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义务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2024-08-06

中小学义务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精选10篇)

篇1:中小学义务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罗湾小学2017学年度教材教辅征订及使用

情况自查报告

关于教材教辅征订及使用情况,我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查工作:

一、知晓文件内容。有关教材教辅的征订文件,学校也在教职工大会中向全体老师宣读过,让老师们了解具体征订教材教辅的情况,避免教师不知情况随意乱订。

二、征订教材教辅数量。我校每学期初在征订下学期教材教辅之前,都是重新统计各班现有人数,严格按照学籍系统统计人数,按照人手一册的量征订,包括教师的教本都将循环使用。

三、征订种类。征订的教材教辅都是由学校的教务主任与图书管理员参照有关文件目录经校委会讨论,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辅征订,严格实行一教一辅。

四、征订途径。学校所需的所有教材与教辅都上报学区,全部从新华书店订购,教务处还定期调查任课老师有无自行在外订购其他教辅的情况,同时对各班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切实摸清各班教辅的订购量和使用情况,防止教师自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杜绝盗版图书进入学校。总的来说,我校一直都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征订教材教辅,没有额外和不正当途径定购教材教辅。

学校负责人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2017年5月26日

白庙乡学区罗湾小学

篇2:中小学义务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一、工作基础情况

1.组织制度情况:

①我校成立协调小组,并任命强瑾为我校财务代办员。

②定期召开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会议。及时印发相关管理文件。

2.培训宣传情况:我校于上学期对每位学生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并通过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家长及时了解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留守儿童之家、医保经费及校安工程等政策情况。及时发放免费教科书。

二、政策落实情况

1.加强免费教科书工作的发放和监管,按时按量按质免费发到学生手中。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免费教科书使用与管理领导小组。

2.规范收费行为。每学期学校只收取作业本费每生10元,其他费用一律为收。学校还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栏、公示牌等方式向学生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

3.学校成立了循环教科书使用和管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对每学期循环教科书的发放、回收、保存、消毒等情况进行登记。

三、预算管理情况

1.成立由学校多方参加的民主理财小组。

2.学校在开学初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公用经费使用预算,并在学期中严格执行该预算。

3.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及标准办法》办理各项开支。支出票据合法有效。公用经费未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开支。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每学期教师培训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的5%。建立公务招待用餐相关制度,严格控制招待标准和陪同人员。严格界定业务招待费开支范围,从严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示民主理财情况,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固镇县新马桥中心小学

篇3:中小学义务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一、关于课文教学

(一)总体评价

本年级选编的课文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体裁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爱学,教师爱教。

(二)问题及建议

1,建议教材在每个单元末,增设一个小结性的栏目,类似高年级的“交流平台”。

2,建议课后题适当安排一些谣言形式的训练题,如字、词、句、段方面的,以加强教材的工具价值。

4,师生普遍感到课文文质兼美,但篇幅长、难度大。有些精读课文需教三课时,有些略读课文需教两课时,教学总时数比较多。

5,课后题要求背诵的,大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这给检测带来了困难。

6,部分略读课文可以看成例文,为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服务。

7,建议在课文后,安排指向新课标“必读书目”及“推荐书目”的课外阅读提示,类似高段的“课外书屋”。

(三)少数课文难学难教

三年级上册有较多来自国外或描写国外生活的文章,师生反映难学难教。一是因为学生不太熟悉国外生活,缺乏相关经验。理解起来吃力;二是因为不习惯也不喜欢译文的表达方式。该册二单元课文多反映领袖、名人优秀品质,由于学生对主人公比较陌生,因此不能很好体会。尤其是《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加上文中有很多科学术语。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主题为“国际理解”,主题离学生较远,理解难度大。从全年级看,学生最难理解的是该册的《和时间赛跑》一文。

(四)少数课文值得质疑

1,文图不符。

①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五课《神笔马良》,文中说白胡子老爷爷已送给马良一支神笔。但145页插图的笔筒里却出现那么多支笔。没有必要,建议删去。②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中说“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而38页插图上的风筝却很像蝴蝶。③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七颗钻石》第二节中的“水罐也掉在了地下”一句,应改为“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另外,文中第三节末尾说“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但插图里没有“钻石”。④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18页插图中翠鸟羽毛的颜色和文中描述的不一致。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两幅插图中靠窗第二排的女孩衣服颜色不一致。⑥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第十节写到“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但插图中却睁着眼睛。另外,本课77页“泡泡”中的“联系”的“系”字是错字。⑦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中的插图与文本内容不一致。按文中描述,插图中的女娲应手举装着用五彩石炼成的稠液的大盆,而不是五彩石。

2,内容不当。

①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狮子和鹿》课题不当,应改为《鹿角和鹿腿》。②据查,赵州桥已过了1400岁的生日。而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赵州桥》却仍然写着“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③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六节中讲到“我”因为想到象墩子“沉甸甸”,怕行李超重,而没有买。但第十一节中讲少年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也用了“沉甸甸”,不妥。一是前后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二是前后两个象墩大小相差较大,同用“沉甸甸”,与事理不符,显得前后矛盾。④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中有一句:“你上哪里去呀!”(35页)联系上下文看,此处应为问句,建议将感叹号改为问号。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争吵》第十节中的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不该用冒号,应改为逗号。⑥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第三节中有“料峭的春寒”一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料峭”形容微寒。但联系上下文看,文中描述的天气却是“严寒”。⑦“殊”已作为生字在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中出现,但在第二十四课中又作为带读字注音,不恰当。⑧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其中116页第三行已出现“废墟”一词,但带读字注音却注在了第五行的“废墟”上,不恰当。⑨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三节(112页),“各式各样”后不应点逗号,而应用句号。因为此句讲木雕,而下旬讲的是“我”。⑩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一面五星红旗》存在两处不合理。第六节说,老板看见“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突然”“眼里闪出亮光”,不太合乎常理,“亮”得很奇怪。第八节说,老板告诉“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这个决定不太可信:如果老板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明显他是要用“换”来测试“我”,这个举动似乎不符合老板的人物个性。因为,从上文看,文中的“老板”是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如果老板不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他这样做,更是不可思议。

3,改编不佳。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对原作作了比较大的改动,感觉韵味削弱了不少。比如第二节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句,就比原作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一句,少了韵味。类似的例子在本课还有一些,建议改编原作要慎重。

(五)其他问题

①课本与课本不一致。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课题叫《东方之珠》,而在其他版本却叫《香港,璀璨的明珠》。

②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90页第一行中的“第六自然段”应改为“第五自然段”,而“第七自然段”应改为“第六自然段”。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普遍反映,经过一、二年级的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的难点已经过去。相对第一学段,教学显得比较轻松。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和一、二年级区别开来,逐步放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另外,教师普遍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到“大量识字、认写分开”的效益已经出现。主要问题有二:

1,相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一、二年级的大量识字,学生认识的字较多。但由于巩固没有跟上,导致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习作中,音同形异和形同音异的错误尤其多。识记生字不再成为孩子的难点,难点是区别、运用这些生字。

2,写字教学效果落后于识字

篇4:教材教辅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我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近年来,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我校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文件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了一次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每学期开学,学校都及时召开校委会和全干会,强调“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高度重视,要求各校委会成员首先在教育教学中落到实处。成立学校“减负”领导小组,郭海峰校长任组长,程健、冉文利、吴春军副校长任副组长,付宁夏、肖平安、王海文、程红艳、吉会军、各班主任为组员,上下配合,内外协调,将各项工作贯彻到实处,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课程计划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计划,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科学把握教学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或搞突击教学。

三、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表,并根据冬令、夏令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到校和离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不超过7小时,确保学生每日有9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提倡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严禁教师拖堂,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除学校规定的统一作息时间外,各教师不得另行规定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保证学生的课间、午休和自由活动时间。

四、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每日各学科课外作业总量。初中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5小时以内。学校组织和开好家长会,共同交流、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共同确定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教导处加强对各科作业量的协调和批改质量的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了解并随时注意学生、家长的意见反馈,在家长的配合下,保证学生9小时的睡眠时间。

五、严格控制教材教辅资料,加强学生用书规范管理 学校按省教育厅和上级主管部门当年审定的书目选购教材,统一从市新华书店征订,教辅资源严格按照学生自愿购买的原则。坚决不征订其他各种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同时也不向学生推荐其他学习资料,并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练

习资料和复习用书,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家长一味追求学生成绩,不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要求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适量作业之余,又盲目的给学生购买了一些参考资料,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减负增效工作最大的障碍。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我们坚持依法治教,随时加强督查与自查整改并举,切实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明显减下来,同时又要处理好减负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系,建立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长效的机制。

篇5:国家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国家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泸县教育局关于转发《泸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玄滩小学对学校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情况如下:

1、我校使用的教材全部经新华文轩公司统一提供的教材,不存在使用未经教育部审定的国家课程教材或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问题。

2、不存在违规使用境外教材问题。

3、地方课程教材《生命、生态与安全》、《清廉人生》经省教育厅审定的地方课程教材。

4、地方课程教材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方面符合小学阶段使用。

5、教材中不存在不符合教材印制规范的内容,无印制或夹带广告等。

6、我校完全按泸县教育局的要求征订、使用教材,从未征订和使用过其他教材。

泸县玄滩镇玄滩中心小学校

篇6:小学教材使用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语文自查 一

总体的情况

老师普遍认为,低年级教材编写的有时代感、有文化品位,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编排注重整合,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本。而高段语文教材对对学生而言,许多课文那一理解,尤其是口语交际给民族学生带来的难度较大。习作中的题材不符合我们新疆学生。但总体来说,老师们反映:这套教材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低段教师对教材的反应情况:

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量是否偏多,一些字是否偏难。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见仁见智,毁誉参半。我们普遍认为,一年级识字量偏大,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大多数教师反映,学生感到识字吃力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当堂的初步认识上(当堂认识字的问题不大),而在于巩固跟不上,导致回生问题严重。巩固跟不上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读字在教材中出现的几率不高;二是农村孩子的课外识字环境不如城市;三是一年级下册开始,课文篇幅加长,花在识字方面的时间难免有所减少。所以我们认为,提前识字是很好的,但是所要认识的字不要太难,识字量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二)写字教学是否得当

对于教材中写字部分的编排,教师普遍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一年级上册与下册比较,写字教学的难度一下超过一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写字量猛增;二是写的字复杂起来,主要以合体字为主;三是一下教材去掉了描红,师生一时适应不了,作业中经常出现笔顺错误的现象。

2、关于课文教学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二:一是篇幅长,有些篇幅过长如《失物招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伙伴》都比较难学;二是课文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孩子们不容易理解,不感兴趣,如《火车的故事》。

(二)教材中规定一些该读轻声或变调的词语应标原调,其配套练习却标上改变后的声调,让孩子感到模糊。

(三)、《揠苗助长》图上的农民伯伯穿着鞋袜在田里拔苗与现实不符合,禾苗不可能往高里拔一大截,更不可能第二天都枯死了,而且禾苗应该是种在水田里,可插图却是旱地;《丑小鸭》一课,图文不对应,文中描写丑小鸭的毛灰灰的,身子瘦瘦的,可图上的丑小鸭的毛是淡黄色的,身子并不瘦。《三个儿子》中,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说明已经离开井边很远了,可在课文中仍画了井和妈妈们同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文中讲柜台前挤满了人,插图中只有两个小朋友在买玩具。《爱迪生救妈妈》与现实生活很不符合,显得假。

3、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一下的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我们身边的垃圾”;再如一下第一单元的“春天在哪里”──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冬天!

(二)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4、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 需动笔项目是否太少

(二)“我会认”中的识字回生率比课文中的高

教师普遍感受到学生较喜欢“我的发现”这一板块,学生参与发现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了识字的方法。但“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记忆的回生率远高于课文中的识字,原因主要是脱离语言环境,没有上下文的联系,学生只有短暂记忆。总之,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越办越好。

5、百家争鸣

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自实践,许多教师觉得这套教材如果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将会锦上添花。

1、识字量过大

随文识字,编排得很恰当,但面对刚入学的孩子400字那太难了,特别是农村民族孩子,家里没人辅导,有时候因各种因素,只能走马观花。任务实在繁重。

2、上册内容过多

汉语拼音4单元,课文6单元(20课)内容实在太多,孩子刚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要有一个梯度,如此繁重的学习内容教师也累,学习更累,据很多教师反映,一年级上册功课常常要“赶”,“不赶”的话,教不完,如果因为这样的话,那适得其反。

三、高段年级教师反应情况:

(一)教学问题

1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又得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花较少时间。

2字的轻声教学让老师模糊不清。如,《寓言两则》课文中“窟窿”中“窿”标轻声,“盘缠”的“缠”标原调,而此处两字都应该读轻声,老师解释得勉强。

(二)、关于课文教学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1)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2)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三)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如三上第七单元);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如三下的第七单元),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四)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2)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有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3)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六)、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的编排模式化。二.园地与园地之间在形式上的差别不大。

三.单元主题不明显。三年级着力培养学生“三读”(初读、略读、精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以句段为重点、从篇着眼,从段入手,侧重练习八种构段法(连续、递进、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分述或相反、先点后面或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相反、先概括次记叙后抒情、对比),文章开头五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和结尾五法(事情结尾、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的读写训练。虽然在积累的段篇和口语交际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建议能否将主题贯穿整个园地。

以上意见与看法均源于教学一线的实践,广大教师普遍为这套教材叫好!“吹毛求疵”是因为爱它,希望它更好!

(七)、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根不上《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规定小学六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5万字,这个数字对于农村学生现有的学习环境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其重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大多被托付给长辈亲戚照顾,这些代理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又整日忙于农活,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意识、方法,他们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本认识不到,愿意跟学生花钱买“课外读物”的家长只占到11.2%;另外,学校图书室图书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

一、年代久远,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需要。

(八)小学语文新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存在哪些弊端?

1、内容编排偏多。小学语文新教材,以五、六年级的教材为例,每册一般是八个单元,内容偏多,造成教学时间紧迫,尤其是要应对考试,时间更显得紧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应编排六至七个单元的内容,比较适宜。

2、适应性差。小学语文新教材一旦投入使用,不是让教材适应学生,而是让学生适应教材,这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再说,教材中的所选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成人的作品,很少有与学生同龄的小作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我们在教学中为理解课文内容曾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再者,那些成人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学生也很难学到手,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愿意自己花钱去买小学生作文集来帮助自己写作文的原因。

3、实践性差。语文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与生活紧密相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语文的空间应有多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语文新教材的内容过多,加上要训练的东西过多,再加上考试的逼迫,教学时间非常紧迫,有许多语文活动都很难开展起来,使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大打折扣。为了现实的功利性——考什么就教什么,老师只能带领学生疲于奔命,直捣“黄龙府”了,哪里还顾得实践活动?

4、趣味性差。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经过了编者的精挑细选,但是编者总是以单元的主题来编排课文,总是着眼于某篇文章与单元主题的一致性,从而忽视了文章的趣味性,忽视了学生是否感兴趣。说实话,有些课文,我作为老师都感到没有趣味可言,更何况那些小学生了。比如,六年级上册中阿累所写的《一面》,邓启耀所写的《老人与海鸥》等。

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上种种弊端,导致了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冲破樊篱,解决难点问题之所在。

(九)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课文及调整试行实施方法 六年级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有12篇,上册《詹天佑》《彩色的翅膀》《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的人》;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圆梦在今朝》。

对以上课文进行具体的分类就不难发现,不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的教材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1.城市特有的景观或城市常见的生活场景:

这类课文对农村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他们也许从他人口中有些许印象,或是自己少有的亲身阅历。但这些都在农村孩子心中仅是模糊的印象,对于教材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障碍。2.著名的异地风景或风土人情: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关于介绍著名自然景观的文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大瀑布的葬礼》,这类文章其反应的壮观的、震撼的自然景观是农村学生不曾见识和领略过。就算是配有插图,仍无直观的感受。但这类课文的语言内容十分精彩,教师可着力对字里行间文字的揣摩和品味,对课文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联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感受。3.具有厚重文化背景的课文内容:

这类文章在教材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课文内容渗透着厚重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如《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这对于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的情况下,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课文阅读材料的补充,也可引导学生在家里向老人打听有关资料,使学生在充满了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课文学习和理解。4.经典名著的节选片断: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鉴赏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学生阅读面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经典名著节选的课文教学时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节选内容不知“前”不知“后”。一方面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学生对著名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没有一定的认识。如《景阳冈》一课就节选于《水浒传》。倘若学生对《水浒传》没有基本的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当时写作背景的了解。就会有许多的疑惑,如武松为什么出现在景阳岗?武松在前面的故事里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学生,也会影响学生对这一节选内容的模糊。另外,这是古白话的写作方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达和纯文言文的表达都有区别,这样就增加了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可预期对学生进行完整书目的推荐阅读,或是了解故事梗概,熟悉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5.关于科幻类课文:

这类文章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许是最有难度的。因为他们能够接触的科幻类资料很少。但是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面对这类文章时,教师不应该将课文内容机械地抛给学生,让学生犹如在阅读与自己无关的“说明书”一样。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合理的推测,并适时补充资料和推荐学生通过科教频道等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科幻知识。

(十)各教学板块内容的困惑

1、课文阅读教学

(1)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六上下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大,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2)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2、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六下的“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再如六上第一单元的“走进大自然”——因为自从1998年以来,漳州市全面禁止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孩子们只能被关在教室里,哪有走进大自然的机会!(2)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3)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4)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说“怎样说不行,怎样说行”,但总不能连“怎样说好,怎样说不好”也不说),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体思考

我认为本组教材的选择是虽然是经过编者的认真选取,但由于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教育意识的强度相差甚远等造成了本组教材部分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这种教育的差距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上升越来越明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语文成绩与学生年级的上升成反比。农村家庭的特殊性造成农村教育的特殊:农村教育基本上靠教师“单打独斗”,在面对这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文,教师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教师应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载体。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就应熟悉教材,翻阅相关教学材料,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不适合学生的课文怎样弥补,教学的进度如何安排、哪一类课文学生缺乏兴趣,生字词详细规划,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教材一定要烂熟于胸。备课时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自己的教案,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面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在调查中发现,散文是最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一类课文,其原因与学生的阅读面关系极大,学生能接触到的散文基本上来自我们的语文课本,想在在这方面进行突破笔者认为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散文极富语言美,教师坚持每个周利用早读、活动课、班会课声情并茂的给学生朗读几篇散文,学生会受到教师朗读的感染也融入其中;二是散文不可细讲只能品读、读出意境。三是抓住最美、最关键的语句多层次的品读想象交流、记录、绘画。四是利用电视的资源,中央台有散文朗诵的节目,并且还配有相应的画面,这种方式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课外阅读刻不容缓

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缺乏,其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表的规定,可以说是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跟不上教材的编排。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处在知而未行的状态;可以说教育的投入与教材的编者的意图脱节,要解决这问题可从下面两方面进行。(1)发动家长。

如果农村学生也能拥有像城市学生一样拥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读物,那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将大大减少。但在农村,家长普遍都没什么文化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关心孩子学习的结果,少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不懂语文的“积累”有什么用。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多给家长宣传,但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书,使家长看到真真切切的效果他们才会主动帮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农村的学生并不缺少零花钱,但学生基本上都用来购买零食、小玩具了。如何使学生把这些零花钱用到课外读物的的购买上呢?可从教师上课的形式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上进行。日常教学要不断打破学生原有认知,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经常举行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等。当然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购书,还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教学方法创新

这一点非常重要,较多的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面对学生理解不了的课文就直接告诉学生,课堂效率自然不高。用语文的魅力去征服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语文是动态的但却被教师教死了,该怎样做呢?就是要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这也符合人性的本态。在遇到“散文、诗歌”时上成朗读比赛,遇到“议论文”可以上成辩论赛,遇到“文言文”可以上成表演课,遇到“说明文”时刻以上成“导游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一直端端正正的坐着,多活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说说、画画、唱唱、跳跳都是可以的。上课的地点也可以搬到操场上。总之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如说明文《鲸》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一是教师先用简笔画画一头“错误”的鲸,二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给黑板上的鲸改错,三是让学生把正确的鲸画下来并写出鲸的特点,四让学生上台介绍鲸。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做到精而简,使训练落到点上。

4、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尽可能的利用各种资源

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是由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阅读量不够等原因造成,当出现了与学生认知不符的课文时,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去发掘学生身边的的一切资源。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本领。(1)寻找身边的类似物以代替不适合的课文。语文是一门最具生命律动的学科,他的资源非常丰富。(2)没有教学用具教师与学生自制教具。

教学资源的的匮乏不等于没有办法,比如教师可以自制简单的教学挂图,也可以设计一幅课文的简笔画,但因为“麻烦”而被教师省去。虽然这样的做法简单,但把课堂的效益也给省掉了。学生看课本的插图与看挂图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自制教学挂图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保护学生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原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课中的优美词句学生理解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出来。

总之,面对这些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动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变难为易、变不适合为适合。

五、对教科书的修订改进建议。

1、建议用彩色版面印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后及积累运用训练点少些。

3、课时减少了,课文份量太重,教师、学生压力大,也不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建议编排6个单元的教材量为宜,这是教师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4、建议作文片断训练保留。

5、多一些练习题的设计。

6、多编排一些描写校园生活和学会做人的文章。

7、识字量太多了。

(七)关于编写的教辅书

我省小语从关心小语教师的角度考虑,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教辅书这是好事,是服务师生的一件好事。但为了保证教辅书的可用性,实效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采用彩色排版激发学生兴趣。

2、建议标题应充满人文,具有激励性。

3、建议题型要灵活多样,不要死板老套,多点创新。

4、建议题量要适当,不要大山压来,最好题量每课不超过5道题。

5、题的难度不宜深,要根据课标,不钻牛角尖。特别阅读解答部分,拓展题应予激趣思维为主。

6、建议设计的题应于培养能力为主,不要和课后重复。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数学自查

1、教材的优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旨在“体现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这样一套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材。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下面以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中几个页面为例谈谈几点浅见。

1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教材对内容呈现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变化教学内容的布局按照学习的主题进行规划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好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以使得学生对于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教材呈现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内容的布局以探究“乘法意义”为主题。先从一幅图开始,以“图形”方式呈现了学生拼图的实践活动。别出心裁的在图中蕴含着“不同加数相加”、“相同加数相加”的拼图以及5个学生的对话。直观体现出让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并概括出相同加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受当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加法表示不方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心理“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教师及小精灵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板演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用陈述的语言“告诉”学生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以“文字”的形式引出乘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又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启发性,师生、生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得到了体现增强了教材的阅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2提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验、理解。

翻开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源于学生熟悉生活的素材。对数学学习而言,素材与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相比,有着不确定性、原始性。但是,生活实际中的素材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它是最基本、最生动的。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为此,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素材更好地体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得出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的加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选择较高思维水平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3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也并非是简单模仿、记忆以及大量演练习题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数学活动、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为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权威”的姿态,改变了过去“„..就是„.”“当我们遇到„..通常就„..”等陈述方式向学生“讲述”所有的数学。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增加了探索性的内容。并且围绕着探索活动,设置一系列“„..为什么„.”之类的富有启发的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面积单位”的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用“对话”的方式和图片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探索交流的活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此时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用剪一剪、拼一拼或者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自主探索在交流中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这样的安排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目的不仅是将知识点填入学生脑海,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索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单位”。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多形式、多策略地认识“面积的单位”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新教材从素材的选择、内容的编排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教材无论如何更新,它总是留下不足的方面。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真正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新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教师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师10只苹果,每个盒子装4只,最少需要几个盒子?小胖说:需要2个盒子。小亚说需要3个盒子。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小胖对,有的认为小亚对。正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提出让大家一起动手来装一装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小亚说得对,从而引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答案=商+1的情况。师:用11元钱去买5元一支的笔,最多买几支?个别学生由于受上题的影响,也用商+1得到最多买3支。然后又一次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最后学生们得出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答案=商的情况。最后学生归纳出装盒、乘车、分组等情况是要用,答案=商+1,而买东西、分物品等情况要用答案=商。

2、教师的备课情况。

1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准备了相关教具,鼓励学生准备好学具。教师能够依据学校情况因漏旧简。

2教师每堂课后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时刻关注自己在上课中的优缺点,从而指导今后的上课。另外,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3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欠缺。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师的备课影响较小。备课内容不能较好适应学生。

3、作业布置情况。

学生的作业主要有课堂、课外书面作业,课内口头作业,课外调查、课外阅读等形式。教师对于学生的书面作业采取批阅的形式,其他作业进行定时抽查和督促的形式。

4、使用后效果

使用此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教材的情景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这套教材还是比较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

7、教师的困惑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比较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漂亮书本。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学用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这都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但也增加了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使不少教师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1)新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的3、4课时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

(2)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比如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应该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前。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都想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在长、正方形边长数据大于9时,学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就会遇到困难。

(3)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4)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5)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6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估算,注重让学生说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到处都是“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虽然让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经常会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但由于课堂上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使得许多必要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导致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不会算,教师不得不花较多时间给他们补课。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算法,学得扎实可课标中的有关理念与要求又难以落实。

篇7:初中音乐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教材编写组先后组织了不同层面的教师、教研员、学生调查,其中既有自主发放、回收与统计的问卷资料以及访谈记录,也有配合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的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对目前教材的修订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便于各地初中音乐教师了解10年间的教材实验情况,下面以两个实例来展示教材使用中反馈的情况。

一、山东省部分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初中教材在山东省烟台、威海地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中调研的问卷统计,由烟台市教研员与威海市教研员主持。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认可度。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共设有32道题,针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启发性以及选材范围、版式设计、编辑质量、制作装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三个评价标准。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其中中学25份,小学26份,中小学综合13份。参与这次问卷调查的中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大多数是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城镇中学,省、市重点与农村、民办学校较少。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则大多数是区、县重点学校,省、市重点学校和一般城镇中学较少,农村学校与民办学校没有。这些参与调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科专业都是音乐专业,而且都是专职音乐教师,对课标也都非常了解。其中73.08%的小学教师、85.71%的中学教师都是本科学历,64%的小学教师、75%的中学教师的教龄在11-20年之间,69.23%的小学、96.67%的中学的每周教学时数都不超过18节课,84%的小学、88.57%的中学班级人数在41人以上(包括41人)。

2、数据分析

根据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中学教师对中学教材的满意度很高。问卷所设定的32道答题,有三道答题,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教材中的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以及教材制作装帧三个方面教师的满意度最高,有80%(包括80%)以上的教师表示“完全同意”;有16道题,即教材的结构安排、对教师教材计划制定的帮助、提高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建议与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性、对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启发性、教法与学法建议的实际使用效果、教材在不同地区使用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分析和相关拓展知识的提供、教材的生活性、音乐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生年龄特点的吻合程度、教材的创新性、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程度等方面教师满意度较好,表示“完全同意”的教师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0%(不包括60%)。

二、河北省部分地区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本套初中教材征求意见座谈总结记录。调查目的是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看法,限定教师只谈对教材改进方面的意见,不谈优点。调查地点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教研室,由人教版音乐教材编委和张家口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主持。

1、建议及意见统计表

2、意见综合分析

总体来说,教材注重了音乐的回归。注重了音乐知识体系。《中学时代》中《长大成了你》设计得好,与《神州大地》《环球之旅》等单元应保留很有连贯性、系统性和时令性的特点。

(1)《神州大地》可从中国汉族民歌区和四个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材料,更具有音乐性。

(2)可把每首歌曲的音乐要素的运用及歌曲的细致分析,放在教师用书里,让教师掌握即可。

(3)选择的曲目要适合学生演唱和欣赏。避免过大的难度。如五线谱七上开始就是三、四个升降号问题。《金色的秋天》音乐上是如何表现的,应让学生了解。

(4)可适当增加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情感。

(5)可用人文为主线转为音乐及情感为主线的编辑方式。

(6)音乐知识应循序渐进形成系统性的链条。

(7)教师用书建议增加《教学案例》。

三、教材使用效果总体分析

通过对各地教学一线的实验资料(含调查报告、访谈记录、听课笔记、教研活动整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材在实验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教研员、教师、学生总体上对教材感到满意,与过去大纲版教材相比,有明显的“耳目一新”之感。教材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度高,基本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统一以及严谨的科学性与编排的灵活性的统一等。

四、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教材在实验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修改。各地师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10个方面:

1、容量大,教师完不成任务。

2、音乐知识太少,有限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3、选曲不合适,经典曲目嫌陈旧、新编曲目不熟悉。

4、学科综合难以把握。

5、器乐教学难开展,缺乏必要的条件。

6、唱歌教学缺少发声练习和提示。

7、选进课本的歌曲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选不进来。

8、没有识谱教学使用的视唱,学生学多久都不识谱。

9、课本中很多内容与教师、学生距离太大,学了没用。

10、由于音乐课不受重视,课时进度难以保证,使得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理想化,与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

上述的问题有的针对教材本身,有的针对课程标准,有的是教师自身的认识,还有学校办学条件、学科重视程度等非教材因素。

从收集的资料看,涉及到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容量、版本、编排、曲目选择、教法渗透、知识体系、技能训练等,其中在选材上不同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如对西方古典音乐、中外民歌、流行音乐等看法有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意见。识谱知识、唱歌教学训练等也常常成为争论的焦点。

五、结语

篇8:中小学义务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为确保拨入我乡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资金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实施办法,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切合我乡实际,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合理支配资金。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对所拨入的经费,严格按文件精神把资金的60%下划到各村完小,中心校使用40%,由于我乡的教育设施发展不均衡,教室桌椅破损,为此,经向上级领导请示后,再从下划各村经费中提取了20%集中使用,用于改善部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下拨到各村完小的经费中,由各村完小据本校实际,先拟出计划,报中心校校长审批后方可使用,并对使用后的相关发票由中心校校长签字报销。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落到了实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使用情况。

20xx年全年拨入我乡的义务教育经费共xx元,均按要求全部用于学校相关支出,其中办公经费xx元、招待费xx元、差旅费xx元、水电费xx元、交通费xx元、邮电费xx元、会议费xx元、维修费xx元、租赁费xx元、培训费xx元、印刷费xx元,其他费用xx元。20xx年拨入第一批经费xx元,用于办公经费xx元、差旅费xx元、交通费xx元、邮电费xx元、维修费xx元。所有经费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年办学经费比较紧张,教学硬环境,如教室的陈旧桌椅的老化等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一是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较突出。二是村级完小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亟需改善,校舍严重不足,陈旧,破损严重,少数学校存有D级危房未拆除,存有不安全隐患。三是有的学校大班额严重,实施素质教育仍然难度较大。四是部分点校存有学生自带课桌凳现象。究其原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一直以来阻碍学校发展一大因素。

xx乡中心学校

篇9:中小学义务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根据《六枝特区教育局关于重申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通知》(六教通字【2016】54号)文件要求,红那孔小学对学校教辅材料的使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报告如下:

1、成立教辅材料使用管理自查自纠领导小组,由校长陈石贵任组长、教务主任王争恒任副组长,全体班主任任成员。

2、学校高度重视规范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分别召开了教师会议学习传达了文件精神,并通过专栏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规范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意义和要求。

通过宣传,让全体师生和家长明确了学校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规定: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主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查处。

3、各年级进行自查自纠。

针对文件要求,学校后勤、各教研组、各班认真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未发现有违反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规定的情况存在。

4、继续加强对干部教师的教育管理。要求干部教师淡泊名利,为人师表。严守师德规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务育人,以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目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做好规范教辅材料管理工作。

郎岱镇红那孔小学

篇10:小学国拨经费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为了落实上级各项政策,切实规范我校的收费,学生人数及两免一补工作落实情况,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组织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收费情况:

我校严格按照物价局和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实行专人负责,校长对经费全权监督。自从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国家财政拨付以来,我校未开设其他收费项目,对国拨经费使用情况每期向全体教职工公布一次,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学生人数:

本期我校共有学生1005人,其中一年级179人,二年级135人,三年级163人,四年级164人,五年级182人,六年级182人。实际人数与xx年年年报数完全相符。

3.两免一补:

我校两免一补实行班主任上报、学校审核,并上报学区及教育局,经过逐级审核,认定发放对象。资金拨付到镇财政所,由财政所打入惠农一折通账号,家长直接领取。本xx上学期共312人,发放资金每人250元,共78000元;本学期共352人,发放资金每人250元,共88000元。

曲子小学

xx年-12-4

第二篇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对我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经费的落实和保障情况

近年来,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义务教育经费按要求按时、足额到位,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统一发放。财政对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经费由教育主管机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

二、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校属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1、经费使用无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

2、公用经费使用规范,无挤占开支招待费、旅游疗(休)养和发放教职工福利等。

3、学校实行经费公示制度,对需要公布的项目逐一公布。

4、学校学籍登记规范,学校学籍信息真实、正确、完整,真正实现了一生一学籍,无多学籍,漏报学籍现象。

5、学校各项开支严格按年初学校经费预算计划执行。

三、教育收费情况

学校教育收费,一切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无存在乱收费行为,教育教学中从无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等学习,学校也无存在从中获利用于日常开支和教职工发放福利的行为。

四、检查情况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要求我校报帐员按时报帐,所有票据都是正规票据,没有白发票。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做法是:

(1)

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收费现象。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有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校长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财务专管教师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财务教师和校长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校务会议集体决定。向上级申请报告,方可实施。

(5)

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文件规定。

(6)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学校班子决定后,才添置。

(7)财会教师严格执法,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做好财务审核。

上一篇:超市购物节活动方案下一篇:读书的生活六年级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