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工作室

2024-08-10

语文名师工作室(精选10篇)

篇1:语文名师工作室

时间飞逝,繁忙有序的20xx学年悄然而过。“XX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教育局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以“立足语文课堂改革、向更高层次专家型教师大幅迈进”为目标,紧紧围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主题,通过“导师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根据学期初名师工作室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工作室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读书中提升理论水平

为进一步学员的理论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积极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在明州书城的购书单中自主选择2到3本理论书,并建立“XX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QQ群和微信群,在群里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分成两组,小组长分别为李文秀和焦秀丽两位老师,每组5人,每人负责一个工作日的学习推荐分享任务,目前分享的话题有“初中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写作研究、名著阅读、传统文化”等,效果十分明显,群里十分热闹。

利用网络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我室筹建“微言语文”微信公众号,将学生优秀作文、考场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教学课例、教学论文、教学叙事随笔在网上交流,点击量不断增加。这也扩大了我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在交流中丰富实践经验

10月31日在耕民初中召开虞慈两地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命题交流和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两地26位教师交流试题,谈观点,举实例,效果很好。上虞名师孟海明作《语文试卷的命题思想与编制技术》的专题讲座,大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开拓了命题的新视野。

11月10日在育才高中召开全市中语会年会暨名师工作室活动,特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来上初高中两个公开课《美丽的颜色》《神的一滴》,课堂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另外还有一场学术报告《我就要浅浅地教语文》,与会老师们收获颇丰。在交流中提升了工作室老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三、在聆听中汲取前沿信息

11月20日在实验中学召开初三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暨名师工作室活动,特邀请正高级教师张霞儿老师评课并讲座,题目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聆听大师的教导,学员们表示受益很多。

四、在制作中提高现代技术能力

每个学员还承担XX市智慧云课的微课制作任务,共47节微课,均在第一期上展播。李文秀老师在于2月初开通直播课,共六节,主要针对初三复习的内容。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每个学员都在提高自己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

五、在规划中确定今后方向

每个学员均制定每一位学员三年发展规划,列出已经取得的成绩,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措施的计划,交给导师,由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 语文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

★ 小学语文工作室年度的工作计划

★ 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

★ 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研修工作计划

★ 工作室三年个人总结

★ 英语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

★ 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

★ 语文能手工作室个人工作计划

★ 化学名师工作室个人年度总结

篇2:语文名师工作室

一、指导思想:

本着教育局文件精神“名师工作室要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的宗旨,王美英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以“语文教师书香气,语文课堂语文味,语文教研真问题,自助助人共同体。”为中心,致力提升学研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引领小语教学科学发展,促进各成员自身专业素养明显提高。使“名师工作室”更好地发挥示范、指导、辐射作用。

二、工作目标: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使每位工作室成员努力做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智慧型的教师,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成长的引领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努力践行工作室教育理念:“语文教师书香气,语文课堂语文味,语文教研真问题,自助助人共同体。”力求形成一支在小学语文界有影响力的、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语文教师团队。

三、主要活动构想及措施

1、加强学习,做有“书香气”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亲近笔墨纸砚,要与笔墨纸砚为友,做一个有底气、大气、有灵气的语文老师。本工作室将定期向成员推荐教育必读书目,每位成员每两月读一本书,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方式,每年完成不少于10本读书量。

(1)写三笔字,自学与集中展示结合,装入个人成长袋。重读孔子的《论语》,读文学经典,读中外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形式主要是自学、辅导、讨论、写读书笔记、网上交流等。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新课程理论专著,关注新课改的教改动态、信息。读心理学、教育学书籍,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特点,从而把握教育规律,做到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结合深刻理解的观点与真实的学习体验,每月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做到内容具体,有感而发。

(3)认真学习教育期刊。阅读两种以上的小学语文专业类刊物,把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积极借鉴,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提升。还要读综合类期刊,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4)坚持每月一次的“学习分享会”制度。每次例会都要确定一个中心话题,并轮流主持、主讲,工作室其他成员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各抒己见。

2、立足课堂,追求有”语文味”的课改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职业场所,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名师之“名”,首先在于课堂教学,本室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这也是本室开展其他各项活动的基础。

(1)积极开展“课改大讲堂”活动,通过成员自身开课、送课下乡、开设讲座等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动全程录像,建好成员档案。每个成员每年至少上2节校级公开课,开设专题讲座一次。

(2)撰写教学案例,并开展案例交流活动。学会观察、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技术和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每个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并组织安排一次“案例交流活动”。

3.潜心科研,提升语文教研“新水平”

(1)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县“三导五学”课改专题研究工作,继续完成省级课题《核心素养下的“目标导学”研究》的研究,另外每学期完成1个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

(2)论文撰写。每学员每学期完成1篇观点新颖、论证缜密、视野开阔、格式规范的教研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

(3)教研习作。每学员每学期完成1篇观点新颖、有深刻内涵的教研习作或报道,并发表于《信丰教育在线》、《信丰教研》。

(4)创造使用《教科研活动记录册》。为更好的总结交流教研工作经验,设计《工作室教科研活动记录》。学校开展的教科研活动如集体备课、评课议课、理论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活动形式均在《教科研活动记录 》中体现,为总结工作经验,交流提升提供方便。4.帮扶引领,培养青年教师“真功夫”

(1)积极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打破影响学员专业成长的瓶颈,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在本工作室组建“名师团队”、“专家团队”,做好“一对一帮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2)紧紧围绕以“人人参与,共同提高”为主题,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六个一”活动。即编写好每节课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设计,展示一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公开课,独立编制一套本学期本学科综合性检测试卷,撰写一篇有创意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论文,写好每天的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上交一份学困生帮扶经验型总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建好《成员个人档案》。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成果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5、搭建平台,共享教育“大智慧”

建立QQ群,微信群,搭建畅通交流平台。在县教育局云平台开辟“名师工作室”专栏,建设和利用好云平台“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云平台在线互动式研讨,为工作室云平台提供动态的教育教学信息、教育教学资源。要求工作室成员每周时常提供教学心得体会文章(教学随笔)、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等,落实专人定期更新内容,使云平台成为大家展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与外界同行进行交流的窗口,尽可能地充实云平台,吸收人气,争取尽快扩大知名度,打响品牌。

6、健全制度,确保运行“高效率”

为了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工作室成员须遵守下列制度。

(1)工作室例会制度

工作室每学期召开一次计划会,讨论本学期计划,确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研论文等内容;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2)工作室学习制度

一是完成自学。工作室成员按成长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平时以自学为主。

二是集中学习。根据工作室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学期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并利用工作室平台交流学习心得。

(3)研讨制度

1.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2.工作室建立“每月一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月集体研讨一次。

(4)工作室工作制度

1.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2.工作室领衔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并有研究成果。工作室建立定期主题研讨制度。由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将研讨成果发在工作室云平台上。3.工作室资料要及时更新,确保交流效果。工作室要及时通过县教育云平台发布工作动态、成员论文、课题论文、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5)工作室考核制度

工作室领衔人由“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考核。

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其领衔人和领导小组负责。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6)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室档案袋和成员成长袋,并由领衔人兼管。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成果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7)奖惩制度

1、根据工作方案制定名师工作室成员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评优评先依据。

篇3:“薛法根语文名师工作室”简介

“薛法根语文名师工作室”是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正式命名成立的小学语文名师研修团队。组块教学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提出的原创性教学理论。工作室成员紧跟薛法根老师的研究步伐, 以“联结性学习、板块式课程、统整型实践”为组块教学研究的实施路径, 建设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组块课程。自2009 年团队成立以来, 组块教学研究成果丰厚。《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 年度课题申报中立项, 被命名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获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薛法根老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 团队成员沈玉芬老师获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称号。团队成员应邀为四川、安徽、山西、浙江等地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100 余场。

篇4: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语文名师

一.心无旁骛志自远,不待扬鞭自奋蹄:名师需要内驱。

君子有“三不朽”之功业:“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应该有理想,有追求,要努力在本行业有所作为。这种有为,源自内心的欲望和冲动,有了它,就会激发做好工作的热情,产生出色工作的强大力量。

1.内驱产生动力。教育工作非常辛苦,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而要成为优秀教师,这种付出自然更大,也更艰巨。动力从哪里来?来自强烈的做优秀教师的欲望,这种欲望会让我们不吝啬自己,顽强的拼搏,并且坚持不懈。魏书生非常热爱教师工作,后来招工、提干、回城,他一次次拒绝,上百次打报告要求留下来做教师,并且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有成就,以致做校长、做局长仍舍不得离开课堂。何以如此?因为他有“教书育人”的强烈的愿望,从与孩子的交往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所以执着坚韧,无怨无悔。

2.内驱凝聚精力。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他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也不可能躲过人世间的种种诱惑,而有了内驱,他才能义无反顾,集中精力,不管风吹浪打,不管灯红酒绿,不管事物缠杂,不管路途曲折。有位特级教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到自己曾面对过的改行、经商、做家教的诱惑,深有体会的说:不是对教育情有独钟,我很可能心思浮动。我不后悔,几十年的“万念俱灭存一念”,我尝够了教育的甜蜜。

3.内驱激发创力。有了强烈的内驱,你就会不断进步,不断攀登,不断优化教学,不断思考工作的新举措。特级教师凌宗伟先追求课上得好,然后追求学生成绩好,接着努力去提高教科研水平,结合教学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强烈的内驱促使他不断的创造,终于成为一个“教学教研,相得益彰”的名师。

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名师需要积淀。

名师不可能与生俱来,更多的是靠后天的积累。在具备了一定的天赋和素养之后,能否成为名师,就看你后天的积淀了。这种积淀要立足“三个阵地”:

1.要立足文本这个阵地。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读书为我们胜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我们读书的领域要泛一点,既要读专业书,也要跨学科、跨领域阅读,甚至读一些闲书,以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我们崇尚经典,经典是永恒的星辰,经典使人厚重。陈金明教授主张语文教师背200篇散文、300首诗词,有了这样的积累,不管他过去学的怎样,他就会不一样。是的,把教材读透了,教学中就能游刃有余;把书本读多了,课堂成为一池活水,知识成为涌动的河流,从事教育就能高屋建瓴、纵横捭阖了。

2.要立足课堂这个阵地。名师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而且是为研究而上课,课让你充实、让你感悟、让你反思,课让你情感丰富、思维敏锐、创力无限;名师需要“磨课”,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门东洲中学俞玉萍老师教《心田上的百合花》,每上一次,都注意不同的角度,都追求不同的境界。

3.要立足生活这个阵地。名师必须好游。泰州名师陈国祥为了教好《泰山极顶》,亲自去泰山,在山顶上找到一个最好的位置,守了一夜。正因此,教学中他才能与学生一起激情洋溢;名师要投入生活。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做生活的主人,接近孩子的喜欢,与孩子们找到共同语言。如东实验中学李凤老师带孩子们春天游桃园、秋天到狼山登高赛诗,到陕西支教带回石榴就在班上开“石榴晨会”,让学生一边品尝石榴,一边学习石榴的有关知识。

三.遍觅金针辟蹊径,取他山石自成体:名师需要博采。

名师的成长不是孤立的,他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又要“杂取种种人成为这一个”,更需要有一个促使他成长、帮助他进步的团队。这里要做到“三个有意”:

1.有意涉及各种流派。语文教坛,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窦桂梅的主题教学、魏书生的民主教育、孙双金的情智教育、高万祥的人文教育、钱梦龙的导读艺术、赵谦翔的绿色语文、丁有宽的读写导练、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于漪的探求语文教学综合效应等,这些都个性鲜明,建树颇丰,我们要注意汲取,博采众长,并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

2.有意经营业务团队。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置身于团队,有任务,逼自己努力;有比较,促大家不懈: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进步,在团队中发展。另一方面,自己要组建团队,比如名师工作室,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培养共同的兴趣,交流感兴趣的话题,研究相关的课题,在切磋中提高自己,在合作中不断提高。

3.有意保持独特个性。有个性的教学是富有魅力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是充满创意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是让人永远记住的教学,有个性的教学也是最有效果的教学。要做一个语文名师,必须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保持和发展必须一切从效果出发,必须讲究个性的科学和完善,必须注意个性的不断丰富和充实。

四.峰回路转渐佳境,水到渠成开镜天:名师需要“蜕变”。

名师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他需要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直记着自己的追求,一直不忘自己的身份,一直不弃自己的专长,走好业务成长的每一步。这里要做到“三个好”:

1.要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要成为名师,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懈追求。丁卫军老师致力于“简约语文”研究,长期以来,不仅集中精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试验,而且孜孜不倦地钻研,为自己的实验寻求理论的支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路径和风格,而且基本完成了理论的建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要做好自己的研究课题。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要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认真立项,深入研究。李吉林老师有了教学的积累和感悟,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从古诗的“情”和“境”的关系中受到启发,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归纳出“情境教学”的研究课题,并一直研究下去,先后确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的规划课题,按照周期认真研究,把教学不断推向高新境界,终成当代教育家。

3.要描好自己的探索轨迹。有位名师这样描绘其成长印迹:第一阶段:抢人眼球,讲课注意辞藻的华丽和知识的丰富,让学生佩服;第二阶段:略显匠心,由教师主宰变成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以连环式提问推进,最后形成图表式板书,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第三阶段:自成一体,提出“一主四步”课堂结构:以训练为主线,课堂教学分预习检测、整体感知、重点解剖、知能迁移四步,使学习具有一种整体性,体现一种科学性;第四阶段:形成风格,在过去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自一导”语文课堂教学法: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投入学习活动、自主进行能力迁移。这样走稳每一步,就完成了作为一个名师的成长周期。

五.春有繁华秋见木,一枝一叶总关情:名师需要“有心”。

一位名人所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是的,名师都应该是有心人,因为有心,他才有灵感,才会充满创造的激情。这里,要坚持“三个为”:

1.名师以关注为习惯。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关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站在教育前沿,占领学科的制高点,从容而游刃有余。有研究成果表明,《唐雎不辱使命》是虚构的:唐雎已经134岁,已没力气;带武器见秦王,不太可能,秦王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如果我们对这些新成果不知道,还在那里照本宣科,那肯定是缺乏关注品质,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

2.名师以思考为常规。名师必须具有思考的禀赋,要常常思考教育现象、教学行为,并从思考中获得启发,通过思考有所改变和提高。比如学生的阅读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仅是要学生去读,更要培养“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去“悦读”,并形成“跃读”的独特路径。有了这样一些思考,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更有立体性,效果自然也更佳。

3.名师以研究为乐趣。研究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会去联系,去联想,去触类旁通。研究到一定程度就要及时去表达,与人口头交流,既可以把自己的成果作进一步梳理,又可充分吸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成果更全面、更科学;比较成熟的可形成文章,相对成熟就可投稿,暂时难以成篇的就作为素材积累起来,待时机成熟再充实完成。我们说,研究了自然成果丰硕。

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名师追求“至善”。

不懈追求,臻于“至善”。我们要有博大的胸襟、热爱的情怀,要有仰望天空的气质、执着不懈的精神,同时还要有乐在其中的状态。

1.为人,大智若愚。要成为名师,就要远离功利,多做事,少言利,要记住:你最需要的是一个有利于你发展的宽松的坏境;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善于跟各种类型的人相处,对领导尊重,对同事看重,对社会自重,又不能自视清高,委屈要受得,吃点亏也无所谓;我们要学会自己找乐,自得其乐。教学是乐,交往是乐,做其他工作也是乐,要乐得有点痴,痴得让人羡慕。

2.为教,享受教育。名师要以教育为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要以教育为趣。陈蕴珍问金岳霖先生为什么喜欢枯燥无味的逻辑学时,金先生说是“好玩”,好玩的游戏精神使创作和研究充满乐趣。我们要以教学为尚。同样的内容,怎样教,效果迥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教学上的新思维、新手段、新方法会层出不穷。我们以“品味时尚”之心去领略和实践教学上的时尚,自然会不断有新意,不断有建树。

3.为生命,品味人生。名师的人生应成为信仰的演绎,我们要努力将教育作为我们的信仰,相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教育的魅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孜孜不倦地探索,实现教育的梦想,创造教育的奇迹。名师要追求每一次经历都成为愉快的记忆:一堂课的成功会产生欣慰,改变一个孩子的不良习惯会激发兴奋。名师要努力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都要有素质、有修养;还要多才多艺,天赋横溢。只有这样,你才能让人羡慕,令人称赏。

篇5: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xx-xx年语文名师工作室在不断耕耘收获、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将继续根据学校领导对名师工作室工作指示和要求,本着“语文名师工作室要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的宗旨,树立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工作方针,完善自我,创新创优,全面推动学校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改革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计划如下:

加强学习科研,提高业务素质,加快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我们认为,一个团队组织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取决于其成员的素质,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质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和任务。加强个人专业素质成长,历来是本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先进的理论是教学和科研的先导;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一切教学和科研都将是纸上谈兵。阅读和学习是提高自身的需要,也是自我进修的有效途径。要想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惟有不断学习。因此,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和工作室成员的理论修养,始终占领理论“制高点”。2012-13年,本工作室将继续认真组织所有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新课程理论专著。本学年工作室将向各位成员分发叶圣陶、陶行知、王崧舟、李镇西等教育理论著作以及各类资料,不断提高成员的理论修养。要求每位成员

每学期读一本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专著或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进行内部交流。此外,寻求合适的时机,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本学年将继续选派合适教师赴内地考察学习。

2、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形成风格“教育理论修养”和“教育实践积累”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本工作室要求所有成员做到既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积累。工作室将继续不断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途径,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通过成员自身开课、开设讲座等形式和活动,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工作室成员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让每位成员具有高品位的教育教学艺术,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3、积极从事科研,提高自身品位“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要务之一和本质属性。名师工作室导师在自身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同时,要继续带动工作室成员自觉进行研究,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压担子”,争取“全面开花”,使整个工作室始终洋溢着一种研究的学术氛围,力争每位成员都能“研究出成效”。工作室将一如既往地督促并鼓励工作室全体成员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工作室将要求本成员每人将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方面,我们将继续进行“创新作文”课题的研究,计划于11月下旬进行一节作文指导的研讨课,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会,同时继续进行学生习作的收集整理工作。

5、完善网站建设,扩大影响和辐射,打造语文品牌。将依然是2012-13年本工作室工作重点。我们目标在于及时迅速地更新信息,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同时通过一定的反馈系统,互通信息,搜集与传递数据,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工作室网站的展示、引领、激励和辐射等功能;同时也能使工作室突破时空界限,延伸教研教学空间,拓展思维方法,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工作室内部善思考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6、加强常规活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增补成员,积极扩大工作室影响。

篇6: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方面,我们将继去年申报的《小学与初中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初中与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语文课程知识和教材知识研究》三项课题,继续开展研究,计划于暑期再开一次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会。并积极筹备与申报国家级课题《中学语文新课程知识体系研究》。

一、完善网站建设,扩大影响和辐射,打造福州地区语文品牌。

完善网站建设,将依然是XX年本工作室工作重点。我们目标在于及时迅速地更新信息,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同时通过一定的反馈系统,互通信息,搜集与传递数据,各取所需,共同发展,这样就能使老师和同学能有效及时掌握信息,获得帮助,充分发挥工作室网站的展示、引领、激励和辐射等功能;同时也能使工作室突破时空界限,延伸教研教学空间,拓展思维方法,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工作室内部善思考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篇7: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本年度,根据阿勒泰地区、市教育局、教研室有关名师工作室工作指示和要求,本着“语文名师工作室要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的宗旨,树立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工作方针,完善自我,创新创优,全面推动阿勒泰市中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和改革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计划如下:

二、工作室定位

在研究中演绎语文魅力,在交流中提升教学理念,在辐射中实现共同成长。

1、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平台。

2、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窗口。

3、全市语文教师的成长摇篮和精神家园。

三、工作目标

本工作室将围绕《阿勒泰地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制定的工作目标,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一核心平台,努力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引领语文教师真正走上一条充满生机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整体提高我市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1、构建名师工作室的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听课、外出学习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2、创建名师工作室的展示平台,向市、乡镇开放教研课、观摩课、示范课,展示阿勒泰市语文教师精彩纷呈的教学风采。

3、营造名师工作室的创造平台,做好一个自治区级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成员教研论文在地市级发表或者获奖。

4、搭建名师工作室的成长平台,使成员成为各具特色独领风格的市级教学骨干,为成长为专家学者型教师蓄势。

5、塑造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平台,辐射阿勒泰市语文教师,在全市形成一种教育研究氛围。以语文名师工作室为家园,营造语文教学的学习及研究氛围。

四、主要工作

2、认真制定工作室学年(或学期)计划,定期举行工作室成员例会,检查落实工作进度和要求,做好年度工作的总结并推广研究成果。

4、每位成员每月至少上传一篇文章至工作室,每学期印发一期“工作室简报”,每学期进行一次教研成果阶段性总结。

5、每个成员至少在本校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公开课并对所有工作室成员开放。每个学期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

6、逐步完善工作室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7、定期邀请专家、顾问团指导工作。不断壮大名师工作室队伍,真正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8、承担地市教研部门和工作室安排的教学观摩和教育研究任务。

篇8:语文名师工作室

“周一贯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由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领衔。2008 年4 月“, 周一贯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 成员包括鲍国潮、包林军、俞东江、刘发建、俞慧琴。2011 年, 工作室成员刘发建调杭州市安吉路小学工作, 在新形势下, 工作室又吸收了张幼琴、倪水良等新成员, 共7 人。工作室成立以来, 始终奉行“实至名归”的信条, 认为名师“必也正名乎”只能是“实”, 即求“实学”, 尚“实践”, 奉“实干”, 见“实效”。迄今为止, 工作室成员已出版专著15 本, 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40余篇, 执教区级及以上公开课 (讲座) 200 多节 (次) , 2 位成员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 1 位成员获全国低年级拼音与识字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篇9:语文名师工作室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评议论文】 魏本亚:《“于漪们”“那一代”的语文教改探索》,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

【原文摘要】上世纪80年代,语文界群星闪耀。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等语文大家,承继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人的光荣传统,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建构了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范式。他们的实践、思想和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意义也十分重大。读懂“于漪们”“那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承前启后、创造语文教育辉煌的基础。

“于漪们”“那一代”是一个群体,他们是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欧阳代娜、张孝纯、宁鸿彬、洪镇涛、朱绍禹、刘国正、顾黄初等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和正在书写着语文教育的历史。当前,在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之时,反思“于漪们”“那一代”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路径,对当代甚至后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成长有现实意义。魏本亚教授以老一代语文教育大家的群体视角,通过对上个世纪80年代享誉国内的语文教育大家的访谈,回顾了“于漪们”“那一代”的教改探索历程。作者认为探寻语文教育大家的教育改革历程,思考其历史意义,对今天的语文课程改革、对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作者将中国当代30年语文教育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是创造语文教学范式的时期;第二个阶段(1988—2001年),是语文教改冷思考时期;第三个阶段(2001年至今)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时期。在这几个重要时期,语文大家们肩负了时代的重任,创造了我国特殊时期的语文教育历史。魏本亚认为,正是“于漪们”“那一代”创造了语文教育历史。

一、“于漪们”“那一代”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观

于漪在80年代提出“教文育人”的语文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换到关注学生的“学”,语文教学必须树立育人的目标,语文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人;钱梦龙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观;魏书生主张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应该促使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使学生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宁鸿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书”、“唯上”的思想桎梏,抛弃封闭学生思想的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既体现了“于漪们”“那一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论论述,又反映了“于漪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智慧。

二、“于漪们”“那一代”创造了本土化的语文教学模式

魏本亚认为,“于漪们”“那一代”集几十年实践经验于一体,创造了本土化的语文教学模式。钱梦龙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和“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既是对教学的一种哲学阐释,又是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提升;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是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的教学艺术启发学生开启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的教学模式。于漪的“情感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见明的“导读教学”、颜振遥的“自学辅导教学”、 欧阳代娜的“语文能力过关教学”等等,“于漪们”创造的语文教学模式异彩纷呈,植根于中国母语教学土壤中,有着广泛的实践价值,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于漪们”建构了较为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魏本亚认为,在30年的语文教育探索中,“于漪们”贡献了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语文教育学理论层面,有叶苍岑、朱绍禹、顾黄初、张鸿苓等人建构了较为科学的语文教育学体系;在语文教材层面,有洪宗礼、欧阳代娜等人不断探索,建构了有鲜明个性的教材体系;在语文课程层面,刘国正、章熊、顾振彪等人高瞻远瞩,编制了若干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育的各个分支方面,“于漪们”也有相当程度的掘进。王力、吕叔湘等人建构了“中学语法教学新体系”;曾祥芹等人重构了“文章学”;韩雪屏等人建构了“阅读学”与“语文心理学”;王尚文阐释了“语感论”……这些学术研究成果目前都在影响着我国当代的语文教育实践。

四、在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的矛盾冲突中准确定位语文本体

传统之于现在是一条割舍不了的链条,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今天。我们有2300多年大语文教育传统和100多年现代语文教育传统,在现代语文教学的探索中,我们摒弃过封建时代的语文传统,又摒弃不同意识形态的现代语文传统。当我们抛弃传统去建构语文大厦之时,发现语文“根基”总出问题,得到的教训是简单否定传统另搞一套,结果只能碰壁。审视“于漪们”“那一代”的经验,我们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是因为他们正视传统,善于汲取传统经验,善于在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的矛盾冲突中准确定位语文本体。

五、立足现实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吕叔湘先生在30年前提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李吉林用30年的时间求解,创造了“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景教学课程。欧阳代娜用30年的时间研究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难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刘国正主张读懂文本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本;欧阳代娜认为知识与能力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魏书生一再强调语文教育以母语为核心一百年也不会变。“于漪们”立足于语文教育实践,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获得了不少原创性的语文教学成果,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六、正视理论多元,立足本土实际

魏本亚认为,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后现代、叙述理论、接受美学、阐释学、符号学等,与实践总是那么的不和谐。对话教学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但是虚假对话、泛对话又令我们心有余悸;读者中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却带来了信马由缰的“假解放”。中国孔子的“启发式”要比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早得多,我们却没有开发研究使之成为新的理论。现代语文教育历经百年,具有本土化色彩的理论仍然不多,理论的苍白经常演绎实践的误区,“于漪们”“那一代”做出了本土化探索。洪宗礼邀请国内百余位知名学者、专家研究国内外母语教育课标、教材以及成功经验,就是要用他山之石攻中国语文之玉,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母语教育理论。植根本土、脚踏实地,正是“于漪们”“那一代”的研究风格。

七、正视文化多元,坚持民族立场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在外来文化面前,中国传统价值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文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后现代”面前,“经典”被解构了,语文课本中经典篇目减少了,大众消费文化的内容增多了。语文教师怎样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是抛弃传统,全盘西化?还是在民族传统中注入新的血液,既继承传统,又海纳百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我们翻开美国的高中语文教材之时,我们发现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人在捍卫着他们的文化传统。一些美国学者还要创造具有美国文化特质的“美国英语”。语文的核心是母语教育,母语蕴含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母语传承民族文化,这是语文教育的立足之本。“于漪们”“那一代”对此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魏本亚以独特的视角,考察了“于漪们”“那一代”在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继承传统与借鉴创新以及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凸显了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特有的基质。有研究者认为,大凡语文名师都有如下基质: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职业价值的追求;他们的內心都长住着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他们的安静与不安分同在;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流露的才情;他们敏感、丰富,感悟思维发达,因而灵感跃动,见解独特。于漪、钱梦龙、章熊、魏书生、李吉林等老一辈语文名师,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上述特质,他们以新的思维方式与认识角度去透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教育规律;他们注重解决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他们既立足于继承传统,又善于借鉴创新,建构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语文教学新秩序,使80年代的语文教育百花齐放,为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的实践探索与成长经历,也是今天语文教师成长的巨大财富,正是基于对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所创造的语文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魏本亚对“于漪们”的贡献做出了重新审视,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于漪们”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贡献。其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累进式积累,也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但是在该篇文章中,魏本亚先生对“于漪们”“那一代”为何具有如此的成就似乎缺乏深入揭示。笔者认为,有清楚的职业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育职业,热爱学生,是“于漪们”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钱梦龙曾说:“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以恋人般的痴情,宗教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魏书生讲过:“我属于愿意当教师的这一类人,我们这些愿意教书的便常常聚在一起,谈我们这项又穷又苦的事业中的乐趣,以激励自己更踏实、更认真、更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于漪说:“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于漪不仅爱班里的优秀学生,而且对所教的全体学生都充满爱心,一视同仁。顾德希从教近40年,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学生“评教”活动中,连续多年来综合评价都是100%“非常满意”。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缺乏对语文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却想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将是很难想象的。这是本文强调的一个方面。

另外,笔者认为,魏本亚教授对新时期我们语文教育理论中引进国外的教育理论的评价有失公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教育理论,包括建构主义、接受美学、阐释学、符号学等。他评价说“这些理论曾经令我们激动不已。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总是那么的不和谐,引进的理论总是和我们开玩笑。对话教学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但是虚假对话、泛对话又令我们心有余悸;读者中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却带来了信马由缰的‘假解放”。魏本亚虽然用了两个“总是”对引进的教学理论的价值进行否定,但事实上传达给读者的却是一种吹毛求疵的印象。一种理论“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一种理论“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它的功能何其强大!他的价值何其重要!一种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够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是否还应该有其他奢求?根据我国传统哲学,任何事物都利弊互存,上述文字所谓的“虚假对话、泛对话”、所谓的“假解放”,是语文教学的常态吗?显然不是。否则,它们断然不会“改变了僵化的课堂结构”、“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再者,文章的表现形式显得比较宏观,从“群体”视角,立足于“面”上揭示“于漪们”的教改探索及其贡献,达到了整体揭示“那一代”共同特质的目的。但“点”的特殊性缺乏纵深感,显得深刻性与新颖性不足。当然,这种认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于漪们”这些名师的教学历程与教育思想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宏观的研究已经很难找到新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如何继承老一辈语文教育名家创造的语文教育财富,并使之成为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仍然值得我们努力探索,魏本亚先生做了又一次有益的尝试。

篇10: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建设构想

2009-06-23 14:38:4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主旋律,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小语课堂,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自己教学风格的学科领军人物,铸就姜堰市小语教学品牌。

二、工作目标

1.服务教学一线,提高教学质量。立足课堂、研究课堂、为教学一线服务,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本工作室各项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培植优秀教师,建设名师梯队。本工作室力求汇聚全市小学语文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并吸纳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努力建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明晰、梯队明显、规程明细,在省内外初具影响的名师工作室。

3.加强教育科研,打造母语特色。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教科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努力打造姜堰小学语文教学特色品牌。建立“中国心母语学习传播中心”,广泛吸收艺术元素,加强对外交流,力求充分体现母语特色。

4.立足母语教育,追求多元发展。以育人为核心,沟通各学科教育,以及教育的各个领域,既丰富母语教育内涵,同时为母语教育拓宽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形成母语教育的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

三、工作思路

1.提高教学素养。采取集中辅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10种教育教学杂志,100篇优秀文学作品,经常关注教育教学动态,提高教学素养。

2.开展丰富活动。经常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分析小语教学现状,排查教学问题,形成教科研课题,人人参加实践研究,及时形成研究报告和实践思考,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在泰州市级以上发表2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经常开展优质送教活动、教学研讨活动、学术沙龙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承担1次外校或区级以上公开教学任务,参加5次校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3.建立教研网站。合理安排网站栏目,及时充实资料,每位成员每月至少上传1篇教案或教学设计、推荐1篇好文章(论文),努力将网站打造成姜堰小学语文教学的标志性品牌。工作室成员要每日浏览网站,广泛参与讨论,及时回复相关问题,给一线教师指点迷津。

3.规范日常管理。工作室每月举行1次工作例会,总结上月活动,布置下月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室成员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轮流主持或主讲,其他成员参与讨论。工作室成员实行“滚雪球式”,不断吸纳优秀教师,不断壮大工作队伍,不断增强工作活力;加强与其他工作室、研究团体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共同提高。四、三年工作规划

1.培养1名省级特级教师,1名泰州市名师,2 名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4名教坛新秀。

2.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网站”。3.建立3所小学语文教学基地。4.完成一项省级立项课题研究任务。5.汇编名师工作室成员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6.每年举行1次名师工作室成员学习研究风采系列展示活动。

五、工作室机构组成 领衔:周国欣 指导:沙华中

策划:秦咏中(市实小)、俞国庆(东桥小学)

上一篇:建筑工程学院介绍下一篇:2021年公安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