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

2024-08-13

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通用7篇)

篇1: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

浅议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变,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有效应对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变化和发展已然成为当务之急。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措施进行探讨,先介绍了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然后探讨了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措施,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 发展措施 成本会计

一、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基于客户需要而对产品加以持续性优化的现代管理哲学,其核心目标是,企业在生产的所有环节尽可能地追求产品的“零缺陷”,并最终通过客户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界定[1]。全面质量管理的诞生和应用促使了质量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2)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指的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为根本性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关决策,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对于战略成本管理而言,其通常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价值链分析,二是市场定位,三是成本动因分析[2]。

(3)基准管理以及持续改进

基准和持续改进之间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基准指的是,用企业可能达到的.最优业绩标准来评价本身的各项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指的是,基准的制定并非一次性问题,而应当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

(4)限制理论

由限制理论可知,每个企业均有其生存和发展的限制瓶颈,否则,不管企业制定何种目标,均会达成。限制理论施加给成本会计的影响是,管理及会计人员不可片面地关注如何削减成本与费用,而应该培养一种逆向思维,强化自身的薄弱环节,这样能够提升企业的总体效益。

二、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措施

(1)调整观念,关注成本效益

在传统模式中,企业衡量自身成本绩效时往往将目光聚焦在直观成本的增减上,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一般将减少短期内成本当作核心的工作目标,而没有充分关注对企业未来增效的思考和评价,如此一来,将会给企业产品升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3]。所以,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成本竞争之外,同时还应关注技术层面的竞争。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这一点。除此之外,企业成本会计还应深化对成本回避的了解,积极采用全周期成本控制模式,尤其要重视和落实事前成本控制工作,通过未雨绸缪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高效的管理措施。对于企业成本会计而言,其应该积极引入和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管理方式,这已然成为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4]。通过对电子计算机的引入和应用,能够大幅提升信息分析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还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运营发展所涉及的一系列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考核,从而为企业成本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帮助企业成本会计始终高效发挥作用。

篇2: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工作具有重要地位, 是经济核算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凡是经济活动存在的地方, 都需要对其进行核算, 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 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 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 必然要求信息质量的提高。在新的条件下, 需要以更高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工作中, 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 不是无事可干而失业, 而是要不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使会计管理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 是会计工作进入历史新阶段的机遇, 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新起点。

会计工作的重心转向管理,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 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 要从会计这一完整的系统出发, 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 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出发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 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上层建筑的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 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管理的任务, 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预测经济运转前景, 参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 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 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 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 考核经营业绩, 分析执行情况, 挖掘潜力, 提出改进措施, 以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 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

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功能完善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 会计工作的重心在管理, 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 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要强化内部管理, 严格监督,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管理型的会计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 对企业进行宏观调节和规范, 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会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 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会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是会计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信息化, 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规范性是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基础, 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的最高要求, 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的最终要求。

2 现代管理模式下, 会计核算向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会计核算集中化

现代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 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求集中、全面决算, 统一、全面核算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 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 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 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

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信息化过程是信息的输人、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通过会计核算信息化,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技术进步, 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化、复杂化和多元化, 要求会计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 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

会计核算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利用外资,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也与日俱增, 客观上要求会计核算也要国际化,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实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已经加快。

3 现代管理模式下, 加快会计管理工作向全面管理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将促进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 向全面管理的方向发展。

会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

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管理必须实现全面系统化管理, 同时, 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点管理, 即管理中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会计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 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知识经济, 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坚持以人为本, 是提高会计管理工作质量之核心。

会计管理工作要重视战略化

会计管理工作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 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 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为此要依据企业的战略, 相应要研究企业会计管理战略。

4 现代管理模式下, 孕育会计学向综合化、精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将促进会计学向综合化、精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内容扩大了会计工作领域, 会计工作向管理领域扩展, 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 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 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的综合化主要是:对全部会计学科的综合, 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 研究它在现代企业运作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对类会计学科的综合, 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 也就是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群 (类) 进行研究;对会计学科比较的综合, 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

会计学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内容扩大会计工作领域的同时, 也深化了会计内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 从实际出发, 探讨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加强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分支学科。会计内容的深化, 既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 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 两者的结合, 才形成某些专门的会计分支学科。在这方面, 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专门性的细化特点, 即对某些专门的或特殊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种专门性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 主要是会计学中基本学科--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细化。

会计学向边缘化方向发展

会计学的边缘化, 是将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会计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发展会计学的过程。即一方面是会计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会计学科将某种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本学科, 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

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求, 会计学科及会计管理工作将面临重新建立和健全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真实客观性的要求, 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国家宏观调控、广大股东的投资决策的需求, 保障市场经济的有效健康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 从事会计研究、管理工作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必须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 才能促进该体系的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 并在现实社会经济中得以落实运用, 加快我国社会经济与国际融为一体的步伐。

摘要:新准则的出台和实施, 标志着我国经济核算方式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逐渐加快, 未来, 现代管理模式为适应企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经济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将推动会计学科及会计工作相应发生重大变化。

篇3: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信息需求;会计报告模式

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会计信息系统是生成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信息需求则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会计信息是企业做出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参考。

1.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围绕信息需求展开

会计最初的单式记账满足了自然经济发展阶段的人类社会,其生产的目的主要是自给自足,而非交换。从政府角度看,是要借助它核算其财政收支状况及其结果,贯彻“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服务;对商业与手工业来说,则要通过它来核算收支,以便在经营中求得“收大于支”的期望结果。该时期会计目标是要为政府与民间商业及手工业核算收支,满足它们对各自收支状况及其结果的信息需求。

15世纪地中海沿岸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这一时期的商业对会计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核算。单式簿记不能满足其所需,会计逐渐由单式簿记发展阶段进展到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会计数据,开启从简单的数据提供向系统的信息披露转化的会计时代。

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企业的最基本经营组织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公司所有者需要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以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经营者需要对其经营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成本管理信息;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则需要有关公司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会计的反映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职能也得到了加强。

到了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会计信息的内容进一步得到扩展,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委托与受托关系不仅进一步复杂化,并且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会计除满足上述需求外,还为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它利益关系人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这一时期会计信息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历史信息,它还需要未来信息。会计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信息需求而不断发展、提升自我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强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信息需求的扩张必然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说,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信息供给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是促使会计理论不断创新、会计方法技术不断进步、会计信息系统日趋强大的直接动力。

2.当前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矛盾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信息的供需关系不平衡。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信息的提供者完全决定了信息需求,信息产生的过程和公布完全是由信息提供者决定,而信息使用者只是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被迫选择接受信息的最终结果,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真实性只能做一个主观上的判断。另外,由于信息提供者在整个信息产生的过程中拥有很大的权利,所以因为信息提供者的失误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信息质量难以保障。

2.2脱离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由于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信息提供者决定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很难反馈到信息提供者那里。即便提供者尽职尽责,坚守职业道德,他们所做的工作也仅仅是程序性地进行一成不变核对、记录、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全然不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2.3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较被动。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式供需关系,对于所有市场来说,供需双方中任何一方脱离了主动性,都不可能健康稳定地发展,相反必定会引发市场萎缩。信息的需求本应是由信息使用者所决定的,而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下的信息使用者严重缺乏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反而信息提供者处于主动位置,这是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最大问题。

3.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随着会计信息使用的日渐普遍化、多元化,会计信息不再只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还要满足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职工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在社会化信息需求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生产方式就应该是社会化的信息生产过程。这种会计信息的生产方式,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从市场经济的社会联系性,从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联系点获得经济活动的原始信息,这就能在信息来源上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

3.2 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

人们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推动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将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以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根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跨越职能领域的边界,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也不只是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它将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体现了先进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思想,还将更多地分析与挖掘会计历史信息、当前信息和预测信息,达到“向所有相关决策者提供满足决策需求信息”的目的。

3.3“需求导向型”会计信息系统

“需求导向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划分信息处理的权限,将数据加工和信息输出的权利交给信息使用者,由信息使用者制定和维护信息加工规则,并按照自己的需求生成或“组装”相关的信息报告。

在需求导向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而是提供足够的有助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数据“超市”,以便他们借助网络的强大处理能力,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实时进行信息选择、加工、提炼、汇总和分析。

4. “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要想缓解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的矛盾,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真正抑制信息不对称现象,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国际“商业语言”功能,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彻底变革现行的会计报告模式,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再造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

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信息需求应该由信息的使用者来决定,应满足利益相关者多元化和差异性的会计信息需求,要将“供给决定性”会计报告模式扭转为“需求导向型”会计报告模式,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朝着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向发展,致力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只有这样,会计信息系统才能更加高效健康的运行,才能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端生. 建立需求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2).

[2]李端生,续慧泓. 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5,(6).

篇4: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

一、巧借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常常以板书、文字的形式,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为学生描述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正所谓“口说无凭”, 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 完全是凭着单据的形式在体现, 课堂教学与实践之间总有一墙之隔。而多媒体教学能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于一体, 只要教师能选择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予以呈现, 就能很好地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 就会扩大信息容量,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感官效应, 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 在讲解《基础会计》的“会计凭证”这一内容时, 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笔者将不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实物及账页扫描、拍照,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 化抽象的书本内容为具体可感知的实物,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也让本身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一目了然,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的课堂需要为学生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讲解, 可以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 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 也应适当把握好“度”, 注意主辅关系, 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只有做到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 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的最大效能。

二、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传统教学中, 往往采用“上课听讲义, 下课背讲义”的“填鸭式”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缺乏对学生开拓思维的培养。新课改下, 要求教师能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现由“知识型”向“素质能力型”的转变。因此, 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优点, 为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 利用校园网现有的机房平台, 在局域网上安排智能化的财会教学软件, 突出人机交互功能, 可以不拘泥于教学进度的统一,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突出个别化教学的优势,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良好环境。同时,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 根据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开展在线讨论, 利用在线的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可见,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发了潜力, 为拓展学生的思维创设了理想的空间。

三、模拟实践教学系统, 提升教学实效性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 在“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下, 中职会计教学也应做到扎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减少学生就业的适应期, 为企业输送一线的会计人员。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践教学系统, 如“会计实习室”, 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模拟练习会计实务,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会计实务中对“材料采购”业务的处理, 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一段采购员采购材料的动画, 将最后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设计成如下五种不同的选择画面, 以引导学生区分不同情况下的账务处理情况:

画面一:原始凭证包括:收料单、银行支票存根、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

画面二: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运输发票。

画面三:原始凭证包括:收料单。

画面四: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

画面五: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

将上述发票的实物模型配合真实的动画情景, 将生产情景再现, 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提供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理, 然后再将自己的答案与计算机里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 通过反复训练,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 纠正学生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 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 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教学已经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 我们教师也应积极探索这一教学辅助“要素”, 丰富教学内容, 扎实专业技能, 开发学生的智力, 真正为中职会计教学的重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浩容.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3.9:142

篇5: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与发展,更代表着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理念与工作思路。为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探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模式,重新构建新的会计工作体系,其内容涉及会计理论的研究探讨,会计信息电算化处理方法的更新,会计功能的全方位辐射,会计管理工作的高度理性化发展,会计操作技术与工作流程的科学规范性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基础上。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会计电算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电算化会计系统理论以传统会计理论和PC技术为基础,而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系统论以及信息化的会计思想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会计工作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经济管理运行过程中。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录入财务网络系统,实现所有的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一,与传统会计工作的本质差别。电算化主要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为主,如果再不进行创新研究,运行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出现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现象。

第二,与其他管理系统联系不紧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职能系统互相独立。如供应、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缺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一致性、整体性。各会计核算子系统只能满足财会部门的需求,却不能与相应的人事部门、仓储部门、设备部门紧密联系,没有形成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

第三,财务信息系统的传播限制。不能利用网络系统以大众传播方式传输财务信息,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报告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无法主动地选择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仍然只是单一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充分反映行业情况与市场需求等信息。

第四,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会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创新对策实施

第一,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第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代理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第三,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第四,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会计电算化工作与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科学构建

在构建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对各类用户以及各用户所需的多样化、多元化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其次,要随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系统进行适时调整。最后,在提供财会信息的同时,帮助用户理解、利用信息,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信息报告系统、会计知识决策系统和信息反馈与纠错系统。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完成记录、计量企业经营活动数据以及收集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对决策有影响的信息的工作。它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分散收集资料、集中管理,收集的会计信息应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有预测性的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信息。信息分析系统,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会计信息转化成对决策更加相关的信息。报告系统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除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外,还可提供各种会计方法下所能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表,决策部门的计划、控制和管理部门的监督情况以及其他非财务信息,让用户具备主动选取所需信息的可能。会计决策知识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会计报告系统提供的信息,综合计算财务比例,构造各种经济模型,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制定出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用户使用了系统提供的信息后,应向系统反馈信息利用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证实或纠正,找出差异,通过系统的自我完善功能优化。

为促进会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和推动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深入研究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努力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逐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新课题,在实践中确立并进一步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促进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对于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采取分散收集资料、集中处理信息的方式,广泛吸纳有效资源,使收集的会计信息尽量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有预测价值的信息,直接财务信息和与财务信息相关的其他参考信息,同时也包括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的综合信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正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电算化会计系统理论以传统会计理论和新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使现代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财务核算与科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隋玉明.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6).

2.王丽.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3.宋岩.论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23).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绩效运营部)

篇6: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事项会计,网络会计,数据库会计,REAL,会计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 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会计也受到较大的冲击, 正如美国会计学家, 毕马威会计公司的合伙人Bob Elliott在1992年的《Accounting Horizons》上发表题为“The Third Wave Breaks the Shores of Accounting”一文中借用Alvin Toffler提出的“The Third Wave (第三次浪潮) ”一词来形象地预言:“IT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冲撞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地冲击了工业界, 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 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甚至有学者对“会计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认为21世纪会计将会没落。当然这是一种悲观思想, 但也使会计界不得不深思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有的称未来会计) 的发展方向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观点:网络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数据库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REAL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事项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这四种会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事项会计更能代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事项会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思想

(一) 事项会计的定义与产生

事项会计是借助事项法来重新构建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的一种会计模式。事项法也叫“使用者需要法”, 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里的“事项”是指可以观察的、也可用会计数据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 (葛家澍和林志军, 2001) 。事项法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其主要倡导者是美国会计学者乔治·索特 (George H.Sorter) , 他在1969年发表了《构建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一文, 全面阐述了以事项法为基础所形成的基本会计理论。乔治·索特将传统会计称为“价值法”, 即会计信息主要属于价值信息, 并主要通过总括的通用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事项法认为:会计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 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 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财务报告将事项展示于使用者, 要求取消分配、递延、预提、摊销、汇总等多余的会计程序, 由使用者自己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 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其可靠性高;对于同一事项, 不同的使用者或同一使用者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同一事项可有多个计量属性, 不同的计量属性, 反映事项不同方面的特征, 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对一些暂时不影响收益和价值的事项也予以充分披露。乔治·索特通过与价值法相比较的方法, 提出了事项法的基本思想。他提出的事项法主要有两个操作规则:一是构建的资产负债表应该使事项的重构能力最大化;二是每个事项应以一种方式描述, 有利于未来时间内对同一事项的预测 (Sorter, 1969) 。值得注意的是乔治·索特提出的事项法只是倡导在财务报告中按事项列示, 不是过多地去汇总, 并没有倡导交易水平细节的存储与维护, 他定义的会计事项是针对财务报告的项目 (Cheryl L.Dunn和William E.Mc Carthy, 1997) 。1969年的索特“事项”思想并不是现代组织经济现象语义模型的蓝图 (Mc Carthy, 1997) , 但开启了会计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重构会计信息系统的大门。

(二) 事项会计的特征与意义

不少文章研究的事项会计已超出原有索特的事项法概念, 是针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而言的。事项会计与传统会计相对应, 是研究在事项法下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等问题, 即一项交易或事项的数据应否进入事项会计信息系统;进入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应在何种属性下计量;进入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应在哪一事项下记录;所记录和计量的数据如何形成包括事项会计报告在内的所有视图。经过发展的事项会计强调的是以事项为基础, 收集细节信息, 供使用者决策, 事项是信息的载体, 使用者自己处理信息, 事项会计是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彻底变革, 它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按照事项会计思想来架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它将产生以下意义: (1) 真正实现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统一。因为事项会计的信息完全由信息使用者根据系统数据自己分类、汇总和处理, 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Wallman先生所说, 未来主要通过计算机终端, 把会计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同时认为传统的会计分类与汇总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今后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处理分散的电子数据的设备和能力, 他们所需要的可能不再是加工后的会计信息, 因此组织只要将原始数据传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而无须加工。 (2) 数据存储冗余小, 从而降低了数据的不一致性、重复存储性。因为事项会计在采集数据时, 强调数据的原始性和同源分流性。 (3) 实现决策者从被动接受财务报告到主动筛选信息的转化。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 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按照“凭证——账薄——报表”这种顺序进行会计处理, 我们把这种会计处理程序称为顺序化会计处理程序。顺序化程序采用单一计价模式和单一信息报告模式, 提供使用者共同需要的信息, 即主要信息、通用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的信息要求呈现多样化, 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应及时改进, 如采用事件驱动方式 (Event driven) , 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 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 为每一种事件设计一个“过程处理程序”模型, 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 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 从而提供相应信息。 (4) 实现集成信息处理和实时控制。事项会计是基于网络环境, 借助先进的技术来消除业务过程处理的延迟, 有力地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实时控制。 (5) 与现代管理相适应。事项会计面向过程的体系结构与传统的面向顺序化的体系结构相比, 更能迎合了现代的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注重协同效应、供应链、个性和灵敏管理, 这些都需要较高的信息含量, 同时不同的管理者对信息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原有那种“傻瓜式”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显得力不从心。现代管理所需的信息量与传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量也已是格格不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事项会计, 正好为现代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量。

三、网络会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形式

(一) 互联网网络会计的产生

以互联网为核心驱动力的知识经济, 正在全球蔓延。网络对国家、企业、个人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将带来重大影响, 因为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文化, 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改变着延续上百年的商业运作方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并不在于它本身给社会带来了多少有形的财富和利润, 而在于它营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为所有国家、企业、个人提高经济创造力提供了平台, 使整个社会能实现财富的迅速增长。自从美国三家银行1996年联合在Internet上成立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以来, 全球网络银行发展迅猛, 网络银行业务更是日新月异。在我国, 中国银行于1998年完成的第一笔网上交易, 开创了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先河。目前, 各大银行都开通网络银行。网络银行的方兴未艾, 可以说给我们会计人一种启示,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只有借助网络才能实现。我们不难理解, 财务部门是会计信息的生产部门和传播部门, 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等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网络的发展无疑将给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网络会计将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二) 网络会计的定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会计和网络财务总体上讲是一个含义, 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 支持电子商务, 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 (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 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 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灵敏, 2002) 。网络会计的“网络”不是企业传统自成体系的局域网或广域网, 不是单纯的Internet, 而是Internet/Inttranet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同时网络会计并非单纯的会计系统, 而是企业级的财务应用, 基于财务管理, 支持电子商务。网络会计强调的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平台, 改变传统会计的信息采集、传播、使用的形式, 它并没有强调改变传统会计模式的实质, 它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形式。

四、数据库会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手段

(一) 数据库会计模型的建立

数据库会计理论模型可以追溯到1939年, 由戈茨 (Goetz) 提出。戈茨批评传统会计在支持管理功能上的无能性, 他认为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被决策事项的本质, 会计就不能有效地选择、分类或计量经济现象, 同时如果使用者不能充分理解提供信息的方法, 他们就不能利用好信息。另外, 戈茨还认为, 会计应该按多重属性计量,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的目的。戈茨提出该系统旨在保存最原始状态的数据 (历史记录) , 以便数据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个用户需求的形式进行组织。戈茨基于保存最原始状态数据 (历史记录) 的思想与现代计算机数据库, 特别是语义化的数据库极为趋同。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库系统产生后, 许多学者, 包括 (Colantoni) 、利伯曼 (Liebarman) 、温斯顿 (Whinston) 、哈瑟曼 (Haseman) 、韦伯 (Weber) 、麦卡锡 (Mc Carthy) 等人, 尝试将数据库技术应用于该理论模型, 建立储存强大、分解的、多计量属性数据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 数据库会计的发展

在数据库会计研究中, Colantoni和Whinston等 (1971) 率先尝试将会计系统与数据库技术联系起来, 建立更为储存强大的非汇总 (Disaggregate) 和多计量属性 (Multidimensional) 的会计信息系统。Colantoni等 (1971) 描述了可以将每个事项用货币与非货币特征进行编码的技术, 用树形 (层次) 数据结构图将通用会计科目表与已编码事项类型对应列示, 并强调对数据进行管理必须引进一种数据管理语言。提出层次数据库会计模式的还有Liebarman和Whinston (1975) 、Haseman和Whinston (1976) 。Liebarman和Whinston (1975) 引入了70年代初期先进的数据库技术, 提出了基于事项的会计信息系统逻辑框架, 并描述了系统实施途径。Haseman和Whinston (1976) 描述了在数据库中将非结构化的数据文件转化为逻辑数据库的过程。Everest和Weber (1977) 将Codd (1970, 1972) 提出的关系数据库模型的概念用于会计领域, 为了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导出关系模型, 他们采用了传统会计体系结构, 并用结构化分解法分解这一结构, 形成数据库的概念模式。遗憾的是, 在建立数据模型时, 虽然提出基于事项的会计信息系统, 但仍主要按传统会计模式的数据逻辑模型组织数据, 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更多的分类操作;只描述与复式记账会计体系有关的数据, 未能用先进的数据结构描述会计处理的对象本身, 以便系统能产生更多的视图。综上所述, 数据库会计强调的是以数据库来存储信息, 但必须依靠事项会计的思想,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为实现代会计模式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五、REAL会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方法

(一) REA会计模型的创立

1982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 (Mc Carthy) 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 其将E-R (Entity-Relationship) 方法用于数据建模的基础上, 在大型组织环境中探讨了有关数据库设计的问题, 创立了REA会计模型, 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REA表示资源 (Resources) 、事件 (Events) 、参与者 (Agents) , 后来加入了地点 (Location) , 变成了REAL模型。在模型实体之间存在四类关系: (1) 事件/资源关系, 称为存量/流动关系 (stock-flow) , 其中资源为存量;事件为流动, 包括流入和流出, 用于表示那些增加或减少资源的事件。 (2) 事件/事件关系, 称为二元关系 (duality) , 指组成一个业务循环导致两组资源增减的两组事件之间的关系, 一组事件导致一组资源流入, 另一组事件导致另一组资源流出, 流入的资源与流出的资源总是相互联系, 如销售与收款循环中, 销售事件引起存货减少, 而收款事件则引起现金增加, 减少的存货与增加的现金相联系, 销售事件与收款事件的关系就是二元关系。 (3) 事件/参与者关系, 称为控制关系, 控制关系是内部参与者、外部参与者和事件之间的三重关系。为了便于理解和应用模型, 这种三重关系经常会被细分为两个二重关系:即事件/内部参与者关系与事件/外部参与者关系。 (4) 内部参与者/内部参与者关系, 称为责任关系, 描述上级对下级进行控制和负有责任的关系。

(二) REAL会计特征与意义

REAL会计是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或前提的事件驱动处理模式, 它采集业务事件 (如采购订货、验收材料、支付货款) , 以及事件涉及的资源 (如材料、现金) 、参与者 (如公司职员、供应商、银行) 、发生时间和地点等原始的未经处理的详细数据, 存放于包含事件表、资源表、参与者表和地点表的集成数据库中, 通过报告工具生成用户所需的视图, 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输出可以是固定格式的, 也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系统中可以不再有日记账、分类账、会计科目、分录等元素。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REAL模式在美国学术界、实务界受到相当关注。Denna和Jasperson (1994) 对捕鱼、钢铁和石油生产过程用REAL建模;Geers和Mc Carthy (1997) 把REAL应用于供应链和工作流任务数据建模也获得成功;1994年IBM公司用REAL原理开发了IBM工资系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1997年对REAL模式作一定折中后建立了在大型数据库中迅速获取数据的Geneva系统 (李清2006) 。REAL的核心是集成, 即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它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 而是面向整个企业管理, 从详细记录最原始经济业务事件的属性或语义表述于数据库中开始, 而不是从记录经过人为加工后的会计分录开始, 其基本元素不再是科目、分录、账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克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REAL会计强调的是通过资源 (Resources) 、事件 (Events) 、参与者 (Agents) 、地点 (Location) 来为会计信息收集而建模, 它只是一种实现会计模式的方法, 如与事项会计结合, 将如虎添翼。

六、结论

事项会计、网络会计、数据库会计、REAL会计都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不过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事项会计强调的是以事项为基础, 收集细节信息, 供使用者决策模型所需, 事项是信息的载体, 事项会计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思想;网络会计强调的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平台, 改变传统会计的信息采集、传播、使用的形式, 它并没有强调改变传统会计模式的实质, 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形式;数据库会计强调的是以数据仓库来存储信息, 必须依靠事项会计的思想,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它只是为实现会计模式提供一种手段;REAL会计强调的是通过资源 (Resources) 、事件 (Events) 、参与者 (Agents) 、地点 (Location) 来为会计信息收集而建模, 它只是一种实现会计模式的方法。它们的关系如 (图1) 。事项会计、网络会计、数据库会计、REAL会计并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网络会计、数据库会计、REAL会计必须建立在事项会计基础上, 才能发挥巨大效应, 事项会计只有建立在网络会计、数据库会计、REAL会计基础上, 才能真正实现。依此类推, 网络会计、数据库会计、REAL会计之间也是如此。总的来说,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对传统会计进行彻底改变, 思想是核心, 形式Á是基础, 方法与手段是条件, 所以以事项思想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更能代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阿妮塔·S·霍兰德等著, 杨周南等译:《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姜灵敏:《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李清:《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1期。

[5]韦沛文:《信息化与会计模式革命》,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Cheryl L.Dunn and William E.McCarthy, The REA Accounting Model:Intellectual Heritage And Prospects For Progress, Th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997.

[7]Sorter, G.H.An'events'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The Accounting Review, 1969.

篇7:浅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会计会计毕业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会计教学;优化创新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社会,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教育领域,当然会计教育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信息技术在这两个层面的应用可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能让学生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会自主、研究式的学习,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与会计学科教学势在必行。那么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优化和创新会计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演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整合功能,把各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反映到课堂教学中使它具有了直观形象、化繁为简的功能,它逼真的画面、动态的过程,配以声音、颜色等,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会计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理解、想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能调动学生所有器官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财务管理》中讲授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多而烦琐,而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又缺乏基本的了解,如果让学生直接置身于这些生硬的法律条文中,学生肯定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他们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体熟悉名称而不熟悉具体情况的一些公司的情况(比如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参与策划“超级女生”的蒙牛乳业等),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股份有限公司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会愈加强烈,,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信息传送量

例如在《财务会计》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这一节内容是整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其项目繁多,资产负债表共有90个项目,而一般企业的总账及明细账至少有45个,各项目与账户之间有着各种关系。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各项目涉及的账户繁多,无法在黑板上一一列出,只能照书本,凭一张嘴巴“空对空”地讲授。这样,教师费劲、费时,学生听起来费解,弄不清各项目计算的来龙去脉,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利用AUTHORWARE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的课件,运用超文本等功能,为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放置一个按钮,只要用鼠标点击按钮,就会打开该项目对应的窗口,上面列有该项目涉及的所有账户,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取得,什么时候应将相关账户期末余额相加,什么时候应相减,注意事项有哪些等。这样,将各种关系、计算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以较大的信息量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目前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过去“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的学习方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们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拓展学生思维创设了理想的空间,由被动接收变化为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网络教学是利用校园网现有的机房平台,在局域网上安装智能化的财会教学软件来满足多名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的需求。这一软件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一般包括授课系统、学习系统、答疑系统、作业批阅系统等教学环节,人机交互功能突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再者,网络教学不拘泥于教学进度的统一,你可以多次学习同一内容,计算机肯定"百问不烦";你也可以据你的知识水平“挑三捡四”地学,突出其个别化教学的优势,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了良好环境。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根据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在线讨论,利用在线的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学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课后,学生可通过E-mail、QQ群或校园论坛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等。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了潜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工具性的知识及继续学习的技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中学会计教学的目标是为企业输送一线会计人员,这些人才除应具备好的文化素质,扎扎实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实习室”,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练习会计实务。模拟系统设计时可聘请企业会计参与,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核算环节设计成各个片段,通过电脑系统将生产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理,帮助学生提高会计工作实际操作能力。比如要学生掌握“材料采购”业务的处理,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一段采购员采购材料的FLASH,为了区分不同情况下的账务处理,可以将最后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设计成给出五种不同的选择画面,第一种情况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银行支票存根”和“运输发票”,第二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收料单”和“运输发票”,第三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收料单”,第四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输发票”,第五种情况是交到会计手上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别给出这些发票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种种情况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然后再把学生的答案与计算机里所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供学生参考,在这样反复训练中,使工作中的问题、差错得到反复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总之,随着互联网与通讯科技、计算机科技、软硬件设备与技术的快速进步,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是现今会计教学中的必要元素,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领域整合应该是未来会计教育的主流。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学生完全由教师控制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自定步、双向自由交流状态的新形式是当前会计教学的必然趋势。但是,课堂教学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使用电化教学,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程序化、信息化教学媒体所无法取代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因此,只有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加完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沁红.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会计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

[2]何荣华.信息环境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再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

上一篇:冬天自然风光的词语有哪些下一篇:2016年企业及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自检考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