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4-08-16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用10篇)

篇1: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尹秋兰 萍乡市莲花县城厢小学-1-***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有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与讲读课文的教学相比,阅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降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课文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一方面又不断地向课文输出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

一、学习的主体特征。

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也不是由教师单向可以决定的。阅读教学当然也不能背离了学习的这种主体性特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明白,课文一经印成为文本,便凝固不变,它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学生即使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甚一致。这是因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和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的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往往会使读解课文各有千秋,不完全为文本所囿。

二、教材的客观局限。

虽然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传统教学坚持以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与多年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有着不可低估的相关性。所以说,既看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对阅读教学改革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实的存在问题。

我们还不能不看到,长年来应试教育的扭曲,使”以本为本”已变“本”加厉为死抱课本读死书。死读书,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课文中抠出的所谓“标准答案”成了考试得分的“命根子”。重结论而轻过程,重死记而轻感悟,重照搬而轻发现,已严重地损害了创新精神的弘扬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21世纪对人才品性的要求和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都显得格格不入。

四、阅读教学的规律使然。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这就必然引导学生能带着疑问去读书。“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遵循这种高效的阅读教学规律,对课文质疑,就必然会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就必须要求沟通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实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条腿走路;施以不局限于课本的“大阅读”策略。

学生阅读课文,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如一位优秀教师教《跳水》一课,在讨论“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时,学生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说,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小孩不好,太任性;有的说,开玩笑要有分寸,不可过头;有的说,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到甲板上来寻开心,麻痹大意就要出乱子;当然也有的学生说,船长了不起,又机智又果断才救了孩子。对照课文编选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可能包容如此丰富,主要是认识、赞赏船长机智、果断的精神,但前面一些孩子的感受也是很有道理的,这种富有个性色彩又无大错的理解,正是在教学目标上超越了文本的具体表现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阅读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往往会留下较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主动想象,以从中获得思想营养和美的享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课文语词为触媒,从中生发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课文的空白处为契机,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这种阅读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

课文的内蕴,超越了文本。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针对课文中第二次赛马后的一句话“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提问:“齐威王为什么会目瞪口呆,他可能会想些什么?”于是,课堂中出现了热烈的讨论:

“齐威王很惊奇,明明我的马比他的马跑得快,怎么第二次会失败了!”

“齐威王会想:田忌没多大能耐,肯定是狗头军师孙膑在搞鬼。他气得说不出话来。”

“齐威王已经识破了田忌调换出场顺序的把戏,他想我也可以调换出场顺序,还能赢。这时,他正在想怎样引田忌再赛一场。”“齐威王准是气坏了,他在想不如派两个杀手,把田忌和孙膑宰了!”

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双向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养成学生遇事、遇理都能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良好思维习惯。在《落花生》这篇课文的“预习”提示中有这样的句子:“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个有趣的特点,它的花落了,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对照课文的插图,学生提出这个句子表达得不正确,落花生的“花”没有“落”,而是它的子房特别,像一根管子插入地里把果实(花生)结在泥土里。显然,学生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读《挑山工》这篇课文,学生发现:写的是挑山工登山时要横挑扁担斜着上,走折尺形的路线。可插图上画的不是一回事,是一个挑山工的背影,直挑着担子直着登山……所有这些都说明提倡和引导学生有批判地读书,敢于向课文质疑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撑海洋、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否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篇2: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安由小学 郑洁芳

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年代,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目前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标”的能力不同,致使钻研出来的各种“推陈出新”的绝招也令人眩目。故而,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语文教学本色与实效的结合作为切入点,略陈管见。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回答。这样,使交流局限于师生的单项交流,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教师往往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自己心中的预想答案,而容易忽视学生的的表达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使课堂上许多精彩的生成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2、在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容易存在走两个极端:一是教师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缺少合作讨论的氛围。由此,合作学习就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影响到学习效果。

3、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读、写,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将学生作文的兴趣一点点的抹杀。

二、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最佳路径》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片断,创设情境,介绍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结合课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插图来告诉学生,本文叙述的正是孩子们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有关故事,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2.保证时间,提高质量

语文是一个特别的学科,需要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么这种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己的阅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保证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质量。一堂语文课不可能也不允许有较长时间安排学生自由阅读,学校的图书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但是,单单靠学生自己借阅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的,所以学校还要定时安排中午的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学生阅读时间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学生真的去读了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去图书室进行阅读?其实,我们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许多东西,学生都可以去图书室查阅相关的内容的。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事情,学生对诸葛亮很熟悉,但是对于

他的一生却是了解很少,而在练习2里,出现的成语里,讲的恰恰是诸葛亮一生的经历,于是在上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去查阅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学生们去查阅后,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给学生上成语,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并且能说出一些相关的故事来。这样的阅读,是教师引导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质量上能得到保障,并且能及时检验他们的所得,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式。

3.抓住时机,深化阅读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在不少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课后小练笔,那么,如何把这些小练笔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小练笔时,学生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课文里的,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对于学生写的小练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动手修改,把它当作作文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作用。如《天安门广场》中,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介绍景物方位的小练笔,交上来后,发现个别学生介绍的地方,让人看了不明白,于是我就让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一定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如《我的小房间》、《我家的客厅》等,学生的兴趣来了,话也多了。说话也有条理了,经过修改他们的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得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弥补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

三、落实措施

1.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教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做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能经常用考试、作业来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3)教师要妙用奖励。奖励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

3、教学形式要多样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学学问问,不学不问,哪来学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的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

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形式多样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4.多多反思。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是何等重要。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能弥补教学中的失误,也能记下自己教学中的“金点子”,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多多反思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

篇3: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目标是教学之魂, 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而阅读教学也是对话的过程, 是与文本的对话、与编者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因此, 教师在课前应该准确把握文本, 对编者的意图、课标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掌握与了解之后, 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 以明确教学的方向。

二、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开展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 教师要对学生说明预习的方法和要求

让学生按照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预习。常规性的预习要形成模式, 比如, 要求学生通读文本, 查找生字词和关键句、加批注, 思考自己已经理解了哪些内容, 还有哪些疑问, 经过这些步骤, 那么学生在听课时就会比较主动, 师生配合就会更加默契, 由此可见, 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一定要及时

对于完成得好的学生要适当给予奖励,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

(三) 要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边读边思考, 完成预习任务,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 无论学生有所获还是有所疑, 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增强了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 明确“问题”意识

《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 大多可从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式看出来。因此,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重要方法之一的课堂提问, 其有效度越强, 越有利于教学。

(二) 掌握教材, 明确提问的目标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要有明确的目标。对于一节课来说, 提问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而已, 并不能作为教学的全部。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努力研究分析教材, 明确阅读目标, 不问与目标无关的问题;少问与目标关联不密切的问题;多问与目标相关的问题。

(三) 了解学生, 使学生成为主体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因此,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形式和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 使每个提出的问题都有效果。提问不仅要有针对性, 还要有包容性, 关注课堂生成, 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 展开教学。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 方法得当, 启发教学

第一, 要把握提问时机, 提前抛出问题。提问之后, 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 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全面地进行思考与研究问题, 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第二, 要面向全体学生, 尽量保证学生机会大致均等。第三, 教师在提问时, 语气要和蔼, 循循善诱,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回答问题。第四, 包容学生的错误, 对于不能回答或者回答错误的学生要及时提供帮助线索, 打开思路, 启发学生回答。第五, 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 让答案具有多维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

(五) 鼓励赞美, 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提问之后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评估很重要, 不仅能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 调动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阅读兴致, 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 对学生的回答直接加以否定, 这样会深深地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多采取正面鼓励, 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可能你的一句表扬就会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鼓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改变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甚至会改变学生的胆小性格。但也不可忽视错误, 错误本身也是种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 让学生逐步得出答案, 并且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能够更好地记住此类问题, 这才是教学的根本。

四、语文阅读教学课外拓展的有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限制在课内,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以课本为主的同时, 还要把课外的一些丰富的信息、知识等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结合, 这样, 相信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并且要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内容, 教给学生科学化、多元化的阅读方法, 同时将课外阅读培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对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定要有正确的教学手段与方式,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达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用来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的。”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既是一个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 又是一个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 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定要有正确的教学手段与方式,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拥有正确的阅读态度和观念, 达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最终养成一生与书为伴、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军溪.浅议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09 (7) .

[2]杨素玲.关于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 2011 (3) .

[3]杨楠, 吴成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 (30) .

[4]窦爱侠.试论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 2010 (11) .

篇4: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兴趣;自主阅读;创造性思维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必须在研透教材、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还需从实际出发,对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并结合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以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永恒的话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阅读当作快乐,产生想读的冲动,使他们情愿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几种方法:

1.导课质疑法

比如,在学习《海滨仲夏夜》时,一上课,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去过海滨吗?那里的夏夜是什么样的?我们这里的夏夜又是什么样的?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我们这里的夏夜。”然后请学生读读自己所写的夏夜。最后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比较一下两地的不同吧!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我还通过反问、追问、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2.以身示范法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学生读书时,我也和学生一块来读书、写笔记;在读书展示周上,也和学生一起写出读后的感受、一起编写阅读小报。这样教师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也喜欢上阅读课。

3.赏识激趣法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为使学生在读书时有较高的热度,还要借助阅读教学培养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对每一个孩子持有赏识的眼光,关注孩子的阅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还要对孩子的进步予以激励、表扬及喝彩,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通过“读书小明星”活动及“课外知识小博士”活动的评比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并能够提升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受到美文的熏陶,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产生审美的情趣。

二、在阅读中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因材施教还要恰到好处。为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使其受到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教师要对整篇课文或者文章的重点段落做欣赏性的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美。

为使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线索和序目有清晰的思路,还要做到脉络分明,找到关键的词句,并引导学生细心读文章,借助读理解句子。为发挥其想象力,具有意境,还要发展其形象思维力,对于画面相对集中、含义深远的、语句优美的、描写生动的段落,还要指导其小声自读。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要在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中有较多情节对话的内容,还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有些句意连贯、句式比较复杂、却有内在联系的句群,还可以通过层层点拨的设问方式,引导学生读并理解。为加强记忆,激发学生的灵感,活跃课堂气氛,有些诗歌、名言警句或精彩的段落还可以采用齐读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多听录音,从中体会朗读的技巧。为加强朗读的训练,还要做到“先扶后放”,并且实现“有扶有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要采用师生伴读的形式。为使学生的进取心及竞争意识有所提高,还要注重朗读效果。比如,课堂上通过分人或分组赛读的形式开展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弄懂、熟练掌握每篇课文,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通过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有所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理解和运用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们不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他们通过阅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是生活的积累,教材只提供“案例”。学生在对“案例”有了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再次阅读更容易理解内容,在阅读中,加深对内容的学习及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在讨论乌鸦喝到水的好办法时,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推倒来喝水,有的说用吸管来喝水,还有的说把瓶子的上半部分砸破来喝水,这些方法对于乌鸦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让学生积极地发言,他们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应予以鼓励。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篇课外阅读《狐狸和乌鸦》,学生又提出:这乌鸦是如何变笨的,它能够想到用石子填满瓶子去喝水,为什么嘴里的肉却被狐狸骗掉了呢,可

见乌鸦是不如狐狸聪明的。针对学生的思维,我们不能予以否定,而要站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总之,阅读教学是需要诸因素协调统一的,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摸索,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变得有趣,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变得精彩,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彰显祖国语言文字的

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思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篇5: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苍溪县中土乡小学校

李明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合理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应付和接受。新课程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作品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切忌用教师的分析传授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动口,动脑,而且由于学生个体文化的差异,允许他们对阅读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差错。知识正是在这样的随机交互中逐步生成、不断纠错中渐渐掌握的,这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多进行生生间的讨论与争辩。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入境,人情朗读,感悟文意,体会情感,悟出精髓,逐渐熏陶出个人的阅读品味,激发阅读情感的升华。

二、制定好阅读教学目标和做好阅读教学准备

1、要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对阅读的积极情感。阅读教学前,先要指导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目标有远期、近期之分,远期目标一般以每学年作为一个层次,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吻合,让学生明白这一学年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阅读哪些文体的文章;近期目标可以以一个月或一周甚至一篇文章作为基本单元。它应与具体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配合课堂文本解读,补充必要的额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起到真正读有所用的效果。

2、提前选定好相应的阅读目录。目录内容可围绕文本作者、背景、文体、立意、思路、语言风格等方面确定。再将此与大纲教学内容对号入座后编成阅读提纲发给学生,使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一目了然。这样阅读针对性强,阅读效率高,有助于培养综合阅读能力。

三、加强体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感悟生命

1.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的素质课,虽然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但它不是思想品德课,更不是其他课。学生的知识生成是做不了假的,有一定的认知体验才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学生绝对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基于原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教师要珍视学生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性,走向生活化:吕淑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诚哉斯言!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文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关注“双基,”而是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有时候,当我们读到一篇感人的文本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动而感染!列宁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事物强烈的热爱和追求”。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和对人生的启迪。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阅读教学理当施以快乐教育,以减轻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要以快乐之心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学会生存,永不放弃。

初中阶段恰同学年少,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渐渐形成,语文阅读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析生活、思索人生的责任。教阅读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四、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调控

阅渎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有着不同的反应。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要对阅读教学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阅读信息,抓住信息中的有效成分,引领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检查,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检查读书笔记与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反馈措施。

(一)指导并检查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纲型:阅读后,把阅读材料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感想型:读完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过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在阅读中,各类读书笔记可以综合起来做。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对较好的做法及时表扬,以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

中学生的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能够外显,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此,教师可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应该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活动可每月一次,也可每两周一次。这样,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体味成功的快乐,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在互相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篇6: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研透教材,准确解读文本;因材施教,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切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教育新理念的渗入,课程改革的洗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着力点。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我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上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研透教材,准确解读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借用语文教科书,结合教学环境开发与利用好这一资源来进行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对文本的准确深入的解读,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精选出教学内容,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都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人文精神的领悟得从有效地阅读语言文字入手,教师有效的指导阅读得深钻教材吃透文本。我在执教中,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两遍,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只有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指导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因材施教,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

众所周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单一的读书形式,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要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

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赛读。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关系教学的成败以及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有效性将产生重要影响。学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思想也获得启迪。

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方法,如果没有了教学内容,也就无所谓教学方法可言了。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如记叙文的教学、说明文的教学、诗歌的教学方法各不同。即使同一体裁,如写人为主和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像说明文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朗读法,诗歌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讲授法。教学方法选择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避免那些花架子,千万不要用教学方法的展示冲淡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2.了解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都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把握思维特点,制定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去思去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

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采用读书感悟法,却侧重于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如教师在讲授诗歌时,可以通过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受审美乐趣,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

3.发挥自身特长,确定教学方法

文科教学是统一的、标准的教学,但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教学。我们语文教师自身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特征的个体,富有个性魅力,有着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着独特的人文素质。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朗读功底好的教师,课堂可多用朗读法,善绘画的教师,课堂可适当运用绘画直观法。

由此可见,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篇7: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态度,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9-01

20世纪末,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新课改要求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并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去研究和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找到能充分体现当代高年级小学生特点,简单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当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清华大学的余文森教授也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教学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认知上,从少到多,从朦胧到精通,从不知到知之;在情感上,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学的更多,学的更快乐,学的更轻松。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高速增加的社会,各种知识和信息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增加,所以能够有效的提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的前提条件,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所以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把以往的“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而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其次,有效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道德标准,明确的人生理想,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实施有效性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积极准备制定清晰、简明、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关键还在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中国的教育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堂气氛不活泼,师生互动性不强。而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严重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所以作为老师,应尽可能使课堂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还有就是尽可能提高师生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合作、质疑、探索的氛围下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其次,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改变。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原本枯燥的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愉快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同样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更多的添加图片,以图片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短片,也同样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组下,或以小组合作方式制作ppt,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演示和讲解,这就更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得到提倡。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育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完全是空洞的教育,不光扼杀学生积极性而且效率低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联系生活,打破传统的教室内教学,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把教学地点搬到野外,搬到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同学们置身于生活中,置身于自然环境下,使学生在感受生活和自然地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也关系到祖国未来下一代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实现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篇8: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理解文本, 学会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现行教材中的课文, 有的形象地描写了秀美的景色, 有的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 有的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宝贵……在新课改理念中, 我们提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引导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其目的就在于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 同时形成钻研、理解文本的学习能力。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教学目标, 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使他们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 形成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 “识字3”一课以儿歌的形式, 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由于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很有限,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 笔者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炉灶、河里的鸭子、食堂的桌子, 为课堂学习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教学中, 笔者提问:你家里的炉灶有门吗?鸭子的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桌子的腿是歪的还是正的?在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正确回答后, 笔者追问:宁宁为什么画错了?我们在学习中也像他这样粗心吗?这样, 学生不仅懂得了做事要细心的道理, 还掌握了运用生活经验来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感悟内涵, 获得思想启迪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意味着语文饱含着很多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因而, 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育目标, 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更要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生、对待自我, 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 感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懂得正确的人生道理, 并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例如, 《生命的壮歌》通过《“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小故事, 形象地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 反映了这些动物为了延续生命, 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壮举, 赞颂了它们此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中,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及《“生命桥”》的第二自然段等关键句段, 思考、回答“蚁团外层的蚂蚁知道自己会被烧死吗?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老羚羊为什么要舍身托起小羚羊?”等问题, 体味、理解这些小动物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团结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 从而形成善待小动物、珍视生命的意识。

三、品味美文, 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 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它们要么文质优美, 要么饱含深情, 要么形象动人, 要么结构独特……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审美主体, 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由地与作者对话, 与文本对话, 自由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结构美。只有拥有这份自由, 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优美, 享受到审美的乐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 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 我们应把握文本特点, 围绕教学目标, 通过感情朗读、图片展示、影像呈现等形式, 形象地展现文本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进行形象思维, 以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 《拉萨的天空》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 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 用词准确、生动。教学中,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他们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通过课件展示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 使他们体会课文的意境之美。在此基础上, 再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抄, 并尽可能背诵课文, 使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进一步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拉萨的天空”是祖国壮美河山的典型代表。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 有效培养了他们热爱高原风光、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篇9: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的最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少”的问题。俗话说,多读书,便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由此我们便知阅读的重要性,再难理解的东西,多读几遍,它的含义也会跃然纸上。并且,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开拓视野,提高审美,同时,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要切实的提高阅读,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在阅读初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天真烂漫的天性,从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开始,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声情并茂的领读学生,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循教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老师应该调整固有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标为目的,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切身感觉处在课堂像是在游乐场里,那样,教学的效果将事半功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遵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根本目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需要在长期培养、锻炼后形成。小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形成阅读习惯,不断地扩大阅读面,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然而,目前小学生阅读的时间主要集中于课堂时间,阅读时间非常有限,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不够重视,忽略对学生多多阅读以培养语感,积累丰富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2、教学模式单一。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讲授。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非常少,知识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述的知识。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的“满堂灌”,造成阅读课堂上学习氛围沉闷,学校效果低下。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当下的教学计划。

3、教学方法落后。在现代教学计划要求下,小学语文老师开始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少用到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千篇一律的阅读方法,忽略用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要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改变以往整个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放开整个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让学生感觉到在整个课堂的存在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思考,掌握所学的内容。让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让学生真实的爱上课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点拨、启发和鼓励,把更多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上。其次是要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鼓励,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获得阅读成就感。可以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还充分挖掘学生语文阅读的潜能,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

2、巧妙利用现代科技,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室配备多媒体已经司空见惯。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阅读特点利用各种丰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而将多媒体和教学课堂联系起来,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巧妙利用多媒体,把原来一些枯燥的,毫无画面感和动态的东西搬上荧幕,使音、形、图,文等各个方面同时出现,借助于这一具体的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效果,使原来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有效地刺激脑部活动,同时更使乏味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对于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上语文具有极大地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提升整个语文教学都有极大的帮助。

3、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效地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小学语文阅读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提问法。《草船借箭》的阅读中可以抓住“借”字进行提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进而探讨答案;②矛盾法。《再见了,亲人》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这里的“焦急”和“耐心”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③环环相扣法。教学《晏子使楚》时,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晏子到楚国去干什么?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学生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全文。

通过这些阅读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轻松的领会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和效益。

篇10: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科学训练体系,虽然各类作文书多如牛毛,但没有专门的统编作文教材。造成习作教学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要求,学生怕写作文,自然作文水平低,作文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在此提出作文教学要注重策略,特别是老师们要明确“教什么”和“怎 样教”自己要有一个系统的训练体系,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习作是小学生萌芽起始状态,就像接受新鲜事物一样新奇,然而三分钟热度后,一切都改变了,变成困扰和纠缠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之一,学生不会写、讨厌写、写不好;老师不知怎么教、教什么,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仄”的局面;

怎样改变习作难这一局面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习作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学生对习作训练有浓厚了兴趣才是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

(一)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老师引导学生多读书,不单是课内阅读,更重要的是课外延伸。这就存在与家长沟通,因为大多数家长反对孩子看课外书籍,在他们眼里这为“不务正业”。他们要孩子丢下语文就看数学、学英语,把孩子改造成一个满意的“小乖乖”。季美林老先生的“文理贯通,古今贯通,中西贯通”在他们眼里恐怕是一文不值的了。这种家庭观念反而造成孩子厌学、怕学。那么,不妨让家长再次学习一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季老先生给他们上堂教育课。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好记性,不如贴笔头。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把平时阅读课内课外书籍时的好词好句归类记录下来。每天所见的事情的概况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学生写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自然也就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2、生活处处皆文章。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老师可指导学生“学会玩”,甚至可参加他们的活动。使他们身心放松,劳逸结合,增加习作素村积累。我镇近年来快乐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发挥潜能、陶冶情操、自得其乐、乐中习作。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了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描写人物”的写作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光碟情景动画,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炫耀权力和地位的女了—王熙凤吸引了众多眼球。这个女子的举手投足,丹唇未启笑先闻,穿着打扮已经映入孩子们的脑海。因此让他们续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可谓是一挥而就,把人物的言行举止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确保习作课的质量

1992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的要求,可往往大多数学生却做不到“恰当”这一点要求“颇高”。语文老师们为此又能做些什么呢?

(一)习作课堂,训练学生“多观察”、“勤动口”、“勤动手”

1、多观察,获取写作材料。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形式,它靠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生的事物所吸引,而对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流于形式,收到到预期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造村方面的启发、引导。

2、勤动口。写前进行口语训练,也就是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进行“说”的训练,要求老师首先根据习作要求复习本单元的课本或相关章节,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对所观察的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在此基础上,老师根据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注和事物的认识,命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语文老师切不可撇开口语交际直接进入习作训练,这种要葫芦,不管叶子的事,最终会“瞎子点灯—白费蜡”。

3、勤动手,即勤练笔。语文老师公局限指导学生写课本上的单元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习作教学上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习作;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除了两周进行一次大习作外,每周可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但不能片面要求数量,而不讲求质量,做无用功,避免出现记流水帐。如,我起床刷牙、吃早餐,然后坐着校车来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回家了。

写随笔,给学生充分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可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抒情、记叙、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多少不界定,不刻意去凑字数。这样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简单,在练习中渐渐地视野扩大,从身边小事写到社会,写到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习作教学定位适当

1、要求适当。习作就是学习写作,没有一个天生就是文学家。老师和家长不要开口就是“这么差”、“记流水帐”等语气来挖苦、打击。不妨学习一下《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文中的妈妈,先给孩子一个肯定和认可,让他们对习作感兴趣、有自信。试想,当孩子牙之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呢?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音,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如果当时父母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这和学写习作是一个道理,要求要适当。

2、目标适当,由于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缺乏整体规划,习作教学有极大的灵活性,造成习作训练目标的不明确,有着重“信马由缰”的倾向,或者以应试为目的。在老师高标准严格要求下造成学生的恐慌。学生手上的《同步作文》、《作文大全》、《分类作文》等书满天飞,结果抄袭范文、套用小范文、空话、大话、假话满篇。

习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也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抒了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小学生习作是老师的指导下,克服自身的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练习过程,要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獐表达无禁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习作教学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语言才会充满灵性。

三、注重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是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总结,也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习作评价可作为教师和学生心灵情感的纽带。无论是眉批还是总批,学生拿到作文本时都十分关注,看看老师写了什么,给了他们怎样的评价。怎样评价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呢?下面说说我的做法。

(一)多鼓励,少批评。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准确的标点,一个优美的句子,我们都应以饱含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不懈努力。作家不是天生的,孩子们中有可能出现一个“鲁迅”、“巴金”、“古龙”,甚至“莎士比亚”。

(二)多肯定,少否定。小学生学写作文,用词不当,语句不能很正常,我们不能同文学标准去衡量学生。学生每次写完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再次映入眼帘的都是“语句不能”、“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句子不错”这都可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动力才会有写作热情。

(三)评语幽默。幽默的语言往往能缓解紧张的气氛、化解尴尬、引人开怀大笑。幽默的评语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还可以达到“买过之后令人深思”的效果。例如,对习作有语病的学生,老师评语是:“给你作文看病的医生真是忙啊!你能让医生休息一下吗?”这句幽默的话语既指出了作文中的不是,又没有评语生硬。

上一篇:商业地产项目策划书下一篇:我想仿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