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设计

2024-08-16

阅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篇1:阅读课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读书效益 教学重点:

探索营造“书香校园”、发挥读书育人功能的具体方略 教学难点:

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调动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欧亨利小说选》《傲慢与偏见》《青年文摘》《天文家的故事》等等书籍

课后要求学生交读后感 教师心得: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阅读课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该课型普遍高耗低效,处置随意,经常被忽略、遭怠慢,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界关注不够,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待之草草了事。这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的一个缩影。阅读课当前现状与其实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它们理应受到与身份相应的待遇。本文客观分析、细致研究了阅读课,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认真理清阅读课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一节课和一单元的整体结构,阅读课可以达到有效、有用、可控的效果。

教师处理阅读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按讲读课上,二按自读课上,三上成训练课。其五,学生对阅读课的认识和表现。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很大, 但总体上不重视。主要表现出四种倾向:被动接受,毫无目的;浅尝辄止,不加思考:身在教室,作壁上观;无可奈何,机械学习。其六,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效果及现状。由于必修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又侧重于精读课的备课、讲授,忙于抄教案、改作文。阅读课教学便走向边缘化、形式化,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这种状况还在持续着。强调各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重在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要求,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此,我呼吁,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书香的味道。全校各班级都可利用图书角交流书籍,利用黑板报推荐优秀作品,利用“读书论坛”交流读书心得。学生会还可以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畅谈读书体会。

有效、有用、可控的阅读课是教师认真负责、精心设计,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新课标下,教师要迎立潮头,做新课标课堂的勇敢践行者。

篇2: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展示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的收获。2.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

3.总结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所运用到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

同学们,开学初我们已经开始共同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了,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下这一阶段的收获,好吗?

一、作者印象

1.同学们,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什么?(生自由回答)

2.老师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因为正是作者的辛勤笔耕,才带给我们不尽的享受。好,那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对法布尔的印象(课件)

3.其实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作者,谁发现了?来介绍给大家听一听。(出示作者简介)

一般情况下,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的折页都会介绍作者、作品、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时还介绍同一系列的书籍。

二、走进《昆虫记》。

1.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相信你们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敢不敢接受挑战?(敢)(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昆虫)

2.请同学阅读下面一段话,猜猜它描写的是什么昆虫?

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肤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看起来温柔可人。现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宽阔的轻纱一样的薄翼,像面纱一样罩着。它前腿弯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祷。

(课件出示段落,学生猜昆虫)

3.有读过这一段落的同学举手,说说你们的感受。

4.师小结:是呀,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又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有冷酷。像这样的描写,书里还有很多,你们在阅读时摘抄了哪些段落?说说你的体会。(生上台展台上展示,说感受)

5.师小结:我们发现了,正是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人来写。让它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他的文章才更加引人入胜。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之一(相机板书:写作风格:赋予人的色彩)6.不知道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目录,找出有包含“蜂”字的标题,用横线标上记号,数数几个?

老师做了统计,《昆虫记》中介绍的“蜂”就有11种之多。其实,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异,如果让我们来区分肯定会一头雾水,一起来看看法布尔是怎样区分他们的,描写他们的。

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矿蜂:这是一种细长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有一根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它的身上有红色的斑纹。

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无翅黄蜂:它身上长着红、白、黑相间的条纹,它没有翅膀,形状就像一只难看而又多毛的大蚂蚁。

樵叶蜂:樵叶蜂是白色的,身上带着条纹,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金蜂:它全身闪耀着金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光芒。

7.读了这些片段,你知道怎样区分这些蜜蜂了吗?看看这两只蜜蜂,谁认得?(课件出示,生答)8.你区分出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9.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蜜蜂,法布尔怎么会区分得这么清楚?而我们为什么一读他的描写,也能区分清楚呢?(生自由答)

10.师小结(相机板书:细致观察,细腻描写):

正是因为法布尔的细致观察,所以能区分各种蜜蜂,正是因为他的细腻描写,我们才能身临其境,各类昆虫在他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

11.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试着模仿他的这种写作风格,写自己喜爱的动作呢?(生上台展示)

三、回顾阅读经历,总结阅读方法

同学们,想从一本书中得到丰富的营养,要有良好的读书方法。回顾一下这一阶段的阅读经历,说说你用了哪些阅读方法。(生自由答,师相机板书)

1、制作昆虫名片

2、仿写

3、边读边记

4、前后联系、对比读

„„

四、好书推荐

篇3:新课标下牛津英语阅读课教学探究

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 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

首先要难易适中,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估学生的水平, 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其次应长短适中, 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阅读时间。文章太长, 当堂课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单调, 学生容易疲倦。一般初一的学生限制在50字左右, 初二200字左右, 初三300字左右。最后要有可阅读性。文章要贴近现实, 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 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善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抓住关键词

初中的英语文章不是很难, 要善于找关键句, 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往往就是关键句, 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 理解文章的主题。

1. 培养学生默读文章和问题的习惯, 学会回答浅层问题

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加快主要信息的捕捉能力。一般情况下, 同学们做阅读理解文章时, 习惯先看文章内容, 再看问题。实际上, 这种阅读习惯不太科学, 如果一篇文章太长, 在阅读完文章后, 再去看问题找答案, 一是可能对文章的细节记忆模糊, 答题时就会出现偏差。二是找不准问题答案的确切位置时, 还要从头再看一遍文章, 考试时间不允许。如果养成先看问题, 再边看文章边找答案的习惯, 既能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又能节省答题时间, 一举两得。

2. 把握文章中明暗线索, 回答深层问题

对文章事件发展的描述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明线;文章中流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往往是文章的暗线, 抓住暗线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深层问题。

3. 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

语感好的人, 理解力就强, 读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语感的培养要靠平时留心词语的搭配, 即惯用法, 必要时可用笔划一划或记下来。读完每篇文章, 都应总结归纳, 积累了多少单词、惯用法和句型, 这样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

4. 读完一篇文章后, 要学会回味文章

读完一篇文章, 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学会概括文章, 复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形成完整的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 这是思考后的成品输出, 是学习后的成果展示。

三激活想象, 展开讨论

虽然是阅读文章, 但如果仅将它单纯地作为任务来教学, 不免有些枯燥, 而如果将其转化为现实教学的形式, 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愿望。比如在上某篇阅读课时, 我问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一些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或帮助残疾人的好人好事?在学生集体朗读该文章后, 我将他们分成几组, 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 接着进行小组练习, 最后让学生自由训练并进行小组讨论, 由于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全班学生都很兴奋, 讨论气氛热烈, 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深挖主题, 拓宽思路

首先, 要仔细研究, 找出文章主旨。文章是作者传播信息或信念的载体, 要体会作者的深层含义,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其次, 要换位思考, 别出心裁。看问题要多角度、多方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 会有不同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位聋哑人, 你会有何想法?如果你写一篇关于聋哑人的文章, 你会写怎样的内容?

五学会逻辑推理, 调整阅读心态

在实际阅读中, 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 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语篇逻辑关系, 研究细节的暗示, 推敲作者的态度, 理解文章的寓义,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 (中心思想、加标题等) 和推理判断题, 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必须忠实于原文, 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 立足已知, 推断未知, 不能凭空想象, 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其逻辑推理, 不能就事论事, 以偏概全。只有深层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等, 学生阅读时要多加注意。

总之,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的教学, 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 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 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本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老师要起主导作用, 注重把握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4:阅读课教学设计

本篇阅读材料为一则“study report”,作者的目的是告知读者“the benefits of exercise”,呼吁读者“take more exercise”。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系统的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英语教学中的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已经比较适应,且对于“exercise”这一话题在八上Unit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已经有所接触,这些都将有助于本堂课的教学。但八年级学生在阅读课中也常常存在“被动阅读”的情况,因此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

(1)通过predict,skimming和scanning阅读策略,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careful reading,进一步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理解信息与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過survey和report,巩固所学知识(the benefits of exercise),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

2.语言知识目标

让学生基本掌握、理解并运用重点词汇:benefit,self-respect,wiser,spirit,finding.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使学生更加了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劳逸结合。

四、教学方法

1.独立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任务型教学法

3.情境激励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重难点

对阅读材料细节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篇5: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信息、拓展视野,了解文章体裁及结构,又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并进行言语技巧训练.

作 者:刘英环 作者单位:河北涿鹿县职业技术育教中心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阅读能力

篇6: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读书笔记的习惯。

3.向学生推荐有关父爱的文章,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感受父亲那如山般厚重的爱,感受爱的力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父爱的力量。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阅读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展示父与子的图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的的父亲用“爱”的力量,将埋在废墟中长达38小时的儿子成功的解救了出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最终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是父爱的力量创造了这一奇迹。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感受父爱的无穷力量,所以这节阅读指导课,老师给大家推荐的文章是《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二、回顾方法,整体感知

1.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引导学生汇报: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描写方法、修辞方法、阅读感受、人物品质等。

2.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这篇文章,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可以是速读、也可以是粗读、细读、赏读。

温馨提示:

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勾画词句,标注理解

(1)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句子并做批注。3.明确手法,领悟表达

(1)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重要内容。(2)体会情感

第2、3点是为了绘制思维导图时添加关键词和图标做准备。(4)展开想象,绘制导图。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专用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地勾勒出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感知课文和了解课文。

引导学生概括出:朗读法、圈点勾画法、批注法

三、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相应评价。预设:A、(出示):“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起注意地用大拇指擦去刀锋上的血迹。”

①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每个小组可针对这句话谈不同的体会)

【我感到父亲很痛苦。你看,他是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从“轻轻地”“很慢很慢地”这几个词我们就可以想象父亲在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啊!】

小结:这就是读书,透过字的表面,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见解,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父亲的痛苦还可以从哪看出来?“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黑”

当腰刀无比精确地插进父亲的左胸时,那是一种揪心的无法忍受的痛啊!难怪父亲会全身颤抖,嘴唇瞬间乌黑!

③是啊,父亲的胸口在流血,在这样极度痛苦的情况下,父亲是怎样做的啊?

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父亲的胸口剧烈的疼痛,他的全身在颤抖,他还笑得出来吗?这笑有什么含义?

(他这是在勉强地笑!这是笑给女儿看的,他想掩饰自己的痛苦,让女儿觉得他并无大碍,不想让女儿有所察觉)

④那么,是什么支撑他在这样痛苦的情况下做了这些呢?(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女儿深深的爱呀!)带着我们的感受一起读一下第三自然段。

⑤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父亲因剧痛而扭曲的表情。那么父亲此时可能想些什么啊?

【父亲想:千万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坚持,把女儿平安地交给妻子。我不能死!为了女儿,我一定要撑下去。】

预设B、父亲被洞穿心脏当时的这些举动让我们感动,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比较深?

“以后3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比上一分钟更衰老,苍白,他看向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①请大家认真地、用心地读这一自然段,小组交流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我仿佛听到父亲为女儿唱摇篮曲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我仿佛看到父亲正用颤抖的双手为女儿系美丽的蝴蝶结。我仿佛看到父亲带女儿去看蔚蓝的大海时,脚步是那么的无力。我感到父亲的歌声是那样地深沉!

我仿佛看到父亲盯着女儿熟睡的脸庞,无奈地流下了眼泪。我仿佛看到父亲越来越衰老,脸色越来越苍白。我仿佛看到父亲看到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②同学们,父亲为女儿唱摇篮曲,系蝴蝶结,带女儿去看蔚蓝的大海,他做这一切时,真的是“照常”“一切如常”吗?

③父亲都在忧伤些什么啊?

让我们再去读读这看似轻松平常,读起来却异常沉重忧伤的句子。(三

预设C、抵达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①“笑”这是文中写父亲第二次笑了,你又是如何理解父亲的笑的?

是啊,这一个“笑”字又包含了父亲的多少无奈啊!

②父亲在女儿脸上刻下的仅仅是个吻吗?刻下的是父亲对女儿全部的爱呀!

小结: 正是这份凝重的爱【板书:爱】使一个被洞穿了心脏的人重新站起;正是这份深沉的爱使这位坚强的父亲多活了三天。

四、朗诵诗歌,升华情感 父亲,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用他那坚实伟岸的身躯将我擎起。父亲,是一架登天的长梯,用他的高度帮我攀登梦想之巅。父亲,是一条淙淙流淌的河流,用他毕生的血液灌注我茁壮成长。父亲,是一棵青翠的白杨,用他的绿荫为我遮挡生命中的风雨。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那份厚重的父亲伴随着我们,那份沉甸甸的父爱滋润着我们,那份殷切的期望注视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心地去感受、去体会、去回报这如山般的父爱吧!

篇7:阅读课教学反思

昨天下午上了一节阅读与学科整合的校内公开课,我选择的是曾经得过安徒生大奖的著名插画家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这本绘本书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也是被列为一年级必读书目。在之前我是不了解安东尼布朗的,自从在黄山听了窦桂梅老师的阅读课《威利的奇遇》后,我对这位插画家就产生了兴趣。他的作品很多,而且风靡全世界。经典的作品总是需要我们多读几遍,要不断回味。

本节课我?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读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练习说话。第二部分是回味整本书,发现图片中隐藏的秘密,并找到文字的句式特点。第三部分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并画下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第四部分是感情升华,体会爸爸的爱。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阅读整合课,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真是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准备?从哪里着手?整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最后一周快要到了,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连课题都定不下来。天无绝人之路,黄山之行让我拨开云雾看到了曙光。很多名师也有选择阅读课,我认为阅读和语文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谁为谁服务,硬要割裂开也是无意义的。从他们的课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再来说说我这节课,经过今天下午的研讨,很多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帮助很大。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失误,凡是带“像”这个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是不对的,应该引导孩子对比明确,如“她长得像她的妈妈一样”这就不是比喻句,不可以把人比作人,可以比作其他的事物。另外在感情的升华上我引导的不好,最后的主题“爱”是由我的嘴讲出来的,而不是学生有感而发,其实在磨课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但我的功力还不够吧,没渲染出来。所以在昨天的课上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总结式点题,程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我觉得非常好,就是在课前导入的时候让孩子先聊聊自己的爸爸,这样感情基础就有了,后面再引导就容易些了。继续加油,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篇8: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教学之困惑

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影响教学生成的有效性。其一, 课件冗繁, 事无巨细。有的教师似乎想把所有的活动都要转化成大屏幕上的文字或图片, 教师的能动性被现代手段牢牢束缚, 作茧自缚。其二, 密集传授, 事倍功半。由于教师减少了板书, 节约了时间, 于是尽量扩大课堂容量, 以体现对教材挖掘的深度, 结果,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只好实施密集、高频的地毯式知识轰炸, 传统的“一言堂”演化成了“电灌”。学生完全沦落为盛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利用鼠标控制教学,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囫囵吞枣, 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似是而非。教师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譬如, 有这样一节高一的英语公开课, 主题是保护环境。按计划这是一节阅读课,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为了体现示范性及前瞻性 (即时刻瞄准高考) , 教师压缩学生自读时间, 学生阅读草草收场, 对语言点教师则进行细致入微地解释, 并配以历年高考题讲解, 努力渗透高考意识。将语言教学变成了词汇、短语、句型教学, 完全放弃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结果, 只见树木, 难见森林。而且, 由于容量太大 (几乎在45分钟内完成了两堂课的任务) , 整堂课气氛异常紧张, 如放电影般老师只是将鼠标点点点而学生只能把眼睛眨眨眨。气氛压抑沉闷, 学生晕头转向, 知识如过眼烟云, 了无印象。

二、如何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 新课改理念解读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认为,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层次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教师必须得驾驭它, 而不是反过来被先进的手段束缚住手脚, 南辕北辙。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师生双方愉悦的双向活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而不该造成师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阵地。

(二) 创设丰富的课堂预设,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基于对别人教学成败的思考, 为了体现新课改思想, 我在准备New Zealand (Unit 18 Senior 1)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认真分析了本节阅读课的特点。本文是说明文, 除了对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气候做说明, 还对新西兰的特色, 如温泉、港口、海滩及特有的动植物进行了简洁的描述, 为大家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且文章对新西兰的历史通过时间顺序, 由最早的居民讲述到新居民, 由国名的改变反映历史变迁。整篇文章段落清晰, 主题明确。若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无法使学生形成对新西兰地理位置的清晰印象, 更谈不上直观感受新西兰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 尽管教学能按部就班展开, 但却平淡无奇。而制作课件,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我在课件里编辑了许多幅优美的风景图片, 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精心链接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们沉浸在湖光山色长天白云温泉飞瀑的自然美景中他们流连忘返, 感受异域风情, 品味新西兰人享受自然的从容,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 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幻灯片的首尾链接轻音乐———《蓝色天际》和《北国之春》, 创造了一个宁静、舒缓而愉快的课堂氛围。这些设计都是服务于全局的预设。当优美的音乐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引人入胜的美丽风光让他们身临其境时, 课文似乎不再抽象晦涩, 他们开始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教学效果来看, 这一视频短片帮助学生完成更复杂程度的理解, 换句话说, 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 搭建了一个梯子, 减轻了心理负担, 使学生比较乐意而又轻松地摘到树上的桃子。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 更是一种学习哲学。该理论最早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 即建构了新的认识图式。”因此, 他们常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不是:“你知道吗?”在他们看来, 如果学生解释不了他是怎么知道的, 就说明他实际上没有学会, 他很容易会忘掉。由此他们认为, 知识是靠学生建构的, 而不只是靠教师教会的。

(三) 教学设计要主次分明, 条理清晰

本节课, 我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辅以听力训练。在进行略读时, 我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之后安排任务让学生完成段落与主题之间的连线搭配。接下来是学生逐段自读, 我给他们较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认真阅读、积极探讨, 同时也帮他们解疑释惑, 精炼讲解重要的语言点, 保证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从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及复述课文的情况, 可以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比较好。在通过阅读完成语言输入后, 及时布置作业———写一篇介绍中国的短文, 提醒学生运用所学句型, 达到熟练巩固的目的,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 这是语言的输出, 也是对本节课的延伸拓展。

(四) 师生角色定位要准确

我认为应该让阅读课回归本真, 而不是被同化为词汇、句型或语法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作领路人、宏观调控者, 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这样才会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勇于接受知识的挑战。而将知识掰破嚼碎才教给学生, 只会导致他们产生懒惰、消极、厌学的情绪。“If you tell me, I'll forget.If you show me, I'll understand.If you involve me, I'll learn.”正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将如何教转变为如何指导学, 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 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效果比较好。

(五) 不足反思

在施教过程中及课后与学生交流中, 我仍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及需要完善之处。

教材及课件处理方面:1.若将段落与主题连线题改为填空题, 可增加难度, 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2.在课件中再插入其他音乐文件, 学生阅读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这能更好地调节学生情绪, 创造愉悦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课文, 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管理方面:1.播放幻灯片时, 需要拉上窗帘, 室内光线很暗, 容易带来视觉和精神疲劳, 也会有个别学生趁机作乱, 影响课堂秩序。2.由于课间换教室, 许多同学匆匆忙忙赶来, 只带课本, 忘记字典, 给阅读带来不便。3.由于课堂中对学生的提问不是很多, 同学们感到师生之间关系不如平常上课融洽, 在教室上课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自然, 感觉课堂教学灵活性差。4.学生记笔记有困难。

这些自己发现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特别留心, 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 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浅议优化学习方式.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7.

[2]罗少茜.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篇9:浅析英语阅读课教学

一、课前预习,激发兴趣

英语阅读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对课堂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帮助。课前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大概地了解,把自己看不太懂或还不明白的单词或句子做上标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有目标地去听教师讲解课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海伦的资料,包括她的简介、主要作品及大家对她做出的评价等,这样,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学习起来就显轻松。

二、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好的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阅读课的导入方法也很多,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歌曲、借助于幻灯片等。通常,教师再配合恰当地提问,巧妙设计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在问答过程中,还使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由于海伦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人,笔者就设计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问他们Can you see anything? Where is your book? 再让学生捂住耳朵,问他们Can you hear me ?然后让学生放下双手,接着再问学生: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can not hear or see anything?此时,学生们往往会回答:unhappy。这时,就可以导入新课中的内容,告诉学生:There was a girl who lost her sight and hearing when she was very young. But she became an educator. Do you know who she was?由于导入的作用,许多学生对阅读内容充满了兴趣,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就很轻松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新课上来了。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初步、整体地认识,能理清文章的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提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How did her teacher teach her?

2.How did Hellen Keller lost her sight and hearing?

3.What did she do after she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在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答案。这样,既读懂了课文, 又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师精讲课文, 把握细节

这一步是阅读课的主体,通过老师的点拔,学生应把握好课文的细节,并能理解各个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一些细节性较强的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或把语言点融入到具体的问题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课文。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设计问题如下:

1.When was Hellen born?

2.When did she lost her hearing and sight?

3.Did Hellen go to the university?

4.Did Ann use some special ways to help Hellen? What are they?

接下来,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组来回答。

五、领悟内涵,得到启发

在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一起去探究文章的深层内涵。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当学生学完此课后,要让学生通过了解海伦的生平简介,学习海伦身上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让这种精神时刻激励学生。

六、适时复习和练习

教师可以利用下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一下回顾,并作出总结,既检查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又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地复习和练习,起到了一个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课堂内容的作用。

总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更大成功。

篇10:阅读课教学反思

《森林里的聚会》故事内容是小动物青蛙、小蜻蜓、螳螂等聚在一起愉快的谈话。通过它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蜻蜓和螳螂是人类的好朋友及它们是怎么捕捉害虫的,从而向学生提倡保护益虫的重要性。

学生很爱听故事,我通过故事教育学生保护益虫这一重要性。我在开课时就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动物王国,出示故事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然后,通过轻松的提问方式,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但是这一环节收获的效果不是很大,也许是因为我的引导方式不到位,所以造成不良的效果。这一点要重点加强才行。每一位学生都喜爱表演,所以我设计了表演的环节,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人类要保护益虫,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保护益虫的重要性。到最后,问题不断升华,学生不断开动脑筋,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对益虫的问题了解渗透。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我的语言不够丰富,驶于课堂的能力还不行,今后还要多多加强训练才行。

课内知识,学生要学,课外知识,学生也要学,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站稳脚步,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篇11:阅读课教学反思

1、利用网络直观的动物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利用相关信息在网络互动中合作学习,读懂一组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了解了生物共栖的原因及有趣的现象。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如:引导学生在读----想-----找------标-------演等形式了解金黄鼠与百舌鸟共栖部分的内容);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和同学探讨,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起到了互帮互补的效果。特别是将自己当作其中的一种动物,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共栖,同学们争相表演,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充分地体会、表达了共栖之“趣”。

3、在读懂以上“范例”,的基础上,我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让他们在网络中有目标地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并按要求进行汇报。

篇12:阅读课教学反思

1、依据图书画面提供的细节,大胆推理和猜测故事内容。

2、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验螃蟹小裁缝的心情变化。

3、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对裁缝的职业有一定了解。

2、图画书《螃蟹小裁缝》1册。

3、《螃蟹小裁缝》幻灯片。

活动过程

1、 观看封面引出故事《螃蟹小裁缝》。引导幼儿猜想书中的故事内容。

(1)教师:小螃蟹在做什么?裁缝的工作是什么?

(2)教师:会有谁来找螃蟹小裁缝做衣服呢?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观看幻灯片,和幼儿一起逐页阅读图画书,讨论每一页画面上的故事内容。

(1)根据画面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阅读过程中,遇到有疑义的地方,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和问题解答。

(3)根据幼儿的阅读难点或图书中的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推测。如,阅读第8页时,可问幼儿:小螃蟹贴出告示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阅读第15页时,问幼儿:小螃蟹为大象做衣服用了多少天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鼓励幼儿从后面画面的内容验证对前页内容的猜测。

3、再次阅读图书,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发展的情感线索,体验螃蟹小裁缝的心情变化。

(1)教师:螃蟹小裁缝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他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不开心呢?

(2)教师:螃蟹小裁缝开心的时候,其他小动物高兴吗?他不开心的时候,其他小动物的心情怎么样?

(3)教师:为什么螃蟹小裁缝最后说“帮助朋友才是最快乐的”?

篇13:阅读课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从而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

2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人云: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笔者反思自己多年的阅读课教学及所听同行的阅读课教学,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 发现阅读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重词句操练, 轻语篇理解;重阅读结果, 轻过程指导;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围绕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技能的要求, 设计合理、富有实效的阅读课教学任务和活动。下面就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三单元reading为例, 谈谈我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3 教学实例

3.1 Brainstorming

阅读之前设计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增加学生与阅读课相关文化背景及知识, 并预测阅读材料中的内容, 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同时也为读后的延伸教学奠定基础。

本单元课文“Not just watching the film...”, 体裁是商业计划书, 题材是介绍一种学生不太熟悉而且很抽象的科技产品RealCine, 学生对此没有什么背景知识。但在备课时, 恰逢3D版的Titanic热映, 所以笔者将Titanic宣传片精彩的部分作为导入播放给学生观看, 再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和借助于课本背景图片, 预测文章将要讲述的内容。以下是该部分的设计步骤:

(1) Play a propaganda piece of the 3-D Titanic, which lasts about 2 minutes.

(2) Complete the title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 in the text book and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are they wearing?What are they doing, in your opinion?Use your imagination to make a prediction:what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播放长达2分钟的电影宣传片给学生以感官刺激, 立刻吸引了学生眼球,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他们渴望解决由读前活动产生的疑惑:图中的人物为何要穿戴成这样?这是怎样的电影?在这种电影背后有什么科技支撑?它是如何运作的等等问题。以上的设计活动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 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 充满信心去读, 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把从文本中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帮助提高理解能力。

3.2 读中环节

读中环节分为skimming、scanning、detailed reading

(1) Skimming

该部分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捕捉有关信息并能找出文章主题、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Not just watching the film...”一文结构清晰, 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活动”教学, 我从整体语篇出发,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略读文章, 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然后再通过问题的答案, 划分文章结构, 概括段落大意, 最后通过三个问题进行细节信息的捕捉。通过这三个问题, 与学生一起总结商业计划书的文体特点。以下是该部分的设计步骤:

1) 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It is a presentation about RealCine.

2) What information about RealCine does the writer give?

(1) How RealCine works

(2) Why RealCine is better than a fi lm

(3) How RealCine can be used in other ways

教师设定一分钟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topic paargraph, 因为topic paragraph会涉及主要内容, 并且通过此查找, 学生会发现在英语文章中topic paargraph通常为文章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基于商业计划书的文体特点, 我通常会在文章的开头介绍文章主体部分将要谈论的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自信心, 克服对英语的恐惧心理。

板书设计

(2) Scanning

扫读是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和重要信息的能力, 使他们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中细节问题。提高学生提取、筛选、重组文章中信息, 并进行归纳、概括等能力。

通过上述步骤理清文章脉络后, 我回到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具体问题, 以不同的方式, 训练学生寻找信息与归纳概括的能力。三个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个问题:Why is RealCine better than fi lms?请学生阅读文章第二节迅速查找文章关键词, 然后通过完成句子, 对比realcine与普通电影院的不同, 这一对比非常感性化, 学生很容易理解。

课件展示:Why is RealCine better than fi lms? (Para 2)

_____a fi lm, where a___audience watches and hears what is happening on a screen, RealCine____you into the_____and____with your senses of___, ____, ___and___in an____way

而第二个问题How does RealCine work?讲述的是RealCine的工作原理, 相对而言要抽象一些, 这时可以借助于图片和一些箭头表示, 将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化,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要轻松一些。

通过师生对话, 很多关于RealCine的信息都被挖掘出来, 最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支持其观点的?从而归纳出通过给出具体的信息, 是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特点之一。

至于问题 (3) How can RealCine be used in other ways?我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段落,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归纳而不是照搬课文;通过对段落内容的分析, 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思考作者是如何支撑其观点的?从而归纳出通过例子的运用, 也是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特点之一。

课件展示:How can RealCine be used in other ways

Para.4 a good treatment

Para.5 do things that could never be achieved in real life

Para.6 skill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ara.7 urban planning

(3) Detailed reading

细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语言进一步理解,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作者的观点以及写作意图。在这一阶段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讨论并总结:If you werethe boss,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after reading the proposal?Why or why not?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一篇好的商业计划书所要具备的条件, 既回顾了所学的内容, 同时也为本单元的TASK写一篇商业计划书部分作好铺垫。

3.3 Post-reading

阅读之后环节被称之为评价性阅读, 即:reproduction, 对文章的主题、观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评论的任务活动。我对这篇课文的读后活动处理如下: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编一个对话。具体设计如下:

Nowadays, there are many“homebodies”staying at home and staring at a screen all the time!Suppose you are a salesman of a VR company.You want to change the situation.Make up a dialogue with a boss of a modern cinema to introduce the product—RealCine.

学生通过对话表演, 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有效地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 结束语

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 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具体化, 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创设理想的英语教学情景, 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迅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从而能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摘要: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从而实现任务目标, 让学生体验成功。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其教学实例, 探讨如何进行阅读课教学中的有效任务设计,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2]教学用书必修4[M].译林出版社.

[3]罗云兰.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0 (10) .

篇14: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优化设计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学习心理

一、教学步骤设计中合理教学问题的设计

只有合理的教学步骤,才能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我们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在合理的教学步骤设计中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

1.略读,即快速阅读

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环境中,摆脱母语干扰,略过无关紧要的生词,猜词度意,抓住文章脉络,推理归纳文章大意。所以在略读中,就提出能够在文中明显找出答案的问题,帮助学生串联全文,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精读,即详细阅读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知识,了解、掌握并能够运用语言知识,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式,培养英语语感。通过精读,攻克生词、语法,充分地理解阅读内容,把握重点信息。所以在精读中,我们就提出一些具有推断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详细阅读文中细节,从而进行合理的选择,思考,分析,判断等,提高思维能力。

3.诵读,即深度阅读

它是在了解文章大意和重点语法,语言点之后要了解的文章深层的内涵部分。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全文,还要启发他们向深处蔓延,发散思维,发挥潜能,从而对文章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自学创新能力。所以在诵读中,我们尽可能提出一些具有展望性的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教学步骤设计中合理学习心理的设计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他的心理环境,例如,兴趣、志向、意愿等等非智力的因素息息相关。若是学生本身在学习英语方面就缺乏信心和耐心,那么当一篇长且夹杂较多生词的文章出现时,焦躁和厭烦的情绪随之而来,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同样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要想方设法创造语言阅读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或重拾自信心,产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展现出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状态。其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的主人翁意识,无论是对于学习,或是对于生活,都能保持正确、积极的态度。

(作者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阳城中学)

上一篇:初中物理《力》教案下一篇:一二.九运动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