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10

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课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如何成为多面手,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习,听了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五个模块9个部分供学生自主选择: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E、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4、课改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观点;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应有教学的基本能力;有个性、特色;个人人格魅力,平易近人的态度;风趣诙谐的言谈;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特长;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否定与自我否定,建立与重新建立的勇气、能力、见解;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美术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培训过程中,授课的老师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无疑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师德修养建设,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为指导思想,不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要做点燃孩子学习、生活、交往的明灯。

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习,听了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六个模块供学生学习,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美术学科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美术学科新课改培训我收获很大。对美术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教学中要做到,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接近生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下面谈谈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学生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教材变化的结果,美术教材降低了难度和专业方面的要求,加强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广泛的文化情境相联系。教师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采用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活泼的教学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加喜欢亲近美术学习,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并能在学习得以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三、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时刻为学生着想我感觉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四、在对待学生作业时要做到:三个不一样,即,与同学画的不一样;与欣赏的画的不一样;与过去画的不一样。学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并不一定要求很高。要让学生愉快的奇思妙想,不要让孩子痛苦的冥思苦想。手工制作时,开始不要太难,要慢慢的深化。教师要静下心来,精心备课,耐心辅导。在学生作业前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美术“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参加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小学新课程改革培训(美术),培训数日,有不少收获,同时也有不少感叹。

一、培训收获

“新课程”本身就是针对旧教材,旧考纲而言。就我所培训的学科――小学美术。是不可能有知识点上的本质更改的,因为这是培养兴趣的学科,它的人文性很难有什么变动。那么,它的变化在哪里呢?

新课程的主要变化在于——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

二、整体思路

本次修订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依据对美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现实状况的把握,努力使《标准(2011年版)》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三、课程修订的具体思路如下:

1、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2、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3、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4、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5、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6、追求文本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四、重新梳理了课程设计思路,包括:(1)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3)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五、调整课程目标。

总目标的文字稍微做了调整,使得表述更合理。原来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的阶段目标因为与课程内容部分重复被删除了。为了文本的平衡,将原来各领域的目标作为分目标列入课程目标中。而且,依据“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

小学美术新课改心得体会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包管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比方,一年级《摸一摸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比方: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摆设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比方,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摆设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小学二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太阳”是对自然的体验;“家乡的果树”是对自身生活环境的体验;“漂亮的胸饰”是对纸张的可塑性性能的体验;“交通工具”是对粘土、橡皮泥的性能体验等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宽阔的体验学习空间,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我的感受、分析如下: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会变形的玩具”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变形金刚”作为教具,但要注意所采用的“变形金刚”变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叫学生上台表演,对“变形金刚”进行变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变形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认知。如:“神气的大公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有关公鸡的故事吸引学生,创设听故事的情节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在故事中体会公鸡的神态,再让学生去模仿和感受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进行作画,于是产生了动手绘画公鸡的体验,最后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画的是什么形态与神情的公鸡等等。在这样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绘画出“神气的大公鸡”成功的喜悦,身心愉悦,神情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体验。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其实新课改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带来的是一次头脑风暴。这些变革的构想,最后要依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结合小本教材的使用,为学生创建一个陶冶性情、享受美的快乐得新的美术天地。

有关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占了很大部分,它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长久兴趣。“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应当强调设计是与人类的造物活动和发明创造密不可分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于提高未来人才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的提出,能更好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的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欣赏与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人的发展所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当代艺术的发展,它呈现出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的态势,每一个儿童将来都会接触到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儿童将来的发展来说是更重要的。在我们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正是针对我国美术教育中一些薄弱的环节做了全新的改革。其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就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加强美学修养,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是对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从跨学科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各科课程的不足,加大了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并有效地运用各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连接点,树立新的美术教育观和人文为本的学生观,依据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从教那年正碰上轰轰烈烈的课改,刚入行的我心情是无比激动,从一开始学课标就想迅速领会她,掌握她,而一路过来跌跌撞撞,寻寻觅觅,从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学习,有幸与课改共成长了七年,细啃美术课标,从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 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育。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 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这次荣幸加入我们寨上小学的教师队伍,听了校长及各领导同事的发言,感受到了我们这集体的温馨向上的力量,在学习完课标走下楼梯的瞬间,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这些外来员工的子弟,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对美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认识

——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心得体会

在寒假期间,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我更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到,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调整,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走进美术新课程。

1、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课程改革是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迈入21世纪时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保证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犹如劈波斩浪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潮流。美术新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第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二,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三,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2、美术教师实施新课程应该自觉调整教学行为

美术新课程“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页)显而易见,作为走进新课程的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美术新课程的变化。

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对比我发现,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影响到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会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非常关键。美术教师对调整自己教学行为自觉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新课程能否真正有效实施。

3、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导引下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将走进新课程规定的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活情境,美术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美术课程新标准将成为重塑美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依据。

(1)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人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将引发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我们从新课程的角度审视沿用多年的班级授课制,并不是要打破班级组织教学的形式,而是要改变教师在教学时知识传授者的俨然形象,充当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特别是美术新课程,本来就是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教师拥有更多可以探索的教学空间,寻找更适合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为了更准确的定义我们这种班级教学形式,将美术课的班级授课更名为班级学习活动,似乎更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

(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6页)。记得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学习小学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近期,我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

近期,我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课程标准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

6、课程标准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7、我觉得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美术素质。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将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工作,争取把美术教学搞得更好。

篇2: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新课程为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课程设置了五个模块9个部分供学生自主选择: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E、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美术教师应当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观点;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应有教学的基本能力;有个性、特色;个人人格魅力,平易近人的态度;风趣诙谐的言谈;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特长;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否定与自我否定,建立与重新建立的勇气、能力、见解;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美术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篇3:小学美术新课改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故事、表演,包括实践体验等活动,将知识同游戏、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资源变得有趣、活泼。有一次在美术课上,我发现一个学生把太阳涂成了草绿色,我就问她:“为什么?”她甜甜地回答道:“要是有一个绿色的太阳该多好呀,夏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多么奇特的想象!”我由衷地赞叹道。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感知生活和环境,体验生活,做到“心中有画”。

营造课堂气氛,还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例如:我在教《我的好朋友》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三段音乐,第一段音乐节奏强烈;第二段音乐轻快悠扬;第三段音乐杂乱。然后请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从第一乐段感受到看到好朋友时激动、振奋的心情;有的从第二乐段感受到与好朋友一起玩时舒畅、快乐的心情;有的从第三乐段听出了好朋友烦恼的心情,心里感觉乱糟糟的……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再根据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所得感受与不同形态的线条联系起来。学生一下子就在不同旋律的音乐声中掌握了以不同形态的线条来表现自己好朋友的形象。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教育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小老师教学”,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和实践,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活动并体验审美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当学生要做“小老师”时,要把别人没看过的作品展示出来,或者要把别人看过的作品讲清楚,要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告诉同学,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五年级2班的蔺相鹏、封富豪等同学在当“小老师”时,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勤练习等等方面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练习基本功,还利用了不少课余的时间,专心地进行互相交流。可以说,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丰富了许多知识,拓宽了视野,学会了交际。学生们会自主地挑选漂亮的图片,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加强了学生们的绘画技能;打开了学生们的眼界;开拓了师生间的交流空间。在“小老师教学”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做教师的心情,有个学生说:“没想到当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呢!”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几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当过“小老师”的学生,大多数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正面鼓励,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成功地利用了情感的参与,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就是鼓励。当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时,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乐于受教,自信心增强,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孩子受到激励后,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在《我的未来》想象画教学中,我让他们每人画出自己的未来,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画得很糟,可在课堂中我却表扬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进行更丰富的想象,在他们后来上交的作业中,能看出画面各不相同,充满了想象力,画得更美。在以后的想象画教学中,学生都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万不能随意批评学生,那样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取得教师预想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学习的动力。

篇4:新课改中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面以湖南湘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三课《自画像》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烘托情境,增强游戏的气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营造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导于行。一堂美术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都是老师创作的美丽情境,而这些情境正是学生创新灵感的源泉。所以我在美术课中,经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愉悦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

《自画像》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全班的集体照片,提出“找找谁是我们班的智慧小能手、劳动小能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自然进入角色,使之在嬉笑声中寻找自己、欣赏自己,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小能手,让他们在观看中为自己感到自豪。一张全班照,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精神上受到鼓舞,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自画像》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美术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开启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在教学中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学生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如果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自画像》一课中,我用单个同学的照片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张班里最有特点的学生照片,请学生进行对比,找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从脸型、发型、五官等进行观察。例如:有一位男生的脸比较胖,眼睛很大;另一位男生比较瘦,眼睛小;还有一位女生扎了两个长辫子,这些都是特征。学生看到是自己的同学,一下子就睁大了眼睛,认真对比起来。有的说:“那个比较胖的男孩,鼻子很大,嘴很小。”有的学生觉得那个女生的牙齿也比较大。说到这,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学生们在笑声中对比,在对比中总结,在总结中学习,然后用自己带来的镜子观察自己,很快就找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科学有效的观察能力,这当然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灵感的重要途径,因为不会观察便不会表现。

三、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绘画对儿童来说,作用并不在于艺术如何独特、思想如何深刻,也不在于画技如何娴熟,而在于表现手法上的个性,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独创精神的成熟。

怎样才能让二年级的学生在《自画像》中很快地掌握人物的画法,表现出富有自己个性的自画像呢?我以自己的自画像为例,指导学生如何画自己。课前,我特意将头发扎在了一边,请学生找找我的特点,学生一眼就能找到我发型的这个特点,然后请学生将我的五官特点一一说出来:眼睛大、鼻子宽、嘴小、耳朵大、脸上还有小雀斑,学生边说我边画,不知不觉中我很快就完成了自画像。当学生看到老师能这么快就画出自己,明白自画像不是很难,从而为他们画《自画像》树立了自信心。然后我告诉学生,画五官的时候要注意:眼睛在头顶与下巴的中间;鼻子在眼睛与下巴的中间;嘴在鼻子到下巴的中间,这样就能很快画出自己的自画像了。其实,只要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来表现,很快就能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虽然学生画的自画像并不是非常相像,甚至还有些稚嫩,但是他们在美术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对美的事物有了新的感知和领悟,并在画中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个性。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表达、表现、思考等一系列实践体验,感觉到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更新美术作业评价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及其成果有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向。我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评价的体验和愉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我将学生画好的《自画像》以全班福的形式展示出来,把学生的《自画像》粘贴在准备好的空白纸上,与前面出示的全班福照片相对照,一张张稚嫩的画像,展示了学生对美的向往。然后请学生们从全班福的画像中找出自己的同学,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很快画得有特点的作品就被认了出来。我问学生们:你们是怎样找到同学的啊?他们得意地笑着说:“因为他们画出了自己的外貌特征,所以一下子就被我们找到了!”看着他们那股自豪的劲儿,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体验到了学习美术的乐趣,感受到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

我在《自画像》一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节课中的主角,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使学生多一份自信,进而增强创造的热情、启迪创造的智慧。让学生愿意参与、敢于表现、懂得欣赏,同时我也感受到,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节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关注和激情,只有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篇5:新课改美术教学培训观后感

岚小美术教师 韩玲

新教师第一次参加培训,心情非常激动。因各种原因只参加了两个半天的培训。下面针对这一天时间的培训,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教研员的谆谆教导让我收获很多。坚守和巩固美术学科的地位,按进度认真上好每节课。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话一直回响耳边。我会坚持基本功的练习巩固专业知识,坚信在专业领域会取得更好的发展。认真积累平时点滴教学资料,整理归类以作为自己的第一手教学资料。

高小进英老师的分享,我有以下收获。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针对不同年龄段,展开不同的美术活动,不同阶层的启发指导。

而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中,我所负责的正是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我非常的激动,因为7——10岁时儿童创作的最佳时期,一年级的孩子可以凭借记忆进行绘画创作。而二年级的孩子已具备空间感知能力,能够公用线条勾勒具体的形象,可以辅助开展线描课程。刘萍老师对待美术教学执着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在教学方面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美术课上要让学生学到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提高素养,形成能力,引导思维方式的转变。美术课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内容不能浮于表面,刘老师提出“文学沉淀”四个字,还有美术课上还有多少“美术”,引人深思。

篇6:新课改下美术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发布者:周传辉 发布时间: 21/9/2011 PM 8:33:0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以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近教学,感到学习的快乐。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以领域?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美术学科于自然界紧密相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现象,一些具有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篇7: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4日—16日,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了,我在西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五步三查”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现将培训心得汇报如下:

一、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结合学生实际,使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二、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自己的观念,观念变了,遇到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观念新了,我们的动力也就足了。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教学采取了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总结整理导学案、达标检测五个步骤,又在独学时查、小展示时查、达标检测时查,所以也称五步三查教学法。

在教学中,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班内大展示等都是新课程中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四、五步三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因为五步三查教学法是分组进行的,每个小组的表现会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打分评比,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成果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使本组的表现在评比中优胜,就需要每个小组齐心协力,积极配合,这样就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五、五步三查教学法要注重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把以上四种方法与五步三查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应有效果。

六、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篇8: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体会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 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 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面对初中美术教学的两难境地, 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 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 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教师要认清当今的教育形势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势也在不断更新。初中美术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就必须了解当今的教育形势, 并对当今的教育有自己的看法, 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简单地说, 当今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因而, 初中美术教师要注意到这个要求, 要善于以美术教学为切入点来全面培养学生, 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美术教育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使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努力学习美术知识, 充分调动他们学美术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标。

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方法、形式都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初中生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 认识和探究事物都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 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因此, 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 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学习美术, 视学习美术为一种享受。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善于给学生以希望,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初中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赞美时, 情绪就会振奋, 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被带动起来了, 学校的美术教学水平必然提高。

三、改变以往教与学的方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常常是教师讲解, 强调要记住易出错的环节或部分, 学生再操作, 学生过于被动、依赖,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限制了学生创新能

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

我们提出新的考核方式:思想品德、实习态度、实习纪律等占实习总成绩的20%, 此项成绩由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签字盖章。对个别严重违纪, 造成恶劣影响者, 可按实习不及格论处。业务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习笔记等占实习总成绩的40%, 此项由指导老师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考核。学生独立完成的实习报告和总结由指导老师进行考核, 占实习总成绩的40%。通过三年的实践, 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 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 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改变以往一味示范的方式, 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 如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学要达到培养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重视辅导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 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 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时间。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 启发学生的思维, 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及时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 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 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 为使学生保持兴奋状态, 教师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音乐情景能激发学生情趣, 使学生的思路开阔, 思维活跃, 而且能优化课堂结构。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 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五、注重技能训练, 体验学习方法

以素描和色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 是训练学生对客观事物在形体和色彩属性上的正确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美术课程标准》表述中不仅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更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严格训练, 而且要让他们体验、感悟、参与, 总结出学习方法, 让他们学会学习。应该说, 只有通过自己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 记忆才是最深刻的。

六、密切联系各学科, 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但不是孤立的学科, 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 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 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 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 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 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 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是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有效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语文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文章中的插图, 既能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 又能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构图设计中穿插平面几何知识, 可有效地加强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 培养学

笔者发现学生实习的态度更加端正, 压力转变为动力, 进一步保证了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光俊, 李代金, 黄辉.提高《鱼类增养殖学》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 :163-165.

[2]王继芳.水产综合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07, (45) :90-91.

《儒林外史》与《围城》的讽刺手法之比较

(绍兴市技工学校, 浙江绍兴

摘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钱钟书的《围城》都是以“士林”为表现对象的讽刺文学作品, 两部长篇小说各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辛辣的讽刺艺术成就屹立于我国讽刺小说的前列。在艺术上, 它们有着许多异中见“同”之处。其一, 从描写对象上说, 两部都写“儒林”或“士林”。其二, 从表现方式上说, 它们都采取了讽刺的手法, 是讽刺文学中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儒林外史》《围城》讽刺手法

《围城》与《儒林外史》同是“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的讽世佳作, 但在讽刺手法上又有各自的特点。《儒林外史》多用对比的艺术手法, 而《围城》则多采用新颖独特而又贴切得当的比喻。

吴敬梓采取广泛而又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 成功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成为《儒林外史》讽刺手法最显著的特色。他在刻画人物时, 常常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 而是通过鲜明的对比, 在字里行间逶露出深刻的含义, 引导读者一道爱其所爱, 憎其所憎。

王冕, 虞育德, 杜少卿等是作者理想中“振兴世教”的人物。其中王冕在第一回出现, 成为衡量全书人物的尺度, 力求达到“敷陈大义”和“隐括全文”的目的。杜少卿是“一门三鼎, 四代六尚书”的宦官人家的后代, 却是封建统治的“叛逆者”。这些人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就是对功名富贵采取否定的态度, 并敢于蔑视封建统治阶级的权势, 在他们身上, 集中体现了吴敬梓的美学理想。他们的对立面, 就是匡超人, 牛浦郎以及权勿用, 杨执中等一批堕落的儒林人物。匡超人伪造文书, 代人考试, 休妻再娶, 忘恩负义。牛浦郎为了结交官府, 贪图名利, 竟敢充牛布衣家, 进行招摇撞骗, 后来原型毕露。作者以一针见血的笔锋, 说明这类人物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必然产物,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见功名宝贵腐蚀人心的恶劣影响。

功名宝贵中人的丑陋言行与市井细民的高贵品德的对比, 显得泾渭分明。严监生和胡三公子, 他们贪而无厌地聚敛钱财, 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盐商宋为富恬不知耻地宣称:“一年至少也要娶七八个妾。”并且飞扬跋扈, 只要一个诉呈, 打通关节, 立即就能取得诉讼的胜利。第五十五回写了四个自食其力的奇人:会写字的季遐年, 卖火纸管子的王太, 开茶馆的盖宽, 做裁缝的荆元。他们自食其力, 有着美好的品质与纯良高洁的内心世界, 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 作者在描写同一人物时, 善于抓住人物社会地位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 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如胡屠夫

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七、走出校门, 开阔视野

课堂教学封闭性较强, 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相脱节, 限制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年轻一代成为能适应社会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 还应着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带领学生观看画展, 使学生增长见识, 提高艺术修养;参加比赛, 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绘制公益宣传海报, 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夏 (冬) 令营, 使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 开阔视野, 受到美的薰陶和教育。

上述的认识与思考主要是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所感、所悟, 记录些许体验与感受, 旨在使各位同行共同探讨研

在范进中举以前, 说他:“尖嘴猴腮, 也该撒抛尿照照, 不三不四, 想吃天鹅肉!”骂得狗血喷头;到范进中举后他又说:“虽然是我女婿, 如今却做了老爷, 就是天上的星宿。”而且还在人面前夸耀“我的这个贤婿, 才学又好, 品貌又好”。这种判若两人的语言对比, 形象地揭露了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还在于举人出身, 做过一任知县的张静斋也来登门拜访范进。在范进中举前, 他和范进素无往来, 只因范进中了举, 他也就成为范进的“犹如至亲骨肉一般”的“年谊世好”了。又是送银两, 又是送房子, 从中深刻讽刺了当时趋炎附势的风气。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运用的这种广泛明显的对比, 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艺术魅力。鲁迅曾评论:“在整个描写中, 无一贬词, 而情伪毕露, 诚微辞之妙选, 亦狙击辣手矣。”

语言讽刺是钱钟书讽刺的最大特色, 而《围城》讽刺语言的最大特色, 是大量妙趣横生, 新颖独特的比喻的创造和运用。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在语言中, 同一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恰当美满的表达形式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内容, 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围城》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运用丰富、新颖、贴切的比喻对旧社会上层知识分子及黑暗现实所进行的深刻讽刺, 准确、生动、完美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 运用比喻进行讽刺成为《围城》讽刺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人统计, 全书23万字, 比喻多达七百余处。号称“比喻大师”的钱钟书, 在行文过程中, 总是五行一比, 十行一喻。所以作品中, 虽蕴含强烈的讽刺味道, 却不像一般讽世的杂文那么单刀直入, 令人怵目惊心。

《围城》中的比喻, 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 成为刻画人物的点睛之笔

如把风流性感的鲍小姐比作“熟食铺子”, “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把“赤身露体”的鲍小姐比作哲学上的“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最后又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因为“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这种比喻既诙谐滑稽, 又有极强的讽刺性。

(二) 婉曲地托出人物的心理

如书中描写方鸿渐失恋后赵辛楣提起唐晓芙, 方鸿渐的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 刚划亮, 火柴就熄了, 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

究教学方法的优劣, 尽快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共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精彩的艺术舞台。

摘要: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培养学生美育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 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本文作者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莫如海.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2.

[2]罗达瑛.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水平.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3.

[3]赵敏.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安徽教育, 2006.7.

上一篇: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下一篇:春季小学开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