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2024-08-08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精选7篇)

篇1: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开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前身为开平区师范学校,2009年被市师教处命名为教师专业发展总校。作为县域内的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区中小学2222名专任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坚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培训模式,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一、加大投入创新一流培训环境

开平区委、区政府、市、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进修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再次投资352万元,建设 “开平教师教育网”、高标准装配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和5所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目前学校各功能室齐全,配置标准高,达到省定标准。

进校占地12.13亩,建筑面积4016平方米。进校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精干、充满活力。进校不断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先后派出453人次到外地学习进修,有一支高素质培训队伍,进校教职工43人,专职培训者37人,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28人,高级职称10人。学历和职称合格率达到100%。

注重学校管理,崇尚科学化、人文化管理模式,制定了《基层学校教师教育工作量化管理》、《下校调研》等37项管理制度并注重落实。

开平进校以一流环境展现在教师面前。

二、创新模式全方位开展培训活动

进校立足创新,探索实施了具有开平特色的全新培训模式。

专家引领式培训

学校先后聘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铁道博士、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东师大教授刘茂森等全国著名的专家名师233人次,进行培训讲座。教师们享受高屋建瓴的指导,领略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拮取最先进教学方法。

网络培训

1、通过开平教育城域网培训 运用开平教师教育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先后举办了4个学段、39个学科,139门课程的全员教师岗位培训及班主任培训,以及《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培训等。2.视频会议方式

利用开平区视频会议系统学员与培训教师进行实时问答、在线交流,实现语音与画面的同步。网络培训创新性、实现个性化培训方式,内容丰富、时间灵活,减少负担,工作学习两不误,深受学员欢迎。

课题带动培训

进校是国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新学习方式下学与教策略应用研究”的实验基地,参与指导开平区学校开平区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模式及应用方法体系研究》子课题41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6项的研究,并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探索、交流汇报、课例展示、成果推广、课题研究等六个运行阶段研究实践;教师在研究中得到了很大提高。“点对点、点对面”培训

“点对点”由进校对骨干教师、开平名师重点培训,然后由骨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与研究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施“点对面”培训。我区有432名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分批通过培训,在各学校发挥引领同学科教师同发展的作用。

校本培训

高书记带领进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调研、指导。进校协调基层学校教师送课到镇。学员在本校接受培训更实际、更灵活、更实用。我们还利用网络视频举办校本论坛,高书记亲自参与。

进校在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全员教师岗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等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基层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拓展培训。培训有:

后勤和安全管理干部培训。民办幼儿教师培训

音乐、英语等薄弱学科培训。领导干部和谐团队工程培训 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培训 具有开平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及全方位培训,全面提升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做贡献

开平区被评为“教师培训特色示范区”。开平进校被评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先进单位”。《为促进教师发展搭建绿色平台——探索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教师培训新途径》的经验由中国教育报刊发。今年进校培训网站获河北省教育网站一等奖。

开平小学校长吴立新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郑秀娟获“全国优秀教师”,单春玉和石晓健等教师成为省级优秀教师。

编辑出版了开平区教师科研成果四部专著:《新课程学与教策略集粹》、《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有一双腾飞的翅膀》。

开平区进修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全心全意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2: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一)开展“高端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从2008年8月起,我区正式启动了大规模的“高端培训”项目,依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指导中心,举办了 “教育管理校长高级研修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德育专干高级研修班”,“教务主任高级研修班” “中小学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高级研修班”等。两年多来,300余学校领导、400余学校骨干教师高密度、高规格、大规模的高端培训,通过我们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委托培训单位的全力合作,全部都获得了“齐声喝彩”的好效果,并且各高研班学员均完成了学习论文的撰写,巩固了培训成果。

(二)创建专业学校,构筑精英平台

2009年11月,我区出台了“关于创建罗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导意见”、“ 罗湖区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罗湖区名师工作室管理细则”等文件,罗湖区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启动。经组织学校名师申报,走访考察、评审、报批等程序,确立了我区首批10间名师工作室,向全区学校开展招收入室研究人员的工作,10间名师工作室入室成员吸收120余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入这个团队展开工作,一支研究型骨干团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教研中心建立了近80余人的兼职教研员队伍。此后10间工作室独立开展工作,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健全了工作室的运转机制,落实了各室三年发展规划和一年工作计划,制定每位成员的培养规划和方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听课议课、举办名师工作室“研课现场会”、开辟《罗湖教育》名师工作室专栏等,一大批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改革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

近年来,我区开展培训制度改革,实行“征课制、选课制、开放式”、“名师大讲堂”、“平时双休日”、“五段互动式”等培训策略。与此同时,我区教师培训中心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课程组织形式,挖掘区内优秀培训资源,落实培训管理跟踪制度,增强了培训吸引力,提高了专项培训的实效。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主任专项培训等实行了全面改革,探索出了一套有效办法,使得培训变得更为生动有效、充满生机。近三年完成班主任专训450余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训400余名、英特尔未来教育专训300余名,均取得了富有实效的培训成果。全区校本培训通过健全管理程序,纳入正轨运行,不仅规范课程的申报、审核、组织、检查等环节,还发动学校开发课程、巡回开讲优秀课程、举办高研班学员返校汇报会等,促进了我区校本培训和研修的规模化和制度化。目前各学校已经开设完成的校本培训课程累计有700场、2000余课时、6万多人次,完成校本培训总课时约15万节。

(四)教师平等参训,学校一视同仁

2009年起,我区加强了对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面对全区民校教师免费开放所有公共培训资源,使我区民校教师享有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培训机会。各高端培训全面吸收民办学校管理干部参加;区教育局教育科、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教研中心、培训中心等4科室,面向民办学校80余管理干部,联合举办学校规范化管理专题培训班,开办 “名师大讲堂”民办学校专场,使全区民办学校教师5000多人次获得了高质量的培训,较好地解决了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2009—2010两年,为民办学校教师培训设计的“送训下校”活动,针对民办学校地理位臵偏僻、民办学校教师课时繁重、收入有限等实际情况,按照地域位臵将民办学校划成5个片区,按照每个片区

轮流开课的方式,把名师工作室和专兼职教研员的培训课程送到民办学校。目前已开设了小学语、数、英等学科约30余场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材分析和有效课堂的讲座和培训,深受民办学校一线教师欢迎。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2009年起至今,邀请北师大心理学专家和省、市学前教育委员会专家,为幼儿园开展了教学业务、心理教育等六个专题集中培训,分六批,共有5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对帮助我区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

六.优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创新培养模式

(一)抢占制高点,带动现代化

1999年底,全区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区领导卓有预见地提出“抢占信息化制高点,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拉开了全区校园网和区域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序幕,在“建网、建库、建队伍、队伍先行,分层、分步、讲效益、效益第一”的建设方针的指引下,技术上采取校园网、区域网、资源中心同步建设,战术上采取“步步跟、步步高、年年新”的策略。于2002年初在深圳市率先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校园网,全部校园网宽带互联构成罗湖教育区域网,同步开通罗湖教育区域综合应用平台http:///,率先实现区域 “宽带校校通”,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1:7,全部课室实现多媒体教学,成为中央电教馆授予的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荣获2002年深圳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罗湖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成为全国“校校通”工程的样板,在省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罗湖教育信息网名列全国教育类网站之首。

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科学的网络用户账号体系,全区师生人人有账号,实行区、校两级管理,一站式登录的应用模式;率先开发并成功应用区校两级网络OA系统,实现高效、灵活的上传下达;率先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新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率先自主开发网站建站系统,并用于建立学校网站、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提高了建站速度,节约了维护成本;率先自主开发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实现课程、学分、报名、考勤管理网络化;率先实现网上电脑阅卷,有效构建起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率先实现信息设备维护社会化,建立了网上报修跟踪管理系统;率先全面实现了办公无纸化、校务教学管理网络化、教学过程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建设有效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在全市各区产生了强烈反响,也赢得国内众多专家的充分肯定。

(二)应用资源平台,服务课程教学

2005年,我区加大自建资源建设的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方案》,在罗湖教育网上开发了技术先进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校园网内的所有计算机都能快速访问资源丰富的区域资源中心和互联网,全区学校资源共建共享的均衡度达到优秀水平。全区教师可直接通过备课平台,撰写教案,上传课件和书写教学反思。全区建有各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博客平台等,形成了集商业资源库、自建资源库、专题网站群、学科网站,电子图书库为一体的区域性超大容量的教育资源库;特别是由一线教师创建的、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学辅导,学科教研,专业发展,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的新平台。

我区聚焦教育信息技术的内涵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转向课程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深入整合;加快形成在信息化引领下的教学特征,针对课纲课标、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使新课程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新的飞跃;利用区域资源建设平台和专题网站,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积极开展基于专题网站的研究性学习,努力创建基于专题网站学习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结构,拓

展教学领域,构建创新型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创立“科技信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

2002年起,由区教育局和科技局联合举办每年一届的“罗湖区教育科技信息节”,全区学校师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这一活动既成为师生展示信息技能的大舞台,也成为师生信息应用能力PK的大擂台,更是因为师生的杰出表现,成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响亮品牌。教师活动包括课件制作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大赛、教育博客大赛、专题学习网站大赛、网络教研团队大赛等;学生活动包括搜索技能大赛,电子作品制作大赛,绿色上网知识大赛,机器人编程大赛等;每届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参与师生3万余人,获奖作品3000余件次。信息节举办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成为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有效平台。

(四)深化课题研究,发挥示范作用

全区在课程教学全面实现多媒体、网络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现有七个课题获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立项,其中五个为重点课题,居全市之首。目前,笋岗中学《基于Wiki思想的开放式资源建设及应用》课题已获得多项高层次的成果,其他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即将结题;我区信息中心承担的广东省《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重点课题已圆满结题。此外,我区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全国性的竞赛活动屡获大奖,获奖等级、人次始终位于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简称NOC大赛)94名师生(作品)获全国一等奖,12名师生获NOC大赛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大奖(该奖项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设立),参加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教育软件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5项,三等奖7项。

篇3: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一、完善课程设置, 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深入领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新课程结构, 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校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整体设置。按照国家课程的任课安排, 在每个年级开足开齐课程, 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对于地方课程, 根据《学校参加实践基地活动计划》, 组织相应年级参加基地实践活动, 并配合各个基地做好学生的组织和评价工作。而且我们一直坚持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把国家课程的内容讲解到位,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把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利用到位, 发展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改中, 总校领导率先垂范, 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第一线, 深入班上认真听课, 充分了解新课程实施的进展、动态等问题。通过评课、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结合实际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制订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校本培训制度》, 使其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好的激励作用。

二、强化校本培训, 深化课改,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保证课程改革向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我们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制度。

1. 强化校本培训, 进一步提升教师理念

学习培训是锤炼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是教师全面提升人文底蕴与专业理论的原动力。我们采用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 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研究如何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制订实施细则。并针对青年教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专家引领、阅读交流、思想风暴、案例分析等形式, 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

2. 加强教科研工作, 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教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 自我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学校为了鼓励教师的发展意识, 让教师真正参与教科研, 并让教师感受到教科研的快乐, 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学校不断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 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3. 践行“自主学习, 师友互助”的课改教学模式, 构建活力课堂

为了进一步践行新课程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此, 学校在学习实践新课改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自主学习、师友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构建互助活力课堂。教师重新建构了学生价值观, 树立了新型的“师生观”, 在班级师友划分、师友培训、建立规则、激励评价、师友文化方面加强建设。学科组教师积极探索“定向自学、互助释疑、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五步课堂教学结构, 努力实现以学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动力、以师友互助为纲线。从而实现学生学得精彩, 教师导得精彩, 师友互助共赢。

4. 学校、年级组、教师分层加强学生培训, 运用师友文化, 引领互帮互学

学校、年级组、班级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教育, 为建设师友文化, 形成班级互帮互助良好的氛围, 定期评选优秀“学友”和优秀“师友、和谐互助之星、最佳拍档、优胜小组”等。班级组织优秀学友进行经验交流, 开展“我给师友写封信”和互助学习案例征集活动。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融入师友文化。

三、聚焦课堂, 推行“四课”特色活动, 探索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随着教师的不断发展, “和谐互助”的理念深入人心, 教师不仅自身得到了提高, 更体会到了“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此条件下, 学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核心, 通过开展“四课” (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验收课) 系列活动,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的骨干作用, 形成本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四课”并进, 各课题组在探讨“自主学习、师友互助”学习方式的基础上, 不断提炼本学科和谐互助高效的教学模式。而且我们还随机检查备课和访谈学生, 了解教师上课的准备情况和平时教学的情况, 以督促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使教师在常态课中成长, 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的群体优化。

四中人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 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 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发生了转变。而且由于实施“自主学习、师友互助”的学习方式, 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成绩, 还有做人的品质, 真正实现了智育和德育的并举。

篇4: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一、在充分研讨中达成共识

我校重视教师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建设,经常就社会、教育、学校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开展全校性的大讨论,以求得教师们在精神、理念、思想等方面形成自觉的认识。近两年来,我校就办学理念、教育价值、育人目标、学校文化与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新课程改革等开展了大讨论。关于“素质教育”的六场全校性大讨论,使教师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的内涵、功能、途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为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认识;关于“我们要培养什么人”的十多场讨论,促进了教师们思考教育现实目的和终极目的以及其间的关系,思考如何改进教育现状,并最终形成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此目标已成为学校师生们共同的追求;“如何加强学校科学管理”的讨论,使学校的管理在清醒理性的状态中不断改进;“学生上课睡觉,老师怎么办”的讨论,唤醒和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交流了教师们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教师们教学追求的境界。

二、在扎实行动中苦练内功

1.建设高质高效课堂。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校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质量目标和要求,并开展有效的评估与展示活动促进目标的达成。如针对人数较为集中的青年教师群体,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通过教学设计评比、课堂教学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与困惑,积极开展“专题研究课”教研活动。“专题研究课”的模式主要包括:提出研讨主题(课堂中需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课堂教学实施与观察——集体反思性评课研讨——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实施“专题研究课”这一模式,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行一体化”。

2.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必须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或独立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其他教师必须参与一个项目研究。课题中有针对学校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大规模全寄宿性高中管理模式研究》,有针对德育实效性的课题《网络条件下“家校二教合一”德育模式研究》,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课题《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等,初步形成了内容覆盖面广、问题针对性强以及层次分明的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

3.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此,我们在思考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原则与方法,即“三个结合”“四项原则”。学校组织制订了全面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根据“宽开发、严实施”的要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委员的课程委员会,制订了《龙城高级中学课程委员会章程》,完成了对教师申报的、累计达180门之多的校本课程方案的严格筛选与审核,其中部分课程得到了有效实施,如:“中华武术”“龙岗走向城市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在系统培训中加强修炼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学年制定科学的校本培训方案,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使培训专题化、系统化和常规化。例如,学校每年对新分配来的年青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教师的学科技能培训,教师的礼仪培训等;对大部分有着5-10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教育信念、职业理想培训;对其他教师群体进行职业生涯评估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突破教师发展的高原平台阶段,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心理健康;等等。还有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特色培训,如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集中与分散、讲座与座谈、理论与实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快速发展,专业思想得以快速提升,教师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教师专业成长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深度反思中提升境界

加强教育教学反思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校级领导带头反思,认真梳理与总结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主动探索现代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学校的每位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针对自身的实际工作重点和工作现状进行认真反思,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类书籍,并写出读后感或书评。

反思带来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反思也带来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我校教师的思想中,体现在教师的工作中。

五、在科学管理中确保成效

学校坚持“和谐、科学、法制、效益”的工作方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六条管理哲学,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哲学;相互欣赏、和谐致远的人际关系哲学;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有效激励哲学;恪守师德、开放学术的专业发展哲学;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哲学;全面推进、彰显个性的发展哲学。

学校还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例如学校制定了《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发展规划》《龙城高级中学文化建设纲要》《龙城高级中学育人目标实施纲要》,等等。科学、民主和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篇5: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姜堰市第二中学 唐杨 蔡伟 姜堰市淮海东路268号 *** 内容摘要:《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职业应体验成长快乐,即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本文着重论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以供大家商讨、探究。

关键词:职业幸福、专业发展、学习、反思、互助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尽心章句上》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三乐之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赞美,也透露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界定,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然而在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背负着学生升学率和职称评定等压力的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感受到多少的快乐和幸福。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关乎心灵,关乎生命,关乎成长,教师的幸福感深深地关系着学生的快乐成长。

幸福的人生需要什么?一是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最美妙的东西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二是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三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作为教师,最持久的幸福是工作的成功所带来的职业幸福。职业幸福与人的生命质量紧密相关,是人幸福的重要源泉。唯有老师拥有持久的职业幸福感,才能在教育岗位上迸发出无限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智慧。培养人的工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教师这一职业不是“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普通职业,其特殊性体现在有国家的学历标准、职业道德要求、必备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以及严格的教师资格管理制度;还体现在教师要不断应对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因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通往教师职业幸福的最宽阔的路途,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不断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石

当代名师吴正宪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你和别人一样,别人睡觉你睡觉,别人逛商店你逛商店,你的知识、智能、才干、成就肯定与别人没什么差别。你要想做出成绩,就要把别人消耗在享受上的时间用到学习上,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教师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而不厌”体现教师不断进取。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保证教学的源头活水,才能厚积而薄发,达到“风调雨顺、水到渠成”的教育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成社会及个人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数学是浩瀚的大海,永远也游不到底。我们应该在大海中遨游,吸取精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思路。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广,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喜欢问这问那,这更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面,不仅仅在数学这方面,而且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包罗万象。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自我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的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他批判教育只是简单的教学生.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单单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也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的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讲不等式重要性质求最值时,我们很容易忽略均值不等式与利用单调性求最值的区别;讲圆锥曲线时,应指导学生联系圆锥曲线的统一性质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研究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系统、背景因素进行反思,从而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样,在反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两个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或发展型)”教师,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学校要求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上研讨观摩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交流、组织教学反思与个案交流、观看课例等,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教师自我反思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反思教学也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它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3、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要向身边的同行多学习,加强同伴互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只对学生,同样对我们广大教师也是一个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加强了同伴互助,共同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和集体的这智慧让我们老师无论在教学方式上、或教材处理上、或是学生学习上都有很大的帮助,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交流不会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交流,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你的声音.网络会增强教与学的交互性和时效性,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和社会化,学习会更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网络也会避免人与人之间交谈的尴尬性,使你具有平等和畅所欲言的交谈情景,尤其适合教师治疗学生心理和精神障碍等问题,同样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良好渠道.像E—mail、QQ、BBS、Weblog(博客)等,都是网络交流的很好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和自己亲近的朋友,学生,全国各地的同行,教育专家、学者,甚至国外的一些朋友去交流和来往,可以探讨任何你想知道的问题,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很好的加速器.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教育的目标是在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如果失去了幸福感,怎么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就是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更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的体验,提升幸福的意识,发展创造幸福的能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

1. 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强的时候,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这是因为,一个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意味着低焦虑感、低倦怠感、高成就动机和高自尊需要;也就意味着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比较接受现实,悦纳自我,愿意追求卓越。这样的人会更重视专业的成长,也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积极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又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幸福感。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如果一个老师教学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如履薄冰,就常常会有那种挫败感、沮丧感、焦虑感和压抑感。被领导、同事和学生看不起的老师,不可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在工作中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愉快胜任,他就更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他就有着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变得越来越自信。只有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在工作中做到驾轻就熟,从容攻克一个个教学难题,及时准确为学生答疑解惑,才能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体会到幸福。所以,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是教师的幸福之源。2.

3、专业成长是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因素,而职业幸福感是专业成长的一个动力。有些教师,他是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验课堂,他会时时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他就是课、课就是他,他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什么?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全然进入、彻底敞开、高峰体验、享受过程、率性而为”等等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我们进入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只有当更多的教师感受到职业的自豪感、成就感并进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时,优质的教育才有可能。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感到生活不幸的人,很难去创造一个积极、温暖、充满生命情怀的课堂,也很难用真诚的爱心与学生进行广泛交往。只有当一个教师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内心中蕴积着对生活的爱与柔情时,才可能自发地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才能够自然、真诚地带给学生细腻的关怀、用心的呵护和正直、光明的期待。

(三)结束语 人只有在快乐幸福的时候工作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感受问题,它也是教育事业的大事。就教师个体的生命而言,教育教学活动占据了核心部分,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他整个人生的幸福又在何处?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又如何能教育出有幸福感、身心健康的学生呢?一支没有幸福感的教师队伍,如何能肩负起教育这个社会大厦的基础呢?

教育教人求真、求善、求美,教师特有的幸福感,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得到教师职业的特有价值感,那么所产生的幸福是无可比拟的。那些有幸福感的教师也多是把教育当事业的教师,也多是优秀的教师,这也说明只有做一行爱一行才能把工作做好。从事其他工作也一样。

做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更是教育事业的必需。让教师持续发展,享受今天的幸福;让学生健康成长,追求明天的幸福。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的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

参考文献:(1)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报告

(2)洪金坚《数学教师新课改下的专业成长略谈》中学学科网

篇6: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从我自身有感而言:如果一个不爱学习的教师, 怎么能教育他的学生好好学习?如果一个没有责任的领导, 如何让的下属对工作负起责任?如果一个责任心不强的教师, 怎么能教育出有责任的学生来?身正为范, 率先为表。学生学习重要, 而且教师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学习能见多识广, 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等等。回过头来, 还不是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吗?教师的责任教育关键在校长, 学生的责任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是高标准严要求的。不但热爱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还非常关注社会, 非常关注人类命运, 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用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校长应该以责育责, 不断的挖掘教师的潜能

当一个运动员跑3000米强项能为集体创造最佳荣誉的时候, 就不能让他跑400米或者800米的弱项来取得成绩。校长应该挖掘教师的潜能, 发挥教师的情感能动效应, 也就是让教师有十分的力气不使九分。并且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培训学习。学习对每个人来说, 效果并不是都一样的, 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人的标准不同需求也不同。思想决定行动。人对自己选定的事物, 一般能主动的负责。反之是被动负责。无论什么事情, 只要愿意, 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人在成绩面前的思想都是差不多的, 是自豪的、谦虚的、内心高兴的、情绪都是积极向上的, 并有成就感。人在问题面前的思想差异是显著的, 有的表现为内疚型, 有的表现为外疚型。在责任教育中, 成功的标志是遇到问题先找自己的责任, 不能扛起成功, 也要扛起失败, 负起自己的责任。以责人之心责已, 以恕已之心恕人。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路上, 教师挖掘学生的潜能, 校长挖掘教师的潜能。以责育责, 不但教师不要逃避责任, 校长更不能逃避责任。

二、适应教育发展需求,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研训:

教研与培训——拉动教育质量的两驾车。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教研——教学实践创新的指南针。不求人人优秀, 但愿人人合格, 先合格, 再超越, 合格是工作的底线, 也是为师、为人的根本。我们从事培训、开展教研工作, 努力作到既要有点、又要有面, 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抓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 让他们成为榜样;面:指的是全员培训, 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发扬传、帮、带的作用, 完善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 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学梯队。

2、激励:

激励——成长的动力、成功的润滑剂。以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校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必须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抓起, 以责育责, 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为保证, 来指导教学、服务于教学, 使教学与管理工作相互促进, 互为良性发展,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学生的进步、教师的发展、家长的满意、社会的肯定、才是学校的成功——教育的成功。我相信, 投入一份真情, 将捧出一片希望, 生命因淡定而从容, 生命因教育而空灵, 教育因生命而飘逸, 和谐因责任教育而充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竞争力既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积极鼓励肩负重任的教师培训学习。因为,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前进的动力;知识就是最大的财富。

三、提高人才培养标准,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必须依靠科学、严谨的技术标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已被各行各业所重视, 也是教育行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回顾“十一五”所取得的成绩, 展望“十二五”规划的标准, 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教育标准化体系, 不断提高标准的科学性、时效性、实用性和协调性。

标准化人才也一样, 他们需要经受一定的实践锻炼, 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恰恰就是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企业标准化人才首先需要懂专业, 因此他们是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其次是他们要能搞标准化, 他们应该受到比相应专业人员更多的现代化管理培训, 经受两次教育这就是企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少企业愿意拿钱去脱产培养学生呢?现在需要的是召之即来, 来之就用的现成人才, 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实现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社会化人才教育机制。

经济发展靠的是思想搞活,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先进理念。创新的年代以传统的理念, 在教学上是绝对行不通的。为什么学校的硬件不断的更新发展,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生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学到真正的本领和生存能力?是否能达到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家长的满意?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的先进理念和教师的智能多元化教育。振兴教育、发展学校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学校教育的好与不好, 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所以, 教师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学生在多在好, 没有新理念、新方法、新工艺、新知识的再现, 还是老一套的传统教学,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不爱学习, 教师厌教。形成教学管理上的厌学、厌教;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 后果不堪设想。所以, 不但学生重要, 教学重要, 培养学生的质量更重要。

篇7: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配音稿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74

安徽省谯城区在“十二五”期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穿国家、省和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的落实,牢牢把握培训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培训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市、区、校三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我区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完成了“十二五”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培训“聚焦了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全区近一万多名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区教师每年度内实现“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三位一体模式的改革,实现教师集中培训小班化,改变了培训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区级培训、全员培训、专业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七种类型的培训,使全区教师每年度内都实现全员和专业的双培训,使全区教师各种培训达到每学年平均三轮次。

二、用心做培训,挑战培训新境界

(一)从2011年开始,我们分五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骨干班主任,以高级研修班的形式,使全区1896名骨干班主任得到培训

每期培训皆注重高端引领,聘请全国著名专家和一线知名班主任,探讨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能力,达到预期效果。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主题聚焦和案例教学为主体,从班主任实际工作和实际需求出发,针对现实问题设计培训,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学生心理健康、班集体常规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等内容。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韩玲、北京宏志班班主任好妈妈高金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郑立平、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会长、资深教育专家冯恩洪、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胡心懿、山东枣庄实验中学省特级教师于伟利等30多位全国教育专家参与“十二五”骨干班主任培训,培训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十二五”骨干班主任培训总人数占全区班主任总人数的88%,全区1496名骨干班主任培训考核合格,近400名班主任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二)开办每年一期校长提升培训班,全面提升全区学校的管理水平

1.落实了“十二五”三期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

从2012年开始,我区启动了“十二五”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培训前我们对“十二五”中小学校长培训进行了调查问卷,明确了校长培训需求,针对需求开设培训课程。特别是为提高校长对教学的指导能力,培训开设了特级教师公开课和普通教师常态课,二课对比,让校长知道什么是一堂好课,常态存在哪些弊端等,对校长如何说、观、评、议课进行指导。三期小学校长和初级中学副校长,培训聘请了浙江衢州二中校长徐建平、广州师范学院院长省政府督学博士生导师垄效华、上海十大名校长郑杰、北京市校长培训中心胡淑云、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合肥绿怡小学校长钱朝忠、省继续教育中心汪文华等20多位知名校长、知名专家和周边省市名师参加“十二五”中小学校长为期一周的提高培训。同时我们还安排了区内和区外考察,每一次考察都认真选拔考察学校,以贴近谯城教育实际、便于比较、易于学习为标准。通过培训458名校长既有理论的提升、又有实践经验的现身说法,既增强了校长的理论水平,又提高了校长对实际工作的管理能力。

2.2011年2月26日—6月30日对全区139名中小学教学主任进行培训

这次培训打破了以往的培训模式,集中培训、实践培训和延伸培训相结合,还选拔68位教导主任于5月底赴北京、天津参加国家级中层班子高级研讨班,并对北京、天津6所名校进行了考察。教导主任零距离接触专家,亲眼见到高水平的管理,寻求到抓教育质量的途径,增强抓工作信心,于6月12日又召开了教导主任经验成长交流会,并举行隆重的结业典礼,139名教导主任全部合格,34名教导主任被评为优秀学员。

3.举办了谯城区校长助理及新任副校长培训班

为了使校长助理及新任副校长能及时适应学校管理需求,我们对51位助理校长及新提拔副校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特邀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吴正宪、华中师大教授胡波、合肥师院陈洪友、江西师大欧阳芬、辽宁省玉溪市教师研修学院徐世贵等专家参与培训。

4.举办了德育校长培训班

2015年4月9—11日,4月16—18日分两个阶段,对全区中小学120名德育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培训。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齐鲁名师郑立平、天津著名德育校长张水、北京德育专家韩玲、河南省德育名师韩素静、马海印、贵州省德育专家彭绍宇、山东实验中学德育校长刘洋及本省德育专家宋玲等人参与集中培训。4月16—18日,120名德育工作者赴全省先进的安庆、芜湖两地一线学校参观、考察,听取经验介绍,安庆、芜湖八所中小学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和较高的教育质量,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5.“上靠高校、下联中小学名校” 创新了校长培训模式

“十二五”对中心小学校长、区直学校校长进行每年一次的高级研修。根据校长们的需求,我们采取“上靠高校,下联名校”为形式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上靠高校”联合办学培训模式,先后与北京教育学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培训200多人次,培训深度和高度空前提升。同时,每期的三个晚上从7:00至9:00参训校长集中起来,就培训时的某个话题畅谈个人想法和思考交流心得体会,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增强培训效果。 “下联中小学名校”,首先挂职名校实训,亲身感受发达地区名校的管理和操作模式,然后参观考察这一地区的中小学名校。几年来,“北、上、广”挂职、参观、考察名校36所。通过“北、上、广”的培训,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校的品位意识,提升了领导力。

(三)利用教育名人和知名专家进行较大规模的高效课堂,五年培训近2.3万人次

2011年8月24—26日,我们邀请了北京广渠门中学宏专班管委会主任高金英来我区作报告,中小学校班子成员、骨干教师、班主任、优秀教师共1000多人参加报告会。

为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同年11月15—16日,在市政府会务中心我们邀请了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北师大管理学院院长鲍传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陈大伟来我区作学术报告,有近2300名骨干教师、教坛新星、优秀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

2012的4月14—15日,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在市政府会务中心我们分别邀请魏书生、赵国柱、邹尚智、郑杰四位专家举行报告会,共培训3200人。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学校内涵,于9月15—16日、22—23日,在古井剧场邀请北师大鲍传友院长、中国心理学专家张梅玲教授、德育专家张红教授、实践一线专家袁风芹、全国十佳班主任郑丹娜来我区作报告, 3600名教师参加培训。为大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聚焦“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特邀杜郎口和昌乐二中全国名校,分别于11月10日、17日、18日对全区所有校长、教导主任、学校教研负责人、语数英教师共1800人进行培训。为大力推进“生本教育”实验,邀请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来我区作报告,中心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300多人参加“生本教育”实验培训。2012年我区共有9000人参加培训,为我区校长、中层班子、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开创我区培训史上项目齐全、培训专家名家荟萃,培训规模之高,培训人数之多的先河。

2013年配合课堂教学,我区开展了中小学名师高效课培训班。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中小学高效课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3年4月12—14日对中小学语、数、英2100多名骨干教师进行高效课堂培训。亳州本地特级教师和外聘名师一起上同课异构公开课。公开与评课、讲座相结合,使培训既有公开课的实际操作,又有专家结合公开课进行讲座,全国著名专家范晓云、武凤霞、赵国防等各上一节高效课堂示范课,把培训推向了高潮。此培训直面教师需求,参训教师热情高涨,座无虚席,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2014年3月29日—4月18日、19日利用6天时间,对全区中小学4300名语数英教师进行高效课堂培训,近20位名家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观课、评课、议课、说课和围绕高效课堂的讲座,赢得参会教师的好评。

2015年4月24日—5月10日,利用16天时间,开办六期高效课堂培训,每期700人,约4200人参加。这次培训面对一线教师需求,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采取全国级名师上示范课,国家级著名专家示范课+讲座的形式进行培训。著名语文专家梁婕、郭淑岚,数学教学专家王鹏远、张兴朝,英语专家孙克瑞、肖克华,英语特聘2位英国课堂专家上示范课,语数英15名课堂教学专家上示范课。教师们大开眼界,更新了课堂教学理念,找到了高效课堂的方法,提升全区语数英三个主学科的教学质量。

五年的高效课堂培训,从多角度、全方位、高水平、大课堂形式的高效课堂,培训教师近2.3万人次,为谯城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对骨干教师、培训者进行高级研修培训

(1)2011年3月17日,谯城区参加在上海青浦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教师培训机构培训会,38名骨干教师及培训者参加了培训。学习考察了各种不同的中小学名校,并听取经验介绍。

(2)2012年4月8—16日,在山东济南参加全国骨干教师研修班,并对山东杜郎口、昌乐二中、即墨28中等6所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对山东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了解,全区48名骨干及培训者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

(3)2013年7月6—18日,在广东省惠州学院,对全区38位骨干教师及培训者进行培训,对广州沿海6所中小学进行学习考察。

(4)2014年5月,赴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及培训者高级研修班,参加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38名骨干教师对上海青浦、徐汇等4所中小学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又赴无锡4所中小学和三个学校名师工作站进行学习访问。

(5)2015年7月2—8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骨干教师及培训者研修班。45名骨干教师及培训者在培训的同时又听取了2所学校课改经验的介绍。

“十二五”骨干教师及培训者参加高级研修班共202人次,学习参观考察26所中小学,开阔骨干教师的眼界,了解全国各地中小学课改情况,带动谯城区课程改革向深入迈进。

(五)开展了对中小学全员参与的集中培训

1.落实了“命好题”专题集中培训

从2011年7月19日至11月底,利用暑期和下半年双休日,对中小学9144名教师进行培训。

2.落实了“有效学习内容”专题集中培训

从2012年7月19日至10月底,利用暑期和下半年双休日,对全区中小学9676名教师进行培训。

3.落实了“有效学习指导”专题集中培训

2013年7月—10月27日三个半月的时间里,利用暑期和所有双休日,对全区9038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专题培训。

4.落实了“有效教学模式”专题集中培训

2014年7月19日—10月15日,三个月的时间,利用暑期和双休日,对我区小学、幼儿园6190名教师进行全员集中培训。于2015年3月14—29日,对中学3268名教师进行全员集中培训,中小学共培训9458名教师。

5.落实了“有效学习评价”专题集中培训

2015年7月22日—8月15日对全区小学、幼儿园4268名教师进行培训。截止8月18日,“十二五”全员集中培训共计培训41584名中小学教师。

为了做好每年的全员集中培训,我们从五月份就开始谋划集中培训方案。针对集中培训教师的需求和希望,培训应采取哪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让教师真正从中受益,让参训教师打心眼里满意,作出了初中进行名家大讲堂形式的培训;小学适应以集中精品讲座的形式进行培训;边远学校送培送教、面面交流的具体方案。

目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的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教育教学质量观已全面形成,专业引领正发挥重大作用,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效益正在大幅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悄悄地推动着谯城教育的快速发展。

(六)落实中小学全员参与的远程培训

谯城区教育局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边远乡镇中小学实现网络全覆盖。所以从2012年的“有效学习内容”、2013年的“有效学习指导”、2014年的“有效教学模式”,三年远程全员培训共27500人次。几年来,远程培训教师报名参训率、上网学习率、即时结业率均达100% ,优秀率均达15%以上。

(七)落实了“十二五”新教师上岗培训

(1)2011年新教师229名参加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

(2)2012年分两批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共有421名新教师参加在亳州九中举办的培训。

(3)2013年对新招聘教师和分配师范生进行岗前培训,共有400名新教师在职业技术学院三楼多媒体教室进行培训。

(4)2014年对314名新教师在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15天120个学时的培训。

四年来,共培训新教师1364名。对新教师培训15天120学时,培训期间,对新教师实行“六个统一”:统一早起练五禽戏、统一上晚自习、统一组织纪律、统一安排课程、统一用餐、统一考核评价。为保障对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我们配备两名管理工作员和一个班主任对新教师培训实施五个方面的管理。第一考勤,每天8次点名,旷课一响扣10分,事假一天扣6分,早退迟到每次1分,记入成绩的30%。第二纪律,对二至六条要求的违纪一次扣3分,占总成绩20分。第三对参与录、心得占20分。第四学习效果测试,占20分,培训结束前对每名新学员进行一个测试,主要看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五,对每个学员的统一就寝、用餐、课外表现进行评价,占10分。

(八)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研修

为了适应我区教师不同情况的变化,让个别靠近谯城区超编乡镇教师和部分乡镇具有潜质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

(九)举办初中英语教师口语教学研修班

为了适应英语课堂化口语教学,我们通过外事办聘请英国爱尔兰瑞克、瑞思两位教师对58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口语教学研修。58名学员增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信心,学会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转变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英语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自己英语教学能力强,才能应用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一个月的培训,学员还从外教那里学到不少英国的教育思想,让每个学员参与整个教学的每个环节,学员在课堂里学得积极,师生互相交流频繁,学习主动性强。

(十)对全区345名中心中小学校本培训者进行培训

(1)出台了《关于加强校本培训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将校本培训指导思想、学时、培训内容、形式、实施办法等都作了详尽的安排,《指导意见》对校本培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下发了修订的校本研修记录册。

(3)出台了中小学校本评估细则。

(4)对中心中小学和区直学校校长、主任、政教负责人、校本培训骨干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开班仪式要求校长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对校本培训按要求抓实抓到位,真正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培训邀请了三位国内知名理论专家和三位省内实践专家现身说法,345名培训者学得积极,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5)每年都对9385名教师《校本研修记录册》进行逐人评阅;打出等级从而使校本研修走向深入,更好地在学校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全区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校本研修中得以迅速提升。

(十一)落实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

结合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加强中小学书法教学,提高中学教师的书法水平,开办了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班。针对中小学书法的问题,邀请了书法界名人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120位书法教师了解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掌握了执笔方法、书写原则、练字的基本规律和书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十二)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培训

为了让国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我们对中小学专兼职国学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全国知名国学大师进行讲座,300位教师了解了国学的整体概况,探究了国学的主要思想,训练了古诗文吟诵技巧,掌握了国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展示了国学名校的实际做法。

(十三)完成全区音体美专兼教师的培训

为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素质较高、能力超强的音体美教师队伍,我们分学科对全区农村学校全部的763名专兼职音体美教师进行培训。外聘专家和本地名师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十四)出色完成了市、省、国家三级培训的遴选、组织安排实施工作

市级音体美专职教师培训180名,市幼儿园园长和初中校长培训76名,市、省级培训者培训78名,国培示范性培训教师213名,国培训置换培训教师193名,国培集中培训教师476名,国培多个项目的远程培训教师4176名,中西部中小学短期集中培训教师134名,“面对面”培训幼儿转岗教师33名,“面对面”培训中学政治教师160名,国培其他项目培训教师138名,均取得优异成绩,所有项目参训率、合格率均达100%,优秀率达10%以上,排名全市前列。

(十五)对本区所有幼儿转岗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2014年5月23日—6月1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全区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108名教师进行培训,这次培训采取案例教学、实践研讨和教学实操的方式,以“参与式”培训为主,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将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分专业基础、专业应用、专业技术、教育实践4个模块去实施。通过这次培训,108名幼儿园教师均能基本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基本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培训的六点感悟

(一)领导高度重视

有计划、有目标、有目的培训是办好培训的组织保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所有培训都安排局领导进行开班讲话,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目的和培训具体要求,所有培训都安排教研室教研员全程参与指导,谯城这五年的培训采用方式如下。

1.走出去

将参训教师派出去培训,如中心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和培训者高级研修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教师、校长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2.推出去

将教师积极推出去,主讲和参与一些培训活动或做报告,实际上是一次自我培训活动的过程,对本人和他人的专业是一次强力推动。

3.请进来

将全国知名专家请进来进行培训,教师参与度高,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把名师名家请进来是“十二五”惠及面最广的培训形式。

4.站起来

为了弥补讲座的低效和不足,让参训者从培训中“站起来”,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在名师的引导下,解疑释惑,找出问题症结。

(二)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是办好培训的物质保障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经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教师培训,以上三项确保足额兑现,全额用于教师培训中。五年来,谯城区用于培训的经费近千万元,保障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修活动,使我区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能适应课堂改革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细心经营,提升培训文化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动力源泉

工作宗旨:为参训者服务,让参训者满意,并把这个宗旨落实到每个细节中。

工作追求:厚德博采,课研创新,挑战培训新境界。

工作作风:四实——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四性——积极性、主动性、科学性、独立性。

工作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没落实的问题抓落实。每周采取“三、二、一”的工作方法,三天组织培训,二天到基层做培训调研、一天学习反思和处理具体事务。

工作要求:三层次——雷厉风行、扎实高效、富有创新性。四高——高要求、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

工作机制:常规工作流程化、培训工作精致化、推进工作常态化、重点工作项目化。

工作规范:每天快走一万步,每日一计划,每周工作一次清,每月一次工作落实会,每年三轮全员培训。

(四)更新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措施保障

随着国家各项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特别是社会对教师要求标准越来越高,给教师培训带来新的挑战,我们既不能走提高培训质量的老路,也不能照搬已有的培训模式,必须走自己的路,创造出自己的培训模式。谯城“十二五”力促培训“四个转变”:以培训者和培训内容为中心转变到以学员和学员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培训讲座为中心转变到以互动交流和创新精神为中心;以技能为导向转变到以价值观和培训策略为导向;以形似入模入手转变到神似出模为目的,沿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路线,向着培训理想目标去探讨理想的教育教学模式。从2014年起开始积极探索小班化培训,提升培训效果,从培训数量开始向培训质量转型,每次都是用心去做培训,优化每个培训环节。

(五)实施“检测、评价、管理”三位一体是实现培训质量提高的管理保障

为了确保学员在培训时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思考,我们每一期培训结束前抽出35—40分钟,对每位学员进行一次培训效果质量检测。检测内容都是培训的内容,形式为开卷考试,允许看笔记、查资料但不准抄别人的试卷,试卷为百分制,纳入对每个学员的评价之中。此外还对学员的出勤情况、纪律情况、参与情况、培训心得、培训加分等六个方面对学员培训的情况进行评价。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培训的开班、交流互动、测试、评价和训后调查、主持安排40分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专门安排2名管理人员,实施每个过程的管理工作。

回顾“十二五”,我们用心做培训,挑战新境界,激情奉献,干事创业,为我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展望“十三五”,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办让人民幸福、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牢牢把握“创造适合每个教师的培训和缔造美好培训环境”这两个教育切入点,深研创新,追求卓越,挑战培训新高,为促进全区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上一篇:老公对老婆的检讨下一篇:土地转让协议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