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听课记录

2024-08-07

思政课教师听课记录(精选10篇)

篇1:思政课教师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记录(第二学期20次)

小学语文公开课 《翠鸟》 听课地点

澄迈县西达中心学校

班级 三(2)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9277)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读课文

听课评议

该老师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了翠鸟及翠鸟的特征,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和课文的朗读训练。

篇2:思政课教师听课记录

一、教师听课 ㈠ 听课节数:

系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覆盖全体授课教师。系部督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覆盖全体授课教师。团队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覆盖全体授课教师。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节。㈡ 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系部领导、系部督导、团队主任、任课教师独立随机听课。

2、集体听课。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等,根据安排,系部领导、系部督导、团队主任、任课教师集体听课。

㈢ 听课要求:

1、听课前,到教学秘书处领取《听课记录表》,做好听课工作登记。

2、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听课后,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于听课当天将填写好的《听课记录表》送至教学秘书处。

二、教师评课

(一)评课时间

每次教研活动中,应安排相应时间,就两周内的听课情况进行反馈,并组织评课活动。

(二)评课流程

1、教学秘书,就两周内听课情况进行反馈。

2、团队主任,组织开展评课活动。

篇3:高校学习型思政课教师刍议

如何才能成为学习型的思政课教师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 叫“思路决定出路”。如果缺乏一种终身学习的信念, 那又怎么可能有动力和热情花时间在学习上呢?古人孔子和近代伟人毛泽东可以说是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孔子说,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又云“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毛泽东更是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终身学习的信条:他从小就爱博览群书, 即使在长征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他也坚持在马背上读书, 甚至在临终前一小时, 仍然在读书。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和“革命导师”的毛泽东, 可以说是给每位立志于教书育人的思政教师上了终身学习的生动的“精彩一课”。

二、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高校思政课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 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对涉及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 即使不能成为专家, 至少应该有超出一般人的知识储备。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如何把自己有限的学术生命运用好, 这则是一个大课题。因此, 要求我们既要有主攻方向, 又要有全面的知识架构。这方面, 管理大师德鲁克可以说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他除了进行自己的专业管理学著作的写作外, 每三年时间集中学习一门学科。三年的专注学习能确保自己学得深入全面, 又可以提醒自己不断涉猎新学科、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 需要在成为教师之前, 就对自己进行一个比较细致的学术规划。

三、丰富学习手段

要真正构建好自己的学习资本, 除了看书外, 其他的方式, 比如观看视频、听讲座、参观实践、参加理论提高班、短期进修和较长期的学位学习都是必要的。这些手段可以互为补充, 因时、因地而宜, 选择适合自己客观情况的方式来学习, 以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应特别注重通过科研来促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本来就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 而进行科学研究时, 我们能通过带着问题思考的办法, 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 如此不但能多出科研成果, 也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1) 将自己的课程全部制作成型, 并制作电子文档。每一课以课时命名, 分别存作一个文件夹, 并在其中建立子文件夹, 其中应包括Word文档讲稿、PPT展示稿以及参考资料文件夹。

(2) 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对知识进行管理。思维导图, 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是提高大脑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提倡手绘思维导图, 这样可以激发思维, 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脑来绘制思维导图, 并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打印出来, 这样在更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到知识的索引, 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

成为学习型教师是必然的要求, 我们要从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学习手段和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打造学习型的思政课教师, 不负自己岗位的职责和人生的使命。

摘要:成为学习型思政课教师是由课程的性质、教师的角色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等决定的。笔者认为, 可以从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拓展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学习手段和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打造学习型的思政课教师。

关键词:学习型,思政理论课,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3.

[2]彼得.圣吉, 等.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王秋海, 等译. (出版地不详) :东方出版社, 2001.

篇4:思政课教师听课记录

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关键在于思政课的教师,因为他们是这一历史重任的实际担负者和具体操作者。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变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探讨。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与表现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并把它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作为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马斯拉池则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思政课教师处于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和妥善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产生的一种疲惫不堪的消极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将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

(二)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根据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其表现主要有三种:

1、情绪衰竭。思政课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疲惫的状态,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失去创新与活力,减少工作投入与参与,缺乏教学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极大地降低了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2、人格的解体。思政课教师面对过大的压力,易焦虑、恐慌、性急易怒;拒绝社会交往,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消极地对待学生和同事,使正常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和敏感,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阻碍了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个人成就感较低。现阶段,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其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普遍较低,从而造成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社会作用与地位的价值肯定相对偏低,并有自我贬损的趋势,习惯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不足,知识欠缺,产生了过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离职倾向,这都是个人成就感较低所导致的。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近年来出现的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表现主要有三:

1、有损教师个体身心健康。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会比较疲劳、不安、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与热情,害怕交往,人际关系紧张,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就会产生衰竭、无助感,严重损害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

2、不利学生健康成长。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冷漠、麻木,备课不充分,课堂沉闷,内容陈旧,教法传统单一,势必会影响到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号召力,不但不能使思政课为大学生所真心喜爱,更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达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美国学者德沃肯(Dworkin,1987年)慨叹: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3、不利社会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和西方“和平演变”的环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担负起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站稳立场,明辨是非,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同时,职业倦怠使思政课教师队伍里的人力资源遭到损失,制造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增加了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疗的费用支出。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学生及教师个体等因素与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1、过高的社会期望。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界和家长对我国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都希望学生成绩好、品德高、能力强,一旦学生表现不佳,尤其是大学生思想产生偏差、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因为社会习惯地把所有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责任都记在了思政课教师的账里。同时,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思政课老师的期望也日益分歧,在这种不恰当的过高的社会期望下,思政课教师的压力感与紧张感与日俱增。

2、组织支持不足。首先,高校领导不重视,缺乏民主管理与激励机制;缺乏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解、关爱与支持。其次,与其他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相比,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待遇、设备与经费的投入、进行深造与培训的投资明显偏低与不足。第三,领导、其他专业课的老师以及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普遍较低甚至产生排斥和歧视。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思政课教师没有形成对思政课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与自豪感,反而逐渐出现了职业倦怠的不良现象。

3、学生的复杂性增强。今天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差异性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独立性越来越强的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而且思政课作为公共课,每班上课人数多,师生比过高,在1:20以上,甚至更高,大大增加了思政课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和紧张度;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速度极大提高,使思政课教师在掌握信息方面的优势削弱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往往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选择了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英语、计算机等资格考证上,忽视思想道德的提升与修养。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日益严重,教师必须得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弗瑞德曼与法伯在1992年的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对学习资料缺乏热情,这些都易使思政课教师产生倦怠心理。此外,学生理论水平参差不齐,过多的测试与纸上工作,在大大增加教师工作负荷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4、思政课教师的个体因素。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既看不清思政课的历史使命,也看不到自己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

完善,缺乏工作热情;教学工作量大,科研压力大,职业稳定性下降,与学生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师生情感淡薄,因此思政课教师没有形成对思政课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自我评价低等不良反应,造成了思政课教师心理紧张、压抑,失去进取的驱动力,长期以往就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甚至转行的心理与行为。

5、家庭的压力。“两课”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其学科地位相对较低,国家和高校对“两课”的重视与投入相对不足,从而造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与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不成比例、高期望并未使得他们获得相应的高社会地位的困境。这种尴尬情境,在注重物质追求的社会里,思政课教师面临着来自家庭方面抱怨、不满的强大压力。另外,思政课教师往往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致使其体力与精力消耗很大,因此,很难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和照顾,这势必会增加他们内心的愧疚与不安。这种莫名的压力,也是思政课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最主要的塑造者和承担者,因此,面对这一群体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1、社会方面。首先,政府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住房条件,医疗、保险等待遇;在人员选聘配用、职称评定、激励制度、经费投入等政策方面应有所倾斜,并大力维护思政课教师的合法权益,为培养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奠定坚实的物质与制度的基础。其次,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应对思政课教师有一个合理的期望,理解他们,热爱、尊重他们,给他们一个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减少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压力,让他们心情舒畅,满怀激情地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表明,公共信任与理解,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选择与工作表现,有着深刻的影响。

2、学校方面。第一,高校领导在情感上要尊重、关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在物质上要给予必要合理的设备、经费等的支持;在制度上要实行民主管理、科学评估、合理激励、必要培训,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满足感和创造性、积极性。第二,其他专业课的老师,要尽快改变对思政课教师的偏见,正确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不可替代的地位。理解、悦纳思政课教师,创造和谐的大学校园人际关系,共同为祖国培养优秀英才和合格接班人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以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3、思政课教师个人方面。笔者认为,教师个人应尽量做到以下方面: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对思政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崇高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要求,激发自己工作的热情,克服教学过程中的不快与挫折,不断开拓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保持一种恒久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培养自己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做到干这行、爱这行。我们常对学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都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更不用说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了。第三,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第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学生,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达到共鸣;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快乐从教,让职业倦怠无影踪。

4、家庭方面。家是人们经历风雨后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受伤后疗养的净土,是人们受挫后扬帆的起点。改变人的思想是难度最大、最复杂也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思政课的教师正是做这件事的。因此,来自家庭真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尤其是来自父母、妻子(丈夫)的安慰,会使从事思政课的教师们轻松愉快地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永无职业倦怠感。

篇5:中职 舞蹈课听课记录

这节课学生要换上舞蹈服,到舞蹈房进行上课。教师授课前要求学生按队形排好,清点人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压筋,简单说明压筋对往后学习的基础作用。

复习旧课(5分钟):教师提问上次课所学内容,后引导学生演示上次课所学的站姿坐姿基本动作,对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进行纠正。讲授新课(25分钟):

1、教师亲自演示压筋的全过程,并讲解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对动作不到位学生单独指导

3、找出一位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演示,再次讲解注意事项

4、指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练习(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动作规范和纠正。巩固所学动作。

归纳总结(3分钟):教师概括这节课的教学成果,指出要注意的问题 布置作业(4分钟):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到舞蹈服进行练习,安排做得好的学生进行指导。

课后评议:

篇6:听课评课记录

时间:2015.9.29 地点:二年级教室

参加人:白秀荣 苏红艳 杨莹 张宇 高艳 吴桂荣 主讲人:宋丽娟 课题:(语文)欢庆 活动程序:

一、主讲教师讲课(详见听课记录)

二、教室反思课堂教学

三、听课教师评课

白秀荣:

1、导入好,学生看图听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识字教学方法得当,音、形、义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写字指导到位。

不足:

1、字义的理解,如果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放在句子中,放在文中的理解会更好。

2、小组比赛,没评结果,如能评一评,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时间:2015.9.30 地点:四年级教室

参加人:白秀荣 苏红艳 张宇 张亦第 孙美慧 高艳 吴桂荣 主讲人:杨莹 学科:语文 课题:题西林壁

程序:

1、讲课

2、反思

3、评课 白秀荣:

1、诗一般的语言引入,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也在欣赏优美的语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兴趣高涨。

2、理解诗句的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怎么看清事,怎么评价人)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拓展思维,拓宽知识面

4、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诗句的方法:读、理解、背、默写

建议:读诵让学生互评,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读的不好,谁能读的更好,这样更具有挑战性,也培养学生倾听、评价、补充能力。

孙美慧:意境优美、注重细节、由浅入深;配乐优美,知识讲解同时育人方法独特,有些问题难度较大,放低问题高度。张宇:环节衔接优美;学生语言表达完整。赵静:默写,如果先让学生抄写一遍再默写,会写的更准确。苏红艳:阅读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本节课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15.9.30 地点:四年级教室

参加人:白秀荣 苏红艳 杨莹 高艳 张宇 孙美慧 吴桂荣 主讲人:张亦第 学科:音乐 课题:愉快的梦

活动程序:

1、教室讲课

2、反思

3、评课 白秀荣:

1、创设意境,导入很好,歌声优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2、思路清晰,多种唱法加律动,提升兴趣,气氛活跃

3、知识点交代清楚明白。

4、德育渗透:梦想、名言,送给学生一句话

5、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步步深入。

建议:教师应领唱“跳诵”应更正,学生会唱为主。苏红艳:师生问候新颖,有创意;结尾律动活跃,歌词内容的理解。

杨莹:形式多样,吸引学生;范唱优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音乐功底可以,学生变现稍呆板。张宇:课堂愉快,打节奏唱会更好。赵静:声音大一些会更好

篇7:听课评课检查记录

胡吉镇中心校

2012年度

听课评课检查记录

10月30-31

检查对象:一中、二中

检查情况:

校级领导听课次数一中多者15次,少者8次;二中多者13次,少者6次。

教师听课记录,普遍存在听课次数少,记录项目不全,评语较简单肤浅,没有评出教法、学法、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教学中的真东西来,不能指导教学。只有极个别教师能做到,如张动,夏春丽、范畅等

听课评课检查记录

时间:11月20日

检查学校:全镇中学

检查人员:中心校人员

检查内容:中学各科课听课记录

评价结果:

一中、二中领导班成员听课都能达到要求,记录认真、祥细,达到规定节数。大部分教师都能按要求进行听课,有记录、有评价,但有个别科目听课节数不够,教师书写不认真,有的只有记录,听课日期都没有写,更没有评价。比较差的有:一中的韩秀灵、徐冰盈,二中的刘兵等。

听课评课检查记录

时间:11月21---23日

检查人员:中心校人员

检查内容:小学语文、数学课听课记录

评价结果:

各校领导班成员听课都能达到要求,记录认真、仔细。大部分教师都能按要求进行听课,有记录、有评价,但有个别的教师书写不认真,有的只有记录,没有评价。还有个别教师有应付思想,没有写听课日期,如夏老学校的夏长安,南岭学校的刘秀华等。

胡吉镇中心校听课评课检查通报

为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师听课、评课,使这项工作有序正常开展,收到良好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心校对初中进行了两次听课检查,对全镇小学进行了一次听课评课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小学:

听课量足,评课认真细致,综合评估优秀的有:胡吉、北康、韩屯、东拐、蔡庄。

综合评估良好的有:康老、刘屯、闫庄、东陈、党冯综合评估较差的有:王庄、夏老、南岭

中学:

总体上看,一中听课较为正常,记录祥实,二中听课记录不 够具体,评课简单。

篇8: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建设策略探究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

大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决定着人生的发展方向,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指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任,可以称得上是每个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随着近些年博士进入高校的比重增加,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如何使这些青年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的进步对于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时代需要,也是完善国家人才体系的必经之路。为了使高校中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规划好自身的职业生涯,提升职业素养,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对其进行职业引导。

一、增强思政课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利。”这句话精辟地将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德”放置于国家兴衰的条件下,表明了个体坚守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加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既要以德律己,又要以德施教,这样才能担负起道德建设的重任,以身教发挥好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提倡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今天,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应以全新的姿态应对道德变化的挑战,做到道德自觉与道德自愿的统一。这是因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求多种领域内的知识建设,不仅要求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全方位地了解时代信息,还要加强相关领域的道德建设。单纯的职业伦理会使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视野受到局限,应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伦理思想,突破职业限制,以多角度的形式加强自身的伦理道德建设,以合力的形式增进自身实力的提升,大力促进自身的成长进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身教型引领,还要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道德,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作用,开放性地做好学生道德建设的引路人。为了升华自身的道德境界,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明确人之为人的基本内涵,进一步体会人之为师的基本意义,做到以德修身,努力做到“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针对道德分裂的现象,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统一思想认识,用文化软实力将自身和学生的道德转移到正面道德上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还要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其内涵,有效引导多种社会意识,使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上来。为了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工作中应从个体和社会双重角度突出国情教育,担当起国家发展的重任,进而促进自身快速成长。从国家治理体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刻理解,将涉及自身和学生道德要求融为一体,做好师生同步道德建设。

二、继承红色基因,确立思政课青年教师的主导思想

以主动的姿态继承红色基因,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从革命历史中寻找前进的精神动力,这不仅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责任的需要。红色基因是我们国家需要继承的革命传统,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的精神动力,可以通过追溯战斗环境的艰苦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当下的幸福生活。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升华性总结,也是时代精神的需要,更是改革开放需要承接的精神动力。由于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较为年轻,对中国继承红色文化而大力发展的感受较浅,难以用自身的经历感染学生,这就需要他们从图文资料上学习当时的社会楷模。只有深刻理解红色基因所传递出的奋斗精神,将其作为工作和学习的制胜信仰,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才能够将其内化于心,进而逐渐在课堂上渗透。面对西方势力的多种“政治转基因”的慢慢渗透,我们必须坚定自身的思想意识,以我们自身的红色基因进行对抗。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阵地的坚守者,必须在政治舆论范围之内弘扬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使主旋律的红色永远鲜艳。为了使红色江山代代传,及时为大学生补充红色营养,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可以丰富红色文化的形式,使之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红色基因作为信仰的种子,只有深深扎根于民族心理之中,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新时期的大学生一定要跟随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红色传统,吸收红色养分,保持舆论阵地的鲜红性,形成崇尚红色文化的新风气。高校中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要跟随老教师学习,不仅要学习红色文化的教学方法,还要学习开展红色活动的各种形式,大面积、大幅度地播散红色种子。此外,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对抗战老兵等红色老人等先进事迹多学习,追忆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回想激昂澎湃的战斗过程,自己同学生一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以感恩的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汲取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人文修养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应大力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以文化滋养的形式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在教学中贯穿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基因有助于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吸收精华性文化哺育思想内涵。传统文化能够滋养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心性,丰富其精神生活,更好地从精神层面充盈自身。青年思政课教师要以古为今用的选择形式吸收传统文化,并逐渐内化于心,涵育自身。时代精神要求下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对于青年思政课教师也同样适用,因此努力使传统文化成为自身思想意识中的一部分,是时代对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对祖国文化的认同。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成为中国精神的弘扬者,突出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增进自身的修为。传统文化对于国人的心理意识有着积淀作用,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着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使之产生强大的文化认同。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久天长的过程,高校青年思政教师只有多多阅读传统经典,逐渐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增进自身的人文修养。以传统文化作为提升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国粹的需要。作为一个优秀的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感知适应于当今社会的思想,并渗透给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待完善的今天,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借用传统文化对自身进行育德的同时,还要在行动上体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行。抵制腐朽的、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旧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因素,使传统文化以和谐的形式对接现代化精神。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自主化的趋势,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各种文化观念之下,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底蕴,个人的修为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学习,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正确审视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四、以多种教育方式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生命宝贵,岁月如梭,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用热情使自己迅速转化为成熟的优秀教师。在具体工作中,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吃透教材,做到理解每一个字,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资料备课。通过思政课堂的教导,大学生能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而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政理论,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增强教学方法,精心计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将大道理、深道理讲到学生的心坎里,同时注重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能对理论进行枯燥的讲解,应辅以多种媒介,还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做到情理交融,充分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诚挚之情、对工作的纯挚之情、对学生的真挚之情。从师资建设角度出发,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应吸收多种信息,使自身成为高层次的战略人才。这不仅是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希望,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这是教师的本分,也是自身快速成熟的工作需要。精准地掌握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及成长特点,从正面进行引导,有利于青年思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能够更优质、更有效地工作。此外,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摒弃传统思想中的上下级师生关系,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拓展平面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状况。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相同的态度进行沟通,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平等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平等的情感对待学生,并辅以关爱的态度,这是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具有拓展职业人际关系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具体任务,他们既要用自身的行为感化引导学生,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授课形式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大多都是文科生出身,对信息技术掌握较弱,计算机方面亟须加强。现代化社会侧重效率,计算机发挥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也要对此有所了解。操作计算机及各类软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因为系统规模的复杂程度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升,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打破文理科的限制,不断地跨专业学习。这并不意味着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学习各种代码或者内核数据结构,而是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做到与时代同步发展。按照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任何人或者组织的发展都需要学习型的提升方式,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也一样,需要对多媒体教学不断深入研习,更好地传授知识。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辅助授课,对于一些不便书写的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具有学习快等优势,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呈现图片、图表、数据等资料。这种操作方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直观性,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有效帮助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迅速转型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必然会以多种形式展示授课内容,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精通一些与职业有关的现代电子设备,更好地同学生互动。课上,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补充教学内容;课下,可以用微信、QQ、飞信等软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关注焦点、心理状况等。这种双重动态方式能够帮助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授课深入浅出,而且要从细节关注学生的各种状况。

六、用法治精神浸润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头脑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正确理解法治精神,明确依法治国的内涵,用法治精神武装头脑。面对高校中逐年增长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思政类教师一定要提高重视,在课堂讲授中弘扬法治精神。突出法治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也能间接为稳固社会秩序提供保障。法治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将法治精神贯彻课堂始终,利用现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学生遵纪守法。这是和谐社会法治精神的归宿,也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由于青年思政课教师教龄较短,所见所闻的违法犯罪现象也较少,这就需要在现有的案例中寻找有力度的教学内容,结合授课计划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营造安定有序的校园氛围。培育法治精神,离不开学用结合,否则会造成法律思维与法制手段的断裂。例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讲授其危害,进而重申正确的过马路方式,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遵守交通法的明文规定。弘扬法治是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必要授课内容,也是自身快速成长的方式。这是因为一些校园案例的解析,能够使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了解到教师普法的重要性,让学生守法敬法的同时,激发自己的爱心教化学生。有了爱心教育,学生会自觉树立优秀品质,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弘扬法治精神是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的方式,因为爱心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树立道德自觉的意识,进而自觉守法。强调法治精神的重要意义,能使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自觉遵守法制社会中的各项要求。以爱心教育为起点,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应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学生的公共规则意识,让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进而促进校园和谐有序地发展。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积极学习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知识,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爱心为工作的起点,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成长是一个过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不能急于一时,要时刻更新自身的头脑,在有条件的情况多向名师虚心求教,逐步走向成熟。同时,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还要及时调整思维方式跟进学生步伐,加强自身的心理建设,慎独自律,注重提升修养,以积极的态度向教学丰富型教师转变。平时的工作中,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弱化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将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放在第一位,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以人文关怀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给予解答。为了方便对学生课上课下的管理,突出信息的流畅,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掌握信息系统操作方法,利用网络的隐匿性见缝插针地加强教育,避免传统说教式的弊端。总之,在以中国梦为主流的社会思潮之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把握时代精华,紧跟时代潮流,既要在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中实现自身的理想,又要让学生将理想转换为现实,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有效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79.

[2]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7.

[3]段建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6.

[4]徐锋.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9.

[5]李春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39.

[6]范跃进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49.

[7]马振清.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203.

[8]陈飞.回归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7.

篇9:思政课教师听课记录

关键词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一、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情感无处不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对是否接受及接受的程度发生影响。情感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对每一个环节都发生影响的一种导向机制、动力机制。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对信息的接收、选择发挥着重要的过滤作用。

在接受对象确定后,接受者会不由自主地对接受客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的产生,有时来源于以往的经验;有时是由于我们对接受客体瞬间形成的第一印象;有时是由于情感的传递等等。这种在接受活动初始就形成的情感,将对接受客体的信息择取、信息的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接受主体会有意无意受到这种情感的驱使,从而使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指向能满足接受主题情感需要的信息,回避或忽略与接受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或者对这些相悖的信息作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同时,情感还对接受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强度发生影响。对喜爱的接受对象,接受主体会保持更持久的注意,且注意的强度也更为强烈,因此也就越容易对接受客体加以接受,所谓“爱屋及乌”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反过来也就越能满足接受者的情感需要。

(二)情感的激发作用。

接受者的情感可能会加强或减弱他在接受过程中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判断力等等。当接受者的情绪状态不好时,他的大脑感受力随之降低,神经反应活动迟钝,从而使感知、理解、想象、判断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接受;接受者情绪状态较好时,大脑的感受力增强。接受者情感不仅影响接受的主导取向,而且影响能否接受。接受主体的情感状态不由自主地将内在情感转移至接收对象,使接受活动充满着一种情感色调,使接受活动具有一定的与接受主体情感保持一致的倾向性。当接受主体处于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他往往对接受客体的感知取向、理解会带有这种否定性情感的痕迹,反之亦然。

二、合理利用情感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大学生的情感状态变化,适时地将大学生的情感状态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引导,使他们尽可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不断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效应。总的来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情感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要利用情感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首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情感的特征,用多种方式适时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一般可通过心理测试、交友谈心等方式进行。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普查结果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交友谈心是通过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大学生沟通情感,消除隔阂,化解冲突,转化后进,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积极的情感状态。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方便、灵活地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实践工作中,还需要对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加以利用。

(二)尊重并尽可能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环境。

对大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要尊重并尽可能满足,即承认大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与客观性,树立“尊重人的需要”的观念。如,对大学生交往的需求要给予尊重并创造条件使其得到满足。特别是大学新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远离家乡,离开了过去熟悉的成长环境,需要建立起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新生有条件尽快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以促进其适应新的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接受新环境对其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

(三)引导大学生的情感需求,避免不良情绪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对一些不合理情感需求,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能采取无动于衷、冷漠轻视的态度。对不能满足的情感需求应通过引导促其走上正轨,防止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情感、情绪的能力,即对自己情绪、情感产生原因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情绪表现有恰当的抒发,对自己情绪产生的结果能够正确地对待。另一方面,要培养受教育者有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即个人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及行为方式进行调节、选择的能力。面对同一情境个人可能有许多情绪表达形式,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从多种可能中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尤其要注意对冲动情绪的调控,对自己的消极情绪更要调控。

(四)帮助大学生实现情感升华,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品德的自觉认同。

帮助引导学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集体荣誉、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关心,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同学个人之间朴素的手足情升华为富于理性的友谊。要帮助他们建立更高尚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健全的情感。了解、尊重、满足、引导、升华这五个方面逐层深化,紧密联系。而升华过程是最艰难的一步,只有实现了升华,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较高境界。要针对学生情感的实际需要,但又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地解决学生具体感情矛盾,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及时了解、尊重、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并加以引导,帮助其实现从情感到道德品质的升华,才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10:听、评课记录、听课感想

时间:2011年12月6日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高一(2)班 授课教师:林丽老师

授课内容:地理科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听课实录:

一、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本节(导入不够新颖,较简单)

二、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讲述过多,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2,主要表现(结合学生自己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讲解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师生互动,但是以中国的省区状况及差异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方式欠妥)

三、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纬度地带性(教师以非洲大陆上的自然带的经向差异讲解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

其他教师点评:此处可以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由南往北的自然带的变化为例,更好理解,让学生参与讨论,激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讲解地带性土壤类型时出现了小的知识性错误,优待改进 2,经度地带性(教师以中国北方由东北大兴安岭向西到西北塔克拉姆干大沙漠的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为例讲解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纬向地带性,较好)

其他教师点评:此处应该强调前提条件,即是在同一条纬线上 3,垂直地带性(教师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自然带差异讲解了以水分和热量条件为基础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较好)4,非地带性(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以及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的景观差异为例讲解了非地带性特点,此处可以略微讲解,不需要过详)

四、课堂小结(运用多媒体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小型知识网络)

五、课后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要求学生做课后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应该及时进行讲解)

总评: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教学内容丰富,注意了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的合理使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师教学思路不够顺畅,讲解时间较长,而学生活动时间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

听课感想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黄冈市黄梅县“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听课活动,听了7位地理教师的精彩讲课,虽然短短的一天,然而受益匪浅,感悟颇深。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为老师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教学素质所折服,下面我就针对今天的学习谈谈听课后的一些感想。

为了便于评比,每位老师所讲内容都一样,上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老师们讲课方式各有特色,均有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活动得出答案,注重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研究环节,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比如,让学生分析讨论一些实际的例子,例如黄土高原上植被的破坏是如何使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的,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方面得到了提高,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增强了动力。

教学上,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毋庸置疑的,教学语言比较规范、专业、精炼,学生能较好的接受其所传授的知识,能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教学方法上,教师不再只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教学,而是多种教学方法并存,比如,有教师讲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演示一些图片、影片,让学生在观看后分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再比如,在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后适当的布置一些练习题,教师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但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好的课堂氛围也需要教师努力去营造。这次听课活动,我感悟比较深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要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因为教的再好,学生不学,那也是徒劳的。有些教师上课时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很活跃,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很好,比如,有教师讲到地域分异规律时,让学生角色扮演,或者举一些很贴切的例子,说一些诙谐幽默的话语,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欢声笑语多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的教态也特别重要。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去教导学生,感染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

上一篇:父母70岁寿宴祝酒的答谢词下一篇:写入党思想汇报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