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议论文:高度

2024-08-10

高中优秀议论文:高度(精选9篇)

篇1:高中优秀议论文:高度

高度高中优秀作文

自古以来,即有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说,似乎只有“登高望远”之际,才能满拥视线所及之处的大好胜景。

追求高度,在大多数人心中是无可非议的存在。运动员腾空一跃,这是跳跃的高度;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十层、百层建筑拔地而起,这是建筑的高度;登山队员于珠峰之巅将鲜艳的旗帜举过自己的头顶,这是坚持的高度,勇气的高度,力量的高度。诚然,追求高度的人满怀奋斗的激情与拼搏的毅力,当最终克服重重阻力站上心中的巅峰,欣慰、喜悦已不足以代表他们此刻的心情。而相应的,鲜花、掌声如期而至,将一颗已经跃上云端的心推往人们视线的焦点,舆论的中心。试问,有多少人能秉持最初那一往无前、心无旁骛的纯净,而不被沾染名誉、地位所携来的浮躁、骄奢,从而陷入更加难以回复的低迷?

多数人在这纷至沓来、如缕不绝的功利之潮中迷失了最初的方向,忘记了初衷,以致从费劲力气登上的峰顶跌落,苦心经营多年的堡垒在熏心的利欲下无情地坍塌,留下一片埋葬失败的废墟。

我曾听过一句话,匍匐是胜利者的姿态。起初对它不以为然,年轻的骨子里流淌着一腔激亢的热血,将人生的意义定位在追寻耸入云端的高度之上。殊不知,真正的胜利者,即使立于世界的巅峰,也从未放弃过匍匐的姿态。HTC创始人王雪红、陈文琦夫妇,坐拥亿万财富,身为台湾首富的她们却低调行事,从不穿戴奢侈品,衣着朴素整洁,为人亲和平易。匍匐并不意味着懦弱与低劣,相反的,它正是一种积蓄,一种谦逊,一种低调的华丽,一种柔和的.锐利。

当已达到物质上的高度,庸者与仁者的差别在此可见一斑。有些人止步于此,挥霍享乐,财富的诱人已彻底将其卷入物质利益的旋涡;而有些人继续探求,朝着心中精神的顶端继续前行,在一步步攀登中提升自我的境界,达到不惑于金钱,超然于世的姿态。尽管由于一段抹不去的历史,日本人的形象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无法圆满和完整,但在正确追寻高度上,他们确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曾一度落后于开明繁荣的大唐,遣唐使纷纷到来,虚心求教;日本也曾在二战失败之后一度低迷,经济萧条。但日本人始终保持着匍匐之态,无论是位于低端还是顶峰。在高度繁荣的城市,人们还是开着普通的两厢小车,与中国社会房车、轿跑比比皆是的局面大相径庭。倘使中国社会如今日的日本一样繁荣发达,科技一样高度先进领先世界,中国人能否做到如今日的日本人一般的谦逊而不张扬?当精神文明超越了物质文明,当精神的高度高高凌驾于物质的高度,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于今日的世界,已掌握了绝对的先机。

追寻高度,不失为上进之举。但同时,我们更应正确地对待高度,时刻保持心灵的宁静,只有这样,才能稳居于成功的巅峰,成为未来的主宰。

篇2:高中优秀议论文:高度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玛格丽特的父亲向女儿灌输了这样的观点,使她有了做任何事情都力争一流,永远在别人前头,不落后于人的态度,才有了几十年后世界政坛的”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可以说,撒切尔夫人的成功是因为她有”永远都要坐前排“的态度。

生活中的我们经常不是很在乎我们的言行举止,没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时,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做出的同一件事却有 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态度决定高度。不要对一件小事蛮不在乎,不要对一件大事久久放不下,该放手就放手,该把握的时候就好好把握,态度决定高度!!!!

是啊,态度决定高度。在学习上,妈妈对我的要求和”永远都要坐前排“这种人生态度很类似。

态度决定高度。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生事业成就的高度。

人生难免有风霜雨雪;难免有令你喘不过气来,感到体力不支的时候;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时候就一定会有迷茫苦闷无奈的感觉,这个时候是决定放弃呢,还是继续?就看你的人生态度了。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而继续,可能会有”柳暗花明“的前景。

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有可能让你的人生走向一个个新的高度。试想,当年晋公子重耳在感到日暮途穷时,就停止了后来的辗转流亡生活,他就不可能成为春秋五霸的晋文公;试想只有坚忍不拔知难而进,才能让你的人生迈向新的台阶,达到新的高度。试想,司马迁遭宫刑后,就浸入难以自拔的耻辱的深渊中,他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他还能登上这一史学高峰吗?试想,只有永不知足不懈进取,才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试想,刘邦当年一进咸阳,子婴已降,就在秦宫之中尽享荣华富贵,知足常乐了,他成得了大汉开国之祖吗?试想由此说,知足长乐,只会让你止步不前;知难而退,只会令你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只会让你遗恨终生。只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会让你的生命走向新的高度。

朋友们,多一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的执着;多一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勇气;多一份”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耐心。相信会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人生难免有风雨,有云雾,也一定会有阳光。既有阳光,就一定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时候。

只有奋力攀飞的鸟儿,才会飞得更高。

只有不懈努力的人生,才会站得更高。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毕业生了,课业负担十分繁重。有时,我写作业到深夜也写不完。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每天都坚持做很多课外题。有一次,老师留了很多作业。我回到家后,写了很长时间才写完。那时,我已是昏昏欲睡,上眼皮和下眼皮总是不自觉地合在一起。但是,我如果要永远坐前排,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我用凉水洗了把脸,又回到桌前继续做题了。

也许有的时候,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工作。有的时候,你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你理想中的工作。在我们无从选择工作的时候,我们能够选择的,就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要想工作上有成绩,要想事业上有成就,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有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一种勤劳扎实的工作作风,有一种对待工作高度敬业的精神,平凡无奇的工作同样可以变得色彩纷呈,同样可以拥有美丽的人生。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高度。如果有了”永远都要坐前排“这种积极的态度,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难道还会怕没有成就吗?如果你天资聪慧,也很努力,但总是没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成绩再好,也不会有太大成就。由此可见,拥有一个良好的、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使你走向成功。

当你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你要相信即使上帝关上所有的门,也会为你留下一扇打开的窗。一个人很少失败,表示他不是很具有创造力。我们要直面失败,对失败进行冷静的分析研究,采取新的策略,进行新的竞争。而不是败了之后就气馁,一蹶不振;或者穷逞匹夫之勇,硬要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只能败的更惨。只有你坚持永不言败的精神,从失败中学习,这样你才会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篇3:高中优秀议论文:高度

培养实证精神

法国哲学家孔德认为, 实证精神的内涵就是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实证精神要求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 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 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现代科学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科学的实证精神, 对某个现象先是由于怀疑精神产生思考, 继而进行研究, 日积月累, 最终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在科学探究中, 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应有以事实为依据的思想, 而不是仅凭主观的想象。

实证精神一方面表现在新的理论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因为第谷·布拉赫的长期观测所积累的大量数据, 才有开普勒定律的诞生;有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才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通过这些事例可以培养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 总结事物的内在规律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新的理论必须能被独立的、可重复的实验加以验证, 如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的实验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的支持。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 利用好这些实例, 可以使学生体会前辈物理学家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懈坚持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从事实出发, 勇于坚持真理, 敢于质疑权威。

通过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或设计实验, 鼓励学生亲自进行探究, 也是培养学生实证精神的重要手段。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与物理学的研究者所做的实验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二者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 教学中的实验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突出了所要解决问题的主要特征, 简化了实验环节和条件, 使学生能在课堂环境下体验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演示实验时, 不仅要指导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 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的和怎样说明问题的。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中, 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 学会把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 做到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这些实验, 可以不断强化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掌握逻辑的力量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物理规律的教学。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是物理概念之间关系的语言逻辑或数字逻辑的表达。如前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进行分析、归纳、概括, 从而得出结论。

其次是用知识的转换减轻学生思维加工负荷。避免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其文字描述, 想办法用简约的公式和形象的图像、图表的方式描述。在具体的题目中, 采用画出题目情境图的方法加以分析, 使信息加工负荷得以降低, 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再有就是重视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 选择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案。如寻求解答阶段, 启发学生通过手段目的分析法, 逆向反推法, 类比思维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将较难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等能力。

变式训练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变式训练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基本训练题的变化, 即教师要在一道基本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变化,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且能给学生提供相对系统的解题思路, 便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二是解题方法的训练, 从多维度探索同一问题的分析, 扩展学生解题的思考范围。

渗透概率的思想

生活中常有以偏概全的情况, 以一些小概率事件或者一些个案来作为某一类事物的代表。如, 人们常因为某个上学时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例子, 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而事实上这只是个案, 从统计学上讲, 一定是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的整体成就水平更高。学生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数学大多是确定的, 对于随机性的问题往往难以理解,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加以引导。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 有关概率的知识并不多, 也不像数学中那样有比较高的计算要求, 又因为不是重点考查内容而往往被一带而过。但事实上, 其中所蕴含的概率思想对于人们在生活中的决策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小到对天气预报的理解, 大到商业投资的风险评估等都要用到概率的思想。现代社会, 人们掌握的信息量和数据量都空前庞大, 把握这些数据中的统计规律, 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合理利用, 科学地利用数据进行决策, 将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技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抓住有关概率的内容加以应用,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如实验测量中的偶然误差问题, 学生们大多知道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消除偶然误差, 但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却未必能说得清楚。这时应及时说明多次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和偏小的概率是相近的,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再如对半衰期的理解, 我们无法知道下一时刻到底哪一个原子核将发生衰变, 但从统计规律上说, 每经过一个半衰期, 有半数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却是必然的, 这必须以大量原子核的存在为前提。还有, 在气体分子速率的描述上, 也是以概率思想为前提的。通过物理中的这些实例, 有助于学生确立概率的思想, 有助于其在今后的生活中用概率的思想去看待事物, 在遇到相关决策问题时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物理知识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有力工具, 物理的思想方法则为人类获取知识提供了思想武器。物理学有比知识本身更为丰富的内涵, 大量的育人功能隐藏在知识之外的内容中, 有待我们去挖掘、运用。

我推荐的书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 周成平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4:浅议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关键词:权力 集中 具象化

以往通过教科书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有关内容时,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抽象的一些类似模式化的简略评语,例如它限制了基层和地方的自主性、破坏了苏共党内民主等等,这些泛泛之词只提供了问题的部分结论,缺少了问题的细节及论证过程,使笔者这些后学之辈“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近日笔者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专著,并查阅了数据库,发现鲜有专门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概念的准确性进行探讨的文章。通过自主的阅读和学习,笔者认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个术语事实上存在诸多不明之处,首先,“高度集中”究竟指集中到何种程度,组织、部门还是个人;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似乎仅指政治、经济层面的集权化,然而,同属国之大事的军事、外交事务显然不可能不受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约束,该体制在这两方面又有何表现。一言以蔽之,笔者怀疑这个术语是否能够承载、表达出接近历史真实的全部内容,因此写作本文,对以上两个问题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提出结论和看法。

一、大清洗推动了权力的集中

在《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有一个章节题为“基洛夫遇刺”,起初笔者还不理解,为什么赫鲁晓夫要把一个人的生死放在这样凸显的位置,读过以后才了解到,那是苏共历史上黑暗的“大清洗”全面展开的讯号。照赫鲁晓夫的观点,“大清洗”是斯大林铲除异己、尤其是对列宁念念不忘的那一批老布尔什维克的行动,而这种清除反对派的行为当然对权力集中、新体制取代旧体制起着十分明显而重要的作用。以1934年基洛夫遇刺为界线,当赫鲁晓夫还在基层党组织奋斗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他参加党代会的描述。他的升迁除了带有上级领导如卡冈诺维奇的赏识因素以外,至少还需要通过党内民主形式以作最终决断;甚至在进行与季诺维也夫分子、托洛茨基分子等反对派的斗争时,党内选举会议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一次,选举我院党组织全体大会主席团一事就占去了整个会议的时间”、“总之当时支部委员会经常改选,因为斗争激烈,所以老是换人”。而大清洗全面展开以后,很多应有的民主形式被恐怖气氛所取代,应当通过会议讨论解决的问题被未经讨论而直接决定,甚至连政治局委员都缺乏应有的知情权。例如,苏共八大规定中央全会“至少每月按规定的日期召开两次”,十四大改为“四个月召开一次”,但从1934-1953年的20年里,中央全会总共只召开过23次,而且二战期间只召开过一次,1944-1952年间也只在1947年召开过一次;伏罗希洛夫、安德列耶夫等政治局委员在参加政治局会议前甚至还需要请示斯大林,是否允许其参会。显然,这些破坏原有制度的做法肯定会遭到反对派的抨击和批评,但是大清洗将这些势力彻底击垮了。斯大林正是通过“大清洗”将权力进一步巩固,在打击异己的同时促进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渐成形。

二、“集中”的真正含义及其程度

首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提法并未指出“集中”的核心含义——即“权力的集中”。而“高度集中”的程度,可以用赫氏回忆录中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说明:“……我知道这是斯大林家中的电话。我拨通电话。他对我说:‘赫鲁晓夫同志,我听到一种传闻,说你们莫斯科厕所的情况不大妙。人们甚至为‘小方便问题’满处跑,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解脱的地方。造成一种不好的、尴尬的局面。您和布尔加宁考虑一下如何在市内创造适当的条件吧。’……后来斯大林明确了任务:要建文明的收费厕所……所有这些也是斯大林想出来的”。这件事就像一个标尺,国家大事自然需要政府高层领导人来处理和决定,而在当时的苏联,像城市中的市政建设这样的细枝末节问题,都需要总书记亲自过问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解决,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如果应有的基层权力都无法履行,或者都被收归上级,那么这种事无巨细都需过问于上的表现也就是合理和正常的。事实上当时苏联的各种权力分配机制都或多或少的被削弱甚至架空了,例如最高苏维埃会议的权力被苏共党代会所取代,苏共党代会的作用又受制于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的权力又逐渐被政治局、特别是书记处所取代。在大清洗时期,直接听命于斯大林的内务部权力膨胀至极,完全跃出了所有体制和法律,到战争时期干脆连政治局也不再定期开会。权力都被上级收回了,在社会中低层面做实际工作的党政人员,其自主性自然大打折扣,他们也没有应有的权力去“自主”,以至于竟然连小小的公共卫生设施都会考虑不周。

三、集权化在军事方面的体现

“高度集中”的特征在政治、经济以外的方面也有体现,笔者举军事为例。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描述了苏芬战争后暴露出的一系列苏联军队的问题,以及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首先,轻武器装备生产和囤积不足,他说:“就在战争的头几天,我们竟然会连步枪和机枪都不够用”,而军事问题都是由斯大林“亲自研究”,且他不允许任何人插手此事。而在斯大林关注的领域,如飞机、坦克,“情况就比较好”;其次,军队用人的问题,赫鲁晓夫提到他1940年参观T-34坦克试验的情况,他在那时结识了时任汽车装甲坦克兵部部长巴甫洛夫,赫认为巴甫洛夫是一个“视野不宽、素质不高”的人,“思想有局限性”,未必能“透彻理解一切”,恐怕担当不起带领装甲兵部队的如此关键的任务,然而当他谨慎的向斯大林提出这一疑问的时候,得到的却是领袖的“恼火”和否定。赫鲁晓夫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知道,只要事情涉及到武器装备和红军建设方面的某些问题,他就不能容忍,因为他认为,这块领地是他的心血之作,只有他一个人有权决定。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巴甫洛夫最终被提拔为西部特别军区的司令员,苏德战争爆发后该区部队的不堪一击、迅速瓦解,也多少印证了赫氏之前对巴甫洛夫的看法。

其实集权在一个领域的表现,最典型的就是用人的问题。巴甫洛夫的任命与悲惨结局只是冰山一角。集权者考虑用人问题的最大出发点不是在于能力,而在忠诚,伏罗希洛夫身居国防人民委员高位、图哈切夫斯基被清洗处决就是典型案例,对此,曾经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回忆录中谈到,不忠的人是最危险的,“要是出点什么麻烦的话,还不知道会站在哪一边呢”。即使是亲信在前线督战,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完全放心的全权委托,第二次哈尔科夫会战时,赫鲁晓夫等战区首长已经发现了德军“请君入瓮”的企图,但是他们向莫斯科请示取消向西突进的作战计划时,得到的却是不信任的否定答复。最终导致十几万苏军陷入重围、战役失败的结果,这是苏军作战指挥僵化、缺乏个体活力、权力过于集中的又一表现。

四、高度集权化的特殊表现

高度集中的体制在苏联大清洗后还表现出一些个性化的特征,在此不得不提“斯大林家宴”。据赫鲁晓夫回忆,1929年他在莫斯科任区党委书记时第一次去斯大林家中赴宴,当时还没有全面展开的“大清洗”,宴会的性质也完全是家常便饭,没有紧张的政治气氛,酒也不是必须喝的,工作的事是不谈的;此后的近10年中,斯大林家庭宴会的气氛也在逐渐改变,偶尔会在饭桌上讨论工作问题,例如1939年的一次斯大林的邀请:“来吧,我们一起吃点东西。莫洛托夫和库西宁也要来”,待赫鲁晓夫赶到却发现大家在讨论对芬兰的最后通牒问题;笔者对此的理解是:当党代会、政治局逐渐被内务部的胡作非为以及后来的战争破坏了原有职能后,需要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来继续治理这个国家,因此,这种原本作为工作之余在领袖家中一起放松放松、增进感情的便饭,逐渐被变成了一项不可轻视的事务性活动。赫氏多次提到,随着战争威胁的迫近,斯大林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结果导致苏德战争爆发前夕的斯大林家宴完全成为了领袖的核心圈集体陪领袖借酒消愁,或许这正是俄罗斯文化与当时体制相结合的产物,是体制与文化的双重体现。

五、结论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该国带来的长远危害是世人公认的,对这个专有名词的准确性进行商榷,其实也就是一个弄清楚有关这项体制更多更真实内容的过程。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当下的体制也不是十分健全的,一个根源在于,我国当年向苏联的全面学习,或多或少的继承了这些弊端,现在党和政府也在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苏联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我们对苏联相关历史的研究。

在笔者看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说明问题的实质,在斯大林时代逐渐成形的该体制,同样也在斯大林时代达到了高峰,如果“高度集中”这个模糊说法的使用可以被勉强理解为需要涉及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分期,那么集中的领域仅限政治和经济就完全不切实际了。在前苏联政府看来,政权对军事的过多干预也是敏感的,思维带有“反动”倾向的人们会把巨大的卫国战争代价与政府联系起来,这肯定是苏联当权者不愿看到的。

其实“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是一个广泛的各个领域的集权体制,但是集中程度在苏联各个时期还是不同的,所以像“高度”之类的泛指修饰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只谈“集中”却忽略了集中的对象——权力,因此,笔者倾向于把它改称为“高度集权化体制”。

参考文献:

[1][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述弢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李宗禹等:《斯大林模式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俄]菲·丘耶夫:《莫洛托夫秘谈录——与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刘存宽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4][俄]鲍里斯·瓦·索科洛夫:《二战秘密档案》,张凤、贾梁豫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篇5:高中作文态度决定高度

回忆教官的音容笑貌,依旧清晰,黝黑的肤色,黑白分明的眼睛,淡红的嘴唇,这些色彩搭配的很和谐。他五官端正,身子总站得笔直,衣领的棱角分明,给人干练的感觉。“王文飞,过来一下!”这是区队长在集合教官。原来我们班的教官叫王文飞啊,文采飞扬,好名字!那一刻起,这名字便烙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刚开始训练的两天,大家都很认真地训练,加上难度不大,效果还算可以。可是到了第四天,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也已经开始厌倦单调枯燥的军训生活,全都提不起精神。况且教官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于是我们能不做的就不做,和旁边的班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终于,教官的忍耐到了极限,他无奈地望着无精打采的我们,说:“不想练就别练了,都休息吧。这点苦都吃不了,将来还能做什么?有一句话,‘态度决定高度’。如果你想做好,就一定能做好!”19岁的教官对我们说出了肺腑之言,没有华丽的词藻,朴实、真诚。我羞愧极了,“态度决定高度”,一件事能不能做好,与态度有着莫大的关系。心里想着:一定要站稳,腿一定要踢高… …果然我站得稳多了。

从那以后,大家都不敢再怠慢,很多同学都做得更好了。区队长偶尔也会表扬我们一下,于是我们这群稚气未脱的少年们又浮躁了起来,休息的频率很高效果却一般。离阅兵只剩下一上午了,我们才又紧张起来。可是耽搁的训练终究没能突击练好――正步的步速太快,腿踢得不高,摆头也不够迅速… …想起一句老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很适合我那时的心情。临近阅兵,教官不再那么严肃,微笑着反倒自然些,原来是为了训练我们他才板起了面孔。他鼓励我们,嘱咐我们到时用心,只要用心就能做好;他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数落出我们的例条罪状,我看着教官嗓子哑了却还得因为我们而在其他教官面前挨批丢人,心里实在愧疚。第七天的中午,看到教官们背着包袱安置行李,我鼻子一酸,心头也湿了一片。那可爱的人儿,和我们共度了七日,顶着烈日穿着厚厚的军装,为我们吃不下睡不好,为我们受罚独自难过… …在他黯然神伤的时候,我们却又做了什么?

阅兵开始了,走到主席台前时,我想,这一次一定要拿出最端正的态度,希望能让教官不后悔教了我们这一批“关门弟子”,退伍后会含着笑意记起我们。虽然我们没有得奖,可这也印证了态度决定高度,不是吗?别人摆正了态度而我们没有,结果别人站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只能仰望。

篇6:目标决定高度500字优秀作文

麻雀栖于枝头,得过且过,只图求能翱翔于蓬蒿之间,因此一生彷徨,从未见天之苍苍。而老鹰自高峰飞起,俯视众生,心向苍穹,从而才看到了天蓝云逸。

与我们也是如此,只有向着远方执着地前行才能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如果只汲汲于眼前的风景,安于现状,又如何能发现更美的风景呢?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曾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谓“志”亦可谓目标,“景”亦是人生高度,没有寻景之志何来美景,没有长远的目标如何能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因此,目标决定了你的高度。

纵观古今,未有成功者不先立志。宋朝宗悫在幼时被叔父问及理想,脱口便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果然,他少年得志,军功卓越;秦时项羽,目视秦王,敢直呼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数年之后,便入咸阳,焚阿房,何其壮哉!而今亦有怀志而成大业者——加西亚马尔克作文斯,他曾说过:“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其目标虽似天高,但以此为志的他果真在1982年凭借一本《百年孤独》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这与他的文学造诣密不可分,但你能否认他的目标对他的推动作用吗?

目标引领我们走向更高之处。王勃于《滕王阁序》中叹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论你现在的处境是怎样的,只要你心向高处,你的目标便会像启明星一样,在命途苍茫的晓色中闪耀,引导你一步一步跨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所以,现时之穷又有何妨?你看那三尺高的树苗,终有长成参天大树之时。如留恋此岸之景,又如何赏得彼岸花开,你看那卑微的斥鴳,屈居于树枝,纵有翅翼,也飞不出方寸之地。

篇7:高中优秀议论文:高度

1.经历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2.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3.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能够主动积极地想办法,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2.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活动时的组织和调控

2.撰写活动报告

教学方法

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教具准备

每组一个测量倾斜角的仪器(测角仪)、皮尺等测量工具.教学过程

Ⅰ.每组提出测量的对象及方案

[师]上节课我们已获得测量底部可以到达或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的测量方案,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实施.[教师活动]1.把学生分成5~6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选定测量对象,根据上节课的分析设计出本组测量的方案,并做好分工.2.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并帮助完善.3.教师提示要注意的实验的细节:

篇8:人生的高度高三学生优秀作文精选

在读完《璇木》后,我对这首小诗有了新的感悟。

《璇木》,讲述了中国第一位参加过两届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刘璇自己从5岁开始训练,到20岁退役的体操生涯。从中,我窥见了冰心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成功,饱含着奋斗与牺牲血泪。

“教练没有叫停,我只能继续摆浪,那种钻心的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小小的刘璇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不肯对自己叫停。“食得咸鱼抵得渴。在人生途中,对痛苦有多大的承受力,对美好就有多大的感知度。”或许正是这艰苦的锻炼,造就了今天对美好有极大感知度的刘璇吧。

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人生就像高低不平的阶梯,当你认为你达到心中的高度时,你就会忘却前进,去攀登,而变得寸步难行。然而,当刘璇退役后,她还积极投身于娱乐圈,绽放自己另一面的光彩。当邓亚萍退役后,她还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寻得自己另一个精彩身姿。确实,你只要再向前踏一小步,也许,你就能打开另一扇大门—-通向人生的更高峰。难道你成功后,就不再进取了吗?难道你失败了之后,就放弃了吗?所谓的体育精神,或许正是饱含奋斗与牺牲血泪中,那勇于不断攀登高峰的精神,一种对梦想的执着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艰苦奋斗,又谈何成功?又或许,人生本来就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追梦的路途中,看的是人们的努力与付出。何谓体育精神?其此之谓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掩卷长思,我们能更从这些优秀运动员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该努力的方向,明白了接下来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人生不正像体育?要经常磨砺心志,以迎接将到来的坎坷。而支持它的,就是广义的体育精神---执着于梦想,执着于美好的奋斗、牺牲精神。总在原点停留,自怨自艾,只懂得艳羡他人的人,注定有不完美的人生。

篇9:高中优秀议论文:高度

高中英语作文:成熟是生命的一种高度

People often like to pursue a realm, which is mature. Mature, is a deep life process, it is the continuou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s the sublimation of thought, the deepening of the soul is the supernatural life of life, the elegant personality. Mature, it is never older than the world and the sole. People may have mature in the years of the years, 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years is never equal to you have matured. Mature, not the exile of simple time. When you realize that you mature, it may be a textual cover and decorate your childish, and when you think you are still naive, perhaps, you have become a true meaning in the true sense. Life, this is so continuously in contradictions. Some people may never mature, this is a kind of grief but not accident, because maturity is a height of life, and it is impossible to meet each person. Mature, it takes a price. Mature, it is a prudent awareness and rational sublimation of a variable, a variety of serious events. Red leaf cream is red, bacmemun, snow, nature, wind, rain, snow, and purify their soul, so that they will move to life landscape. Otherwise, how can there be “Dear Who Dyeing Frost,” “Plum Fragrance Scented” is a singer! People, the same. The calm and stability of life is not a lucky and happiness. On the contrary, some bitterness and sorrows of life are an eternal wealth. The monument of the suffering tree is a monument, and the wind sails of the wind. Every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soul. People, that is, this is constantly ripe. Be kind to life, deepen life - this is the choice of wise. Life is like a flower, and mature is just the autumn of the tree. The empty flowers are gorgeous, and there is no fruit for a long time, how can I calculate a complete life? Ripe is worthless, long-lasting.

上一篇:人教版 小学英语 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下一篇:员工日常工作风采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