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2024-08-09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共17篇)

篇1: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1.企业每年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体检,并取得体检合格证明,随时备查。

2.严格厨师、服务员招聘上岗程序:面试——体检、培训——持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后再试工、上岗,杜绝发生试工后再体检或边试工边体检等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即上岗的违法行为。

3.每年定期组织冷荤、洗消等重要岗位职工开展强化培训,组织其他岗位职工开展卫生知识常规培训。

4.职工上岗前自觉接受企业的健康晨检;如患病应主动向企业卫生管理人员汇报。企业卫生管理人员视情况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5.职工要自觉接受卫生监督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卫生工作检查。

6.企业对职工的健康检查、培训考核及企业内部自查情况,纳入到职工的奖惩制度之中。

篇2: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米村矿区学校

一、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从事服务工作,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有效期为一年。

二、个人卫生应做到“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

三、用人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培训。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篇3:从业人员体检中健康教育的应用

1健康教育在体检前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帮助体检者, 在检查前我们热情接待, 并做好体检者的身份确认, 认真介绍检查程序, 讲解健康检查目的、意义及采取标本的注意事项, 按照确定的预防性健康项目进行检查, 耐心询问从业人员的病史和职业史, 与他们充分沟通, 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2健康教育在体检中的应用

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开始, 通过对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及知识, 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包括健康咨询、宣传活动和心理疏导等。

2.1健康咨询预防性健康检查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 发现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传染病对健康的危害很大, 加强健康咨询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体检中我们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情况, 进行面对面咨询, 实行优质服务, 首问责任制, 把健康咨询贯穿于预防性健康检查之中, 同时重点关注部分人群, 调节负性情绪, 矫正不适行为, 改善应对方式, 提高他们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使受检者在体检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 从而主动配合体格检查。

2.2宣传活动按照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规范, 在候检室悬挂体检导示牌、体检须知、体检程序、体检项目、收费标准及工作制度等。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内容以传染病、职业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为主, 图文并茂, 注重健康宣传, 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和政府门户网络等渠道, 举办答记者问和健康在线访谈等宣传活动, 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另一方面, 利用外出宣传时机, 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健康理念, 互联互通, 组建家庭干预组, 找准“病根”开“良方”, 因人施策, 持续地进行健康干预, 做到针对性强, 适合从业人员体检者的要求, 提高了受检者的健康意识。

2.3心理疏导许多受检者在健康前担心查出传染性疾病, 丢掉来之不易的工作, 又怕受到家人、朋友、同事的排斥及歧视, 造成不愿意与其来往, 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恐惧、焦虑心理。针对这些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疏导、减压工作, 尤其通过引导家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 明确家人的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健康教育在体检后的应用

受检者通过体检, 除了办理合格证明, 更需要是体检后的健康指导。为此, 开展体检后续服务, 提供体检热线电话, 加强与受检者的沟通、反馈, 特别是体检后进行健康讲座和行为干预, 提高健康意识和改变不健康行为, 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遏制危险因素增加的势头。对体检异常者和患有传染病者及时向监督执法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以便办理相应的职业禁忌人员调离手续, 并建议及时转诊到传染病预防机构治疗。

每年对体检工作中实施的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 定期征求体检单位及从业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并根据其需求, 不断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的方式,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促进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4小结

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教育, 是目前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我中心于2011安装了先进的体检管理软件, 受检者的健康档案得到了长期保存, 对每年7 000多名从业人员的健康开展逐年动态观察, 开展传染病咨询服务, 提供咨询服务、宣传活动、心理支持和健康干预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通过长期的健康传播和普及健康行为干预, 提供预防传染病传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对符合条件的传染病患者, 及时提供相应治疗和救助, 积极防治疾病, 降低了传染病发生率, 没有发生一起投诉事件。为保证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

1 体检单位的管理

目前,从业人员体检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地疾病预防部门承担,但各地体检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悬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区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该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具备检测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有专门的体检组织、配备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检单位的管理,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暂停或者取消其对从业人员体检的资格。同时还应当看到仅由疾控中心一家承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不够的,为方便群众应允许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有更完备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技术力量,甚至还成立了体检中心。这样既能避垄断之嫌,又能由竞争而提高体检质量和服务态度,且能方便群众。

2 确定体检对象和体检周期

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也规定了为顾客服务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为体检对象。此规定比较明确但有些遗漏,比如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超市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每天在一线生产或销售,但他们会经常深入车间检查、指导工作,对产品和顾客会有较多的接触,所以也应确定为体检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且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规定了不同的体检时间,即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由于体检时间不同,随之也出现一些麻烦和矛盾: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型超市食品组和非食品组人员的工作不定期的调整;食品和百货混卖的小商店,均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员漏检。建议制定一个统一的期限,避免漏检的发生。

3 体检项目和体检质量的管理

各地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检测项目不一致,随意性较大。一般比较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而对肠道带菌、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等项目的检测重视不够。这样的体检,难以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是健康合格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笔者认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包括:胸部X线透视(必要时拍片)、肝脾触诊、皮肤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能和甲肝、戊肝等检测项目,体检单位不得随意减免检测项目。笔者建议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具体项目、体检收费标准、体检评价标准等。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提供一个透明度高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是一个社会性的服务工作,体检工作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卫生安全和安定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该做的检测项目没有做,规定检测的疾病漏检,经常影响到体检结果的正确评价。笔者认为,要提高体检质量,体检单位要保证给体检工作相应的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只有投入有效的资金、完善检测设备,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体检质控制度和控制系统,才能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高质量。

4 从业人员应体检人数和调离岗位的问题

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体检。而对流动人员、临时工、新招聘人员不报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他们中的患病带菌者接触广大顾客,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现场健康证明的查验工作力度。从而防止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的疏漏,真正达到从业人员100%的体检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对体检不合格人员进行调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伤寒患者及带菌者、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患者和其他有妨碍公共卫生疾病等。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并及时查访体检不合格者是否调离岗位,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安全卫生的服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的从业人员体检状况,必须从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强化卫生意识,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使广大业户与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使其懂得上岗前健康体检是法律规定的,业主及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食品安全法》,积极、主动地参加健康体检。(2)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型食品企业上,增加监督频次,尤其在健康证的检查中,必须认真仔细,做到人证相符。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及有制造假证现象,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条款,对经营者和个人进行处罚。(3)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餐饮企业要逐户建档,对从业人员体检情况登记,使管辖区的监督员对此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更换、随时体检、随时登记,严格把住无证上岗关。健全企业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让经营者清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是利己利民的事。(4)卫生体检部门在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要做到底卡、照片与本人相符,控制好每一体检环节,杜绝替检现象,发现患有禁忌证的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调离与核实,确保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严密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建云,陈晓华,孙雷.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意义和重要性[J].职业与健康,2004,20(12):77-78.

[2]张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篇5: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1、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上岗前应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2、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借用、倒卖。

4、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如出现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腹泻、皮肤感染等有碍公众健康的疾病症状,应立即离岗治疗,待痊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众健康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卫生知识培训

1、实行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用人单位应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相关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培训证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

3、从业人员应及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卫生知识突发应急培训。

4、从业人员应及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

三、个人卫生制度

1、做好预防呼吸道等传染病的宣教工作,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掌握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知识,提高预防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发生及处理的意识及能力;

2、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工作前后洗手,工作时不得涂指甲油及佩戴饰物,操作过程中严格洗手消毒,保持工作服整齐干净;

篇6: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1、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发证档案,并按照A类和B类分

类保存,并且一人一档,至少保存2年。

2、档案内容包括:《黑龙江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用

表》、检验报告单、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发放原始资料。

3、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发证档案内容实行保密制度,未经

本人允许不得泄露,一经泄露追究泄露者法律责任。

4、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发证档案保存两年后由疾控中心办

公室负责销毁,销毁时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并做好销毁记录,禁止擅自销毁。

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发证档案实行专人、专室、专柜管理。

确保从业人员健康发证档案安全。

6、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发证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

篇7: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我矿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规范上岗前培训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所需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确保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长治市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中所指的从业人员是指通过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发布用工信息,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统一培训、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和煤矿用工备案、统一参加社会保险和派遣、统一管理)招聘派遣至我矿的从业人员。

二、录取人员要按照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制定的培训计划及有关规定,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内容除执行国家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外,还必须包括劳动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派遣至我矿的从业人员要进行矿内“三级教育”培训,具体如下:

(一)总体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培训要求,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和行业标准,对新招聘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其由不了解到了角,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不熟练到熟练,分别由矿级、科(队)

级和现场培训三个层次进行组织培训,层层落实,环环紧扣,循循善诱,将企业从业人员塑造成安全意识强,自保能力强,业务过硬,能独立从事本职岗位工作的有良好组织、纪律和安全业务素养的队伍,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三级培训具体实施办法

1、一级安全培训

(1)指导思想:按照国家政策及上级要求,对新招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一级培训使职工了解煤矿及企业的整体生产、安全情况,了解生产工艺,煤矿基本安全常识,入井须知,使职工具备基本安全素质和素养,能够安全地从事井下现场作业。

(2)矿级安全培训主要由矿培训中心负责,培训时间为10天72小时。

(3)其主要培训对象为矿各队组新招收的从业人员,具体培训依据培训教案、教程进行安排,主要培训内容包括:

①集团及矿基本概况、井下生产现状及入井安全注意事项等; ②集团安全生产工作思想及理念要求等; ③矿内基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管理等; ④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及义务等;

⑤矿井安全基础知识(一通三防、运输、五大自然灾害基本常识及预防措施)等;

⑥事故案例录像带;

⑦井下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⑧事故应急措施、紧急避险、自救与互救等。

(4)由集团或其它和我矿具备相同地质条件和采掘条件的矿井转调或辞退到我矿上班的并且具备三年以上的采掘工龄人员,可直接接受岗前培训考试,考试合格直接转入二级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培训不少于一周,培训完毕后考试合格方可进入二级培训。

(5)培训完毕后,培训中心提供试题试卷组织考试,合格后,培训中心出具书面培训合格证明,以培训合格通知单的形式通知对应的业务科室、队组转入二级培训。

(6)培训期间,必须建立各个人员的个人档案,每天按时签到,培训中心认真备案,专人授课,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按照考试成绩向用人单位出具培训合格手续,移交至二级培训。

2、二级安全培训

(1)指导思想:在一级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科、队培训,使职工能够了解生产工艺及其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对即将从事的作业现场安全环境、操作环节、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和基本安全技能。

(2)二级安全培训主要由用人单位负责人负责,培训时间为5天36小时,培训必须在培训中心指定场所进行,并接受培训中心监管。

(3)二级培训中要求新工人必须掌握如下知识: ①本单位生产工艺涉及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②所在单位作业工作面基本生产情况及安全状况及《作业规程》;

③本工作面运输、通风、机电的基本运行情况,岗位安全生产技术等;

④本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紧急避险、事故案例;

⑤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本队及本工作面已经发生过的伤亡事故及教训;

⑥安全操作技能、安全操作规程,队内管理的规章制度等; ⑦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⑧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⑨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4)从业人员经过二级培训后,主管科、队提供试题试卷,由培训中心组织进行考核。

(5)二级培训负责人在接到培训中心出具手续后,必须在一天内落实二级培训责任人,并于第二天组织开展培训,不能按照该制度要求及时安排、组织二级培训的,给予负责人100元的经济处罚,逾期加倍。

(6)二级培训合格后,由安全科办理入井实习证,并由队组指定专人签订师徒合同,允许入井实习,进行三级教育。

(7)二级培训期间科、队级培训必须接受培训中心和安全科的监管,认真培训,培训内容要备案,同时培训中心要完善培训

记录和培训档案,并填报安全科二级培训记录表。

3、三级安全培训

(1)指导思想:通过理论培训,员工掌握了基本安全常识的基础上,安排从业人员从事现场作业实习操作,并通过师傅、队长等技术工现场教育培训,使从业人员将掌握的知识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真正使从业人员掌握现场操作技能及安全技能,使从业人员逐步得到独立操作的业务水平,保证矿井员工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2)班组教育即现场岗位教育培训,也即三级教育,由分队长负责管理,被指定的和新工人签定师徒合同的一人或几人对该同志具体负责培训,可以同时签定一个或几个工种的培训内容,也可以由一人或几人同时对该同志进行一个工种的教育帮带,总之在培训期间,从业人员不得脱离师傅的监控和监督教育工作范围,否则追究师傅和分队长的责任。

(3)班组教育的主要内容: ①岗位主要职责范围;

②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操作技能;

③涉及岗位工种之间工作衔接的安全、危险因素和职业卫生等;

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设施设备等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⑤各种危险因素和紧急情况的避险措施;

⑥岗位操作所涉及的管理制度等。

(4)三级教育签定师徒合同时间为一个月,时间到期合同自行终止,由安全科及培训中心负责对培训结果进行评议,并按照相应规定实行奖惩。

(5)班组培训教育期间,发生“三违”或违反其它矿安全管理要求行为,追究相应阶段和相应场所的直接培训师傅责任。

(6)三级教育测评要提前预定内容,测评过程要严肃认真,测评要由主管科室、所在单位负责人或委托人、安全科、培训中心人员共同操作,由安全科把关,作为三级培训考核依据。

(7)三级教育培训合格后,由培训中心办理工种操作证件,并由安全科办理正式入井检身卡,进入独立操作阶段,独立承担作业现场相应责任。

(8)经测评考核不合格者,继续进行三级培训再教育。(9)三级培训责任按照合同签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落实奖惩,未能按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责任人,同时追究队长责任,和责任人同额处罚。

(三)其他规定

1、从业人员经过一个月的班组培训后(即三级教育结束),对本人从事的岗位工作负直接责任,个人三级教育档案进入个人档案集中管理。

2、进入二级培训阶段后,由队组根据实际情况调配支付培训人员工资。

3、从业人员上岗后,由培训中心每年对其进行一次复训,复训时间不得少于20小时,并由培训中心负责建立、健全复训资料。

4、涉及特殊情况,如技术工、从事煤矿工作多年、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经验、或经过资质部门培训合格的人员等情况下,经由矿培训中心按照三级培训考核标准考核合格后,可提前安排上岗,但必须边上班边培训,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岗前72小时培训要求。

5、从业人员因故调整特殊或单岗作业工作岗位,需由队组出具通知到培训中心培训操作规程,考试合格后,然后由队组安排专人对其进行不少于三个班的操作监护后,方可独立从事新岗位工作,现场检查无监护人追究分队长责任。

6、从业人员因故请假或离岗45天以上者,必须到培训中心备案,并接受用人单位进行的二级培训,并由矿培训中心负责监管。

7、“三违”人员及被查获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员,需到培训中心进行安全思想强化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培训中心负责完善档案。

8、工伤人员伤愈后不足45天再次上岗者,需持有职工医院证明,经培训中心进行复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

四、本矿从业人员劳动用工实行年检制度,每年必须组织从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培训,培训合格且具备本工种或本岗位从业条件、体检合格的人员,由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用工管理机构

在《山西省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手册》上加盖“煤矿用工年检合格章”,年检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从业。具体培训规定:

1、矿长、矿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和副总工程师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

2、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除按照有关要求,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外,每年还必须接受安全专业技术业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3、矿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4、特种作业人员在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岗位操作证后,每年仍须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5、新进矿的从业人员接受一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小时;

6、矿其他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

7、矿待岗、转岗、换岗的从业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篇8: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1 体检前开展健康教育

我们在体检大厅设导诊台, 热情接待每位体检者, 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及职业特点, 发放体检表, 介绍检查项目, 讲解检查的目的、意义以及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 通过热情询问, 解释体检者的各种疑虑, 以增进彼此的信任, 为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和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体检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

预防性健康检查是对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有害作业人员、放射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等人群进行的从业前、从业和就学期间的健康检查, 按各类从业人员体检者的不同情况, 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 包括语言文字认知教育、形象化教育传播、心理咨询健康促进等。

2.1 语言文字认知教育

根据体检工作要求, 在醒目位置悬挂永久性导示牌、体检须知、体检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制定体检登记程序、临床检查程序、便检程序、采血程序及实验室检验程序。通过为从业人员体检者提供体检中的信息及知识, 进行口头的健康教育。用亲切的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有针对性、不失时机地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 最大限度地满足体检人员身心需要, 使受检者在接受体检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 能主动配合体检, 并在体检之后能形成改变一些不健康行为的态度, 从而接受健康建议。

2.2 形象化教育传播

在体检大厅设置健康教育专栏, 张贴各类宣传画, 放置各种宣传材料, 文字通俗易懂, 图画形象逼真, 形式美观大方, 内容以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 传染病与职业病的防治和扩大免疫规划内容等为主。通过体检大厅的电视屏幕, 播放健康保健知识, 做到针对性强, 适合从业人员体检者的特点, 帮助他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树立健康观念, 使他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中, 尝试各种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3 心理咨询健康促进

在体检中坚持以人为本, 把健康咨询贯穿于整个体检过程中。比如有的从业人员在体检前担心查出传染性疾病, 怕招工受挫, 怕失去工作, 怕同事冷落, 因此心理紧张, 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我们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与关怀, 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体检抽血时, 如果不能“一针见血”或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时, 受检者往往会产生抱怨和不信任的心理。我们注意指导受检者抽血前做好准备, 拔针后按压好针眼等, 既提高了受检者的满意度, 又传播了相关保健知识。

3 体检后的健康教育

3.1 针对性的措施

体检后注意与体检者的沟通, 深入细致的教育, 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做到有针对性, 讲求实效。对体检诊断报告有疑问的给予耐心解答, 提供防治方案;体检异常者和患有传染病者要及时向监督部门通报情况, 以便办理相应的职业禁忌人员调离手续, 并给予及时转诊到传染病防治机构进行早诊早治。对乙肝表面抗体 (HBs Ag) 阴性者, 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产生免疫保护。

3.2 开展健康教育评价

每年我们不仅要进行体检工作中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评价, 而且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征求体检单位及从业人员对体检中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并根据实际情况中不断出现的需求,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制定出体检单位及从业人员喜爱、效果好的新方式、方法, 以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促进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 使我们的体检工作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几年健康检查范围扩大, 许多用人单位将收银员、门卫、保安、清洁工、维修工及建筑工地上的泥瓦工、木工等也列入预防性健康检查范围, 并作为是否录用的条件之一。为此, 每年我们体检人数将近一万人次, 没有发生一起投诉事例, 反倒是因为健康体检人数的增加, 在这类人员的体检过程中施实健康教育, 扩大了教育的影响效果, 为保证我市餐饮及公共场所卫生,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自我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人人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1], 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2]。将健康教育应用在体检中, 使从业人员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建立起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同时唤起人们对个体卫生和社会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积极投入以“群众参与”为中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2

篇9: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关键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4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就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因为此类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只有体检合格领取健康证后,方可就业上岗。对这些人员进行严格的预防性健康检查,是控制有关传染病传播,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有力措施之一。为全面了解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掌握宁江区从业人员相关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从事食品、公共卫生行业疾病的人群发病率,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制定有力措施,提供有效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北工作组和宁江区卫生监督所体检科的2012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表共计4338人,其中食品3489人、公共场所849人;男性1864人、女性2474人。

1.2 检查对象 宁江区2012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1.3 检查项目 包括询问既往病史,取静脉血查FIBsAg、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等检查。

1.4 检查方法 检验及体检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乙肝表面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沙门菌和痢疾杆菌检测采用国际方法。五种传染病中有一项不合格为体检不合格,不发给健康证。不能从事食品、公共场所对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有危害性的工作。

1.5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和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男、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2012年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4338人,其中男性1864人、男性合格率为94.53%;女性2474人,女性合格率为98.10%;男女性合格率经卡方检验,男女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合格率差别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03,P<0.05),女性体检合格率高于男性,见表1。

2.2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情况2012年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4338人,其中食品3489人,食品从业人员身体检查合格率为96.22%、公共场所849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检查合格率为99.00%,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检查合格率经卡方检验,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合格率差别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03,P<0.0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体检合格率高于食品从业人员,见表2。

2.3 5种传染病检出情况2012年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4338人,共检出传染病149人,其中HBsAg阳性141例,检出率为3.25%、活动性肺结核2例,检出率为0.046%、皮肤病1例,检出率为0.02%、痢疾5例,检出率为O.12%、伤寒或副伤寒0例,检出率为O,5种传染病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差别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83,P<0.01),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病种,所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疾病预防工作的重点,其它疾病也要高度重视

3、讨论

3.1 男、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女性身体健康检查合格率显著高于男性,与有关资料报道一致,这可能与男性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有关,不注意生活习惯,不讲卫生,通过吸烟、喝酒、打麻将、玩游戏等途径减压,长期生活在不良环境下,使病原体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了这些人群,所以也就使男性感染傳染病的几率增大。

3.2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情况食品类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合格率低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笔者认为一是从事食品生产服务的人员每天要接触很多人,而这些人中有的患有传染病或是病毒携带者,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密切接触、空气等方式传播给从业人员;二是从业人员自身患有传染病或是病毒携带者,在加工制做食物时,病毒通过手、鼻涕、眼泪或是身上的黏附物传播到食物上,其他人在食用食物时感染了病毒;三是食品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外来打工人员,多人共同租用房屋,居住空间拥挤,生活环境较差,也是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有利条件,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大部分在宾馆、商店、候车室、博物馆等场所工作,人员密度不如食品场所人员密集,传染病传播的几率也就相应减少。

3.3 5种传染病检出情况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病种,一是因为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广泛,主要传播途径除经血液、生活密切接触外,口口传播途经仍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之一;二是乙型肝炎不易彻底治愈,治愈率较低,多数只能达到临床治愈,不能根治,并且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复发。而肺结核疾病虽然较顽固,但是如果治疗及时,按疗程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其它疾病只要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的,所以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疾病。

综上所述: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检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女性体检合格率高于男性;二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高于食品类从业人员;三是乙型肝炎是从业人员体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从总体上来讲,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异常体检率为3.43%,低于广州天河区(11.70%),也低于深圳福田区(4.62%),HBsAg阳性率为3.25%,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9.75%),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饮食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从而为及时发现和治疗创造了机会,降低了从业人员传染病传播和蔓延,有效保护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4、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应作为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疾病预防工作的重点。

5、建议

5.1 口口途径传播仍被认为是乙肝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在公共卫生问题上,唾液在口口途径传播上的作用不容忽视。

5.2 肺结核在公共场合中主要是空气传播,对活动性肺结核的从业人员应及时发现、隔离、治疗,在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从事服务行业工作。

5.3 肠道传染病病原菌、沙门菌则可引起腹泻和集体或散在的食物中毒及其它感染,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患有痢疾的从业人员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培养阴性,停药后两周大便培养三次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伤寒或副伤寒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后,大便连续培养三次阴性者可从事不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观察,第二年粪便检查连续进行两次培养阴性者,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5.4 加大传染病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定期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进行考核。

5.5 加大监督人员的监督力度。

篇10: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通过对所有与生产安全有关的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并提供适宜培训,确保其能胜任本职工作。

3.3.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人员的招聘以及培训、意识和能力的识别。3.3.3权责

(1)劳资科负责编制《岗位任职条件》,并协同职教科制定本公司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的组织落实;

(2)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培训需求的确认。3.3.4程序(1)人员安排

①承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和经验等方面全面考虑;

②劳资科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的《岗位任职条件》,报董事长批准实施,作为本公司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依据;

③劳资科应协同职教科组织对所招聘的新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人员上岗试用,成绩记入《培训记录》,不合格做辞退处理;(2)培训计划

①每年12月底以前,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任职条件》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人员的经验、资格、能力情况和实际需要,将培训需求报办公室。

②对晋升或转岗的员工由相关部门对其的能力进行确认,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是否需要培训,对需要培训的报办公室;

③根据各部门提出的员工培训需求,职教科于每年1月底以前制定《培训计划》报董事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④本公司选派人员到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外部培训时,由各部门推荐学员名单,经董事长批准后由职教科列入《培训计划》;(3)培训的组织实施

①根据《培训计划》,对本公司集中培训的由职教科组织实施,对授权各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由各部门主管组织实施,培训实施时参加培训人员应在《培训签到表》上亲自签到;

②每项培训结束后,应由职教科会同负责培训的讲师按《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组织考核,考核过程及结果记入《培训记录》,并做出合格不合格的评价; ③职前培训员工必须达到及格后才能正式录用,参加技能培训的员工必须达到部门对相应岗位的要求后才能上岗。对不合格者,待岗再培训,若经考核仍不合格者作转岗或下岗处理;

④外派人员培训结束后应将资格证书复印件等归档并填写《培训记录》; ⑤各部门自行组织的培训应填写《培训记录》和《培训签到表》予以记录(可不做培训计划),并将考核成绩报办公室归档。

⑥当培训计划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期进行时,办公室可对培训计划做适当的调整,并在计划备注栏内注明原因;(4)培训的有效性评估

职教科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审、观察和征求部门意见等方式来定

期不定期评价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考核过程及结果记入《培训记录》,对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及时安排培训、考核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5)培训的人员范围及内容 ① 培训人员的范围: a.新员工在上岗前; b.管理人员;

c.工序操作人员及换岗人员、质检员、内审员等; d.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人员在上岗前; e.特殊岗位人员。②培训内容

a.有关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支持性文件; c.统计技术应用;

d.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等;

e.其它行进的管理方法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知识; f.各岗位、工艺、工序操作要求;

篇11: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人员必须在接受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参加食品安 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三、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方式以在监管部门下参加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根据监管部门指导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四、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需要保留培训内容、及监管部门指导意见,以备查验。

篇1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篇1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关键词: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得和 (或) 分布异常、体质量增加, 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逐渐上升, 与之关系密切的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的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我们在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对惠州市12632名从业人员进行肥胖症和相关疾病的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我市18~65岁从业人员, 做偶遇抽样流行病学调查12632人, 其中男性4748例, 女性6800例, 平均年龄 (39.3±11.8) 岁。

1.2 入选标准

(1) 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年龄在18~65岁; (2) 无先天性疾病患者; (3) 能自主配合检查者; (4) 经告知后表示愿意参与本研究, 并签订书面同意者。

1.3 研究方法

对被调查者完成问卷调查, 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 以及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肝脏B超。

1.4 判断标准

(1) 超重及肥胖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2004年) 建议的标准:体质指数 (BMI) =个体的体质量 (kg) /身高 (m) 的平方 (kg/m2) , <18.5为低体质量, 18.5~23.9为正常范围, 24.0~27.9为超重, ≥28.0为肥胖。 (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国家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7号报告 (JNC7) 标准, 即:高血压为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或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者。 (3)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年) 》, TC≥5.18 mmol/L, TG≥1.70 mmol/L, LDL-C≥3.37 mmol/L。 (4)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采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1999年) , 空腹血糖>6.1 mmol/L则视为高血糖。 (5)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02年10月南京会议制定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2]:a.肝实质呈密集点状高回声 (回声强于脾肾) , 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b.后场回声衰减, 光点稀疏;c.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d.肝脏可轻、中度肿大。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由两位研究人独立录入SPSS 13.0版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概况与BMI分布情况

本研究共检查并发放调查问卷12632人, 有效问卷11548份, 有效应答率91%;其中男性4748例, 女性6800例。研究人群的BMI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平均值 (25.13±3.89) , BMI 95%正常值范围为14.78~32.34。

2.2 不同年龄段男女从业人员肥胖症患病率的比较

肥胖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2.80%;在年龄段为18~24岁以及总体的人群中, 男女肥胖症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而在年龄段为25~34、35~44、45~54、55~65岁的人群中, 肥胖症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 其中在25~34、55~65岁的年龄段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在35~44、45~54岁的年龄段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见表1。

2.3 从业人员肥胖症者与非肥胖症者慢性病患病率的比较

在肥胖症者中,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症者, 均有统计学差异, 见表2。

3 讨论

据2004年我国卫生部等调查结果[3], 中国成人肥胖症的患病率达7.1%, 而随着生活方式 (高糖、高脂、高热量、缺乏运动等) 的改变, 肥胖症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周北凡等的研究[4]表明,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城市高于农村。我们的研究表明, 广东省惠州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中, 肥胖症的总体患病率达12.80%,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肥胖症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在总体人群中, 肥胖症的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在25~34、55~65岁的年龄段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在35~44、45~54岁的年龄段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18~24岁的人群里二者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这与郭建津[5]、吴秀琴[6]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在18~24岁的人群里, 男女普遍注重外形苗条, 且刚从学校毕业、初参加工作、属艰苦创业阶段, 故肥胖症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 女性进入生育阶段 (25~34岁) , 以及更年期 (55~65岁) 时内分泌紊乱、对“美”的追求减少, 肥胖症患病率较同年龄段男性明显增加。在中年时期 (35~44岁、45~54岁的年龄段) , 男性因事业发展、锻炼减少, 而女性工作之余仍需承担较多家庭琐事、体力消耗较大, 故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在我们的研究中, 随着肥胖的出现, 慢性病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糖) 的患病率比非肥胖者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差异。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 启动或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病[7], 同时, 胰岛素抵抗可导致三酰甘油升高, 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8], 并且使肝内三酰甘油合成量增加、堆积在肝脏内, 促进脂肪肝形成[9];另外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又可互相促进发展。因此, 肥胖常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并存并互相促进发展。综上可见, 肥胖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着性别差异, 肥胖者中慢性病的患病率增加, 因此, 建议全民加强身体锻炼和控制饮食, 以控制体质量、增强体质、减少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07.

[2]李兆林, 孙秀发, 王建平, 等.饮酒与脂肪肝发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 10 (1) :23-25.

[3]中国卫生部, 科技部, 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 (12) :919-922.

[4]周北凡, 武阳丰, 赵连成, 等.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2) :70-73.

[5]郭剑津, 饶华祥, 柳洁, 等.神池县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人群及其危险因素现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 (6) :619-621.

[6]吴秀琴, 周晓东, 葛林伟, 等.福建省三城市超重肥胖人群的分布特征[J].体育科学研究, 2008, 12 (1) :81-83.

[7]郭琳娜, 李少臣, 李振, 等.单纯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山东医药, 2008, 48 (9) :110-111.

[8]陆泽元, 林怿昊, 邵豪, 等.血脂紊乱类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20 (5) :447-449.

篇14: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本公司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超市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篇15: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制度

一、餐饮服务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集中培训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40小时。

三、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受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篇16: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级安全教育、复工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知识专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1、对新进厂员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培训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安全教育(即指公司、车间或部门、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教育)。公司安全教育由生产部负责,技术部协助,学习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指示、规定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其它有关安全的规定;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由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负责,主要是学习本车间或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主要学习本工序或班组范围内有关安全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等安全注意事项。

2、对改变工种或离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职工必须重新进行班组岗位安全教育,对脱岗六个月以上的必须重新进行车间、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3、对特种作业人员,如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起重、车辆驾驶、气瓶检验、易燃易爆人员,必须组织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上岗作业。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时,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和总结。

C级职工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级安全教育、复工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知识专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1、对新进厂员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培训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安全教育(即指公司、车间或部门、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教育)。公司安全教育由生产部负责,技术部协助,学习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指示、规定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其它有关安全的规定;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由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负责,主要是学习本车间或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主要学习本工序或班组范围内有关安全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等安全注意事项。

2、对改变工种或离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职工必须重新进行班组岗位安全教育,对脱岗六个月以上的必须重新进行车间、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篇17:对会计从业人员培训的思考

一、开展多种形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法》等法规的法律要求。

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是根据《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进一步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使其知识不断更新提高, 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2、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需要。

我国会计队伍庞大, 现有会计人员1, 300多万人, 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从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上看, 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或具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小, 县及县以下会计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更低。

3、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外在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更新。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 新企业会计准则等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 亟待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只有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最佳投入, 更新知识, 才能不落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重要作用的发挥, 有赖于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作保证;同时, 市场经济也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会计人员绝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和报账, 还必须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就要求, 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 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总体上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体制, 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 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缺乏职业理想, 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 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尚不能按照新准则全面开展工作, 对新企业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知之甚少。

1、思想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认识上普遍存在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 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很少把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个别领导对本单位会计人员抽时间接受继续教育不予支持, 同意公费为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则更低。

2、培训场所、师资配备有待进一步规范。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 培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的组成由财政部门指定。办学场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配备不够理想, 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教授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资格) 以及相应水平的政府公务员, 但在执行时, 多数培训单位因为缺乏有效的预算内资金支持, 只好聘请一些只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 无法达到对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师资要求。

3、教育形式单一。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以面授为主。这种教育形式有一定的优越性, 比较直观, 但也给会计人员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 有时势必会影响工作。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接受继续教育期间, 能始终坚持学习期满的不足七成,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考不分。这样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 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

把握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基本要求, 突出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突出重点, 提高能力。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向会计队伍, 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环境,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同时, 突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培训, 进一步改善会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

3、加强指导, 创新机制。

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 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引导社会办学单位参与会计人才继续教育, 并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内容, 改进继续教育方式, 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规划指导、社会办学单位积极参与、用人单位支持督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新格局。

4、各单位应鼓励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保证学习时间, 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具体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

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

按照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 应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纲, 组织本地区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指导、督促下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原则上按属地进行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财政部是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 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 应做到管理、培训、检查与考核相分离。依托社会中介机构, 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 由社会中介组织来监督、检查和考核培训单位的教学场所、师资配备及其他情况, 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实施会计人员上岗制度, 在每年的后续教育或出台新政策时, 进行相应的考核, 只有考核合格方给予通过。对于未参加任何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 实行警告, 两次警告后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分层次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应当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等会计基础法规等相关财会法规。具体包括 (1) 会计理论继续教育, 重点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 政策法规继续教育, 重点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的能力; (3) 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 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4) 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重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

在注重更新知识、更新观念, 确保学习效果的基础上, 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充分利用网络, 积极开展多媒体网络教育培训等远程教育方式。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三是开展会计学术交流。应当根据会计人员的特点, 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 提高培训质量, 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条件。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以接受培训为主, 可以自愿选择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接受培训的形式, 包括:1、参加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培训;2、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和会计培训;3、参加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类脱产培训;4、参加会计、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5、参加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6、独立完成通过地 (市) 级以上 (含地、市级) 财政部门或会计学会等学术团体认可的会计类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 (含省级) 经济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分层次开展, 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

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取得或者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取得或者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取得或者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的会计人员以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未取得或者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的会计人员。

首先, 要分层次培训。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相关领导, 带动整个会计队伍建设和会计行业发展;第二层次是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 可由地市级财政部门组织, 进行专业及技能、法规培训;第三层次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下的会计人员, 重点培训实务操作。

其次, 要分行业进行。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千差万别, 不同行业在会计核算上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分行业培训可以使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各级培训机构可依照按需施教原则, 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重点。对培训内容有特别要求的部门、行业, 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上市公司、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 应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应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关内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上一篇:两新党组织书记述职报下一篇:公司应聘信息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