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4-08-13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共6篇)

篇1: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镇政发„2009‟95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顺利开展和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镇江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镇发„2009‟27号),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公立医院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2009年10月起,在全市全面展开改革试点工作,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市政府重点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功能的三级综合医院,承担专科疾病防治职能的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及妇幼保健院,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中医院。优化配置市区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医疗卫生资源。市口腔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革。市中医院坚持中医特色,向中西医结合、中医医疗、保健、康复、老年病诊治和老年护理等方向发展。坚持以自愿为主、资产和技术为纽带、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以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成员的两大医疗集团。各辖市政府重点举办好人民医院和中医院。

(二)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市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监督公立医院资产和运营,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2.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成立由出资人代表、医院法人代表、医院职工代表及其他代表组成的医院理事会,理事会对出资人负责。理事会对医院运营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决策。理事会决定和任命医院院长、财务总监、药品总监,确定医院绩效管理目标和职工工资总额。

3.实行院长负责制。取消医疗机构行政级别,推行职员制,医院原有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和工资标准实行档案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理事会负责。医院行政管理层由院长提名并提请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院长任命,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限。院长通过民主程序决定医院内设业务机构,自主招聘员工、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确定薪酬分配办法、决定非资产性的经费支出。院长按维护公益性的要求行使职权,确保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承担社会责任。

4.加强医院民主监督。建立医院监事组织,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实施院务公开,推进医院民主管理。

(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

审计制度。继续实施医院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2.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人员准入,完善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的择优用人机制。健全和完善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按事设岗,以岗定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完善岗位责任制。对原有职工身份及工资实行档案管理,新老员工统一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明确政府投入责任。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在确定原有财政投入基数的基础上,确保每年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增长幅度。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领军人才引进、重点学科发展和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偿等。对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急救医疗机构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经费。改革财政投入方式,采取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政府必须支出的特殊人群的疾病防治、国家和省市政府规定的免费检查治疗的疾病以及体检、普查、防疫、健康咨询等,公开向各类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招标,建立科学评估办法,保证政府投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2.逐步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实行医药收支分开,逐步将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降低医院收入中药品所占比例,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

3.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均次费用。探索医院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谈判机制。落实医疗救助、慈善助医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对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诊疗费用,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补充医疗保险。

(五)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管理。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等级评审、要素准入、执业行为的管理,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的监测、报告和预警管理制度。建立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1.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各辖市加强人民医院的能力建设,增强其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辐射作用。加大对人民医院的投入,建立健全县乡合作、乡村一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2.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完善三级综合医院对辖市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及市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市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队伍和业务技术建设。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一年以上。

(七)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体系,加强省市两级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广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疾病诊疗路径,推动病种规范化诊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大力推广专科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2.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院之间、医院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推行覆盖全区域人口的健康“一卡通”,实现人口健康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联系与共享。

(八)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1.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医疗机构、管理集团、科研院所及其它社会资本以合作、托管、改制等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改善医院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2.落实民营医院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在税收减免、医保定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专业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继续教育、大型设备配置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执行与公立医院同样的财务、会计、价格等政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负责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各项具体工作。发改、财政、人事、编制、劳动保障、物价等部门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完成。

(二)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宣传,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篇2: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重庆市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的实施意见

渝办发„2012‟22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重庆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9‟98号)和《重庆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渝办发„2012‟189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建立完善体现公益性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为重点,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以创新医院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充分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支撑,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区县级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惠民利民。强化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责任,体现区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

——注重公平,提高效率。正确处理好公立医院改革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充分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

——综合改革,突出重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收入结构、改革支付方式等为重点,推动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循序渐进,鼓励创新。改革试点要与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充分调动医院和医生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探索创新,循序渐进实施。

(三)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使患者就诊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惠民便民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努力实现90%以上的患者在区县域内就诊,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同时,通过试点,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

二、试点范围

开展综合改革的试点范围包括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南川区、垫江县、秀山县、荣昌县、梁平县、忠县、奉节县所属区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上述区县(自治县)中有条件的可将妇幼保健院纳入改革试点范围。

三、主要任务

(一)取消药品加成。

全面取消区县级改革试点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所有药品(含中药饮片)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配备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种类的80%,基本药物使用总费用比例不低于药品总费用的35%。(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二)完善管理体制。

1.明确功能定位。区县级公立医院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区县(自治县)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承担本区县(自治县)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

—2— 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卫生局)

2.核定编制。完善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管好管活机构编制。根据区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医院发展趋势,科学合理核定机构人员、床位编制基数。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卫生局)

3.强化办医主体责任。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探索推进管办分离,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理清管办职责,加强管办人员力量,进一步举办好、监管好公立医院。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探索成立公立医院管理专门机构,承担政府“办医”职能,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区县级公立医院人、财、物管理和业务指导。(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4.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医”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机制。鼓励多元化办医,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区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自主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医院民主管理。(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2.完善院长负责制。院长是医院的法人代表,采取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由医院理事会聘任,负责医院日常运行管理。建立医院院长任期制度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院长问责制度。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副院长、—3—

职能部门和内设机构负责人人选由院长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提名,由政府办医主体批准。(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公开招聘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所有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逐步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与医院发展规模及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结合实际妥善安排未聘用人员,确保社会稳定。(责任部门:市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4.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11‟18号)精神,合理核定区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对原收入水平已高于核定绩效工资水平的单位,保留合理的“高出部分”,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征收调节基金。单位内部分配由医院根据人员绩效考核情况自主实施。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以及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严禁把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业务收入挂钩。完善医院工作人员社会保障,按规定办理“五险一金”,解除其后顾之忧。(责任部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5.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或聘任,进入院领导班子,履行总会计师职责。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实施,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四)提升服务能力。

1.促进医院提档升级。加强等级医院创建,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就医条件。完善区县(自治县)急救服务体系,建立院前急救体系。合理控制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鼓励建立资源共享的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会诊中心、消毒物

—4—

品集中供应中心等,统筹配置资源,提高利用效率。(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科学合理配置人员,不断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引导学科带头人、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到医院就业。增强护理人员力量。落实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区县(自治县)学科带头人。积极推行多点执业制度。(责任部门:市卫生局、市人力社保局)

3.加强临床技术能力建设。重视医院基本科室建设,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根据当地疾病谱和转诊情况,选择区县(自治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病种所在科室进行重点帮扶。加大区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和区域专科(专病)中心建设力度,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合理引进和开展新技术项目,严格控制和规范超越区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昂贵的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4.提高信息化水平。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医院管理、个人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全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

5.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加大三级医院帮扶区县级公立医院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协作关系。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年的规定,落实三级医院向区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制度,鼓励采取专家团队支援方式,提高帮扶效果。加强区县级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指导力度。大力推进区县(自治县)、乡镇纵向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区县(自治县)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更好地发挥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5—

(五)改革补偿机制。

1.调整补偿渠道。将公立医院补偿由现行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试点区县(自治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给予补偿。调整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设的药事服务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补偿资金由医保和财政各承担50%;其中财政承担部分,总体上由市和区县(自治县)按照6∶4分担,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各试点公立医院应将补偿资金结合本单位收入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医疗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员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等。(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2.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落实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等的投入政策。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购置标准,经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等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建立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逐年安排所需资金。政府对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3.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作用,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医院的就诊报销比例差距,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就诊、促进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积极推进医保基金支付制度改革。在总额控制下,推进医保预付制,探索总额预付、按病种总额、按床日付费等医保付费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药费用制约作用,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加快推进医保市级统筹,逐步完善医保费用报销制度,方便群众及时报销。(责

—6—

任部门:市人力社保局)

4.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物价水平,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其中,药事服务费由医保全额报销,调整的医疗技术服务费纳入医保按规定比例报销。调整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设的药事服务费,其总量必须低于取消的药品加成总量,不得变相加重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各试点区县(自治县)调整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价格和增设药事服务费,采取备案制,由区县(自治县)物价主管部门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调整、确定收费标准,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责任部门:市物价局、市人力社保局)

5.推行医保特派员制度。为保证医保基金真正用于群众,发挥医保基金最大化效益,由医保部门聘请专家,对公立医院改革后的医疗服务行为、医药费用控制、执行医保政策、医院信用等进行全程监督。所需费用由财政专项安排。(责任部门: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

(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1.推广惠民便民措施。实行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努力缩短病人就医等候时间。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患者投诉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2.提高医护质量。建立医护质量控制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3.降低病人自付比例。采取综合控费措施,在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争取实现参保病人医保范围外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小于30%。(责任部门:市卫生局、市人力社保局)

4.提供规范服务。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和处方点评、病历质量评比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

—7—

理用药,有效控制大处方、大检查,杜绝过度医疗。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医德医风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检查,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筑牢为医的道德底线。坚持廉洁行医,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和非法执业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2年7月底前,召开全市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安排部署改革试点工作。

(二)试点推进阶段。2012年9月底前,各试点区县(自治县)制定出台本行政区域内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全面推进实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6月底前,各试点区县(自治县)总结经验,并形成书面总结报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协作配合。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协作配合。财政部门要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建立稳定补偿机制,加大对试点区县(自治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公立医院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实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落实全行业监管。人力社保部门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发挥好医保基金的作用。机构编制部门要完善公立医院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配备。物价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核算并适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医疗收费合理规范。

(二)完善组织,周密部署。各试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

—8—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要成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加大投入,有力保障。各试点区县(自治县)要认真做好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将财政补助经费与医院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挂钩。

(四)加强监管,强力推进。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区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同时,全面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区县级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

(五)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做好舆论宣传和政策解读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改革营造健康、良好的氛围。

(六)严格考核,务求实效。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定期督查、通报。各试点区县(自治县)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7月23日

篇3: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医事服务费,医保预付总额,医疗服务价格,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 过去一直延续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调动医院积极性的改革思路, 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公益性与公立医院自身利益的矛盾日益凸显、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医院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等问题。新医改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 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随着新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 作为核心环节的“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1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方案与思路

作为汇集全国高精尖医疗资源, 就诊患者数量大、来源广的北京市公立医院, 其改革的结果对新医改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本着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总原则, 试点探索“两个分开, 三个机制”, 重点实施六项医疗改革试点工作:即“医疗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保资金总额预付制”、“按病种分组付费”、“取消药品加成, 增设医事服务费”及“服务模式创新”, 将医改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处理好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利益关系, 建立综合改革政策联动[1]。

2012年推出的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改革正式将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推向深水区。区别于其他省市建立药事服务费的做法, 此次北京市医事服务费改革思路则是直接取消了药品加成, 同时取消挂号费和诊查费, 设置医事服务费, 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通过平移式医药分开, 彻底破除以药养医机制[2]。

医事服务费的价格设定是在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2010年医院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收入情况, 在基本不改变试点医院改革前收入水平的基础上, 经过测算得出最终数据。具体实施方案是该项费用对本市患者施行医保定额报销40元, 医保患者按医师职级支付2~60元不等;非医保患者支付42~100元不等[3]。

同时财政补助方式也以改革的方式逐步推行, 由以前的按人头补偿的方式, 转向按服务量补偿、绩效补偿, 建立与“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而医事服务费与财政补助方式改革及医保预付机制的政策联动, 通过改革强化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公益性, 使公益性成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 形成以公益性为目标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2 现阶段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的成效

在试点公立医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后, 尤其是医事服务费改革的实施, 医改初见成效。通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等不同纬度的调查评估, 医改效果主要表现为患者负担减轻、医务人员收入提高、医院现代医疗管理体制建立、联动补偿机制建立和改善服务的积极性提升。

2.1 减轻患者就医成本, 规范患者就医行为, 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取消15%药品加成和医保预付制的政策联动作用下, 促使医院主动控制医药费用, 规范医生合理用药, 杜绝大处方, 直接减轻患者就医成本。根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对五家试点医院调查得出, 基本达到改革预期目标, 其中平均医保患者药占比下降12.3%、次均费用下降21.7元、自付费用下降36%。而后根据2013年5月《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调查评估实施方案》中相关指标显示, 试点医院患者次均药费同比下降幅度达到26.3%, 如果排除原15%药品加成, 也仍有近13%的药品费用降幅。

同时医事服务费的梯度设置也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分级就诊。改革后普通号和专家号的医事服务费差别明显拉开, 知名专家号由原来最高14元变为100元, 通过对几家试点医院的调查, 患者不再像改革前习惯性的挂专家号, 而是根据病情需要, 合理选择医生级别, 不再过度医疗, 一点小病就到三甲医院就医, 而是通过三甲医院普通号或者社区医院等更便捷、优惠的方式看病, 避免对卫生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专家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疑难杂症病患身上, 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 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 医事服务费的设置一是为弥补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 二是体现医务工作者提供服务的价值。各试点医院结合医改政策, 本着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 相应推出创新的绩效改革方案, 对促进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鼓舞作用, 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调查评估实施方案》统计, 试点期间各试点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均有30%左右的升幅。

2.3 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有突破

纵观国外医院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现状, 通过管办分离, 有效界定了政府和公立医院的权利和利益界限, 切实推动了国家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调整。通过实施权利下放和分权改革的模式赋予了公立医院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经营者由于拥有了更多人事分配权和对绩效考核的加强, 促成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进而提高公立医院经营者的积极性, 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其中美国和俄罗斯公立医院改革最具有代表性。管办分开是美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特色, 政府不直接举办公立医院, 而是间接监管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基本完成了自主化改革阶段, 部分公立医院完成了法人化改造, 具备完全法人自治权。俄罗斯不触及到产权改革, 而是采用了分权改革, 使权利下放, 赋予公立医院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

而此次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改革方案的提出, 正是集中了国外改革的优点, 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成立到两家试点医院法人治理改革的雏形初现, 简政放权、管办分开的模式, 打破了公立医院固有的行政化管理机制, 替代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从决策层的总体把握到执行层的精细化运营管理, 再到监督层的监督考核的运行机制, 为建立多元办医的医疗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2.4 增强医院内部管理机制

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总额预付、结余奖励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了医院加强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政府通过“服务量和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偿机制在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对试点医院予以补助。促使医院向着以提高医疗服务得补偿的方向发展医院管理。在新医改综合政策联动下, 医院主动加强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引导医生合理用药、优化就医流程、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价值观等。

3 此次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改革药品招标模式, 切断利益链条, 真正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医药分开改革以来, 药品进销价格一致, 切断了医院“以药养医”机制, 但药品从招标到销售的整个流通环节的利益链条并未切断, 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仍得不到缓解。对医院来说, 改革后药品由收入来源变为成本来源, 不论从医保总额预付制度, 还是从药占比等财政绩效指标来看, 药品在医院运营中都是一个负面作用, 所以医院迫切需要降低药品价格, 这就要求打破现阶段僵化的集中采购药品模式, 赋予医院采购自主权, 加强医院议价动力, 减少药品流通环节, 挤掉药品加成水分, 通过降低采购价格而使医院和患者双方都直接获益。

3.2 调整医院收入结构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补偿医药分开造成的损失

医改抑制药品收入增长空间造成的医院损失未得到有效补偿。目前仅通过对各试点医院的已售药品的让利额与医事服务费的增加额对比数据来看, 医事服务费的增设有效弥补了各医院损失的原有的药品加成部分。但这仅是基于一定时期的存量金额的静态数据统计, 并不能真实展现医院业务量与日俱增的动态趋势下, 医改对药品增长率控制的影响给医院自身带来的经济亏损。就整个药品在医院的流通环节来讲, 期间所消耗的医务、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占用的仓库、房屋的固定成本;以及消耗的设备、器材等物资成本均在持续高额的增长, 同时药品管理成本未纳入测算等问题, 都不能由平移价格得完全弥补, 而需要更合理的补偿机制来支持公立医院医院的正常运营。

调整医院收入结构及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补偿公立医院损失的有效途径。药品的零收益要求医院转换运行补偿思路, 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上, 在保证医院综合实力均衡、各学科互为补充的前提下, 突出专科特色、充分发挥医生的劳动服务价值, 利用公立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的优越性、增强专家水平精湛的优势学科, 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诊, 把过去的以药养医的传统运营机制转变为以服务质量体现医疗价值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医院运营机制。

在调整医院收入结构的同时,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调整是医院收入得到有效补偿的必要途径。目前北京市医疗服务价格仍沿用1999年制订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21家市属医院共开展标准医疗服务项目4192项, 其中亏损2696项, 占医疗项目总数的70.83%, 医疗服务价格低已严重背离了市场价格规律, 而“重物轻人”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的扭曲更是使得医护人员的知识、劳动价值完全不能与其付出成正比, 进而导致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现象的发生。目前医改试点中的医事服务费的改革是体现医疗服务价值的第一步, 接下来政府应该考虑整个价格体系的调整, 政府增加投入, 通过医保报销等形式, 购买质优价高的医疗服务提供给患者, 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 充分体现医疗服务价值。

3.3 加强医院成本控制

2005年北京市卫生局对市属医院启动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 旨在一方面摸清家底, 为财政补贴提供有力数据, 另一方面是对医院成本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但由于对全成本意识的缺乏, 使得长期以来成本控制没有在医院内部管理上得到真正的运用。随着医改不断的推进, 医院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在推进公立医院保持公益性的大趋势下, 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已经不能靠以前片面追求医疗收入来获得, 医院的经营理念和关注点应从对收入的关注转为对实际收益的关注。只有通过合理控制费用和运行成本等一系列手段, 保证医院收益持续提高, 才能提高自我竞争力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成本控制在反映医院经营效益的同时, 也是运行效率的体现, 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更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在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上, 建立并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一套完善、全面的管理机制是有效实施成本控制的有效保证, 能确保全体员工行为规范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医院成本控制必须结合医院具备激励作用的绩效考核制度, 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的科室给予奖励, 对于成本控制不佳、资源利用率低的科室给予惩罚。以绩效考核为推动力, 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提高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进而达到控制成本的最终目的。

目前国外医院对医院成本控制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预算管理控制, 针对国内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现状来说, 最需要实行的成本控制理念就是变事后核算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 运用预算成本控制管理加大对可控成本的控制力度, 找准成本发生及变化的原因, 提高成本的使用效率[4]。这其中科室成本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区别于以往医院通过各职能部门对下一年度的医院支出进行总预算, 科室预算则是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以科室为责任单元, 根据科室自身运营特点, 对其下一年度的成本进行预算, 使责任科室直接参与到预算管理中, 结合相应的激励奖惩制度, 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管理, 整合资源, 使医院达到高质量、低消耗、高收益的发展目标。

3.4 推行医保总额预算精细化, 合理分配医保结算差额, 避免医院推诿患者

医保预付总额制是根据当年医保基金的年度预算, 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 在考虑医疗机构的服务情况基础上, 按机构规模、技术、服务人群数及医疗机构的服务量 (包括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费用等) , 确定当年医保基金支出总额, 在总额内根据定点医院机构的支出水平, 确定预算管理指标, 同时制订对医疗机构的考核管理办法。医保总额预付制具有管理成本较低, 支出可预测性的特点, 很大程度保证了医疗保险费收支平衡, 是各国控制医疗费用最可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目前对医保预付总额的测算方法主要采取环比法, 即在医院上一年度基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 给予一定的增长比率, 作为医院下一年度的医保预算总额。由于是预测, 所以无法与实际情况真正统一, 导致试点医院由于下一年度接待医保病患的数额大幅度增加造成医保费用超额, 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和保证医保预付总额不超标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 医院为节省医保费用额度而削减服务, 推诿患者、人为延迟就医等的状况频频出现。医保预付制作为一把双刃剑, 其对控费效果明显, 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从北京市各家医改试点单位反映来看, 推行医保总额预算精细化, 合理分配预算差额是缓解医院控费和患者合理就医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医保额度预算精细化就是在现阶段医保总额预测的基础上, 结合医院提供上一年度医疗服务的质、量、病种结构的数据, 在科学全面的数据基础上制订医院下一年度的医保总额, 相比目前比较粗放的测算方法, 精细化后的预算额度更能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使医保预付总额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就目前几家试点医院的执行情况来看, 即便医院在药占比、患者次均费用、人均费用均达到考核标准的情况下, 随着服务量逐年大幅度的增长, 多数医院仍是出现了医保费用超额。而就目前的差额分配来看, 医院基本都要自行消化超额部分, 这无疑对医院的运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医保费用超额如何分担已经成为各家医院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的同时, 建立对应的医疗服务效率激励机制合理分配医保结算差额, 通过年终对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多维度监测, 评价医院当年医保预付总额的执行结果, 确定医保结算差额的分配方案, 保证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 鼓励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 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3.5 推进医联体进程, 完善分级就诊制度, 充分利用各级医疗卫生资源

虽然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收到很大成效, 但作为集中了高精尖医疗卫生资源的医疗机构仍无法满足全国患者的医疗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患者合理的就医需求。即把高质量的医疗资源用于疑难病患, 把基础医疗用于普通病患, 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基础上, 通过分级就诊把有限的医疗资源作用最大化。

医联体是通过将同一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 指引患者分级就诊, 打通患者双向转诊就医渠道, 来解决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医院在就诊数量上无法满足, 医疗资源相对弱的小医院在技术上无法支持这一矛盾[5]。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的制订思路是由一所三级医院, 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 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 实现区域医疗协同的探索模式。具体实施方案是三级医院作为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中心, 以提供住院服务、急诊服务和转诊服务为主;二级医院主要负责辖区内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患者的抢救;一级医院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主要职责。医联体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道路上的重要探索, 它以医改取得的成绩为基础, 进一步推进医改进程。就目前医联体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一是医疗资源差距造成患者对转诊的抵触, 二是各医疗机构的利益机制的协调。但随着医联体改革的深入, 加强对基层医疗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下一步医改的重要工作之一, 包括医疗技术水平的支持、财政补偿机制以及医保政策的制订等问题, 打破目前以行政手段为主要推动力, 建立患者与医联体之间稳定持续的联系, 来推动和深化医联体的发展。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是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 通过对医改效果和问题的研究, 提出公立医院在保证公益性的基础上保持良好运营的建议。一方面需要深化和完善医改政策和补偿机制, 另一方面加强医院现代化管理。只有在双方共同作用下, 才能真正做到患者得实惠、医生受激励、医院提高运行效率、国家负担不增加的改革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宗峰, 陈勇, 白莎琳.医药分开试点改革对公立医院运行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3) :3-4.

[2]陈少波, 余静.试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J].经济师, 2013, 1:167.

[3]赵亮, 金昌晓, 乔杰.北京市公立医院试点医事服务费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11) :1-2.

[4]汤明兰, 董峻, 胡丹.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J].现代医院, 2012, 12 (9) :124.

篇4: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改革补偿政策,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同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意见》从明确功能定位,改革补偿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上下联动和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意见》将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环节。在改革补偿机制方面,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对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费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同时,明确要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和控费作用,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规范药品采购供应;以及落实完善政府投入政策等四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在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了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负责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优化运行管理等措施。

《意见》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要以改革促发展,指出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特岗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县域居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篇5: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

200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研究制订本级政府负责举办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条件的地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订并落实按规划设置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九)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

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十一)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应用

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研究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推动病种规范化治疗。

改善医院服务。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的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公立医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十三)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试点期间重点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

(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

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四、试点的组织领导

(十五)试点的领导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十六)试点的组织实施。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试点的指导、评估和监督。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十八)创造良好试点环境。

篇6: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医药文档共享

卫医管发„2010‟20号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 生 部

中 央 编 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

200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研究制订本级政府负责举办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条件的地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订并落实按规划设置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九)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十一)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研究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推动病种规范化治疗。

改善医院服务。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的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公立医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十三)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试点期间重点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

(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四、试点的组织领导

(十五)试点的领导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十六)试点的组织实施。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试点的指导、评估和监督。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十八)创造良好试点环境。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上一篇:手机市场分析综合报告下一篇:关于夕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