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化学

2024-08-10

污染控制化学(精选8篇)

篇1:污染控制化学

化学污染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化学污染

xx

(xxxxxxxxxxxxxxx)

摘 要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关键词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生物技术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1.1 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

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55.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1.2 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

1.2.1 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

1.2.2 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

水相有机合成在有机金属类反应,水相Lewis酸催化的反应现都已取得较大

进展。因此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

1.2.3 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31.10℃,7 477.79KPa)以上的CO2流体。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

1.3 催化剂的选择

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做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做为烷基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它将成为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体系。采用生物技术已在能源、采油、采矿、肥料、农药、蛋白

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的制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它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节约能源和易于实现无污染生产而且可以实现用一般化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化工过程,其产品常常又具有特殊性能。因此,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倍受青睐。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朱清时.绿色化学和新的产业革命[J].现代化工,1998(6)闵思泽.环境友好石油炼制技术的发展[J].化学进展,1998(1)黄培强.绿色合成:一个逐步形成的学科前沿[J].化学进展,1998(4)高兆林, 谭丕亨.绿色化学浅说[J].山东化工,1999(2)

篇2:污染控制化学

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可以分为3种: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阐述了由于由室内装饰引起的.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甲苯二异氰酸脂(TDI)等化学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控制对策.

作 者:孙国良 王清英 SUN Guo-liang WANG Qing-ying 作者单位:孙国良,SUN Guo-liang(南阳师范学院,基建处,河南,南阳,473061)

王清英,WANG Qing-ying(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篇3:绿色化学与白色污染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提供了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 提供了从源头消除污染的方法,即由末端治理转变为始端控制[2 - 3]。为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品质,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者说可生物降解的绿色化学产品———可降解塑料,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白色污染,即通过绿色化学的理想方法从根本上预防白色污染[4 - 5]。

1 可降解塑料简介

可降解塑料与普通塑料几乎具有同样性能,在一定使用期限内性能不会发生变化,在使用后可在自然环境下降解成无害物质。可降解塑料在一定的环境中降解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大分子量聚合物→小分子量聚合物→有机中间产物→CO2,H2O,能量等最终回归于大自然,因此,废弃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不会变成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破坏。另外,部分用于制备可降解塑料的原料也来源于可再生资源,而不依赖于日渐枯竭的石油,因此可降解塑料又被成为绿色塑料,它也势必成为解决白色污染和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之一[6 - 7]。

2 可降解塑料的分类

2. 1 按降解条件分类

按照引起降解的环境条件,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 ( 1) 光降解塑料,这一类型的可降解塑料主要通过吸收光线并利用光化学反应使塑料分解; ( 2) 生物降解塑料,利用微生物、细菌以及水解酵素等将塑料分解,回归自然; ( 3) 化学降解塑料,利用自然中的水和氧将塑料分解,如氧化降解和水降解等;( 4) 组合降解塑料,就是结合以上几种降解类型的可降解塑料[8 - 10]。

2. 2 按制备方法分类

根据制造方法,可降解塑料可分为: 微生物合成体系、化学合成体系和利用天然高分子体系3 大类[11]。

2. 2. 1 微生物合成体系

许多微生物能够以有机化合物作为食物,并且具有合成生物降解脂肪族聚脂的能力。例如使用丙酸、葡萄糖作为微生物的碳源食物,通过发酵法制备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生物降解性3- 羟基丁酸- 3 - 羟基戊酸共聚物( P - 3HB - co - 3HV) 。其化学结构为:

这种共聚物在河流、海底的淤泥中,以及土壤中最后都可以分解为CO2和H2O最终回归生态体系,显示出良好的可降解性[12]。

2. 2. 2 化学合成体系

化学合成体系可降解塑料的品种很多,主要包括聚己内酯( PCL)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 、聚乳酸( PLA) 、二氧化碳聚合物( PPC) 、聚乙烯醇( PVA) 和聚3 - 羟基烷酸酯( PHA) 等,下面简单介绍两种可降解塑料[13]。

( 1)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

PBS是由丁二酸和丁二醇作为原料,通过脱水聚合制备获得的乳白色,无嗅无味的可降解塑料。它很容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 并且,他还具有十分优异的综合性能,能够逐步替代生活中常用塑料制品[14]。其化学结构如下:

( 2) 聚乳酸( PLA)

PLA的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淀粉原料首先经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种发酵制成高纯度的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PLA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这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15 - 16]。其化学结构如下:

( 3) 二氧化碳聚合物( PPC)

二氧化碳聚合物是一种无毒,阻气,透明的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的原料可以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可以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基聚合物则是以烃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共聚而成,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占31% ~ 50% ,与常规聚合物相比,对烃及上游原料石油的消耗大大减少。其外观与聚乙烯塑料相似,弹性良好,在土壤中可在短时间内完全降解,并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17 - 18]。其化学结构如下:

( 4) 聚己内酯( PCL)

PCL是由 ε - 己内酯开环聚合所得的线性脂肪族聚酯。其热稳定性较好,分解温度较高,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PCL在土壤和水环境中,6 ~ 12 个月可完全分解成为CO2和H2O,对人体无害,PCL作为完全生物降解材料,是真正减少塑料垃圾,保护生态平衡以及开辟新的材料原料的重要途径,对解决研究塑料发展的难题之一———白色污染有着巨大的作用。其可用作生物医用材料,如可用作体内植入材料以及药物控释材料,目前已经获得美国FDA的批准[19 - 20]。其化学结构如下:

( 5) 聚乙烯醇( PVA)

PVA是一种高阻隔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完全降解为CO2和H2O,是名符其实的绿色高新环保包装材料。 并且,PVA制成的薄膜透明度高,透光率高达90% 以上,柔软不带静电,不经任何表面处理就能印刷出牢固而鲜明的图案,粘合强度大,耐磨性、抗拉、抗压、抗冲击强度、耐划伤性能和耐蚀性能较高。并且PVA薄膜抗应力开裂、抗老化、耐热、无毒无味,对气体、有机化学试剂蒸气的透过率极低,具有优良的气密性和保香保鲜性能,综合性能极为优异[21 - 22]。其化学结构如下:

2. 2. 3 天然高分子体系

目前主要使用的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和甲壳素等,这些材料来源丰富,并且这类自然生长、自然分解的产物可以说是完全无毒。但由于天然高分子一般不具有热塑性,因此成型加工较为困难,所以一般不能单独使用,需经过改性或者与合成可降解塑料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后使用[23 - 24]。我们相信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环保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天然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市场仍将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塑料薄膜、包装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无论是合成可降解塑料还是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都符合绿色化学从源头上消除白色污染的理念。一旦能够实现性能和成本上的突破,必将取代传统塑料,走入人们日常生活,届时,消除白色污染的理想将不再遥远。

3 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

由于性能和成本的制约,可降解塑料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仍处于萌芽期和发展初期,目前主要应用于塑料袋,医药、卫生产品,农林水产业等领域,但其市场存在巨大增长潜力,目前正在向一些终端应用领域增强渗透力度。它的新用途则十分广阔,如用于制作化妆品容器、牙刷、缓冲材料、包装材料、购物袋、一次性使用手套等。如果安全性问题解决了,它还能用来制作食品容器。作为新的高分子功能材料,生物降解塑料也能应用到肥料、农药的游离基包装材料和医疗用品包装领域。今后在粘合剂、印刷油墨等非塑料领域里也可开辟用途[25]。

4 总结和展望

利用可降解塑料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制塑料,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白色污染,是绿色化学的核心; 而设计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可降解塑料,也是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绿色化学是未来的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利用这一利器,大力开发可降解塑料,提高其性能,降低其成本,使其早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势必将消灭白色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摘要:为了保护环境,消灭白色污染,则必须由末端治理转变为始端控制。绿色化学提供了从源头消除白色污染的方法,即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者可生物降解的绿色化学产品——可降解塑料。简要介绍了可降解塑料的分类和应用领域,并对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二氧化碳聚合物(PPC)和聚乙烯醇(PVA)的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行了介绍。利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大力开发可降解塑料,势必将消灭白色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篇4:警惕化学污染入侵大脑

卡洛斯·贾西诺是在美国哈德逊河附近的哈莱姆长大的,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附近滑旱冰,吃麦当劳,和小朋友一起闲逛。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在哈莱姆,30%以上的孩子患有哮喘,是美国哮喘发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哈莱姆地区周围的空气质量令人们深为担忧,但大多数人都归咎于1985年建立在沿哈德逊河一侧的一个污水处理场,那里暴露在空气中的沉降池臭气熏天。后来在环保人士的努力下,于1994年在这里建立起了空气监测站。

哈莱姆地区人们的健康困扰在城市贫困人口中并不少见。除了哮喘之外,这里的孩子肥胖率也很高,也许最令人震惊和担忧的,是日益增多的学习障碍症。医学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这些症状在某种程度上都与诸多环境因素有关,从营养不良到烟草中的尼古丁到工业化学物质,但令卡洛斯和其他许多人大为震惊的是,化学污染最大的目标可能不是我们的肺,而是我们的大脑。

触目惊心的污染现实

在美国,多达六分之一的儿童患有各种神经发育障碍症,包括自闭症、语言能力迟缓、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等。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仅ADHD这一项就对14%的儿童产生影响。200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需要特殊教育服务孩子的数量在过去25年里增加了200%。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估计,3%的脑部疾病完全是因环境毒素引起的,另外25%也与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的交互作用有关。

美国的孕妇和幼儿每天至少要受到三种有可能毒害大脑神经的杀虫剂的污染,主要污染途径是通过食物和水,还有一些污染则来自家居环境、草坪等。一些有毒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污染,主要通过汽车排气,聚溴二苯醚、多溴二苯醚这类化学阻燃剂的污染,主要通过家中的软垫饰物和家用电器等。这些化学物质和其他工业副产品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地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但每个人受化学物质污染毒害的程度不尽相同,我们中的一些人似乎更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其可能原因包括遗传易感性、营养不良、身心压力和年龄等。

1994年,卡洛斯在完成高中学业后,参加了当地的一个青年环保组织,开始绘制当地污染源地图,其中包括干洗店和排放汽车尾汽的公交站的位置等。1997年,他加入了西哈莱姆的环保行动组。如今,他利用一种实时记录碳黑污染的“黑匣子”——微波炉大小的便携式黑碳仪——监测当地的空气环境。每天下午3点污染指数最高时,卡洛斯就开始收集数据,到近傍晚时,污染指数可达700s以上。在他的想象中,“像丑陋鬼脸般、令我们窒息的黑色污染物在我们的窗户周围不断地盘旋着。”

不过,这种可见的烟雾还不是最严重的污染。烟雾污染确实存在,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空气质量管制条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在其后的40年里,《清洁空气法》从根本上减少了许多烟雾成分,其中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82%;二氧化硫下降了76%。

但是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黑碳颗粒物,依然造成全球每年二百万人过早死亡,并对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影响。据最新研究发现,黑碳是“由人类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的第二大因素”。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是人类多种疾病频发的罪魁祸首,包括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等,有的甚至导致过早死亡。黑碳被认为是多环芳烃这类化学物质的“同谋者”,它比多环芳烃更易测量到,通常与多环芳烃的存在密切相关。细小的黑碳颗粒被人体吸入后,会深入肺部,甚至会到达大脑,在大脑里肆意作乱:改变基因表达,导致发炎,扰乱神经电路等。卡洛斯和其他人不由想到:这些污染物和其他常见的污染物是导致哈莱姆地区的孩子们神经发育延迟高发病率的元凶吗?

“环境暴露”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进展

上世纪80年代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弗雷德里卡·佩蕾拉是一位年轻的癌症研究人员,当时她决定从人类胎盘收集组织样本,认为它们是最“原始”的、未受环境污染的组织。“但结果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不吸烟女性身上获取的样本中,也有DNA被污染的痕迹。这让我对胎儿的环境污染风险感到担忧。”她回忆道。

在过去的20年里,癌症研究人员和其他分子生物学家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与基因组相关的疾病,希望能够破解疾病的秘密。如今人们已经明白,细胞的生存状态并不仅仅取决于DNA蓝图,细胞会敏感地与外部产生交互关系,对基因的开启或切断产生影响,有时甚至因环境、饮食、污染物质吸入或通过皮肤接触等因素产生突变。为了真正理解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科学家们需要同时对基因组和环境暴露(exposome)进行研究,“环境暴露”一词是2005年美国癌症流行病学家克里斯多佛·怀尔德创造的一个新术语。

佩蕾拉如今已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对美国流行病学数据搜集最多的人之一。从1998年底开始,佩蕾拉和她的同事在哈莱姆医院等地招募了700多名孕妇开展母婴研究项目。15年后,当年的婴儿已进入青少年时期,研究团队一直在对其中四分之三的参与者随时间推移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保留着他们从母亲怀孕到分娩的所有血液和尿液样本,以供研究人员在出现新问题时回过头去查询这些历史数据和资料。

如今人们已经知道,很多化学物质可以渗透进入曾经被认为神圣不可侵入的胎盘中。这种情况令人担忧,这些化学物质的大部分从未进行过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测试。此外,医学界普遍认为,胎儿时期受到的化学物质污染,会带来许多疾病风险和隐患,如肥胖、癌症和自闭症等。

2013年9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发表联合声明称,“过去15年里的科研证据表明,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暴露于有毒污染物环境中,有可能对生殖健康产生显著和持久的影响。”发育生物学家认为,胎儿时期身体和大脑细胞的发育正处于最重要的关键时期,此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就好像单行列车,一旦离站,就再也没有退回重来的机会。

污染对孩子们的影响比实验室动物更难研究,因为他们接触到的多种环境因素都会对实际数据产生影响。但通过佩蕾拉和她的研究团队复杂而多样化的调查研究策略,一切都开始明晰起来。该中心的早期研究发现,出生时的一些问题,包括体重过轻和头围过小以及儿童低智商等,都与母亲体内高污染物含量相关,罪魁祸首是多环芳烃和一种叫做毒死蜱的化学物质,前者是100多种多环化学结构式的总称,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的环境污染物,并具有明显的生物累积效应;后者是一种有机磷剧毒农药,用于杀死室内蟑螂和臭虫。此外,化学阻燃剂污染的危害也不可忽视。毒死蜱在早期样本中的几乎每一位母亲的脐带中都有发现,虽然自2001年以来,已在住宅使用中被淘汰,但是一些害虫驱除剂仍在使用。这类有害化学物质,还包括一些农业杀虫剂,它们最终会残留在食物中,进入我们的身体。

佩蕾拉和她的同事证明,这些有害化学物质会损害细胞的DNA。动物实验表明,毒死蜱会导致发育中的脑细胞死亡,诱导老鼠产生行为变化,例如,在子宫内或出生后不久给予低剂量农药的老鼠,在走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能力很差。

佩蕾拉和她的团队不知道这些化学物质会如何改变大脑,他们通过对阅读能力、运动技能,以及攻击性、冒险或抑郁等心理标准的定期测试,来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

在孩子3岁时,与其他孩子相比,接触农药最多者,运动技能测试低于平均成绩6分,心理发育测试低3分,产生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等问题的风险也更大。

另有研究表明,多环芳烃污染导致发育迟缓风险增加近三倍。在孩子7岁时的测试表明,排除吸烟影响和孕产妇智力等因素,孕期曾大量接触毒死蜱母亲生产出的孩子,工作记忆下降2.8%,智商下降1.4%。之后波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更高的产前化学物质接触导致5岁儿童智商平均下降3.8分。这种影响可与上世纪70年代铅的有害影响相比拟。

如今哈莱姆的儿童已经长大,研究团队想要知道,胎儿期的化学物质接触累积,是否在其他方面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如学术能力、社交能力、焦虑和抑郁,甚至一些自伤行为等。

化学污染如何入侵和改变大脑

人类对于环境污染对大脑损害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0年,一位希腊医生就对铅的毒性进行了描述。1848年,一位法国医生发现了导致某个婴儿脾气暴躁的原因,原来这个婴儿一直喜欢吸吮一个用铅做成的士兵玩偶。随着20世纪商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类似的儿童受害曝光事件也越来越多。1955年春,一种添加到奶粉中的加了砷的稳定剂导致日本12000名受害者产生各种疾病,包括癫痫、智商降低等,大多数受害者为婴儿。培养皿中的研究实验表明,砷抑制细胞生长,影响大脑正常发育过程。上世纪50年代,也是在日本,一家工厂将汞排入海湾,怀孕期间的母亲吃了受污染的鱼,最终引发许多孩子产生严重的身体疾病和认知障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对空气污染、铅污染、谷物中含汞防腐剂、鱼类的多氯联苯污染以及酒精对胎儿和儿童的影响进行研究后发现,化学物质对孩子的影响比对成年人要大得多。

“因为人类的大脑是如此地复杂,所以它也是非常脆弱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格兰迪恩说道,“哪怕只出现一点错误,你也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格兰迪恩解释说,受孕后不久大脑就开始形成一小簇细胞。在胎儿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每分钟可生成12000个细胞,即每秒200个,这些细胞开始发送和接收信息,并转移到身体的特定部位。当大脑完全成熟的时候,已有接近100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各有分工,或提供营养物质,或清除死亡细胞等。“如果细胞定位或连接形式出现错误,会影响人的一生。”

2006年,格兰迪恩和他的合著者纽约西奈山医院的菲利普·兰德里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确定了201种重金属、溶剂、杀虫剂和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类大脑的毒性影响,其中至少有100种经动物实验证明对神经有毒害作用,但尚未经过人体测试。在这201种有害物质中,有一半为“高产”化学物质,每年在美国本土制造或通过进口进入美国的数量达一百万磅以上。当年格兰迪恩等证明对胎儿大脑发育产生毒性的有害物质有6种,如今已经增加到10种,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中。比较常见的、并经常在孕妇血液中被发现的毒害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通常有:铅、甲基汞、包括DDT(上世纪70年代被禁止,但在土壤和水中仍有残余)在内的有机氯杀虫剂、用于杀灭蟑螂的毒死蜱等有机磷酸脂、多环芳烃、多溴二苯醚(这种普遍使用的阻燃剂现已被淘汰)、砷、乙醇和甲苯溶剂等。

各种化学物质从多方面对大脑发育产生毒害影响。例如,甲基汞会令大脑神经细胞的分布位置产生混乱;毒死蜱会对胆碱酯酶产生抑制作用,而胆碱酯酶是维持大脑细胞间正常信息沟通的一种重要的酶;高含量的甲基汞会引发记忆缺陷;铅会导致注意力缺失;杀虫剂会损害空间感知能力;黑碳会对注意力和大脑信息处理速度产生影响。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易感性都是一样的,还会受到如基因、对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的影响,此外还有性别的区别。例如,男孩比女孩更易受到多环芳烃的影响,在同等的毒死蜱暴露下,男孩比女孩更易产生工作记忆困难。

许多有害化学物质对贫穷孩子的影响更大,他们通常暴露于更多的铅和一手烟、二手烟的环境中,而较富裕人群从饮食中积累的汞更多。城市孩子可能受多环芳烃和黑碳的影响更大,而农村孩子则受到更多杀虫剂和含砷井水的毒害。

在所有化学污染物中,溴化阻燃剂可能是最“不分贫富”的。虽然目前美国孕妇体内的多溴二苯醚含量在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可燃性标准的制定,导致多溴二苯醚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无处不在,从电子产品到家居用品。更糟糕的是,多溴二苯醚分子很易转移,并可在血液和母乳中沉积多年。研究人员通过对克汀病的研究,发现这种化学物质会影响对大脑发育等功能至关重要的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怀孕期间体内多溴二苯醚水平较高者,孩子的言语智商平均低6分,精细运动技能测试得分也较低,产生多动症的风险也更高。瑞典毒理学家佩尔·埃里克森发现,同时接触溴二苯醚和汞的实验动物,比单独接触汞的动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

以科学手段干预和阻止污染入侵大脑

令人担忧的是,化学物质对儿童神经的毒害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的慢性中毒,而不是像出现在医院急诊室里那样的急性中毒,往往容易被忽视。大多数医生都没有经过如产前或童年环境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影响这类相关知识的训练,如果父母问医生,他们往往会说“放心,没事”,但实际上这种慢性中毒对于孩子的学习、心理和行为障碍,甚至一生的幸福健康的影响可能是非常大的。

据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一项估计,仅汞暴露导致每年出生在美国的几十万儿童平均智商下降0.59到3.2。“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监管机构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研究检测。”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高级科学家、公共卫生专家米里亚姆·罗特京-埃尔曼说道。

为了获得更多数据,兰德里将启动一个投资2000万的前瞻性调查研究计划,对孩子从子宫到童年进行跟踪调查,通过更多的数据来揭示环境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与此同时,佩蕾拉的研究团队开始建立环境健康研究的下一个前沿阵地:大脑成像。如今,科学家已确定有害化学物质接触与大脑认知障碍有关,观察大脑结构本身就很有意义。他们想知道,有害化学物质是否明显改变了大脑的物理结构?

哥伦比亚大学流行病学家维吉尼亚·劳对此持肯定态度,毒死蜱暴露量最高的5~11岁儿童的大脑成像图显示,与语言接受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相关的大脑部分有细微的变形,与注意力和解决问题功能相关的顶叶皮层和额叶皮质也在变薄。

是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了,维吉尼亚·劳说道:“除了如铅和汞这类金属之外,公共卫生部门没有真正重视起化学物质对下一代大脑的污染和影响,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是要通过研究,有效地干预和阻止化学污染对孩子大脑的损害。”

19%的美国人都住在车流量很大的道路附近,大部分地区缺乏空气监测设施。而黑碳污染问题很复杂,因为它包含了许多污染物质。城市和联邦官员建议通过使用更清洁的燃料、新的引擎来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

佩蕾拉接下来将继续对儿童有害化学物质暴露问题进行研究,从多环芳烃到新的合成除虫菊酯杀虫剂。流淌不息的哈德逊河提醒着我们,我们与空气和水相依相存,空气和水在滋养着我们,同时也将污染传送到我们的身体细胞里。

政策和有力的措施带来了环境上的一些变化,曾经因污染而变得肮脏的哈德逊河,如今比两代人前要清洁得多。变化也反映在我们的身体上,曾进入家居生活中的毒死蜱被逐步淘汰后,孕妇体内有害化学物质水平显著下降。最近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与三年前的测试结果相比,加州孕妇体内溴化阻燃剂水平低了65%。在使用清洁燃料和空气过滤器之后,纽约市公交车的颗粒物质排放降低了97%。

篇5:化学残留控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控制和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方面,颁布实施了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同时提高农药市场准人要求,并在加强对持久性、剧毒和高毒农药的管理,加大农药残留监控力度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2002年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源头管理,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督检测,扩大对农民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指导与监督,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实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计划用8-10年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1 目的

规范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朝阳地区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引用文件

3.1《朝阳检验检疫局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办法》(朝检办[2008]57号)3.2《关于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管、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的意见》(朝检办[2008]30号)

3.3《关于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朝检办[2007]76号)

3.4《关于进一步明确相关检验检疫业务规定的通知》(朝检办[2008]33号)

3.5《朝阳检验检疫局法检出口产品全过程质量监管实施细则》(朝检办[2008] 56号)

3.6《关于进一步改进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管理的意见》(朝检办[2010]11号)4 职责

4.1 分管局长领导此项工作并对其有效性负责。

4.2 检疫监管科是此项工作的主管部门。5 要求

5.1 基本要求

本局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检验检疫备案基地的监督管理,建立备案基地监督管理档案,并确保: a.基地的生产活动在生产企业的有效监管之下;

b.基地持续符合下列条件;

b1连片种植并具有一定规模,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大棚种植基地要求集中种植,种植面积不少于100亩;食用菌每个基地菌棒/袋数一般应不少于15万棒/袋;对采用平面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如蘑菇等,每个基地面积应不少于10亩);

b2周围具有天然或人工的有效隔离带或有效防范管理措施;

b3周围无污染源,如化工厂、造纸厂、专业饲养场、垃圾处理厂、医院及污水排放管道等;

b4对栽培介质(或土壤)和灌溉水源进行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检测,并符合相关规定;

b5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工具及其它农用器具存放场所。

c.各项管理制度有效执行。

5.2日常监管

5.2.1监管频次

并有固定的,在种植前、生长中期及采收前后应至少各进行一次监管。对阶段性未进行种植或者未向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料的备案基地,原则上可不做监管。

5.2.2监管方式

a.现场检查

b.材料验证

c.样品检测

d.上述方法的组合 5.2.3监管内容

a.备案种植基地的周围环境及状况;

b.备案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及种植品种;

c.备案种植基地病虫害发生、监测、防治情况及有关记录;

d.备案种植基地农业化学投入品进货台帐和使用台帐;

e.备案种植基地质量安全自检自控体系情况;

f.备案种植基地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记录;

g.采收数量、出具《供货证明》情况和数量核发情况;

h.其它应当检查的内容。

5.2.4监管要求

5.2.4.1对备案种植基地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情况的监管,应在收获前后,抽取样品至少各进行一次农残和重金属检测,需监控项目应由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实验室检测;

5.2.4.2对采收数量、出具《供货证明》情况和数量核发情况的监管,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生产企业应对检验检疫备案基地的产量和原料出成率进行评估和测算,本局主管部门应对生产企业评估和测算结果进行核实,并据此核销原料,防止生产企业出现溯源不清和收购种植基地以外的原料。

b本局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检验检疫备案基地向异地(非辖区内)生产企业提供的原料出具《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加工原料供货证明》(附录1),并及时向生产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通报监管情况。对辖区内生产企业使用异地检验检疫备案基地提供原料的,本局应凭检验检疫备案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供货证明受理检验检疫,并及时向备案种植基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通报进口国家或者地区对食品的要求和种植基地提供原料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情况。

5.2.4.3认真填写《植物源性食品原料基地监管记录》(附录2),并将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被检查基地对应的生产企业。

5.3 定期监管

5.3.1监管频次

每季度进行一次。对阶段性未进行种植或者未向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料的备案基地,原则上可不做监管。

5.3.2监管方式

a.现场检查

b.材料验证

c.上述方法的组合

5.3.3监管内容

5.3.3.1 备案体系文件

a.企业关于基地备案书面申请

b.企业合法管理基地权限证明或合同证明材料名称(、证明材料发放机构)

c.企业种植、收购合同清单(合同数量、种类、期限等,种植面积等)

d.植保员档案材料(档案材料名称及发证机构等)

e.基地平面图及基地编号(基地名称和面积等)

f.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栽培体系、管理体系等文件名称、对象、适用性)

g.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方法是否适当、适用,是否违背农用化学品管理体系)

h.基地农用化学品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整、可行、是否设计有相应的表格)

5.3.3.2 备案种植基地

a.基地生产和出口情况;

b.农用化学品采购控制;

c.农用化学品残留检测情况;

d.基地环境; e.种植基地基本情况;

f.农用化学品的施放管理程序;

g.农用化学品保存发放情况。

5.3.4监管记录

进行定期监管,应填写《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考核记录表》(附录3)。

5.4 审核

5.4.1本局主管部门应要求生产企业于每年10月底前向本局提出备案基地审核申请,并上报辽宁局植检处或按其授权适时组织进行审核。

5.4.2审核合格的,检验检疫备案资格继续有效;不合格的,应出具《不合格通知书》(附录4),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检验检疫备案资格。

5.5 换证复查

5.5.1生产企业应当在检验检疫备案基地资格有效期满前3个月向本局主管部门提出换证复查申请。本局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复审。

5.5.2复审合格的,予以换证,其备案资格继续有效;不合格的,取消其备案资格。

5.6 行政措施

5.6.1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局主管部门应书面通知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并暂停受理其相关产品出口报检,直至整改符合要求:

a.收购非备案基地的原料;

b.不按规定购买施用农用化学品的;

c.原料不在安全间隔期采收,造成农残超标的; d.原料检出农药与申报农药不符的;

e.抽样检测农用化学品超标的;

f.其它不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

5.6.2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取消检验检疫备案基地的备案资格。被取消检验备案资格的备案基地,1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备案申请:

a.转让、借用、篡改基地备案号的;

b.对重大疫情及质量安全问题隐瞒或谎报的; c.连续两次抽检,产品中农用化学品残留检测情况与申报农用化学品严重不符的;

d.不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或基地安全用药制度,违规存放和使用农药的;

e.不遵守有关规定,造成生产企业出口食品原料和成品在出口前被检验检疫机构检出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进口国或我国标准,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

f.不遵守有关规定,造成生产企业出口食品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被进口国通报,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或因此给我国同类产品出口造成重大影响的; g.生产企业因违规被列入总局“出口食品违规企业名单”的;

h.拒不接受监督管理的;

i.其他类似违规行为。

5.6.3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为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资格自动失效:

a.基地对应的生产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基地地点、种植面积等发生变化后,30个工作日内未申请变更的; b.一年内没有备案范围内出口原料的。

5.7监管档案

本局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备案基地监管档案。监管档案也可与基地备案档案同档保存。

5.8 对通过GAP认证、具有有效认证证书的备案基地的监督管理,应考虑其所享有的优惠政策并给予适当的便利措施。形成的记录

6.1《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加工原料供货证明》

6.2《植物源性食品原料基地监管记录》

6.3《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考核记录表》

篇6:化学污染调查报告

我们在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时候,对河水进行了取样分析。河水里的有害成分远远超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植物枯死,鱼虾销声匿迹。水色浑浊,水草、树叶全部漂于水上,还有可乐瓶、软包装等废弃物。随后,我们取了这条河的水样,放在我们事先准备好的鱼缸里,另一个鱼缸里装洁净的自来水,水温一样,然后将两条一样的小鲫鱼分别放人两个鱼缸中,我们每天为自来水的鱼缸中换新的自来水,也每天为河水缸里的鱼换新取来的河水,并每天同时喂它们同样的食物,放在同一地方。两个周后,我们发现,放自来水中的鱼仍活着,而放在河水中的鱼却死了。这再次说明了河水的不洁净。但是对于鱼到底是死于什么原因,是化学因素还是别的什么因素,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当小组的同学顺着河道向上游走去,发现有的河道已经干涸。在干涸的河道两边和河底,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废弃物。我们把回收到的垃圾物进行了统计,废弃物有酒坛子、废旧的车轮胎、报纸、保温瓶的瓶壳、软包装、纸盒、玻璃碴、烟头、塑料袋、各种饮料瓶、废电池等,全是生活废弃物。

我们查询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中第18条规定:禁止向地表水体倾倒城市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看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实在是太薄弱了。

如果此法贯彻得很好,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的生活废弃物弃于河底呢?为了调查得更清楚,我们在俚岛镇内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问题 是 否

1.您认为水污染是否严重? 98% 2.0%

2.您认为水污染是否影响健康? 97.22% 2.78%

3.您是否投掷过废弃物? 12.55% 87.45%

4.您认为政府是否重视水污染管理? 30.75% 69.25%

5.您认为是否应全民普及水污染知识? 96.5% 3.5%

6.您是否愿意为治理水污染贡献力量? 99.2% 0.8%

7.您认为是否应往水中投废弃物? 0% 100%

8.您认为这条河是否可以持续现在的状况? 10% 90%

9.有关单位是否向您调查过水的情况? 2

% 98%

10.您是否向有关单位反瀛过水的情况? 2% 98%

对小河成为现在的模样,总结了以下几条:

(一).环保部门的管理意识差,对河道的管理力度不够。

每年镇上的企业都拨款修河,却只是将河道里的杂草、垃圾清理了,没有继续下去。河水不但又遭到了破坏,而且是越来越差了,企业的拨款基本就是打了水漂。真的需要政府环保部门拿出有力度的治理措施。

(二)、附近的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这是这条河变成现在的样子的直接原因,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都基本倾倒在河道里,河道堵塞,河水污染。

(三)、工厂废水污染

河道下游的几家工厂,直接向河里排放生产污水,也是造成小河污染的一个因素

二、治理方案:

对此,我们成立了“瀛波”宣传小组,在附近的 居民和工厂间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人们都能自觉站出来,为保护我们的小河而做出应尽的努力。

让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中,可直接饮用的只有0.5%。据估计现在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的饮用水,有200万人的死亡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有关,我国有24%的人引用水质不良的水,可能被传染上伤寒、霍乱、痢疾、肝炎、胃炎五大疾病。“瀛波”河水污染主要来自民用污染。居民随便投掷废弃物,加上有些部门防治水污染设备不完善,污染越来越严重。100%的人知道不应该往水中投废弃物,但仍有17.5%的人往水中投掷过废弃物。对“峨石瀛波”的这种情况,我们设想出以下7种治理方案:

(1)桥下设立废弃物隔离带。我们设想在桥下布一张网。当水流过网时,废弃物就会被阻隔在“人”字的网口里。只要将网斜向拉起,废弃物就会全部兜上来,然后统一处理。

篇7:污染控制化学

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

(1)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烃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芳烃等。

(2)变更工艺。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3)隔离与屏蔽。屏蔽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屏蔽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头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

(4)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

(5)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作业场所在有害化学品的浓度,它仅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就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保持卫生。保持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弃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篇8:化学香:被污染的信仰

[劣质化学香泛滥,宗教人士遭难]

人们有宗教信仰无可厚非,这是天赋人权,也是受到《宪法》保护的。中国人历来对焚香情有独钟,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甚至连人的去世也要焚香,中华民族是烧香的民族,这一点毋庸置疑。烧香是传统,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平安健康,礼佛敬神理应是祈求平安,修持智慧,使人身体气脉畅通而达静心健康之效,若将之用于修行上,更是具有不可思议的助缘。一旦使用的焚香为化学香,燃烧之后,有害物质充斥整个佛堂,不仅不能使人身体气脉畅通以静心健康,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健康受损,我们的信仰岂不是被这小小的焚香所污染殆尽?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处的栖霞山上,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然而,由于香火旺盛,近年来不断有僧人罹患各类呼吸疾病,甚至患上肺癌,罪魁祸首就是劣质化学香大量流入寺庙。

近年由于香火太旺,劣质香应运而生,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纷纷用工业色素、香精、树脂、锯木屑作原料制香,此类化学香以锯木屑、工业树脂、香精、色素为原料,毒性较大,在焚烧时产生的煤焦油和有害毒雾及粉尘,令长期生活在此类环境中的僧侣们受到的危害性极大,一些寺院法师和礼佛者近年肺癌频发,与长期焚烧劣质香关联甚大。

此类无良的商家和生产者,为贪图利润,不仅把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做儿戏,甚至对于善良的信众们当做伤害的对象,不仅法律不容,连天理都不容。

劣质化学香的生产过程触目惊心

有媒体揭露劣质化学香的生产过程,其内幕触目惊心。据介绍,这些化学香的生产商收集锯木厂木屑、竹屑、木籽壳、花生壳、稻草、玉米秆、松果壳等原料,经过粉碎加工之后,直接作为生产原料。而业内人士指出,原本的化学香的原料应该以树皮为主,这些非传统制香原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含有酸性气体可以和眼中水分结合对眼睛有极大的危害。

由于这些原料劣质,粘合性差,于是就用诸如聚丙烯酰胺(俗称白胶粉)作为粘合剂。聚丙烯酰胺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毒性来自其残留单体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神经性致毒剂,能致癌,对神经系统有损伤作用,中毒后表性出肌体无力,运动失调等症状。因此各国卫生部门均有规定聚丙烯酰胺工业产品中残留的丙烯酰胺含量,一般为0.5%-0.05%。而这些生产商根本不按这些标准实施,只强调其粘合性。

由于原料和粘合剂劣质,这类化学香不易点燃,于是还需要加入助燃物,一般来说,生产商会使用硝酸钾作为助燃物,一方面效果好,另一方面价格低。而硝酸钾具刺激性,燃烧时产生的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硝酸钾燃烧后产生的氮氧化物,具慢性毒性,可致癌。吸入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该类粉尘对皮肤和眼睛也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

有以上三类东西还不够,还需要合成色素给香染色。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天然色素本身没有毒性和危害,但提取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如苯、甲醇等,这些都可能致癌或具有其他毒性。

紧接着,生产商用化学合成香精根据客户需要调配任何香味,目前主要以檀香味为主。最常见的有香兰素、沉香素、苯乙醇、洋茉莉醛和人造檀香等。利用廉价有机化工原料制成,如煤焦油产物、石油化工原料等。燃烧产物含有苯环、甲醛,具有慢性毒性、致癌。

为了增加香的重量、硬度、光泽度、紧凑度、香灰白度,使成品外表美观、有分量感、不易折断。还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碳酸钙和滑石粉、双飞粉。但加入此材料所生产的香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因而给一些香厂带来市场竞争优势。在生产香时加入此材料的比例没有固定格式,有人加一到三成的,也有人加三成以上,加多了香在燃烧时会断火,所以有人在配香料时会再加入一些助燃剂。这类化学香在燃烧时悬浮微粒进入空气,人吸入后,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悬浮微粒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长期吸入此类粉尘还有可能会产生尘肺病。

最后,生产商会加入闪光粉、纤维素等,燃烧后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还有最后一样必不可少的原料,水。有了这些,一把外表光洁、色彩艳丽、不易折断、轻重适中且能充分燃烧的化学香就被生产出来了。

目前国内的制香工艺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程序进行配料和生产的,很少见到传统制香使用的檀香木、香料、粘粉等材料。而市面上的各种藏香、印度香,其实大多数是这些汉地香厂仿制的“山寨版”。这样加工出来的香生产成本极低(一公斤成本只需几元钱)、外观好,市场售价每盒为十几元至百余元不等。更有甚者,某些厂家在调配原料时竟然加入甲醛。而这些在制香业圈内并不是秘密。

[被污染的信仰]

化学香大行其道,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天然香不管沉香还是檀香,都会对人体有益,能提神醒脑,凝神聚气,防病养生,祛燥杀菌,然而却因成本高而不得不“咸与维新”。据介绍,天然香的生产没有生产线可言,完全是纯手工生产,工艺复杂。首先原材料就比较复杂,要经过专门的种植和采集才能得到。之后经过对原料的炮制,加入配伍,才进行手工搓香和人工卷香的环节。最后还要窖藏才能最终完成。

天然香的生产过程之长,效率之低,人工之众和成本之高与劣质化学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市场经济中,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版。据业内人士介绍,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香不仅成本高,而且在“卖相”上不能与化学香同日而语。因为价格高、卖相差,所以鲜有人问津,为求生存,只能转而求其次,也纷纷上马新的生产方式。

一些信众本着“心到就灵”的用香心态,对于劣质化学香不但不抵触,反而欣然接受,成为这些劣质香的消费群体,不仅对神灵不敬,对自己的信仰和健康也是不负责。因此,焚香的信众应该虔诚地礼拜神佛,用“道法自然”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信仰,抵制劣质化学香。

而香类产品质量及宗教活动场所燃香安全要求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上相关部门在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不力,劣质化学香得以在各个宗教场所腾起袅袅毒烟,甚至进入一些信徒的家中,污染着我们的空气,损害着我们的健康,亵渎着我们的信仰。

要解决目前这种状况,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重视和提高天然香的生产效率,优化其工艺。加强对宗教用香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最重要的是尽快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对我们的信仰负责,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负责。

上一篇:青春感悟句子下一篇:高一600字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