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古诗欣赏

2024-08-14

校本课程古诗欣赏(共6篇)

篇1:校本课程古诗欣赏

《童眼看世界——宽基教育美术欣赏》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常凯舒

一、课程开发的依据:

(一)现状分析:

1、儿童对经典美术文化的态度令人担忧。

原因分析: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尤其是在视觉文化冲击成潮的现代城市氛围中,孩子们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流行文化趋之若骛,对传统的美术文化视而不见,或是知之甚微,或是采取漠视或鄙薄的态度。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又少有人能取舍,哪是国粹?哪是民族民间经典文化?哪些是与本民族审美道德、价值观所认可的外来经典?面对外来经典哪些是美的那些是丑的?哪些应该拿来?哪些应该摒弃?这是造成孩子们漠视或知之甚微的主要原因。

绘画几乎是每一个孩子共有的潜能。几乎所有儿童从小都喜欢画画,通过绘画表达思想、发泄情感。如果给儿童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绘画将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自发的自娱、娱人的快乐游戏。但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大胆、稚拙的天性却没有被保护,反而出现了思维的惰性、缺乏创造力。比如:不敢动笔画画;反复画概念化的简笔形象;一味地模仿老师的范作;潦草几笔、毫无耐心„„

● 有的孩子说起自己的想法来滔滔不绝,但却画不出来,也写不出来。● 有的孩子画的不错,但不会用美术语言向别人表达出来。

● 部分儿童只有绘画的简单技法,缺乏对美术经典文化的了解,更没有发现美欣赏美的主动性。

2、以现有儿童绘画调查实例表明: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千篇一律的旧模式美术作品:

形成原因:外在原因: ●成人教授简笔画供儿童临摹,使来自他人的固定图示在儿童脑中根深蒂固,有的甚至一直到成人仍只绘画简笔画。

●以成人喜好,提供标准范例,以成人、书本为权威。●缺乏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内容和方法。内在原因:

●儿童记忆中旧有概念的模式化图像压抑了他们创造潜能的开发,制约了儿童的思维。

●儿童缺乏美术图象的储备。

●儿童并不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把想象转化为形象或文字的表现能力。

引发的思考:

●如何用优秀的中外美术经典作品及生活中的美丰富学生的视觉图象储备,激发创造思维?

●如何使学生学会欣赏经典、感受生活?

●如何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的表现力,让绘画和写作都成为“有源之水”? ●上美术课仅仅是为了掌握技巧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对美对艺术的观念和态度?

欣赏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对于身边美的事物和作品都可以欣赏、评价,通过正确的导向,让欣赏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家林千铃女士曾提出:“画完成一张画,懂得把画画得很好,或是在美术科目上有优等成绩,甚至比赛得奖,都不算是真的能画、会画,真正的学会画画,是可以成为一个不必用纸笔颜料,没有特定的画画时间,无时不刻心中都有画的人,这才是真的学会画画。这才是孩子上美术课的目的。” 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如何赋予每一个生命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望、能力„„这取决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确切地说,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

在欣赏教学方面,国内外主要有范例教学法、费式欣赏法、直觉欣赏法等方法,但主要面向高中以上学生,比较专业和深奥。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欣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中外美术经典作品及生活中的美,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创造源泉,再用自己的图像或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在我校开展宽基教育构建宽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童眼看世界——宽基教育美术欣赏》校本课程,旨在通过欣赏经典艺术和自然生活之美,丰富视觉经验和艺术图式储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审美素养和表现能力。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题开发,面向更多的学生,采用学生选修的形式,以学生兴趣和经验为基础,对古今中外经典美术文化及可以联系的生活之美、相关学科知识做逐步的研究分析,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能为我所用的内容加以融合。以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欣赏、多感受、多体验、多思考、多创造,在经典美术文化引领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品质、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欣赏丰富学生的视觉图式记忆,将优秀的美术图像信息内化并进行再创造,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在绘画文字等多种方式的表达中提升表现力。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画笔去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3、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4、学会艺术语言创造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表现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情感。

5、注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让学生锻炼成为意志力坚强的人。

6、多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各项比赛以及有益身心的活动,参与画展。

三、课程的结构实施: 第一章

跨越时空 第一课

镜中的自己

第二课

不说话的朋友

第三课

奇妙的梦

第四课

我们都爱大自然

第五课

蒙娜丽莎与阿凡达

第二章

奇思妙想

第一课

恐龙的故事

第二课

多彩假期

第三课

玩具变变变

第四课 科幻奇兵

第三章

诗情画意

第一课

诗情画意

第二课 儿童诗配画

第四章

绘本情缘

第一课

我画《父与子》

第二课 我的小绘本

四、课程的实施:

1、时间:间周五下午第二课。走班,间周安排1课时,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或集中或分散。

2、地点:一楼美术教室

3、授课范围: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中的必修课,面向二年级全体学生展开。

3、授课形式: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体活动相结合。

欣赏——游戏——体验——创作——写感受——互相评价 如果有机会还可以

4、授课内容:参考以上课程内容目录,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及时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5、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进课堂拓展欣赏内容,创造机会走出校园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地方欣赏开眼界!根据课程内容聘请家长或校外艺术家授课。

五、课程评价建议:

欣赏是前提,而创造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艺术创造保护个性化、创意性。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应结合其心理特点与认识水平,欣赏创作做不同的要求。课程的开发不仅看学生的兴趣度更要看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1、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2、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3、运用所学艺术语言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个性特点。

4、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稚拙味”,“原始味”应以鼓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象”与“不象”来评价。有的作品,虽然不很象,但用线大胆,颇具稚拙美。

5、同学之间互相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品的可取之处,以提高他们作画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邀请老师、家长参与评价,给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篇2:校本课程古诗欣赏

课程名称:电影欣赏 课程类型:选修课 课程资源:电影,U盘 开发人:连怀宇 连保国 学习对象:学生 学习时间:间周三下午

一、课程设计背景

现实依据:

时间进入了21世纪,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识、审美、娱乐融为一体,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影视艺术的这一功能与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功能,将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2]运用影视语言解读课文内容文字和影视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影视的许多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

学情分析: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将影视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二、课程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程设计背景的分析,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参照比较,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在认识中初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

2.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让学生在影视欣赏的基础上,学会展开影视的评论。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围绕学习课文的内容,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并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

2.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

3.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观看与欣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并对观看的影视作品作出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2.对影视作品的接受,避免了学生在封闭、独立的领域里学习语文,使他们采取开放、互补的态度研究语文。

3.学生从优秀影视网络倡导弘扬的真善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主旋律中,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领悟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影视筛选与整合

围绕学科课文,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作品,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分门别类,一课一个影视资源包。影视资源库,既有相关的整部影视,也有相关的电影片段,这些都是任由教师挑选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增补,在不断丰富影视资源包的基础上,整合成一个相对精练的课程影视资源体系。学科影视的整合,可以运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影视资源,将其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影视课教育功能,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实现学科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具体来说可以将与学科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电影与课文直接整合;将与学科表现内容相近的电影进行举一反三的分类整合;电影片断整合;对能支持同一课文的电影进行重组编辑,形成独特结构的视频、文本配套、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课本资料。

四、课程内容

教学形式采取课堂影视观看与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以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为主,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时间 教学内容

过程性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出勤状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参与实践活动状况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反馈信息。

3、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反馈意见。

全面考核学生的情况,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表现,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校本课程古诗欣赏

一、历史电影欣赏开设的背景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 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得的历史课程资源。”当我上近代史, 中国被外国侵略, 没有音像资料配合, 学生无法形成感性认识, 情绪反应不和所学情况一致。深感生涩、枯燥无味!而课文的活动建议辅助历史电影《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影片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要求强烈, 为此我从2003年开始从事历史电影辅助教学的研究, 并成为校本课程之一。

学校具备开发的条件:学校领导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要求每位开展校本课程。学校会议室, 多媒体教室多间, 拥有多套多媒体设备。学校有信息老师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

片源的筹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影视内容可以通过一定的文件格式拷贝到激光视盘上, 用电脑CD—ROM或VCD机、电视机播放, 它保存、播放方便灵活以及教学课件编制的剪辑方便, 突破了传统影视放映教学的限性。所以, 激光视盘电影已成为一种重要且常见的教学资源。片源的筹集, 一部分是老师购买, 一部分向学生征求, 到如今资料已经初具规模。

二、历史电影欣赏应用原则

历史电影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信息, 在校本课程开设要受教育价值、教师水平、时间场地、呈现方式、内容类别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实践探索中, 摸索出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学生历史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历史事实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所呈现的电影材料应真实、准确。

文献记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 刻画某些历史人物, 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 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这类资料多为近代、现代史内容, 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世界百年战争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列颠之战》。

历史教科片主要突出历史教育功能, 以鲜明的教育主题, 亦史亦论, 选取真实的历史材料, 结合一定的说明,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长征》《邓小平》。

历史资料片目的是保存历史形象材料, 汇集与某一主题相关的大量原始材料, 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每份材料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 其综合性强, 内容丰富多彩, 如《中华国耻大事记》、《金字塔的神喻》。

2. 精选性原则

教学时间和内容有限。教学中应用历史电影材料须依据主题, 选取最能突出所传授历史知识的典型的人物、事件的电影材料, 以强化教学效果。

如《火烧圆明园》, 为宣扬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 可以截取影片中这么一个片段“英法联军和清军在草原展开战斗, 清军挥舞大刀长矛和英法联军的枪支大炮作战, 纵是再英勇, 清军还是一批一批的倒下, 鲜血成河, 染红草原。没有人退缩, 一个旗手紧握着清朝龙旗, 在烽烟里屹立不动, 鼓励着战士们。他倒下, 另一个接手, 那龙旗在如血的天空飘扬。英法联军开枪射击, 旗手中枪仍坚持挺立, 龙旗没有倒……最后旗手在炮声中灰飞湮灭。”同学们为这不屈的精神折服, 用力的鼓掌。

在授课时, 坚持质与量的最佳结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 澄清性原则

在实践过程, 学生对黑白色调的影片, 普遍抵触, 早期拍摄的黑白历史故事片看不下去, 如反映解放海南岛的《碧海丹心》, 学生逃得所剩无几。表演较僵硬, 化装不自然的嫌弃, 如《林则徐》虽是彩色, 学生说怎么人象僵尸。学生对影片要求更偏好彩色, 投资多, 有名演员的历史故事片。这类影视以某一历史片段为背景, 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影视作品。其表现情节与历史真实过程有一定出入, 不具备史料价值, 但是在教学中对历史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巨大的作用。

如学生老是不理解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里抗议“吃人的礼教”, 为此我选取《火烧圆明园》这个片段:一妇女被英法联军士兵强奸后, 毫不犹豫要投井自尽, 婉贞抱住她, 她的父亲悲愤喊:“婉真别拉住她, 让她死了干净!”那妇女——学生为之动容!封建社会礼教对妇女要求是“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对英法联军的恨, 还是要那妇女付出生命的代价。教师不能到此为止, 必须附加一定的澄清性说明, 把“吃人的礼教”的伪善复杂性辨析清楚, 避免学生错误感觉历史事实就是这样。

所以教师平时要养成跟踪学生喜好的大众媒体播放的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影视材料, 在讲教材内容时, 明确地予以澄清, 以弱化话说历史的大众媒体对历史专业知识的消极影响。如我一次听一个福州历史老师采用讨论方式, 引导学生评价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 大量运用《走向共和》这部影视作品, 把李鸿章不战的心理历程展示出来, 一直为当时海军避战黄海而开脱责任, 这无疑是没有把握好澄清性原则。

4. 参与性原则

“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 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 是一种思维和语言的素养。” (2) 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可以让他们参与选片, 可以开展以历史题材影视信息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组成研究小组, 查阅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处理、利用信息能力, 懂得更多学习历史的途径, 奠定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素养。如为了解南京大屠杀, 学生收集观看《屠城血证》历史故事片、初二语文相关的课文, 写很多感想。

可以演历史剧, 学生通过角色模拟, 在角色的体验中, 感受着历史的精神, 既唤起学生对扮演角色产生了情感共鸣,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强化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 在学生对影视剧的思考达到一定的思想层次, 可以组织他们围绕影视作品确定主题, 召开辩论会, 写观后感, 开展“历史电影评论征文”、“历史电影海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观后活动, 充分挖掘历史题材影视信息中蕴涵的有效教育资源。

篇4:古诗词歌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

【关键词】校本课程 ; 古诗词歌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36-01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逐步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而不仅仅是实施课程,因而必然有助于教师课程能力的全面提高。一般而言,教师通过对学生需求、学校环境、自身能力等3个方面的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古诗词歌曲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1.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的唱诗是要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古诗的意境,体验其中的美感。体验是现代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力求让古诗词自身的美感和音乐的美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唱诗课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在这个美的历程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培养美的心灵。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唱熟歌曲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很多歌曲都可以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演唱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

(1)提高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唱能力。如果我们老师对古诗教学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的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都会有提高。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一个主题的古诗后,对古诗进行分类比较:哪些是绝句?哪些是律诗?哪些用我们现有的旋律能直接吟唱,哪些不能吟唱,还可以做哪些修改?这样可激励学生进行古诗改作,举一反三,进行归类吟诵、吟唱,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每组每次派一名代表上台演唱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结果,同学们就跟赛诗会一样,一个比一个踊跃,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着背诵古诗词的乐趣然后我再利用同学们已有知识帮助同学们分析这些古诗词并进行归类之后,再回到音乐上来,想一想:用我们刚学过的歌曲的旋律,能不能把这些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音乐的兴趣也大增。

(2)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而一些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就可以很好的勾画出诗情画意,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春夜喜雨》一诗时,动画展示了一段诗中描写的情景,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中的一些词语,还能通过动画给学生带来一种诗情画意般美的享受,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更形象的理解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美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更能让中国古诗这非物质遗产更好的传承。

2.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涵养。乘着音乐的翅膀飞进古诗词的国度,当今儿童音乐教育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是形形色色的流行歌曲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抵御快餐文化对儿童的侵蚀,为其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流行音乐充斥着各种场合,学生或主动或被动接触的都是通俗歌曲。“快餐文化”影响着学生。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古诗词歌曲,更没有时间去体会古诗词歌曲的美感和意境。

因此,笔者在音乐课堂中有意识地向孩子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把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精华的、古风古韵的经典古诗词歌曲,带到音乐课堂,在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的同时,又于微风细雨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文化奠基。儿童古诗词歌曲的普及既可以涵养性情,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价值观的教育,这其实是美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

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当古诗词经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相结合不断回响在孩子的耳边时,孩子就会在聆听之中随着音乐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走进古诗词的国度,慢慢地认识了一首又一首渐远的古诗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熊梅.校本课程课开发的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5:校本课程古诗欣赏

迁安一中 高一语文组 裴丽荣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写字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特色课程的重要载体。正确流利地书写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础,学习书写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写字教育成为校本课程,必将有利于锻造丰厚的校园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三级课程的优化,同时为我县创建语言文字文明县做出应有的贡献,更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第二部分 课程开发背景

1、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人格,这种尊重表现在对学生个性行差异接纳和需要的满足,这就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我校教务处对课程开发项目的调查中表明:有33%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数据说明,有开设写字课程的需求。课改强调要全面、健康发展,写字教育是一重要内容。

2、凸显学校的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要立足学校特色,能促进学校文化形成。大量特色学校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构建是实现办学特色重要载体,课程开发要走基于学校特色道路。将深厚教育积淀与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以写字教育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写字“厚德、崇智、尚美、修身养性”等功能,形成鲜明办学特色。

3、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工程和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对提高文化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意志磨练,情操陶冶,良好习惯养成,坚强品格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写字过程也是育人过程。按教导处制定实施办法,要求各科作业都应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4、扭转教学现状的需求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习惯养成教育滞后,学生写字现状调查不容乐观;写字合格率48.9%,优秀率11.2%。有近30%学生没有良好书写习惯,字迹潦草,缺乏规范。把写字教学纳入校本课程,写字教学得以重视,教师能以先进艺术教学理念为引领,努力推进校本课程。第三部分 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人文素养

写字教育应确立“书华夏文明,写灿烂人生”的写字育人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人文素养。写字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书写汉字,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校本实施,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则

写字校本课程其本质上是三级课程中的校级管理的课程形态,它的管理与实施应以学校为本,兼顾业务部门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校本实施,需要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管理方面的精神和对写字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和整体发展的目标,从课程设置、日常教学到对写字教与学的评价,要扎实开展,认真实施。

生本教育,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习字规律,尊重个体需求和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普遍地在“三个维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

3、应有细腻、到位、有效的写字指导。从纯书法课的书写指导和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指导两个角度切入,教师要严格把关,做到执笔正确,笔画规范,并逐步形成好习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创设情景,重组资源,摆脱机械训练,为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整合发展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注重面向全体,要加以认真指导,收获要大,有效果,使写字课有名有实。

4、积极倡导多元智能化的写字教育实践观

尊重学生对写字校本课程和各类写字教学材料的多元反应,找准学生在接受写字教育方面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学生的语言、空间思维、肢体运作和内省等多方面智能。在保证教师适时引导和适度讲授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大量的写字实践中,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悟得技法,习得能力,获得文化。第四部分 课程目标

1、掌握书写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纠正不良书写习惯,重树写字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勤学苦练的品质;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能够认识美、临摹美、创造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掌握基本书写规范,做到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认真细心,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多种结构类型的汉字的结体规律;能写规范美观楷书。

2、了解书法作品品式及款识的基本知;了解我国名家名帖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书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崇尚书法家伟大人格的情感,乐于借助书法进行各种文化活动与交流,如办书法小报、写春联、以书会友,相互促进。在感受书法艺术形式美、内容美和意境美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五部分 教学内容提要。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

①汉字基本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②汉字常用偏旁。

⑨汉字结构的特点。④汉字楷体的基本要求。

⑤写字工具的基本知识。包括铅笔、钢笔、毛笔的用法,“文房四宝”的用途。

⑥简要的汉字发展史,历代主要书法名家传略和简单的书法理论。

⑦以楷体为主,以行、草、隶、篆为辅的初步书法知识。⑨书法欣赏的基本要领。技能:

①写字姿势和铅笔、钢笔、毛笔的执笔、运笔方法。②书写格式和行款,字体笔划、间架、结构。

③硬笔写字时田字格的使用方法;毛笔写字时米字格的使用方法。

④仿影、描红、临帖的基本方法(临贴方法包括对临,背临和意临三种)⑤写字运笔的基本规律和意念、气运、速度、力度的变化。⑥书写楷书基本技法。⑦书法欣赏的基本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写字教学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确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讲为主导、练为主线,手脑并用,自主感悟,心领神会,持之以恒,并主动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与实践使获得写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写字价值观的过程,成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了解汉字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②学习我国书法历代名人和近代传人的事迹,培养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的意识。

③在层次递进的书法学习中,培养书写兴趣、书法爱好和艺术审美能力。

篇6:校本课程教案 石油摄影欣赏

――石油摄影欣赏研究 第一课时

初窥摄影殿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过程与方法:共同探究

研讨分析 释疑解惑

情感与态度: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石油精神摄影的功能

教学过程:

摄影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创作和图片摄影《静核)。摄影作品捕捉呈现着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最关好的两面。摄影具有审美价值,优秀的图片符合美学的规律和人们的审关要求.能激发人的美感。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艺术乐趣。摄影的审美价仇不仅来自于影展。关的摄形作品也常常被印制成大福I钊片来装饰建筑环坡.提供给更大范IN的人群来欣赏。对公众也是一种市美教育。

摄影不仅能客观的记录.同时也是一种主规的表达。摄影者通过照片上呈现的构图、角度、光线以及瞬间的选择(内容》予以倾诉其内心世界。很多摄影图片虽不直接表达主观思想.却体现了摄影者对形式美感的纯悴认识。影像融人了摄影者的满腔热情.喊面绝截了深厚的内涵.引得观者反复玩味。摄影的功能即摄影的川途.或者说.我们学习摄影的愈义。

1.记录功能

比起绘画或文字,摄影照片能够更快速、准确.更全面、客观地记录下人眼肴到的一切形象.还能记录人眼行不到或肴不清的物质.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和珍贵收藏,作为人类历史的文献、档案、资料、素材.甚至是证据等保存下来。

最初的大庆站转业军人奔赴大庆

转业军人奔赴大庆大庆石油会战

艰苦环境中的拼搏王进喜搅拌泥浆

工作中的王进喜人拉肩抗运钻井架

第一油井出油出油

石油工作居住的干打垒打垒

石油工作居住的干

艰苦的生活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

艰苦的生活环境周总理来到

庆五把铁锹闹革命

炼油厂炼油厂

炼油厂

2.认识功能

摄影术拓展了信息传愉的染道:书接印剧、新闻宜传、海报广告、创窗展示等。由记录而转化的认识功能.借助现代高科技的信息传愉手段会更加强大。形像已成为人类获取外部价息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3.审美功能

唯美的、风格独特的或竟境深远的摄形作品仇得人们欣赏,使人们享受美感--这是摄影非常重要的功能。

4.教育功能

摄影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时也起到了对人类的教育作川。借助影像强大的视觉效果.现在的教育手段越来越注重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借助影像与信息传输技术的结合.远程教学州为交通不便的地区提供了吏多更好的学习的平台.实现了资睐共享。

为了生活,这位老婆婆,用她几乎没有力量的身体在支撑背上的重担,因为她必须还要照顾不到5岁的小孙女(父母因为疾病没钱医治,先后离去)。

这里,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却只能在这样晴天四面风,雨天八方水的教室里苦苦求学

5.装饰功能

由审美功能派生的.摄影照片作为建筑的附加装饰.能够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大量的摄影作品被用于装饰汽车和地铁车站、飞机场、影剧院、医院等公共空间。

6.表达功能

借助行为艺术摄影,可以传达创作者的说念;照片也可以作为设计表达的手段;影视和平面广告几乎充满了摄影闷而;而电影、电视等更是利川摄影技术来创作的“无中生有.的作品了。

2月11日,第4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作品揭晓,这张路透社驻荷兰记者保罗·维里克拍摄的照片获得新闻人物照片类单幅二等奖。照片内容为一个伊朗移民缝上嘴和眼睛以此抗议荷兰避难法。

7.娱乐功能

影像使电子游戏更加身临其境;旅行摄影则是发烧友们的最爱;利用电脑自己设计制作相册。让业余生活更丰富有趣;而工艺精良、材料讲究、功能优异、历史厚重的照相机,也是收藏、投资者不错的选择.珍贵的古截相机不仅能保值.更能够升值。

8.健康功能

欣赏照片的审美过程使人心悄愉悦;旅行摄影的拍照过程更能强身健体。特别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拍照过程是以徒步慢走为主,拍照环境又多为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户外.在赏心悦目中不知不觉就敏炼了身体。第二课时 摄影技巧与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了解摄影的技巧与技术 过程与方法:共同探究 研讨分析 释疑解惑

情感与态度: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石油精神摄影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是因为它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情趣,反之,如果一部作品批评的人过多,就证明它违背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得不到人们的赞扬。人们都在追求美好的事物,但是美好的事物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一部摄影作品被定义为名作,肯定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其一,拍摄的难度,很多摄影作品,在拍摄之初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时间地点的选定,器材的选用,资金的投入等等。有时候为了拍摄一张理想的照片,摄影师可能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可能为了等到那一瞬间,目不转睛的盯着被摄物体数日。可能为了营造一种理想的效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布置周围环境。

其二,历史的价值,有些著名的照片,它记录的是重大事件或重大人物,具有历史性的保存价值。摄影师选准了时机,记录下具有历史性价值的场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品,而且还作为一种历史证据。比如日本南京大屠杀留下的照片,就作为了日本侵华时犯下种种罪行的证据。历史一去不可反,这些真实的记录却成了历史研究人员或者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材料。因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其三,创新的程度。一个新颖的角度,融进自己独特的思维,创新的标准。很多著名的照片,就是因为它的选材以及视角比较新意,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四,艺术的底蕴,无论是名作,还是被人批评的劣作,都具有各自的文化基韵,作品的优劣,也反映出创作者的文化层次的高低、艺术内涵的深厚。一般情况下,很多著名的摄影作品都出自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的人。这些著名作品或是历史的,或者现代的,或是风景的,或是人物的,都融进了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感情。反映历史文物的照片,如果创作者对历史没有很好的理解,就不会拍出历史的真实性;反映人物的照片,如果创作者不对被拍摄的人物进行解读,也不能拍出恰如其分的人物形象,反应风景的,如果创作者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就可能拍出与当地环境不和谐的照片。反应现代的,如果创作者跟不上时代,对当今时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能就会闹出笑话。因此,一张具有内涵的照片,很可能就出自于一个具有深厚内涵的人之手,此时的照片就是一面镜子。

当然,并不是说,名作就必定是艺术性高超的照片,就如前文所述,有些反映历史的照片,可能它的画面很模糊,也没有什么构图,但是就是基于它的历史价值,因而它也就成了名作。并且有些摄影名作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在这个地方受欢迎,在另一个地方就可能遭到唾弃;中国的名作可能就得不到外国人的青睐。因此,我们在看待摄影名作的时候要善于思考,辩证的思考和总结。由于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有它独自的艺术特征,从而决定了它自身的艺术规律,摄影艺术欣赏的要素为: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四个方面。

首先,摄影艺术是通过色彩、影调等来塑造形象。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等能被欣赏者直接感观的基础要素入手,这些要素不光是构成一幅作品的基础,也是欣赏者感受和认知摄影作品的艺术前提。

什么是“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平衡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奇数法则

“奇数法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保持主体个数为奇数。一幅照片的主体可以是一个物体或三个人的小团体。这个技巧会使照片更加引人注意,也更符合人眼的审美。

这幅四个草莓的照片显得非常平淡无奇,很难找到兴趣点。(图01)

一幅类似的但只有3个草莓的照片。虽然这幅照片与上一幅非常类似,但奇数草莓使照片变得生动有趣多了。(图02)突出主体

突出主体是一个简单的吸引人注意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照片,但当你想隐藏掉那些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时,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这个技巧最常用的方法是虚化背景。虚化背景会使所有分散观众注意力的东西变成模糊一片。通过使用大光圈(比如1.8)、远焦、和使用大面积传感器的相机(比如全画幅DSLR)来获得浅景深。

如果照片中的树也在景深范围内,它们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虚化背景突出了这对情侣。(图03)

虚化背景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照片中人物的眼睛上。(图04)

简单化

明确主题最好的方法是使照片看起来非常简单。实现这一目标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照片中只保留最少的被摄体。你也可以同时使用上一个技巧虚化背景。

简单使这张照片要表达的故事非常清楚。一幅简单的照片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长时间观看这幅照片。(图05)

将被摄体放在中心

将被摄体放在中心会使照片保持平衡。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主体比较少的简单的照片。

保持主体在中心可以突出强调主体。(图06)

简单和位于中心能使一个平淡的被摄体变得有趣起来。(图07)

三分法则

这是最有效也是最流行的一种构图法则。你可以使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提高你的照片构图。“三分法则”把照片沿横向和纵向三等分,令被摄体位于任意一个等分线相交位置。

使用三分原则使一幅简单的照片变得生动起来。(图08)

拍摄肖像照时,可以使用三分法则使照片焦点位于人物眼睛上。(图09)

令一只眼睛或双眼中间区域位于三分点上可以拍出非常棒的肖像照。

环境空间

环境空间是在被摄主体周围的空间。配合三分法则构图可以拍出非常生动的照片。

令滑雪者位于三分位置并保留了环境空间。(图10)

在跑步者前方留出空间使得照片看起来非常生动。同时也使观众更多地注意到日落场景。(图11

S形曲线

S形曲线是一幅照片中呈现出S形的线条。这种线条会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S形观看照片,并使照片变得有趣。S形曲线也可以用于模特来突出外形曲线。

一幅高速公路的照片。S形曲线使得这幅场景简单的照片变得有趣。(图13)

一幅与上图类似的照片,缺少S形曲线使这张照片缺乏动感。(图14)

S形曲线也可以用于造型。最简单的S形曲线的例子在希腊和罗马雕塑中都非常容易找到。(图15)

交叉线构图

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向心式构图与放射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的构图形式。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以主体为核心的构图形式。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

前景

大部分照片都有中景和背景但只有很少的前景。你可以在照片中摄入一些前景物体来提高风景照的效果。这是一个很棒的技巧,可以形成比例令观众在欣赏照片时仿佛身临其境。

这幅照片中的石头使照片具有了距离感和比例。(图16)

充满画面

当你觉得你已经足够接近被摄体时,试着更近一些。令被摄体充满整幅画面得到另一种构图。

足够接近并使狼头充满画面突出强调了这条狼并使照片更有戏剧性。(图18)这两幅照片是同一条狼但所表达出的含义完全不同。

画框 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使用前景的方法!利用周围的环境给被摄体制作一个画框。这个技巧会给照片增色不少并令它从其他照片中脱颖而出。

这幅照片利用一个前景轮廓给泰姬陵加上了一个画框。(图19)

画框并不需要具有完美的形状。可以利用自然物比如这幅照片中的两棵树。(图20)

构图的目的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渤视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而已。

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第三课时 石油摄影的主题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了解摄影主题的确定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共同探究

研讨分析 释疑解惑

情感与态度: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石油精神摄影的功能

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是贯穿从构思到完成作品的全过程,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般新闻类题材的主题思想比较明显,风光类的作品有时候主题不是很突出,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1、主题的形成

创作原意是艺术家形象的活动,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生活的复制主要饮食着创造和想象,包含着摄影者观的激情和创造力,包含着形象思维力和概括力。无疑地,每个摄影者在他生活的任何瞬间,都有可能被某种思想感情所占据或激动,有时候这些思想感情使他难以摆脱。于是就开始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热心地寻觅这种思想感情的表现。摄影者在生活的瞬间中创造出摄影艺术作品来,这是一种奇特而高涨的激情形式。因此有些人把这种激情称作为“灵感”的东西。这种灵感,心理学家认为是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是因思想高度集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创作能力。但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出现的,灵感的来临常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是在无意之中被触发的。激发灵感的机缘很多,各种启发因素的作用实际上是促使摄影者在想象中流动的,瞬间的未定形的思想感情明朗化并找到感性显现的美的形式。周恩来同志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他解释,“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唯独天才的艺术家才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生活和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的一切无不饮食着美的因素,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艺术家的高于常人的敏感来源于不断地努力观察生活和艺术修养。

摄影创作的主题挖掘是来自于生活的。主题的形成引起摄影者更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主题是灵魂,是属于思想性的东西。“意在摄先”是说在摄之前必须立意,意也就是主题,主题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主题一是摄影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二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2、主题与构图的关系

主题确立后,艺术构思是形象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虽有形象,但不是实践阶段。因此,事实上还有若干细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尚有疏漏,而要完成创作意图,必须具体地把在构思中的形象和画面描绘出来。如何表现是个技巧问题,但技巧正是整个构思的组成部份,而构思的成熟又取决于认识的深度。为了获得表现力,艺术家在画面上说寻找“造型动机”物体结合和各种变化,以便找出其中最优秀的一种,这就是构图。

作品的构思正是从构图上体现出来的,没有构思也就没有构图,构图的过程正是构思发展和深主题的过程。

每个艺术家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有自己扎根的土壤-人民和生活。离开了这沃土,生命之树就会枯萎,艺术之光就会熄灭。作品总是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思索、判断和结论,透过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素养、思想、性格、情趣、要求和愿望,在作品的后面是作者的个性,在真正的 创作活动里,形象是具有强烈个性的。

构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摄影者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造型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构图的好坏。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也无需介绍和注解,凭视觉直觉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图。作者不能靠文字达意,用标题说话,靠人、物、景和整个画面的结构去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作品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

所以在摄影创作进行构图过程之前,先要寻找创作动机(立意的动机、造型的动机),而构图则是创作艺术作品的一个过程,构图是艺术作品一切因素的综合。这种综合,是能够更全面地、更有力地表现作者思想意图,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体现到可以感触到的艺术作品形式的过程,所以,构图正是按照艺术作品的内容把形式的一切因素连接在一起的。黄金分割构图下的美姿构成

如果我们已经清楚了黄金分割的构图形式和人体比例,拍摄的时候就可以将被摄者安排在黄金比例上,并使被摄者的身材或面部也符合黄金分割构成。下面我通过一系列的示例,来分析在这种构图形式下,美姿和构图应该如何结合。

拍摄时不妨尝试为照片设计一些有趣的主题,用你的巧妙创意赋予照片故事感。一首歌、一篇文章、一部电影,都可以是我们为照片设计主题的灵感来源。有了主题之后,再围绕它从不同的方面来设计、完善我们的照片。

1、道具与服装创意

图1图2

图1、图2 的这套照片是以“小小粉刷匠”作为拍摄主题。让你的模特穿上有油漆印的小背心,戴上手套拿起小刷子,爬上脚手架上回眸一笑,是不是顿时就制造出了场景感呢?仿佛是自己在家装修的小粉刷匠,甜美之中又带有一点点小性感。可以看到,道具和服装在照片主题的塑造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可以设计好照片的主题,再依据主题选择合适的道具和服装加以表现。

图3图4

图3、图4 的这组照片就在拍摄前做了精心的服装设计。我们将场景选在了游乐园,但在这样的地方拍摄照片很容易流俗,变成千篇一律不被人记住的“到此一游”照。因此我们以此为环境,设计了一组以“小花匠”为主题的照片。想到游乐园,人们的第一印象当然是游乐设施那些丰富的色彩啦!为了与这种色彩相呼应,服装上我们选择了彩色波点的毛衣。小花匠给人感觉是略带帅气的,我们就用鸭舌帽来强调这种俏皮,包装花的纸张选择了报纸以增加复古感和故事感。这样一来,模特的情绪就很快被我们带入到设定的场景中,变身成穿梭在游乐场里兜售花束的可爱小花匠,甜美的笑容感染着画面的观者。

图5的这组以野餐为主题的照 片用各色水果作为道具,在色 彩上丰富跳跃,水果颜色的搭 配上也花了不少心思:苹果的 红色、橙子的橘色、柠檬的明 黄色„„

图5

我们还准备了野餐布、小竹篮和长面包等。丰富的道具,使我们不会对可拍摄的内容感到匮乏,每一件道具的使用都可以给模特动作的设计带来新的灵感。

可以发现,服装、道具必须与场景搭配才能相得益彰,强调照片的故事性与氛围感。

图6

图7

比如在温室拍照,不妨围起头巾、穿上背带裤、拿起小水壶扮演花房姑娘图6 ;在江南古镇拍照,婉约的旗袍和油纸伞当然是最佳选择图7。在拍摄前准备充分,现场迸发更多灵感时才能有更充分的条件去实现它。

2、照片的场景设计

选好了合适的照片主题并选择与之相称的道具服装后,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拍照的场景了。外拍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带着模特走到哪拍到哪,选择场景要依据你照片想表达的内容,是森林、咖啡厅、海洋馆,还是„„?在选定场景后再简单对它进行布置,可以为拍出的画面增色不少。

图8

比如想要拍一组圣诞节的照片,那么在模特的造型上我们就可以用颇具节日特色的麋鹿角头饰,拍摄场地可以选择在室内。为了让室内环境更有圣诞的欢乐氛围,选择串灯作为制造斑斓色彩的道具,在模特身边的地板和背后的墙上都铺满以作装点。拍摄时使用的镜头是50mm f1.4,由于大光圈的效果,拍出来的照片里串灯的灯光会被虚化成一个个美丽的小光斑,呈现出漂亮的颜色。这样对拍摄场景的布置,为我们的照片定下了基调,在此基础上进行拍摄,场景中的元素便可大大激发你的灵感,如图8所示。

图9

图9的这组照片想表现的是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故事。我们让女孩提着风灯装扮成黑裙的小女巫,拍摄地选在了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下。为了强调场景的奇幻感,我们选择了透明的球形玻璃烛台,将它们用鱼线悬挂在树枝上,并点亮蜡烛,营造出迷幻森林与女巫的童话氛围。

在布置场景时我们提倡丰富性,但是最忌讳把画面变得杂乱不堪。纯粹的色彩组合会让画面显得更加干净透彻。如何让画面丰富却不让人觉得眼花缭乱是很重要的一关,我们要培养好的色感,不让场景中有过分突兀的东西干扰到画面。

3、情绪与故事化

有了上面的精心准备之后,你的拍摄看起来已经有了很好的框架。但是怎样为这样的框架注入灵魂,让照片真的活起来,带有感情、故事性、能打动别人,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有情绪的照片才是最动人的。如果通过照片的传达,能让观者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体悟到作者内心要表达的,那么这张照片就是成功的。在传达照片情绪的过程中,有些是强调了人物与场景的感觉,有些是强调人物局部(如嘴唇、指尖)的美感,有些则可以是通过面部情绪表达。想拍出带有感情的照片,充分调动模特的情绪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场景的特质来决定模特的不同情绪—她应该是快乐地笑着还是略带忧郁的。让模特理解你的想法,体会你希望表达的,并将她带入到这种情绪氛围当中。

图10

比如图10的这张《肩上蝶》,我们想表达成长就如蝴蝶破茧一样,是疼痛的,因此女孩的眼神传达出来的感情应该是忧伤但倔强的。想拍下流泪的画面,不妨放一些伤感的音乐作为辅助。

同时,也应该根据模特本身的特质来找到她最美的角度与表情进行拍摄。每个人好看的角度是不同的,越自然的瞬间,表情可能就越是美丽。我们在拍摄人像时要善于捕捉和发现美,调动模特的情绪,让她放松,这样她能展现给你的也就更多。

图11图12

除了情绪的表达,照片还应该有更多的故事感。在拍摄照片时,故事感很多时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传达的,尤其是在拍摄双人照时,两个人的互动能传递很多信息。在拍摄双人照时,一般有很多最基本的动作设计,比如对望、牵手等,如图11 所示。除此之外,将镜头对准一个人,让另外一个人成为虚化的背景,视角焦点的转换会让画面更有电影感,如图12 所示。无论是表现闺蜜,还是情侣,都是不错的方法。

4、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有了以上几点,我们基本就可以拍出更有创意的人像了。但是如何让你的人像“活”起来,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呢?为静态的画面制造动态感,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捕捉瞬间,比如下雨的时候不妨放慢快门,让雨水形成拉线效果,雨的动态与人物的静态美形成对比,如图13所示。

图13

“风”是赋予画面动态感的重要元素。风吹动发丝、裙摆,看到画面就仿佛能感到空气的流动,令人感觉非常舒服。如果是在没有风的天气里,我们也可以人工制造发丝的瞬间飘动。比如让助手牵起模特的发丝,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助手松开发丝让其自然飘起,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退出画面之外,摄影师再开启连续拍摄来捕捉最好的瞬间即可。下面的图14 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拍出的。

图14图15

除了风之外,我们也可以捕捉水花的瞬间感。比如图15中饮山溪的画面,让模特不断重复撩水花的动作,用速度较快的快门连续拍摄,就能捕捉到水珠四溅的瞬间画面。

瞬间飘落的花、叶,亦是强调瞬间感的极佳元素。可以看到图16 人物上方画面较空,我们在助手的协助下向空中飘洒叶子,用连拍将其捕捉。这样叶子飘落的动态感大大丰富了原本平静的画面。

图16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模特在拍照的瞬间转身、奔跑、甩动衣服等,都能为画面带来动感。如图17,图18 所示,开启连拍,让模特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做出动作,再从抓拍的一系列照片中选出表情、角度最好的一张即可。作为摄影师,如何引导模特,让画面表现出动态很重要。

图17

图18 上面的种种例举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设计主题—准备道具—布置场景—注入情绪,依此就可以尝试拍出很有意思的照片。但是,如果一味固定模式,会大大限制我们的思路。有时候不妨做一下思想上的颠覆,来找到完全不同的拍摄灵感。

石油照片欣赏

摄影是十分私人化的创作,我们不用考虑太多大众的喜恶,也不要太被当下的流行元素所影响,不妨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解自己的真实内心上。要记住,一张照片要想感动他人,首先就必须要打动自己。

其实,无论摄影艺术还是摄影作品欣赏都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形成自己独立的创作风格。在我们所看到的众多摄影作品中,我们不必苛求每一张摄影作品都是具有美感的,只要我们用自己的感情去欣赏,相信每一张摄影作品总会给我们带来独特的美丽和感动!

上一篇:高考历史近代史总复习下一篇: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