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

2024-08-15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共6篇)

篇1: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 2007年4月5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正常运行,保证«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以及与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通用航空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另行制定。

第三条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负责对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民航总局航空保安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及其派出机构根据民航总局的规定,负责监管辖区内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工作。

第四条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支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以下简称机场)开展航空安全保卫工作,并对其管理 机场的航空安全保卫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第五条 旅客以及其他进入机场的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航空安全保卫的法律法规和本规则。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六条 机场管理机构是本机场航空安全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实施有关航空安全保卫规章、标准和措施,防止非法干扰行为,保证有关人员和财产安全。

第七条 机场管理机构在安全保卫方面的职责包括:

(一)制定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并确保方案的适当和有效(执行)。

(二)依法设有相应的航空安全保卫机构,配备与机场呑吐量相适应的人员和设施装备,并按照标准提供工作和办公场地,使之能够具体承担并完成相应的航空安全保卫工作。

(三)将安全保卫需求纳入机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和建设中。

(四)按照《国家民用航空保安培训大纲》对员工进行培训。

(五)按规定及时上报非法干扰民用航空信息和事件。第八条 机场应当按照规定成立机场航空安全保卫委员会,协调监督机场管理机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和机场租户等驻场单位实施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

第九条 机场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应当接受局方的在任何时间或 地点对其进行的监督或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

(1)本规则的规定;

(2)本单位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的要求;

(3)其他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有关安全保卫的相应要求。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局方的要求,提供能够证明其遵守本条上款的证据,其中包括记录、档案的副本。

第三章 安全保卫方案的审定

第十条 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应当按照规定报民航总局或者地区管理局审定。

第十一条 年客流量在200万以上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城市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报民航总局审定,其他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报地区管理局审定。第十二条 方案的形式和内容

(一)方案的形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以书面形式独立成册;(2)采用易于修订的形式;

(3)在修订过的每一页上注有最后一次修订的日期。

(二)方案的内容应当包括:(调研方案包括的内容)

1、机场的基本情况,;

2、机场保安委员会的组成及成员名单、联系方式;

3、机场及保安部门之间职责分工;

4、机场保安区域的划分(分条或附件列明);

5、控制区管理和进出控制(候机楼通道及围界道口);

6、控制区证件(人员及车辆的证件种类、内容、申办程序、管理制度);

7、旅客及手提行李的保安控制;

8、托运行李的保安控制;

9、航空货物的保安控制;

10、航空器的看护;

11、非法干扰的应急反应;

12、人员的招录和培训;

13、质量控制措施。

(1)航空安全保卫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其中包括安全保卫的副总裁或者副总经理及其替代人员、安全保卫主管的姓名,以及全天24小时联系的具体方法;

(2)为满足本规则第*条(*)款安全保卫主管的职责要求所采用的程序;

(3)为满足本规则第*条人员的配备要求所采取人员的配备标准;

(4)安全保卫训练大纲;

(5)控制值勤时间、飞行时间和休息期的详细程序;(6)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安全保卫器械的要求所采取的程 序;

(7)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机场执法人员的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8)为满足本规则第*条预留座位的要求所采取的程序;(9)为满足本规则第*条航空器保安检查的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10)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武装人员的运输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11)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押解或遣返接受司法或行政强制措施的人员乘坐航空器的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12)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驾驶舱的安全保卫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13)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扰乱性旅客的管理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14)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空中安全保卫记录的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15)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背景调查的要求所采取的程序;

(16)本规则第*条规定的应急预案;

(17)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炸弹威胁和空中劫机威胁的要求所采用的程序;

(18)为满足本规则第*条关于非法干扰行为报告的要求所 采取的程序;

(19)《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方案的批准和修订

(一)安全保卫方案的初始批准。机场管理机构必须至少在准备开始运行前90天,将其安全保卫方案提交民航总局公安局进行批准。批准程序如下:

(1)民航总局公安局在接到提交的安全保卫方案后20个工作日内,对方案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要求,则批准该方案;否则将书面通知需修改该方案,以满足本规则的相应要求。

(2)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修订通知后 个工作日内,将修改后的安全保卫方案提交民航总局公安局,或者请求民航总局公安局重新审议其提出的修订内容。

(3)民航总局公安局根据接到的重新审议请求,可以更改或撤销原修订内容,或者对原修订内容予以肯定。

(二)机场管理机构要求的修订。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对安全保卫方案的修订程序,通过对方案的不断修订,确保其现行有效。机场管理机构可以按如下程序,向民航总局提出修订其安全保卫方案的要求:

(1)所提出的修订要求必须在生效日期前至少45天提交给民航总局公安局。

(2)民航总局公安局在收到修订请求后20个工作日内,书 面批准或否决该修订请求。

(3)如果民航总局公安局认为修订内容能够保护航空安全和公众利益,并且达到本部要求的安全保卫水平,则将批准机场管理机构提出的对安全保卫方案的修订。

(4)在收到对修订的否决后 个工作日内,机场管理机构可以向民航总局公安局提出重新审议该否决意见的请求。

(5)在接到重新审议的请求后,民航总局公安局可以批准该修订内容,或者对否决意见予以肯定。

(6)任何机场管理机构可以代表其他机场管理机构,联名提交修订意见。

(三)民航总局公安局要求的修订。出于保护航空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需要,民航总局公安局可以按下述程序提出对安全保卫方案的修订要求:

(1)民航总局公安局以书面形式向机场管理机构提出修订建议通知,规定机场管理机构可以在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时间内,对修订提出书面意见或评论。

(2)在认真考虑过全部意见、评论及相关资料后,民航总局公安局将通知机场管理机构最终的修订内容或者撤销修订建议通知。如果修订内容被通过,则在机场管理机构收到修订通知后不少于20个工作日后生效,除非航空器运营人在修订内容生效前10个工作日内提出重新审议的请求。机场管理机构必须将提请重新审议的书面请求发送给民航总局公安局。如果提请重审的书面请求及时,则会推迟 修订的生效日期。

(3)收到提请重新审议的书面请求后,民航总局公安局可以修改或撤销原修订内容,或者对修订内容予以肯定。

(四)紧急修正案。如果民航总局公安局发现存在涉及航空运输安全、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则应立即发布紧急修正案,无需采用本条(c)款规定的提前通知和征求意见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民航总局公安局将在修订通知中加入对修订原因和调查结果的简要陈述。机场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本条(c)款的程序,提出重新审议的书面请求,但该请求不会推迟紧急修正案的生效时间。

第十四条 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标准要求可高于国家标准和本规则要求。若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则在局方审计和检查监督中依据企业标准。

第十五条 经局方审定的方案即具有约束力,机场管理机构及有关单位必须执行;该方案同时纳入局方审计和检查监督范围。

第十六条 方案的分发和保存

(一)机场管理机构在其主营业地至少要保存一份完整的安全保卫方案原件。

(二)在每个服务部门有一份易于得到的安全保卫方案完整副本或者相关部分,或者相应的实施细则。

(三)安全保卫方案的分发、透露必须受到限制,只局限于应知 人员知道。

第四章 机场运行时的审查

第十七条 机场开放使用时的审查

参考《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民航总局第129号令,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运输机场工程验收和行业验收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第十八条 换发机场使用许可证时的审查

参考《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民航总局第156号令,2005年11月7日起施行)有关内容。

第十九条 机场改扩建时的审查

参考《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补充审查。

第二十条 具体的安全保卫条件

根据《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标准》等法规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 应当有依法设立的安检机构,提供场地、符合总局要求的流程和设备。

第二十二条 机场应当有依法派驻的公安机构。

第二十三条 机场应当配有与机场等级相适应的消防组织和设施 设备。

第二十四条 机场如需设立其他安全保卫机构,应当符合《民用航空保安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如何设置或再进一步要求设置保卫机构)

(人员、机构、设备、经费保证标准)第五章 机场控制区管理和通行管制 第一节机场控制区管理

第二十五条 基本要求

机场开放使用应当设有机场控制区。机场控制区(Security restricted area)是指根据安全需要在机场划定的进出受到限制的区域。第二十六条 备案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其运行活动对民用航空的持续安全至关重要的区域,将其划定为机场控制区,并报民航地区管理局公安局备案。第二十七条 划分

机场控制区应当根据安全保卫需要,划定为候机隔离区、行李分拣装卸区、航空器活动区和维修区、货物存放区等,并分别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控制区的安全等级要不要划分,如高度保安区、一般保安区)

机场应当设立受到爆炸物等威胁的民用航空器和可疑货物、行李的保安隔离停放区。

具体划分的区域应当在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中列明。第二十八条 基本措施要求

机场控制区应当有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实行封闭式分区管理。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保持机场控制区围界处于持续良好状态,并且符合MH7003-200X《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标准》的要求。

机场控制区通道口的数量应当尽量减少,通道口应当具有与围界同等隔离效果的设施保护。

直接通往机坪的控制区道口,应当安装安检设备和防冲撞设施。监控系统符合MH7008-2002《民用航空机场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第二节机场控制区通行管制

第二十九条 基本要求。

机场控制区应当配备符合标准的设施设备和足够的人员进行管理,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车辆进入。

进出机场控制区,应当采用通行证制度加以控制。

人员与车辆进入机场控制区,必须佩戴(带)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并接受保安人员的检查。第三十条 通行证件的种类

长期和短期/临时/一次性;(调研:对种类、名称进行规范,划分 种类标准可否换成有人陪伴、无人陪伴两类)

无人陪伴与有人陪伴; 普通与特殊。

(人证与车证?车辆通行证件另行规定)第三十一条 通行证件的内容。

机场控制区通行证应当至少包含下列内容:

a.持证人近期照片;(临时性、一次性证件是否要求含照片??)b.有效起止日期; c.可进入的控制区区域; d.持证人姓名; e.持证人单位; f.证件编号、暗记; h.发证机关; I.其他技术要求。(j.是否准驾。?)

第三十二条 通行证件的申办

申请办理机场控制区通行证应当由驻场相关单位向发证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申办证件人员应当接受机场安全保卫规章及证件使用管理培训。第三十三条 通行证件的制发

发证机关应当对申请的理由进行审核,严格控制发放范围; 发证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人员进行背景调查并建档备查;

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制作应符合《民用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制作技术标准》。(考虑标准中证件信息的联网共享对比)通行证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时限?征求意见)

第三十四条 通行证件的管理

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的发放,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有关规定,并将发放程序和管理制度列入本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

第三十五条 人员通行管制

旅客乘机应当通过安全检查通道进入指定的候机和登机区域。工作人员进出机场控制区应当佩带有效通行证件,经通道口值守人员查验无误后,方能出入指定的控制区域。第三十六条 车辆通行管制

机动车辆进入机场控制区应当实施通行证管理制度。车辆通行证应当至少包含下列内容: a.车辆牌号; b.车主单位名称; c.有效起止日期; d.可进入的控制区区域; e.准许通行的通道口; f.发证机关; g.其他技术要求。

(是否需要准驾人员信息)

机场控制区车辆通行证应当置于车辆明显位置。

车辆进入机场控制区应当停车接受通道口值守人员对司机、搭乘人员和车辆证件及所载物品的检查。

进入机场控制区的车辆应当由合格的驾驶员驾驶;进入机场控制区的车辆应当避让航空器,按照划定的路线行驶,在划定的位置停放。(是否需要?)第三十七条 物品的管制

进入机场控制区的工作器材和商品必须经过安全检查。道口值守人员应当对工作人员进出机场控制区携带的工作器材进行登记,器材使用单位应当明确专人负责该器材在机场控制区内的监管。

机场控制区内使用单位应当对所使用的刀具登记造册,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并接受机场保安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第*章 航空器地面监护与守护

第三十八条 航空器活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按照170号令执行。

第三十九条 地面监护和守护的责任

航空器在地面的安全保卫应当明确划分责任,并分别在机场、航 空器营运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中列明。第四十条 交接

第四十一条 保安检查 6.7.2 正常情况下:

6.7.2.1 航空器停场期间一般应有专人看护,防止非法接近;符合规定条件经批准实施区域监护的,应当锁闭舱门并移开登机设备(舷梯、登机桥等)。

6.7.2.2航空器监护部门、机务维修部门、武警守卫部队等单位之间应当建立航空器地面看护的交接制度。

6.7.2.3飞行前,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对航空器进行清舱(保安检查),排除可疑物品或人员,对清舱(保安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备查。

第四十二条 保安搜查 6.7.3 威胁增加情况下:

6.7.3.1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执行飞行任务的航空器的监护;航空器经营人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过站下机旅客不得将物品遗留在航空器上。

6.7.3.2 当有根据怀疑航空器可能成为非法干扰行为的目标时: a.应当通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和其他有关部门;

b.应当由机场安检部门和公安机关对航空器进行保安搜查。6.7.3.3 当有根据怀疑民用航空器可能在地面受到攻击时: a.应当尽快通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和其他有关部门; b.应当采取机场应急处置预案中规定的措施保护航空器。6.7.4 航空器飞行中的安全保卫措施应当在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安全保卫方案中详细规定。

第*章 驻机场单位的安全保卫

第四十三条 机场租户的责任(与控制区内租户区分)

4.9.1机场租户应当履行本规划和所在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所规定的责任,教育员工严格遵守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4.9.2 每一机场租户,凡其所租地块构成控制区与非控制区界线的一部分,或经其可从非控制区进入控制区者,应当配合机场管理机构对通过其设施的进出实施控制,防止未经授权和未经安全检查的人员、物品进入控制区。

4.9.3 凡在候机隔离区内经营的租户必须通过机场安全保卫主管部门的审查,接受其监督和检查,并向机场公安机关备案。4.9.4机场租户的安全保卫责任应当在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中列明。

第四十四条 联检单位

4.10.1 机场联检部门应当教育工作人员遵守航空安全保卫法律、法规,维护民用航空安全。

4.10.2 凡其工作场地构成控制区与非控制区界线的一部分,或经其可从非控制区进入控制区者,应当负责对通过其区域的进出实施控制,防止未经授权和未经安全检查的人员、物品进入控制区。

第四十五条 其他单位

4.11.1 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航空油料和地面服务代理等其他驻机场单位负有一定的航空安全保卫责任,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中应列明其责任。

4.11.2 以上单位如在机场航空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机场航空安全保卫委员会中应当有其代表。

4.11.3 以上单位应当教育工作人员遵守航空安全保卫法律、法规,维护民用航空安全。

第*章 导航设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

第四十六条 以下区域应当划定为要害部位,实施相应的保安控制: a.区域管制中心; b.航管雷达站; c.导航站(台); d.甚高频地对空天线; e.机场加油设施; f.机场主备用电源; g.其他适当区域。

第四十七条 落实责任

6.8.1 导航设施和其他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应当明确主管部门的责任,制定安全保卫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采取相应的保安控制措施。

6.8.2机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应将上述内容纳入其中。6.8.3 正常情况下:

6.8.3.1 导航设施和其他要害部位应当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或人员保护。

6.8.3.2 对进入导航场地或接近导航设施的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保安管制措施。

6.8.3.3 对塔台、区域管制中心等对空指挥要害部位应当实行严密的保安管制措施,非工作需要或未经授权者严禁入内。

6.8.4 威胁增加情况下:

6.8.4.1 针对可能遇到的威胁,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强化安全保卫措施。

6.8.4.2 按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备用设备的启动准备。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九条 列入方案 第*章 机场非控制区的安全保卫

第五十条 机场非控制区的安全保卫应当符合《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的要求,并将其内容纳入机场、航空器经营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

(6.9.1 机场公安机关应当保持适当警力对机场候机楼和公共活动区实行巡逻。干线以上机场还应当设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保证该区域始终处于保安监控之下。

6.9.2 为防止可能被用于非法干扰行为的旅行证件被盗,出票柜台及其他办理登机手续的设施,其结构应能防止旅客和公众进入工作区。所有客票和其他旅行证件,如登机牌、行李标牌等必须随时保护,防止被盗或滥用。

6.9.3 候机楼广播、电视系统应定期通告,告知旅客和公众应遵守的基本保安事项和程序。在候机楼内、售票处、安检通道等位置设置适当的保安指示牌。

6.9.4小件物品寄存场所一般应设置在候机楼外;如设在候机楼内,寄存的物品应当经过安全检查。对无人看管行李和无人认领的托运行李应当采取适当的保安管制措施。

6.9.5 保洁员等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对候机楼内卫生间、垃圾箱等隐蔽部位的检查,发现可疑物品应当立即报告机场公安机关。

6.9.6 对在候机楼、停车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发现的无主可疑物或可疑车辆,应当有相应的处置程序(含迅速搬离或者拖走的程序); 19 机场公安机关怀疑其可能装有爆炸装置的,应当立即封锁现场,划定安全警戒区,由专业人员按排爆程序处理。

6.9.7候机楼地下不得设置公共停车场;已设有停车场的,应在入口处配置爆炸物探测设备,对进入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6.9.8 以上机场非控制区安全保卫的内容应当纳入机场、航空器经营人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第*章 地面服务的安全保卫

第五十一条 旅客、行李和货物的保安控制措施(安全检查)7.1 旅客及其手提行李的安全检查 7.2 过站和转机旅客的保安控制

7.3 工作人员和其他非旅客人员的安全检查 7.4 特别的安全检查程序 7.5 准许携带或托运武器的程序

7.6 押解接受司法和行政强制措施人员的程序 7.7 托运行李的保安控制 7.8 航空货物的保安控制

7.9 配餐供应品和机上供应品的保安控制

第五十二条 值机、地面协议、地面服务代理

第五十三条 配餐与机上供应品

第*章 质量控制

第五十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民用机场都应建立并运行一个经局方认可的安全管理系统(SMS/SEMS)。

第五十五条 有效性评估

第五十六条 内部人员的保安背景调查

对在其工作中负有航空安全保卫责任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背景调查。

从事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除应经过背景调查外,还应分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选择标准。

机场管理机构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保安部门主管、机场公安机关负责人、安全检查机构负责人应当经过民航总局公安局及其派出机构的资格审查、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履行职务。

安全检查工作人员实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相应等级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安检工作。第五十七条 培训

机场管理机构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以及与航空运输部门有直接联系的单位都应当按照《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培训大纲》确定的责任 和义务,制定并执行各类工作人员的航空保安培训计划,以保证正确执行《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

机场管理机构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保安培训计划,在执行前应提交民航地区管理局审定。第*章 经费保障

第五十八条 责任

国家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机场管理机构不能因为预期或者实际的费用而不履行其保证实施《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 收费原则 收取保安费用要考虑以下原则:

a.在机场管理机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和其他实体之间分担保安费用;b.有关当局在机场以适当方式向使用者收取保安措施费用;c.收取的费用应与保安服务直接有关;d.按服务项目收费,对不同使用者标准一致。额外的保安措施可附加收费;

e.机场保安收费应当以旅客人数或者航空器重量为基础,或者两者的结合。机场承租人分担的保安费用可通过租金或其他费用收回;

f.可附加在其他现有收费项目上收取,也可单独收取。

第六十条 经费保障 航空保安经费来源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a.在机场管理建设费、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中明确一定的比例; b.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

c.机场管理机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中的经费保障;

d.机场起降费、安全检查费、旅客机票中确定的航空保安专项费用;

e.其他经费来源(航空安全基金,个人、团体或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捐助等)。

第六十一条 使用范围

航空保安经费应当在以下工作中使用: a.反劫机、防爆炸装备,反劫机综合演练;

b.民用机场的安检、消防设备,围栏以及其他安全保卫设施; c.航空保安审计、行政执法经费; d.安全保卫人员的培训;

e.信息传递交流和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使用; f.奖励等其他费用。

第*章 非法干扰行为的应对

第六十二条 基本要求

机场管理机构、机场公安机关以及机场租户应当根据国家有关预案 制定各自的航空保安应急处置预案,装备通信系统,向工作人员发布指令并进行培训,以便应对发生在我国、影响到我国以及可能对我国民航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非法干扰行为。第六十三条 责任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应对非法干扰行为的应急处置预案,保证能够得到实施预案所需的资源、设备和人员方面的支援。

机场管理机构、机场公安机关及机场租户应当为传递有关非法干扰行为的机密信息制定标准程序,其中应当包括保证不得擅自将信息泄露给媒体或可能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任何人。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保证机场对受到非法干扰的航空器保持开放并供其使用。

机场管理机构有义务为受到非法干扰的航空器上的旅客和机组的安全采取适当措施,直到其能够继续旅行。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民用航空威胁警报处置规定》的要求,根据威胁警报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安全保卫措施。第六十四条 报告 第*章 罚则

第六十五条

第*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篇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

民用航空行政检查项目(AP)

行政检查项目:民用机场-航空油料储运加注保障[17/17]

【检查内容】接收程序(1/6)【检查标准】

一、接卸铁路油罐车或油船油料符合 MH6020-2000第8.l的要求。

二、接收长输管线油料符合 MH6020-2000第8.2的要求。

三、接卸公路运油车油料符合 MH6020-2000第8.3的要求。

四、接收桶装油料符合 MH6020-2000第8.4的要求。

五、无化验室的油库接卸油料符合 MH6020-2000第8.5的要求。

六、异常情况的处理符合 MH6020-2000第8.6的要求。【检查依据】《航空油料质量管理》(MH6020-2000)第八条。【处理依据】暂缺。

【检查内容】储存程序(2/6)【检查标准】

一、质量检验符合 MH6020-2000第9.l的要求。

二、油料质量对油库设施、设备管理的要求符合 MH6020-2000第9.2的要求。

三、桶装油料的储存符合 MH6020-2000第9.3的要求。

四、日常检查符合 MH6020-2000第9.4的要求。

五、异常情况的处置符合 MH6020-2000第9.5的要求。【检查依据】《航空油料质量管理》(MH6020-2000)第九条。【处理依据】暂缺。

【检查内容】发出程序(3/6)【检查标准】

一、质量检验符合 MH6020-2000第10.1的要求。

二、沉降符合 MH6020-2000第10.2的要求。

625 民用航空监察员行政执法手册 行政检查项目

三、静置沉降后,油料质量的检查:检查员于每天最初发油之前,对使用罐、发油过滤器排放底污,取样目视检查水分、杂质,直至将底污排净,目视检查合格为止。检查排放结果按照 MH6020-2000附录C表C10填写记录。

四、设施、设备要求:发油的使用罐、过滤分离器、管道和支管,其清洗期限在有效期内,否则不得使用。

五、发油步骤:

(一)罐式油车灌油时前,检查核对;只有铅封完好,车内油料与待装油料品种相符,方可灌油。

(二)发放桶装油料,核对证件,核实油料的品种和牌号,只有与领油证件、油料牌号相符,方可办理交接手续,发出使用。

(三)罐式加油车灌装燃料油采用暗流方式;从加油车顶部灌油,罐口有遮盖物;油车灌油后铅封。

六、发油应附文件:每批油料都附有油料化验单;发出原包装油料还应附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或抄件。

【检查依据】《航空油料质量管理》(MH6020-2000)第十条。【处理依据】暂缺。

【检查内容】加注程序(4/6)【检查标准】

一、加油车设计符合 MH6020-2000第11.1的要求。

二、加油设备维护和检查符合 MH6020-2000第11.2的要求。

三、日常质量检查:

(一)罐式加油车符合 MH6020-2000第11.3.1的要求。

(二)管线加油车符合 MH6020-2000第11.3.2的要求。

(三)管线加油系统符合 MH6020-2000第11.3.3的要求。

四、加油前期准备:给飞机加油随车携带检查油料质量的工具及油料质量保证书;保证书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

五、加油前准备:加油员和油车在机坪就位,完成如下工作,方可加油:

(一)认真核对油料品种、牌号、规格是否与飞机所需的油料品种、牌号、规格相符。

626 民用航空监察员行政执法手册 行政检查项目

(二)从过滤分离器出口取样,目视检查合格后,再用化学测水器测试,交航空公司代表检查;有异常现象,立即停止加油,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不得继续加油;用户有要求,油样贴上合适的标签,保留24h。

六、加油期间检查:加油期间,随时注意观察过滤器压差变化情况,有异常现象,立即停止加油,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不得继续加油。

七、向航空公司提供油样符合 MH6020-2000第11.7的要求。【检查依据】《航空油料质量管理》(MH6020-2000)第十一条。【处理依据】暂缺。

【检查内容】设施、设备的清洗(5/6)【检查标准】

一、油罐的清洗符合 MH6020-2000第12.1的要求。

二、油车符合 MH6020-2000第12.2的要求。

三、过滤器的检查、清洗和更换符合 MH6020-2000第12.3的要求。

四、输油管线超过3个月不输油,使用前冲洗。

五、油桶:新购置油桶及用过的油桶再使用,均应检查、清洗。

六、检查:油罐、管线、过滤器及油桶清洗后,均按照 MH6020-2000附录B的B4要求检查。

【检查依据】《航空油料质量管理》(MH6020-2000)第十二条。【处理依据】暂缺。

【检查内容】油料化验程序及化验机构管理(6/6)【检查标准】

一、油料的化验项目和期限:

(一)入库、使用和储存化验的项目和期限按照MH6020-2000附录B的B1进行。

(二)其他化验的项目视情况决定。

二、取样符合 MH6020-2000第17.3的要求。

三、油样的化验程序符合 MH6020-2000第17.4的要求。

四、油料质量监测符合 MH6020-2000第17.5的要求。

627 民用航空监察员行政执法手册 行政检查项目

六、化验用计量器具符合 MH6020-2000第17.6的要求。

七、标准溶液、指示剂符合 MH6020-2000第17.7的要求。

八、文件的编写符合 MH6020-2000第17.8的要求。

九、化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符合 MH6020-2000第17.9的要求。

十、化验室的管理符合 MH6020-2000第17.10的要求。

【检查依据】《航空油料质量管理》(MH6020-2000)第十七条。【处理依据】暂缺。

●此项依据《航空油料质量管理》(MH6020-2000)编写,可以作为行政检查参考,不得依此实施行政处罚。

篇3: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

1 目前国内民航机场管理现状

我国民航事业在管理发展过程中分成了多个阶段,管理过程中分为多阶段进行发展的现状使得民航机场的管理在发展历史上并不连续。这样的管理进程并不利于民航机场管理经验的积累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民航事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民间资本和民间管理能力的缺失民航机场的管理过程往往存在工作的分化。在民航机场发展的初期机场与航空公司、能源提供商、以及空中管理控制中心是分离式的管理,在管理模式中并没有实现统一。

第二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改革进程当中,民航企业的管理逐步实现了管理权和执行权的统一,直到当今我国民航事业的管理过程已经完全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很大一部分的权利归属不明确的地方。这种权利归属不明确的现象使得民用机场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机制建立受到阻碍,管理过程中管理内容模糊化使得整个的民航机场管理不能发挥最大的管理控制职能。

2 不同的机场管理模式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我国民航管理发展的第二阶段,民航的管理工作慢慢趋于一体化。在管理权和执行权进行统一的过程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逐步的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之后民航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验。管理模式的变化使得管理过程不断的优化,在实际工作中为民航机场的安全打好了基础。

(1)首都机场管理模式下能够对于整个机场的日常运行进行统一的管理,首都机场之所以拥有这样一种综合性质的管理是因为在管理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首都机场建立起了机场运行控制中心。机场控制中心能够对民用机场中的飞行器以及各种工作流程进行统一化管理过程,在统一化的管理过程中使得机场的管理过程一气呵成,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2)省机场管理模式下执行的管理理念是中枢管理理念,中枢式的管理模式同首都机场管理模式相类似,在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的核心管理过程中把其他的管理过程精密的结合核心管理进行运行。这种管理过程依据一个中心管理过程进行管理的方式实现了集中式的运行管理过程。在省机场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过程也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整个机场运行工作的统一管理,实现了的管理过程的流畅和高效。

(3)大型枢纽机场管理是目前我国民用机场管理模式中最为先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管理的过程只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行政管理部分、航空业务基层管理部门、非航空基层管理部门。

在大型枢纽机场管理模式中对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划分,这种管理过程的划分使得管理的逻辑非常的清晰,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能够避免各种管理工作的互相干扰。在各自管理工作相互支持和作用的同时能够实现各自管理过程的尽然有序。使得管理过程更加的科学规范,这种管理模式为民用机场安全的持续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加强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在民航业发展的过程中民航业不断地对民航机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工作渐渐的实现了科学化管理和稳定的发展。但是民航机场的安全工作仍然是整个民航业中最为需要瞩目的管理环节,在民航机场的运行过程中只有优秀的管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准确的执行力和管理过程的实效执行都是需要不断加强的部分。

3.1 管理程度的日常运行加大力度

管理模式的先进只是为民航管理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的管理方向,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依然会有很多的细枝末节需要进行强化管理。民航机场的管理工作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不同,民航管理工作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解力和执行力。这是由于民航属于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中效率是工作的根本服务对象。同样,在管理的过程中效率也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只有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大管理的力度才能让民航管理工作更加的高效。

3.2 优化机坪管理过程

在民航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应用的时候,整体的管理框架实现了科学的构建。但是像机坪管理工作这种细化了的管理内容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机坪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的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机坪管理工作由于受到其他管理结果的影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的基础人员进行参与。在基础人员进行参与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基础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有一种管理反馈机制机坪管理工作只有在这种有效反馈中才能实现管理的进步。

3.3 加强工作人员能力培养

管理过程最终需要工作人员去执行,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从执行结果层面对于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管理。在机场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管理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能够让工作人员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过程的理解更加透彻。

4 结语

提升民用机场的安全水平是民航事业工作中不变的工作目标,安全工作的开展依托于机场管理过程。在民航事业中对管理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才是对于民用机场安全最大的保障。加强民航事业管理工作,确保民用机场安全水平才能实现民航交通的持续安全。

摘要:在交通运输业快速的过程中我国民航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安全问题一直是所有交通运输业的共同话题。民航中机场是其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民航管理和安全控制的过程中机场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机场作为工作密度最为集中的区域,在机场中保证飞机的有序起降、各种飞行装备的安全保障等是机场安全管理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本文就民用机场安全水平做出分析并为其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争取为民航事业的持续安全做出贡献。

篇4: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

【关键词】机场;规范化管理;协调性;博弈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74-02

基金项目:民航局科技项目,民用机场运行管理规范研究方案(RKXZY0723)

1、引言

民用航空业从总体上说是一个网络性产业,机场构成网络的节点,空管部门保障网络路线的形成与正常运转,而航空公司在由机场与空管部门构成的运输网络上,完成航空运输生产,即客、货的空间位移。作为网络性产业,机场、空管以及航空公司三者问既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航空运输生产,同时又面临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与选择,体现博弈性的一面。因此,从机场角度来看,如何按照三者特点,三者问关系,制订相应政策,实现机场运行的规范化管理,则是—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1、机场、空管、航空公司各自的利益选择

机场、空管、航空公司三者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

从空间关系看,航空运输生产基本围绕机场进行。航空公司的运营必须以机场为基点,客货的组织、集散也多在机场内进行;空管部门的塔台、航管雷达、进近助航设备以及通信、导航、气象等设备也大多设在机场及其附近区域。

从相互间的经济关系看,机场、空管部门的产品是为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机场向航空公司收取一系列航空业务费用(如飞机起降费、飞机停场费、旅客服务费等),空管向航空公司收取航路保障费和机场进近指挥费;航空公司则是机场、空管服务的直接需求方,其收入主要来自于航线座公里费以及货物运输费,除此之外还包括飞机维修、清洁、配餐、旅客输送等航空附属业务收入。因此,在民航运输生产的整个供需链条中,机场、空管以及航空公司一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另一方面又有各自的利益需求和选择。

表1详细分析了机场、空管、航空公司三者在民航运输生产的整个供需链条中各自的利益取向。三者均有各自的利益所在,因此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

2、民用运输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的协调性分析

2.1 定性描述

在民航运输生产这一供需链条中,机场与空管间业务的重叠主要体现在机场管制中,管制员通过无线电与飞行员保持联络,利用雷达对航空器进行监视并为其提供机场交通服务,确保航空器在机场机动区内有序运行。从机场的角度出发,尽量以最小的成本,最合理的方式规划机场标志标识以及引导航空器滑行、起降等设施设备,但往往因过于考虑成本因素而忽略了标志标识信息的明确性,以及设施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使机场成为空中交通拥挤的瓶颈,给空管部门的交通管制工作带来不便,不利于机场运行规范化管理的建设,曾加机场运行安全隐患。

机场与航空公司间利益冲突点主要体现在航空公司基地机场的航班地面服务中(如候机楼内商业用地、值机柜台和办公用地的租赁等)。在这一领域机场与航空公司可理解为供需双方。机场的产品是为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航空公司则是这种产品的需求方。当机场的客货吞吐量、保障飞机起降架次等低于其设计能力时,也即是机场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这时作为需方的航空公司就拥有针对租赁费用等议价的优势;相反当机场的供给小于需求时,机场则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便产生了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博弈行为。

由此可见,三者均有各自的利益所在,其中,机场与空管间可用合作博弈中的两阶段博弈激励模型来解释,通过合作相互激励增加自身利益;而机场与航空公司间则属于讨价还价博弈,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或达成一种默契以便形成利益均衡。

2.2 机场与空管问的协调性分析

运用两阶段博弈激励模型对机场与空管问的协调性进行博弈分析。其基本模型是:第一阶段,空管部门选择是否积极配合机场当局的工作,积极配合的效用为-d,积极配合时能够向机场提出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建议的概率为p;第二阶段,机场当局选择是否采纳建议,如采纳建议机场收益将增加g,给空管部门带来的利益为k,同时,机场在完善设施与优化管理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为f,该模型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

机场当局期望的结果是为空管部门提供高效指挥环境,使空管积极配合机场管理并提出规范化管理建议,促进机场管理同空中交通管理的有效衔接,最终达到提高机场效益的目的。从上述模型来看,机场要采纳建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g-f≥0,要使空管选择协调配合,必须使其协调配合的预期收益不小于不配合的收益,即pk-d≥0。假定p为不变的平均值,则k≥d/p,此时空管部门才会选择协调配合。其中k也可以是机场为了让空管部门协调配合同时提出相关革新建议而事前制定的激励报酬。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机场集团同空中交通管理局的管理衔接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与空管间合作。机场当局在前期选址、规划布局等方面应听取空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空管部门可参与前期规划;

二、完善自身硬件设施。机场提供高质量的助航设施、气象设施、通信导航台站并对跑道与滑行道进行合理规划,以便给当地空管部门提供高效率的管制条件;

三、制定奖励政策,调动管制员积极性。机场对空管可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励当地空管部门积极配合机场当局工作,努力寻求促使机场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机场取得良好的业绩提供有力条件。

2.3 机场与航空公司问的协调性分析

机场与航空公司问的博弈属于讨价还价博弈,采用罗宾斯泰英(Robinstein)的轮流出价模型来模拟这一博弈过程较为恰当。

我们用x(O1)分别是机场先出价时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得益分额,x2和(1-x2)分别是航空公司出价时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得益分额。假设讨价还价多进行一回合,由于谈判损失,双方都要打一个折扣d(01和d2。如果博弈在t时刻结束(t是参与人i的出价阶段,i=1,2),机场在政策制定中获得的利益贴现值为W11Xt),地方获得的贴现值为Ww2Xt。图2和图3分别表示机场与航空公司问的两回合讨价还价模型及三回合讨价还价模型,其中,参与人1代表机场,参与人2代表航空公司。

可见,从机场角度来看,确保最大值的方法是尽量减少与航空公司讨价还价回合次数,即博弈理论中的“尽快接受”原则(参与人均应尽快接受对方合理的报价,否则,即使在下期谈判中获得相同甚至更多的份额也只能小于本期的份额)。因此,机场当局同航空公司問的协调性可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优化营运模式,开展非航空性业务。二、严格监管机场收费标准,降低航空性业务收费。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结论

篇5: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及民用航空其他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定

1997年12月8日,民航总局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及民用航空其他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定》(CCAR-168CA-II),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及民用航空其他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根据《民用航空法》和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新建、迁建、改扩建的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工程(以下简称机场工程)及民用航空其他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民航其他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本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条 申请竣工验收的工程,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保障飞行安全及正常运营的项目及辅助生产和公用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能够满足生产使用要求;

(二)主要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经联动负荷运转合格,并形成生产能力;

(三)环境保护设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公安、安检、消防、紧急救援设施,均已按设计要求建成;

(四)必要的生活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

(五)竣工档案、资料齐全。

第四条 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及标准:

(一)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经批准的总平面规划(包括飞行程序和通信导航台址)、初步设计及概算,施工图和有关修改、调整文件,主要设备技术说明书;

(三)现行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标准;

(四)外商投资项目,须提交经批准的中外合资或合作项目合同;

(五)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第五条 机场工程的竣工验收,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建设单位组织预验和导航、灯光设备校飞,合格后,向负责初验的单位申请初验;

(二)负责初验的单位接到初验申请后,应及时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组织机场试飞,试飞合格后,向负责竣工验收的单位提交初验和试飞报告,申请竣工验收;

(三)负责竣工验收的单位接到竣工验收申请后,根据工程整改情况,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第六条 民航其他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预验,由负责竣工验收的单位组织竣工验收;规模较小或较简单的工程由建设单位一次组织竣工验收。

第七条 竣工验收应当根据工程规模大小,按下列原则,由负责竣工验收的单位主持成立竣工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

(一)机场工程的竣工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原则上由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民航及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

(二)民航其他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原则上由民航和地方有关部门组成。

第八条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报请国家计委组织实施。

第九条 由国家投资,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D及4D以上的机场工程竣工验收,报请国家计委或由民航总局组织实施;

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或者地方单独投资,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D及4D以上的机场工程竣工验收,报请国家计委或由民航总局会同地方政府组织实施;

由国家投资,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C及4C以下的机场工程竣工验收,由机场所在地区管理局组织实施;

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或者地方单独投资,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C及4C以下的机场工程竣工验收,由机场所在民航地区管理局会同地方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条 投资额在限额以上的民航其他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由民航总局或由民航总局委托民航地区管理局组织实施;

投资额在限额以下的民航其他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竣工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应严格按照本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对符合验收标准的项目,给予工程质量评价,颁发工程竣工验收证书;凡不符合验收标准的项目,不予验收。第十二条 工程竣工验收证书包括下列内容:

(一)验收范围;

(二)建设依据;

(三)工程概况;

(四)建设经过;

(五)投资及完成情况;

(六)验收结论和要求;

(七)附件:

1.竣工验收委员会成员签字表;

2.设计、施工、建设、使用单位代表签字表;

3.竣工验收项目一览表;

4.未验收项目一览表;

5.各专业组验收检查意见。

第十三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90天内,应当编制完成竣工决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竣工项目经验收后,应当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十四条 对于迁建机场,竣工验收前应办理完成原老机场固定资产及土地清查手续;对于军民合用机场中民用部分的移交手续,应当与有关方面签订协议。

第十五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发布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及民航总局有关规定归档。归档资料应当包括:

(一)各阶段批准文件;

(二)竣工项目一览表;

(三)竣工图及说明;

(四)主要设备清单;

(五)设计变更和重大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六)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和主要材料、构件试验报告;

(七)导航、灯光设施校飞报告;

(八)机场试飞报告;

(九)各项设施联动试运转报告;

(十)验收情况报告和质量评定汇总表;

(十一)总概算及财务决算;

(十二)机场征地手续及土地使用许可证、各项重要的协议。

第十六条 通用航空机场、军民合用机场中的民用部分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参照本规定执行。

篇6:江西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办法

发文时间:2014-03-14 文号:省政府令第208号 字号:[大中小]

《江西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2月30日第17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鹿心社

2014年1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民用运输机场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

第二章 机场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机场安全与运营

第四章 机场公共秩序与场容环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用运输机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民用运输机场和临空经济发展,保障民用运输机场安全运营,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 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民用运输机场(以下简称机场)的规划、建设、安全、运营以及机场公共秩序和场容环境管理,适用本办法。

机场的净空与电磁环境保护,按照《江西省机场净空和民用航空电磁环境保护办法》和国家民用航空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场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支持机场发展。机场所在地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解决机场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机场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安、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机场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

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机场管理机构)负责对全省机场的安全、运营、服务,以及机场场容环境等实施管理。

第五条 机场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优质服务、规范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机场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以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编制全省机场布局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第七条 机场总体规划由机场建设项目法人负责编制。编制机场总体规划,应当征求主要驻场单位以及有关军事机关意见,并与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商一致。机场总体规划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批准后实施。

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场总体规划及机场场址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根据机场的运营和发展需要,对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实行规划控制。

第八条 机场的建设应当符合机场总体规划要求,符合机场飞行安全、环保、消防、安全保卫等有关规定。

依法获准使用机场规划用地的,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确需改变土地用途或者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应当重新申请报批。

第九条 机场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机场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影响机场运营和飞行安全。对影响飞行安全的行为,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予以劝阻,并报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和机场所在地有关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条 机场区域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环境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由机场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民用机场建设标准,确保机场安全运营。省政府令

机场区域外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环境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由机场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根据机场运营和发展需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机场供电、供水、供气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给予重点保障。

第十一条 机场管理机构组织编制机场区域户外广告媒介设置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机场区域内设置户外广告媒介,应当符合机场户外广告媒介设置规划,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

机场安全与运营

第十二条 机场管理机构对机场的安全运营实施统一协调管理,负责建立健全机场安全运营责任制,组织制定机场安全运营规章制度,保障机场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保证机场持续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督促检查安全运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依法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遵守机场安全运营规章制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发生影响机场安全运营情况的,应当立即报告机场管理机构。

第十三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机场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督促整改。根据机场安全保障需要,机场管理机构可以增加对机场安全状况的评估。

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各自负责的安全设施、设备的有效适用。

航空运输企业和其他驻场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将重要安全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报机场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 机场管理机构和机场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机场区域划定机场控制区。

进入机场控制区的人员、车辆,应当持有、佩戴并出示有效的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在证件限定的区域内活动,遵守机场控制区管理规定,服从机场安全检查人员的检查和管理。

机场控制区人员、车辆的通行证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航空燃油供应企业等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助航设施、供电、航空器、通信导航、气象、油库、油管等民用航空设施设备的保护。民用航空设施设备遭到破坏、损毁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修复,并报告机场公安机关。

第十六条 禁止下列危害或者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

(一)冲击、堵塞机场安检、登机、应急、货运、消防等通道;

(二)强行登、占航空器;

(三)擅自移动、损毁机场警示标牌、标志以及电子显示屏等引导性标识;

(四)攀(钻)越机场围界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

(五)违反规定穿越航空器、跑道、滑行道;

(六)在机场飞行区内丢弃抛撒影响运行安全的物体;

(七)无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进入机场控制区;

(八)盗窃、损毁水、电、气、通信、照明、消防或者其他公共设施;

(九)危害或者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在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下,成立机场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机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八条 机场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维护机场的正常秩序,为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旅客和货主提供公平、公正、便捷的服务。

机场管理机构与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在生产运营、机场管理过程中以及发生航班延误等情况时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合理利用空域等资源,开拓本地航空市场、开辟新的航线,增加飞行容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二十条 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应当遵守航班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保障机场航班正常、正点。

航班发生延误时,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他有关驻场单位应当共同为旅客和货主提供服务,及时通告相关信息;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服务承诺,为旅客和货主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给予经济补偿。

因延误或者取消航班,造成大量旅客滞留机场等情况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通报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机场旅客滞留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调集运能,快速、安全地疏散旅客。

因航班大面积延误而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妥善处置,并报告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民用航空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旅客提供候机、饮食、购物、停车、医疗急救等服务场所。

机场区域的零售、餐饮、航空地面服务等经营性业务,机场管理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有偿转让经营权。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与取得经营权的单位、个人签订协议,明确其服务标准、收费水平、安全规范和责任等事项。取得经营权的单位、个人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工商、价格等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得任意抬高物价,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第二十二条 机场管理机构组织航空运输企业及其他驻场单位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应当符合服务规范的要求,保证服务质量,并向社会公布。

机场管理机构和各驻场单位应当做好从业人员的安全和运营等方面的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十三条 机场管理机构和航空运输企业以及银行、邮电、公共交通、宾馆饭店、商场等驻场经营服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和实际需要设置醒目的标志,保持良好、整洁的服务环境,履行服务规范和承诺,为旅客和货主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第二十四条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管理职能,采取措施保障旅客、货主及驻场单位的合法权益。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与航空运输企业等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其管理的公共设施的维护,由于机场管理原因,造成旅客、货主以及驻场单位损失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五条 机场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驻场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布接受投诉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对旅客、货主的投诉及时予以答复,难以及时答复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对其他有关驻场单位处理投诉的情况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十六条 建立和完善机场服务管理质量评价制度。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处理和改进。

第四章

机场公共秩序与场容环境

第二十七条 机场管理机构负责机场公共秩序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机场的正常秩序,提升机场的管理水平。

第二十八条 在机场区域散发广告、宣传品,开展募捐活动,拍摄影视片,举办展销会、促销会、文娱和体育等活动,应当经机场管理机构同意后进行。

第二十九条 进入机场区域从事营运的车辆应当服从机场管理机构的管理,遵守机场管理秩序,服从统一调度。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遵守客运服务规范,携带客运资格证件营运;在规定的区域停靠、候客、载客,按照合理路线或者乘客要求的路线行驶,不得拒载;执行收费标准并且出具车费发票;按照规定使用顶灯、计价器等客运服务设施。

禁止未取得合法营运资格的车辆在机场区域从事经营性运输活动。禁止将营运车辆交给无运输资格证件的人员使用。禁止无正当理由将乘客或者货物移交他人运送。

第三十条 机场管理机构负责机场区域内驻场单位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责任区的划定和调整。

驻场单位应当做好机场区域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保持责任区内环境整洁。

第三十一条 在机场区域进行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符合统一标准的围墙、围栏以及明显的工程指示标牌和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对交通、市容和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十五日内,将其地下隐蔽或者架空工程的线路走向、埋深、转折点位置等管网综合平面图报机场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定机场噪声影响范围,并对在其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限制。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航空运输企业等有关单位,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控制民用航空器噪声对机场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三十三条 机场区域禁止下列违反场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

(二)擅自在建(构)筑物、公共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张挂、张贴宣传品等物品;

(三)不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或者不按照规定清运、处理垃圾和粪便;

(四)工地不设置护栏或者不作遮挡,随意倾倒、抛撒、堆放建筑垃圾或者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五)堵塞机场排水设施,或者将油品以及其他危险有害物质排入机场的排水设施;

(六)擅自占用、挖掘机场道路设施;

(七)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场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破坏机场区域治安秩序、影响民用航空安全、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由机场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机场区域有违反城乡规划、工商行政、建筑、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环境保护和道路管理规定行为的,机场管理机构发现后应当予以制止,并告知或者移送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航班发生延误时,机场管理机构、航空运输企业以及其他驻场单位不按照有关规定和服务承诺为旅客、货主提供相应服务的,按照《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机场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构成犯罪的,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机场区域,是指根据机场总体规划确定的机场专用区域,包括机场围场河、围墙、围栏或者其他围界设施以内的区域,以及围界以外的机场设施区域。

本办法所称机场控制区,是指根据航空安全需要划定的进出受到限制的区域,包括候机隔离区、行李分检装卸区、航空器活动区、航空器维修区和货物存放区等。

上一篇:技术转让合同怎么写下一篇:归纳方法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