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2024-08-11

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通用8篇)

篇1: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普惠金融的理念

普惠金融的社会经济背景在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最大的区别),即发达国家就是橄榄形社会结构,而中国是金字塔形社会结构,越处于社会底层的企业和人群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的金字塔对应的是金融服务的“倒金字塔”,金字塔底层弱势的群体,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金融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即存在非对称的结构性矛盾。这就是我们讨论普惠金融的出发点,即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

普惠金融英文是Inclusive Finance,也曾经被翻译为包容性金融。但是,普惠金融这个词可能会带来一些歧义:有人以为“惠”就是优惠、减税、让利、低息,但实际上普惠金融没有优惠的意思。普惠金融不需要政府补贴,而应该是商业上的可持续。普惠金融特别强调内在的公平和正义的概念,强调社会的转型,换一个说法就是由金字塔形社会转型到橄榄形社会。

那么普惠金融的意义何在?首先,联合国将之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即融资权利、金融权利,也是人的基本权利。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全球普惠金融形成一个浩荡趋势的重要原因。其次,普惠金融除了改善金融结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平衡的意义。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所谓的产业过剩,与产能过剩相对的是有效需求的缺乏。由于金字塔底端的人收入和消费能力低,带来了部分产品过剩的问题。如果通过普惠金融,通过消费金融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复苏,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转型。

问题和挑战

现实中的金融社会打破了经济学教科书的原理。经济学理论认为穷人、小微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高,因而应该有更多投资,但现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现实中弱势群体和小微企业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风险,存在信息不对称,经常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而对于实务操作而言,普惠金融难度非常大,因为边际回报非常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普惠金融区别在于,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储蓄系统,即资金的“抽水机”功能非常好。因此中国的问题在于与高效的“抽水机”相对应的是低效的“灌溉器”。此外,在中国更重要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不够,包括评级系统、征信系统、信息分享系统,以及各种指标系统都比较缺乏。

最后一个问题是“最后一公里”,即使金融建设广泛,但很难落到“最后一公里”的农村。原因有很多,其中跟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关系。另外,金融欺诈盛行,民众缺乏金融知识,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从需求角度来看,问题更深刻。现在互联网金融的机构也存在困惑,不清楚客户是谁,是为中小型企业服务,还是为微型企业或个人服务?因而也就不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对于贷款规模,利率定多高合适,这都是经常面临的问题。由于微型金融的运营成本高,因而高利率是合理的,但问题是,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号召,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为小微企业服务。银监会要求每年对小微企业贷款必须增长50%。但事实上,这些统计数据是打问号的,因为对小微贷款的定义并不清楚,里面的水分非常多。这也反映了不应该强求定位高端的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这也是不现实的。

互联网金融的形式是有创新,但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都叫作创新,很多P2P模式,更多是一种金融脱媒现象而非金融创新。真正的金融创新在于,可以抓住真正好的资产,使得资金落到金字塔底层去,而这也是难点所在。

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

2016年1月16号,国务院正式颁布我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五年规划。其中有四个要素非常重要。首先,需要量化,要确定目标,要有指标体系。比如成年人中有银行账户人群的比例等等。按照世界银行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这一比例大概是64.5%,而发达国家大多达到90%多,北欧国家差不多接近100%。一个企业,不管是大中小微,它对外融资多少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多少是通过家庭亲戚朋友父母给的?这个也需要有一个统计指标。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指标,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建立各省的指标,让每个省知道各自普惠金融的状态。

其次,作为战略,一定要有重心。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对于政府来说一定要突出重点,而政府重点就是建设金融的基础设施。目前市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目前超过80%的数据都分别掌握在政府的各个部门,包括税务、海关、农业、扶贫等等,这些信息是可以分享的。现在讲的分享经济,强调让大家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让市场可以共享。这个事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基础设施,就是为征信提供渠道,为评级提供渠道,重点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再次,是实施,需要有每年的计划,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协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企业法律制度和信用制度。现在要重新认识普惠金融,就是要设计一种体系,包括从监管到审计评级担保征信的整个流程,都要围绕普惠金融来做。目前整个社会的这一套体系中,普惠金融比较难以推进,这是现在一个主要困境。

普惠金融基本的发展方向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普惠金融要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现在世界上有三大科技趋势,有可能使我们普惠金融的能力迅速提高,即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终端设备,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的普惠金融进入了新的阶段,颠覆了微型金融经济学一些基本原理,使得商业模式降成本、增速度、广覆盖都得以实现。而且,上文提到的双重绩效困境也可以得到解决,无论是金字塔顶端,还是金字塔底端,将来都可以做个人银行业务。那样的话,整个全球的市场就可能从1.5亿个的家庭发展到6亿个家庭。这个事情将在未来5年中实现。有了技术的支持,将产生出最有效、最廉价、全覆盖的普惠金融。

最后,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普惠金融。数字化普惠金融很容易理解,第一,有一个金融服务商,可能是传统银行,也可能是新型的金融服务商,或者新的科技企业,用来提供APP,提供一个金融产品,一个金融的解决方案。第二,有网络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很多普惠金融都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第三个是代理商。普惠金融一定有代理商,尤其是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这个代理商很重要。最后就是终端用户,企业、个人,都是用一个终端设备来解决它的金融问题。所以,就是这样一个系统形成了数字化普惠金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用传统金融方式也是很难解决的,因而需要依托于数字化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伟大社会意义在于,帮助中国转型成一个橄榄形社会。如果四五年内不能在普惠金融中实现以上目标,则中国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

篇2: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应该具有商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和贫困人口提供机会。作为西部省份的贵州,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促进城乡金融统筹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依靠多方支持,形成合力,积极构建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普惠金融从本质上讲,是要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所有人都能以可承担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有效参加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普惠金融首先体现了一种公平的理念;其次,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和贫困人口提供机会;第三,普惠金融不应该是慈善金融,应该具有商业可持续性,这也是普惠金融区别于财政转移支付及公益资助等的重要属性。

突破难点和瓶颈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人均GDP全国垫底,是全国的扶贫攻坚重点省份,也是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瓶颈。

贵州省农信社目前是贵州最大的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全省有84家行社、2400个网点、2.5万名员工。贵州省农信社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突破,与勇当发展普惠金融主力军是分不开的。2013年末,全省农信社近2000亿元贷款余额中,涉农贷款余额1720亿元,占比87%;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90亿元,占比65%以上。全省95%以上的农户贷款、90%以上的涉农贷款、70%以上的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和46%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都由贵州农信发放。

一是启动农村信用工程,助推“诚信贵州”建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在全省广泛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并主动把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融入诚信农民建设中,既破解了农民“贷款难”的瓶颈,又推动了农村诚信建设,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

省联社从建设“诚信贵州”出发,于2011年率先在遵义市凤冈县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村金融信用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的层次。截至2013年底,在全省780万农户中,建档农户747万户,建档面95.8%,评定信用等级农户数672万户,评定信用户641万户,累计贷款支持农户687万户,全省创建信用组51095个、信用村7557个、信用乡镇524个,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10个。

自开展农村信用工程以来,贵州农信采取利率优惠政策,少收农户贷款利息21亿元,并采取方便灵活的贷款方式,为农户节省贷款手续费3亿元,有效降低了农民融资成本。同时,贵州农信在全省开展以诚信社区、诚信商圈、诚信小微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城区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在打造城乡信用工程的基础上大力营造“信用是金、信用生金”的良好金融生态氛围,助推“诚信贵州”建设。

二是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13年底,贵州农信成立95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性贷款余额1279.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17%,共支持150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500余万人实现就业。同时,全省妇女创业贷款余额111.21亿元,支持大学生创业贷款余额7960万元,带动了近74万人就近就业。

三是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让农民享受便捷金融服务。贵州农信通过设立固定网点、便民服务点,布设ATM、POS机、农信银自助服务终端等,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架设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让城乡广大农民、社区居民、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

截至2013年底,贵州农信已在全省267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机构网点,覆盖2955个行政村218万农户,实现乡乡有信用社、村村有便民服务点,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其中有185个乡镇便民服务点升格为固定网点。设立机构网点和便民服务点后,广大农民能够方便就近办理存取款、贷款、领取低保和涉农补贴等金融业务,每年节省往返车船费达到2.3亿元;全省农信社通存通兑免费,累计为农民节省手续费达5.2亿元。同时,在城郊商贸流通区、农村边远地区行政村或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安装农信银自助服务终端3556台、POS机8312台、ATM1290台,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快捷、便利、安全的金融服务。

四是建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引导农民工创业就业。为解决农民工金融服务缺失问题,贵州农信树立“服务跟着农民走”的理念,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推出为农民工量身打造的“外出创业贷款”“返乡创业贷款”“困难帮扶贷款”等信贷品种,逐步创建了“服务点+党支部+联络员+农民工”的服务模式,为农民工提供贴身服务,走出了一条金融支农的新路子。在贵州籍农民工较多的广东、福建等省(市)设立13个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有序引导支持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贵州农信已发放农民工创业贷款27亿元,涉及农户8万余户,带动近2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五是推出农民工银行卡,拓宽农民工支付结算渠道。贵州农信在春节农民工返乡期间开通“农民工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率先在全国推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持卡人可在贵州省内县及县以下农信社柜台取款和查询有关情况。贵州农信为全省580万农民工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六是实现涉农补贴资金省级代理发放,保障补贴资金安全。贵州省联社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协作,从2009年起对中央和省安排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采取省级通过农信社直接发放的方式,改变以往通过省、地、县三级财政逐级下拨资金,最后发放到涉农补贴农户的做法。全省农信社以“信合惠农一折通”为载体,代理兑付涉农补贴资金,减少了涉农补贴资金兑付的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补贴资金的“跑冒滴漏”,保证了涉农补贴资金安全。目前,贵州农信已通过“信合惠农一折通”累计无偿代理发放中央和省级涉农补贴资金300亿元,让全省1497个乡镇740万农户及时、安全、方便地领取涉农补贴资金。

七是成立信合公益基金会,承担社会责任。2013年,贵州农信组建贵州省首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基金会,计划未来十年从利润中捐出45亿元用于贵州的教育和生态移民扶贫事业。目前,启动“信合情?同心梦――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行动”和“诚者信合?梦圆金秋助学行动”,支持全省扶贫开发、教育“9+3”计划等。在“信合情?同心梦――万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行动”中,无偿资助2400万元。另外,贵州信合积极与团省委共同发起“春晖行动”,开展了“春晖感恩教育”“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春晖映晚晴”“温暖贫困母亲”“春晖助学”等系列主题活动。近年来,省联社共向社会捐助资金近3000万元。

纵深推进形势严峻

通过结合业务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发展,贵州信合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但纵深推进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部分经营网点尤其是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经营网点亏损比较严重。贵州农信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多数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经济总量较低,农信社业务拓展受到严重制约,加之设立网点的固定资产、人员、运维成本高,保本点难以达到,每年亏损近亿元,亏损情况比较严重。

其次,自身盈利模式单一。贵州农信目前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利差收入,收入来源结构极为单一。随着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步伐的加快,利率市场化必将加速推进,存款保险制度随时可能推出,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等随之兴起,贵州农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市场竞争,依靠传统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贵州农信整体以盈补亏的能力将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也将随之受限。

第三,业务发展风险较高。贵州农信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为使命,由于涉农及小企业贷款小额分散,缺乏有效抵押、担保,加之我国目前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缺乏,贵州农信承担了较高的业务发展风险,发展普惠金融的能力也随之受限。

第四,国家扶持政策不完善。例如受到人民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头寸无法投放,大量信用评级较好的农民无法得到贷款等。

需形成多方合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这更加坚定了贵州农信继续将普惠金融事业发扬光大的信心和决心。但是,作为西部省份的贵州,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促进城乡金融统筹发展任重道远,仅靠贵州农信一家之力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多方支持,形成合力,积极构建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政府要“给力”。各级政府应落实有关对农信社的扶持政策,并通过政府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吸引保险、证券、担保公司等机构参与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供和增强农业生产和涉农贷款风险保障。

二是同业要合作。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是银行业共同的目标与责任,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信社等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农信社遍布城乡的服务渠道,将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政策性银行实惠的政策和资金等整合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为发展普惠金融注入强大“正能量”。

篇3: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实践与思考

一、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实践

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以创新为主线,重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逐步融入普惠金融元素,大力完善民生金融体系,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地域特点和经济金融实际,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组织金融机构试行应收账款、仓单、销售收入、最低库存保有量和产品等抵押,拓宽了小微企业担保物范围;开展货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督促指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入,初步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创新推出中小企业“助保贷”融资模式。市辖各县建立了“助保贷”风险补偿金,政府出资5231万元,先后有83户企业获得“助保金”贷款3.79亿元。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快企业融资。建立了《银企融资信息快捷通工作制度》,定期向金融部门推荐融资需求项目。先后推荐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和融资需求项目3780户 (次),促成5944户企业获得银行贷款93.53亿元。到201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4亿元,较年初增加20.61亿元,增长24.71%,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9.8%。其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102亿元,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7亿元。同时,为小微企业办理票据融资5.32亿元,占企业票据融资的83.52%。

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初步构建起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除农行、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外,小额信贷公司已达110家,村镇银行2家、资金互助社1家,全市农村普惠金融组织体系趋于完善.2013年向上级行申请支农再贷款限额5亿元,再贴现限额0.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支持,对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了支农资金来源。以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为依托,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抓手,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已收录1.35万户企业和9.5万名自然人信用信息;为2428户企业发放了机构代码证,增量机构发证率达到100%;为46万户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并评定信用户35万户。到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28亿元,较年初增加62.57亿元,增长17.14%,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0.74%。

3.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组织金融机构接入全国大额、小额支付系统,实现了全市资金划转实时到账。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为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资金结算提供了便利。开展银行结算账户开销户网上审核,方便了农村地区企业和个人结算账户办理。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惠农卡、POS机、ATM机、转账电话等在农村地区布放,改善了全市支付结算环境。2013年,全市大小额支付系统共清算资金8964亿元,较上年增长8%。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试点工作和IC卡推广运用工作,巩固小额支付“村村通”工程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成效,优化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累计布放各类受理终端13700台,发放银行卡431万张,受理终端使用率达到了75% 。全市农 户持卡率 达到了95%,小额转账支付“村村通”工程己覆盖全市100%的行政村。抓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提高财税资金运转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国库服务民生能力,纳税人通过横联系统纳税85亿元,各级国库直接支付政府各类补助资金3.02亿元,惠及群众100多万人。

4.健全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做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忻州市作为太行山、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涉及五台、繁峙、静乐、神池、五寨、岢岚六个贫困县,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是全省扶贫攻坚的集中区域。近年来,人民银行忻州中支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采取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金融扶贫措施,扶持辖区特困县域经济发展。下一阶段,一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对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贷款比例高,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地方实体经济的法人金融机构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增加资金供给能力的办法鼓励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增加连片特困地区的支农再贷款规模。解决支农资金不足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助推了“三农”经济发展壮大。三是继续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了片区与非片区工作简报和季度工作汇报会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工作互动和分析研究工作,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取得成效。通过信贷杠杆放大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发挥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扶贫开发中的互促互补作用。

5.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意识。组建忻州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组和办事机构,设立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线,积极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2012年8月份启动起来,已受理和解决金融消费投诉123起,有效维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金融机构在全市城乡建立3582个反假货币工作站,全力做好反假人民币工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14年3月忻州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被授予“消费维权服务站”。这是忻州市区范围内首批设立的15个消费维权服务站之一,是经当地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共同审查批准设立的金融维权中心。

二、发展普惠金融的制约因素

1. 农村金融仍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一是农村金融业务效益低、风险高,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村金融资本回报率低,同时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一些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外流现象。与农村金融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投资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尚未完全到位,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服务型机构仍较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二是农村抵押担保品缺乏,农村地区“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并存。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下,金融机构只能将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农村产权改革、农村资源信息登记、资产评估以及市场流转等相关配套条件还不完善,总体上制约着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三是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与农村居民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还不够合理,支付结算品种和渠道还比较单一,农村居民仍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存取款和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

2. 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诸多困境和约束。一是小微企业融资面临信息不透明、交易不经济和风险不确定因素的制约。目前仍处于转轨阶段,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小微企业自身也面临更大的结构转型压力,银行对大企业、大项目的偏好,更容易产生信贷市场上对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在宏观环境变化和政策偏紧时期,小微企业信贷供求矛盾也会变得更为突出,资金可得性进一步下降,融资上会更加依赖高风险的非正规金融,利率也会进一步提高。二是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仍较为缺乏,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银行对小微企业服务的压力仍然不足,同时资本市场中直接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场外市场建设滞缓,直接债务融资渠道也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政策配套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财税扶持政策、风险分担机制、信用体系建设等配套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仍缺乏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相对应的高层次协调机制,财税扶持政策和风险分担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分散难以全面归集。抵押担保手续繁琐、费用较高。

三、推进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借鉴

1.秘鲁:致力保护金融消费者。由秘鲁金融监管机构———秘鲁银行保险基金监管局(以下简称SBS)一直倡导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普惠金融在秘鲁的实施铺平了道路。秘鲁的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金融普及和保护消费者的行动,SBS的干预更多侧重于鼓励和加强这些活动。SBS一直强调政策的一致性和增加信息的公开透明性。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克服大众对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2.墨西哥:政府的作为。墨西哥政府一直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广泛普及金融知识以及推动金融机构的透明化作为扶贫的主要手段。自2005年以来,墨西哥政府一直积极推进政策法规的改革。为使这些手段在总体上保持一致,由主管墨西哥金融部门的财政和公共信贷部牵头,在国家银行和证券委员会的配合下,墨西哥政府出台了《2007-2012年国家发展规划》和《2008-2012年国家发展融资计划》,直接推动了银行法规的改革,使非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代理商)可以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允许专业细分银行根据差别监管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将小型储蓄和信用机构纳入正规的吸收存款机构管理并帮助其发展。

3.巴西:代理银行模式。巴西的地理形势使得在其边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显得格外困难,于是,巴西尝试将一些非银行机构,如药店、邮局、超市等发展为银行代理机构,通过将银行功能分解外包给代理机构使其经营更加多元化,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广泛,如开立和管理简单的存款账户、开展贷前调查等。使用代理机构的商业银行必须对代理机构的经营行为全权负责。在2000-2008年期间,巴西国内的银行账户数量翻了一倍,这主要受益于代理银行模式的大力发展。同时,巴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应的综合政策措施,使得代理银行运营成本更低,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多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务。巴西的成功鼓舞了其他国家如秘鲁、哥伦比亚等也大力发展代理机构。相关数据显示,建立40家代理机构的成本仅相当于建立一家银行分支机构。

4.肯尼亚:手机银行经验。2006年,肯尼亚3500万人口中只有19%的人口拥有银行账户,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而大部分银行机构都集中在城镇地区。2007年,由英国跨国移动运营集团沃达丰 (Vodafone) 在肯尼亚的子公司Safaricom首先推出 手机支付 产品M-Pesa,开创了肯尼亚手机银行服务之先河,使在农村的肯尼亚人无需使用现金即可互相交易。由于手机在肯尼亚的普遍使用,该手机支付产品M-Pesa得以迅速推广。2007年6月,该产品在肯尼亚拥有17.5万用户、577家服务代理商。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2007年肯尼亚全国平均每10万人才拥有1.5家银行机构服务和1台ATM机。

5.俄罗斯:“金融扫盲5年计划”。俄罗斯制定了全国性金融扫盲5年计划,周期为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计划资金为1.13亿美元(含2500万的世界银行贷款),目标人群是小学到大学的学生和潜在使用金融服务的中低收入人群,目标是改善俄罗斯金融生态环境,提高民众金融行为的效率,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俄罗斯制定了金融扫盲国家战略以及加强金融扫盲和消费者保护的政策框架,建立了机构间的协调委员会,并指定俄罗斯财政部作为负责机构,选择重点地区先行试点。

四、几点启示

1.推动普惠金融立法工作,完善政策支持和引领。要积极探索成立跨部门的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促进专门政策法规,建立全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制定合理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并将这些战略转变为有效的政策加以实施。健全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财政、税收等政府部门要建立有利于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改进财政补贴方式,优化税收扶持政策,减免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贷款所得税。监管部门要逐步建立起对金融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引导提高普惠金融的参与度。

2.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大力发展多种融资方式。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资源倾斜,引导资金投向中西部地区、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投向民生和就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服务需求领域,调整金融资源分配,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扩大弱势地区、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途径。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债发行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发行新型债务工具融资,拓宽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3.支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要建立多层次、覆盖广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网络。探索组建针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贴近社区,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社区银行、自助银行、金融便利店等新型网点模式。在不具备设立物理网点条件的边远贫困金融机构空白地区,可以通过布设自助服务终端、转账电话、移动金融等多种形式的电子服务渠道,推广应用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信息科技服务手段,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小额取现、账户转账和信息查询等服务,满足其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4.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要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重视加大新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广泛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渠道和业务产品,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电信运营商等增强支付结算、资金融通等服务功能。要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健全信用体系,加强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逐渐建立能够共享交易和信用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建立信用档案,实现信用管理,建立诚信的信用文化和及时更新的征信体系。

篇4:普惠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金融是第一推动力”, 云南要实现跨越发展,下好“金融这盘棋”至关重要。只有把棋下好,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来的金融改革信号,用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也才能全面地推动云南金融改革开放与发展,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破冰开局。在“格莱珉模式”已经遍布世界的今天,学习金融、支持金融、发展金融,扎实做好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将是云南金控银行面临的首要任务。

2014年5月,云南金控基金承办的滇深金融合作(2014)产融对接峰会在深圳举行。在会上,我认识了孟加拉国格莱珉中国计划负责人高战记者,他送给我一本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小额贷款与抗击世界性贫穷之战》。读完之后,我心中充满激动和崇拜之情,这本书不但启迪了我的思维,也引发了我对未来银行的新思考。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民营银行功能定位和经营特色、风险防控以及如何生存发展等问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我想,未来云南金控银行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金融领域重点提及了三个关键词,一要做普惠金融;二要以真正的市场化为决定性作用重新配置资源;三要把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强调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普惠金融强调金融体系要为所有人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包容性的、普遍惠及于各阶层群体的,包括在传统上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型企业;其次,普惠金融体系意味着要把微型金融整合到整个金融体系当中,使它成为金融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法律政策上给予微型金融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不再边缘化。

目前,云南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定位非常鲜明,通过创新的办法解决市场需求,即在坚守风控底线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市场定位,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每笔借款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在线下做好借款抵押担保手续,到线上交易。有一家机构已经在云南省开设了70多个店面,投资者大多数是当地老百姓,了解当地的企业和法人,信息更加透明,资本效率得到提高。围绕创新,他们坚持七大原则分别是:不做期限错配,不以短养长;不做资金池,不挪用资金池内客户的资金;面向专业市场,服务合格投资者;专业的风控能力,严格的项目筛选;有效的增信措施,保护投资者权益;坚持创新驱动,提供高效流动性;培养粉丝,树立品牌。云南金控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的另外一种创新模式,即不设网点,线下围绕优质客户做好抵押担保手续,线上面对全国的投资人提供撮合交易。

三是创新金融模式。金控银行的核心特征是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通过迅速的时空转换,实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业务流程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金控银行拿出相当一部分信贷产品(即资金盈余方向资金稀缺方提供资金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线下做好抵押担保手续,用我们的小微金融机构对线上融资,借贷中出现的“一对多”(一个贷款人可以把自己的盈余资金分散配置给若干借款人)和“多对一”(多个贷款人以各自零散的盈余资金配置给一个借款人)的借贷方式,这比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更容易分散风险,也更易筹集资金。

在金融业务流程创新方面,金控银行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线下调查的方式来甄别客户信用的方法,改为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移动支付所提供的大数据为依据,极大地降低了传统银行业的信息甄别成本和信息搜集成本,使业务流程更为简易和快捷。

在金融机构的创新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而催生出来的新机构几乎每天都会产生,这些新型机构广泛涉及征信体系、支付体系、数据挖掘体系、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体系、移动互联网体系等种类繁多的领域,未来还有可能更深入地渗透到更为广义上的服务业。金控银行未来必将以其创新精神继续重构整个地区的金融体系,同时其运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提升。

四是建立特色服务机制。首先要建立简要便捷的运行机制。摒弃简单复制大型银行运作机制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建立一种部门组成简单,工作流程简短,处理手续简便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第三要差异化服务机制。延时、错时金融服务。金控银行将尝试增加晚间经营作息制度及周六、周日营业制度,并将此营业时间予以公告,同时相应增加安保措施。设立金融便利店。金控银行将在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型居民社区、乡镇集市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地带设立金融便利店和小微金融交易中心,采取适时服务的模式。量身定制服务。针对小微企业和城乡民众,金控银行可为其量身定制服务。

五是建立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机制。云南金控银行是由云南民营企业家联合组建,银行股东是由优秀的、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们组成。所以云南金控银行将具有以下优势和基础:由民营企业家组成金控银行风险评审委员会,主要审议重要借款项目,审议重大的风险管理制度,手续、审批程序的完备性与合规性,审议经营班子的合规行为等;设立金控银行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建立金控银行风险预警及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设立金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金控银行成立后,金控基金和金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将会承担银行发生贷款风险后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我们还可以利用强大的团队实力、股东优势,进行债转股,股转债,资产重组。同时,为支持金控银行的健康发展,云南金控基金承诺,对金控银行实行风险兜底,发生一笔贷款风险,就由金控基金处置一笔。

六是依托多個现有的平台资源。依托现有的商业银行机构体系,利用中国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和金控银行网络平台,实现客户就近办理业务;依托互联网,积极探索网络金融服务;依托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设立运行的“云南金融城域网”,以方便、快捷、全面地得到党和国家金融主管部门发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制定符合法律规定、具备可操作性的网上贷款审批手续,24小时的便捷服务,提高贷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依托云南省工商联合会的会员资源,收集云南省便民支付服务工程开发的昆明市小微企业金融交易中心,以及充分利用部分个体工商户现有的网络金融点,为边远地区民众提供网络金融服务。

七是打造纯正的民营银行。金控银行的股东由100%的民营企业和自然人组成,不吸收官方或带任何官方、半官方性质的,以及国有成分的股东,股本构成全部为民间资本。这些股东不仅资金实力雄厚,社会信誉良好,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敢于担当,而且股东来自生物制药、化工、橡胶、新型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旅游、现代农业、地产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金控银行是第一家真正的为普通百姓服务的平民银行。

云南金控银行与传统银行不同,金控银行成立后,将整合改造这些小微金融机构,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实现“包容性增长”。也是在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得益于这种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而不是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所排斥。云南金控银行,虽然目前只是一个设想,但是在原有银行思维模式——尤努斯思想的影响下,在不远的将来,世界银行推崇的模式将会在云南发扬光大,中国金融界也将走向合理和辉煌!

篇5: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偶得

“群众利益无小事”,“藏富于民”,“普惠金融”,这些词耳熟能详。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会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工作途径。老百姓,支持党取得政权,让党代表群众的利益,为广大群众谋幸福生活,这是群众的期盼。所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还有群众生活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需要拉一把,扶一扶,推一下。

社会安定来自于百姓安居乐业,“无农不稳”批的是农业产业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一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藏富于民”也是我所期望实现的,“水涨船高,民富国强”。浙江农信不自于群众,服务群众六十多载,自身的发展也是受惠于群众点点滴滴的汇聚。

普惠金融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金融行业,而我们浙江农信是普惠金融的真正“笃行者”。因为它有源,有根,有径。因而它的发展能像古人所说:“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我参加农信工作二十多年,我从小目睹农信人朴实无华的支农情结。我的舅公就是一位,群众有困难找他总是热情相助,而亲戚有事找他,他从不徇私情。到老一直受人尊重,这也是我到农信社工作的一种动力。

“立足三农,支持中小”,农信服务“广覆盖、深受惠、长相助”。这一实质恰恰吻合普惠金融的本质,“为中低收入阶层甚至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其理念,也与普惠金融一致,即“让每个人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农信社门槛低,百姓愿意到信用社,因为这是群众自己的银行。我们走村串户,披星戴月,东家出西家进,端个板凳拉起家常,群众与我们心近了,情更浓了,农商行的新名字让他们将六十年的农信社深深地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推行“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是三大目标,网络覆盖、基础强化、扶贫帮困、感恩回馈、创新升级是五大实际行动。这些都是我们农信社支农支小的历史传承,是浙江农信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浙江农信从做强做优向行大善大爱的转变之举。

普惠金融工程,让农商银行的称呼走进百姓心里,真心真意为百姓服务,也必换来群众的支持,推动农商银行跨向更美好的明天。

姚庄支行

篇6: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摘 要:建设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是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便利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商业可持续问题。本文从可持续路径出发,分析了政府化建设模式和市场化建设模式的特点,提出基于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模式是欠发达地区推进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的可持续路径,并以陕西铜川宜君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为例,总结梳理了近年来站点建设的实践做法,并据此提出完善相应协调机制、着力保持供需平衡、切实防范各类风险、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等相关政策建议等。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综合服务站;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8)-0042-04

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是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关键。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交通不便、人口相对较少且居住分散等先天劣势,导致金融成本过高、金融市场不活跃、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为此,通过建立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能够有效延伸金融服务的半径,带动当地群众主动参与金融活动,共享现代金融改革成果,推动县域金融市场发展,充分释放金融扶贫的“红利”,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但同样受欠发达地区金融欠发达的影响,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存活”问题尤为突出,建成后能否具有可持续性值得思考。

一、可持续性路径下两种模式的分析

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面临商业可持续性的问题,并由此引发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两种争议。基于此,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也面临政府化模式和市场化模式两种模式的选择。

(一)政府化建设模式

由政府主导推进建设,主要依靠出台政策、财政补贴等统筹各类行政资源,采取行政手段管理,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政府机构的乡村延伸。其典型特点为:从目标意义来说,更侧重体现公平性,兼顾广大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贫困弱势群体的可获得性,因此在偏远地方布点可能性较大;从建设管理来说,属政府行为,由政府全资建设,依靠政府行政手段管理,站点工作人员多为乡村干部兼职;从服务功能来说,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更侧重加载物流、电商等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功能,较少考虑金融功能,特别是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二)市场化建设模式

由市场主导推进建设,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积极措施引导市场,但不干预市场,尊重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其典型特点为:从目标意义来说,更侧重体现盈利性,在金融扶贫的政策背景下,虽可容忍“薄利”,但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方向,偏远地点布点可能性较小;从建设管理来说,属市场行为,多由金融机构出资建设,可视为金融机构的网点,依靠市场化手段管理,站点工作人员多为公开招聘人员,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高;从服务功能来说,由于建设方多为金融机构,因此更侧重加载金融功能,特别是盈利性较高的金融业务,注重考虑金融交易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三)基于成本收益的两种模式的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两种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实践均有利有弊。《??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普惠金融的定义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这一定义出发,普惠金融的基本原则是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当地群众、第三方平台(电商、物流等)进行比较,具体比较见表1。

基于上述比较,政府化建设更能体现普惠金融本身的政策性和公平性等社会功能,站点较易建成且广覆盖,但缺乏市场竞争检验,且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站点建成后的存续性、活跃度等不稳定。市场化建设会因为金融机构的逐利性而牺牲部分贫困弱势群体利益,在经济人口先天条件不佳、政府基础性投资和补偿机制缺失、金融机构内部追责机制严格等影响下较难实现覆盖面、便利性的提升,但站点建成后的可持续性相对较强。因此,笔者认为,就欠发达地区而言,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不能走单一的政府化模式或者市场化模式,必须运用政府“有形的手”弥补市场失灵,在政府行为的引导下实施市场行为,促进站点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引导下市场化模式的探索实践

陕西铜川宜君是人民银行确定的欠发达地区首个、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在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上进行了积极实践,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性。

(一)“政府平台、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

政府负责站点建设,包括提供经营场所、完成标准化设计、面向社会统一招聘站点工作人员等。金融机构、物流和电商可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是否进驻站点开展业务,若开展则必须按照统一的制度布放金融机具、宣传资料等,承担部分经营费用。这一管理模式通过运用一定行政资源、有效降低机构成本先建设,再推向市场检验,让服务站在市场竞争中接受检验、提高运作能力。

(二)“中心村(乡)的村(乡)中心”的选址原则

“中心村(乡)”指选址必须首先在人口相对密集、经济总量相对较大、交通相对便利的乡村,“村(乡)中心”指选址必须在上述乡村中人流量较大的核心地段,有效确保站点建成后辐射更大范围、服务更广人群,同时依靠高业务量实现盈利。根据这一原则,宜君县首批在下辖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率先建成首批,随后按照人口密集度和经济活跃度递减原则逐步延伸至村级。对于人口低密度、经济总量较小的偏远村,从成本效益出发不单独建站,依托原有“惠农支付服务点”升级改造,加载金融服务“全功能”。

(三)“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的服务功能

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的主要功能包括:农村金融服务站、信息采集服务站、农村电商服务站、农村商超服务站、农村物流服务站(简称“五站统建”)。通过加载电商、商超、物流职能将金融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紧密连接,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通过拓展服务站“经营范围”增加站点工作人员“收入来源”。具体站点功能见表2。

(四)“普惠金融教育培训基地”的有效补充

受经济、交通、人文等多方面影响,农村地区群众金融知识普遍缺乏,亟待通过教育引导其积极参与金融活动,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更好地扩大金融需求、活跃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稳定,进而增强站点的可持续性。为此,依托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同时成立“普惠金融教育培训基地”,搭建延伸至村级的教育培训实体网络体系,面向当地村民提供日常金融咨询和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五)“五大措施”的配套保障

资金补贴,包括政府财政每月给付站点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经办金融业务由金融机构按比例给付手续费、站点水电等物业费用由进驻金融机构承担;业务集中,整合区域内金融服务站点,金融机具全部集中在站点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站点人员可在站点内经营商超、电商、物流业务,自负盈亏;岗位培训,由政府、人民银行共同组织,对站点人员开展金融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技能提升岗位适应能力;数字金融,大力推进新型移动支付工具,有效补充服务站辐射不到的“盲区”,与服务站共同形成“一静一动”金融服务实体网络体系。

三、推动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的建议

健全完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模式,需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站点本身,包括站点功能、站点风险等;二是配套措施,包括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等。

(一)完善相应协调机制

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模式,涉及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需要建立多方?f作的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力量共建共享。政府依托行政资源优势,在政策出台、财政补贴、资金投入、第三方平台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人民银行依托金融管理优势,在业务开办、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给予倾斜;金融机构依托信贷资金优势,提升业务办理手续费、精简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积极推进。

(二)着力保持供需平衡

可持续问题就是站点本身的供需平衡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解决长期供需关系问题,在市场化效应下,只有达到长期供求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化运作。为此,需要从当地群众和市场需求出发,加载站点服务功能、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站点功能,如金融服务站功能,建立“金融产品超市”,将适合当地群众的银行、保险产品都在站点现场办理。

(三)切实防范各类风险

安全风险。由于站点多距离城区较远,防范措施和防范力量较为薄弱,随着站点功能的不断完善,业务机具、现金数量等增加,安全风险加大,需完善监控设施和联防机制。诈骗风险。服务站是整个金融服务场所中最薄弱的环节,站点工作人员金融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容易被金融诈骗钻空,需加强站点人员业务能力。道德风险。站点工作人员因不属于金融机构人员缺乏相应制约,在代办金融业务、采集个人信息过程中,面对利益利诱,有可能侵害金融机构、信息主体等的利益。

(四)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市场化路径具有逐利性,受成本收益影响,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在偏远地区设点。为此,在站点建设的同时,需要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弥补站点覆盖不到的地区,通过优化移动支付环境、推广新型支付方式(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开通银行流动服务车等措施,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便利性。

(五)不断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站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金融市场的活跃度,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是活跃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反之,站点也是面向当地群众开展金融知识普及的重要载体。为此,需要依托站点持续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当地群众主动学习金融、了解金融、懂得金融、运用金融,营造良性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滨.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J].中国金融,2016,(22):58-59。

[2]贾晋,肖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J].中国金融,2017,(1):70-75。

[3]李铀.村镇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金融,2012,(16):81-82。

[4]刘运涛,曹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8):141-146。

篇7: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普恵金融的缘起与内涵

1.普惠金融的缘起。金融的本质职能在于服务 实体经济,金融通过对资源的跨期、跨区域、跨行业的 优化配置,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对于盈利能 力强、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其交易成本低,违约风险 小,易于受到银行的青睐,该类客户主要集中于经济 发达的城镇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自然会向这些区域 集聚;而那些缺乏有效抵押物、违约风险高的客户则 易于被银行拒绝,从而失去平等受益金融服务所带来 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这类人群主要为分布于偏远地 区的贫困农民,若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必然导致农村资 金非农化,造成这些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和普 遍的金融排斥。

20世纪早期的实践主要是以“小额信贷”和“微 型金融”服务的方式来开展,并且更多的是以慈善性 质或无偿捐助方式来实现对贫困群体的资助,注重援 助的社会福利性而忽视了其盈利性和财务可持续性,结果导致大量的小额信贷机构因为资金的枯竭而倒 闭。同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出现了所谓的援助性贫困 陷阱,援助性信贷善意的初衷并未能结出改善贫困的 丰硕果实。于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认为这种不计成本的援助性金融并不是解决

低收人者贷款难的最佳途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帮 助穷人的首要前提是其可持续发展,一旦失去该前提 援助的意义有限,也就是金融机构在帮助穷人的同时 应注重其盈利性,两者都不能偏废。于是,“普惠金融” 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译自英文“In-clusive Finance",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在宣传国 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其基本含义为:能够以可负担 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 务(姜丽明等,2014)。普惠金融提倡为全社会成员提 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水平和 财务可持续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平等性。金融作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经济要 素,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社会个体对金融资源的占有 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改善经济 状况的可能性,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通过 设计一套正义的制度来保障,这关乎整个社会公平的 实现气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倾向于 富有者,那些有融资需求却缺乏足够抵押的低收入者 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结果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针对这种不平等情况,普惠金融提倡为所有社会成员 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盈利性。普惠金融开始注重通过降低交易成 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因为适 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盈 利性的合理追求并不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反倒是对 盈利性的刻意忽视会不利于普惠金融作用的发挥,因 此,注重盈利性乃普惠金融对扶贫理论认识深化和发 展结果。

全面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经营活动的多 样性和劳动力跨部门、跨区域的流动等原因,传统单 一的信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低收人群体的金融服务 要求,低收人群体对金融产品提出了多元化需求,全 面性既包括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供给的多元样性,还 体现为金融服务机构的多层次性。

公平性。“公平”的本质含义就是权利平等(单 美娇、邓戎,2014),“人人生而平等” ®,《世界人权宣 言》第一条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 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 神对待”®。公平性应体现在享有社会各种权利、资源 和机会等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 供给,平等地享有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但是现实的 境况离这种公平的理想状态相去甚远,金融资源配置 的区域性差异明显,金融资源配置主要集中于经济发 达地区,落后地区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金 融排斥较为普遍,而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又进一步加 剧了落后地区的贫困。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 提到:“穷人如此贫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或懒惰”,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扩展 他们的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 人的贷款需要”,尤努斯更是感叹:“当银行将被认为 是没有信贷价值的穷人拒之门外时,经济学家们为什 么会保持沉默呢?……正是因为这种缄默和漠然,银 行得以在施行金融隔离政策的同时逃避处罚。但凡 经济学家们能认识到贷款所具有的强大社会经济能 量’他们或许也能认识到,贷款确应作为一种人权加 以促进”®。可见,获得公平的金融服务权利,不仅体 现为资金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普 惠金融交易成本与信用违约风险。市场经济归根到 底是一种契约经济,诚信乃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 最基本的伦理准则之一。诚信虽然作为一种非正式 的金融伦理制度,但是其对法律等正式制度作用的发 挥起着不可或缺的互补和促进作用,因为法律等正式 制度不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其所不及之处得靠诚信 等非正式制度来弥补。正如科斯所言即使在最发 达的经济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 束的小部分,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习惯、伦理等非正 式规则来约束”®目前,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由中国 人民银行主导,其权威性自不待言,但问题在于:该征 信系统在建立之初就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体现为信用 数据采集样本存在局限性,征信数据采集范围过于狭 窄,其代表性愈发不足,不能全面反映自然人和法人 的真实信用情况;而导致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央行征信 系统建立之初,没有把涵盖愈加丰富信用记录的互联 网信用大数据纳入其征信数据采集来源。随着电子 商务一日千里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用记录会更加 全面和详细,而线下记录则会愈发零散和稀少。基于 以上原因,完善现行的征信体系应借助互联网的信用 大数据;同时可以借鉴西方经验,发展市场导向的征 信体系建设,鼓励阿里、腾讯等有着信息优势的互联 网公司加人征信建设市场;此外,还应提高征信数据 的共享程度,降低信用数据的使用成本,最终实现降 低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的目标。

重塑现代金融伦理,重视金融的价值属性。大 部分金融学家坚持“金融学是一门仅依赖于可视事实 的客观科学,它不作任何关于伦理价值的判断”®金 融学的这种“价值中立”原则,导致在金融领域出现各 种道德风险,“没有了人性的一面,经济学就像石头一 样又干又硬”®,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如此感 叹。丁瑞莲则在其著作《现代金融的伦理维度》中指出 “金

篇8:福建银行业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一) 金融服务区域覆盖广, 但仍有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大力推广基础金融服务, 各乡镇逐步设立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 县城设立农业发展银行和一些商业银行, 城市则设立社区银行网点。一些金融机构还推出了流动金融服务, 定期为没有银行网点的偏远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但是, 我国目前仍有一千多个乡镇没有银行机构, 即使有也只是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 金融市场不完全。

(二) 金融服务产品丰富多样, 但弱势群体难惠及

截至2013年末, 全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已发放15亿张银行卡, 开立24.1亿户个人银行账户。以农信系统为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国48万个行政村设置超85万个小额便民服务点, 消除超过80%行政村的金融服务空白。在贷款服务上, 截至2014年1季度末, 全国农户贷款4.8万亿元, 假设户均贷款5万元, 大约有1亿农户享受到贷款服务。在理财投资上, 商业银行有国债和各类理财产品, 但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不能承销国债和发行理财产品。

(三) 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完善, 但县域供需信息交流不畅

在信用建设方面, 城市征信体系基本完备, 而农信系统也在农村大力推进农户建档工作, 取得较明显成效。近年来, 农村信用社已经为大部分农户建立起较详细的信用档案, 但这些档案并不能为所有金融机构共享, 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县域农户、小企业信用信息渠道少, 成本高。

(四) 山区与沿海农村地区金融基础差距大

如表1所示, 以福建银行业为例, 山区和沿海城市地区金融基础相近, 但山区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远不如沿海农村地区完备。沿海城区每10平方公里的营业网点数、从业人员数和自助机具数与山区城区的比率分别是1.06、1.13和1.01倍, 而沿海农村和山区农村的这一比率扩大到8.03、7.94和16.6倍;沿海城区每万人的营业网点数、从业人员数和自助机具数是山区城区的0.99、1.02和1.31倍, 而沿海农村和山区农村的这一比率扩大到2.01、1.57和2.15倍。说明制定普惠金融政策和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山区不同地域的情况, 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应在山区农村地区。

单位:个

二、福建银行业普惠金融的四维创新

近年来, 福建省结合省情实际积极探索推进普惠金融, 强化机构、产品、服务和领域的“四维创新”, 提升金融服务的均衡性和充分性, 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取得初步成效。

(一) 推进网点布局创新

一是发展村镇银行。加快省内村镇银行发展速度, 提升县域地区金融服务, 截至2016年上半年共有村镇银行47家, 覆盖82%的县域。二是发展农村便民服务点, 加大小额支付便民点、自助机具的布设力度, 使农民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基础的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全省已布设小额便民支付点2万个, 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三是发展社区支行, 探索社区支行组建新模式, 推进社区支行的设立, 提升社区金融服务。四是发展小微企业专营机构, 截至2016年全省共设立了三百多家小微企业专营机构, 基本覆盖了各个县域。

(二) 推进产品创新

银行业机构按照“普惠”原则, 针对瓶径问题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一是创新农村“四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海域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四权”的抵押贷款业务, 完善产权的流转、评估和风险分担机制。二是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银行业机构立足市场需求, 开发小微企业金融产品, 创新还款方式, 推出“连连贷”、“无间贷”等无还款续贷产品。三是创新拓展普惠性质保险业务。银行业拓展出口信保业务, 为出口贸易提供收汇保障;拓展保单融资业务, 帮助出口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三) 推进服务创新

围绕增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在服务时间、方式、手段、模式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 提高公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一是强化错时服务, 切实便民惠民。一些社区支行将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20:00点, 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农信系统则大力推广网上申贷系统, 提供24小时网上申贷服务。二是完善服务手段, 提升服务效能。在推进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设立的同时, 积极推广电子银行服务手段, 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服务。三是创新服务模式, 形成服务合力。创新“银团合作”模式, 选派优秀银行青年干部赴县级团委挂职, 发挥金融挂职干部的纽带作用, 强化“三农”金融服务。

(四) 推进领域创新

推动传统的金融服务向民生领域延伸, 切实践行社会责任。一是支持扶贫开发。从政策定制上, 引导从机构、贷款、产品等方面支持扶贫开发。积极加快扶贫开发重点县贷款发放速度, 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区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力度。二是支持就业创业。推广贫困党员贴息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下岗人员再就业贴息贷款、巾帼创业贴息贷款、救灾贷款和计生户贴息贷款等就业创业系列金融产品, 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三是支持安居保障。推进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 其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三、福建银行业普惠金融两大模式探索

(一) 山区普惠金融模式探索

1. 一站式“要素市场”。

农村产权要素市场的建设对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推动城乡生产要素流动, 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评估和流转等环节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银行抵押的支农贷款的发放。三明永安市于2003年12月率先成立林权登记管理中心, 各乡镇分别成立分中心, 实现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资产评估、贷款受理等需求的“一站式”服务。2014年成立的德化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则是各类农村产权交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为农村产权的集中交易流转提供了更完善的服务网络和抵押配套措施。

2. 一站式“信贷工厂”。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优化业务流程, 简化审批手续, 提高服务效率, 通过坚持“小额、分散、流动”, 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建设, 实现对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标准化、批量化营销服务。如南平建阳联社成立阳光信贷中心, 定位为小微信贷中心:通过贴心的服务流程, 推进办贷阳光公开, 推进客户“建档、评级、授信”三同步, 简化对信贷业务环节, 形成一站式“信贷工厂”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实现信贷审批的批量作业, 100万元以内的贷款业务, 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发放一系列流程, 3~5天内即可办结。

3. 多样化贷款方式。

各地稳妥开展支农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三明永安林权抵押贷款就是很有意义的样本。一是借款人将取得林业部门发给的《林木他项权证》直接向当地银行机构申请林权抵押贷款。二是永安国投公司以借款人身份统一向国家开发银行借款并还本付息, 再委托银行机构向林农和林业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三是民间担保公司为银行机构发放给林农或林企贷款提供担保, 借款人则将林权证提供给担保公司作为反担保。四是依托林业收储中心, 推出林产品仓储质押贷款, 解决了借款人短期资金需求。五是对林农、林业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 实行信息共享, 各银行机构发放林业小额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

(二) 沿海普惠金融模式探索

1. 增户扩面, 开拓市场。

以农户信息建档为突破点, 对接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如泉州南安农商行发动10多万人次, 为南安市29万农户、2.1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建立金融信息档案, 较好地解决银行与客户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简化贷款流程、手续, 推出“容易贷”产品, 农民20万以下的小额贷款从贷款申请到获得贷款只需要15分钟, 实现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

2. 丰富产品, 深耕农村。

针对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推出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如宁德农商行推出“小微企业分期还款”, 福安联社推出“金富宝”, 福鼎恒兴村镇银行推出“商贷通”等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努力适应小微企业“短、频、快”要求。同时继续落实困难企业帮扶工作, 不压贷、不延贷、不抬价、不加费, 支持生产经营正常、资金暂时困难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3. 服务承诺, 考核挂钩。

针对沿海地区支农机会成本更高、机构积极性偏低的情况, 开展支农服务承诺, 强化支农责任, 探索建立将支农工作情况与高管履职、业务准入、新设网点、监管评级、股金分红相挂钩, 形成常态化监督模式, 增强支农工作的“硬约束”。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两小”贷款投放和农户贷款增户扩面的考核占比, 逐步探索建立更积极有效的向“三农”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肖四如.农村信用社发展普惠制金融“四大构想”[J].金融与经济, 2014 (4) :27~28.

[2]戴宏伟, 随志宽.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J].理论导刊, 2014 (5) :48~53.

[3]周民源.创新驱动广为覆盖探索普惠金融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家, 2014 (8) .

[4]陈伟, 曹军新.新兴市场国家代理银行的发展与普惠金融的实现[J].新金融, 2012 (7) :55~58.

上一篇:辞职信范文大全下一篇:【原创】扭转“只信北京”的信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