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

2024-08-19

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精选8篇)

篇1: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

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心理沙龙;案例分析

心理沙龙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集体活动方式,旨在促进自我反省与情感分享,形式比较活泼多样。参加者可以在活动中自由地发表见解、分享感受,也可以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启发,进而促进行为的改变和心理的发展。

一、开展教师心理沙龙的原因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都说明了教师在人类文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师职业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就得具备健康的心理。

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对168个城乡的2292名教师进行测试发现:50%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2.8%存在轻度心理障碍,16.5%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已构成心理疾病。近来媒体争相报道的“割耳事件”“连坐台小姐都不够格”等事件,同样反映了当前部分教师中存在着心理素质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在《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一书中说:“在某种意义上,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是势在必行!

心理沙龙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更受教师喜欢和接受。一提起教师培训,很多教师就会想到那种传统的 “听了一火车,记了一张纸,一句话没说”的填鸭式培训,教师没有选择权,被动参加,疲于应付,收益不大。而心理沙龙则以其清新活泼的形式和内容被教师们所喜欢和接受,使他们在轻松的游戏、交流、体验、分享中得到启迪,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心理沙龙是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心理沙龙实施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阶段

1.参加人员的确定

因为教师心理沙龙尚处于摸索和探求阶段,经过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先将班主任作为培训对象。原因有三: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线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仅次于父母的重要作用;班主任除了肩负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全面负责,压力和责任远远重于其他科任教师,并且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很容易导致精疲力竭,进而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最多,困惑最多。

2.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准备过程中,首先倾听和收集领导和教师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掌握教师目前面临的难题和困惑,了解教师的内心需求,再经过多次讨论和筛选,最后确定这次心理沙龙的主题是“体验心灵成长,和谐师生关系”。其目的是给我校教师提供一个缓解工作压力,加深彼此理解的平台,帮助教师掌握开展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及自身保健的心理学方法。之后由活动主持人拟定活动提纲,大家讨论补充完善。

(二)活动中

1.我们首先设计的是一个热身游戏――“动物狂欢节”。每个人佩戴一个带有动物图案的头饰(动物主要有:青蛙、蛇、兔子、孔雀、狮子等),要求大家按头饰的图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头饰上动物的特征,通过肢体语言给伙伴们传达信息,迅速按动物种类组建团队。共同选出自己的“头领”,抵御来自狮子的凶猛攻击。之后大家畅谈当狮子的感觉和被抓住的内心感受。

点评:这个环节使教师们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轻松,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活跃了气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2.大家坐成一个开放式的半圆形状,在愉快的心情下,围绕着“我做班主任的感受”进行自由分享,体验被理解和被支持的“心灵互动”。

点评:通过这两个活动,大家找到了强烈的团队归属感,也感受到在生活与工作中彼此信任、默契配合和建立优质团队、个人支持系统的重要性。

3.班主任们在心理教师的引领下阅读学生写下的内心独白并欣赏分析心理自画像作品(学生感言和自画像是学生在上心理活动课时的有感而发,作品均做了匿名处理);向教师展示我校参与市教育局“教师优秀品质调查”的统计结果,了解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智慧型教师,并结合今天的主题“体验心灵成长,和谐师生关系”展开讨论。

点评:这个环节让教师能通过一些学生的自画像和内心独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了学生日常的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改变了以往自己主观上对学生想当然的了解,让教师们懂得了如何创建“信任、关爱、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做受学生欢迎的智慧型教师。

4.和大家分享诗歌《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并向教师分发有关心理健康、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步骤等心理培训学习资料,让班主任们再次体会到对学生心理世界进行积极关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活动后――效果及反思

此次活动结束后,很多班主任们都畅谈了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尤其是在看了学生的内心独白和学生的自画像后,很多教师都感到特别震惊。

有位教师说道:“我本以为自己很了解学生,现在才意识到实际上自己根本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确实需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还有的教师表示:“有些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很困惑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总以为是自己能力和水平不够,这个活动让我发现有些问题是共性的,可以拿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有这么多同仁和领导的支持,心里立刻感觉轻松了很多!”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沙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让大家释放压力、体验愉悦之余,还带来了更深层的冲击和思索,促进了自身的心灵成长。

活动的不足之处:

1.在教师交流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泛泛而谈没有深度的现象。

2.心理沙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形式,所以对活动的灵活把握和掌控是非常重要的。主持人的知识、经验、素养、对参与者的了解等因素影响着整个沙龙的活动效果。

3.沙龙活动的每个成员都要“真诚并全身心投入”和互相“平等对话”,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使自己不断提高和成长。

从2012年开始,我们共组织了数期这样的心理沙龙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自身成长,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学会并运用一些方法平衡和缓解各种压力,并尝试着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看到问题和烦恼背后的原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随着活动的继续,心理沙龙已经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虽然我们的力量还很薄弱,但实践证明,改变就是从这里一点一点开始发生的。今后,我们会迈着坚实的步伐,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市三中,邢台,054001)

编辑/曹朦升

篇2: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

作为一位教师,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与学生谈心的基础上,欣赏学生,把一颗爱心献给学生,赞美学生。要真诚热爱学生的情感,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赞美的手势,都会使学生有被重视和关爱之感,体会到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继而把纯洁无瑕的爱迁移到学习上。充分利用体态语,用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感化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师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热情。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形成教育方法上的“定势”。与学生谈话交流,常居高临下,或者尖锐批评,或者“深刻”说教,或者“良苦用心”地指点迷津,仿佛只有如此教师们方能尽职尽责,教育好学生,才尽到自己教师的责任。可是,事与愿违,学生往往并不领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拒绝教师严苛死板说教,与教师“针锋相对”。因此,教师只有转变传统观念,从爱出发,铺下身子,平等相待,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学生更健全的人格,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和学生真诚的谈心,让学生获得自信、自强的力量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没有感情的教师,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思,为学生排忧解难,走进学生心中,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优生往往能轻易获得教师的关爱。然而,教师对后进生的爱有时却十分的吝啬。希望教师们用爱心,去唤醒沉迷的后进生,通过心与心的交流,让后进生获得自信,让渴望理解又害怕理解的后进生敞开心扉,找回他们的自信。

谈心,既是师生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消除隔阂解决矛盾的办法。然而,教师教育学生,有时采取面对面谈心效果并不好,如:不管你怎样费尽口舌

地教育学生,学生的内心却并不感动,仍然随心所欲,甚至还会出现与你“相持对立”局面。这时,可以考虑表扬激励、间接谈心的方法。

我们班里李晓明同学是后进生,总觉得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无望,整天无精打采,不学无术,把心思全放在玩耍上。前几次,我将他叫到办公室,采取面对面谈心的方法来教育他。可是,每次谈过之后总好不了几天,便又“照旧”了。当他第五次来到办公室时,还没等我开口,他竟低气吭声地丢下一句:“老师,我一上班就犯愁,直等着下班玩耍。”当时我有点失望,为自己的付出得到如此的回报而感到难过。于是,我只好让他先回教室。

我琢磨着:再这样直接与他谈下去是收不到好效果的,又不能放手不管,于是我上班的时候就加大了提问他的力度,下班的时候就勤于个别辅导他,只要他取得一点点进步,我就在班上表扬他,勤管勤问、时刻激励他,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既充分肯定了他好的方面,又对他的不足严正地指出,并说:“人在青春美少年,努力学习莫贪玩,长江没有回头浪,人老不复中少年”。人,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立下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难道没有改正自己缺点、错误的勇气吗?你不属于弱者!要知道教师、你爸爸、妈妈是多么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过了几天,他给我也写了封信。“敬爱的教师,您好!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付出,您的教诲我将永远牢记,您就看我的实际行动吧!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

看了他的回信,我心里兴奋极了,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开心。这之后,他真的变了,上课听讲认真了,学习上主动了,再加上他比较聪明,在期末的总结评比中,他被评为“三好学生”。我在班里又大加表扬,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践表明,间接谈心有着直接谈心不可代替的作用。采用间接谈心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爱出发,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的爱是无私的、温暖的、博大的,不是以自己的好恶、学生学习、相貌及衣着等优劣来选择性地给予学生关爱,一个心中无爱的教师是无法培养各种各样的学生的。记得期中考试之后,有几个同学成绩不好,我让他们总结这次考试的得失,他们都说自己没有认真去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我没有顺着学生的缺点进一步说下去,而是变“失”为“得”,我说:“你看,没有认真学,你都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你如果认真学了,一定能考出更好的成绩,从现在开始上课认真听讲,循序渐进,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不断超越现在的自己。”学生听了之后诚恳地点点头。在此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经常鼓励他们,同时不断地给予肯定,他们的学习有了新的进步。是的,教师的鼓励尊重,会让学生的人格得到重生;教师的关心,会让学生走出迷茫,从而走向成功、胜利。

(三)、想方设法的赞美学生、表扬激励学生

作为学生,都有他们闪光的一面,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启发引导学生,以其一的闪光点,而带动学生其它方面都有闪光点,“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要设法“创设情境”让受教育者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赞扬与肯定的讯息,从而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尊重,激发其奋起直追乘势而上的学习动力。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好动,好打架。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问题后,认为,他个人品质不错,在一次班会上,我有意识的对该学生进行评

价,我说:“某某某,尽管好打架,但是他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诚实,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团结同学,关心爱护比自己小的学生;他乐于助人,有班级荣誉感。如果他做事之前先思考一下,想好了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了。”会后,有几个学生告诉我,这个好打架的学生没有想到我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从此,他再也没有做过打架斗殴的事。

篇3: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

而我, 细细追寻着它的脚步, 倾听它的倾诉, 在它停顿的时候, 在它惆怅的时候, 在它微叹的时候, 轻抚它的身心, 舒缓它的疲惫, 昂扬它的斗志和精神, 让它自由奔放, 纵情流淌。

———题记

很长时间以来, 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希望能通过和谐、平等、宽松的环境, 来改变那种刻板、严谨的教育教学模式, 也希望能通过建立与学生彼此尊重和信任、理解和接受、交流和引导等舒适的关系, 调整学习和生活的心态, 从而更好、更高程度地健全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创造的潜能, 让学生在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展现自我。在这里, 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一、接触———真情倾听, 坦诚倾诉

每个学生在和老师进行交流时, 话里话外都流淌着很多的信息, 他的情感和思想就像用“摩尔斯密码”编制的手指, 在试探性地敲击着你的思想, 在询问着“你能听得懂我吗?你能知道我吗?”对一个素昧平生的学生, 老师能否给他“安全”的感觉、让他感觉舒适自在是他接受老师的首要理由。而经常遇到的情况是, 当学生执着地在诉说着他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时, 老师的不置可否或者漫不经心则毫不留情地挫伤着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日复一日, 最终我们收获的只能是学生对老师的失望和不信任。

要得到学生心灵的认同, 教师只是学会倾听还不够, 必要的时候也要学会倾诉。而倾诉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老师的真诚和信任。他会想, 看来老师也有烦恼, 也需要我呀。而倾诉, 一方面可以让老师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获到学生的信任。对学生来说, 老师的形象也更真实, 而不仅仅是充当说教的卫道士。

“信其师, 才能从其道。”师生之间彼此距离更接近, 关系更融洽, 这样的关系不正是我们要努力营建的吗?

我想, 放在学生生活首位的, 应该不是学习文化知识, 而是能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学会成长, 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 这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二、信任———隐形的翅膀

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后进生”。而实际上根据人的发展来看, 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和能力是不同的。一个学生记忆书面知识要点的能力超强, 可是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许就远远不如一个学习能力差的同学, 实际上这两个学生, 并不存在孰优孰劣, 就像这两方面的能力不能进行简单的优劣对比一样, 在不同的领域, 可能都有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为了改变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的心理状态, 激励他们学习的斗志, 改善他们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实践中, 我尝试着整合教材的内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后, 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现实联系极为密切, 每节课我都会根据“后进生”的特长和优势, 截取教材中最具生活特色的知识, 给他们充分的信任, 引导他们参与、组织、展示、评估。

“教育就是信任。”作为老师, 应该信任学生, 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信任, 这双隐形的翅膀, 能使他们舞动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更加自信, 更有能力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智和潜能, 寻找自己在班级生存的合适位置。

三、赞美———浸润心灵的甘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是受到赞美。”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 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肯定和欣赏。这种肯定能增加学生的信心, 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走近成功。而这样的肯定和欣赏, 必须是中肯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恰如其分的。我们必须把每个学生放在与其他学生平等的对比中, 而不能充当感情的救助者和怜悯者。要真诚地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 在肯定的时候一定要为他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肯定和赞美既会给予学生一定的目标和动力, 又会鼓舞学生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

赞美和肯定并不意味着可以回避缺点和问题。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 自尊的满足也才能真正实现。但是对缺点和问题的处理也一定不能过分夸大, 否则就很容易抵消赞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四、绽放———让灵魂闪耀

在教学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 做了一定的调整, 给学生指出了学习的大致方向。长期习惯了固定模式的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 经常是照本宣科地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 但只要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释有思维含量, 我都会和其他的同学一起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 (这也是和罗杰斯的无指导无结构教学有一点矛盾的地方, 我是稍作指导) , 等到坚持了三节课以后, 就开始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组织和掌控了。

在课堂上, 有这样的一种氛围———学生们敢于大胆突破惯有思维的限制,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理解知识, 超越书本。在处理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问题上, 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 以更开阔的视野思考问题, 从而不断有新的思维在跳动, 有新的观点在产生。他们斗志昂扬, 他们激情澎湃, 他们在分享着收获与创造的喜悦……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做到的。

篇4:和谐师生关系促学生健康成长

一、微笑创设和谐氛围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觉得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用心积聚对学生的爱,才能建立现代师生关系。在学习生活中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完全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全体学生,学生的那种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缩短师生关系的心理距离。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学生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在家里了。”作为一名教师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相信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才智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们班有个叫王富强的学生,新学期刚开始,作业就每天拖拉着不做,单元测试的成绩总是不理想。怎么办呢?刚开始,我没少教训他,结果不起作用,好了伤疤忘了痛。怎么办呢?我就采取找优点的方法,在教学中的确发现他有不少优点,比如,他比较爱劳动,每次教室里的饮用水喝完,他总是自觉拿起水桶,找一个同伴去把水给换来了;他虽然学习不好,但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呵呵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课上表扬他,然后瞅准时间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这时他总是一边憨憨笑着,一边不好意思地挠着头对我说:“不多了,快了。”接着我就趁机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就要检查的哦。”这时,他会坚定地向我点点头,打个手势,“保证做到!”这样久而久之,他也找到了自信,后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现在感觉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学会用微笑去赞扬;当学生感到失落时,也用微笑去鼓励;当学生犯了错时,我会送给他们宽容的微笑。所以,我的微笑教学有了明显的成效。是啊,微笑是一把闪光的金钥匙,不仅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公正评价促学生均衡发展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还要树立公心,以自身的素质影响学生。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要用新的教育观念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公平的评价中塑造美好的灵魂,使师生关系健康成长。

在我的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件事:吴小杰在班里是最不让人喜欢的学生。有一天早上,我来到教室里,一学生向我报告,吴小杰打他,我还没等询问吴小杰,接着又有几个学生向我诉说吴小杰打他们,我立刻火了,“吴小杰,过来!”我大声喊道。吴小杰一脸的疑惑走到我的跟前,“什么事?老师?”“什么事?你不知道吗?”“我不知道!”我气得什么话也没说。拉着他到了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他居然哭了,对吴小杰来说,哭是很少见的,我想一定有什么原因,就让他回去了。我把今早上向我告状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我严肃的目光中,他们吞吞吐吐地道出了原因,第一个学生说吴小杰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但说自己很讨厌他,就告状了,其他学生说也很讨厌他,也跟着添油加醋。他们都承认了错误。我来到教室,把吴小杰叫过来,诚恳地向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他了,请他原谅,这时吴小杰,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从心理学来讲,学生正在可塑期,在教育中,我們往往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创造出一个个奇迹,然而我们更多的却是给学生以心理定位,让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感到总是自己不如人家,从而失去了信心。这是评价中最大的失误。所以要让学生在失败中感到老师的鼓励,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心。只要公正评价学生,才能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理想课堂促学生素质提升

一位专家说:“理想之教育,应扎根于课堂,对一所学校而言,没有理想课堂的追求就没有教育的理想。”

现在都在提倡理想课堂,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课堂?我觉得不仅教师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学生与教师才能和谐的交流。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为了与学生和谐的交流,常常采用讲故事、表演、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上好语文课堂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学习《找骆驼》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时我积极参与活动,时不时地导演一次,增添点色彩。于是先让一名学生当商人,一名学生当老人,一名学生当旁白。进行对话复述,学生们热情很高,就在娱乐中,学生们明白了如何去观察,才能是个有能力的人,因此,多种形式的教学,不仅利于学生学习,还增进师生的关系。

在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是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之根本。让我们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篇5:体验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来什地学校已有四年的光阴。四年一路走来,一路求索,跌跌撞撞,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也有过感动,有过快乐。教育家说,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我越来越同意这中说法,我感觉到课堂教学不仅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更要讲究与人沟通的艺术,毕竟教学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我一直很注重学生的参与,并且从学生的参与中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下面就简单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把思考还给学生,师生共同走进快乐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归还时间的问题,核心应该是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专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以心智活动为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教学应该以引起和促进学生心智活动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学是触动心灵,教学是发展智慧。”这足以看到学生有效思考的重要性。而学生有效的思考,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精心栽培和呵护“,终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如在学习《河中石兽》有关内容时,我向大家展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认为分别笑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讲学家笑僧人,老河兵笑讲学家。

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期望得到的。我在暗自高兴之余,发现又有学生举手,不等我同意,她迫不急待的站起来回答说:根据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可以得出老河兵笑的是僧人和讲学家。

我大吃一惊,这是我教学设计中没有想到的。当这个学生站起来象老师一样阐述自己想法时,一种感觉油然而生:我要向学生学习,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一份沉静--一份思考的沉静,一份用心倾听他人发言的沉静,一份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的沉静。

二、把实践送给学生,师生共同融入生活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是语文,关键看我们能否有效的利用。如在学习了“散步”、“金色花”这些文章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利用周末时间,陪同家人散步,体会浓浓亲情,写成一篇作文。我静静的品赏着学生的”作品“,强烈的感受到: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大家不但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课文中心,在情感、品德等方面的收获又何止少于语文上的收获!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复杂的,但学生得到的又绝非是课堂上能有的。它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最终的收获又属于每一个参与者。

三、把微笑留给学生,师生共同快乐成长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如果学生畏惧老师,则必然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在课内外如果放下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而课外也会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出现其乐融融的场面。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另外,在校内校外,见了学生,我也会热情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这些做法使我的师生关系大大融洽了。在学期末,绝大多数学生都给了我这样的评语:您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面对同学,使我们上您的课没有压力,说实在的,您的温柔、善良都让我们想进一步与您接触,成为知心朋友„„这使我非常感动,确实,我希望学生从我这里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善良、宽容、友情等等。

有人说:”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实现自身的成长,才能真正赋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再生长,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让我们以孩子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世界,就多了理解和尊重。我所理解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仅是一个身高上几十厘米的差别,而是老师和孩子心的距离,是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代沟”。“蹲下来”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站在同一个心理高度上,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他就会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任何人在被信任的时候都会自重。所以,给孩子训斥,不如给孩子平等和信任。

篇6: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教育转型新思路。为了落实这“三化”的目标,首先把“师生关系”作为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

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课堂”建设,即温馨课堂、情趣课堂和有效课堂,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较高的起点。2012年5月16日,虹口教育和民进虹口区委联合举办举行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更是把我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的回归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作为基层学校,校领导借着“白玉兰论坛”这股东风,组织全体老师认真观摩了论坛的教育录像,组织全体教师从自身谈起,谈如何践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总结出了新型好老师的关键词:有爱、幽默、公平、创新。新型师生关系最看重:爱心。在白玉兰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一位漂亮、儒雅的高中女教师,也从而拜读了她的著作《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

提到老师,我们往往会和“严肃”联系在一起。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声色俱厉,每天起早摸黑。可是我们的学生欢迎吗?喜欢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史金霞老师的这本《重建师生关系》为我们开启了一盏改善师生关系的明灯。史金霞老师在书的自序部分引用了夏丏尊先生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书中史金霞老师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述了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字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延伸。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吗?很难。史金霞老师说,孩子很难理解老师,因为孩子没有老师的生活经历,即使想换位思考,也很难给自己定好位;同样地,老师也很难理解学生,因为教师经常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第三个词就是“对话”,沟通是对话的第一块基石。对话指的就是第四种意义的“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关系和理解。第四个词就是“尊重”。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这几个关键词,史老师还举了许多非常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大家看了以后可以借鉴和运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举一个我校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小刘老师每天带着希望和喜悦走进教室,可是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课后去班主任那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叫平某的学生害怕上学而谎称肚子疼。接下去的一个月中,她断断续续来了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每次来都哭着进教室,抹着眼泪上课。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最害怕的是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她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老师批评她。根源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得好,是英语教学的内涵。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达到学好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理解、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说”,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对教材上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一一解释,那么这只能算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处于被动和漠然的境地中。因此,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说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爱护学生,这也是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真情地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呈现给学生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篇7:和谐师生关系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能力简洁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摘要::新的教育理念,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才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为实现教育目标共同努力。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效果与反思成为本文需要加以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构建

篇8:体验心灵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

一、温暖亲和的举止缩短师生物理距离, 让孩子敢学

在学校, 经常看到学生和教师之间相距甚远, 和学生谈话时, 学生不敢靠近老师。为了缩短师生间的物理距离, 释放学生活泼天性,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要调整自身的外在动作, 以温暖亲和的举止去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唤醒孩子的学习欲望, 让孩子敢学。例如, 教学“认识数字1、2、3”一课时, 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边玩边学, 边做边学。让他们通过拿小棒、摆积木、数手指、找朋友等操作活动, 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其中有一个“数手指”的环节, 教师想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邀请N到前面掰一掰教师的手指, 分别表示出1、2、3。谁知, N走上讲台后离教师很远, 不敢靠近教师, 任凭教师怎么招呼他都不敢上前半步。这时, 教师可主动靠近他说:“你的小手真可爱, 老师好喜欢你的小手。”边说边抚摸他的小手, 然后数一数他的小手指, 边数边报数。之后, 对他说:“下面, 请你也摸摸老师的大手, 数出老师的三个手指, 好吗?”这一回, N勇敢地摸着教师的手指, 大声地数出“1、2、3”。接着, 教师让全班同学同桌之间开展互相数手指活动。师生距离疏远势必造成学生不敢学习, 对教师的讲解、演示等活动产生排斥心理, 不敢亲近老师, 不愿亲近学习。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抚摸、拥抱、蹲下身子等动作亲近学生, 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 使得学生敢于靠近, 与教师亲热互动。

二、风趣幽默的语言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让孩子乐学

许多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和课外大相径庭。课外脱离老师的束缚, 孩子们自由奔放;课堂上回到老师的视域, 许多学生如坐针毡。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善滑稽, 巧发微中。”擅长说话风趣幽默, 能够用巧妙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愉悦人的心情,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 可经常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孩子, 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让孩子乐学。曾上过一节语言课“快乐小海绵”, 该课的目标在于鼓励儿童踊跃表达, 大胆猜测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激发孩子对“爱”的联想, 发现生活中的“爱”。可是, 上课时学生很不配合, 即便教师展示精美的图画, 任凭怎样启发引导, 孩子就是不积极表达。于是, 改变语言风格,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绪:“我是海绵宝宝, 我的生活太无聊, 我要去寻找快乐!”教师指着画面边表演边讲述, 继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一天, 小海绵来到大海边看到一个闷闷不乐的小女孩, 以为小女孩要自杀, 小海绵就……”稍作停顿, 用惊讶的语调问道, “聪明的你们, 一定能猜出可爱的小海绵会怎样做。”“我猜, 小海绵会拉住小女孩。”“我猜, 他会对小女孩说‘不要跳, 跳下去会淹死的’。”孩子们在教师儿童化的风趣幽默的话语中打开话匣子, 再也不畏畏缩缩。乐学的课堂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是乐学课堂的催化剂, 它让师生之间关系和谐, 让学生没有学习心理障碍, 对学习充满着热情。

三、趣味诱人的情境融洽师生情感距离, 让孩子爱学

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能够像亲子关系, 拥有亲子感情, 那么孩子对教师定然不会畏惧, 也不会形成心理距离, 必定会像对待父母一样亲近老师。因此, 在教学中, 要想方设法融洽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促进学生爱学。教学情境化是激发师生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可经常创设趣味诱人的情境。例如, 在一节音乐课上, 为了让儿童掌握弹簧步的动作要领, 学会有节奏的韵律动作, 创设了一个“老鼠娶新娘”的有趣的故事情节,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老鼠戴红盖头、乘大花轿的动画。搞笑诱人的情境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理与扮演欲望, 于是, 邀请几名儿童共同表演“老鼠娶新娘”。教师戴上红盖头扮演新娘后搞怪的模样把孩子们乐得前仰后合, 四名儿童当小轿夫, 跟随《大花轿》改编的音乐旋律, 脚下踩着弹簧步摇摇摆摆地前挪后移。诱人的情境让师生情投意合, 在愉快的情境中开心地游戏和表演。

四、结束语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要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摆脱拘谨束缚, 主动大胆地亲近教师, 使课堂洋溢活力, 让孩子敢学、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许丽萍.幼儿园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03) .

上一篇:活动评价下一篇:留学生怎么购买免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