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2024-08-16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精选8篇)

篇1: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推荐

一、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

体育即指身体的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成绩综合考量一个人的体能状态和素质发展,所以,体育是专业而持久的运动。突出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展现我国综合实力,参与国际政治的外交手段。专业素养是指某个专业领域内在的知识、规范和要求,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道德作风和修养意识等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应该是由专业、全面、高效、奉献、乐观、用心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不止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教学能力,更要求全面的个人素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则注重专业预备教育和入职辅导教育以及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过多限制于职前教育,所以,导致高校体育教育难以实现终身化和现代化,根本无法适应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改教育即是全球化教育,也是专业化教育。它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队伍中却不断出现道德失范和专业缺陷等问题。面对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改革,高校教育更应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国不少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忽视文化知识和师德教育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还连连出现道德失范和素养不足的课堂丑闻。拜金主义与社会诱惑不断地侵蚀着个别教师的心,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积极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修养不仅是教育新课改发展的工作任务,也是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师道德修养的唯一途径。首先,在新时期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专业修养即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形成与发展的要求。专业素养的建立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完成。其中专业素质是外在因素,师德修养是内在因素。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所以教师专业素养的建立不可能只靠外部因素的影响,还需通过内部的因素起作用。其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通过反复学习和锻炼就可达到标准,而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却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师德和能力。其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具备师德的教育。高校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培育基地。高校的体育教师则是这一教育的倡导者。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不仅广泛影响在校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新课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变被动为主动,结合课改精神,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完善教学能力和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我教育,以传递正能量为己任,发挥师德修养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二、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体育新课改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素养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把高校体育教师根据课改目标规定教师教学变革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专业要求,转化为体育教师的内在价值追求和教育思想自觉,进而发展成为自身的体育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实现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以及师资队伍。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了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一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即指教师在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操、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二是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即指教师在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礼仪谈吐等方面所达到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指教师的教育思想或实施教育的思路。高校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理解和学会应用为主,改变传统教授或应试教育,开启互动平台,给予学生展现自己训练成果的机会。如今所说的体育新课改亦指阳光体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体育新课改也要求体育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对高校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改革。因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被赋予了新课改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在与学生交往中以专业技能来开发学生智力,以思想品德来塑造学生品格。一个具有专业素质和高尚师德的体育教师必定会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做出贡献。

(二)知识结构

高校体育课程不止要创新教学,更要提高体育素养,在更高的体育领域进行研究。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教育的修养,对体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不断反思,使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不断成熟。体育是集合人体所有运动技能的综合学科,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要训练标准动作,不仅要对理论知识彻底熟悉,还要对人体机能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完美的训练效果。只有具备全面的体育教授经验和体育理念,才能设计出具备体育精神和文化的教学课堂,没有体育精神的课程设计也同样无法引导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体育意识。

(三)综合能力

随着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具体而言,一是教学能力;二是.教研能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水平。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国际先进的教研意识和现代体育的教授经验,深刻理解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精髓,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能状况,与学生沟通合作,了解其需求,发挥其才能。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专业的体育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育重在育人而非教人。体育又是一门身体力行的学科,一个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运动员,若是没有清晰的思路和专业的知识一样无法获得胜利,更何况是一个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所以,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厚实基础,更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譬如现阶段社会上出现负面教育新闻,有些学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行为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更给教师形象和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逐渐蔓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下降,师德修养也开始令人担忧。为了重塑教育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教师要摒除不良思想,宣扬正能量,以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二)加强文化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体育教师要学以致用,将个人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融入教学设计中,将正能量和优秀品德传给学生。还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理论,提升自身在文化和专业方面的造诣。其中包括了高校体育的教学理论与艺术概论以及课外辅导的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学习新课改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依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改革要求,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原则,利用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相结合来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学计划。组织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道德理论。以教书和育人为教学标准,在掌握体育教学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师德情感感动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格。

(三)学会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

面对新课改,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体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高校方面要抓好教师课改培训,引进先进体育设备,提高教学条件,总结工作方法,搭建平台让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创新教学中激发自我提升的愿望。具体而言,一是学会利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指导体育教学,并借用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创新教育模式;二是学会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头脑,并借新课改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会利用职业道德的爱心去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2: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学历与多方向

学历是教师渊博的一种特别的象征称谓,高校教师学历的高低直接可以体现出其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通过访谈部分了解得知,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占比例较大,部分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学位排序为硕士学位占第一,其次为学士学位,第三为博士学位,。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学位获得情况来看,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均受过高等体育教育,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多于本科所学体育方向不一致,研究方向较多,技能水平一般,授课课程项目多不是自己的专长,缺少专业运动员水平技术展示。“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大高学历青年体育教师技能水平的培养力度。

(二)专项技术分析能力偏差大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是体育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一部分教师由于其所授课程门类较多,与其研究方向不一致,对其项目技术分析了解甚少,多数青年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专项技术分析,虽在本研究方向技术分析尚可满足教学现状,但不能很好的利用较高技术数据分析仪器进行研究型教学,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专项课学习。部分教师文化水平较低只会用通俗的白话对其项目进行技术分析,专业专项技术分析能力较低。专项技术分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授课质量,也会影响学生对本项目的求知欲,应加大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专项技术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辅助练习少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数是长驱直入直逼本次课授课内容,只注重于重点难点的教学,忽略了导入课的学习和专项辅助练习,辅助练习是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某项技术的敲门砖和垫脚石,少了这一步不利于学生学习技术学习的效果和对技术的理解,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授课。体育教学中应加大教学辅助练习的量,但要控制量的大小,注意量变到质变的这个临界值。

(四)教学方案撰写陈旧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案,在保证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应该根据所授课的特点大胆创新,如健美操、体育舞蹈和武术等。应该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充盈自己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和教学目标等级化,不能一味的陈旧呆板。现代的大学生是放飞思想的一代,是网络时代的冲浪者,“低头族”成为了他们的特定称谓,如何在授课期间让他们忘掉“低头族”,高校青年体育理论课教师的又一重要课题。

(五)青年教师培养形式较为单一

通过访谈了解,极少数学校会每年公派青年体育教师去进修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青年体育教师的工资收入不高,个人消费去培训的教师几乎没有,多数学校是以校内自培,在校内以听课形式学习老教师或者是相关教师的授课手段、方法等,之后并作以评价,此做法只是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其次为说课比赛,此种形式培养非常有助于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较少,获奖机会微乎其微,多数不参加校级说课比赛,积极性不高直接降低了说课对青年教师教学培养的效果。

(六)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受限

现如今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各省采取了网络远程培训这种形式进行的。为了提高报名教师的积极性,校方规定必须完成培训,不能按时结课的教师将影响其职称的评定,这一规定使得大批青年体育教师放弃培训机会。另有一个原因是课程内容受限,可能是网络课程刚刚开始,各课程不太完善,如只有大学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缺少专业的专业技术科的课程。通过对技术科的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多数愿意学习自己专项课,而且很想通过远程这种形式学习专家们授课的新方法、新手段和了解本专项发展趋势等。可见技能课教师在这方面的求知欲较强,应进一步完善各课程的网络授课内容。

(七)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源地之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由于体育课程的授课特点与其他课程有别,技能课程较多,技能课需要学生在身体上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就要求我们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和团结向上的这种精神,积极主动的通过教学传播体育正能量,为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增添精神上的助力。

二、结论

篇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教学理念的提升

一、体育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的激情感染效应

理念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理性思考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育教学理念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与成效。目前, 制约和影响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 更多地是来自体育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设计使教与学程式化、机械化、呆板化, 阻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 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 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 突出整体发展, 使传统的以技能传授为中心的“知识课堂”真正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生命课堂”。

在体育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应钻研教材、教法和具有创新精神与意识外;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更需要利用自身的教学激情来烘托课堂氛围, 而激情又与教学风格紧密相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平铺直叙;有的教师习惯于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习惯于激情澎湃式的教学风格, 用激情来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通过实地观察研究, 笔者认为,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具有创新型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首先注重的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往往需要教师的激情来烘托。因此, 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式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往往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欲望,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而且,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激发了教师教学的内在动力, 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教学的境界,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互动中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局面, “教”与“学”达成了良性循环。

二、体育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的磁场效应

目前,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的层次共有三种类型, 即经验层次、科学层次、艺术层次。其中, 处于经验层次的体育教师往往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方式。根据实地调查,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体育教学中, 处于经验层次的体育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约为55%。在体育教学的第二层次——科学层次中, 体育教师的重点在于教技术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 基于教育与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层次的体育教学, 往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人文价值的体现。处于这种层次的体育教师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约为40%。而处于最高层次——艺术层次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能够利用个人魅力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授受, 并追求师生的多项交往以及共同学习。处于该层次的体育教师占有极小的比例, 仅为5%。

达到教学艺术层次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其所具有的独特性、个性化的教学魅力强烈吸引着学生的教学风格, 称为磁场效应。在这里借用这个概念, 意在说明体育教学要建立一个富有吸引力和促进力的课堂教学情境。体育教师产生磁场效应的关键在于自身教学境界的升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处于艺术层次的体育教师所具有的“磁场效应”就像气功大师在运气发功, 使处于磁场周围的人 (学生) 在“气功大师” (教师) 教授知识和传授技能的过程中, 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能量, 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兴趣中,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忘我的学习境界。体育教师处于这种教学层次, 具有这种特有的教学魅力, 往往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动力, 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调动自身参与学习的动力, 从而产生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专业课教学中的熔点效应

篇4: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舞蹈;教学能力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造型,最根本的就是人体动作即身体活动。它是以健身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入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技术要求。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高明的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示范→练习→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七、结语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在当今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某方面的缺陷势必影响教师整体能力的提高,影响体育舞蹈教师整体的能力水平,最终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展示美、热爱美的能力,训练其举止,陶冶其情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处理一切事情,提高学习、生活、工作的质量。

參考文献:

[1] 滕海颖.论新兴体育舞蹈与高校体育[J].浙江国际海运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 荣丽,张清澍,宋秀丽.论体育舞蹈[J].体育文化导刊,

2009,(5).

[3] 邓桂林.对高校健美操教师能力素质提高的研究[J].内江

科技,2009,(6).

[4] 胡凯.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3,(3).

[5] 黄立军,凌月红,韦世海.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

篇5: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摘 要:采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观察工具(ASUOI)修改版”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系统观察的研究工具,对某高校8名体育教师教学录像进行行为观察,分类统计其教学行为数据,并结合对被观察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所表现出的内在教学理念。结果发现,教师教学行为主要集中在教学指导、传授与督促练习等两个方面,却很少关注情感交流、引发思考等教育环节。据此,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教学目标单一、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行为;教学理念;体育教师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NKZXC1108)。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教学行为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受思想支配表现出来的组织、言行等方面的行为方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教学行为表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此外,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领域。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呈现从关注教学整体过程(比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环境的影响等整体环节)到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本身的趋势。研究趋向深入课堂教学,直接观察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教练员)的行为,以直观得到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教练员)究竟做什么,通过其教学行为表现来推断其主体思维过程及教学理念,进而反思并改进被观察者的教学行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随之改进,然而教师教学理念是否与当前的教育观相符,却难以度量。本研究以系统观察方式对个案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对获得的教师教学行为数据进行量化,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究其行为方式与教学理念的联系。依据研究结果进行教学行为反思,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改进,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并引导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小样本个案研究,选择了某普通高校为研究范围,该校学生众多,拥有30多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体育课专任教师,符合当前我国普通大学教育的现实情况。选取该校8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具有长期大学体育教学的经验,其中6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2人为本科学历;3人为副教授,5人为讲师,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观察工具( ASUOI)修改版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系统观察的研究工具。ASUOI源自于Tharp and Galliamor(1976)开发的10个行为条目,最先是用来观察篮球教练训练活动的.行为,其后经逐渐扩增、修订成为完善的系统观察工具,也适用于观察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此工具观察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所有观察到的教学行为都能被合理地归纳、编码,显示出此工具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本研究将以13个行为项目为基础,其项目内容可分成以下3类。(1)指导行为:练习前指导、练习中指导、练习后指导、提问、肢体协助、正确动作示范、错误动作示范;(2)情感互动行为:鼓励、责备、催促;(3)管理行为:指示、安静和管理。

1.3研究过程

1.3.1 教师教学行为的系统观察、拍摄

本研究于10月到11月,使用系统观察法对8位教师各进行2次观察,每次45 min。并在事先征求教师意见的前提下对教师的教学实况进行拍摄,拍摄时尽量不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活动,随后,再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见表2)。

1.3.2教师教学行为数据的记录

对另外3位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将其作为观察员,对拍摄到的教学实录分别进行观察并记录。采用分时记录的方式对8位教师的课堂录像进行记录,并对3位观察者的观察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对于某事件分类不一致时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确定。经检验,3位观察员的一致性即观察事件一致次数/观察事件总次数×100%达到了91. 34%,可以认为观察结果可信、有效。

1.3.3对被观察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

观察数据统计结束后,对被观察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前对研究的结果使用与研究的隐私性进行说明,排除访谈对象的心理顾虑,然后,就教学中出现的行为统计结果进行询问,了解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1.3.4数据分析

以描述统计方式分别计算出每一个行为条目的次数、教学行为的总数、各类行为的百分比,以及每分钟的行为数,用来描述8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并与对教师进行访谈的结果相印证,以分析其教学理念的特征。

2研究结果

本研究用ASUOI观察8位体育教师各2次(每次45 min),共计16次640 min的教学活动,发现体育教师出现的教学行为总数为2 697次,各行为项目的总数、百分比、RPM如表3所示。

由表3发现,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总数依次是指导类行为、管理类行为、情感互动类行为,其大致比例为7:2:1,其中以指导类行为为主,约占行为总数的2/3,平均每20s就出现一次。情感互动类行为出现次数大约是管理类行为出现次数的一半,占所有教学行为的12%,平均每2 min出现1次。

在所有出现的教学行为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练习中指导、正确示范、指示,约占所有行为总数的70%。排名后几位的是:其他行为、练习后指导、催促、提问等,总共不到10%。三种不同时机(事前、当场与事后指导)的指导行为中,又以当场指导使用最多,其他二者使用较少,尤其是事后指导最小;而包含“事前指导、当场指导、事后指导、问问题、肢体协助、正确动作示范与错误动作示范”在内的7种“指导类行为”的使用,占据了所有教学行为的绝大多数,大大多于“非指导类行为”的使用。其次,包含鼓励与责备的反馈行为使用共占11. 19%,其中,赞美行为约占7.45%,而鼓励与责备之比约为2:1。再则,包含指示与管理的管理类行为合计共占21. 24%,二者以指示的使用居多(见表4)。

3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各项目的教学行为统计中可以直观得出,上课过程中,指导(含事前、当场与事后指导)行为是教师们上课的主要行为方式,再辅以正确动作示范作讲解,以指示、命令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在学生练习中进行指导,教学反馈则采用多鼓励、少责备的方式。

3.1教师最常使用的行为与教学理念反思

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最常使用的行为是“当场指导、正确动作示范与指示”,高达所有教学行为的70%,可知,教师主要教学行为集中在传授技术动作,讲解练习要点与动作要领,而且通过正确示范、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可以理解和模仿,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与提醒,相应地表明教师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运动技术学习。极小比重出现的练习后指导、提问等关注情感、心理、思维的教学行为表明,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教学目标相对单一。

3.2教师指导时机与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三种同时机的“指导”中,教师最常使用当场指导,占所有行为总数的26. 29%,远大于练习前指导的5.45%和练习后指导的1. 04%。说明教师习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及时发现指出并协助改正其错误,却忽视了练习前的思维引导与兴趣激发,形成了灌输多启发少的情况。练习后指导不仅仅是对运动技术学习的集中反馈,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判。二者的缺失也表明,教师包办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环节还有待改进。

3.3教学反馈与教学理念的反思

整个教学反馈行为的使用显示出鼓励多与责备,大概比例是2:1,教师比较喜欢用赞扬的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那些认真练习的同学会更容易受到教师的鼓励与称赞。教师较少采用责备的方式给予负面反馈。从教师访谈及反馈行为统计结果来看,教学反馈以鼓励为主,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4 管理行为与教学理念的反思

篇6: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对于新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对从事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具备从事体育教学的师德素养,从而为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4.2指派指导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

针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案编写、课程设计、沟通交流等方面问题,高校部门应从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情况出发,为其配备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专门指导,对教案编写、课程设计进行辅助修改,并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跟随指导教师随堂听课,参与课后谈论,撰写听课心得,逐步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4.3建立青年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对于青年体育教师这一群体而言,应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关的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地搬用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客观地反映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反映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为其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4.4完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培养制度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方面的能力培养,应形成稳定科学的制度。只有相关制度的保障,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5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组成。主要存在体育教学基本功较差、体育专业技能能力与理论知识储备不同步、体育教学科研能力不高、体育教学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学能力结构的构成,针对存在的问题与瓶颈,采取相关优化路径,科学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彩红.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专修生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黄大海.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分析与智能评价系统设计[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4]李爱民.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篇7: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2.1为受训教学创设最佳的培训环境

融教学实践体育教师技能培训属于边教边练的过程,在该教学实践中,受训教职工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课外辅导、课堂教学等进行系统训练和培训,促使无经验或经验不足的老师在原有技能基础上,掌握并提升体育教学能力。

2.2提升培训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技能培训依据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与方法,把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实施分解,确保培训目标更加全面、实际,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融教学实践的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指受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根据培训目标、教学技能模块进行自我培训。因此,接受培训的老师无需参与校内、校外脱职、集中等方式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不仅能提升教师培训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教学成本。

2.3推行全新的技能培训原理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具有以教养为主的教学倾向,对教师各项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对策,主要表现为缺少有计划、系统的培训内容,缺少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的相关手段。

3制定融教学实践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目标及任务

3.1制定教学技能培训目标

制定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目标如下:组成一个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CBE教育理论为指导,具有可操作性、连续性的教学技能培训目标,促使教学人员在整个教育生涯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为确保接受培训的体育教师掌握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的教学技能,达到培训目标的各项要求。根据培训模式的主要框架和过程中,构建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层序,其主要由探究层、实践层、反馈层等部分组成.

3.2构建教学技能培训模式

3.2.1明确构建模式的框架为充分发挥该培训模式的功能,保障层次目标之间达到最佳的衔接效果,最终完成总的目标。必须沿着以下线索构建融教学实践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首先,以能力本位教育为依据,设定整个培训的最终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借鉴国内外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展现教学技能培训融入教学时间的培训模式,其框架如图2。同时,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把教学过程设计、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互统合,组成高效、最有效力的培训模式。根据教学技能能力图表,依据接受培训教师的知识、技能编写相应的培训纲要。严格按照直观、具体、迁移的原则,运用功能块的形式编写所需教材。教师教学能力主要由组织教材能力、教法能力、管理能力和教学评价等构成,因此,该培训模式为受训教师制定合理的技能培训技术,主要培训其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跨学科学习等内容。

3.2.3改革传统评价考核模式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连贯的工程,且培训对象为边教边练的任课老师,在自我培训中将每一个模块有序地安排到教授教学进度各个环节,方便受训老师在每节课针对性地训练各项技能,促使受训老师把每个技能模块串联起来,形成综合的教学能力。评价主要由接受培训的老师自评和专家评价两方面组成,评价内容为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分解的各个技能模式,以及体育老师教授课程每次课或每个环节中某个技能模块,评价标准有利于达成整体的培训目标。专家组和受训老师在每次实践后和训练每个技能模块后进行阶段性评价,也要在每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述,依据各层次评述和总结提出新的要求和培训重点。

3.3融教学时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深入发展,教学已经迈入新纪元,此时,现代教师不但要掌握教学原则,更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器材,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上述培训模式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是我国实践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和主要措施。分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情况来看,这种培训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显著效果。通过学习,这些老师已掌握规范、扎实的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基本功能明显提高。学生、院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越来越好。值得高兴的是,高校多数学生课余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介入早期科学研究,积极主动协助老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这些学生毕业后部分选择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这些学生的成绩离不开优秀教师对其教学的引导,最终确保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化、实用性技能。

4结论

总之,融教学实践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新创举,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将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和细化,组成巨阵型模式,也能加强教师教学经验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采用这种模式培养技能,非但可以针对性地明确受训教师需要培训的内容,从而为受训老师提供边教边练的良机,是教师终身职业教育最有效、完整地实施方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欧孔群.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实效[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12(4):1.

[2]马元华.微格教学在学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10(3):9.

[3]李学杰.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5(7):69-73.

[4]王凤玲.高校“校本”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支持系统的构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6):27-30.

[5]武云霞,孙树青.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周刊B版,2014,11(2):12.

[6]陈嫒琳,沈召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状况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41(34):169-170,171.

[7]林娜,胡雪慧,张美霞等.观摩“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后对护理临床技能培训的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3(26):3208-3209.

篇8: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目的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关系着国家科技发展、技术进步的战略推进, 因为教育的发展和大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体育人才是我国加快社会转型、健民强国的重要保证。因此, 必须培养一支高度现代化、专业化、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才能适应新世纪、新经济、新教育的要求, 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由于青年体育教师中学、大学就读时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对素质教育知之甚少, 体会甚少, 工作后仍然沿用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活动, 即“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运动能力的学生首先要保证教师的创新素质。

(二) 教学经验不足

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 对教学规律了解不深入、掌握不全面, 虽然学科知识较扎实、功底不错, 但在课堂组织、教学任务实施、教学重难点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以及教学活动形式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实践经验较少, 还需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 也需要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

(三) 跨学科领域知识的不足

青年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要求。青年体育教师容易陷入一种“困局”———把体育简单看作是身体锻炼。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全面而深入地下解国内外的教学动态和学科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 更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跨学科知识, 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实施效果, 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获得丰富的文化和科技知识, 情操得到陶冶, 人格得以健全, 成长为新时代富于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 培养青年体育教师的自我创新能力

新经济形势下人才的标准是高素质, 这正是素质教育广受推崇的原因。素质即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要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也必须具备高素质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自我创新能力: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意识和科学研究意识。

(二) 提升青年体育教师教学知识

青年体育教师大多接受过硕士以上学历教育, 具备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 有着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但教学知识相对欠缺, 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知识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教学规律组织、加工学科知识后形成的知识, 通常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目前部分青年体育教师学科知识较突出, 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这是由于教学知识的缺乏所造成的。青年教师要强化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主动向业务过硬的教师请教学习;要善于综合运用教学法来优化教学效果, 开展教学互动,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丰富课堂活动,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不善于思考的状况, 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焦虑情绪和心理障碍,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挥其个性和潜能;通过采用自主学习形式启迪学生,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质疑, 辩论,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是青年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新技能, 可以向学生展示最丰富最现代的体育教学特点和信息。

(三) 青年体育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知识

青年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 更要涉猎相关领域学科, 如政治学、经济学、人文自然科学等, 因为体育与文化发展、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体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体育的形式演变成现代的多样化形式: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等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青年体育教师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 才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应用的能力, 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四、思考与建议

(一)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青年体育教师形成科学发展观。现代的师德不仅体现在教书育人, 言传身教, 更多体现在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完善教学能力, 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二) 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使青年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科学和人文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全面提高, 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例如:设立教学导师制, 即老教师传、帮、带方式。青年体育教师通过师从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老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科研经验, 可以迅速提高自身的思想、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 采取多种途径和激励机制提升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如参加学术活动可以扩大青年体育教师的学术眼界;建立青年教师教学馈制度可以有效地、适时地了解其教学水平动态并给予及时帮助;此外, 文评比制度、教学竞赛制度、出国访学制度等都有利于青年体育教师成长。

摘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青年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就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探讨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意识,教学知识,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洪源;.浅谈如何贯彻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下半月刊) , 2009, (2) .

[2]马晓波.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科技与管理, 2002, (3) .

上一篇:公司营销总监述职报告下一篇:优秀学生自荐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