这漫长的比赛过程中, 选手可能出现多种应激状况, 如遭遇比赛评判不公、不熟悉规则导致的失误、因紧张导致的暂时落后等等。在比赛进行中, 这些状况只能靠选手自己运用平时掌握到的心理技能去克服和调节。如缓解紧张的放松训练, 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选手安抚情绪, 镇定下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我暗示训练能够增强自信心,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同时, 比赛期间, 还需要心理专家全程陪伴, 以便对选手出现的情绪困扰等突发状况进行疏导和援助。从以往的参赛经验看, 个别选手在比赛期间, 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呕吐、头痛等躯体化症状, 这无疑是由于环境变换的不适应、比赛竞争压力大、高强度的比赛心理资源消耗过度等原因造成的, 此时如果能够运用心理学方法予以干预, 对选手身体症状和心理困扰的缓解都具有积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 心理辅导教师要为选手所熟悉, 应参与到选手整个备赛过程中。

5. 赛后心理调试

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从选拔到备赛, 再到比赛, 经过了几个月乃至一年的高强度、高消耗、高紧张的身体和心理消耗。因此, 赛后心理辅导及调试主要围绕解决选手赛后心理“后遗症”展开。

赛后心理调适的方式主要采取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方法, 可采用箱庭疗法、粘贴画疗法、图画疗法等表达性心理咨询方法, 组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 使选手有机会表达自己, 通过表达将不良情绪释放。通过小组的方式彼此之间沟通交流, 分享内心的感受。最终使选手能够舒缓比赛带来的压力, 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比赛结果。

参考文献

[1]高发民.体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新胜, 顾玉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3]姒刚彦, 张忠秋, 张春青.中国运动员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心理服务[J].中国体育科技, 2012, 48 (4) .

[4]钟常绿, 闫飞龙, 卢黎明.外军特种部队强化心理训练模式镜鉴 (上) [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0-27 (009) .

[5]张力为,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 (第2版)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

[6]沙冕.国外心理技能训练 (MST) 程序的传递与周期化心理技能训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 (2) .

[7]王洪芳, 岳洪梅.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心理训练模式初探[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22 (1) .

篇9:世界技能大赛概述及启示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发展

世界技能大赛(World Skills Competition,WSC)始于1947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最初由时任西班牙青年组织主席奥拉索发起,旨在证明职业培训的有效性。结合来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灵感,奥拉索联合西班牙培训中心等部门,发起了首届全国技能大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赛事影响力的扩张,世界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和培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世界技能大赛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尝试阶段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西班牙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工人数量的急速增加。1947年,4000多人参加了西班牙全国技能大赛,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吸引了很多技能领域的专家、政府官员和学者的关注。由于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相似性,西班牙有意与一些国家联合举办一个国际大赛,但最初并没有得到这些国家的认同,只有葡萄牙对这个项目感兴趣。1950年,西班牙培训中心董事比达尔借鉴并发展了奥拉索的理念,发起了第一届伊利比亚比赛,共有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12名高技能工人参加。全球职业大赛初现雏形。

(二)成长阶段

欧洲国家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受邀对伊利比亚比赛进行了观摩,对这个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953年,在西班牙的邀请下,德国、英国、法国、摩洛哥和瑞士第一次参与西班牙全国技能大赛。这些国家的加入让大赛更富挑战性,也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扩张阶段

1954年,第一个由参与国的政府代表和技术代表共同成立的技能大赛组委会成立,旨在为技能大赛设定竞赛规则。在这一时期,技能大赛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有选手积极报名参与。当时的比赛对参赛者的年龄没有限制,组委会接纳所有人员并为他们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由于德国和瑞士的参与(德国和瑞士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成熟较早),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对西班牙组委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德国和瑞士选手在技能大赛上取得的成功也体现了双元制系统的成功。

(四)成熟阶段

1958年世博会期间,第七届国际职业培训大赛(后改名为世界技能大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一年之后又在意大利摩德纳举行。比赛地点不再限于西班牙,而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也说明这一比赛开始真正走向世界。1970年,国际职业培训组织(后改名为世界技能组织)开始席卷亚洲,技能大赛在日本的东京举行,后来也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等)举办。由于该组织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比赛也将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播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各个领域。

(五)稳定阶段

作为世界技能组织的发源地、技能大赛的创始国,西班牙已举办11届比赛。1976年以前,西班牙承担所有比赛费用;从1976年开始,组委会将部分权利转交给主办国,一部分费用也由主办国承担。自此,世界技能大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宣传,主办国的技能推广权利、特色技能展示以及巨大的商业利益让各国趋之若鹜,一些国家和城市开始申办该赛事。为了提高大赛的质量以及选手的水平,大赛从开始的不定期举行到1989年开始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世界技能大赛有61个国家(地区)参与,且参与的国家不断增加。

二、近十年来比赛项目设置的变迁

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置的依据是职业的发展情况,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引领性。2001~2013年,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变迁可以看出,变化基本遵循如下规则:评判分数中客观分数的比重增加;从鼓励个人参赛到鼓励团队参赛;从传统技能到现代化技能的转变;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转变;从基于培训系统的技能到基于工作坏境的技能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技能大赛从最初的不成熟慢慢走向成熟,比赛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的提升(见表1),对具体的技能操作定义越来越精细,参加国家以及参赛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反映出世界技能组织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说明大赛对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现在的世界技能大赛既有机电一体化、飞机维护、模具制作等高端科技项目,也有移动机器人、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企业IT软件解决方案等新兴职业,同时兼顾焊接、印刷、汽车喷漆、砌砖、木工、插花、烹饪、美容美发、护理等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将传统职业技能项目与高端前沿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须包含至少以下3项元素,其中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1]。

自2009年,比赛项目开始划分为运输及物流 、建筑及建筑技术、制造和工程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社会及个人服务业5大板块,在项目划分上兼顾了企业生产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大多数技能项目。而且除了对年龄做了限制(除了飞机制造等大型项目,其他参赛者均需在22岁以下),没有进行其他分组设置。从近6届的比赛项目来看,除了项目数量发生了变化,大赛还对项目进行了分类、增删或升级:一部分比赛项目随社会的发展需求而被取消,一部分则因社会发展需要而被添加进来,另一部分项目则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开发进行了转型升级(见表2)。归结起来,比赛项目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能精细化

技能精细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石雕到建筑石雕的细化。石雕主要包括园林雕塑、建筑雕塑、雕像、石雕工艺品几大类,而建筑石雕是以建筑装饰为主要功能的各种石雕,如石牌坊、石门、石柱、柱石、建筑装饰雕刻、石桥等,历史悠久,最早可溯源至中国汉代。2009年世界技能组织将技能比赛项目分为6大类后,建筑类和艺术类自成一派,石雕技能项目便具体化为建筑石雕。

(二)材料绿色化

材料绿色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国际大政策变化导致铅管工比赛的终结。第五届世界环保大会于201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引领经济繁荣的未来动因: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如今,建筑领域也面临着思想变革:绿色建筑逐渐登上房地产商的宣传手册,建筑材料环保化趋势明显。据悉,目前铅热稳定剂在美国已被禁用,欧洲也正在制订相关的禁用条例,有机锡热稳定剂已在美国全面取代了铅热稳定剂。这些变化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也得到了体现:早在2009年加拿大举办的赛事中,铅管工项目就从比赛中消失了,这也说明大赛一直都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三)领域扩散化

领域扩散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比赛与社会对市场的认可度保持一致导致工业控制项目的转移。在伦敦举行的2011年世界技能大赛中,工业控制从建筑行业大类转移至制造和工程技术大类。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浪潮拓展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优化,将工业控制引入到制造和工程技术领域,与此同时,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将工业控制专业设置在机械工程类学院。

(四)项目市场化

项目市场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市场的需求变化促使2013年比赛增加了塑料模工程项目。增加项目的背景就是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五)推广特色化

推广特色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主办国的技能推广特权催生移动机器人项目。日本的移动机器人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因此在日本静冈举行的2007年世界技能大赛就增加了移动机器人技术这一主场优势项目,并成为接下来几届大赛中的热点竞赛项目。这不仅把日本的机器人技术推广到了全世界,也体现了全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

(六)主题国际化

主题国际化其中的一个体现是,为了呼应国际热点议题,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保持一致,在2013年的竞赛项目中增加了环境科学,其原因就在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这充分说明世界技能大赛是站在全球的角度,用科学的眼界和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

三、对我国技能竞赛的启示

2010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并于2011年10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派出6名选手参加了数控车、数控铣、CAD机械设计、美发、网站设计、焊接6个项目的比赛,比赛总平均分在51个代表团中排名第二,获得1枚银牌、5个优胜奖。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比赛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我国参赛选手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反映出我国在技能赛事举办方面仍有提高空间。

(一)满足社会需求,体现普及性。

我国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近年来大幅增加,但部分普及性强的项目并未纳入比赛。在项目开发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世界技能组织的做法,多途径选择技能项目。如世界技能大赛的测量绘图全部源自AutoDesk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企业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普及性。竞赛项目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二) 符合发展趋势,体现先进性。

我国应及时更新技术类竞赛内容和技术说明,对工具和材料的要求应尽量与世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评判标准方面也应与时俱进。如工业设计项目可参照ISO标准,开发新的项目,考察参赛者对新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力。

(三)全面发展个性,体现创新性。

在一些现代项目中,应该重视对选手创新意识的考察,例如形象设计、服装设计、烹饪项目等;在评判标准方面,应当对主观分数和客观分数赋予适宜的权重,不仅要符合世界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要与世界技能标准接轨。

(四)发扬民族文化,体现特色性。

我国有众多值得发扬和传承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世界技能大赛鼓励主办国推广特色技能项目,所以我国也可以考虑由不同的城市举办技能竞赛,并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技能竞赛项目,这样做不仅可以传播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发展我国在世界比赛中的优势项目。2012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的手工制茶项目和高职组的中药传统技能项目就代表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四、总结

世界技能大赛的发展已经历了数十载,对各国职业教育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对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和竞赛操作内容的分析,及对其技能项目变迁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技能大赛的开展提供借鉴。作为一个新加入该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更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平台,结合自己的特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开展技能竞赛。全国技能大赛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应在各个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和世界技能大赛接轨。

参考文献:

[1] Competition Rules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Execution of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s[R]. World Skills International, 2011(5).

[2]世界技能组织官方网站[EB/OL].http:// www.worldskills.org,2012-05-01.

上一篇:在中介语特征理论框架下研究功能语类习得顺序下一篇:2018年度酒店员工培训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