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2024-08-13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共6篇)

篇1: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

现状与对策浅析

单位: 申报者: 联系方式: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是学习新材料、获得语言输入和促进语言习得的首要渠道。听在“听——说”链条中更处于中心地位。《新课程标准》把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听力水平。本文阐述了小学生英语听力的若干现状,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语感,交际 【正文】

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对多数农村学生来讲,学习英语不是为了用它交际,而只是简单的应付考试。由于缺乏和新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仪器和手段,大多农村英语教师都凭一个录音机和一块小黑板授课,难以突出教材主题、创造教学情景,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方面:

受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师资的限制农村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起步较晚,基本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许多农村地区学生上初中以后,在英语的学习中,由于词汇、句型及语法知识的贫乏直接影响了他们听力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村地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少英语听力的氛围,英语听力实践的机会少,势必造成学生听力水平的下降,对听力产生焦虑和畏难情绪。

教师方面:

课堂上学生由听而获得的语言是最容易理解和加工的。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听力是掌握语言的基础。但是,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常常更加注重强调说、读、写三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小学生的听力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却没有给予充分而实质的重视。

《牛津小学英语》测试中听力所占百分比,三年级为70%,四年级为40%,五六年级为30%,也就是说,从卷面上看,听力的重要性似乎是越来越小了,随着课本词汇量、容量和知识难度的逐步加大,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将精力放在了背单词、懂语法等看起来能稳步提升学生测试成绩的“法宝”上。但事实上,正是这种错误的忽略引发了小学生听力的“停滞不前”以及因此产生的种种问题。

学校方面:

虽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甚至录音机也是几个教师共用一台;缺少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多数学校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举办过像英语之角、朗诵、演讲、英语歌曲演唱等能够有助于营造学习气氛的教学活动。

影响听力发展的因素还有:

首先,学生们有依赖母语的习惯。他们在听英语时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将听到的材料翻译成汉语。似乎只有借助母语才能理解和记住听到的内容,而不是直接去意识其所指的概念。学生常纠缠在一两个单词上,忽视对整句的把握,导致全文支离破碎,无法领会说话者完整的意图。其次,大部分小学生仍然缺‘乏应有的日常词汇和用语,某些词汇他们只了解其中某一含义,特别是关键词的不解更是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再者,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也会影响听力发展。语言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中、英文化存着内在的差异。中国学生不了解这些差异,在语言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形成交际障碍。

提高听力不只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同学而言,听力往往又是难度最大的。保守的教学长期重视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的培养,同学的文化基础、心理状态也影响了他们听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缺失也使得同学听力能力相对单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国同学告别“哑巴英语”的学习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英国著名语言学家P.格里说过:“初学者更需要天才教师的技巧。”教师在英语的启蒙阶段的作用是巨大的。

听力教学就是培养同学获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语言学研究标明:说的能力与听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先听得懂,然后才干表达得清。这一点可从幼儿语言学习中看得更清楚。幼儿牙牙学语首先是认真地听,然后才干模仿着说。即使是最简单的“妈妈”,也是在听了家长多次反复训练,才最终开口说的。心理学研究还标明:听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它是主动的解释,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更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在瞬间就完成了,但对连续语流(speech flow)从初步感知到完成理解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听者不时地进行区分、比较、记忆和判断。要较好地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同学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外,还必需掌握必要的技巧。同学需要对内容情节、对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猜想;找内容的大意;抓关键的细节等。这些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协助同学提高听力能力 随着听力教学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变小学生听力的现状,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并形成技能,提高小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现状一:辨音能力差,对读音相近的单词“取舍不定”

同是swim、swing这组单词,由老师读,学生大概能选对,但若是经由录音放出,看不到老师的口型,那学生的正确率可要大打折扣了;笔者还记得学生的测试卷中曾出现这样一道听力题:很多学生都填了see,可实际应该填sing。

现状二:听力全凭耳,对自己的答案“深信不疑”

再拿上面提到的听力题举例,单看What can you ?这句,学生填错似乎情有可原,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一段对话中的一句: you sing? Yes, I can.What can you ?“Two jackets”。如果学生做听力时边听边想,或之后能整体梳理一遍,那么笔者相信填see的学生会少之又少。

现状三:瞬时记忆弱,对听到的信息“不得要领”

对于句子当中的颜色、数字、人名、地点、时间等信息,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倘若一句中出现多个信息,或出现多人、多种颜色的“混沌”状态,小学生便会显得精神紧张,手足无措。

现状四:基础打不实,听问选答“蒙一下”

最明显的莫过于“听问句选答句”,听完问题,依然不知该选哪一项,基础知识的缺口易补,却也易漏。

现状五:词汇量不足,对课外相关知识“一概不知”

这是最难以面面俱到的。换了种说法,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或者几个单词组合之后成为完全不同的意思,这两种情况都会让课外知识贫乏的小学生觉得一头雾水。

现状六:倾听无技巧,教给的方法“知而不用”

不仅在英语测验中,而且在英语课堂中也是如此。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教师一言不发,或等着教师“自问自答”给出解释。即便“知其然”,也未必能够复述出“所以然”。这种情况下,学生若不频繁练习老师教给的听力技巧,发展下去的结果必然是“知而不用”,等于不知。

提高听力不只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同学而言,听力往往又是难度最大的。保守的教学长期重视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的培养,同学的文化基础、心理状态也影响了他们听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缺失也使得同学听力能力相对单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国同学告别“哑巴英语”的学习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英国著名语言学家P.格里说过:“初学者更需要天才教师的技巧。”教师在英语的启蒙阶段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有如下考虑。

听力教学就是培养同学获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语言学研究标明:说的能力与听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先听得懂,然后才干表达得清。这一点可从幼儿语言学习中看得更清楚。幼儿牙牙学语首先是认真地听,然后才干模仿着说。即使是最简单的“妈妈”,也是在听了家长多次反复训练,才最终开口说的。心理学研究还标明:听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它是主动的解释,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更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在瞬间就完成了,但对连续语流(speech flow)从初步感知到完成理解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听者不时地进行区分、比较、记忆和判断。要较好地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同学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外,还必需掌握必要的技巧。同学需要对内容情节、对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猜想;找内容的大意;抓关键的细节等。这些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协助同学提高听力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共建课堂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改进教学观念,帮助小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听又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听力水平。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机械记忆力强,但理解力、分析力较弱的特点,该如何有效组织听力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听力水平呢?

1.以仿促听,培养良好的语感

好的语言感知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小学生跟读录音带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通过坚持不懈地熟读和背诵所学的单词、对话以及其他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可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作基础,小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多听一些儿童英文歌曲看一些英语动画片,笔者自己也常看英文原声动画或影片,跟着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学习口语。让小学生这样做,既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2.以说促听,以求听说同步提高 如果只听不说,教学就显得过于呆板,过于机械。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同步进行,就可做到听中有说,听说结合,共同达成语言的交际能力。培养小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可以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Free talk,结合小学生熟悉的人和事,确定几个话题,并由教师预先提供必要的句型和用语,启发小学生说,坚持练习,就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话题可以是天气、节日,也可以是游玩,购物;形式可以采取轮流的方式,长期坚持下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3.以疑促听,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结合图片,提出疑问,带着问题听录音材料,有目的地听,这样既能激起小学生的兴趣,又可启迪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具体,从要点到细节的教学步骤指导小学生养成听前浏览问题并做出预测的习惯;另外,要注意捕捉关键词,搞清“who, where, when, what, why”等问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关键问题应该掌握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在英文教学中也常常需要这样来分析文章。

4.以趣促听,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小学生在开始接受听力训练时,由于不可能完全听懂,便会产生紧张、急躁和畏难情绪,就会对英语听力学习失去兴趣。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听力内容,让小学生随时有一定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在英语听力方面有进步,同时对小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加以鼓励,就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另外,丰富听力教学的内容,给小学生放一些经典儿歌,押韵歌谣,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要让小学生随时有种能“跳一跳,摘到葡萄”的成就感。

5.以“听”促听,让学生沉浸于英语课堂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尽量使用英文的课堂用语,甚至全英文授课,可以大大增加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提高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有的老师担心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小学生听不懂,反而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于是就说一句英文又翻译一遍中文。这是很不可取的,这样会养成小学生不良的听课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可能干脆不去努力听懂或理解老师说的英文,而是依赖母语解释。实际上,在教师使用英文授课时,还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可以说,这是最有效,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听的活动”,它对小学生听力训练的意义可想而知。

6.以“音”促听,扩大学生知识面

为了使小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广泛地听,不能只听课本录音磁带。目前,学生的教辅材料中便有“听读训练”和“强化提高同步练”的配套录音带,其中一些单词的读音便是美音,与课本不同,如often美音中读成/ɔftən/,而英音中读成/ɔfən/。另外,对于课外英语读物中的部分有声材料,笔者所持态度是肯定的。这些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是练习,可以是娱乐,可以是提高,甚至可以是检测。

7.以评促听,变“要我听”为“我要听”

不论教师使用什么方法来训练小学生的听力,学生始终都是在被动学习,跟着老师的步伐,听着老师给出的评价。良好的听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听力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懂得如何听别人说。在课堂上随时要求小学生对同学的回答作出评价,促使他们专心听讲,教师还可以制定或与学生讨论制定一些适合小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例如,让小学生对自己一节课中的情况或参与某个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分几个项目进行自评分,评分等级为三星、两星和一星,每周给自己写一些总结性的评语和期望或建议,等等。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升,不再是单纯的“被要求者”,逐渐变成一个“要学者”。

总之,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积极、多层次化的思维理解心理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除涉及到语音、语言、词汇外,还涉及到非语言知识,如兴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所以英语教师需要顾及学生的要求和该年龄段心理要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堵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听力技巧。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参考文献】

1.谢春坤“浅谈英语听力训练教学技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9期;

2.黄盛,“再探听力学习策略训练模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3.周永波,“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篇2: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 葸爱华 陈丽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我们不但应该看到改革带来的成效,更应该找出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阐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操作办法,只有这样,才可能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科学课堂 现状 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索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要达到此目的核心在课堂,落脚点也在课堂。

本人多年从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对农村小学实施科学课改教学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看到了科学课堂改革的质的进展,也发现了科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个人经验谈点对策。

一、课改新理念深入教师心,并贯穿于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之中 随着课改的深入,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改革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质的进展。教师树立了正确的科学教学理念,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概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教师都从内心认可了科学课必须以探究为核心,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思想、实证意识、实践品质,把大段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科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

近来强调的“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的关系,教师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其中的“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也是一种导向,更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之一。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种误区

如果我们对现在的农村科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分析后会发现,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不能“用教材教”。

一是教师对教材“忠贞不二”,照本宣科,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

二是教师过激地、片面地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将教材中很有价值、对学生来说很有意义的内容也砍掉了,教师的表面理由是“新课程可以变动教材”,其真实的原因是这些颇具探究意义的内容往往“不好讲”。

2.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引导的方法、思路、过程等做了较死的规定。但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令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件,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无视课堂中产生的“杂音”,继续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

3.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甚至是无足轻重。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指导,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课堂上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学生就是上帝,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不尽人意。

三、提高教师科学理论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解决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设计、艺术性的实施。

1.激发科学教师的教学源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激发教学源动力,是基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而产生的。科学教师从事综合理科的教学,普遍感受到莫大的教学压力。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需要他人的认同,这是一个易受环境因素主导的问题,主要是受现实的考试评价机制的制约,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现实选择。本来,考试评价制度作为课程改革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相适应,两者甚至需要保持同步进行,可现在的情况是考试评价机制滞后,使得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充满顾虑。

2.实现科学教师的自身转变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新课改后,科学由原来的物理、化学、自然地理和生物整合而成,这就要求一名科学老师必须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新课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而挑战最大的新课程则是《科学》。由于科学更多涉及探究教学,它必定需要师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想使新课程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促进教师自身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改变教学观念。新课程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给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给了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给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倡创意教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教学定位恰当,教学要适应学生。

例在《地球》这一节知识中,地球是近似球体的这一知识点教法中,以前只把这么一句话一讲了之,学生只要记住就行。而现在教师要让学生用大量时间进行探索,证明地球近似球体。同时还设计了好多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来体验地球是近似球体这一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源自实验和观察,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改变自身知识体系。新课程中,科学所融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全。教师原有的知识,原有所学内容已跟不上课程要求。新课程内容和科学探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要求综合型的科学教师。

例如,在《月球》这一节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可搜集一些有关月球的故事。在课堂上可提问有关描述月球的词句。在月食中,为什么那么小的月球会把太阳给遮住?这就需要数学知识中的比例问题;经纬度常用“30N,120E”等表示,其中的“North,East……”等是英语知识——虽然所述知识并不复杂,但教师没有一定其他学科功底,要想指导好学生,那是不现实的。

(3)改变教师技能。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板书、普通话等基本功的练习,当然这在新课程中也应提倡,但由于新课程综合性程度高,要求学生具有动手搜索资料等活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增进新的能力,诸如搜索和处理信息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等等。

例如,上《日食》这一节时,可从网上搜集到南极洲日食全过程,学生在学校的电脑上观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同时也是对教师技能的挑战。

3.紧抓教学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新课程认为教师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其确实可以变动教材,但这种变动应该是对教材的一种优化,而不是一种退化。是根据学生、环境、条件等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提升处理,而绝不是随意乱改,如果改了还不如不改,就是对教材的一种糟蹋。只要我们多花些功夫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紧抓教学重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那些“不好讲”的内容是完全可以深入浅出的。

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材本身,二是学生实际。教材的重点必须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分析,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如我在讲《磁铁的磁性》时,起初就把磁铁有磁性(包括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强)作为了教学重点。单纯从教材的角度分析,对教学重点的确立

是没有问题的,对磁铁磁性的研究确实应该是重点;但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让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原则,这个教学重点就有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有“磁铁有磁性”的认知基础,那么再把这个作为探究的重点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了,事实证明,学生也确实对此没有多大的探究兴趣。那么究竟应该把什么确定为教学重点呢?课后我和老师一起研究,决定把重点放在“证明磁铁两端磁力最强的实验设计上”,认为这是最有探究价值的地方,是最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地方,是最有利于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的地方,本节课的精彩和探究高潮可能也就在这个地方。不出所料,我在另外一个班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涨,设计出了很多连老师都无法“预设”的探究方法,而且学生相互质疑,使实验方法不断完善,真的具有“直抵真理”的味道了。于是学生发展了,我也跟着发展了。

4.加强对探究过程的科学指导和引导,会使科学课堂充满活力

对于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围绕教学重点,合理设置,合理取舍,并适度把握探究活动的节奏的时间。每一项活动,时间要充裕,引导要得法,使活动落实到位。

(1)在探究活动前,要在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步骤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探究实施的过程提出恰当的要求,要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在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名参与者,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

(2)探究活动告一段落后,组织学生把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汇报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从学生表达的观点中提炼出关键性的词语,并以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结论形成清晰认识。

(3)注意引导知识的迁移。科学课教学必须要有一个运用和拓展阶段,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培养科学实践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科学技能的拓展练习,这种拓展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尽管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课堂离“成熟”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既然质的进展越来越多,那么问题肯定就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科学课改注定要成功。

参考文献

[1]张红霞 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3]《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4]许江映 著《小学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环境教育》,2003年6月。

作者信息

参赛组别:小学组

作者姓名:陈 丽葸爱华

工作单位: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

邮编:734117

职称:小学一级

联系电话:***

篇3: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良课型

1. 完成任务型

这种课型是教师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上课本着传授知识的思想, 只管自己的任务完成, 不管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 没有课堂反馈, 没有课后补救。如一堂关于写人的作文课, 教师是这样上的:上课首先让孩子们先小组交流昨晚上积累的关于写人的有关句段, 其次是抽个别孩子在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交流, 提炼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几个词语板书, 教师开始讲解, 要写好人物形象就要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而且要写实写细, 这样人物的形象才鲜明。接下来学生自己写作。我们说文章是有感而发, 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没有激发学生丰富的感情内涵, 他们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吗?再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写好作文, 让学生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这位教师居然把这还节给省略了, 结果学生所写的内容大多都是来自积累的一些词句, 一些套话, 一些空话, 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即使有同学写的看似内容充实, 其实则是抄袭例文。这种类型的课就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 是对学生的贻误, 是对社会的损失。

2. 专家讲座型

有的教师给学生上课, 好似显示自己知识渊博, 讲课洋洋洒洒、漫无边际, 从上课到下课都是教师讲述, 好似专家教授办讲座。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走进诗歌的殿堂》综合性学习单元, 教师用了一周时间给学生讲解, 从诗歌的源头《诗经》讲起, 讲诗经、讲楚辞、讲唐诗、讲宋词、讲现代诗, 的确, 走近诗歌的殿堂让学生了解我国诗歌的博大精深是没错, 但你知道吗?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 这样海阔天空地讲, 孩子能接受吗?能接受多少呢?而课本编辑这个单元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自己设计学习方案, 收集有关诗歌的知识, 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3. 预案设计型

现在的教师所上课的模式都是事先做好准备, 备好教案, 上课时根据自己的教案来完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确实没错, 教师上课是要认真备课, 设计好教案。但我认为, 教案只是上课前的一个预设, 课堂情况也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所生成的东西也是预料不到的, 那么你预设的教学方法此时适不适合当时的教学呢?适不适合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有时要因事而变, 该调整的就得调整, 而有的老师却一成不变地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如有位教师上《两小儿辩日》, 关于早晨中午太阳大小问题的讨论, 有的说早上的太阳大, 有的说中午的太阳大, 有的说早上中午的太阳一样大, 学生的思维本来就打开了, 而这位教师生立即停止了讨论, 而一本正经地讲:“早上、中午的太阳一样大。”把一堂鲜活的课给抑制了, 把学生动脑的机会给抹杀了。我是个爱看战斗故事节目和武打故事节目的人, 我认为打战时, 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 那么我们的作战计划呢?也要一成不变地按照原计划进行吗?两人在格斗时, 别人所用的套路是不是就是你所设计练习的呢?总得随机应变、见招拆招吧!那么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必须按照设计的预案一成不变地进行呢?为何不可以灵活机动呢?如像这位老师, 学生已经活动开了, 为何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甚至说不定孩子还有很多创新呢?而他非得要把学生的思维拉到他的思路上来, 说早上和中午是一样大呢?

4. 唯我至上型

现在的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 奉行所谓的师道尊严, 认为教师就是教师, 教师就应该有教师的样子。认为课堂就是课堂, 课堂就相当于大堂, 就应该有个严肃的样子。上课严肃、气氛紧张、学生在这种高压下学习生活, 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 好多孩子的天性受到磨灭。我校有一位教师, 上课时学生自始至终坐得整整齐齐, 没有一个孩子动一下, 只听见教师讲课的声音, 其余没有一点声响, 有时静得连学生呼吸的声音都能听见。老师上课讲一, 孩子不能说二, 即使教师讲错了, 孩子也只有跟着老师错, 不准有人对教师评头品足, 发表言论。这样教出的孩子考试成绩蛮高, 教师还受表扬。试想这样的教学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呢?培养了孩子什么个性呢?只是把孩子教成了会做作业的机器, 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

二、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采取的对策

以上这些种种现象, 都是我在一线所看到和所收集到的, 细细想来, 这样的教学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反而对教学也是很不利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设计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望同行借鉴参考。

1. 互动学习型

这种课型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三维目标, 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孩子们根据这个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条件 (时间和空间) , 让学生动起来。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比如:古诗词三首的教学, 我们可以在明白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内容的基础上, 再根据不同程度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诗人介绍组、诗文朗读组、诗词讲解组) , 每个组都分配不同的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教师检查巡视并作个别解疑, 最后各组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上把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充分让学生完成, 如果学生实在不能完成的教师加以引导讲解。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真正做到让学生动手、动脑,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能力。远比教师先讲诗人简介, 后读古诗, 再讲解诗句意思, 最后讲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有效得多。

2. 问题讨论型

这种类型的课就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标、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设计成具有典型性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巧妙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 师生根据所产生的问题查阅资料, 互动交流、讨论、研究, 从而解决这些问题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 就根据大纲要求设计为: (1) 圆明园在没有遭到毁灭时的样子及其艺术价值。 (2) 圆明园是谁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了? (3) 圆明园毁灭后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 (4) 圆明园毁灭了的是什么?而没有毁灭的是什么?而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 再通过学生查阅资料, 同学与同学之间研究讨论, 同学与老师之间研究讨论, 最后总结归纳。从而解决问题, 得到新知。这种课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一起根据本课的目标讨论设计问题, 对于有些学生能够知道的、明白的问题也可以不讨论, 这样不但能节约教学时间, 还能达到课堂的高效。这样的课没什么花架子, 课堂也不热闹, 但我们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读书, 教师可以和学生同等地学习研究, 既教会学生学习, 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 何乐而不为呢?

3. 教师带动型

这种课型,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孩子毕竟是孩子, 其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都还得要教师去引导、去带动。如古代诗词的教学、古典文言文的教学, 小孩子的阅读能力较差, 知识的积淀也不深, 孩子在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就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在阅读理解、学习方法上给予带动, 甚至给予一定帮助。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中的《伯牙绝弦》, 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生从未见过这样的文章, 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满篇之乎者也的文章, 教师更应该交给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对实在难以理解的教师还要给予帮助, 给予讲解, 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工作是一个科研型的工作,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全新的过程, 而我们很多老师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这无不让一个热爱教育的人而心痛。教无定法, 但贵在得法。我真想大声疾呼:我们的教育不能空泛, 要追求真实, 追求效果, 为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教学。窦桂梅老师的观点——回到教学的原点, 使我拍手称快, 但愿我们所有的教学都回到原点吧!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 但在农村的边远山区仍然未冲出应试教育的樊篱, 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老套。为了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罗列出一些不良现状, 也寻求出一些应对措施, 望同行参考指正。

关键词: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文质, 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引导 语言 知识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听说是交流的主要途径,因此语言的学习与听力是不可分离的。英语听力课程是英语专业初学者的基础必修课,而且从实践的角度看,专业学生从听力入手提高自身的英语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笔者发现三本民办高校的英语听力课程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根源在哪里,怎样解决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现状

该三本民办高校接受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的自然班为50人左右。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Step By Step 2000》第一册至第四册。教师多为年轻的硕士或讲师。教室有多媒体设备,老师操控主机,学生配戴耳机,身边有显示屏。上课之前老师准备好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和音频。上课时,老师面对电脑讲解材料相关的单词、词组及背景知识,学生看荧屏听老师讲解,然后,针对课本上的练习,听材料做习题,听的遍数由老师掌握。然后老师按照座位名单按按钮提问学生。学生的回答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拿参考书读答案。

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着急课堂进度推不动。学生抱怨听力材料太快太难。课堂成为一种摆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现状分析

首先,教材的听力材料源自现实生活,内容丰富,语言真实。虽然书是2000年编写,有些过时,可书上选取的材料很典型,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仍有其学习和练习的价值。但是,由于材料来自生活,对于语言的初学者来说,截取材料的语速会感觉较快,涉及到的一些词汇,也会感觉熟悉却不明其义。

其次,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通过应试教育考上大学的。他们在高中通过填鸭式的方法,学习了一些基本课程。对于英语,学生也仅限于单词、句式、语法等的知识点的学习与练习,以应付高考。英语听力不是高考英语的重点,所以教学的忽视致使高中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现实中的英语,听说能力基本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另外,高中生除了考试之外,其他事积极性不高,没有良好的自主能力,很难得到全方面的健康的发展。然而,经过大学的学习,他们又势必要面临社会对人才的挑选。因此,大一大二的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要经历在知识和成长方面的痛苦转变。

最后,中国人口多,学生多,资源少,教育体制仍然不健全。对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的期望一时还不能得到满足。

四、解决对策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变英语听力课程的现状,引领学生进入英语专业的大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是该课程教师应尽的责任。虽然当前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存在众多说法,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占据重要角色。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痛苦迷茫,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将语言学习方法、听力技巧,用不断重复的方式教给学生,并且要发挥非专业教学因素,不断鼓励学生,使其能够不断努力,从尽快痛苦状态中走出来。

1.语言引导。大学初期,英语听力课程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的灌输,尤其要强调语音与单词拼写之间的关系。学生听力课的一个问题是能听懂单词但写不出或是看单词不知道怎么发音。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注意语音重要性,没有掌握住听音写单词的基本语言知识。这就要求在单词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加进去音节、重读、字母与发音等的语音知识。例如在讲到unity这个词的时候,老师首先要同学们说出它有几个元音字母,告诉他们有几个元音字母就有几个音节,并告知重读音节在第一个音节u上,这个音节因周围没有辅音字母属于开音节,u发字母音/ju:/,后面的两个音节不重读,元音要弱化,读/i/或/?/,辅音字母n,t读字母音/n/、/t/。另外,要迅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向学生讲解词根与词义的关系。例如在讲到revive时,就要让学生联想到survive这个经常遇到的词,提出viv这个词根有生存的意义。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架构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在这基础上自行扩充语言。每讲一个单词教师就重复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逐渐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方法,降低其学习语言的难度。

而且,听材料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意义想不起来的单词,这是最好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词的发音、词根与词义之间关系的时机。教师可以采取根据词的发音,带领全班通过发音与拼写的关系,一起把单词写出来,然后再根据词根与意义的关系,告诉学生词义。例如,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部分讲到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不令人满意,其中critics比较陌生,学生听到却不解其意。老师可以根据发音带领学生根据一些相似发音单词的拼写例如critical,crime把单词拼写下来,然后再根据criticize经常使用的单词,告诉学生critic是批评家的意思。学生一旦掌握语言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知识引导。英语专业学生是文科生,广泛的知识是其必备的素质。而且,应用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英语听力课的教材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材料,把提高英语能力建立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尽管学生自身有一些知识的积累,但是很少接触到用英语呈现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扩展知识。例如老师在讲到一些国家的名称时,不但要对国家的地理位置、民族、特色等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介绍,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读出国家名字的英语发音。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上列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安排课程,带领学生听各个领域相关的英文报道等材料,积累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知识。例如,我们在讲到第三册第一单元太空这一领域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老师的引领,掌握一些语言表达,像space shuttle,航空飞机,planet,行星等,并积累一些关于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国际空间站,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的知识。

在老师带领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以前遇到过或是学到过的知识会活跃起来,并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自发的进行学习探索追求。

3.课堂控制。课堂有很多限制因素,例如,学生人数较多,多媒体教室电脑设备影响师生交流,听力材料太难等等,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非专业的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氛围。 第一,学生人数多的情况,没有必要給每个学生机会发言,可以采纳整班回答问题的办法,避免有些生生当众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局面和学生读参考书上的答案欺骗自己的情况,并且可以利用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带动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第二,当教师感觉多媒体设备影响到师生互动时,可以主动站起来或是在班级里走动来增加学生对教师、课堂、课程内容的注意力。第三,教师要发挥主动带头作用,跟学生一起听材料,了解听力材料及课堂现状,随机做出适当的反应。例如,材料太难,需要鼓励;材料练习安排不合理需要及时调整等。

五、结语

英语听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刺激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任课老师不但要总结语言基本知识,并且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听力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钱亦斐.语用策略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3,(1).

[2]康凯.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乡学院报,2014,(7).

[3]张希萌.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分析和改进措施[J].大学教育,2014,1.

篇5: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关键词: 新课改 听力教学 影响因素 能力

一、引言

多年来我们很清醒地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通用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英语教师肩负的责任将更为重大。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一直是我们的梦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还得听、说、读、写并进,强化听说的领先地位。由此我们看出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水平,听力要先行。

二、现状分析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摸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有些普通高中学生在高考中英语科目不会取得骄人的成绩,往往受英语听力的影响,学生的听力得分率较低,英语满分150分,而听力占了30分,听力在试卷中占的`比重是五分之一。其比重之大使得考生不敢对其有半点的马虎;再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听力位于第一题的重要位置.此体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考生在后面几题中的发挥,因此,听力的重要性跃然纸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艰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影响普通校学生听力的因素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95%以上英语成绩差,又加之高中考试体系不一样,高中更注重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出现问题。当然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往往普通校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毅志力不够顽强,对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过去以来英语的学习和考察方式的原因,更体现不出来学好听力的必要性。

(二)基础知识

学生基础知识的好坏对听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听力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基础知识较差:1. 语音基础知识的缺乏;2. 严重的汉式思维;3. 词汇障碍;4. 缺少必要的听力技巧。

四、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听力的方法。

(一) 以多种形式掌握词汇

词汇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普通校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最初阶段每天要求同学们背书后的相关词汇并定时检查辅之以高中词汇表中的单词,稍做准备就能取得好的成绩,无形中也帮同学们树立了信心。

(二) 加强听力训练度

在我看来,无论什么形式的练习都要配以习题才能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检验。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最终面临的是高考,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他们指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听每一段材料时,做到“听前、听中、听后”三点。我还会带动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归类,然后再针对每类进行专门训练,再以小测验形式加以验收。

(三)听力课堂及听力训练时注意事项

1. 上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越要的准备。对于教师来说.课前准备是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和配套磁带,收集并介绍相应的背景知识。而学生的听前准备则首先是做好心理准备。包括集中注意力、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其次是快速阅读听力题目,预测听力内容和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很快进人状态。

2. 学生在听时,往往需要听两到三遍,以补充听第一遍时丢掉的信息。多数学生在听短文的时候.认为听一遍难度较大,因为短文的篇幅长、信息量大、内容广泛、题材丰富.考生要从中获取解题的信息,不仅要有良好的记忆力.而且要有语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在听第一遍时.要抓住文章大意,第二遍时要速记下时问、地点、人名、数字等相关信息和文章的要点,特别要注意开头句和结尾句.听第三遍时再对照题目迅速调整,补允遗漏,更改错误,这样才能做到正确率高。

3. 鼓励学生注意听力材料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本身。学生应学会运用他们的背景知识、情景和人类交往知识来理解意义,然后利用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来理解语言形式,也就是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来理解听力材料,他们应更注意较大的板块。只有在理解中断时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个别词来,特别是听难一点的材料时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死抠个别单词或句子的意思.而应宏观地去理解短文。当然,有时也可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及两种过程相互交替的瓦动模式。听力理解应该足一个积极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调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进行能动的认知推理,来理解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和意图。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听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听力任务。

这也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应用,对于基础较羞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去精听,精听就是通过反复地听磁带.对材料中的语爵、语调进行模仿、背诵,进而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对荩础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泛听,町以听课外的故事、新闻广播等.学会归纳大意和辨别主题句。

5. 应重视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语音室。

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听力是一门技能课程,有其特殊性,光靠一周几个学时的课,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是不可能有很大提高的。要搞好英语教学,光靠英语教师个人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当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英语的氛围。如丰富英语图书、英语报刊杂志的种类:建设先进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室或语言实验室.或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教学设备,经常播放一些英语电影、电视片或专门为英语教学录制的教学片;利用学校的广播电台每天播放英语节目,增加学生听英语、练习听力的机会。在听力学习中使用视听教材可使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所能讲解的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语寿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运用工具书,能够主动地利用一切教学设施、一切机会学英语、用英语,积极地创造条件开展自主学习.这才足学好英语、甚至其他语种的最有效的途径。

五、结束语

篇6: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论文题目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论文作者:迟 文 准考证号: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学校 指导教师:陈爱中

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年 月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内 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由于教师素质的差异,对课改认识不足,教师普遍缺乏学习,语文教学在改革的路上出现了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学生负担日益加重、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对课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综合实践活动被漠视等偏轨现象,制约了新课标的落实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地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入手,立足课堂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新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去伪存真,让语文课堂回归到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加强管理,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状 对策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已经在我校开展三个年头了。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我多年的调查和积累,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前初中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认识不高,意识淡薄。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虽然已经进行了三年,但许多教师受多年的教育惰性和惯性的影响,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仍然不足。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在这些还没有弄明白之前,就亦步亦趋的套用各种先进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质上教师对其认识并不高。实验班级的教师对其能有一定了解,其它教师对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教师习惯于套用课改的教学模式运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一点意义都没有。另外,一部分教师否定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课堂教学改革费时,费力,费心,提高不了学生的成绩,还不如传统的方式呢!终归分是硬道理,以至于来人听课我变变样,平时上课还那样。在他们的理念里,我们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过就是一个名词而已,从不去理解和体验其中蕴涵的价值。

(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

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这与教师的能力不足和缺乏学习是有关的。首先,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我校三十多位老师,有近一半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年龄在40岁至50岁,30岁教师只有2人。而且,在农村中学最不缺的就是语文教师,无论是中专毕业、大专毕业,还是经过二次进修的,只要有个文凭就能教语文,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就可以上课了。而真正能胜任语文教学的并没有几个,个别教学能力强的大专、本科毕业的老师,接二连三的都进了城,这一现象大大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其次,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加之工作紧张,时间有限,很少读教参和教材以外的书,难以更新急需学科的教育理论和知识;普遍缺乏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只能亦步亦趋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特别是农村教师,在学校没有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文学作品,学校图书室也没有那些书籍给你读。课堂上,多数老师照本宣科,死扣书本、死记硬背、照搬照抄教参,不知道去拓展和延伸。这一现象大大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墨守成规

1、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

现在的课堂依然是“教堂”没能真正向“学堂”改变。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演,缺乏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中仍以灌输法为主的教学,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较少。上课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2、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

一节课45分钟还讲不完,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困,教学效率很低。表现为教师缺少对教材整体把握,不能根据实际利用教材,往往是比较机械的、表面化的处理问题,教师讲的面面俱到,学生却很少参与其中。另外,在课堂上对枝节问题纠缠过多,简单问题复杂化,既浪费了时间,有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整个教学都是为了考试。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字词句的训练为中心,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整天进行着重复的机械的应试训练。这种单

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而是用一大堆枯燥、烦琐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读段落,做题目,背答案,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其余一概不予重视,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强化”练习成了一部教师提高成绩的主要手段,课堂练习多,作业多,测验多,一天可以留三四篇作文。一学期可以做三四套练习册和测试卷。成绩有了,学生的兴趣没了;浪费了精力,扼杀了个性,这与课堂教学改革“轻负担,高效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些问题使语文教学工作始终处在“吃力不讨好”恶性循环状态,特别是在“ 应试教育”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社会和学校只看老师所任学科的学生考试分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只看学校学生的升学率(象我们学校就看考上三中的人数)。自此,我们农村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更是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也就是语文分数,忽略了许多语文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3、课改技术崇拜的问题

这一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诸如:洋思、杜郎口等。这些方法我把它们称之为课改技术,那这些技术推广到我们的教学中效果如何呢?我在我处的位置不好评论。我觉得技巧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的过程和对象是动态的,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洋思、杜郎口的成功有适合其生长的特定的土壤。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要解决的问题和他们也不完全相同。说白了我们引进的方法到底水土服不服。在实际教学中,漫无目的的采用一种课改形式,忽略教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融合,必然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选择方式方法是出于对问题的解决,为课改而课改的形式主义都是无用功。方法的运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所以才有教无定法之说。法不在术而在道,所以那些为形式而形式的技术课改,最终都会走向死胡同。以前我用过洋思的教学方式,但我现在不想用了,因为它的那些方法都是术,我们需要的是术下的教育理念,这才是道。吴昌硕说过,“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很有道理。

4、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设定了24次语文活动,但活动的开展普遍较差,相当数量的学校极少开展,甚至是空白。有的语文老师竟一次活动也没开展。到九年级复习备考时,根据综合实践题型教给学生生搬硬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不强。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看一个语文老师上课,这个老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老师,这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所以,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就得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换言之,就是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其次要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指导。摒弃形式主义的课改,让课改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师生平等,其乐共融。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地说,扎扎实实地读,自信大胆地说和随心所欲地写,淋漓尽致地思。听出一种人格,读出一种味道,说出一种个性,写出一道色彩,思出一片风景。在听说读写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富于美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理论,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作者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风采和才能。如,学习了《三国演义》节选《杨修之死》以后,可以引领学生去看小说《三国演义》,然后来评价一下三国中的人物。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即兴做诗、分角色朗读、开诗歌朗颂会、续编故事、演话剧、课本剧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首位

1、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①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课程标准,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笔者在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经收集材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何谓“三余”、“三味”。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宴席),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这样的挖掘课文内涵,既让学生从“三余”中珍惜时光,从“三味”中体会到读书如品美味佳肴一般,余味无穷;又使课文增加了无限的趣味。

②备学生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好环,学习方法的优劣,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各不相同,因此教者要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地反馈弄清哪些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是共性问题。哪些地方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自如地驾驭教材、课堂、学生。

③备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对于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是不能用,(如洋思的先学后教)要有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

2、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

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讨论课,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内涵,例如《阿Q正传》一课,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以“阿Q精神在现今的社会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题展开辩论,通过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查阅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查询“鲁迅研究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并与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起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3、优化学生的“练”

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要讲练结合,并且做到摒弃题海战的押题模式。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项链》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玛蒂尔德这个艺术形象之后,布置学生给课文续写结尾,这一种扩展性练习,既可以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四)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丰富多样,全面开展。语文课中的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应散发出语文的气息。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

结语: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正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坚守自己的天地,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11/7/4

参考书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环境生态学试题下一篇:田径运动会成绩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