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2024-08-12

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精选7篇)

篇1: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太平镇2011年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自检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云府办明电„2011‟60号)、《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11年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自检自查的通知》(楚府办明电„2011‟138号)和县政府办29号文件精神,不断改善全镇干部职工的服务态度,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发挥依法行政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为主旨,认真按计划、按步骤落实法制政府等四项制度,采取了多个有效的措施,成效显著,现就我镇开展实施法制政府等四项制度的情况自检自查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

为进一步改进太平镇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乡镇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把法制政府等四项制度做到实处,太平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各站所领导为成员的行政问责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负责的工作格镇。

制改革,规范行政行为,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二把法制政府等四项制度的落实与全面做好乡镇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全镇职工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第三把法制政府等四项制度的落实与改进机关作风相结合,要求各站所做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管理到位、交流畅通、执行有力,个人做到服务热情、了解政策、熟悉业务、高效工作。

五、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

我镇坚持把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做为落实法制政府等四项制度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把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利的情况向广大群众干部和社会公开,接收社会的监督。第一在镇便民服务站开辟专栏,发布了单位职能、股室职责、领导结构及分管工作及各项制度;第二印制了太平镇强农惠农工作办事流程图,对各项业务的办理程序、办理条件、监督方式做了详细说明;第三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在镇机关醒目位置用版面统一公开,将副科级以上政府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照片、工作职责、联系电话在单位醒目位置用版面统一公开;第四按要求悬挂《云南省政机关八项工作承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乡镇工作的有序开展。

六、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四项制度取得成效

把有效监督做为落实法制政府等四项制度的关键,坚持

篇2: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并强调“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是摆在基层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和平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镇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镇党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村、组、农户中,对乡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和平镇地处县城与罗次坝子之间,与安宁、武定两县接壤,于2006年1月由原和平、路溪两乡合并建镇。全镇国土面积284.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123个自然村,158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通电的村小组151个,占95.5%,通自来水的村小组128个,占81.1%;共有6439户、232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261人,占95.7%,少数民族人口7472人,占32.1%,居住着汉、苗、彝、傈僳等13个民族;林业用地314546亩,实有耕地面积31756亩,人均1.42亩,其中:水田16889亩,旱地14867亩。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2.5公里,成昆铁路横贯和平16公里,设有3个站点,禄罗公路横穿和平达11公里,全镇弹石路通达11个村委会,占84.6%。平均海拔1808米,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5℃,适宜种植多种农

作物,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镇。

据调查,2009,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16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1元。在全镇 13个村委会中,集体经济收益的甚少。目前,村集体支出一般包括以下几大项:人员费用(村民的误工费用等)、生产性开支、办公经费和基础设施维修支出。从调查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农村集体收入承受上述支出已是勉为其难。

二、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做法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选齐配强了村领导班子,加大了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明确奖惩,加强激励,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镇、村、对口帮扶单位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约束和激励。二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改变干好干坏都拿相同报酬的旧模式,把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3、采取措施,化解村债。在化解债务方面,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组织的正常运转;二要用好用活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相关政策,努力为村级债务化解提供条件;三是“多方支援”,呼吁社会各界来关心和支持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在“健全机制、防止新增债务”方面,一要改革现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不能搞层层配套的“配合工程”;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村级各项事务,都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三要严格管理村级财务,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4、加强监管,科学经营。一是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镇里农村会计工作站每年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工作,全面排查掌握各村资产数额、集体经济收入底数和各项财务开支情况;完善村账镇管制度,建立村集体资产专门台账,定期进行登记更新。二是完善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向科学经营要效益。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重大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严重时追究刑事责任。

5、加快林地流转,推进烤烟产业化发展。实行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方式的转变,是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村级集体资产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广大农民切实利益的必然举措。针对我镇林地多的实际情况,为了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近年来我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林地使用权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镇林地流转面积 亩。我镇在发展烤烟产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条件,为此,我们统一了思想,将烤烟确立为我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了“以烟富民”的烤烟产业发展战略。在我镇林地大面积流转的基础上,近年来,我镇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大力推进烤烟产业化发展,全面实施“以烟富农”战略,使我镇的烤烟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止目前,全镇烤烟总面积达 亩,烤烟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和平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发展集体经济应和提高人员素质与国家投资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实际情况、健全治理机制结合起来。

(一)配强、配优、配好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素质,是发展集体经济的要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

班子。一是坚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富力强、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懂经营、善治理、责任心、事业心强,不急功近利,又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优秀人才,选配到镇村领导班子中。二是镇村领导班子要充分熟悉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既善于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又要及时找准和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任期目标,并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二)上级党委、政府要综合审定各部门的达标验收项目。要把各项任务、指标的制定与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实现效益结合起来,防止政出多门,图一时轰动效应而搞事半功倍,加重基层负担的活动,对于不切实际、有遗留后患、得不偿失的项目果断取消。对通过努力,又必须达标的项目要果断执行,并鼓励基层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这样,既给基层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能使基层班子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转变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

(三)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准、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首先,要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并逐步实施。

(四)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镇村两级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是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指标量化,层层签订科学合理的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人,并把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挂钩。实行动态治理,打破“干多干少都一样,不干照样拿工资”的格局,推行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的结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二是镇每年开展一次发展集体

经济创先评优活动,对发展集体经济成绩显著的村和为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个人,按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通过这些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创造发展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能否管好、用好,不仅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以及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防止集体资金和资产的流失。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主管,村专人负责,组织定期检查和汇报;二是加强财务管理,镇农村会计工作站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做到既代管帐,又管钱,严格控制开支,防止资金滥用;三是建立清欠工作责任制,加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摸清家底,强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根据发展情况制定还帐计划,对应收款项,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清收,做到帐目清楚,债务明确;四是坚持量入为出、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和不必要的支出,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办一切事情注重目的性和实效性,既考虑现实需要,更要考虑集体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五是积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民主治理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七是坚持对村财务实行审计和领导离任审计制度。

(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扶贫力度,增强自我能力。农民增收缓慢,生活困难,除个别非因灾因病外,更主要原因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

(七)争取多方帮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镇村两级要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多

方面、多层次的帮扶,为发展集体经济谋思路、找路子、求发展,为发展集体经济开辟道路。

(八)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促进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要想集体经济有大发展,就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县的支持,积极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推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项目班子,实行责任到人;二是建立项目库,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拟定大项目和小项目,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三是按照要求,实施好每一个项目,确保项目作用的发挥,为发展集体经济拓宽渠道。

总之,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靠土地经营的和平镇,任务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精神,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争取一年一个台阶。

中共和平镇委员会

篇3: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一、体育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各级体育部门的努力下, 我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体育人才。

(一) 教练员队伍情况

目前, 全市有专业竞技体育教练员77名, 其中:高职15名, 中职41名, 初职21名。本科以上学历51名, 占全部人员的66%;专科学历20名, 占全部人员的26%。50岁以上的有23名;41-49岁21名;31-40岁19名;30岁以下14名。

(二) 运动员情况

我市现开展田径、游泳、跳水、射击、自行车、摔跤、拳击、跆拳道、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柔道、散打、皮划艇、赛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等21个项目, 在省体育局注册运动员近800人, 在市体校及各县区体育系统训练运动员只有大约400人, 2008—2011年向省队输送31名运动员。

(三) 群众体育管理人才情况

我市现成立有31个体育协会、16个体育俱乐部, 每年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400多场次以上。其中不乏国际徒步大会、香港明星足球赛等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的体育活动。目前, 市级直接从事群众体育管理的人才仅有4人 (体育总会2人、群体科2人) 兼职, 各县区均为文体局干部兼职, 没能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各协会的活动指导与监督。

二、体育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

随着创建体育名城任务的加重, 特别是省内兄弟市体育工作的不断进步, 我市体育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有:

(一) 运动员训练体制问题:

我市现在极需正规的体育运动学校。河北省11个市, 7个市有体育运动学校, 只有秦皇岛、张家口、衡水、邢台没有。没有体育运动学校造成了招生难、生源没保证的问题。

(二) 高水平教练员队伍问题:

我市体育专业人才和高水平教练员缺乏, 教练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市业余体校开设21个项目, 有教练员54人, 其中有伤有病及临近退休而不在执教岗位的近10人。由于受指标限制, 长期以来不能引进高水平教练, 造成赛艇、跆拳道、拳击、跳水、网球、羽毛球等项目只能采取临时聘任的办法, 不仅制约了项目发展, 而且也影响了教练员训练积极性。按照市体校目前开设的项目规模、再根据男女、甲乙丙各组竞赛要求、体育运动规律和省内其它地市规模, 市体校至少应配备65名教练员。

(三) 运动队伍管理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 我们在教练员、运动员及其它体育人才的奖励制度、激励机制、培训进修、升学升职就业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有效的、规范的具体措施, 更缺少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 造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良倾向。

三、2010—2020年秦皇岛体育人才培养需要采取的措施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 2010—2020年期间, 我市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快体育人才的发展。

(一) 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加强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要大力加强我市运动员文化、职业教育工作, 切实解决运动员学训矛盾。市体校作为秦皇岛市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的龙头, 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基础设施上都为联合办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拟以市体校为载体, 依托国家正规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学, 开创一种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和专业选手选拨的体育学校模式。

(二) 调整项目结构, 突出地方特色。

综合考虑我市的经济和场馆设施条件、教练员队伍状况、运动员人才资源等因素, 根据省运会设项的趋势, 依靠省自行车中心、游跳中心、水上中心调整项目结构合理布局, 扬长避短, 突出重点, 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我市现开展21个项目, 围绕下届省运会任务和我市实际情况, 根据“有所为, 有所不为”, 集中力量把现有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做强, 形成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项目群。巩固和加强重竞技、射击、水上、自行车等传统优势项目, 进一步加大投入, 挖掘潜力, 扩大优势。对潜优势项目田径、游泳、跆拳道、羽毛球等项目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 以培养尖子选手为重点, 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加快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的社会化步伐, 走产业化的道路。

(三) 改革管理机制,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 教练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各个运动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 实现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必须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练员队伍。教练员的选拔培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工程。建立完善政府特殊津贴选拔、各类优秀人才推荐等制度, 积极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拔尖人才。加大高水平教练员引进力度, 制定引进优秀教练员和特殊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实施办法。

(四)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力度, 保证竞技体育规模、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1、增加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专项硬件设施建设经费。

维修改善训练馆设施条件, 充分保障运动训练的需要。

2、加大对青少年训练的投入力度,

对管理规范、成绩突出输送率高的单项给予重点投入。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竞技体育经费的使用比例, 将运动员伙食费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支。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有形和无形资产,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兴办竞技体育事业。

3、制定完善各种奖励激励政策。

以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全市青少年训练的健康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省运会奖励政策、奥运会、全运会奖励政策以及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奖励办法。随着经济发展还要不断完善增加。

(五) 多渠道培养体育产业人才。

篇4: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形势分析会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

县人口计生形势分析会议于3月9日召开,根据会议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找出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2011年的主要工作任务。现将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召开好“三个会”

一是于召开了计生办、服务站职工会,传达了县人口形势分析会议精神,明确了2011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二是召开了党委会,对2011年我镇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重点。三是召开了村四职干部会,传达了会议精神,部署了工作任务。

二、找出了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采集难。其原因有五:一是公安部门的配合不很紧密;二是卫生部门的配合也有一定的差距;三是新结婚的育龄妇女统计难;四是出生的人口统计难;五是村计生专干和社信息员的责任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流动人口管理难。因流动人口点多面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因部门配合存在一定的差距,给征收社会抚养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自2010年9月以来,我镇仅收了几万元的社会抚养费。

三、确定了我镇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围绕“一条主线”,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就是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条主线,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狠抓人口信息的采集工作。

针对人口信息采集难和人口信息不准确的问题,我镇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力度,确保人口信息的准确。

1.加大与各部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的力度。今年,我镇要进一步加大与公安、民政、卫生、学校等部门联系的力度,确保人口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算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摸清家底,保证人口信息的准确。

2.加大对村计生专干和社信息员的考核管理力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斗硬兑现,以增强和提高村计生专干和社信息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三)狠抓社抚费的征收工作。

不可否认,公安部门降低了入户的门槛后,给征收社会抚养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在此不说部门配合的问题。据我们调查,现在在一部份群众中,产生了这样一个不好的反响:他生了二孩不罚款,能入户,我也要生二孩、生三孩,尤其是40岁左右的一孩妇女,当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严,没有生二孩,现在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也想生二孩。同时,有两个女孩的,还要生个儿子。现在的年轻人中,想生,不想生的,他们也趁现在的政策宽松(指入户)再生一个。长此以往,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新一轮的违法生育高峰有可能再次出现。为此,我镇打算从

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此问题。一是严格依法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批,让违法生育了的,受到及时查处,以达到处罚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让想生的人打消再生的念头。二是攻心为上,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镇村社干部上门做工作,动员和组织违法生育户自觉到镇计生办接受处罚。

(四)狠抓队伍建设。

我这里只讲村计生专干这支队伍的建设。按照“35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基本要求配备村计生专干,而在实际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涉及干部人事问题,越来越复杂,年轻的、文化高的不愿当干部,而选起来的村计生专干又怎么样呢?以太平镇为例:村计生专干平均年龄为45岁,初中6人,高中8人。

如果各村配电脑,对人口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那么,我们如何解决村计生专干年龄大、文化低、不懂电脑这一问题呢?我觉得:一是加大对村计生专干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学懂电脑。二是更换个别年龄大,确实无法掌握电脑知识的计生专干。

(五)抓好三项工作。

1.抓宣传教育,提高知晓率。要广泛的采取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宣传车、设置街头咨询站、“计生赶场”、小分队进村入户、标语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营造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的国策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知晓率。

2.抓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认真搞好育龄妇女“三查”工作,认真开展出生缺陷

一级预防工作,搞好流动人口管理,深入实施避孕药具“五三工程”,让广大育龄群众在我们的优质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在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温暖和关怀。

3.抓奖励扶助,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认真落实奖扶政策,做到不重不漏一人,让奖扶政策不断深入人心,从而不断的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四、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情况

一是每村已摸底上报违法生育申请强制执行户5户,全镇共70户,计生办正在逐户进行调查取证。二是于14日进行了“计生赶场”宣传,进一步巩固了宣传成果。三是对村计生专干进行了业务培训,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四是对全镇流动人口进行了摸底核实,搞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建设。

总之,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全局,只要我们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开创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局面。

垫江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篇5: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为贯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财务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立即对2008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的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财务人员工作认真

1、学校配有专门的财务办公室,配有专职财务人员2人。

2、校长经常询问财务运行情况和听取财务工作汇报,及时调整财务支出。

3、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业务能力,能按照《中小财务制度》的有关财经规定记账,会计科目使用合理,平时报表准确、及时,数据真实。

4、财务人员能对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做到日清日结。并根据各项资金的性质,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二、广泛宣传,畅通渠道

1、认真开好了校务会、行政会、教职工会、学生会、家长会,大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

2、利用广播、黑板报和宣传画,同时各班主任及时向所有学生和家长发放宣传资料,让学生及家长和社会了解了今年的惠民政策,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政策的温暖。

3、学校利用展板办了专题宣传栏,对该政策的重大意义、具体内容等向广大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新机制改革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4、在县物价部门统一办理了收费许可证,制作了收费公示栏,让学生、家长开学时明明白白交费。五是制作了“两个八条规定”展板,让学生、家长、社会了解其具体内容,对学校收费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予以监督。

三、扎实推进,强化学校收费行为,坚决杜绝乱收费

学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巨幅标语、悬挂收费公示牌等,家长了解了党的惠民政策及本期收费标准。

严格执行“一证、两公开、三统一”的收费管理制度。一证,学校凭物价部门的《中小学收费许可证》收费;两公开,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每学期开学报名时将教育局发的《学校收费项目及标准一览表》张贴于校门口,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三统一,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收款)票据。经过学校自查,未发现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现象。通过督查,学校没有老师为学生代购教辅资料现象,也没有教师统一使用学生自购的教辅资料。没有向学生收取补课费、办班费等服务性收费,各个班更无自立项目乱收费现象。

为扎实推进该项工作,学校畅通信访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和对学校收费的监督检查制度。认真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有访必接,有信必办,办必反馈,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遏制教育违规收费。

四、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做好财务预决算工作,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1、我校按上级要求及时将学校的收入资金全额打入县教育经费核算中心的账户上。坚决杜绝坐收坐支,严格执行了“收支两条线”。

2、我校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制订了学校财务预决算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严格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年初,县局专门组织学校财务人员培训财务预算编制软件,及时编制并上报了财务预算,在年终,比照预算做好经费收支决算工作。做到了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使学校各项财务收支有计划,统筹使用。

3、我校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财务工作计划,通盘考虑,全面管理,合理使用有限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投入。各项收入做到心中有数,坚持做到了“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略有节余。” 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了财务保障。

五、严格实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工作

学校制订了财务公开制度,成立了财务检查监督小组,加强了对学校财务工作的督查。学校所有收支,都要向全体教师公布,尤其是校建项目收支,排危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和学校经费收支明细等都要定期公开公示,接受全体教职工监督,并且及时组织财务检查监督小组,对各项开支进行审查,看开支是否合理合规,是否符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了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和规范。

六、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力度

1、制定了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处置、报废等工作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

2、所有固定资产全部按要求建档建册,用卡片进行登记,款物相符,登记准确无误,没有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篇6:太平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太平镇位于平果县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43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41个自然屯458个村民小组,人口75333人。近两年来,太平镇党委政府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修路致富”的思路,从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推进太平镇的农村公路建设。

2008年以来,太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通过项目带动、部门支持、群众自发、政府补贴等方式,多渠道集资改善太平镇的农村公路建设。截止目前,全镇14个自然屯修通柏油路,长达28公里,804户3877人受益;30个自然屯修通水泥路,长达54公里,2838户13819人受益;149个自然屯修通沙石路,长达182公里,9364户43566人受益;还有11个自然屯未通沙路,37个自然屯未通公路。

二、主要措施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修路造价在相应增加,修路的工程款随之提高,修路难度加大。面对这些现状,太平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确保了农村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其具体做法和措施如下。

(一)领导重视,强化修路意识

太平镇属于石山区,资金缺乏,修路困难,对于未修路的村屯,特别是在雨季,群众行路十分困难,很多人为此足不出“村”,这不仅导致了当地农民群众思想的保守和落后,也造成了农户家中大量农产品囤积在村里无法运销出去,这大大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增收 1

致富,也极大打击了他们种植的积极性。为此,修路问题显得格外重要,被摆到了重要的工作议程上,每年的人大例会代表都会把议案集中在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镇党委政府也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重点工作之中,为了尽快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解决群众之所急,多方多途径积极争取修路项目,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

(二)积极拉项目,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对此,太平镇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多方争取资金。2009年太平镇共向各级部门申报2010年项目146个,申报资金3500多万元。共争取到上级项目26个资金727万元,涉及农村道路建设9条13.5公里,其中投资72万元硬化琴楞、内森、古案、龙旦等4条屯级公路,总投资45万元的巴乐龙荣屯等3条屯级路正在建设中。此外,通过库区移民集体扶持资金投建项目33个,投入资金314.8万元,解决屯级道路项目19个;争取扶贫项目,投资91.5万元完成了太平村新力屯等共9条15.5公里的屯级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等问题。

(三)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

太平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通知》(国农改〔2009)03号)和自治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扩大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修路热情,动员群众积极捐资投劳,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给予奖励补助,以政府投入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2009年太平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20万元,镇党委政府计划在2010年加大对“一事一议”项目的运作力度,鼓励村屯自发建设公路,以政府带动和群众自发相结合,各村屯之间形成相互“攀比”的态势,推进了全镇村屯道路建设的步伐。

(四)正确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政策、奖惩办法等多种机制激励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太平镇党委政府采取“哪个村修路有积极性,群众愿意自行出资出劳,政府就将其纳入“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中,采取以奖代补、补助的办法先修哪个村的路。”这不仅能体现出群众的意愿,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资金短缺

一是财政困难。太平镇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且面广,按照目前修屯级路的标准来算,每公里12万元,仅仅靠镇级难以解决。

二是项目落实的资金不够用。镇党委政府争取来的项目资金有限,有时公路只修通了一半,比如:临林村的临林屯至龙林屯及临林屯至坡孟屯到布吾屯两条公路都是上级部门拨付资金修路,但目前这两条公路都只修通了一半,剩下的工程已经停止了,原因是拨付款已经用完。因此,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三是落实的项目少。虽然镇党委政府向上级部门申请上百个项目,但是真正能够得到落实的项目却很少,因此,申请到的资金依然很紧张。

(二)道路规划不完善

村屯公路建成后不仅为镇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太平镇的村屯公路建设规划

还处在“初级阶段”。建设村屯公路时为了方便建设和节约资金,通常是沿原毛路进行改建或硬化,没有对村组公路进行严格勘测设计,导致屯与屯之间、村与村之间的连接点不科学,线形走向设计也不太合理,出现了一些“断头路”;有的路只有3米宽,又没有避车点,小型车辆错车都很困难;有的路段急弯较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低

建设的村屯公路,为节约开支,基本上都是由本村屯年轻人或者懂一些技术的农民组成施工队,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专业性不强,其负责建设的道路技术标准不规范,厚薄不均、宽窄不

一、路沿路面不平整,混凝土标号不够、无收缩缝、转弯半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这将会导致公路使用寿命不长,安全隐患多。

(四)自然条件的限制

太平镇属于大石山区,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从而加大了修路的难度,修路的工程款也相应增加。

四、加快太平镇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或建议

(一)多管齐下,多元筹资

资金不足是制约村组公路建设的最大难题。上级补助资金,对于规模庞大的村屯公路建设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要确保村屯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是抓好项目申报,从上争取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以“项目服务年”为契机,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县计划范围内。

二是上级交通部门应制定出台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政策。鼓励群众自筹资金修建,待工程竣工后,经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按标准将资金补助到位。

三是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项建设补助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对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是优化资金管理。将争取到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移民等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财力修建公路,以此避免出现修路到一半出现没有资金的情况。

五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在全镇范围内选择规划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通村屯路,采取群众自发集资,投工投劳的形式纳入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中,实现群众修路的愿望。

六是积极发动群众,使群众认识到村屯公路建设是自己的事,自己主动集资、投工投劳建设发家致富的“出路”。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的一个好传统。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逐步取消‘两工’,并不是要丢掉这个传统,而是采取一事一议,让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方法来搞这些建设。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我们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两个积极性,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二)长远考虑,统一规划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村屯公路建设势在必行,如何把它建设好,让它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关键是要对现有的路网规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上级政府应该组织有关力量深入各

乡镇、各村屯进行广泛调研,结合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路网规划进行完善。具体操作上,一方面要打破县、乡、村的界线,进行统筹规划,造成边缘屯、村、镇互不连接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提高公路建设标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开通农村客运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建设质量

公路建设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村屯公路建设,点多面广,技术人员相对缺乏,施工管理、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因此,县交通局应该组织各乡镇、村屯干部和现场工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掌握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规范公路建设程序。同时,也要加强对全县村组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和指导。

(四)继续加强领导对修路的重视力度

篇7: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1 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现状

1.1 哈密市红枣产业不断壮大

哈密市位于东疆地区的哈密盆地中部, 是哈密大枣的故乡, 已有近2 000年的红枣栽培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该市将哈密大枣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 大力推广枣棉间作、枣瓜间作模式, 实行连片种植, 标准化管理;至2007年底, 哈密大枣栽培面积达9 200hm2, 其中结果面积达6 666.67hm2, 年产量1.09万吨, 产值5 760万元, 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50元。

1.2 若羌县红枣产业迅速发展

2001年, 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纲要》, 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 全方位推进红枣产业发展。先后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的红枣主产区引进20多个优良品种, 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 确定灰枣、赞皇大枣和冬枣为主栽品种。从2004年起, 红枣基地每年以1 333.33hm2速度扩展, 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 红枣种植初具规模, 经济生态效益开始显现, 初步实现了红枣“十化” (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栽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管理集约化、枣农知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 的目标。至2007年底,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8 000hm2, 共1 400万株, 其中结果面积3 333.33hm2, 年产红枣1.05万吨, 红枣人均收入达3 923.38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 076.16元的64.57%。

1.3 且末县红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2002年, 且末县提出超常规发展红枣产业的战略决策, 确定到2010年全县定植红枣6 666.67hm2。至2007年底, 红枣定植面积达到4 133.33hm2, 其中结果面积达2 333.33hm2, 年红枣产量2 200t, 年产值1 440多万元, 人均红枣收益达到375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 114元的7.3%。栽培品种以赞皇大枣、灰枣为主, 其中赞皇大枣占40%、灰枣占60%, 这2个品种均为我国干鲜兼用的优良品种, 引入且末后, 其结果能力、枣果品质均优于原产地, 形成独具特色的枣中精品。

2 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红枣产业的经验和做法

2.1 上下合力, 全力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均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 (镇) 、部门和乡 (镇) 领导包村的工作机制, 签订目标责任书, 严格考核奖惩, 奖罚落实到包乡、包村领导及挂靠帮办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头上, 形成了全县抓红枣产业的工作氛围, 推动了红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2 政策激励, 大力支持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红枣主产区均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 并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 扶持红枣产业发展。哈密市政府出资为农户代办苗木安全越冬农业保险;对定植大枣株行距达到造林标准的农户, 第1年补贴3 000元/hm2, 第2年2 250元/hm2, 第3年1 500元/hm2。若羌县对栽植枣树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85%以上的农户给予每株1.5元的苗木补助, 重奖发展红枣生产的先进农户, 8年间兑现奖励资金230多万元。且末县为红枣定植户无偿提供苗木, 打井灌溉红枣的农户5年内免收水资源费, 新开发土地发展红枣的农户5年内免征任何费用。

2.3 技术指导, 切实保证红枣产业发展

为切实加强技术指导, 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 各市县都成立了红枣科技推广中心, 大规模培训干部群众;每个种植红枣的乡镇都有技术指导组, 每个村都有技术服务队, 根据农时季节, 做好开沟、定植、沟灌、铺膜、施肥、喷水、开甲、疏花疏果、果品采摘、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 帮助农民栽植树苗、嫁接良种、修剪枝条、采摘红枣, 保证了枣树栽得活、长得好、结果多。

2.4 科学定位, 积极引导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红枣产区为了走出一条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发展红枣产业路子, 确立了以发展灰枣为主, 冬枣、赞皇大枣为辅的优选品种结构;对劣质红枣全面进行嫁接改造, 强化质量意识和营销理念, 统一采收时间, 统一红枣包装, 规范红枣采收和红枣流通市场, 规范了红枣的收购、分选、清洗、杀菌、包装等各个环节, 提升了红枣品质, 培育了地方品牌。先后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楼兰”、“阿尔金”等系列商标, 申报了“楼兰红枣”绿色食品和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引进郑州奥星集团等有实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枣酒、枣饮品等红枣深加工生产线, 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相衔接的运行机制。

3 新疆红枣产区与临泽县红枣产区优劣势对比分析

3.1 自然条件对比

新疆红枣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疆地区的吐哈盆地和南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盆地, 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 光热资源非常丰富;枣树生长季节平均日照时数达10h以上, 年日照时数均在4 000h以上, 4~9月累计日照时数达1 700~1 800h, 远高于一般制干品种1 500h要求, 全年≥10℃的有效积温在4 000℃以上, 远高于枣树对积温需求的上限;果实生长期的6~9月, 气温日较大, 平均为17.4℃, 最大可达27.8℃, 气温日较差在20℃的天数在20d以上, 无霜期达190d以上, 海拔低于1 000m。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 有效积温高, 昼夜温差大, 无霜期长。所产红枣色泽纯正、含糖量高, 制干率高, 是生产精品红枣的理想地带。临泽县红枣主产区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年均气温7.6℃, 极端最高气温39.1℃, 年极端最低气温-29.1℃, 1月平均气温-8.8℃, 7月平均气温22℃, 年日照时数为3 045h, 全年≥10℃的有效积温3 085℃, 在枣果成熟期的9月, 昼夜温差为13.4℃, 无霜期156d, 海拔1 370~1 500m。尽管临泽县的自然环境也适于枣树的生长发育, 但同新疆红枣主产区相比, 表现为热量不足、有效积温偏低、枣树生长发育期短、冬季气温偏低, 不利于枣树安全越冬。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枣树品种, 生长势强, 果实发育期长, 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临泽县多年的枣树引种试验证明这一点。因此, 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主栽品种必须以临泽小枣为主, 尽管其果个偏小, 但含糖量高, 品质优良, 是全国的知名品牌。

3.2 区位优势比较

枣树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农产品之一, 长期占据着世界枣业的超强地位, 主要出口对象是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80%以上在东南亚。同时, 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具有广阔前景。新疆红枣主产区处于南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外缘, 受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千里戈壁的分割, 交通异常不便;且新疆远在我国西北边陲地区, 尽管红枣品质优良, 但销售路途遥远, 成本较高。临泽县处于河西走廊中部, 交通便捷畅通, 劳动力价格低, 销售成本低, 有着新疆枣产区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3.3 栽培品种比较

新疆红枣主产区栽培的红枣品种除哈密市的哈密大枣外, 其余均为红枣古老产区引进的优良品种, 如河南新郑的灰枣、河北的赞皇大枣等这些枣树品种引入新疆枣区后, 其丰产性能、枣果含糖量、Vc含量指标均超过原产地。如若羌县引种栽培灰枣, 干枣的总糖含量达68.73%, Vc含量达154.1mg/100g, 分别比原产地河南省新郑市所产灰枣高21.62%和12.48mg/100g, 制干率达到51.8%。临泽县所产的临泽小枣, 是我国700多个枣树品种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表现为含糖量高 (干、鲜枣果含糖量分别为72%~80%、33%) 、Vc含量高 (662.7mg/100g) 、制干率高 (56%) , 但果个小 (平均单果重9g) 、生长量小、树势稍弱, 产量偏低。

3.4 栽培技术比较

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大多是2 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 起步较晚。在红枣产业发展初期, 政府部门就对枣树的栽植、管理技术的落实非常重视, 采取建立示范园、出台优惠政策、严格奖罚制度、完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等措施, 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红枣, 并加强红枣文化的积累和对外宣传, 使红枣产业在短期内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此激发了广大枣农发展红枣的积极性, 推动了红枣产业迅猛发展。而在临泽县枣区, 由于红枣价格偏低 (临泽县为2元/kg, 新疆若羌为30元/kg) 、效益较低以及受传统栽培管理观念的影响, 使诸如枣树开甲、花期喷水 (肥) 、修剪、施肥等一些常规的丰产技术, 没有得到群众重视, 从而制约了临泽县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对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启示

4.1 切实加强领导, 全力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学习借鉴新疆红枣主产区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制定科学的考核细则, 进行严格考核奖惩, 奖罚措施落实到包乡、包村、包户领导、干部及挂靠帮办部门和技术人员头上, 形成上下联动, 合力抓红枣产业的工作氛围。

4.2 出台优惠政策, 增强红枣产业发展动力

一是建立红枣发展专项基金, 用于枣树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种苗补助、栽植补助等;二是积极与保险公司协调, 启动枣树安全越冬农业保险;三是认真落实中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 实行“谁造谁有, 自主经营, 利益归己”的政策, 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和个体大户发展红枣产业。

4.3 依靠科技支撑, 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红枣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科技承包制度,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领办红枣科技示范园, 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切实把红枣丰产栽培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三是建立涵盖红枣产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4.4 加强品牌保护, 着力提高“临泽小枣”的知名度

一是申请临泽小枣绿色食品标志, 与临泽小枣证明商标、临泽小枣地理保护标志共同构成临泽县红枣品牌保护体系;二是成立由企业、运销户、种植户代表参加的红枣产业协会,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三是在国家、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广告宣传, 大力宣传展示临泽小枣, 进一步提高“临泽小枣”知名度。

4.5 做大做强加工企业, 带动红枣产业快速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积极引进新技术, 扶强红枣加工生产龙头企业, 带动红枣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优惠政策, 积极协调金融部门, 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引导建设一批集收购、贮藏、贩运、烘干、优选加工等的红枣初级加工企业,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红枣产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建等.名优枣树栽培新技术[M].香港: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1.

[2]曲泽洲, 王永惠.中国果树志 (枣卷)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3]张新华, 李富军.枣树标准化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征信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下一篇:韶关市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