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2024-08-19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精选6篇)

篇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教学理念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思路的学习方式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推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基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教育的范畴,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逐步成为化学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有利于化学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也有利于学生夯实化学知识,培养化学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谈点体会.一、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变化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相关阐述知晓,对于实验教学思路的变化,在关于衡量化学教学标准的观点中,就化学实验课程的目标进行了着重描述.比如,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的要求是利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引导式的实验教学让化学教学更加高效,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探究方法的实践,提高独立利用实验方法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二、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教学功能的变化

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着重的阐述,以化学实验为根基的化学教学模式是新课程体系下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及,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主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进行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更加注重通过化学实验的内容呈现来帮助学生对化学规律和一些物质进行深刻的理解,利用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协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化学本质和化学规律.1.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化学实验无疑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较好思路.其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因为具备了化学学习的情绪倾向更好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操作兴趣和感官兴趣进行培养.化学实验的意义还在于,能使学生明晰化学学习的阶段目标,逐步做到深入地观察,关于化学的规律的内在原因形成自主性挖掘的能力,从而对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做到有条理、有层次地掌握,在让学生做实验的欲望得以满足的基础上,还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的规范操作、细致观察、逻辑清晰地思考、对变化进行归纳,从而总结出合理的实验结论.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在于,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通常情况下,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多种多样.比如,新?报道、化学实验、问题导入、科学史实、模型呈现、课件编排、音像渲染等.在高中化学教学范畴,化学实验是最基础,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情境创设模式.例如,在讲“作为一类醛糖,葡萄糖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果糖作为一类酮糖,是否与葡萄糖一样也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导入式的实验设计,从而对该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果糖具有的是什么样的性质.又如,“利用2~3mL,约5%的H2O2探究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实验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能使化学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高中化学教学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配套.这样的化学教学思路,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内容编排彰显生活化.依托生活为基础走近化学教学,让化学教学走进社会.该思路沿袭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就依托这个思路.2.教学方法彰显探究化.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照方抓药”的思路逐步被教学方法的探究所取代,其能够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的呈现,基本上都是通过探究的思路展开,这样无疑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化学学习的能力.3.教学理念彰显绿色化.化学的初衷,无疑是依托自身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和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不断进步的化学技术,让人类的物质生活得以丰富,从而不断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此外,化学还对控制疾病、延缓生命、科学技术的推广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另外,化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文明的进步能否以化学发展为动力,无疑同化学自身的定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为了让化学造福于人类,在教学理念的层面要倡导绿色化学.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范畴,新课程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都没有摆脱“纸上谈兵”,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深刻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原理。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高达90个,难度和可操作性存在着很大区别。因此,如何高效完成实验,将实验教学的价值扩展到最大化,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规避实验风险,增加实验机会

化学实验的改革需要从观念入手,反之则劳心劳神,抓不住重点内容。虽然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危险,化学药品有毒、有腐蚀性,但并不能因为有危险、有困难,而放弃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规避实验风险,将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这才是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本内容,投入到具体化学材料的认知中。例如,在“燃烧需要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难免出现火苗。针对“火苗”这一带有危险性的因素,教师可从燃烧材料、燃烧环境、个人防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首先,实验环境不能完全封闭,必须要保持空气流通;其次,减少每次实验燃烧材料的数量,对火苗的最大程度进行限制;最后,制定详细地操作流程,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确保火苗产生的烟气不会对学生的眼睛造成损伤。在做好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准备工作后,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实验中得到教材里的结论。

二、做好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和类型较多,如果实验教学方案设计和执行不合理,就会降低实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习惯,实验之前需要开展预实验工作,包括理论指导、教师演示、注意事项三大方面。教师演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更加形象的实验流程。例如,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设备的密封性、除水干燥、设备顺序等内容的操作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论。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得到正确结论,教师需要开展预实验准备工作。首先,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讲解简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石灰水溶液的流程以及实验设备,从而使学生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步骤;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以真实的试管、烧杯、石灰水溶液、酒精灯等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具体操作,并思考实验方法的改进之处;最后,进入实验课堂,根据个人心得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实验结论与预期结论一致则证明实验正确,反之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化学实验教学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网络平台和共享资源的新方式展现了更多实验和实验细节,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室外观察酸雨,分析酸雨成因和危害的野外实验。一般来讲,初中学生无法接触到酸雨产生危害的地区,更无法体会它的破坏性。面对这样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解决。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便可以得到与酸雨相关的海量资料,拿出其中20到30份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得到较为正确、全面的结论。

四、以实验为基础,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

化学实验是从教材到现实的过渡,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生产的重要桥梁。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应用三者的内在统一。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试验中,学生是否会想到饮料瓶中的气体便是二氧化碳,在实验中是否可以利用雪碧、可乐一类的碳酸饮料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厨房中的食盐是否可以制成代替氯化钠,配制氯化钠溶液;铁丝、废弃的输液瓶、筷子等是否可以替代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将实验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结语

篇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初探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 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 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而忽视了学生学得怎么样, 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二是学习方式变化, 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角度的变化, 过去只关注学习分数, 轻能力, 丢情感态度;现在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二、转换自身角色, 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 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 要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有的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去自学, 对一些教学内容不要担心学生理解不了, 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 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 学生会因此失去自己对知识感悟的时机.

其二, 教师要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 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不要在一旁“袖手旁观”, 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要适应新的形势,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 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研究表明, 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 教师必须发扬民主,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的人格, 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 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 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 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 因此, 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 让学生展开想象.

加强实验教学, 重视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 具有创造性.因此, 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 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 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实验探究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 根据自己设计方案, 通过实验探索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思考, 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步骤包含: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2.提出问题或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而明确问题;3.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提出解答问题的猜测和假设;4.搜集资料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5.作出判断, 形成结论, 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与他人交流.下面以探究褪色的原因为例, 说明如何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案例:褪色原因的探究

实验情景:在NaOH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再加几滴新制氯水, 变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中的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提出假设:1.NaOH与氯水中HCl、HClO发生中和反应, 使c (OH-) 减小, 酚酞褪色.

2.氯水中HCl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实验探究:1.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 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 返滴NaOH溶液, 又呈红色.

2.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 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 再滴NaOH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

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共识.

得出结论: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 是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 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篇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初探

一、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

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学得怎么样,新课程更加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二是学习方式变化,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关注学生的角度的变化,过去只关注学习分数,轻能力,丢情感态度;现在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二、转换自身角色,优化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每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要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有的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去自学,对一些教学内容不要担心学生理解不了,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会因此失去自己对知识感悟的时机.

其二,教师要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不要在一旁“袖手旁观”,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要适应新的形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课改.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其次,教师还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使推理能力.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

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施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实验探究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根据自己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探索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思考,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步骤包含: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2.提出问题或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明确问题;3.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提出解答问题的猜测和假设;4.搜集资料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5.作出判断,形成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与他人交流.下面以探究褪色的原因为例,说明如何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案例:褪色原因的探究

实验情景:在NaOH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加几滴新制氯水,变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中的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提出假设:1.NaOH与氯水中HCl、HCl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酚酞褪色.

2.氯水中HCl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实验探究:1.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返滴NaOH溶液,又呈红色.

2.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再滴NaOH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共识.

得出结论: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

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篇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认识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其发展和提高经历了不断的实践一理论-再实践一再理论的过程.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篇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教学反思

今年是我省高中生物新课程实行的第五年了,本人有幸担任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的新课程生物教学,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生物学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让我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2.丰富生物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没有较深的生物专业知识,教师很难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不能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经常研读相关的生物学名著,生物学学术论文、生物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在教学前,我们要对他们细细地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生物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生物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四、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五、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像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

目前,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

上一篇:放弃无谓的友情作文500字下一篇:家长接送孩子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