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2024-08-11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共7篇)

篇1: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联产承包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党中央、xx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规范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它既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改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在xx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二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得到了重新构建,加大了政府对办学的投入力度,使政府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强化,由过去农民集资办学转变到国家办学,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编制的确定,在用人机制上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有利于减员增效;四是为学校布局的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合并,危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总之,农村税费改革从多方面推动着基础教育内部的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我们要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教育财务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存在一系列问题未得到解决。税费改革的实施,意味着过去在农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将统统取消,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如果地方、市、乡各级政府对实行新体制认识上不统一、不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将会出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多年努力得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将会遭受损失。税费改革对教育财务管理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师工资难兑现,教师队伍难稳定。麻城是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山区,连续两年市财政可用财力平均只有15119万元,地方财力非常有限。我市现有教师12628名(包括离、退休人员),按全额工资计算,年需要14128万元。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市级财政预算;二是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从学生中收取;四是中央转移支付。2001年,我市年初财政预算3206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343万元,教师工资统筹(从学惺杖?3000万元,转移支付815万元,合计8364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8472万元尚有缺口10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教育“一费制”的试行,教师工资统筹的3000万元和教育费附加的1343万元共4343万元落空,加上原有缺口108万元,保教师四块工资缺口4451万元。地方财力有限,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按国家政策,教师四块工资必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我市市委、市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将上级转移支付和市财政预算捆绑起来使用,教师“四块”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教师的补助工资即“弹性”部分没有着落,各项补贴不能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月要少拿工资300元至400元。教师待遇偏低,心理不平衡,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大批骨干教师外流,有的出外打工,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跳槽到别的单位,我市“不辞而别”的教师近300多人。

第二,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2001年我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支出3884万元,小学生平150元,初中生平300元(省鄂财教发[2001]50号文件规定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140元/人、年,初中360元/人、年)。实行“一费制”后,小学每生每年只能收80元,缺口70元;初中每生每年只能收160元,缺口140元,全市小学公用经费缺口980万元,初中公用经费缺口832万元,合计缺口1812万元,而市级财政没有预算公用经费。如我市的一所中心小学,2002年秋季在校学生1100人,总收入(80元×1100人)为88000元,减去课本费55000元,练习本5500元,净收入只有27500元,学生人平公用经费只有25元。而本学期公用经费支出需要56000元,(其中教师用书2000元,水、电费9000元、办公费16000元,还有邮电费、维修费、教学设备添置费、占用费等)缺口20000多元。由于债务未化解,有的中小学欠银行债务,开学后所收杂费银行只给学校留下书本费,其余全部扣抵债务,导致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办公设备、仪器用具无钱购置,水电费无法支付,有的学校住读学生自习、教师办公,晚上点蜡烛。群众埋怨学校,教师也不能安心教学,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每年都有学生虚报年龄外出打工赚钱的辍学现象。

第三、“非一费制”学校没有收费政策。我市有39所学校实行“非一费制”。“非一费制”意即能收取一定的费用,所以在财政预算安排上比“一费制”学校年人平少安排近3300元左右,而市政府又没有明文规定学校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学校也不敢乱收,造成“非一费制”学校教师供给水平更低,公用经费不足,学校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只有翘首以盼政府能尽快出台新的政策。

第四,农村税费改革,使民办教师的问题突出。税费改革后,为了减轻学校压力和财政负担,对教师供给范围进行了清理,辞退没有“民师聘用书”和“民师供给卡”的民师276人。民办教师在一定时期给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付出较多,有的民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回报很少,财政每月定补38元,村级按年补助1-2000元,辛苦一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现在却因为没有民师聘用书或民师供给卡而要离开心爱的讲台,给他们在心灵上是极大的伤害。

第五、税费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布局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基本建设,危房改造等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很难到位,后续资金无来源。专项资金在拨付过程中,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资金到位不及时。此外,还有教师的社会保障、普九债务的有效化解等问题,都是制约经济贫困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税费改革给基础教育、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轻视。他使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待遇和发达地区、城市教师的待遇反差太大,造成教师心理极不平衡。面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的现状,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寻找对策。否则,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不能生存和发展,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形成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试行“一费制”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经费需求如何保障,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资金从何而来,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根据各自责任和财力,积极调整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结构比例,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吃饭、运转、发展”的基本需求,特别是教师“吃饭”和学校危房改造等问题要切实解决好。

国家和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工资转移支付和危改资金专项补助力度。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保证教育经费支出占可用财力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下差部分上级转移支付应该承认。上级转移支付不能解决的,应该出台政策或规范性的文件,将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待遇差别,只有在教师待遇上提高,才能留住人才,才能稳定人心。

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服务费与基本学习费用区别开来。学生住宿费和搭火费用属基本生活费,应根据市场供求,按成本据实收龋建议将学生在校基本生活费用收取标准的制定权下放到市(县),由各市(县)根据市场规律,核定项目、规范收费。

发展教育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体系,建议政府部门从政策上、制度上加以引导,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教育事业。

篇2: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一、以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为契机,全面扭转紧张的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近三年的坚持不懈的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我镇各项改革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民群众对各项改革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1、农村税费改革: 税改前,1997年我镇六项农民负担总额为705.28万元;1999年我镇六项农民负担总额为722.77万元 ;2001年镇六项农民负担总额为719.16万元。税改后,2002年税费改革中我镇实际落实到户的税赋总额共计586万元(其中农业税4888261元,农业税附加977649元,亩平61.19元)比九九年减少136.18万元;比2001年减少132.56万元;2003年我镇实际落实到户的税赋总额共计576万元(其中农业正税483.64万元,农业税附加96.73万元);今年全镇农民税赋总额为331万元,这比税费第一年的2002年减少255万元,比税改前的2001年减少388万元。

2、镇机关改革。兴隆镇原有干部职工79人,其中镇“四大家”实职领导23人,一般干部40人,工勤人员4人,借、聘用人员12人;改革后,现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四大家”实职领导15人,中层干部16人,一般干部9人,工勤人员4人。现有人员比改革前精减47%。

3、镇直机关单位改革。改革前,兴隆镇事业单位原有干部职工174人,改革后定编为54人,分流120人。

4、领导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货币化改革前,兴隆镇年平均交通费15.88万元,改革后,年交通费核定为6万元,交通费减少62%;差旅费改革前年平均8.6万元,改革后为6.5万元,降低24%;招待费改革前年均24.2万元,改革后为13万元,减少44%;各项总额改革前年均50万元,改革后为28万元,降低43.3%。

5、水费改革。2003年是水费改革第一年,全镇农民负担水费核定为136.83万元,亩平32.54元,其中市管水库农民负担水费35.6万元,亩平26元,比改革前亩平减少58.58元,水费改革后,全镇农民负担水费明显减轻。

6、村组改革。改革前,兴隆镇原有33个村251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700多人,改革后现有33个村170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203个,比改革前精减了86%。

7、债务化解。截止2003年7月底,兴隆镇村级债务总额6754.97万元,村平204.7万元。根据省、市化解农村债务有关精神,截止去年底,兴隆镇33个村,已全部结束债务清理核实工作,共核实债权并换据2000份,金额2500万元;核实债务并换据17000份,金额4900万元;清理中删除不合理债权126万元,债务137万元,化解债务1500万元,占总额的26%。综合以上情况来看,我镇农村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是成功的,农民群众对税费改革政策热烈拥护,对全镇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成果充分肯定。基层党组织在这次农村“第三次革命”中功不可没,广大党员干部在这次农村税改革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站在广大群众的利益上,大力宣传税改政策,严格执行税改政策,重朔了农村干部的形象,扭转了以往紧张的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

二、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实质内涵,把“三个代表”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法宝。农村税费改革的空前成功,改变了以前紧张的党群、干群关系,但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根本上扭转以前的不利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农村基层所有的工作提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把“三个代表”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个代表”忠实实践者的身份去宣传、去执行国家农村政策,去引导群众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一是把群众的安危冷暖作为大事挂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是代表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制定了领导干部包村、驻点、包户等办法,镇“四大家”领导实行每人联系一个薄弱村、扶持一个贫困户和一个企业(项目)制度。在全镇抽调干部,由领导牵头组成工作队,深入到全镇村组。在帮扶中,既搞“雪中送炭”,解决燃眉之急,又努力在发展生产上下功夫,变“输血”为“造血”,使脱贫致富项目得到落实。全镇还在国家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为下岗职工、农村贫困户捐资献物扶志,群众称之为“结了一门亲,救了一家人”。二是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战胜困难的一大法宝。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搞好一切工作的一大法宝。近年来,镇委、镇政府认真探索和实践了依靠群众战胜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把来自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镇委、镇政府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最基本的依据,镇委、镇政府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出台前都十分注意倾听~,依靠群众破解难题,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收到很好效果。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每位领导干部每年都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把加快发展作为代表群众利益的根本措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我镇,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消灭贫穷,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为此,我镇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实施了工业强镇战略,重点培植了汽车运输、纺织、餐饮服务石材加工、精制粮油等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三是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我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9%、10.1%、4.5%。四是把文明创建作为实现群众利益的重要方面。关心群众利益不但要注重满足其物质生活的需要,还要注意满足其精

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群众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一是抓党建促发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围绕争创国家级文明城镇创建目标,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抓好行业单位的环境改造、优质服务等工作。在城乡开展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三是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组织好重大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发展文化书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篇3: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本市50所乡镇幼儿园。研究中发放问卷50份,问卷对象为50所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回收有效问卷50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15所幼儿园开展了实地调研,包括听课、座谈、查阅资料等。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乡镇幼儿园的蓬勃发展。不少乡镇幼儿园。尤其是乡镇中心幼儿园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已赶超城市幼儿园,且内部管理上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具体来说,乡镇幼儿园能认真贯彻《规程》《纲要》精神,严格依法办园:幼儿园都有正确的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均不同程度地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保教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从单纯的教学质量与业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乡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整体的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还有待全面提高。

一、乡镇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的具体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半日活动的整体质量不高。从各幼儿园提供的资料及现场情况来看,乡镇教师都很重视集体学习活动的备课、准备和组织工作,而对于半日活动中的其他几类活动,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则明显不够重视,活动计划粗糙简单,活动内容空洞重复,活动形式机械单一,活动环节流于形式。比如,在晨间体育活动中,乡镇幼儿园提供的体育器械往往都比较简单,皮球、圈、绳成为老三样。在一周甚至一个月中,幼儿每天早晨只玩几种简单的器械,加之教师更多地是做保护或看护工作。使得这样的活动很难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也没有达到通过丰富多彩的展间锻炼促进幼儿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目的。再比如游戏活动。观察发现,乡镇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区角活动时,往往把游戏区域活动当做幼儿自由分散的活动,实行粗放型组织。缺乏应有的指导,甚至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诸如此类的情况。使得幼儿半日活动的整体质量不高。

2、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不高。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就乡镇幼儿教师来说,能上出好课、优课却并不容易。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优课率仅在20%左右,良好率(包括优课)也仅在40%左右。有一半以上的课在合格与基本合格之间。究其原因。主要是乡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课型、特点、目标把握不住:抓不住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简单陈旧,缺乏新意,等等。

3、环境创设的水平有待提高。乡镇幼儿园环境布置的装饰性强于教育性。比如,班级墙面上经常呈现大幅固定的海洋、天空、宇宙等背景图,却不能较好地反映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内容:随意走进一个班级,很难从环境布置上看出班级当前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另外。环境布置中幼儿参与的成分不高,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性不够。这些都表明,乡镇幼儿园不够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不能为幼儿的操作、探索、学习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

4、教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乡镇幼儿园的教科研热情很高。大多数幼儿园都具有“质量立园,科研兴园”的意识,有积极通过课题研究打造办园品牌的良好愿望。在调研的幼儿园中,百分之百都有县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0%的幼儿园有大市以上立项课题。但乡镇幼儿园的教科研水平仍属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课题的选题与定位欠准确。主要表现为选题过泛过大,课题方案随意粗糙,不能切实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2)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不清,常常顾此失彼。(3)课题研究的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层级关系不清。常常总课题之下就是班级小课题,缺少二级子课题。加之课题研究中缺少团队合作,使得不少乡镇幼儿园把课题分成若干班级小课题之后,让教师各执一题,自行研究,往往难以形成课题成果。

5、教师工作的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幼儿园认为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工作缺少思想与个性,工作处于机械应付状态的现象。也是乡镇幼儿园教育质量不高的体现。

二、乡镇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受业务管理者能力水平的制约。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任务主要落在业务园长的身上。然而,调查研究发现。业务园长存在角色错位、管理知识贫乏和管理行为滞后等问题。比如,有些业务园长把自己定位于管理者,仅忙于安排园内的教学业务活动。而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有些业务园长把自己定位于一般教师,不能纵揽全局,业务管理的起点低,或是仅仅按照园长的要求安排工作,缺乏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个性。加之业务园长队伍年轻。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使得相当多的业务园长常常陷于具体的琐事之中,成为一个忙碌的事务主义者:远离目标的管理,使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始终处于低水平的运行状态。

2、教学管理重点不突出。在调查中我们感到。乡镇幼儿园在开展教研工作中,要抓的头绪太多,如日常保教管理、业务学习、学科研究、科研工作、亲子教养、特色活动等。但不少乡镇幼儿园没有充分考虑如何整合这些工作,形成工作重心或工作主线,因而常常出现工作繁杂、疲于应付的状况。

3、教育管理执行力不够。不少乡镇幼儿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较清楚,也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加以研究。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执行力,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工作效果渐渐打了折扣,工作流程过去了,而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结果是不少幼儿园年年搞教学研究,年年搞教师队伍练兵。年年搞常规检查,但老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成了顽疾。

4、教研活动走过场。问卷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反映幼儿园教研活动有走过场的现象。首先是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其次。教研活动常常由专家或领导主讲。不少教师参与讨论也仅仅是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难以实现教研的真正目的;再次,教研活动没有考虑到为不同层次、特定教师提供适合的互动平台,不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另外,乡镇教师参与系统学习的机会较少。对当今幼儿教育现状了解不够清楚。也影响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兴趣。

5、园本师资培训的深度、力度及

层次性层够。乡镇幼儿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一是代课教师多。在所调研的幼儿园中,一半以上幼儿固有40%的专任教师都是代课教师,不少年轻教师虽然有干劲,也比较肯学习,但幼教理论功底浅,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不高:二是小学转岗教师多。-由于小学与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完全不同,这部分教师适应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三是新教师多。近几年,乡镇幼儿园规模持续扩大,教师需求量较大,幼儿园不断招聘新教师,有的幼儿园新教师(工作在三年以内的)的数量占到60%以上。四是师资配备不足。很多幼儿园都存在缺教师现象,不少园领导也不得不常常进班顶课。

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乡镇幼儿园的发展。但乡镇幼儿园本身在培养师资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不能对教师群体进行分类、分层的指导培训。比如,对新教师培养的惯用方法是青蓝结对、一日活动指导,公开课实践等,培养方法缺乏系统性;对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高,使得园级骨干教师与老教师在前进道路上失去动力。

三、提高乡镇幼儿园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本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硬件条件改善以后,软件质量亟待提高。而要提高乡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乡镇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

首先,乡镇幼儿园要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管理者要加强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以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增加管理的底气,增强管理的信心,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只有管理素质提升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乡镇幼儿园要提高管理过程的执行力。好的举措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执行力推行。在执行过程中不能马马虎虎,降低要求,要在追求细节、追求完美中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再次,乡镇幼儿园要学会抓住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要在繁琐工作中学会分析问题,认清自身不足,集中精力抓好中心工作。特别是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1、在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上,要研究多层面、多维度的科学有效的园本培训策略。可以采用分层推进,各有侧重;理论在先,行为跟进;内部挖潜,外部交流;随机调整,力争高效的培训策略。同时,帮助教师切实制定与幼儿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自我发展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促进教师与幼儿园的共同成长。

2、在教学研究问题上,要关注教师。了解教师的实际水平,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观摩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开展轮回性的学科研究活动,让教师在学科研究中实现自我成长。

3、在课程建设问题上。不盲目跟风。要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关注幼儿和了解幼儿上,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方案。实实在在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篇4: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成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总体运行良好。

一、现有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近年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践中,各地普遍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既注重保持面上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又注重针对不同类型村社的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不断扩大改革范围,完善政策措施,拓宽改革路子。具体分以下四种情况:

(一)对村级经济有较强实力、集体有较多经营性资产,已经形成生产力,有相对稳定经营收入来源的村社,折股量化到户(人)的资产,均是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股权一般设置为人口股和劳力股,一次性量化到人,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对尚有部分土地的村社,以市政府公布的土地征用价值为准,通过将现有土地作价计入量化资产总额的办法实施改革。

(三)对货币资产多、现金收入少、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村社,通过预先提取三年分红资金,再对资产进行股份量化的办法,实现了改革的新突破。如江东区前洋畈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一并解决了村民要求分集体资产等遗留问题,而且股份经济合作社迫于股份分红压力,大大增强了主动发展、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成为我市今年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新亮点,对类似村社的改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对个别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村社,通过采取如用现金一次性补偿等办法,先解决遗留问题,再实施改革的办法。既尊重了社员的意愿,又切实保障了社员的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各村股权量化到人原则上按在册的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及其家庭成员和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的“农龄”为计算依据,遵循农村习惯,兼顾男女平等。因此,对于离婚或丧偶妇女、大龄未嫁姑娘和上门女婿,享受股权的条件一律实行男女平等;对于农嫁居妇女及其子女,根据人口股和劳力股的分配条件,经三分之二以上社员代表同意通过,同时考虑该类人员一般不从农、不支付村上缴款的客观实际以及历史上农村工分折算习惯,原则上享受50以上的股权;对于户口仍在娘家的农嫁农妇女,原则上在夫家量化股权。

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妇女权益保护方面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工作,从各地实践看,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占农村劳动力半数以上的农村妇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或多或少地在股份合作制改革中遇到权益受侵害问题。调查统计显示,我市目前虽已有6万多人享受股份制待遇(其中女性比例约占43.6),但还有2左右的女性未能享受村民同等待遇。主要表现为:

(一)由于土地二轮承包中有少量农村妇女未能平等分到土地,直接导致这部分农村妇女在集体资产量化过程中不能与村民平等享受,折股量化到户(人)的资产受到影响。

(二)违背政策法律的“村规民约”损害妇女合法权益。

如征地补偿金得不到平等享受,有的“村规民约”规定“农嫁女”只能享受全额的25-50不等,理由是属“应迁未迁”对象;多数村对“农嫁女”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处于相互观望状态,村与村相互联系,统一做法。

(三)少数农嫁居妇女被强行迁出户口。在传统的户籍制度下,农嫁居妇女的户口无法迁入城镇,只能继续落在农村娘家。但是,近年来情况有了变化,部分城郊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较快,集体福利比较优厚,姑娘不愿外嫁,嫁出了也不愿迁户口。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有了松动,农民进城落户成为可能。于是一些村强行规定农嫁居妇女,包括多年来户口一直落在娘家的妇女必须迁出户口,并随后取消她们的相关经济权益。

(四)农村长期存在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存在,妻随夫落户的观念仍然影响着农嫁居妇女及其子女在股份合作制改革中股权全额享受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十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天然尺度,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包括经济权益的平等实现,应该进一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切实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经济权益,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篇5: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从9月下旬开始,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农经工委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市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分别在市农办、建设局、国土局及***等部门和乡镇进行了调研、座谈,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全面了解了宅基地置换改革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工作的基本评价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惠民利民的一件大事好事来抓,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城中村改造、困难群众住房救助、高山移民、地质灾害治理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深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今年以来,我市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试点工作,创新实施了“1+4+X”模式,是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的重大破题之举。

综合调研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这次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试点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科学定位,目标明确。这次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坚持以城乡统筹的理念,以“政府可承受、农民可接受、发展可持续”为原则,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争取通过3—5年努力,吸引1万户以上农民入住,形成**个人口集聚、交通便捷、设施配套、1

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功能齐全、管理民主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五个新”的目标任务,并始终把增加农民创业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等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在整个宅基地置换改革的全过程。调研中,我们普遍感受到老百姓对这次宅基地置换改革相当欢迎,认为“党的政策对我们老百姓真当好哉!”,如**镇**村高山移民后,现在生活水平比在平原农民还要好,原来只靠山里的农林收入,现在可以外出打工,农林收入已作为副业了,家庭收入增加不少,真正体现了“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二是因地制宜,梯度推进。这次改革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产业基础等因素,对现有中心村布局进行适度调整,科学编制全市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布局规划。此举将加快农村住宅和人口向城区、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切实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围绕城市吸纳型、集镇发展型、中心集聚型、特色保留型等类型,从城到乡镇到村进行梯度置换,满足各种层次农民的实际需求,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今年启动了*个“1+4+X”不同类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其中一个城市吸纳型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已于8月18日破土动建,目前已完成了场外配套工程和规划评审,预计到2013年交付使用,可吸纳***户农户入住。四个集镇发展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结合中心镇培育建设分别为自我改造型*个、集镇拓展型*个,预计改造吸引**户左右农户入住。四个中心集聚型和一个特色保存型集中居住区,结合中心村培育建设工程,计划可集聚约**户农户。

三是政策激励,保障有力。强化政策激励,对乡镇按集中居住区置换入住农户数予以一定奖励,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补充经费不足;原有宅基地复垦后,**%的复垦指标奖励乡镇。对行政村允许实行集中居住区有偿择位,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项目所在村,按入住农户数予以一定奖励,涉及配套基础设施拆迁的,再予奖励。对入住农户给予一定奖励和折旧补偿,整村联户的适当提高奖励和补偿额度,三年后房屋可以上市交易,并免缴土地出让金等,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级组织、农民群众三者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市财政三年内每年安排**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探索建立融资平台,市财政给予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贴息补助;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集团通过“BT”模式投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优先保障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以国有行政划拨方式,保障公寓形式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保障“X”模式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等等,为顺利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提供了较为扎实的要素保障。

四是强化领导,合力推进。对这次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6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这项工作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人员。为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该项工作还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市政府建立专题会议会商机制,协调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每月两次通报的形式进行督查,确保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需求和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采用项目化、精细化管理办法,建立了每月上报制,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市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切实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我市农村宅基地转换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面上推进的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工作力度大、办法多、进度快、态势好,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市钱建民市长来虞调研时要求**在探索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上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市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但是现实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普遍感受到,从市级层面来看,对这次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推进有序。但是在乡镇和村一级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集中体现在以下三对关系的处理上:一是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关系。认为用于宅基地置换所需土地如果用于经营性开发的话,乡镇财政收入将是置换后市里奖励资金的近*倍,而忽视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只看到当前乡镇财力收益不大,而没有看到随着集镇发展型、中心集聚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城镇人口的快速集聚,将有力提升人气、商气,必将极大地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进程。三是用好政策与破除障碍的关系。从现有省、市各级出台的政策来看,优惠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镇村两级如何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切实消除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思想顾虑显得尤为突出。

篇6: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的幼儿教育已成为干部群众的普遍需求,而优质幼教资源的奇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快发展我市幼儿教育,对于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5月中旬,由市政协吴永水、叶赞平副主席带领市政协提案委、市教育、建设(规划)、财政、人劳、国土、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先后赴庆元、云和、缙云、遂昌、莲都等地,实地察看幼儿园19所,召开各种汇报座谈会20次,对我市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开展调研,并就如何推进幼儿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幼儿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幼儿园943所,省三级以上幼儿园89所,占幼儿园总数的9.44%,其中省一级幼儿园7所、省二级幼儿园11所、省三级幼儿园71所。截止2009年底,全市在园幼儿79130人,适龄幼儿毛入园率为93.07%。全市教职工总数为5717人,园长729人,专任教师3547人。其中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891人,占15.6%。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或上岗证)者1356人,占23.72%。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幼教政策不断完善。2007年,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理顺了市区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2009年,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的若干意见》,将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职责从乡(镇)政府转移到县(市、区)政府,推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基础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建立困难群众子女入园资助体系等新的举措;遂昌县、莲都区、云和县、缙云县等也相继出台了《遂昌县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评估方案》、《莲都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云和县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

机械17班刘奇

展实施意见》、《缙云县民办幼儿园发展性评价指标》等文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规范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建设的扶持力度,优化了幼儿教育发展环境。

(二)政府投入稳步增长,办园条件逐渐改善。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2007全市幼儿教育支出经费4901万元,2008年5504万元,2009年6429万元,推动了幼儿教育的较快发展。同时,市本级和县(市、区)设立了幼儿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全市幼儿教育发展专项经费达到840.2万元。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入。近三年,全市新投入资金1.1亿元,按省一级幼儿园标准新建幼儿园5所(龙泉1所,青田2所,遂昌1所,景宁1所)。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遂昌县投资465万元对10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维修改造、云和县投资100多万对人口较多乡镇的中心幼儿园进行扩建。一些民办幼儿园也积极新建、改造园舍,改善办园条件。如缙云东方镇中心幼儿园投资500多万元新建12个班的园舍,五云镇雅施村幼儿园投入100多万元将原中心小学改造为幼儿园。

(三)师资建设得到加强,保教质量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编制数量逐步增加。景宁县在2008年已在全省率先核定幼儿教师编制164名,莲都区针对农村师资缺乏的情况,把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进行单列,以每班1名公办教师的比例分期分批进行配臵。云和新增了20名公办幼儿教师事业编制。遂昌、松阳也从中小学老师编制中挤出一些名额,用于幼儿教育。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逐步提升。开展了幼儿教师的后续培训,通过赴外研修、委外培训、以赛促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园长及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幼儿教师城乡联动逐步广泛。充分利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园”带“民园”、“名园”办“民园”、“上挂”和“下派”、城乡“姐妹园”结对等方式,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根据现有条件,积极想方设法,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创新。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我市幼儿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我市幼儿教育还是最薄弱、最滞后的环节,还存在规模小、布局散,投入少、环境差,师资缺、素质低等诸多问题和困难,与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机械17班刘奇

(一)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及部门有的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素质全面提高中的奠基性作用,对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一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给予应有的位臵,对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认识不足。家长、学校普遍只注重高考中考升学率,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够,普遍存在着重智轻行,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习性培养的问题。

(二)幼教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不足。一是幼教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占的比例过小。由于目前各地公办幼儿园普遍较少,造成全市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基础教育事业经费比例大部分县市仍然较低,分别为:市本级6.92%、莲都区1.08%、遂昌4.16%、庆元0.12%、云和4.81%、缙云3.23%、景宁2.68%,青田2.36%,龙泉0.81%,松阳1.15%。除市本级、云和、遂昌县外,都与《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到2012年不低于5%的标准差距较大。二是民办幼儿园政府扶持少。极为有限的预算内财政经费,主要是用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园则是很少或根本不能享受到政府的支持。规模大的民办幼儿园可以通过自收自支解决生存和一定的发展问题,但规模小的只能是自生自灭。发展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得办园条件难以得到改善,事业发展缓慢。三是原有小学闲臵资产未全面整合。由于历史原因,对小学布局调整后闲臵的校舍资产,教育部门对其中的一大部分不能进行有效支配,很多被村里用作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老年活动室,真正用来办幼儿教育的还是少数。

(三)布局不尽合理,优质资源紧缺。一是规划滞后。除丽水市区有幼儿教育专项规划外,县(市、区)的城区都未编制专项规划,幼儿教育发展缺少科学合理的空间,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农村幼儿园的规划更未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少,园舍小,而且多数建在老城区,无扩展空间。新建住宅如雨后春笋,而许多县(市)配套规划的幼儿园却迟迟未建,或建好后由于租金高,想办园的又无力承受,导致部分闲臵。三是优质资源紧缺。公办幼儿园人满为患。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每到幼儿园招生的日子,只能凌晨排队报名,去争抢有限的几个名额,教育的相对公平受到挑战,已成为群众议论的焦点,或将变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隐患。少数条件尚可的民办园也是人满为患,但在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只占11.5%,而更多的民办弱小幼儿园却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四是民办幼儿园量多质差。我市

机械17班刘奇

民办幼儿园已达779所,其中在3个班以下的有560所,占总数的71.9%。这些园多数为家庭作坊式,既无户外活动场地,又无室内活动空间,缺少正常的采光通风要求,甚至没有休息床铺只能睡在会议凳,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非常匮乏,根本达不到《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五是安全隐患严重。如水阁工业区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1834名幼儿在17所民办幼儿园,除了少数几所勉强合格,多数园舍是租赁民房,有些土木结构房子年久失修、破损凌乱,食品卫生、园舍安全、消防安全隐患相当严重,一旦突发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六是班额超编严重。根据《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试行)》,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标准班额分别是25、30、35人,而我市绝大多数幼儿园因用房不足、班额大大超出规定。如缙云县实验幼儿园只有12个班但有774名幼儿,已超标准近一倍。

(四)师资力量薄弱,素质亟待提高。一是幼师编制紧缺。全市在编幼儿教师只有891人,仅占幼儿教职工总数的15.6%,且绝大部分在公园幼儿园。二是幼师配备严重不足。根据《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中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1:6~1:7。而我市城区幼儿园师生比为1:18.7,县镇及农村幼儿园师生比为1:23.1,与国家标准相距很远。按照办园标准,平均每个班级至少配备1.5名专任教师,0.5名保育员,而目前我市幼儿园绝大多数师资配比达不到标准,更多民办幼儿园是包班制,几乎不可能安排幼师外出教研、学习培训。三是幼师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了68.1%,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仅有38.23%。教师结构失衡,绝大部分幼儿园没有配备男教师。四是民办幼师工资待遇低,流动性过大。民办幼师月工资基本在900~1600左右,“五险”大多未交,有的领现金不参保。全市只有1450人依法办理社会保险。这种较低的待遇,一旦公办园或外地的规模民办园扩招,就会流失富有经验的民办幼师。

(五)管理缺乏规范,发展极不平衡。一是主管部门管理尚需到位。由于优质幼教资源缺乏,导致大量作坊式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政府及主管部门虽然在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指导、管理、监督的同时,加大了整治力度,但实际收效和社会影响力十分有限。对不符标准的幼儿园,教育部门只能对其发出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等行政处罚书,无权强制执行,给监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二是卫生保健水平非常有限,专职保健人员配备不足。市区100名儿童以上的幼儿园有27所,配备专职卫生专业人员的仅11所。其中庆元县全县目

机械17班刘奇

前没有一家幼儿园配备有卫生专业的保健人员。大量民办幼儿园不具一般的卫生条件,更没有专业、专职的保健医生,保育员也大多来自农村,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三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和保姆化。相当一部分民办幼儿园迎合家长盲目的心理愿望,开设识字、拼音、算术等课程式,小学化教学倾向非常突出。一些民办幼儿园则采用“圈养式”管教,把“吃饱带牢”作为唯一工作职责。四是乡镇(村)中心幼儿园覆盖率低。相比城区星罗棋布的众多幼儿园,农村的等级幼儿园比例很少,招生量也少。

三、促进我市幼儿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建议政府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已经发展较为完善的情况下,更加关注幼儿教育,促进十五年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一生发展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也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教育权利和社会福利。幼儿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关系越来越密切,应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发展幼儿教育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幼儿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高度重视公办幼儿园过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改变“公办为龙头,民办为主体”的幼儿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应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视幼儿教育为准公共产品,由政府承担起发展幼儿教育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子系统,纳入到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建议市政府把县(市、区)对幼儿园教育发展工作列入县(市、区)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之中,县(市、区)应切实负起幼儿教育发展的区域领导职责。真正落实2009年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的若干意见》,制定、完善扶持幼教发展的优惠政策,稳步增加优质公办幼儿园数量,积极推行规范幼儿园按等级核价收费的政策,逐步缩小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公共财政和资源占有方面的差距。并研究建立贫困家庭幼儿助学体系和具体政策,让低收入家庭的幼儿享受公益性教育。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出台,各级政府要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幼教事业发展规划。要结合城市发展和人口的迁移与聚集,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长远性、科学性的幼儿园调

机械17班刘奇

整布局方案,做好幼儿教育十二五期间的规划建设,配臵足量的幼儿园。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加快撤消或合并规模小、效益低的幼儿园。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规定在土地招拍挂前期就作为前臵条件,竣工验收合格后,无偿交付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幼儿教育,不得改变其用途;老城区要完善幼儿园布点,争取规划落地,旧区改造中需拆迁的幼儿园,应当按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要求规划建设等级幼儿园;农村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学校布局调整的实际,按照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按照方便家长接送的原则,结合幼儿生源具体情况,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合理配臵教育资源,提高保教质量。采用乡镇集中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大村及偏远小村独立办园、相邻小村联合办园等模式,尽量减少一村一班一师的学前班、混合班。

(三)政策扶持,增加投入。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建立与政府责任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一要增加财政投入。统筹谋划预算安排,优先保障教育的投入,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逐步提高幼教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到2012年,争取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达到同级财政性教育事业经费的10%以上(原定5%的标准太低)。二要逐步扩大政府资金使用范围。政府幼教经费应惠及符合办园资质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教育机构,特别要扶持优秀民办幼儿园发展。建议制订逐年增长机制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补助、培训、园舍建设、评估表彰等,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调动民办幼儿园上等级的积极性。三要开展幼教项目引资助教。要运用中小学捐资助学的成功模式,做好幼教项目包装,吸引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建园。四要盘活闲臵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城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撤村建居等闲臵的资产,通过改造、臵换等方式集物集资,统一用于幼儿教育。当前,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以县为单位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臵的校舍资源进行清理,解决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确保政策处理到位,使闲臵资产转换到发展幼儿教育。五要倾斜幼儿教育用地及融资政策。民办主体投资的幼儿教育,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承担了大部分政府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因此,在幼儿教育用地上,政府应积极扶持民办主体,参照九年义务教育给予同等优惠政策,甚至可给他们享受招商引资工业用地的优惠政策待遇。对于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幼教用地的民办幼儿园,在办学融资及审批免费方面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机械17班刘奇

(四)积极探索,多元发展。由于现阶段政府财力有限,幼儿教育不可能全部由政府包办。要结合丽水幼儿教育落后,基础薄弱的实际,围绕着“快速度、高起点、优质化”的发展目标进行谋划,加快整个基础教育的协调。一是完善巩固优质幼教资源。在城市区域,政府要在各县(市、区)集中力量办好1~2所省一级幼儿园,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在教学上的示范作用,在教研上的辐射作用,并成为各级各类幼儿园教研实训基地。二是支持集团化办园模式。利用公办幼儿的办学能力,鼓励公办幼儿园根据规划拓展发展空间,采取“交钥匙”工程或租赁等方式,集团化兴办等级幼儿园,扩充优质幼教资源。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交付办园的规范性管理政策及制度,避免“关系办园”和“垄断办园”的现象,以利于教育惠民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四是推行高起点民营办园模式。采用土地入股、资产租赁、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高起点举办优质幼儿园。在需规划布点的乡镇,利用小学布局调整闲臵的教育设施,有条件的公办,条件不足的引入民办主体,无偿提供园舍,建设改造为等级幼儿园。五是发展中心村民营公助办园模式。在没有闲臵校舍资源的中心村或偏远的山区,人口密度低,幼儿教育不可能完全市场运作,政府应掌握办园审批标准,扶持中心村幼儿园发展。

(五)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规范办园行为,严格控制幼儿园的班额,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合作,堵疏结合,增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加大对非法办园的清理力度,对于被取缔的非法办学机构,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动态检查指导制度,实行分类动态监管。要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引导幼儿家长走出幼儿教育误区,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课程和教材管理。应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要创造条件,尽速使小学与其附设的学前班彻底脱钩,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履行好职能。加强卫生检查,保证幼儿膳食营养与卫生。消防部门要加大监管检查力度,落实管理责任。做好幼儿园的年检年审工作,把幼儿安全、饮食卫生、收费、伙食管理等工作纳入年检年审的主要内容,督促不达标者整改或对其予以关停。

(六)多措并举,提高素质。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专业水平,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一是要逐步落

机械17班刘奇

篇7: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市教育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学校管理体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调查报告通过问卷的方式,对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7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现状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下辖13个县市,总人口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包含9种少数民族。其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的探讨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加快红河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下,红河州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意见。这些意见孕育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红河州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管理体制。

本调查报告从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河州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二、方法

1. 量表设计。调查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原始资料。该问卷由3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问卷的介绍、个人信息的填写、学校管理相关的题目。题目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等方面。

该问卷主要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2001)的问卷作为基础,再根据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实际进行修改而编制,从而对各样本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的问卷在120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得到了较高的内在可靠性,克朗巴哈系数为0.917。

2.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因此,样本来源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别有金平、河口、建水、红河等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共6所学校,再对所抽取的学校里的教师就本学校的管理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红河州学校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1. 对被试对象的分析

2. 7个量表的分析。该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7个量表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根据问卷的选项设置: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在平均值中,若分析结果大于或等于3,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好,若小于3,则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差,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通常克朗巴哈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X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1)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在表3中,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总平均值为2.90,还没有达到3(3=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教职工都在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这一观测点执行较好,但是在学校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制定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方面、制定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2)學校领导体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领导体制的平均值为2.91(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01,说明学校内部党政关系能够互相协调;而其它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3,说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的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3)学校的管理过程。根据表5显示,学校管理过程的平均值为2.92(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学校的监督工作达到满意,为3.03,然而学校管理过程的其它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学校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的有效处理等方面。

(4)学校的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平均值为2.95(小于3),未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但强调了分工,而且也强调了合作。此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未到达满意,学校在突出管理目标导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应提高和完善。

(5)教师管理。根据上表显示,教师管理的总平均值为2.93(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该量表的6个观测点中,观测点3教师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方面的平均值达到满意;观测点6的平均值小于3,说明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所得;其余方面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满意,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聘用制度、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6)素质教育管理。该表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除了观测点2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平均值未达到3,还需进一步改进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3,说明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管理、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每个学期,学生家长与学校至少沟通一次等方面执行较好。

(7)学校文化氛围管理。表9显示,学校文化氛围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学校文化氛围的管理中,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在3以上,达到了满意,说明学校在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分享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合作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等方面执行较好。

四、讨论

1. 结论。该调查报告主要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

(1)在学校的管理中,素质教育管理和文化氛围的管理执行良好,基本达到满意的状态。

(2)在素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中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学校應注重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

(4)在学校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5)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有待于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处理和应变能力。

(6)在学校管理方法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目标导向、管理方法单一。

(7)教师管理方面,教师聘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2. 建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是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日益分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学校管理都要受到该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完善学校的管理时,一定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体制。

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学校管理在制定理念和目标方面、素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领导体制方面、教师管理方面、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素质教育管理、增强文化氛围管理。在此后的研究中,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其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构想[J].校长论坛,2007(7):15-17.

[2]王永平.新课改中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J].治校有方,2004(10):11-12.

[3]李跃辉.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72.

[4]丁雪辰,朱春旺.学校管理模式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8-139.

上一篇:基层医疗市场现状下一篇:马场乡2011年思想政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