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案

2024-08-19

《武术》教案(精选7篇)

篇1:《武术》教案

武术教案

教学年级:高一、二年级 课时:2 时间:2011-11-1 授课教师:刘金国 教学内容:五步拳(4-7)动作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所学习五步拳(1—3)动作

2、学习五步拳(4—7)动作,并基本掌握动作要领

3、培养学生喜爱我国传统的健身体育项目

一、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报人数

2、师生问好

3、检查服装

4、宣布本节课内容

5、安排见习生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男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女生

☆ ☆ ☆ ☆ ☆ ☆ ☆ ☆ ☆ ☆

▲ → 教师

要求:队列整齐,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开始部分

1、田径场跑2圈 组织:四路纵队

要求:队列整齐、安静不能打闹

2、踢腿练习

(1)正踢腿

(2)斜踢腿

(3)侧踢腿

(4)外摆腿

(5)里合腿 组织:四路纵队

要求:(1)、身体正直,两手侧平举

(2)、踢腿是不要低头

(3)、踢腿是勾脚尖

(4)、做完练习后到队尾站队

三、基本部分

(四)歇步盖冲拳

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向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

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左拳。

(五)提膝仆步穿掌

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随即左拳变掌,顺势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右手

上动不停,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至左脚面。目视左掌

(六)虚步挑掌

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前上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目视前方

(七)并步抱拳 左脚向右脚*拢成并步。同时左钩手和右掌变拳,回收抱于腰间。目视前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法:(1)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示范动作

(3)教师领做及语言提示

(4)全班集体练习,教师领做

(5)集合纠正错误动作

(6)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重点:动作的有力度 难点:动作协调

要求:练习认真,注意听讲解,四、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

2、课后小结

3、下课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篇2:《武术》教案

1学习武术动作:拳、掌、勾正确的手型,练习抱拳、推掌、甩勾。2培养幼儿喜欢武术锻炼、动脑筋锻炼的情感。3培养幼儿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

活动准备:音乐、鼓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武术礼仪)师生问好

2、音乐起,准备活动《我真的很不错》

3、放松活动

头(低 仰 转)----肩(耸 转 送)----臂(甩 曲直 波浪)-----腰(前 后 左 右 转)---膝盖(蹲起 开合 转)----站压腿(腿前伸脚跟着地,手摁膝盖下压)---转手腕脚腕---跳跃(青蛙跳跃)----跑步发声(“啊——”)

二、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表现都很棒,像奥特曼英雄一样,那你们想不想像奥特曼一样会武术,打败怪兽啊?(想)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武术好吗?武术有三种手型是拳、掌、勾,今天我们就来比比看,谁先吧这三种手型学会。

2、学习拳

教师示范,四指和拇指分开并拢,慢慢弯曲握紧,大拇指扣于食指和中指第二关节面上,要点与要求:拳握紧,拳面平,直腕。幼儿练习

3、学习掌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屈紧扣于虎口处。

4、学习勾

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5、练习抱拳

两拳收于腰间,拳眼向外。

6、练习推掌

抱拳后直接将掌从腰肩向前猛力冲出,高于肩平,臂要伸直,立达掌面。

7、练习甩勾

直接将掌变成勾,屈腕。

8、练习时配合发声“哈---”

三、放松活动

莲花座休息,手放膝盖上。

四、总结

刚才小朋友练习的都很棒,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

篇3:《武术》教案

关键词:武术文化,传统武术,武术传统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这是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肯定和推广的有力手段。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胎记,而武术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掌上明珠,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生活形态和意识形态上的历史记忆。如何认识和辨析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是我们传承武术文化的前提。

1 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内涵

庞朴在《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文中很清楚地说明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论。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如愿套用一下古老的说法,可以说,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1]通过这段引文,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的关系提供一个思路。

现在我们一般所说的“传统武术”,主要是指在民间流传的、世代传承的武术技艺和相关的理论,这主要是从技术的层面上考虑的,我们或称之为“狭义的传统武术”。如果从武术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传统武术”所涵盖的面非常宽,因为,“历代存在过的”(庞朴先生语)和武术有关的“实体”和“意识”都可以称为传统武术,内容相当庞杂,可以说几乎包含了我们平时能见到的和谈论的所有武术“文化遗产”。从文化结构的角度看,武术文化可以分成四个层面,其中“物态文化层”所包含的古代的冷兵器、现代的武术器材、与武术相关的文物、建筑等,“制度文化层”所包含的武术传承的诸多的形式和特点,以受“行为文化层”所包含的各种武术的拳种、相关的理论、与研习武术有关的民俗,都应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这已远远超出了“术”的范围,我们或可称之为“广义的传统武术”。

庞朴谈到:“(文化传统)它范围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能够如何得存在,一个社会能够如何未涣散,一个国家能够如何不崩解。”[2]武术传统则是指武术文化的文化结构中“心态文化层”的内容,它通过武术文化中形而上的“道”反映出来,并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它在武术的传承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武术得以传承,这种精神,一方面“范围着”习武者对武术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习武者习武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习武者生活“情感抒发”,“左右着”习武者对武技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习武者对习武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习武者的“终极关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向每一个研习者传递了一种民族精神。可以说,在武术传承的过程中,习武者所传承的这种民族精神比武术技艺更加可贵。

2 传统武术与武术的辩证关系

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关系的角度来看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包含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两部分,以及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由于传统武术都是“有形的实体”,是“可抚摩”的,武术传统因为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所以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并非仅是词语上的颠倒,因为“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本来就是相互紧密联系,却又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两者不能混淆。“传统武术”更侧重于“术”,其内容集中在技术方面,通过人来演练和传习,人们在日常接触到的都是这种“术”。而“武术传统”则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内容,它更多地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武术特点,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习武的人。所以,武术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武术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从某种意义上看,武术传统比传统武术更加重要。

3 传统武术是以武术技艺为核心的武术文化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武术非常全面地反映了在冷兵器时代或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时代的技击技术,所以从整个传统武术的角度看,许多拳种的内容既有拳术,又有器械,往往还有多种器械。当然,有的拳种只有拳术而没有器械,或只有器械而没有拳术,但从整个传统武术来看,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中国武术从运动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对抗性练习两部分。各个拳种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不仅有套路,而且还因重视“技击实用”而有自己的技击内容和训练方法,即使是太极拳这种动作相对较为缓慢、柔和的拳种,其太极推手的技艺在整个太极拳技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并因其方法、力法独特多变而为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所钟爱。也许有的拳种强调套路和技击实用兼而习之,有的则更偏重于某一方面,或者二者只居其一,但对技击的重视是绝大部分传统武术的共同特点。此外,武术还有许多功法练习和单势练习。在中国武术中,有的拳种流派更侧重于练习桩法和练单势,虽然这样的拳种较少,但武术中所存在的各种功法都是中国传统武术技艺中的重要内容,也属传统武术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武术理论部分的内容也很多。在历史上留下来的武术典籍中有许多武术技击和练习的理论,如明代唐顺之的《武编》、俞大献的《剑经》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以及何良臣的《阵记》等一些兵书中,有许多内容直接论述了武术技术和技击相关的理论,程宗献的《耕余剩技》,吴受的《手臂录》,黄百家的《内家拳法》,张孔昭述、曹焕斗注的《拳经》,苌乃周的《苌氏武技书》,王宗岳、武禹襄、李亦舍以及后来的太极拳家们对太极拳的论著,这些典籍中更是对武术的一些技术和技击理论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还有一些与武术有关的理论散见于许多古代的文献中。如《庄子·说剑》、《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说剑”,历史均已相当久远,虽然都只有只言片语,并且是其他的文化遗产中的内容,但如果我们单把这些内容抽出来,仍是武术理论中十分珍贵的、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内容。在这些典籍中,往往不仅记述了武技的技术,还记述了许多在实战中,包括战场上拼杀和日常较技时的战术,这些战术在今天武术的对抗性项目的练习中仍然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民国年间,关于武术的著述之多,更是如雨后春笋,日渐丰富,例如孙禄堂、陈鑫、唐豪等不仅对当时的武术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都对当时的武术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之江先生身为中央国术馆馆长,许多讲话和文章都涉及了当时武术发展的状况和方向,同样是研究武术理论的必备的资料。

此外,还有许多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武术的手抄本,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往往被视为“秘籍”不外传而被珍藏,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中,有一些这样的手抄本重现于世,披露了不少重要的武术理论。当时各省、市、自治区都按照当时国家体委的要求,对当地的武术分布、流传的情况进行了相当详尽的挖掘整理工作,分别整理印刷了当地的《武术拳械录》,对各拳种的源流、分布、拳理、特点、功法和技术都进行了翔实的记录,后来经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拳械录》正是在此基础上整理、完善成册的。

另外,由于武术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注重身传日授,所以在习武者中流传了许多拳谚。这些拳谚有的流传已久,有的被一些颇具史料价值的典籍所收录。如《纪效新书·卷之十》中就记录了许多关于枪法的拳谚,这些拳谚在程宗献的《耕余剩技·长枪法选·原论》和吴受的《手臂录·卷四·古论注》中也都有收录,在唐顺之的《武编》中也收录了一些重要的拳谚(虽然各书中在相关的内容多寡及文字上略有异同,但基本内容和语言是一致的)。既称“古论”,足见是古已有之,旱已广为流传,诸家均收,足见受到重视。在明以后,武术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拳谚也随之不断增加,如随着太极拳的流传,又有许多关于太极拳的拳谚广为人知。这些拳谚主要出自民间,语言朴实、内容精当,正是民间习武者练习和实战的切身体会,是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理论。

在武术流传的过程中有许多民俗事象。《辞海》对“民俗事象”的解释是:“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诸领域民俗现象和活动的总称。亦可指某一具体的民俗。是民俗外观形式的一种特定表述。”在与武术相关的民俗事象中,包括因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而产生的一些有民族特点或地域特点的民间武术活动,以及武术在当地流传的不同形式。武术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和中国民俗相关的习武习俗。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形成了习武者特有的一些观念,如所谓“武德”之类,虽然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但也可以说是制度化了的道德观念。以上这些内容都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都是武术“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东西。

4 武术传统是武术文化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精神

庞朴在讨论文化传统时说:“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庞朴进而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这种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3]这一句话看起来是非常清楚而易懂的。

在张岱年、程宜山二位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在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演变”一章中,对“精神”有一个解释:“何谓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文物、制度、习惯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要而言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的并成为该文化的思想基础的东西。”[4]

本文以为,这段文章解释“精神”和“文化精神”是非常贴切且重要的,为我们说明了“精神”,特别是“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含义。在这里说“文化的精神即思想”,是“成为该文化的思想基础的东西”,在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时,这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可以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的“共同的心理状态”,故作为“形而上的道”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须臾离”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无所不在,故“不远”;但它无实体,不能“抚摩”,故“与人并处而难得也”。所以才说它是“形而上”的东西。正因如此,这种“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并不是仅存在于某一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是存在于每一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不同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又以各自独特的形式反映出这种基本思想,使之具有不同样式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习武术者主要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国文化传统这个“不死的民族魂”和“民族精神”,这种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必然存在于这些中国习武者的“灵魂之中”,并时时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当然也包括他们习武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在习武者身上的反映。中国的习武者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并且这种中国文化精神,或者说是这种民族精神,必然以各种形式,以和武术密切相关的独特的思想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武术传统。

例如,中国文化的刚健有为的精神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它不仅表现为使武术的技术是刚健有为的,而且也可以使观者产生刚健有为的共鸣,同时还使得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兼收并蓄,积极地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武技中好的东西,进步促进了中国武术技术的发展,这种精神对我们研究古代武术的发展和当前武术的发展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中国人重视“和谐”,中国人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对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影响,首先就表现在习武是为了强身自卫,反对以强凌弱,正所谓“从古知兵非好战”;武术爱好者之间的技艺交流主张“点到为止”;在攻防理论上出现了“后发制人”的独特思想,这些都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是一致的,正说明中国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而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习武者更加重视术的精巧,忌用“拙力”,有所谓尚技不尚力的说法。中国的习武者注重“天人合一”,强调法自然,注重内外兼修,技术上讲究形神兼备、内外相合,同样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

虽然对于武术传统我们或许还可列举一些,但本文认为,“武术传统”包含的内容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集中表现为所谓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与武术文化相关联所能形成的最具武术文化特色的传统。尚武精神恰恰充分地表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它不仅在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精微的内在动力”的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到今天,提倡这种尚武精神还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5]武术文化历史悠远,内涵丰富,凝聚而深厚,运动与健身同在,归属和快乐共存。明辨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之脉络,可以使我们对武术文化重新认识和定位,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民健身活动中身体力行,让武术这一古老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老树新花,繁茂成长。

参考文献

[1][2][3]庞朴.庞朴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篇4:武术世界杯 武术奥运会

我在1992年最早提出了"东方体育大系统"的概念,近年来似乎这一概念已逐渐为人接受并引用。我坚定地以为:东方体育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其宏大、成熟、显扬、独立,可以毫无愧色地与西方体育大系统相媲美。这两大系统,又分别以奥林匹克和东方武技为代表。而中国武术,则无疑又是东方武技的核心。由此看来,奥林匹克与东方武技的分庭抗礼,实际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武术与竞技运动的平分秋色、交相辉映。

中国武术与竞技运动,虽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互相借鉴、影响、渗透,但由各自同样宏大的规模,各自迥然有异的特征,特别是各自不同的本质或者说由其质的规定性决定,二者只能是各自独立存在。总体而言,谁要想完全取代谁,谁要想完全消化谁,说好听点,难上加难;说难听点,痴心妄想。

中国武术与竞技运动的不可融合,主要因于二者从属的各自文化母体以及文化基本精神的存在根本差异。

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二元对执,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特征之一。努力把自然即外部世界对立化、对象化,并加以追问、认知、把握,在古希腊人就已经开始了。这就是新儒家余英时先生所说:"运用理性以获得真理,是西方文化自古希腊以来的一贯精神。"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三百年前还直接产生了培根科学观,亦即培根的两大梦想:一是借助科学认识世界的真面目;二是用科学征服宇宙。"征服和宰制自然",是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的一大目标。科学技术、竞技运动,都是这种基本精神的外化形态。所以我们能看到,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镌刻的标语是:"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现代奥运会的座右铭是:"更高,更快,更强";而竞技运动常用的口号是:"开掘人体潜能,冲击人体极限"。登山探险、洞穴探险、漂流探险、极地探险、沙漠探险等,更是直接亮出了"征服自然"的旗号。

中国文化则与之完全不同。自先秦以来,我们先人就有了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明确观念,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完整表达了中国文化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样态。程朱学派讲天理自存于人之心中,陆王学派讲吾心即是宇宙。这种本体论上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文化总体上不存在人与自然的对执、认知、征服关系。中国武术理论的相当部分,便建筑在人与宇宙同构、有共同的变化规律,人可以效法自然变化这一认识之上。正如陈鑫所说:"拳名太极,实即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符合太极之理,也就符合自然之理。武术练功,往往选择天时地形季候方向;武术内练,往往讲究人与自然相通,可从万物摄取生命能量;象形拳术模仿飞禽走兽,寓意在于接近了这些自然生灵,就接近了自然精粹自然本质。武术理论的方方面面,总在强调顺乎自然师法自然。无怪乎总有人说:人与自然的冥合,是武术家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拳道的最高境界。

将这一精神再推扩到社会领域,就是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之上者也。"中国兵法的见解真是奇妙而深刻。武术也一样,武谚"武以观德"、"止戈为武",如果说在词汇意义上是强解曲解的话,那么这种强解曲解却正反映了东方伦理意蕴上的深刻意义。太极拳讲究引进落空,后发制人。一次一位朋友玩笑中说起,如果两个人都是练内家拳的,两个人都后发制人,谁都不先出手,那怎么引进落空呢?怎么打呢?擂台上团团转,裁判只好判消极。他认为这事很荒诞。其实,这位朋友没有弄懂,如果两人都不出手,很简单,那就不用打了,化干戈为玉帛。双方都后发制人的结果,那就是"和"。这位朋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然失之于他仍然在用西方竞技运动和对立冲突哲学的眼光来看待武术或太极拳。太极拳的宗旨决不是可以率先攻击人,当然太极拳严格说来也就绝对不是竞技运动。内家拳的后发制人并不荒唐,让后发制人的内家拳走上搏击的竞技场才是一大荒唐。

日本剑道有句名言:一旦剑士对人举起了他的剑,剑道也就不存在了。与之同理,太极拳一旦走上擂台竞技,主动攻击别人,那太极拳也就不存在了。日本合气道,有一点基本上同于太极拳,那就是完全没有主动攻击人的技法,也讲究借力打力,后发制人。合气道也没有办法变成一种竞技运动。东方武术不仅是武术,它的终极不是"术",而是含义深奥的"道"。

当然也声明一句,我绝不反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努力。因为奥运会已是世界民族大欢聚,竞技运动已是人类文明结晶。让武术进入奥运会,可以丰富奥运会内容,也可以使世界更了解武术。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即:武术绝大部分内容,毕竟根本不可能用于竞技;武术总体而言,毕竟根本不是竞技运动。武术也要追随时代步伐,但要把武术整体改造为竞技运动,以后者完全消化代替前者,结果要么是武术消亡,要么是改革失败。历史早就证明了武术顽强的生命力,武术可能走入低潮,但武术不可能消亡,那结果别无选择,只能是改革失败。保存武术最好的方式,可能还是武术自己,可能只有武术自己。

有消息传来,有人正倡导筹办独立的世界武术奥运会,真是好极。但可行的前提是:不能再走样板武术的老路,应该突破竞技运动框框,要有崭新全新的思维。东方体育珍馐美味,只当别种大餐配盘小菜;中国武术熊腰虎身,只顾削尖脑袋去钻西服,终非长久之计。武术奥运会、武术世界杯是什么内容呢,现代竞技比赛,传统擂台挑战,表演,交流;武舞,舞狮,舞龙;功力,拳术,器械;少林,武当,峨嵋;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还有什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家都来出主意。

篇5:体育教案-武术

健身拳:

1、起势

2、戳掌冲拳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步伐及手势,并对套路的.开始部分熟悉。

2、  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内容

次数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一、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              教师点名并宣布本课任务。

三、热身运动

慢跑一圈

(1*400m)

四、徒手操

1、  上肢运动

2、  体侧运动

3、  体转运动

4、  俯背运动

5、  膝关节绕环

6、  踝、腕关节运动

五、健身拳

1、  介绍五种步伐和三种手型

2、预备势:

并步直腿,目平视前方。

要点:挺胸、收腹、两腿夹紧。

3、起势:两手在胸前相合成“抱拳礼”。紧接上动,两手握拳迅速收回腰间;同时头向左转,目平视左前方。

要点:拳掌变换要准确。

4、戳掌冲拳

①右脚向右后撤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前方戳出,目视右掌。

②接上动两腿成马步;同时右掌变拳收回腰间,左拳变掌摆至右肩前;目视左掌。

③接上动右腿跪膝前跟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掌收至右臂内侧,掌指向上;目视前方。

要点:戳掌要伸展有力,跪步要平稳。

六、放松操

七、集合小结

1、  指定集合地点,鸣哨集合;

2、  向学生问好!

3、  宣布课的内容;

4、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5、  导入本课内容

武术的悠久历史及奥运项目

1、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慢跑,强调步骤和节奏。

1、  教师边喊口令带操

2、  强调动作的要领及目的

1、  教师示范、讲解武术动作要领,让学生体会动作。

2、  分解动作

3、  带领学生进行慢节拍完整动作的练习

4、  让学生俩人一组,互练,教师巡回指导。

5、  强调武术的动作要领

6、  全体一起喊口令,进行练习

1、  体委整队集合。

2、  向教师问好! 听讲。

3、  见习生随堂听课

1、按序有节奏的进入慢跑。

1、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

2、  跟随教师做好徒手操。

1、  学生认真听看教师讲解示范

2、  跟随教师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并积极动脑,做好动作

3、  跟随教师把操连接起来

4、  学生间相互探讨,不断完善动作

5、  认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练习

一 、组织:

×××××

×××××

×××××

×××××

要求:静、齐、快

精神饱满

一、组织:

一路纵队

要求:调节好呼吸与节奏。

一 、组织:

×××××

×××××

×××××

×××××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到位有力度,学习态度认真。

一 、组织:

自由散开

要求:动作到位有力度。

组织:

四列横队

×××××

×××××

×××××

×××××

篇6:武术课教案

二年级《踢腿冲拳练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结合武术课程课标及教材,本节课的基本教材为四年级《踢腿冲拳练习》。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掌握单个动作技术不是很难,但是高质量的完成组合动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对这个年段的学生柔韧性、协调性以及爆发力要求非常高。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弹踢的技术要领;以及学生通过学习踢腿冲拳,然后根据所学单个动作创编出容丰富的小组合。本节课的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并且逐渐提高难度和复杂性,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不同的武术组合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渗入武术的文化元素,培养其崇尚武德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想象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自我表现。

2、由于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教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内容及形式,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3、本班学生武术基本功一般,他们中大部分的不足在于武术的基本功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各方面柔韧性及专项力量,所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本节课设计了弹踢和冲拳为重点内容,来弥补其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展示动作及创编的教学环节来继续巩固武术基本动作以及拓展学生的自我创编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踢腿冲拳练习,掌握每个动作技术要领。

2、通过自学模仿、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组合创编并进行展示,提高学生习武、练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高尚的武德,以及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教学重点:

1、弹踢的技术要领和冲拳组合动作的名称要领及方向和节奏感;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少年拳然后根据所学单个动作创编出容丰富的小组合。教学难点:手、眼、身法、步调协调一致。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

大胆运用创新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武术课,采用《功夫熊猫》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武术的氛围中来,在教学中同时也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制作的各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图片的课件,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

教学中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模仿学习。同时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模仿练习中发现所遇到的难以去解决以及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小组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教学准备

结合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学生都必须穿武术服和武术鞋。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相互(抱拳礼)问好。要求:“精、气、神”。

2、集体口号——习武重德,强身健体。要求:口号有力。设计意图:

师生利用中华武术的独有礼节(抱拳礼)相互问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体现师生友好融洽,集体口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武价值观。

(二)准备部分

1、《功夫熊猫》导入。

2、自编武术搏击运动操(自选音乐)。要求:伴随音乐,欢快运动。

3、拉伸韧带(自选轻音乐)。要求: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缓慢拉伸韧带。设计意图:

在开课时,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功夫熊猫这一“人物”的引入,激发学生积极体验,大胆尝试,并一起参与“上少林”游戏,做到情景交融,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演练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热身时,安排自编的武术搏击操、伴随着轻快而有节奏的音乐不仅仅让学生很快乐的活动,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拉伸韧带重点做好腿部的各关节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为后面的基本部分做铺垫。

三)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解(1)教师镜面示范

踢腿冲拳练习: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冲拳、歇步冲拳。

(2)学生集体模仿,根据所制作的各个动作技术要领及图解进行模仿,发现自己在学习中所存在的困惑和难点。难点:弹踢,利用腿靶辅助学生掌握弹踢的技术要领。要求:认真模仿,伙伴之间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困惑进行示范解答。

(4)教师领做,学生练习。要求:认真练习,对比教师动作,加强动作。设计意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姿飒爽的武术动作总能使学生为之一振,顿时激发起他们习武的兴趣和欲望。但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较为枯燥单一的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兴趣决不会是长时间的,所以在新授课中为突破难点我加入腿靶辅助练习,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很快能突破难点;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先要学生自我探究模仿学习,提出难点、困惑,及时解决问题,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动作,并独立完成。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练习一遍可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掌握。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创编动作

(1)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纠错。

(2)教师发现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纠错。(3)个人展示擂台赛、分组展示、。要求:展示武术文化元素、动作掌握情况以及精神状态。

(4)分组创编并展示,根据所学动作(包括今天新学的动作),及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各小组继续创编动作组合,组长起主导作用,组员积极主动参与并齐心协力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

分小组练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之间探究学习。教师及时的提出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难点,加以分解练习,易于学生掌握。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表演展示的舞台。自己琢磨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的空间尤为重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所学动作的质量,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并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正的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原本枯燥的动作复习变为趣味性极强动作创编;使学生不仅积极巩固武术基本功,同时主动想要学习更多的动作,为培养学生长久的兴趣作铺垫。在展示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礼节及“精气神”,都渗透着武术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

3、游戏:功夫小子

(1)示范、讲解游戏规则。(2)强调安全。设计意图:

调节学生身心,培养机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灌输社会知识:在救人的时候要确保自身安全。

四)放松,小结

(1)放松运动(自选轻音乐)

组织形式:学生微闭双眼,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缓慢地跟着教师做放松运动。设计意图:

通过轻松的音乐、缓慢柔美的动作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2)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评出本节课的武术小明星,师生“抱拳礼”道别。

设计意图:

篇7:武术教案

课的内容

1、武术基本功练习;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3、少年拳(第一套)任务

1、初步掌握武术基础动作中的基本手法和基本步型,培养武术意识,进行武术套路教学;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概念,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课的结构时间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和教学要求

准备部分 10分钟 一、一、集合整队;

二、二、师生问好;

三、三、宣布本节课内容;

四、四、检查服装组织教法:两列横队队形:××××××××××××△

要求:

1、队伍整齐,指挥得当;

2、齐声响亮,精神饱满,保持立正,全神贯注,明确任务。

课的结构 时间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和教学要求 运动量 次数 强度 准备部分 10分钟

五、沿跑道慢跑400米;

六、徒手操

1、腕、踝绕环;

2、肩绕环;

3、腰绕环;

4、扩胸振背运动;

5、弓步压腿(正、侧)

6、俯背运动;

7、挺身跳。组织教法:学生两路纵队绕运动场跑(教师领跑)要求:队伍整齐,速度由慢逐渐加快

组织教法:队形:××××××××××××△

1、思想集中,动作到位,有力度;

2、学生干部领操,教师指挥,按节拍做操,学生集体进行练习;

要求:认真准确。28呼 小 课的结构 时间 课的内容

上一篇:成绩单作文500字下一篇:赣州市民生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