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2024-08-12

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共6篇)

篇1: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实践

摘 要:目前怎样有效解决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板块。开设陶艺课程,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的学科的教学产生辅助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创新思维作为叙述的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从而为今后的陶艺课程的教学研发出新型教学的模式以及具体实践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思维 陶艺课程 教学

引言

因计算机技术、美术课程得到有效迅速的发展,从而使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大。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正处于由过去的“知识型”、“技能型”的教学模式过渡至“能力型”、“素质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时期,这种过渡变化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1]。如今,绝大多数的高校已经陆续增添了有关于美术专业学生的陶艺课程。这个科目重点强调了关于造型之类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视觉、触觉以及想象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作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良好的优异感。同时通过开设陶艺课程,使学生进行学习陶艺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最终能够实现理论、实践二者相互结合一起。

一、创新思维在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原创意识及国际视野

在进行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失前瞻性。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选取过去由前人制定出来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只是反复强调工艺技术的一些知识内容及以模仿为主的几个学习方法。这种内容过于单

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素质教育、新课改二者的实施均产生较大的阻碍。而从学生角度来看,其可以学到只是传统技艺的一些表面上的技巧,而几乎很少可以涉及到国际上最新研?l出来的教学成果,这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创新理念的发挥。在这种常规陈旧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一般只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按时完成的任务即可,这就严重地遏制了自己主观思想的发展[2]。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对陶艺教学模式进行整改和创新,应充分参考国外一些高效的陶艺教学模式,并将根据国内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其进行完美的结合,做到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2.缺乏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课程建构

当前我国高校在陶艺课程建构方面的内容、形式均比较的单一,没有显著突出的时代特征,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少的联系,这就致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并且这种类型的学科在设置课时均比较少,从而导致了学生的陶艺知识的学习时间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另外,部分学生缺少认识与陶艺课程有关的知识,这就更别说其对陶艺的创新思维。

3.只注重学习技能,而忽视培养思维

陶艺教学在大多数的高校中通常只被重视对于技能知识的重点训练,过度地反复强调陶艺技法知识的重要性。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只会将学生限制在了教学目标当中必须要把握原料的属性以及成型方法等方面知识的范围,例如说粘贴法、手捏法以及施釉法等,但通常严重缺乏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知识。教学评价要求过分以及反复强调陶瓷技术,进而忽略了学生在进行陶瓷质感过程中具体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过度重视对技术知识学习、而缺少对创新理念学习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致使学生进入到错误的学习区。目前,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把陶艺学科中的制陶、烧陶等技术的制作步骤视为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其所占的课时时间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就导致了创新理念培养受到了一定发展的限制。并且,在陶艺审美方面的有关标准的制定也严格规定了必须要将规矩、精美二者作为其评价的标准,但是这样的审美标准就导致了学生对于陶艺的审美创造受到了限制,非常不便于学生进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4.教与学的沟通缺少互动性机制

在陶艺课程发展的这几年中,虽然有大部分的教育学者在实施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呼吁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由于现阶段的陶艺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未能够完全地打破,仍然还继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少数的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当中的陶艺课程与其他学科并未存在较强的互动联系,学生在陶艺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依然只是教师的一个听从者,教师传授怎样的知识,学生只能一味的接纳,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并且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知识也是深信不疑,这就致使了学生在进行学习陶艺知识的时候严重缺少对事物进行有效的批判及探索。学生不能够自主地进行创新,只能照搬照抄教师的风格,而教师也致使按照自己本身的审美观点进行评价学生的陶艺作品,这就大大地制约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多样性发展和思维的独立思考。

二、陶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必须要重点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陶艺课程属于可以有效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一门重要学科,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的各个学习步骤均不能只是停留在技能学习的表面,必须要重点培养学生在陶艺学习中的创新理念[3]。只有将思维观念作为创新的学习基础,才能够使学生获取真正的进步。陶艺作品的具体的制作过程充分地展现了手、工具两者的完美结合,通过利用手的制作进而对大脑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陶艺作品的创作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双手部的灵活性,并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制作者在陶艺创作中想象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陶艺作品也能够将作者所具备的个性及想法进行充分呈现。通过利用手、脑的两者完美结合一起,进而在陶艺课程的化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由发挥,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而且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敢于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针对陶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实践

1.课程设置遵从时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学生在进行学习陶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思维定式进行摒弃掉,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彻底地将自己的心态打开,用心去感受及体验生活重的每一个细节,在实践学习的过程总能够清楚了解自己所掌握的陶艺知识,反反复复锤炼自己的学习技能,利用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新的学习形态[4]。若是想要实现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陶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拥有比较大的耐心以及包容心,能够担任地起教练这一个角色,进而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的陶艺知识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需要进行适当有效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相当重要的。

2.强调作品的原创性,通过“造型”整合所学知识

在实施教授陶艺课程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要尽量扮演好陶艺知识学习的示范性角色,不断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去鼓舞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正作品。在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制作技术和原理的学习,二是要充分地聚焦陶瓷造型的规律及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了解一定的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发展相关脉络以及要点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个复杂造型的制作过程实施陶艺课程知识的综合,进而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与陶艺相关的活动,如国外或国内的一些优秀的陶艺展览,同时也可以去一些有代表性的瓷厂和窑址的进行考察,从而让学生可以真切地噶受到陶瓷器物所拥有的内在美以及丰富多彩创造形式,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陶艺知识学习的欲望以及创造的热情。

3.在教学环节上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勇于突破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而现阶段的陶艺教学模式应当实现互动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呈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实际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利用设疑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及创造,挖掘其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无限的潜能,并且针对各种不相同的观点实施分析与辩论,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以及补充,进而可进一步增进教与学的互动,获取高效教学效率,最终达到预期中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创新的能力,产生教学相长的作用。

4.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分组合作制,倡导团队协作精神

给予全部的学生实施分组合作制,这样的分配制度可以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分工合作以及集体探讨的优势,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团队精神。而这种制度的提出是在学生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陶艺创作过程中具有的复杂性、交叉性。而分组合作制全面的落实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实际操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合作兴趣,不但懂了如何尊重他人,并且也可以呈现出团队合作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优势。另外,实施分组合作制该可以解决学生短时间集中应用场地、设备的矛盾,从而可以充分协调教学资源。

结语

学习陶艺知识不单单是在进行发扬光大古老技艺,同时也是一种对艺术魅力的追求,并且学习陶艺知识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思想,同其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载体。在高校中进行开设陶艺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实施陶艺课程也是在进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通过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感受到我国传统陶瓷文化所具备有的精神和内涵。陶艺课程可为手、脑二者的完美融合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陶艺创作的兴趣以及想象力。另外,进行开设陶艺课程还能够总结概括知识,从而可以将不同文化不同知识和谐地综合在一起。本文进行总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陶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陶艺课程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扬.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及其实践探究[J].美美术教育研究,2016,0(01):161.[2]邱卓.创新思维视野下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啊啊[J].戏剧之家,2015,0(23):201.[3]荆琦,董国娟.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转型期陶艺课程教学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5):171-172.[4]?剑.陶艺课程教学的整合再研究――以攀枝花学院陶艺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9):85-87.作者简介

王建伟,(1964.09--),男,郑州轻工业学院,职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

篇2: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吴春燕

(长江职业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

本文分析了《艺术人像》摄影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初步研究探讨了我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创新手段,提出“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替的教学方式,并分析了“非指导性教学”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期为其它以实践为主的专业课程提供指导。

关键词: 有意义学习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 理论与实践交替非指导性教学

正文:

在《艺术人像》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据,采用了“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替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意义的学习”理论运用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恰当的运用了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作为本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由于摄影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使得学生们本身具有了“有意义学习”所需的各项条件:

1、学习材料具有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在经历过从纯粹理论学习(摄影史)、审美基础训练(二维设计基础)过渡到摄影实践基础学习(摄影构图、摄影用光与用色)这整个过程之后,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有能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的适当的专业知识。

4、作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使其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艺术人像课程)与前期所学的摄影专业基础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在课程开始之初我将“艺术人像摄影概述”作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概念。在课程中将先前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概述,努力建立前后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已有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系统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二、层层递进的教学实践与非指导性教学策略

摄影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一般为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分段式的教学,一个技法学会了再学习另一个技法。反映在人像教学上则先是以学习影棚用光技术为主,每种布光方式分别学习,然后涉及人物的动作设计、构图、场地选择等等。这样的单项训练使得这诸多的教学环节之间难免脱节,虽然课程快结束时会要求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但这时候学生的创意思维已被各个环节的技术训练局限了,很难拍出出色的照片来。

在本门课程中,我采用的是分阶段分层次递进推动式、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替的教学方法。第一阶段的学习,以理论带动实践,让学生了解艺术人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用光方法。从第二阶段开始,一改以往的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实践在先,让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理论加上教学示范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从简单的低要求小项目到复杂的、综合的大项目实践,使学生的能力层层递进,使其学习兴趣贯穿始终。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都能有效的促进下一个项目的开展。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是:较多的注重“非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特征的教学,较少使用“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教学。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这样的“非指导性教学”,使学生们形成了良好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三、《艺术人像》课程的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人像摄影的概述,基本用光的学与练

本阶段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1、艺术人像摄影概述。回顾本课程之前的专业基础课程,讲解本门课程所学范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安排即学习方法,使前后教学建立联结。

2、七种基本影棚布光练习。学习闪光灯的特性、类型、使用方法,以及几种简单的布光方法,使学生进入初步的影棚内人像摄影的学习状态。

3、证件照及商务人像的拍摄。使学生进行第一阶段初级布光的实战练习。第二阶段:人像摄影进阶练习 本阶段课程分为两个部分

1、收集优秀摄影图片资料,模仿并创意用光拍摄。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自己琢磨用于参考的资料是如何布光以及姿态摆布等等,他们会产生疑问,并产生好奇,为之后的深入学习埋下伏笔。要求学生除将之前所学的几种布光方法进行灵活综合运用之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意布光。

2、与化妆造型课程结合,进行第一次整体造型设计拍摄。使学生尝试整体的形象设计、动作表情设计、灯光配合、有效的团队合作等等。

第三阶段:系列组图的拍摄练习。

即人像摄影项目策划、综合布光案例示范、策划方案的实施。使学生完整的进行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属本课程的初级综合练习阶段。第四阶段:综合项目练习阶段

本阶段学生进入大量的综合实践练习阶段,所有的实践练习都与职业接轨,并模仿真实的项目进行。

1、室内时尚主题人像

2、室内外儿童写真项目

3、室外时尚主题人像

4、婚纱摄影项目

5、创意摄影项目综合练习

通过以上的综合练习项目,使学生具备商业人像摄影师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在以上课程安排中,我除了在第一阶段进行了人像摄影概述的理论讲述之后,后面阶段的学习都是以实践为先,辅以理论指导。在第一阶段教授示范过最基本的几种布光方式之后即开始了灵活的综合练习。初级阶段的综合练习是登记照和商务照,其包含的内容较少。拍摄对象不需要有动作表现,只需在布光之外兼顾表情设计。这一阶段就使两种能力能到了综合练习。从课程的综合练习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分成小组练习,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轮流做摄影师,而其他同学则负责其他角色:模特、摄影师助理等。这样就使学生在每一项的综合实训中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二阶段的学习从学习收集资料开始。对于学生来讲,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这也是他们学会终身学习的一个开始。就像一个学步的孩子,我们要适当放手,学生们需要在跌倒中学会自己走路。在此,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参考的对象,自己琢磨着如何模仿,遇到困难时可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练习结束时,同学们的作品要进行共同讨论。在拍摄时有许多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当全班的作品拿出来比对时才发现自认为很有个性的作品实际上很普通,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有效刺激,这种有效刺激将变成一种自我反思的习惯。为了强化团队协作能力,这一阶段引入化妆造型课的内容,原来的团队成员身份中多了化妆师这一角色。而且通过化妆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整体形象设计的能力,使拍出来的作品更能体现成就感。学生们开始练习怎样指导模特摆造型,怎样指挥摄影助理使操作变得协调与便利,怎样与化妆师沟通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此阶段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主要目的,培养其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阶段系列组图的拍摄,让学生初步接触全真模拟实践。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递进式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综合实践技术,本阶段要求每一个学生以摄影师的身份从全局出发,进行策划方案-分配角色-协调沟通-拍摄完成的整个过程。课程进行到此,已经接近真实摄影项目的拍摄制作,只是学生们所形成的各方面能力尚欠缺,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创作出较为成功的作品,因此还需要大量的综合实践练习。

第四阶段仿真项目的练习。室内时尚主题项目的练习能将第三阶段所形成的能力给予强化。而室外时尚主题项目也是学生将来职业工作的一个部分,在此时也要得到充分练习。婚纱摄影项目练习是针对学生将来进入影楼行业的,但我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要进行有创意的设想,尽量拍出层次品质较高的作品。最后一个部分是创意摄影项目综合练习,这部分是作为本课程的一个考核项目进行的,要求学生运用本门课所学到的所有知识进行创意设想,使大部分学生能做出较好的创作。

四、本次课程教学实践的意义

在实施了以上教学方式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教学效果大为提高。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拍摄,有的同学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往往花上数天时间做准备工作,拍摄时长达十二小时之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讨论大大增多。一扫往日交作业拖沓的习惯,学生们主动并及时的上交作业。这样的互动教学使得教与学双方都受益匪浅。不仅是学生从中收益颇多,对我来讲也积累了很好的实践教学经验。

此次教学实践创新,为其它课程实践类课程提供了有效借鉴,更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提供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篇3:音乐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音乐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音乐教师带来了开拓创的契机。我校于2001年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研发和实施了校本讲义,进行了音乐专项课授课模式的尝试与创新,使音乐课堂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造性。下面就电子琴专项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创新电子琴专项教学理念、教学观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形式和乐器纷纷走进课堂。电子琴以它优美动听、丰富多彩的音色,不同风格、生动活泼的音乐节奏,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电子琴的过程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脑、眼、耳、口、手、脚,同时协作、相互配合。这不仅促进了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在学习电子琴的同时,学生的整体意识、集体观念得到增强,也充分说明,这对于亟待加强的群育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另外电子琴相对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而言,容易入门且成效显著。对于音乐普及教育来说,是一大优点。在电子琴中,储存有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节奏,经过音色模仿和自动伴奏的处理,再加上自动前奏、加花、尾声等辅助功能,使简单地弹奏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又由于电子琴本身已经拥有了现成的各种节奏风格的伴奏,和弦控制简单,使学生的节奏感、和声感觉及音乐风格的领会,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因此,电子琴课走进课堂符合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具有它自身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为目的”、“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我牢固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在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的部分,淡化弹奏技巧训练。结合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们赏析古今中外的名片名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较高的的审美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在教学中杜绝一味追求电子琴技能技巧的操作、训练,甚至以学生演奏电子琴水平的高低来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这就必然违背了利用电子琴进行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音乐教育的初衷。

2 创新电子琴专项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一些学生从小就接触过键盘或其他音乐形式,有一定基础。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按照他们能力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要求,对有基础的学生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对面人数较多的没基础的学生则要循序渐进,对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应该降低标准,要求“低起点”、“小步子”,最终达到教学学习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许多小组,把有基础的学生分下去当组长,做老师的助手,帮助其他同学,实行分组合作实践。由于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所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弹奏实践,来感知音乐。所以在学习之初,他们不需要左右手都会,而只要学会右手的主旋律,加上组长的帮助,这样的合作,不但使弹奏变得简单,而且也让学生乐在其中,并且也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小助手既得到了锻炼,又帮助了同学,于是良好的学习风气自然就形成了。学习中段时,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竞争学习。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将教学“任务”交给给学生,(电子琴学科特点就是需要学生在练习后能自信、自如流畅的弹奏出来)在规定时间内,由各组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自主练习、协作练习。到规定时间,教师叫停,各组自主将把自己的弹奏结果在全班进行展示。这一过程存在着竞争,也就是说每组弹奏都是每一位组员的辛苦的练习结果,其中包含着小组长的帮扶、组员的协作等等,因此学生们都不甘于落后,每个活动组都争先恐后地来展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进行组织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展示环节部分,在学习的互助方面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创建健康的课堂环境

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新课标提出学生应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从第一节课开起,教师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学生们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学生们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采用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适时安排一些让学生自由创作的活动,鼓励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学会团结合作,让自己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不同的学习要求中获得最大收益的学习能力。电子琴教学与其他各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有显著的作用。例如,自创节目表演,学生自己编创故事,并且为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选择或创作一段旋律,并加上音色的选择,最后一起演出。这样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活用所学的音乐知识,拉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去发挥自己、表达自己。另外,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当今社会必不可少,而电子琴的合奏练习正好提供了一个协作机会。合奏课模拟乐队的编排,要求每一位同学在弹奏自己声部的同时,必须注意配合别人,不能只顾自己,这就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观念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成长阶段必需的。学生在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和声感和层次感,为以后更深、更广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创新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灵活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级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展现自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因此,我认为,只有在音乐教学中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能注意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不管学生的弹奏是否精彩,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音乐活动,我们都应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为了让学生充分重视课上的表现,我在每一轮电子琴专项课的起始课就告知全体学生:电子琴专项课的成绩=平时课堂学习成绩+专项课结课成绩。平时课堂学习占40%,专项课结课考试占60%。我把评价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效果”三大块。其中要特别重视“学习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奖罚细则具体包括:无故旷课,每次扣5分;迟到早退,每次扣2分;上课态度不端正,影响课堂纪律,每次扣5分;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手回答问提,每次加2分;主动上台展示才艺、表演节目,每次加5分)这样,学生平时再也不敢马虎了,再也不随意迟到、旷课,上课都抢着举手发言,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弹奏展示了。

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学生从教师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变得主动起来。在电子琴专项课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一次的演奏或一个提问后,心情是不定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要及时的去发现发现,捕捉学生每一丝闪光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和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豪和骄傲!那么对于一些不守纪律、爱捣蛋、接话茬的学生,也及时地用教师的目光提示他,或轻轻摇摇头暗示他,希望他能自己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做的不对,促进他改正错误,融入到课堂地学习轨道上。我深刻体验到: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和激励,对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课堂教学中的形成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学状况和学习效果进行了解,在即时评价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和解决从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成果。

通过以上的电子琴专项课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电子琴专项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学校各科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就更需要我们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深入研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补充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融入新的尝试与体验,使我们的音乐专项课教学焕发出无限的魅力,与其它学科一道,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及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张连启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4: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关键词:建筑构造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教学创新

对于建筑构造这个学科,它不仅是建筑学,也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非常重要的极其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不仅仅需要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帮助,建筑构造这个专业技术课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合适当今时代,各方面的改革必须紧随其后。

1.建筑构造课程现有教学问题

1.1教材的问题

对于现有的建筑构造教材,都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教材的内容太滞后,其已经跟不上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跳跃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即使现在的教材也是在不断的编撰、扩充,但是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新教材的编写、出版也是需要时间。再加上我国近几年在建筑行业出台了很多新的技术规范和规则,所以导致教材脱节。

1.2教学方法、手段过于陈旧

导致建筑构造课程与现实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室门的没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内各大高校多数进行建筑构造教学时都只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就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老师讲得很多,但是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非常少。众多因素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岗位实际要求脱节的局面。

1.3学科间的沟通过少

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要积极与别人交流,同样的,学习建筑构造也要注重交流,才能获得我们缺乏的那部分知识。既我们学习建筑构造课程时,必须要认识到这个课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其他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不能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交流,那样就不利于学生连贯性的掌握所学知识。

1.4 实践现场缺乏

想要实现实践教学,则需要各方面条件支持。提及实践教学,随之而来的问题就需要解决实践场地。受各高校自身条件限制,很多高校内部都没有专门的实践现场。而学生去建筑施工企业实习也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因为学生去实习必定会给施工方带来一些经济、效率的影响。另一个施工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接纳学生的现场教学。因此场地问题也有待解决。

2.教学改革与创新

2.1整理出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学校的教师,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一个教材的讲解者,更应该是新型构造技术的开发者。与此同时他们本身也是学者身份,学习的惯性会促使他们在课下收集大量国内外关于建筑构造的资料及该学科的前沿知识。通过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现行工程中比较常用的新型材料、创新技术,这样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们的眼界变得开阔。教师们也可以结合国家规范来变更教授课本相应的内容,以此让学生更加适应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从而达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2增加实践学习时间

作为建筑构造课,它的主要内容即是介绍建筑构配件和节点的做法。所以作为老师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准确、清晰的将这些方面讲解演示出来,只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能有效呈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这时创新教学手段就被适时的提出,既利用新型教学方法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例如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又能通过生动的展示就能轻松完成传统方法做不到的地方。

2.3把教室设在工地,将工地搬回教室

作为老师要时时刻刻都要想着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尽可能提供条件,再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带领学生进入建筑工地进行实地授课。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将工地搬回教室,这就是利用教室来模拟工地。由于要走出教室去现场进行学习有时候并不现实,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教室来模拟工地。通过老师讲解教材与实际进行对比,到建筑工地进行实地拍摄构造相关的录像、照片等,然后在课上向同学们再做讲解。

2.4细化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对于以往的上课手段,一般都是老师讲授完成后,学生就会自动认为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但是基于新的教学手段,老师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应该要求学生每学习完一些理论内容时自己动手做个相关的设计,以此来达到有目的的训练。另外,这也能加深学生对于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达到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而作为老师就要做到讲评作业的时候科学公正。

2.5加强与各课程的联系

不论是学习的是什么学科,学生都不能只是孤立起来自己“关门造车”,在学习过程中要走出去,和其他学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建筑构造课程也是一样,需要将建筑构造融入到建筑设计教学中。反之,也就是用建筑设计来引导建筑构造,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

3.结束语

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下,不論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该本着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教师们要想尽办法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此来扩宽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从每一次的实践中获得经验。通过两方面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建筑构造理论与实践教学完整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东.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6):127-128.

[2]祝培生,王时原,郭飞.建筑构造模型与材料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11(14):183-186.

篇5: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项目“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ZZC1211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酒店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酒店对于人才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式下,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一、社会需求与酒店管理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1.社会需求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国酒店与国际酒店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需要更多具备酒店管理理论的创新型人才。而长期以来,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都将学生的培养目标放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一毕业就可以上岗,为饭店创造效益。但在酒店业的新形势下,这样的人才已很难满足酒店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所以,现代酒店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酒店拥有一批优秀的员工,他们不仅有着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在工作中也在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但是,一旦需要这些员工将他们的经验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应用到酒店管理的时候,这批员工在理论水平上的匮乏便立即暴露无遗,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达到的。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无法将好的经验和方法推广开来,不仅会使企业失去生机,更重要的是会失去市场。由此看来,现代酒店所需要的不仅是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总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酒店管理课程概况。(1)课程设置。目前,多数学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都按照“理论+技能”的模式。酒店管理课程一般为:《饭店管理概论》+《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这样的设置模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着相近科目中相近内容的重复出现的问题。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目前,各中职学校都已使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图片、视频资料的使用,使授课内容直观生动。可遗憾的是,教学工具在进步,教学方式却一成不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枯燥过时的教材,都已成为我们进行彻底教学改革的桎梏。

二、教学实践改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总结与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必然趋势,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饭店管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为此,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我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运用了事例研究法、讨论指导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1.事例研究法与讨论指导法。这两种方法交替、揉合使用。在讲授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首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总结,给出合理与常规的方案。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过程,对于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我还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有别于常规的方案,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2.角色扮演法。鼓励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把客人住店的全过程表演出来。在每轮《饭店管理概论》的教学中,我都会使用到这种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还可以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3.实践操作法。在《饭店管理概论》中的实践操作不同于《饭店实务》中的操作,这里的操作主要指在学习完客房部和餐饮部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主题客房和菜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调查研究法。每学期我都给学生布置一个长期性的作业,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哈尔滨的各大酒店,一方面是去看酒店的布置、风格、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了解各大酒店的个性化服务等情况,并且通过调查做一份包含现状和提高措施的报告。

5.换位学习法。换位学习法是指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做一次小老师,上讲台讲课。用这种方法时,我选择的是饭店人力资源部培训这一章节,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充当老师这一角色进行授课,不但是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系统性、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也是他们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检验。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好授课内容,同时,由于参与主体的限制,必须要合理安排和选择合适的学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但要真正实现旅游教育中的教、产、学一体化,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对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酒店业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酒店业需求,授之以酒店专业知识。

2.师资方面。酒店业的发展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更新,随时关注酒店业的前沿信息,以保证传授给学生符合行业需求的有用知识。有时甚至要深入到酒店中去,亲身体验。教师的知识、素质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3.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断层的问题,即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学习。很多教师本身在实践方面就比较匮乏,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酒店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酒店的发展计划、培训计划中去,取得教学、实习等领域的多方位合作。最终实现教育界与实业界的结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篇6: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而传统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定位不明和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因此要新时期国际投资的特点,突出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国际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国际投资 实验实践教学 网络平台实验教学 学科竞赛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多,如卫慧平认为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按实验内容划分,可分为自主型、合作和研讨型实验教学模式三类别,按实验技术层次划分,可分为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1] 。

吴凡和潘峰()提出了国际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4Cs教学模式,即Case study案例教学法,Computer support电脑辅助教学,Counseling instructing校外实务导师咨询性指导,Cooperation &Competition合作与竞争互动[2]。

NS Cardell,R Bartlett()探讨了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3],Gyorgy,K.研究了企业金融课的实验教学方法[4]。

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南雪峰()提出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投入最低限度的实际资金进行阶段性国际投资实战,或组织专题讲座(由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专职人员讲解现实中国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或进行分组小论文写作等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5]。

李辉,侯志铭,高嘉琳()等提出了利用最新国际投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学生分组自选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案例制作PPT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等方法[6]。

程金亮(2014)提出国际直接投资部分的实验教学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了解国际投资的真实过程,打破传统的以老师和黑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7]。

Chen Xiaoying,Yur-Austin Jasmine(2013)探讨了国际投资学课程中模拟投资组合项目的教学意义[8]。

总之,国际投资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和投资形式不断创新的背景,积极创新相关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二、传统的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投资学课程地位低导致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不受重视

国际投资学作为证券投资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但根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30%的方案并没有把国际投资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常用投资学、证券投资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代替。

即使是在纳入教学计划的方案中,只有40%左右的.高校单独开始国际投资实践课或实验课,且国内现有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体系偏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了国际投资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

(二)教学项目定位不明或内容不全面

其一,根据对相关教学大纲的抽样调查,已经开设的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中,大部分仍然存在教学项目定位不明确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如有的教学大纲强调一般性的国内市场证券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没有国际证券市场或国际投资的内容,国际化环境模拟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

而有的教学大纲的实验实践项目和内容虽然体现了国际性特色,却片面的退化为外汇投资实验课程、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实验课、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实验(跨国公司实物资产的取得方式-跨国并购、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等)或国际直接投资案例教学课(招商引资策划方案和投资环境分析)等项目,忽视了如美股投资,国际指数期货,黄金交易等国际间接投资项目和内容。

其二,根据对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软件或教学系统的抽样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课程使用网络版金融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只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等相关内容,实验项目只有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融资及财务管理,金融投资行业专业课程等。

某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只使用一套外汇交易模拟系统从事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验,或利用某金融软件高校金融实验室进行国际金融与投资模拟实验,实验项目只有股票、商品期货、外汇模拟交易、黄金等间接投资内容,而且股票和商品期货产品类别只限于国内证券市场等产品,没有国际化特色。

其三,根据实验内容的语言环境而言,多为中文,缺乏双语甚至全英文的实验环境。

因此,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存在国际化特色不明确和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且缺乏教学内容全面的国际投资实验教学软件。

(三)实验项目创新性不足

一方面,从实验项目的特征来看,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和设计性项目,如证券,外汇等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直接投资等,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格式较固定,而探究性项目和创新性项目较少。

另一方面,从实验中学生是否合作的角度来看,自主型实验较多,合作型和研究型实验较少。

如证券投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注册开户、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委托方式、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拟交易、证券分析软件系统的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主要学习国外投资环境和政策、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的政策和流程、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

而如国际商务谈判这类多角色合作或竞争实验的项目较少,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或投资风险分析等研讨性项目较少。

(四)实验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目前多数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学校实验室集中教学模式。

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或多校区并行教学等原因,常产生实验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

而由于部分高校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建设落后等问题,一时也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参加远程实验教学,也难利用互联网上外汇模拟交易平台或证券模拟交易平台等企业型实时模拟国际投资实验,降低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上一篇:悲伤心性说说下一篇:高中中秋团圆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