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24-08-0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精选8篇)

篇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从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到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理论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作出正确回答,它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哪条道路能够指引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庄严承诺。纲领是一个政党正式表述出来、严格信奉和坚持的原则,是一个政党奋斗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这一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和中心任务,科学地提出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广大党员群众中高扬起为人民利益和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的鲜明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内在要求和无产阶级政党以人为本思想的凝练表达。党的宗旨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正式写进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纵观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尽管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不尽相同,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始终没有变。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

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最可贵的政治品格。

回顾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理论等顺应了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导着党的全部实践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才得到了历史的认可和选择,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我们党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始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相统一,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中国共产党始终屹立于时代进步的潮头,带领人民创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近代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历史方向的正确选择。上世纪20年代初期,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高擎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大旗,开启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团结抗日的口号,建立统一战线,广泛发动群众,坚持持久作战,为全民族抗战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包围、封锁和扼杀,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抉择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面

对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巨大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前进的脉搏,依靠人民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大力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福祉,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不惧流血流汗,乃至牺牲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用不懈的奋斗,换来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GDP只有不到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不到200美元,到2003年已经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2008年已达到3266.8美元。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人民从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与奉献,进一步坚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选择了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前景。

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人民群众的坚定选择,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如果没有这个党的领导,没有这个党在长期斗争中同人民群众形成的血肉联系,没有这个党在人民中间所进行的艰苦细致的有效的工作和由此而享有的崇高威信,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必然由于种种内外原因而四分五裂,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就只能被断送。历史发展的进程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三、中国共产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公仆意识。早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把执掌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提醒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忧国、忧党,“时刻牢记党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对党的事业应该具有的使命感,时刻牢记自己对人民所承担的庄严职责”。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深刻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公仆意识,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总结近20年来世界上其他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教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丧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危险,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始终存在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和善于回答新课题、迎接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由美国开始并向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趋利避害,在本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有所作为,这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一些潜在风险和敏感因素还在增多,社会稳定形势比较严峻。能否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实现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同样考验着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从党的自身状况看,长期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目共

睹,但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党的新期待相比,在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和党性党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给我们党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将是复杂的、严峻的,也是长期的、持续的。

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始终如一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始终如一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续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和选择。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的更加辉煌的成就!

篇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引领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腐朽的封建专制政权日益走向没落,国家濒临灭亡边缘。面对内忧外患局面,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道路探索和尝试。但是,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反复比较和甄别,中国先进分子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从此有了新的引路人。早在党的二大时,中国共产党人就深刻认识到:“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要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就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谈何容易?彼时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加之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军阀的横行,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处在十分复杂的局面之中。如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从罗霄山脉到宝塔山下,从“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到带着队伍“进京赶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艰苦斗争,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社会局面,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进而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其中一条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我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对两大历史任务有着最深的体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历史,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我们的国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在较短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才能成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才能打赢这次抗疫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始终放在最高的位置。1944年9月,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后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延安时期,面对“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70多年来,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近百年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解决好“举什么旗”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背弃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就是背弃和放弃了党和国家的灵魂,就会迷失方向。近百年来,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也正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从观念形态的原则要求上升为制度层面的刚性约束,将更加坚强有力地确保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各方面、全领域,更好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举旗定向。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解决好“走什么路”的问题。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面向未来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航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程中,我们不知道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但是,无论处在什么境地、无论面对多大的风险和挑战,党的领导绝不可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有过形象比喻,他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毫不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才能够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成绩。

篇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历史,人民,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证明,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 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工具的革命, 先前孤立分离的各民族历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在“世界历史”中, 任何国家都无法自外于国际社会, 一个国家的发展既受其他国家发展的影响, 也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具有世界性的结论。可以说, 没有西方国家的侵略、没有中国融入世界的历程、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是很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从鸦片战争起, 中国各个阶级就为探索国家的出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但中国并未能脱离苦难。正当中国需要新的思想武器之际, 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应运而生。

中国工人阶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已经如火如荼, 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自身解放量身定做的思想武器, 中国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自然成了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结果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中国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中国工人阶级时,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水到渠成了!

很难想象, 当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仍然处于封闭、孤立分离状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能够发生。

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的共同结果

选择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主动精神。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所谓创造历史, 就是人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观选择的统一, 就是人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在历史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之间作出选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的共同结果, 既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选择的历史。

1840年以前, 中国社会是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 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会也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西方国家的侵略, 加快了中国资本主义化的进程。在鸦片战争之前, 资本主义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可能的选项;鸦片战争后, 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诸多选项中的主流, 走资本主义道路也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追求。但在十月革命之前, 中国人民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仍然只有两条:或者沿着封建主义老路一条路走到黑, 或者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还不是一个具备现实可能性的选项。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有了新的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一定程度上是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比较的结果。西方资本主义是用鸦片和枪炮向中国介绍自己的, 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是丑陋的、罪恶的, 中国人民对西方资本主义是厌恶的!十月革命胜利了, 中国人民几乎和俄罗斯人民一样欢欣鼓舞,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就是明证。当列宁宣布无条件废除沙皇政府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时, 中国人民对列宁和苏维埃政权的好感激增, 人们把列宁与孙中山先生并列起来爱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中, 苏联给予了弥足珍贵的无私援助。今天, 中国人民回忆起建国初期苏联对自己的兄弟般援助, 仍然感动不已!

当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可能的选择, 当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自主选择自己道路, 中国人民会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选择谁, 答案不言自明!

十月革命后不久,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勃发了生机, 在短短二十年左右时间里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全世界展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苏联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的榜样, 像苏联那样, 走社会主义道路, 成为建国初期中国人普遍的想法, 中国人已经为走社会主义道路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准备, 已经跃跃欲试了。

三、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过渡性社会, 它既可能向社会主义发展, 也可能向资本主义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 由于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 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所以, 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其发展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篇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长期考验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今后定能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与检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90年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90年后的中国是一个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此,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任务规定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中国各政治力量的历史地位。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历史是公平的。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历史对各阶级及其政治势力都给予了表现机会。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先后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各社会阶层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自己的位置,接受历史的选择。事实证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即便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90年来,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历史任务,做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件大事”和“三大历史性转变”,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它使中华民族复兴浪潮不断高涨,国家景况一天一天好起来。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为之奋斗的纲领、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是要通过人民对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比较、选择来实现的。这种“历史选择”,在民主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人民对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的比较,中国共产党经过人民的严格“考试”,被拥上了领导者和执政者的地位。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坚定地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要求作为自己的根本纲领,救民族于危亡、拯民众于水火。党成立后不久,就联合其他政党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其他势力脱离了革命,中国共产党独立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开辟了土地革命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新时期;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亡国危险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又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实现民主和平,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国民党反动集团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革命胜利。正是在这样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认识了共产党,选择了共产党,与党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形成了“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鱼水关系。淮海战役期间,支前民工多达百万,人推肩扛的运输力量超过了国民党美式装备的机械化车队,保证了前方供给,创造了中外军事运输史上的奇观,陈毅元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感叹,就是人民选择和拥护共产党的真实写照。[3]

这种“历史选择”,在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国家的比较,人民继续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62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增长,2010年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结束了外国侵略和中国受凌辱的历史,使中国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不容忽视、备受尊重的大国。所有这些,令世界瞩目,令全体中国人骄傲、自豪。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

三、中国共产党定能始终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时代在发展,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继续。中国共产党人只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敢于和善于回答新课题、迎接新挑战,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能始终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9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够领导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事业,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断巩固和提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自建党以来不可移易的根本指导原则,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思想根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源、立党之本,是关系到党在引领中国未来发展中继续起到核心作用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共产党人要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指导思想上、理论上和政治上建党强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和善于回答新课题、迎接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由美国开始并向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趋利避害,在本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有所作为,这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一些潜在风险和敏感因素还在增多,社会稳定形势比较严峻。能否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实现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同样考验着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从党的自身状况看,长期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目共睹,但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党的新期待相比,在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和党性党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给我们党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将是复杂的、严峻的,也是长期的、持续的。[4]

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9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就在于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过去靠这个感动了中国人民这个“上帝”,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有一个怎样继续感动“上帝”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决策上,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工作上,体现在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上。特别是在利益日益多元、复杂的情况下,要始终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意识。[5]共产党人只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总之,中国共产党只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的检验,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金冲及.20世纪中国历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9-08-05.

[2]刘新如,齐彪.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N].解放军报,2011-04-05.

[3]姚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J].党建,2009,(6).

[4]欧阳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12-01.

[5]冷溶.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伟大历史变革[N].人民日报,2009-10-20.

篇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学案)

课前预习

(阅读梳理)--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梳理领会政治观点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________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________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_________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_和的________先锋队。________是它的宗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我国的____________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也是实践给出的答案。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的智慧和能力。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________的。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________。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___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____________;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_____________目标。

★3.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社会生活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是什么?其基本要求和内在关系是怎样的?(1)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________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________的执政能力。(2)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____________规律、____________规律、____________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_______执政,靠______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坚持和健全____________,以发展____________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____________,带头_______,保证______,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________,使党的主张通过________法定程序上升为________,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3)内在关系: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____________体现出来,又要依靠____________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核心作用。

课堂练习

1、(2011.广州检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检查广州筹办亚运会时说,由于亚运施工给广州市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他表示道歉。党员干部在责任面前勇于担当体现了党坚持()

A、科学执政,推进法治建设B、民主执政,构建和谐社会

C、依法执政,主动化解矛盾D、协商执政,维护人民利益

2、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依法执政意味着()①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②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经过法定程序③党是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④党作出决议前必须经过人大批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④社会主义文化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安徽卷)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某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发扬民主,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B.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抓住了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3.(2009年浙江卷)从2008年11月13日起,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10位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转型升级新跨越”主题,通过网络平台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这一举措有助于中共浙江省委()

① 了解民情,汇聚民智② 参政议政,执政为民 ③ 民主决议,依法行政④ 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A ①③B.①④C ②③D ②④ 4.(2008广东卷)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利”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指标。这一举措体现了()A.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2008宁夏卷)某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案公示后,很多市民通过打电话、写 信、上访和网络评议等方式参加意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修改,最后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认 同。这体现了()

A.市政府和市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B.政府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 C.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则D.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理念

二、非选择题

6.“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狗;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教育程度;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

篇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自我检测※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课――周测1)

一、填空:

1、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2、19的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 的革命阶段,但两者又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 领导的。

5、无产阶级 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性因素。

6、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人民做出 的选择,具有历史 性。

7、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矛盾已转化为 和 之间、 道路和 道路之间的矛盾。

9、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对 、 和 的改造。

10、社会主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 的原则。

11、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全面确立了 。

12、在近代中国,实现祖国的 、 、 、 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梦想才变成现实。

13、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

1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15、社会主义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表明,只有才能发展中国。

16、1978年召开党的 ,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建设上来和实行的战略决策。

17、56个兄弟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8、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制定了“ ”的基本方针。

19、坚持 ,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0、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燃一新。

什么是天才? 终生努力, 便是天才。

篇7: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人名惊醒了好几次的探索,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软弱无能,让人民认识到了封建统治的不可延续性,太平天国的失败又再一次的诠释了不能走老路,必须要改变政治体制,而此时西方列强依靠工业革命政治改革,实力强大,让中国的先进分子意识到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开始只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借鉴,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又使得人们意识到是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出了问题,而不应该简单的去学习技术,于是有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对清政府的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并没有触及到统治阶级的基础层面上,于是在顽固派的破坏及反对下,戊戌变法最终流产。

一系列的失败让中国的先进分子们认识到要想改变落后的状态,必须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辛亥革命的“小”成功(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所以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的)。验证了这一点,使中国有了短暂的发展。但是很快就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废除曾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转而投靠列强,依靠外力来求得生存,中国成为寄生在列强背后的附庸国,权利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蒋介石投靠美国,对内剿共,对外消极抗日,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债券危机又加深了人民与政府的矛盾,蒋介石的统治开始一步步的出现裂痕。

而此时,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取得民心,以广大的工农阶级为基础,进行抗争,他们为了信仰而战,在正确路线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成功。

中国以工农阶级为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只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侵犯了工农阶级为主的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中国确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的路线。

篇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课例名称: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0第4版, 《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

3.课例类型:

讲授新课

4.课例主题:

高中政治课教学与影视、生活的有机融合。

二、课例背景

(一) 背景描述

政治课就其本质而言, 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德育始终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 然而“知而不信, 信而不行”历来是政治学科面临的最为尴尬的问题, 政治课也被看成“政治说教”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政治课理论性强、概念多, 教材讲述较原则、抽象外,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政治课教师的观念陈旧、手段单一。笔者有幸聆听了中英公学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东淦先生有关电影课教学的讲座, 获益匪浅。本节课就是笔者在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中以《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课例对电影课教学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 把学生普遍喜爱又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影视、文艺引进课堂, 让学生欣赏、思考、分析, 从而实现政治教学与影视、生活的有机融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 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2.中学生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在很大程度上被动地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五彩缤纷的生活必将影响涉世未深、好奇心强、又不具备应有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及正确的判断能力的中学生的政治态度。虽然他们从小就接受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教育, 但是, 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统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在《政治生活》中, 本框内容为第三单元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中, 党的领导与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是密切结合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 应该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的, 因此不仅要从感性层面, 更要从理性层面对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作出全面的思考分析。本框教学内容的安排, 是从历史层面切入到现实的政治问题, 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 也有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和参与政治生活。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在历史进程中, 我国人民做出的郑重选择, 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 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3)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能力目标

(1) 中国共产党执政,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做出的抉择,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 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 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 进而更加信赖和拥护中国共产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说到底这是一个政治认知水平问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认知事物比较片面、表象和消极的现象, 又加上历史知识的欠缺, 因此不少学生对前一结论认识不深透, 甚至有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四) 教学方法

本课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情境为载体、通过问题教学和任务探究的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情景导入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

(五)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百度搜索MP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注意画面与歌词内容要一致, 反复欣赏、充分挖掘其德育因素;百度搜索同名电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了解该歌曲诞生过程;下载剪辑中央电视台大型品牌栏目《我们》:聚焦80后 (下) (20080420专辑) 。

四、教学实录

(一) 引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我爱记歌词》主持人华少、朱丹宣传画。

师:同学们看过这个节目吗?

(学生笑, 异口同声回答“看过”。)

师:今天我们也来记歌词, 请大家先仔细聆听、欣赏下面的歌曲, 然后请一位同学来接唱。

影视欣赏1:MP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设计意图:《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王牌娱乐节目, 该节目定位准确、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健康, 以此引入新课, 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开始兴趣盎然, 但知道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点失望, 不过, 很快被歌曲吸引, 会唱的学生跟着一起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齐答) 1943年日军占据了中国大半河山,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 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 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的社论, 批判了这本书。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 中国依然是存在的”。1950年, 毛泽东亲笔修改了歌名, 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此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一直传唱至今, 以其饱满的热情, 滚烫的旋律, 鼓舞、激励了数代中国人。下面看看大家歌词记得怎么样?

学生活动1:教师幻灯片展示部分歌词, 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领唱, 学生推荐音乐课代表接唱。

师:不愧是音乐课代表, 接唱成功!不过, 好像有少部分同学还不会唱, 请这部分同学下课后再去欣赏。接唱虽然成功, 但是大家明白歌词的意思吗?请大家阅读P63, 探究:歌词“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成为执政党?它是如何执政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 进行新课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板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板书)

学生活动2:学生看书P63第1~5段, 勾画, 自主或合作探究。

师: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生:第三种方案所说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 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师:正确。一部中国近代史, 是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 也是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

(幻灯片展示) :1851年爆发的、历经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19世纪60~90年代标榜“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的失败;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 虽推翻了清王朝, 但最终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些实践证明, 农民阶级由于其局限性, 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 也不能担当起重任。历史的重担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规律。

师:那么谁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执政多少年?

生答 (众说纷纭) 。

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今年是中共成立90周年。当时12名与会代表代表了来自全国的50多名中共党员。中共1949年执政, 今年是中共执政62周年。中共并不是天生就成为执政党, 这当中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经过28年的斗争, 付出了几百万党员的鲜血和生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请问歌词“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分别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中共执政党地位的确立过程时间跨度大, 历史事件多, 针对歌词设问, 既能化繁为简, 又能实现学科间的综合, 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觉推出材料背后的知识, 用活、用足影视材料。)

师:那么中国为什么最终没有形成国共联合执政的局面呢?其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曾进行过两次合作。幻灯片展示:国共两次合作。

第一次时间:1924年~1927年。

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合作成果: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最后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破裂。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国陷入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

第二次时间:1937年~1945年。

合作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合作成果:打败日本侵略者,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最后结果: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发动内战 (1946~1949) , 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通过前面的讲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1: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生2:得民心者得天下。

生3: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 (板书) 师:那么为什么人民会选择中共呢?

生:我认为这是由党的自身因素决定的。

师:对, 根本上说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板书) (幻灯片展示)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师: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我们从哪句歌词里能感受得到?

生1:他指给了人们解放的道路。

生2: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师: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现在, 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由中共领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影视欣赏2:《改革开放30年经典瞬间》。

学生活动3:谈谈你看完视频后的感受并说说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设计意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是本课的难点, 如果仅从教材提供的理论知识上来讲, 很难达到效果, 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用事实说话, 并由此得出结论,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1:太震撼了!中国共产党太有才了! (全班学生笑)

生2:中国共产党多年的执政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执政能力。

生3: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任何政治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 很有见地。在建设社会主义征途中, 我们有过挫折, 走过弯路, 但在最危难的时刻, 中共总是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规律, 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证明:凡是党的建设搞得好的基层单位和地方, 经济就发展得快, 社会面貌变化就大。凡是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单位和地方, 工作就落后;农村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机关更是这样。由此可见,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板书)

(过渡) 师: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自身执政能力从而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执政地位呢?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板书)

师:大量事实表明, 任何一个执政党, 不管它资格多老, 执政时间多长, 过去多么强大, 如果丧失先进性, 在长期执政中漠视人民利益, 甚至蜕变为既得利益集团, 最终必然被人民所抛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74年执政历史 (1917~1991) 、1500万党员的大党, 却在一夜之间失去政权。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党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缺乏忧患意识、固步自封, 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执政意识, 一定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呢?

学生活动4:阅读P64~65第二题, 积极思考什么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该知识点被确定为本课的重点, 以教师讲解、点拨为主, 一是因为时间的关系, 二是因为理论性强, 涉及概念较多。)

师:执政方式也叫执政的手段、方法、途径。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 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 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 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

(1) 科学执政: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板书)

师:科学执政其实是一个怎样执政的问题。你知道中共有哪些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

生:以经济建设中心、科学发展观、计划生育、一国两制。

(2)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民主集中制, 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板书)

师:民主执政其实是一个为谁执政的问题。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 党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是权力的主人, 党是受人民的委托行使执政权力的。民主执政的核心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民主执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要实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实施民主执政的先决条件是发展党内民主。执政党自身必须是民主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实施民主执政要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取得胜利和成就的一大法宝。

(3)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 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 保证执法, 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板书)

师:依法执政其实是一个靠什么执政的问题。依法治国是一个多方面构成的有机体系。立法机关要依法立法,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要依法司法, 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依法开展工作, 企业要依法经营, 国家工作人员要依法办事,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参政党要依法参政, 执政党则必须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那么你知道共产党与法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 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踊跃发言。

生1:共产党制定法律, 遵守法律。

生2:共产党领导立法, 执行法律。

师:这两位同学对共产党与法律的关系认识还不完全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不等于中共去制定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保证执法不等于中共去执行、实施法律。在我国,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负责司法执法, 行政机关负责行政执法。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师:三种执政方式具有紧密的联系。

(幻灯片展示)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科学执政是前提条件, 民主执政是本质要求, 依法执政是途径和保障,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学生活动6:综合探究实践:根据平时的了解和本课的学习,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会顺序应怎么安排?

(学生讨论热烈、意见不统一)

(设计意图:每年三月“两会”的召开是国家、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学生应该有了解, 并且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在前面章节已经涉及。此活动立足生活, 针对本课重难点设问, 代替了本课巩固新课环节, 是对知识的整合和提升。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零距离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 (幻灯片展示)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 必须首先召开党的会议, 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通过法律等, 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一般在每年的10月召开。

②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 召开党的会议之后, 继而召开全国政协会议, 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 政协提前两天先开, 两天后, 人大开, 政协委员列席听取人大的报告。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因此, 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必须再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 使之变为国家意志, 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一般情况下、地方两会在春节前召开, 全国两会在节后 (三月份) 召开。

师:今天的内容就上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下课。

五、教学点评与反思

1.如何构建科学的、成熟的电影课教学模式。

影视课是直观、生动、形象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教育途径。教育界对于影视教育的重要性早就有了共识, 但实际教学中将影视作品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仍不多见。

本人一直致力于将影视引入政治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但一直不得要领, 在教学与影视的有机融合上总显得稚嫩和浅薄。观片是电影课的一大特点, 但是看什么?怎么看?看多久?本人很纠结。反思本节课, 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充分调动起来, 但是我的引导始终没有让学生达到情感呼之欲出的境地。学生忽视课本, 没有课前的准备, 也不善于记笔记。我想, 电影课和任何事物一样, 是一柄双刃剑, 关键在于角度的把握和利用的程度。首先, 要防止概念模糊, 把电影课当成多媒体使用, 从而抹杀电影艺术。其次, 必须突出一个“实”字, 即在影视选材上要选择那些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一致, 与政治学科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 与国家大政方针相一致的材料。在每次播放前, 教师一定要熟悉影视内容和进度, 充分挖掘影视的教育因素, 在此基础上写好影视课教案。再次, 在影视演示过程中, 我们不应搞快速电影, 单纯追求影视的数量而忽视影视的运用质量。最后, 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指导小结。

2.生活化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本源。生活化教学既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实施生活化教学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零距离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与思考生活。

本节课不论引入新课还是课堂巩固的设计, 都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设疑激趣, 让学生都想说并且都有话说。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此真言也!所以, 本人认为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才能实现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3.政治教师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政治教科书——新时期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课程理念新颖, 它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一些旧东西, 甚至是多年积累的已经驾轻就熟的经验, 还必须掌握一些新东西。作为政治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学科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 必须具备汲取新知识的能力。政治教师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政治教科书。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论文下一篇:关于千万学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观后感心得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