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2024-08-19

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共8篇)

篇1: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环节。课堂教学具有它的时空性和目的性,每节课都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要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保证教学机制的高速运行。

一、环节优化

环节优化就是从教学程度的组织和安排上保证教学机制的高速运行。

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有教学目的、任务、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的总体目标。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其他各要素都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作用。每一节课教师要想高质量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就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去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思维是在一定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所以课堂上每一环节的安排都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六环节的教学法就是我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课堂结构,这六环节即:激情引欲——指导探索——讨论尝试——质疑调节——反馈归纳——巩固发展。几年来我积极地深入优化课堂结构的专题研究,例如我按六环节的结构设计了“小数基本性质”这一节课。第一环节激情引欲: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商品的标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环节指导探索:让学生动手比较长度为0.5米,5分米,50厘米的纸条的长短,观察老师根据小数意义画出的0.1和0.10的图形,及两个图形大小的比较进行探索。老师这时并不急于总结归纳小数的性质,而是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进入第三环节讨论尝试。然后解答老师提出的质疑问题,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地抓住学生在解疑时出现的问题,调节教学内容和进度,这就是第四环节质疑调节。第五环节反馈归纳,教师根据例题推导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出小数的基本性质。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再一次地巩固练习,然后老师提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什么?来完成第六环节巩固发展,这节课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过去结论式教学的状况。通过对六环节课堂结构的学习和实践我体会到,六环节是对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特殊的时空性和目的性的合理化安排,环节优化能够使教学层次清楚,能够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全面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时间优化

一课时只有四十分钟。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里,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时间只有12至15分钟,这便是教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老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组建相应的课堂结构,以利于发挥最佳的心理状态和最佳的时间效能,提高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益。

首先我们要强化时间观念,备课时要按四十分钟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练习题量的大小。上课时师生都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个大概的时间估算,每个环节都要达到师生默契的配合,才能不浪费一分一秒,教师要环环紧扣,学生要步步有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学生会听讲,精力要集中,训练学生思维要活跃,反映要灵敏,会思考问题,并能按老师要求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教师要掌握好时间,精讲多练,讲要讲得恰到好处。学生参与要全面,悟道要悟透,悟法要悟通。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练习要限定时间,我们要求每节数学课都要有讲就要有练习,练习就要检查,检查形式有行间巡视,有重点巡视,有集体订正反馈。

其次掌握好时间减少浪费。例如课始不要过多地讲评作业情况,检查与本节内容无关的知识。课前谈话过长,旧知复习过多,会喧宾夺主。课头松松垮垮,课后拖拖拉拉,铃声响了课还没上完,这时老师的话再精彩也不会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心早就随着铃响飞出教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在40分钟内的时间进行,对超过一节课的教学要改进。另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要设计好练习的形式。不要单方面的个体练习,如让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观看。应该有在上面板演的有在本上练习的,有口算的,也有笔算的;复习时有板演应用题的,有回答老师提问的,有口算的;新课中练习,有在小黑板上填空的,有做书上习题的,还有学生回答答题的。这样既能加大课堂密度,又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质疑优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开始,有了问题,就能产生好奇心,就有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和积极性。科学家牛顿由苹果为什么能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了地球吸引力。教师必须设疑布障,引导学生求解求知,增强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学习内驱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节课老师都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以及每个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好质疑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指向要明,要有一定的指导性、深刻性,可问可不问的就不问,问就能问得恰到好处。例如,开课质疑 起到激趣的作用,我们就要精心地设计。如在讲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一上课我就拿出3个苹果问学生:“把这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把这3个苹果按2:1的比例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老师在学生一一回答出问题后,讲“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象这样按着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就是按比例分配,那么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又该怎样解答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看谁掌握得最好。”老师一开课从孩子熟悉的分物开始。问题一步步深化,引出新的课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质疑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在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3.75、0.375、375这三个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这个数的大小为什么不相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人又设疑:“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变化的规律以是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是有序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在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中,我还提出了“三质疑”的教学方法,即新课引入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归纳总结后质疑,深化理解知识;结尾质疑,激励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质疑优化还要体现在质疑的时机上,“三质疑”是抓住开课、课中和结尾,质疑的时机也包括知识的衔接点,思维发展点。质疑的问题的优化还要体现在质疑的对象要优化,解疑的学生要好中差优化,群体与个体要优化,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又生疑再解疑中,不断地探索,思维不断地发展和升华。

四、教法优化

教无定法,教又必须有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促使教学优质高产。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法,一般几何形体多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去发现形体的特点及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计算题多采用尝试发现法,自学发现法等;应用题一般采用以旧引新,变化条件和问题,讨论尝试,总结归纳解题方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精神。

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还包括许多方面。例如情感的优化,练习的优化,板书的优化,环节的优化等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篇2: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笔者认为结构薄弱层主要是指在地震作用下,某些结构部位达到屈服强度并出现弹塑性位移,而这些结构部位承载力是为了满足在地震条件下承载力要求,通常情况下,7度以上地区才可能存在结构薄弱层,鉴于6度设防的房屋建筑,其地震作用往往不属于结构设计的控制作用。

1.1薄弱层判定要点

笔者认为薄弱层判定方式主要包括判定指定、个人计算以及强制认定等,设计人员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PKPM软件中可指定某层为薄弱层,在软件计算过程中如抗侧移刚度小于上一层抗侧移刚度的70%、低于三个楼层侧向平均刚度的80%以及楼层承载力发生突变,便可认定该层为薄弱层,如结构布置转换层,其抗侧力竖向构件不能连续传力,对此设计人员可直接认定转换层为结构薄弱层。

1.2薄弱层结构优化设计

上文笔者己阐述薄弱层对建筑抗震较为不利,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结构出现薄弱层。消除薄弱层有效方法为提高楼层抗侧移刚度,主要是扩大柱、梁截面尺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结构层高、减少主体结构埋深。如无法消除薄弱层情况,在结构模型计算时务必根据规范要求釆取有效措施。笔者认为除了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需要放大薄弱层的地震剪力,还要验算主体结构的塑性变形,一旦不满足规范要求,应当调整结构布置情况。

2楼板开洞计算要点

在框架结构中,设计人员对楼板开洞情况较为常见。如建筑开洞面积过大,超过楼层建筑面积30%,其建筑平面属于不规则,设计人员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优化处理。对PKPM结构软件来讲,SATWE、TAT模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SATWE模块主要把所有楼板设置为弹性板,计算楼板平面内刚度接近真实值,但是楼板平面外刚度与真实值存在差距;而TAT模块则是把无楼板节点设置弹性,这就反应该节点刚性楼板假定受到限制,其平动自由度对应节点梁则是柱交点。笔者认为假设某楼层开洞面积超过楼层面积的30%时,可把主体结构所有楼板设置为弹性,这与实际值较为接近。

3框架梁柱偏心要点

根据建筑专业需求,某些建筑外墙与柱边保持平齐,这就需要在框架梁布置挑耳或框梁面与框架柱偏心。有的设计人员对于上述两种方法产生疑惑,不知选哪种更好。如框架梁布置挑耳,不仅确保框架柱与框架梁保持中心对齐,而且对梁、柱整体受力发挥起有利作用。然而,框架梁布置挑耳会造成构造柱上、下部纵筋不容易锚固。

4选用正确的计算参数

4.1折减梁扭

在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框架梁没有布置约束性构件,扭矩无须折减。一旦梁两端均布置楼板,则需要折减梁的扭矩,其折减系数通常控制在0.3 ̄0.5。对于普通工程,其梁配筋应当重复计算,需要折减框架梁的扭矩,并计算梁两端配筋。其次,设计人员需要不折减框架梁的扭矩,可计算出一端有楼板或两端无楼板的框梁配筋,其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真实值,设计人员需要重视折减梁扭矩的内容。

4.2调整梁弯矩系数

在主体结构计算过程中,笔者认为在竖向荷载条件下,框架梁配筋率过大,则会形成超静定结构,不利于现场施工。除此以外,梁端负弯矩因框架梁还没达到承载要求情况下,必然造成对应框架梁塑性内力重分布。所以设计人员在竖向荷载条件下调整框架梁的负弯矩,在平衡条件作用下还应调整梁跨中弯矩。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应在框架梁的不利活荷载作用下考虑梁支座处负弯矩的控制,调整合理的框梁弯矩放大系数,避免因结构设计保守而造成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

5结束语

篇3: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建构音乐高效课堂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有一条途径十分重要, 那就是多方位挖掘音乐课堂的资源,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 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平时上音乐课, 常常是一架钢琴, 一本教科书, 双管齐下, 教师指点指点, 学生哼唱哼唱, 一堂课就算过去了。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建构高效课堂的要求, 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同其它学科一样, 音乐这门学科也需要不断改革, 不断地与时俱进, 使课堂的效率不断提高, 使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增强。

音乐课堂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 它需要我们留心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你在生活中多注意、勤思考, 就会有所发现。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音乐课堂的教学资源。

一、把目光投向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借助网络优势, 不断引进鲜活的内容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 人人都有获取信息的手段, 特别是网络信息会让人们共享。音乐课堂上的一架钢琴、一本教科书毕竟是资源有限, 而且总是落在时代的后面, 缺乏鲜活的内容。有了网络, 我们就可以如鱼得水, 上天下地, 任意驰骋。网络是个无形的大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应有尽有, 你想要什么, 就有什么。如果在音乐课上, 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更新教学手段, 会使音乐课堂加大容量, 加快节奏, 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音乐老师做了一个比较, 同一课时的内容, 在两个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教学, 其效果明显不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优势极其明显。当然,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是为图轻松, 也不是为赶进度, 更不是为了花样翻新, 而是为引进鲜活的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它要求音乐教师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在备课上花更多的工夫和精力, 在制作课件上需要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甚至要几经反复, 不断完善。但既然有了这样好的教学资源, 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它。

二、把目光投向学生家庭, 很好地利用学生家人的音乐天赋,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有一次笔者走访学生, 无意间发现这位学生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二胡、笛子、葫芦丝等乐器, 一打听, 才知道这位学生的家人有几个是音乐爱好者。后来笔者回到学校, 在学生中做了个调查, 发现有许多家庭中都有会拉、会吹、会唱具有音乐天赋的人, 这些不是很好的音乐教学的资源吗?为什么不能够用来为音乐教学服务呢?笔者总算做了一回有心人, 后来, 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兴趣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去向那些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学习吹拉弹唱, 每人专攻一样, 两个学期下来, 都小有成就。最有趣的是, 有个学生的爷爷原来会拉二胡, 不会吹葫芦丝, 听说孙子想学吹葫芦丝, 他就和孙子一起学, 不到半年, 爷孙俩都会吹葫芦丝了。由于学生在音乐道路上和家人走到了一起, 音乐教学真正走上了捷径, 音乐课堂上, 教者省了许多力, 有家庭音乐优势的学生自然而然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所有学生的音乐素养都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把目光投向村尾街头, 欣赏劳动者的歌, 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对劳动者的感情

音乐课同其它课一样, 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它应该像大海一样, 袒露胸膛, 容纳百川。它应该让学生眼观四面, 耳听八方, 使其视野和心胸更开阔, 使其情感和志趣更丰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 有一种歌不是在音乐课堂上, 也不是在演出的舞台上, 而是在村尾街头才可以听到, 那就是人们随口打的号子、哼的山歌, 那是劳动者的歌, 而且是无数劳动者在劳动中创作的歌, 这种歌也许登不上大雅之堂, 但是, 你仔细听听, 会感觉到这种歌特别有感情, 特别有韵味, 特别能让人唱到心里去。毫无疑问, 这种歌又是不可多得的音乐课堂的教学资源。笔者曾经让学生在双休日到村尾街头走一走, 用心听听那些劳动者的歌, 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带到音乐课堂上来。学生们开始不以为然, 可听这种歌的机会一多, 听的时间一长, 听后的感受一深, 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起了不同的变化。他们渐渐认识到, 劳动最光荣, 不仅表现在劳动者自食其力, 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上, 而且还表现在劳动者在劳动中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有独特的艺术享受上。不少学生由轻视劳动变得热爱劳动, 由疏远劳动者变得亲近劳动者。学生们有如此大的思想感情变化, 再上音乐课, 可以想见学生们的热情会有多高, 课堂效果会有多好。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画家、裁缝、冶匠、细木匠或音乐家, 他就必须从小从事那种技巧, 因为那时他的想象是活泼的, 指头是柔顺的, 否则他便绝对作不出什么结果。假如要使虔信在任何人的心里生根, 那就应该在他年纪还轻的时候把它灌输进去;假如我们希望任何人有德行, 我们就应该在他的少年时期训练他;假如他在智慧方面得到巨大的进展, 我们就应该从婴儿时期就把他的能力引向这个方向, 因为那时欲望正在沸腾, 思想正很迅捷, 记忆正很牢固。”这段话讲得太好了, 它告诉我们, 作为教育工作者, 肩上的担子是何等沉重, 培养学生的技巧、能力、品德, 越早越好。因此, 在音乐课堂上, 能够想方设法, 多方位挖掘音乐教学资源, 多层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文章针对音乐教学手段单调, 提出多方位挖掘音乐教学资源, 多层次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把课堂与家庭、社会沟通起来, 使课堂充满活力。

篇4: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一、教学方法的选取需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权威”,学生循规蹈矩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欠缺创造能力。为打破这一局面,在选取英语教学方法时,教师需遵循新课程教育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单一讲授式的教学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其创造更多自学机会,让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探索发现。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直接呈现所谓的标准答案,以致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如果全凭教师灌输讲解,学生往往是死记知识,即便当堂能理解,过后也易于遗忘。而如果先呈现有关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积极思考,挖掘知识,则能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设计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考虑是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需要围绕实际教学内容,灵活选取。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布置有关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5 Birdwatchers 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时,教师要本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任务型活动为主,给学生创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譬如,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先展示“团团”和“圆圆”这两只熊猫的图片,再布置任务:运用所学英语对此进行描述。而后展示鸟类的图片,并开始教学表达鸟类名称、外形特点的词汇,为描述活动奠定词汇基础。而后进行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对事先准备好的鸟类词汇卡片与外形特征词汇卡片进行快速分类。通过这一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立刻被提起来了。

二、教学方法的选取需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学生而言,他们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之间都有明显差异。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以统一标准来要求学生,避免一刀切,而需要设置不同的梯度,分层要求开展多样的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位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力求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个性能够得到发展。如分层教学、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都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能够让各层次学生都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以英语阅读分层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问题的梯度性与层次性,注重练习、指导的分层,循序渐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有所收获。譬如,当学生阅读后,教師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层次各异的阅读理解题或听力理解题。其中,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能够明白书面指令,把握大意,读懂材料字面意思,能够从文中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理解文章大意,会从简单文章中获取所需信息,可以依照上下文猜测生词,理清故事人物、事件顺序,能够推理与判断;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结合上下文,根据构词法来猜测生词意义,明白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主题,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复述活动,总结观点,合理评论。教学后,可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自由选择任务,独立完成。

三、教学方法的选取需预留师生交流的空间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多向互动的动态过程。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是否能够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使之既突显教师的指导地位,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共长。其中,启发式教学、探究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都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机结合起来了,构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交流网络,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下,完善认知结构,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多种能力,并使课堂保持着活跃的氛围。

篇5:多层房屋结构优化探索

8级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多层房屋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情形。倒塌的半倒塌的和虽未倒塌但结构已严重破坏的都显现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多层房屋的底下部破坏明显重于房屋的顶上部,这也包括后来发生的台湾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都显现了这一现象。使我们认识了地震作用(主要是水平作用,也包括竖向作用即组合作用)对多层房屋结构产生的作用力是底部最大上部最小,逐层递减,呈三角形分布。自然就联想到杂技团的“叠罗汉”节目:站在最下面的演员的踝关节受力最大,而站在最上面的演员(能“叠罗”4人)的踝关节则受力最小。此时若突然在最下面的演员站立的地面上侧向相对踝关节作用一个水平(与竖向作用组合的)作用力,后果很可能是该演员的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或腰椎受到严重的“破坏”,显而易见,站在最上面的演员的关节则不会受此程度的破坏。而且是“叠罗”的人数越多最下面的演员受破坏的程度就越严重。

通过汶川大地震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受静力作用或地震作用的多层房屋结构设计宜按多层房屋竖向的实际受力状况“优化设计”,即保证上部结构,强化下部结构,即俗称的“一不动,百不摇”,也就是下(层)不动,上(层)不摇。

2 多层房屋结构优化的概念及意义

结构优化就是更符合结构实际受力需求的科学设计,是以保证结构安全为前提以节省资源、降低工程成本、保证使用功能、提高工程价值为目标结构创新设计。

多层房屋结构优化就是针对多层框架结构的弱点,采用“墙、柱、梁联合承重,协同工作”的结构模式。调整框架柱的几何形状;根据框架结构竖向受力的三角形分布,合理调整框架柱的截面;根据填充墙的承载能力,调整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合理调整墙体厚度;根据房屋抗震设防烈度灵活布置装配式预制空心楼板;利用某些结构的单体构件组合后的整合联合作用设计结构;利用新材料的优良性能设计结构;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使结构得到强化。

3 多层房屋结构优化探索

3.1 砖混结构房屋的墙下条形毛石基础优化

1)季节性冻土地区条形毛石基础浅埋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基础埋置深度一般都与冻深相等,或稍大于冻深。虽然现在允许基础埋深小于冻深,但是有限制条件的。可有些条件是可变的,如地下水位高低,如秋季降雨量大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冻层就会加深,冻胀变形就会加大。所以黑龙江大部地区的房屋基础都埋置在-2.00m以下(冻深线下)。可基础埋置越深截面就越大,截面越大建造成本就越高。为了降低成本,可将基础浅埋在冻层中,利用苯板优良的隔热保温性能,将苯板置于条形毛石基础底面外侧下方至冻深线处,可有效地阻断低温冷冻向基础底面下传导。增加成本不多,简便易行,但可降低很大的成本。例如某地区冻深-2.00m,又-2.00m深处地基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1.30m深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相等,且条形毛石基础底面埋置-1.30m处满足基础底面扩展要求(保证毛石基础不凸出自然地面)。按常规设计基础底面须至少埋置在-2.00m处,如利用苯板优良的隔热保温性能将基础底面浅埋在-1.30m处,可使基础截面高度降低0.7m。这样算来,一幢建筑内外墙基础节省的资源和降低的成本就很可观了。

具体做法见图1。

在寒冷严寒季节性冻土平原不出产石头的地区,没有价廉的毛石可用,砖基础耐久性又差。此时采用可设计得很薄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浅埋在冻土层中,并用苯板阻断低温冷冻向基础底面传导的基础设计方案将是最好的选择。

2)开有门窗洞口的砖混结构外墙下的条形毛石基础底面宽度优化

开有门窗洞口的墙下刚性条形毛石基础(含砖基础)的受力特点是:房屋的上部荷载经窗间墙逐层下传(该墙应承载的荷载)至条形基础的顶面。与条形基础顶面(基础圈梁顶面)接合的窗间墙底面(首层底面)就是承受最大竖向荷载的截面,或称为最危险截面。而位于门窗洞口部位的条形基础顶面却无竖向荷载(门洞口),或只有极小的永久荷载(窗洞口处有窗台下一段墙体自重)。设计条形基础最重要的步骤是:根据基础上部承受的最大荷载的截面即危险截面和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这个宽度相对于门窗洞口段而言是不经济的,换言之就是门窗洞口段的条形基础的承载能力没有被利用。一般地一道墙体的门窗洞口所占墙体长度的总和,大于等于窗间墙所占墙体长度的总和。如果考虑窗间墙底面的最大荷载由窗间墙段的条形基础和门窗洞口段的条形基础共同承担,相应地就可缩小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和基础截面高度,实现既保证结构安全,又节省资源,降低工程成本的优化目的。就整道墙而言,窗间墙作用在条形基础顶面的荷载可假设为集中荷载,当考虑门窗洞口段的条形基础同时参加承载后,整段条形基础受力实质上就转变为匀布荷载了。考虑门窗洞口段的条形基础能够参加承载,是因为现在的条形毛石基础设计具备了两个重要的保证性结构设计:一是在毛石基础砌体顶面设置钢筋混凝土基础圈梁;二是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M10水泥砌筑砂浆砌筑毛石(规范规定);另外,还有刚性基础的固有特性--沿墙纵轴方向的“刚性角”协同工作。毛石基础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提高了毛石砌体的抗压抗剪和弯曲抗拉强度。

毛石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基础圈梁的组合体即条形毛石基础,受多个窗间墙传来的上部荷载作用后,它的受力工况就如一多垮连续梁(假如倒置过来)。一段段的窗间墙就是连续梁的铰支座,那位于窗洞口段的条形毛石砌体,则可认为是该段简支梁的受压区(该段梁承受负弯矩);而经条形基础传给地基的上部荷载作用于地基后,地基生成的反力则可认为是连续梁的匀布荷载(见图2)。

如果将条形毛石基础按毛石砌体与基础圈梁组合的一个整体组合梁考虑,毛石砌体将转变为组合梁的受压区,圈梁中的受压钢筋则可转变为受拉钢筋(一般地圈梁均为双筋梁),此时的条形毛石基础就是一个倒置过来的“T”形单筋梁。它的承载力将大幅度提高。就是说位于门窗洞口段的条形毛石基础完全能参加承载由窗间墙段分配来的上部荷载。

另外窗洞口段“组合梁”的计算垮度受窗台下砖墙砌体的沿墙纵轴方向的“刚性角”(横轴不存在)、基础钢筋混凝土圈梁的纵轴方向“刚性角”(横轴不存在)和基础圈梁下毛石基础砌体的纵轴方向的“刚性角”协同工作的有利作用,使“组合梁”的计算垮度大幅度缩小(甚至为零),“组合梁”承受负弯矩也就相应的大幅度减小(甚至为零),在门窗洞口段“组合梁”的负弯矩为零,是因为门窗洞口宽度较小,两窗间墙下毛石基础的纵轴“刚性角”在洞口中心相交形成的“实心拱”的承载力作用。也就是说该洞口即使无钢筋混凝土圈梁参加承载,洞口段条形毛石基础和窗台下砖墙砌体也不会受地基反力(负弯矩)作用而开裂破坏(见图3)。

需要说明的是,沿墙纵轴方向毛石砌体结构自然形成的“刚性角”要大于相对横轴方向按设计组砌形成的刚性角,因为它是一道整体的毛石砌体与基础圈梁的组合体。两窗间墙下窗台段墙体和窗台下的条形毛石基础沿墙纵轴方向相对的“刚性角”相交形成的“实心拱”的承载力也大于空心拱的承载力。

总之,考虑门窗洞口段的组合梁参加承担上部荷载,不但能保证结构安全,又可使条形毛石基础的截面高度、宽度显著减小,达到了节省资源、降低工程成本的优化目标。

3.2 多层房屋墙体优化

1)砌体结构房屋墙体优化

墙体优化主要是外墙墙厚是否能减薄(仅就黑龙江等寒冷严寒地区而言)。现在已普遍使用非烧结砖做为墙体材料(如水泥蒸压砖),由于非烧结砖隔热保温性能差,用于外墙须做外保温。就是说砌体结构外墙墙厚的确定不必再考虑砖墙自身的隔热保温性能。如为了保温性能黑龙江省的房屋烧结普通砖或烧结多孔砖外墙多设计成490mm厚,从承载力考虑是浪费的。这样采用非烧结多孔砖外墙只须考虑房屋结构方案、抗震设防烈度、墙体的承载力、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来考虑墙厚即可。一般办公楼、教学楼、住宅楼等均属刚性方案房屋。整体刚度大,稳定性好,相应地外墙厚度就可减薄。又考虑房屋底层承受竖向荷载最大,顶层荷载最小的三角形分布特点,则可将底层墙加厚,顶层墙减薄。例如黑龙江6度~7度设防地区,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的外墙,1层~4层可按370mm厚,5层~6层则可按240mm厚设计。或者1层~3层370mm厚,4层~6层240mm厚。如非抗震设防多层房屋,1层外墙按370mm厚设计,2层~6层按240mm设计。外墙转角处按规范要求连续砌筑,不能连续砌筑的也要按规定甩斜槎,这个措施在组织施工时是不便捷的,此时若在外墙转角处设置“L”形钢筋混凝土角柱能有效地保证外墙的整体性(加箍)提高整体刚度,相应地提高了结构的抗力。

2)框架结构填充墙优化

对于传统框架结构笔者主张采用“墙、柱、梁联合承重、协同工作”的结构模式(见参考文献)。实质就是框架结构与砌体结构相结合,两结构优势互补的结构优化思路。该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填充墙”参加承担竖向荷载,且要采用先砌“填充墙”后浇混凝土柱梁的施工工艺,使结构强化;增加隔墙厚度;非抗震设防框架结构房屋可用空心砌块砌筑,钢筋混凝土芯柱补强;6度~7度一般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外墙填充于柱两侧的窗间墙段用多孔砖砌筑,不承重的窗洞口窗台下段可用空心砌块砌筑;8度及8度以上的特别抗震结构外墙宜全部用多孔砖砌筑,在这里仍提出“上薄下厚”的外墙厚度优化思路。

3)框架结构的框架柱与框架梁优化

对于有隔墙的框架结构中框架矩形柱,可改为“L”形和“T”形的异形柱(角柱、边柱)。依据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上小下大的三角形分布,将框架柱截面相应地按上小下大方式调整,截面不便调整的矩形柱,亦可调减上部柱的配筋。根据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纵轴横轴两个主轴方向受力大小的差异,调整框架柱截面,即增大相对于横轴方向的截面(见图4)。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应根据填充墙所能承担的荷载和抗震设防烈度大小确定,肯定地说在“墙、柱、梁联合承重,协同工作”的结构模式下,框架梁截面高度有很大缩小的空间。“强墙弱梁柱适中”是框架结构优化的主导方向。但在“墙、柱、梁联合承重,协同工作”的框架结构模式下,考虑填充墙承载后框架结构传力途径的变化,基础框架梁的截面高度须相应加大。就是说由填充墙逐层传下来的荷载最后叠加在基础框架梁上,再由基础框架梁传至独立基础柱上,而不是每层填充墙的荷载由当层填充墙下的框架梁承担后再传到支撑该梁的框架柱上。

对于抗震结构而言,框架梁截面缩小后,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将有所下降(未考虑填充墙作用前)。可在梁柱相交的节点处设置加固角和腋肢来补强。底下层的加固角和腋肢截面尺寸可大于顶上层的加固角和腋肢的截面,抗震设防级别越大,加固角和腋肢的截面亦应越大。框架梁柱相交的节点处设置腋肢和加固角后,使梁柱相交的节点处形成的受力核心区截面扩大,可使框架梁的计算垮度和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显著缩短,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大幅度增强了结构的抗力。还可根据结构具体情况灵活加大外墙四角的“L”形异形柱截面,还可视外墙长度在外墙中间适当位置加大“T”形异形柱截面。使整体结构更加“四平八稳”。

4)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优化

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板相比,装配式预制空心板具有诸多的优点,如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资源,可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等。它是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成果,所以还应大量应用空心板。但受地震的影响和它的板缝易开裂(施工质量不佳)的缺点,人们不再愿意用预制空心板做楼板。其实,只要解决了空心板拼缝工序的施工质量问题,板缝就不会开裂,再根据不同的房屋抗震级别灵活布置空心板,就可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如6度~7度一般抗震设防的建筑中,一层可全部现浇或选择建筑平面的重点部位设置整开间的“现浇板带”,以上各层则全部应用空心板。再如8度及8度以上特别抗震设防的房屋,可隔层布置空心板。如1层、3层、5层现浇,2层、4层、6层安装空心板。非抗震设防房屋则全部应用空心板。

4 结语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经过对多层房屋结构不断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必然会使多层房屋的结构不断地创新优化。从而提高房屋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节省资源、降低工程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我们对多层房屋结构永远探索、追求“更好”。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滕智明,张惠英.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篇6:全方位、多层次考核

关键词:德育课;成绩;考核模式;综合能力

30年来,我既讲述过《政治经济学》《哲学》,又讲述过《法律基础知识》,而今则讲授新编教材《德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新编教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上都比原来的教材前进了一步;“通俗易懂,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学生普遍这样反映。新编教材不但可以帮学生“坚定人生信念”,而且反映了社会的实际要求,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仅需求技术精湛的劳动者,更需要思想品德高尚的劳动者。这一切的改革无疑给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伴随着教材的改革,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穿新鞋走老路”的考试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迫切需要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考核方法。如何搞好职业技术院校德育课的成绩评定,是摆在所有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呈现出来以供大家借鉴。

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当结合学生的考试结果和平时的学习情况来判定。根据这种精神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平时考查、理论考试和实际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好胜心理强,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争着发言;有时学生因教师没有让他回答问题而沮丧,甚至对教师产生意见。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

1.课堂提问需要竞争

每讲完一个章节后,我都给学生留一定量的思考题,所提问的题尽量能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且富有思考性,下次讲新课前都要复习提问。例如,德育第五章讲完后,我让学生思考:“目前你具备了哪些职业素质?提高职业素质的意义?”这对讲述新课“职业道德的内涵、作用”奠定了基础。检查旧课时,先指定学生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准备补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恰当地利用表扬的方法,坚持当堂记分当场公布并累积到总分中。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课堂教学也需要竞争,竞争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便于我们及时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训练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课室讨论发言也需要竞争

新编德育课教材中课堂讨论部分很多,由于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讨论中往往控制不了课堂讨论气氛。有时,讨论的结果和讨论的目的相差甚远,课堂讨论成了课堂自由谈。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讨论前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再在课上进行讨论。例如,“职业道德规范”做出的讨论题是:社会主义发展需要职业道然规范吗?试举例分析说明。有的学生从道德的内涵、作用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发展需要职业道德。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市场经济用金钱管理社会。两种观点,两种交锋。最后,学生归纳出:社会之所以发展,就是因为有一批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学生针对不同的观点,交锋争辩,讨论激烈,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而我则对发言者的分析水平和发言次数做了详细记录,且不失时机地做出表扬和打分,将分数记入期末成绩总评中。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而且能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讨论水平。

3.把竞争机制引入检查书面作业中

德育课需要有适当的练习作业,这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往往既不打分,也不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因而学生很容易忽视对作业的检查。这学期我坚持把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和要求写的讲演稿、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作业打成分数并记录成绩册,将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评。总之,在平时考查时,如果确立平时成绩为30%,那就把30%的总分分为若干部分进行积分。

竞争并不是优胜劣汰,而是“有三分好就鼓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石成火、激人成才”的目的。通过运用激励的办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进取性,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理论考试的方法要解决

期末考试是检查学生半年来对所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和运用情况的体现,也是检查教學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它促使学生将平时学习的知识加以系统巩固。因此,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传统的考试方法亟待解决

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应答,对运用能力则考查得甚少,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重重复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觉悟、重第一课堂轻第二课堂的现象。统一的答案和评分标准等,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当然,对于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然而,传统考试方法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这不能不说是传统考试方法的失败。针对新教材德育课的特点,我相应地提高了分析、说明、理解问题的分数。例如,在社会主义时期要不要提倡大公无私的精神?请简要说明。实践证明,这种试题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提高了认识,又注意了行为,达到了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2.在考试方法上采取灵活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方式

(1)要精心设计试卷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内容、怎样考。其次,做到试题不偏不怪,难易适度,由易到难,形成梯度,拉开档次(不超出教学大纲和新编教材的范围)。再次,试题紧扣形势,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感较强的问题并且做到答案准确、唯一。让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70~80分之间,而且试题偏重理解,防止死记硬背的现象。

(2)采取学生自命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上交一份试题和标准答案。期末试题可以从这些试题中优化而来。这样,学生在搜集试题和整理标准答案的过程中不但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自己也可以得到学习和提高。特别是当学生看到自己整理的试题出现在期末试卷中时,欢喜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运用口试的方法

口试在期末考试中应占一定的比例,因为它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但由于种种原因,口试一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我抽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口试。在口试中我事先拟定若干题目让学生抽签回答,并结合实际情况刨根问底,从而测试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既杜绝了闭卷考试中的不真实现象,还能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启发学生思维。

总之,考试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一定要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要根据不同的考试目的来选择考试方法。

3.试卷讲评课要有目的、有步骤、有准备地进行

(1)讲评课上坚持以鼓励为主

试卷分析一般包括:试题分析、答卷情况分析和成绩统计。在阅卷进程中,教师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将那些紧扣题意,理论和实际联系紧密,分析深入,甚至有创见的答案记录下来,以备在讲评课上宣读或张贴。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不要动辄斥责、讽刺、挖苦,要热情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明方向,坚定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后进生的目的。

(2)在讲评课上要坚持以启发为主

讲评不只是教师單方面的活动,应是师生共同讲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特别是对于考查运用能力的重点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动脑,辨别正误,分析原因。这样,不但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

三、充分体现知、行的统一

1.行为考核是德育课成绩评定的基础

德育课与其他专业课不同,它是融知识、能力、思想觉悟为一体的。这就是说,要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因此,考查学生不仅要看他掌握多少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实际表现。然而,一个学生实际表现的好坏,是考卷不能反映出来的。

2.实践考核是德育课成绩评定的目的

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可以使理论更丰富、更完善。而单一式考试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在这学期的德育课成绩考核中,我把实践的分数合并到期末总评成绩中,令每学期一次的实习活动为实践能力的打分提供依据。每次实践结束,我都采取学生自己打分、小组讨论、教师评定的方法,确立学生的实践分数。这样能使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恰当地做出期末成绩评定

学生期末德育课成绩应是平时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际水平成绩的综合。平时考核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发言、书面作业(讲演稿、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理论考试成绩又包括:笔试、口试;实际水平成绩则包括:行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如果采取3:4:3,那就把各项所得分累计起来构成学生的德育课成绩,其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学生的德育课成绩要既能反映学生上德育课的情况,又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杜绝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篇7: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层次性;教学质量;提高;多媒体

一、为何提出英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

我们经常在上完一堂课或听完一堂课时,尽管课堂很投入,气氛也很热烈,但总有一种欲说还乱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课堂的结构层次不清晰,导致训练不到位,教者不清,学者不明,以致于费时低效。

二、层次性原则的基本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的层次一般分为三个:理解性层次,操练巩固层次和交际性层次。理解层次即教学输入阶段:教师做知识呈现,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知识点。操练巩固层次即强化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限制性的规范操练。而交际性层次是知识的输出阶段,学生运用所学创设情景,进行自由的交际和沟通,达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尤其是近几年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之后的实践与效果就这三个层次进行进一步阐述。

1.理解性层次主要指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和观察英语的特点,在情景中理解,识记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进行机械性句型操练。这一层次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开展的。

如学习“I enjoy doing …”: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指导如下进行:

T:…watch film.S:I enjoy watching film very much.

T: …play football.S:I enjoy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

T: …read novels.S:I enjoy reading novels a lot.

在这一层次,师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分别为:教师是讲解者和示范者,学生是观众和模仿者。由于涉及到较多的机械操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练的目的,学生只有形成了操练的内部动力,才会认真地对待。

2.操练巩固层次主要指在情景中通过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言语技能。众所周知,学习英语要不断积累,巩固和完善英语知识结构。因此,在这一层次,特别强调有意义的训练,旨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习兴趣,为开展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这一层次的活动是在教师的半控制下进行的,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活动形式可有以下几种:(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可以把问题设计在电脑上,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时间。(2)可以在网上下载图片,键入关键词,让学生看图说话。(3)提供复述提纲,关键词,图表等复述课文。(4)教师给学生不同的信息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表述。

3.交际性层次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果英语知识只停留在记忆阶段而不能对对其灵活运用则变成僵化的知识,由于得不到灵活运用,知识也得不到巩固。因此,运用知识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环节,只有重视和加强这一环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交际性层次所表现的特点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教师基本上不予控制,语言材料不限定,活动内容不是围绕某个特定的语言项目,学生可自由选择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强调表达的流利性和语言所表达的内涵;活动者之间有交际的需求,有需要填补的信息沟。从师生的作用看,教师是裁判,帮助者和记分者,学生是表演者。由于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交际是和创造能力紧密相联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重点。

交际活动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交流信息。如在入门阶段,可利用电脑呈现与人见面的场景,介绍各自家庭情况导入交际练习,如:Hi! My name is Lucy. I have a big family… What about you?(2)达成共识。班上有些事情需要全班同学讨论后才能做出决定,如开Party需要做怎样的准备工作。可以先展示图片,提示学生一些注意事项等。(3)解决问题。问题可以通过图片或录象等手段提出,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激发讨论的热情。(4)故事接龙或辩论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以致用,再通过用提高学的热情。

以下笔者想粗浅地谈一下电脑多媒体在英语层次性教学中的优点何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首先是大容量,集成性和快速高效,它可以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再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学生信息输入量。其次是趣味性强。电脑可把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变成具体,把宏观的东西微观化或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化枯燥为生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设类似真实的生活情景。尽可能的创设类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尽量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素质,是在英语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实现交际法教学的关键。而电脑多媒体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潜在的语言习得能力的发挥,有利于英语顺利教学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是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恰恰是多媒体的优势所在。

总之,利用多媒体使杂乱的课堂明了化,让语言点在一个实实在在的情景载体中,变的有血有肉,灵活有趣,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看图说话和写作能力,而且多媒体的运用还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

当然,我们可以多方位,多手段地优化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多渠道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并非局限于笔者所谈的多媒体手段。而如何多角度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将是另外一个需要广大同仁致力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仕清.《英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中小学教学与研究》 ,2002,3

[2]张冠文.《利用思维状态规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5,3

[3]张新明.《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7-18

篇8:多方位多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航天科工以“三张网”(内部专有云网、工业互联网、国际工业互联网)为平台,以“三大目标”(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为导向,大力开展“三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实现打造“三位一体新业态体系”(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总目标,取得初步成效。2013至2015年,航天科工除较好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外,营业收入年递增12.2%,利润总额年递增13.8%,經济增加值年递增15.6%;今年1—4月份,航天科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8%,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6.3%,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专有云网是航天科工“智慧企业运行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全集团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科学计算与大系统仿真等核心业务,在专有云网上开设“双创”专区,制定鼓励和保障内部员工创新团队利用专有云上公共资源开展创新创业。主要做法:一是建立“三期三池”专有云众创空间运行机制(“三期”指航天创客创意种子培育期、创新产品孵化期和创业产业加速期三个阶段,“三池”指航天创客创意提炼池、种子培育池和成果转化池)。二是鼓励创客团队跨单位联合开展“双创”,创客在专有云众创空间发布邀约信息,在线招募创客团队,实现创客团队线上线下协作、跨院多地联合创新,集团总部在年度自主创新项目计划中设立“院际联合创新及成果转化”科目,对创新团队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及成果转化给予经费支持。全集团现有近2000个各类“双创”项目在运行,其中前沿基础探索项目100余个,装备研制生产技术应用创新型团队1600余个,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团队300余个。

工业互联网和国际工业互联网是航天云网的两个主要业务平台,致力于提升我国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及制造业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同时对接国际制造业及制造科技服务业。目前航天云网主要承载“创新创业”、“云制造”和“工业品商城”三大业务,并设有若干专区。

航天云网线上众创空间及线下“双创”基地通过线上品牌推广和线下项目征集等活动,汇聚社会双创项目近1000项,其中北京地区400余项,内蒙古、江西、贵州、四川、云南、广东、浙江等区域推广落地500余项。项目以“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为主,并结合各线下区域特色,共涉及工业制造、机器人、电子芯片、基础材料、医疗卫生、化工、环境监测、玩具、智能家具、体育健身等10余个门类。项目团队规模以5—20人为主,创始人多为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的年轻创业者,并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具有多年工作经历,项目团队多处于加速成长阶段。

设立“三创新”特区促进“双创”见实效。由于“双创”既无经验可借鉴,也无教训可吸取,我们按照“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行、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原则,以设立“三创新”特区的方式,为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航天科工以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四大基础技术和一个新业态体系建设规划为牵引,重点实施11个“三创新项目”,并设立16个“三创新”特区。目前,在商业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智慧产业、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与产品、大数据应用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增材制造技术、功率激光与信息激光技术、太赫兹技术、量子器件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安防技术等领域投资数百亿元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加速了企业发展新动能的形成过程。

上一篇:政教副主任述职报告20140下一篇:语言描写作文片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