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

2024-08-09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精选8篇)

篇1: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含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现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有四点不妥:

①加大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同时也增加了水化热。应恢复原混凝土配合比。②墙体混凝土坍落度选20~22cm太大,应适当减少为120+20mm坍落度。③入模混凝土温度为27℃超过规范不大于25℃的要求。P3

53页。

④采取现场加水做法违反技术规程的规定,严禁在混凝土混合料中加水。防止裂纹产生的施工措施有: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

2、要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3、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存放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入模坍落度,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

4、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控制入模温度不大于25℃,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采取延长拆摸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纹。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不得违规操作。

水池满水试验是功能性试验,必须试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步严密性试验的施工。应在水工构筑物的防水层、防腐层及回填土之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水池的满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按规定进行防水层、防腐层及回填土的作业。

大型水工构筑物属于隐蔽工程。其结构中间验收应按规范要求约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机构等部门共同举行。

冬季混凝土施工:

1、选用早强型水泥,即选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搭设工棚或其它挡风设施,使混凝土拌合物温度不应低于50C;(入模温度)

3、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0C——50C时,水加热至600C后搅拌,必要时还可以加热砂、石不高于400C,不得加热水泥;

4、基层无冰冻积雪;

5、养护不少于28天;

6、弯拉强度小于1MPa或抗压强度小于5MPa时,严禁受冰冻。(压5拉1)夏季混凝土施工:

1、避开高温季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板;

2、严控制配合比保证和易性,必要时适当添加缓凝剂,高温时段拌合时可掺加降温材料,也可选择夜间施工;

3、搅拌、运输、浇筑、面层施工等各工序有效衔接,尽量使施工时间缩短。

4、加设临时罩棚,避免混凝土面板遭日晒,减少蒸发量,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多撒水保证正常硬化过程。

篇2: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

1工程概况

某焦炉基础长76.05m,宽16.3m,厚0.8m~1.2m,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加强带部分为C30。内配,Φ20@130双层钢筋网片,属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间2009年1月8日,正值寒冬时节。加之该地区正降大雪,施工现场积雪厚度10cm,室外气温最冷降至-12℃。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不留施工缝。针对此情况,施工企业对此工程精心研究方案,合理组织施工,在冬期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很好。

2施工要点

2.1基底处理

岩面清冼前,对于已经清理干净的基底用常用的小锤进行岩面敲击,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基岩是否坚固的检测,若存在松动的岩块,应先进行清除,待清除完毕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完成岩面清洗后,项目的施工人员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地质素描图的绘制,并和项目的建设、设计、监理以及质检站等方面的相关人员协调一起对基底的地质与开挖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值得注意的是岩面应保持洁净。

2.2模板的安装

从设计要求来看,施工中的测量放线环节为9.65m,在模板的安装中应对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应做好加固,

通过脱模剂的应用来提升混凝土表面所具有的光滑度。按设计的要求进行模板安装后,应对模板的位置进行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偏差,同时还应对模板控制点所具有的高差进行检测。从该项工程技术来看,由于模板是悬置在钢筋上面的,因而导致安装弧形模板比较困难,正因为如此,应预先设置好支撑,通过内拉锚杆增设的方式来实现安装时对模板的控制,从而确保模板无法下沉和上浮。

2.3混凝土浇筑以及收面工序

焦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为了确保质量,应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有步骤的进行底板混凝土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所具有的浇筑位置。

在对硅粉混凝土进行收面时,应将一个自制的钢滚筒的一端安放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的底板上,钢滚筒的另一端则应放在能够进行高程控制的槽钢上面,通过滚动的方式让混凝土的表面平滑。人工用木抹子对初凝的混凝土进行压平,在此基础上,通过钢抹子来进行抹面收光,由于硅粉混凝土的凝固速度较快,因而该项工作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三个半小时内完成。

篇3: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广西融安县浮石镇,工程包括压榨配电间、蔗渣仓、蔗渣除髓打包间、压榨间循环水冷却设施等1 1项单体工程,中标总造价约1 400万元,基础由混凝土灌注桩及钢筋混凝土筏板梁组成。其中,锅炉孔墩、发电间汽轮机基础及压榨间筏板混凝土厚度为1.7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90 d强度),抗渗要求P8,混凝土总方量约3 400 m3,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筏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为2008年1月26日至2008年1月29日,历时80 h。由于当时正遭遇南方罕见冰灾,室外自然气温为-3~10℃。因此,控制温度收缩裂缝和防止混凝土冻害是本工程筏板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

2 大体积砼的技术要求

(1)设计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P8。

(2)施工季节为2008年1月份,筏板厚1.7 m,中心水化热最高温度应小于60℃,大气温度在10℃左右,温升控制小于50℃。

(3)要求从商品砼厂运至施工现场(拌和物坍落度为180±20 mm),满足泵送要求。

(4)凝结时间:本筏板面积为58.8 m×34 m,在满足砼初凝前覆盖已浇筑砼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初凝时间6~8 h。

(5)筏板要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止贯穿性裂缝产生,同时尽量减少浅层裂缝的出现。

3 本工程施工特点

(1)砼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高,升温大。

(2)冬期施工,大气温度较低(约6℃左右),砼内外温差较大,易产生温差裂缝。

4 防止温度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4.1 控制混凝土温升

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升,常从选用中低热水泥粗细骨料、掺加外加剂方面着手。

按常规施工方法估算,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可达到60℃。为此,在材料选用上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每减少10 kg水泥,降低温度1℃)。本工程选用矿渣硅酸盐525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均采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中的砂率应根据细度模数的不同控制在40%~44%之间。在满足泵送施工的前提下,混凝土中的含砂率不宜调整得太大,粗骨料应均匀坚固、含泥量小、级配优良。选用大粒径骨料可减少用水量,这样会相应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沁水现象,同时也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该工程细骨料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超3%。粗骨料采用级配良好5~30 mm的碎石,含泥量小于1%,针片状含量小于15%。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可代替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也可代替部分砂子而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掺入高效泵送减水剂SP402,混凝土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减少了拌和水及相应的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掺入膨胀剂UEA以防止混凝土开裂。

4.2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本工程现场设置2台混凝土输送泵,由商品混凝土厂家每台泵配6~7辆泵车供应混凝土,每3车6 m3,每辆车在路上的运输时间约40 min,混凝土初凝时间为5 h,从入泵时间起考虑初凝时间为4.5 h。筏板板体部分最大浇筑速度为20 m3/h,平均为18 m3/h,每天可浇筑700 m3。混凝土的运输根据现场使用情况由专人负责指挥,及时调整。

根据现场实际,采用由远到近,斜面分层一次浇筑,分层厚度400~500 mm,混凝土倾斜角度约为1: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2台输送泵并列推进,每台泵最大作业宽度15 m。现场值班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每处混凝土的浇捣时间,及时安排第二次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出现施工缝。

考虑混凝土冬季施工要求,用热水搅拌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出罐温度为8~10℃,入模温度为6~8℃。

5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为降低砼内部温度,施工人员在基础中部埋设了循环水管,利用循环水降低其内部温度。

5.1 测温点布设及测温仪器

按浇筑前后顺序及结构特点在不同区域布置测温点。在浇筑较早的地区布点,可较早地掌握该工程的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并能及时地指挥后续施工和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前,将下端封闭的测温套管固定在测温点平面位置上,并在套管的不同高度放置测量元件。通过热电转换、数据采集及处理,在微机上监控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情况,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2 混凝土养护、测温及温控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d,由于水化热的作用,混凝土处在升温阶段。在初凝阶段,紧贴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此来封闭混凝土中多余的拌和水,实现混凝土的自养护,同时上加双层草袋及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厚度应根据混凝土测温结果随时调整,在保证混凝土内外最大温差不超过25℃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覆盖厚度,切实把握好保温与散热的矛盾关系。根据混凝土测温信息及天气气温变化情况调整养护条件。注意天气变化,一旦气温骤变,应及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混凝土冻害和温度收缩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的中心由于热量聚积,一般此部位的温度最高。混凝土表面散热快,温度最低。因此,每个测温点在竖向测试3个厚度处的温度,即混凝土上表面、混凝土中心(1/2厚度处)、距混凝土底面20 cm厚度处的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比较缓慢,升温最快5℃/h,降温更慢,降温最快4~5℃/d。在混凝土内部升温阶段每2 h测报一次温度,恒温阶段每4 h测报一次温度,降温阶段每6 h测报一次温度。

5.3 测温结果统计(见表1)

注:①大气温度-4~10℃;②混凝土内外最大温差为19.5℃,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实践证明,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有效的。

(1)采用计算机温控系统能及时、准确地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有利于调整混凝土养护方案,使混凝土在较小的温差下(最大19.5℃)散热降温,满足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该工程各测点升、降温变化均匀,经检查未出现温度裂缝,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筏板质量优良。

(2)施工中采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与草袋相结合的保温措施及控制入模温度,防止了过大温差的产生。

(3)施工采用掺和料,如粉煤灰、膨胀剂UEA等,有效地推迟了水化温升峰值的出现。这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及控制温度裂缝是有利的,成为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控制裂缝产生的主要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广春.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J].吉林水利,2008(8).

[2]刘新霞.浅谈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与控制[J].石河子科技,2007 (3).

篇4: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

某炼铁、炼钢中薄板坯短流程连铸、连轧联合生产线,包括3200m3大型高炉,250t顶底复合吹炼转炉、铁水脱硫扒渣、LF钢包精炼炉、RH-TB真空处理装置、双流中薄板连铸机、2150热轧带钢生产线及4#冷轧生产线组成的综合生产工艺线。

三座转炉为大型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长×宽×高(L•B•H/H2/H3=99.60×35.40×14.635/14.302/10.902)m。底板厚2000mm,厂房柱基础为杯口基础,设在底板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包括转炉基础、钢水罐车基础-2500mm以上采用C30。耐热度为300℃耐热度混凝土,总量近18000m3,既是普通与耐热混凝土两个品种构筑的超大体积混凝土,又处在正负温交替气候条件下施工。所以其温度应力与裂缝控制成为施工成败的关键技术。

2 超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

大体积、超大体积混凝土正因为尺寸相当大,蕴藏在其结构中心的水泥水化热引起结构内外温差的应力大于结构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而产生的裂缝。避免这种裂缝的产生,一是控制温度应力;二是使得这种应力得以释放。

笔者在某高炉基础大体积(约680m3)混凝土施工中测得其龄期一温度曲线,并模拟这一温度曲线计算所得各龄期结构混凝土应力对比。

表1超大体积混凝土按内部温度模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3d7d14d21d28d

各龄期d/℃32.739.043.342.941.4

A/MPa劈裂抗拉0.91.62.22.52.9

B/MPa劈裂抗拉0.51.11.61.82.2

注:A为模拟温度养护混凝土各龄期强度(MPa);B为结构计算混凝土各龄期强度(MPa)。

由表1可看出:7d(即矿渣或低热水泥放热峰时段,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A是B的2.36倍和1.78倍,28d,A是B的1.61倍和1.22倍。表明模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比标养大体积抗裂能力大为提高。

因此,可利用大体积混凝土本身水化热,改善其本身湿热(约35~48℃)养护条件,提高其早、中期强度机理,大幅度降低单方水泥用量而不降低最终(如60d强度)。另一方面通过适量掺入微活性(水渣微粉、粉煤灰)超细粉借助火山灰效应,增加硅酸盐水化物C-S-H,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强度而保证质量。

纵然这些超细粉与水泥水化产生物Ca(OH)2反应同样有一定水化热。但其水化热较低,又是在水泥较充分水化。混凝土具有相当抗拉强度后产生后续效应,不致产生温度裂缝。

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对塑性收缩具有抑制作用,为此将每立C30混凝土的水渣微粉、粉煤灰用量提高至90+80=170kg,而P•S32.5矿渣硅酸盐水泥用量,降至270kg/m3。

水渣超细粉比表面积达5400cm2/g左右,水泥比表面积约4000cm2/g。微粉粗、细级配,在提高混凝土密实的同时又可部份填充大于200Å孔径的有害孔。压汞法(MIP)测得,此混凝土较纯水泥每立390kg/m3配制的C30混凝土,小于200Å的无害孔增加了102%。

孔结构的改善,还将有利于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耐久性。

3 效果及结语

3.1 绿色大体积混凝土减小结构温差。

用P•S32.5纯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390kg/m3与GEBC混凝土相比,单方水泥用量降低至270kg/m3,另分别掺入90kg/m3水渣微粉和80kgm3粉煤灰(%级)。计算绝热温升分别为40.63℃和27.86℃,降低温差12.77℃。

实际施工中,超大体积混凝土中心第五天最高温度达51.2℃,此时相应的混凝土表面最低温度点位27.6℃。最大温差23.6℃。完全符合规范规定小于25℃的要求[S]。

3.2 温度应力与安全系数

本转炉基础符合文献[4]摧得弹性地基上筏式底板,最大温度应力公式(1):

(1)

(2)

式中,Q(t)为t天龄期混凝土所承受的温度应力(N/mm2);E(t)为t天龄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8d为2.45×104(N/mm2);ɑ为混凝土的膨胀系数1.0×10-5℃;为泊桑比,地基双向受力取0.15;S(t)为混凝土各龄期松弛系数28d为0.45;ch为双曲余弦函数;L为转炉基础长度99.6×103(mm);H为基础高度,以最大底板高度为2000mm; 为地基土总的阻力系數,查阅文献[6]; T为转炉基础28d内外温差14℃。

全部数据代入(1)式:

安全系数 (3)

式中,QL为模拟结构温度实际养护试块劈裂抗拉强度290(N/mm2);从表(1)中查得Q(t)为转炉基础结构28d温差应力-1437(N/mm2)。

代入(3)式:K=390/1.437=2.02

K为安全系数2以上是安全的,与实际观察到基础结构里实外光有光泽任何裂缝相吻合。

3.3 技术经济效果评述

C30普通混凝土及C30,500℃耐热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综合如表2。

表2 C30普通大体积及C30,500℃耐热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

混凝土品种P•S32.5水泥单位材料用量/kg•m-3 标/N•mm-2500℃烧后强度/N•mm-224组试块数理统计

水矿微粉渣Ⅱ级煤灰粉砂子5~20矿渣块20~40矿渣块

C30普通270190908071036074031.9—31.43.20.102

C30普通280210150-660*51051034.832.629.6*32.63.40.104

注:C30耐热混凝土矿渣砂660kg/m2;296N/mm2为残余强度。

由表2可以看出:

(1)应用于冬期大体积C30混凝土的单方水泥重量即使降至270kg/m3。但由于另外170kg/m3水渣微粉与Ⅱ级粉煤灰代替水泥,ƒcu,28标同样达到31.9MPa,达106.3% cu,k,24组试块平均强度达31.4MPa。标准差3.2MPa,变异系数Cv为0.102。表明质量稳定,但却有效地减小了结构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抑制了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

(2)全矿渣粉煤灰配制的500℃耐热混凝土可称为绿色混凝土。同样可以到达优良的物理力学、高温性能,110℃烘干强度达116% cu,k,其500℃烧后强度及残余强度。按文献[5]规定应分别为50% cu,k及30% cu,k;而实际均达到109% cu,k和98.7% cu,k远优于规范规定。

(3)大体积结构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在于,控制结构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温度应力的比值大于1.3以上,可保证结构安全。换言之,要将结构温差尽可能减小,以降低结构温度应力,同时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水泥放热峰之后缓慢降温,以防止钢筋骤冷导致混凝土被拉裂。

参考文献

[1]王川,等.矿渣和粉煤灰对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影响[J].混凝土,2002,(2):47-48.

[2]赵志缙.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74-475.

[4]王铁梦.变形变化引起结构裂缝讲座[J].冶金建筑,1976,(4).

[5]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篇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多台输送泵进行集中浇灌,如有条件可加入塔吊及溜槽辅助。同时厚达3100,为保证施工质量,利于混凝土早期散热,应对厚混凝土进行相对较长的分层施工,分4层,每层约800~900深(每一大层内仍须做到斜面分层),待每层达到预定高度后略作停歇,约2~3h后混凝土完成相当部分早期沉缩,及散发了大量的早期水化热,此时再集中覆盖下一层混凝土,并于两层混凝土之间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振捣棒插入振捣拔出后原位孔洞能立即恢复为准),确保深厚混凝土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抹平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帘、湿麻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得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于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持续浇水养护14d。混凝土浇灌计划安排应考虑天气状况,及时联系气象台,取得近期的天气状况,避免雨天施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温控措施:

一、水化热温升控制措施

混凝土升温时间较短,根据以往工程实践,一般在浇筑后的二至三天内,其间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基本处于塑性与弹塑性状态,约束应力很低,当水化热温升至峰值后,水化热能耗尽,继续散热引起温度下降,随着时间逐渐衰减,延续十余天至三十余天。

混凝土降温阶段,弹性模量迅速增辊,约束拉应力也随时间增加,在某时刻如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便出现贯穿性裂缝。因此控制降温曲线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尤为关键,但该问题属于热传导的混合边值问题,理论求解相当冗繁,且由于许多施工条件难以预测,理论结果亦很难严格。现国内施工界普遍采用王铁梦于《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著中根据多年现场实测数据统计而成的经验公式,偏于安全地以截面中部最高温度降温曲线代替平均降温曲线,求解近似值。因该公式经多年施工实践证明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本工程亦按此选取最大承台厚度3100进行近似计算,作为工程预控指标,并借此提出保温与降温措施。

1、标准水化热温升值Tˊ(于一般两层草包保温养护条件下)

按工程进度计划,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于5月初进行浇灌,此时本市已基本进入高温天气,应按表格中的夏季取初始值,但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如此厚度的大体积混凝土,单靠后期保温措施无法控制内外温差。如排除浇灌后期的降温措施方案,则只有于混凝土浇灌前降低入模温度,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由混凝土供应厂商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措施,具体如下:

(1)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厂址配置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置;

(2)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

(3)选用低水化热的P.O.普硅水泥,并利用掺合料减少水泥单方用量。以上措施第(2)条所有厂商均可实施;第(3)条可通过优化配比与原材实施,已有以往成功经验;而第(1)条对降低入模温度最为关键,在对混凝土供应商考察时作为重点考虑,并要求其提出详尽的专项大体积混凝土供应质量保证措施与承诺书,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如混凝土厂商对于大面积应用冰水或深井水配比有困难时,可只配相应电梯井厚大承台部位,混凝土浇灌前厂商应落实一切先期准备,在混凝土浇灌时与施工现场紧密联系,待现场发出电梯井浇灌用混凝土要求时及时进行配置,并专车运至工地进行浇灌。同时,施工时除浇灌操作流程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外,深厚井坑的浇灌尽量避开中下午炎热天气,最好是安排在晚9:00-晨8:00之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厚大井坑的混凝土入模温度。

通过以上措施,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0ºC,根据王铁梦著作,因无混凝土入模温度20ºC指标,采用中间状态插入法计算确定:Tˊ=32ºC。

2、修正系数

(1)水泥标号修正系数k1=1.13(525号);

(2)水泥品种修正系数k2=1.2(普通硅酸盐水泥);

(3)水泥用量修正系数k3=W/275:

W为实用水泥量(kg/m3),根据以往已有成功经验,C30S8混凝土通过一级粉煤灰与高效复合防水剂“双掺”技术,单方水泥用量可控制在310kg甚至更低,现暂以310kg/m3计,则k3=W/275=310/275=1.127;

(4)模板修正系数(木模及其它保温模板)k4=1.4。

3、修正水化热最高温升值

Tmax= Tˊ•k1•k2•k3•k4=32*1.13*1.2*1.127*1.4=68.5ºC

考虑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0ºC,则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达88.5ºC。根据近年工程经验,混凝土最高温升值一般发生于浇灌后二至三天的白天,估计室外温度约在30ºC,则混凝土中心温度峰值与表面大气温差约在58.5ºC,仍需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保证从混凝土中心至大气的温差梯度及混凝土本身的降温梯度满足合理的预控指标。

二、延缓温差梯度与降温梯度的措施

1、厚大承台、桩帽均采用双层麻袋片浇水养护及保温措施,专人负责,覆盖于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原则上维持五天湿润覆盖状态,视测温结果而定,如五天内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已小于10ºC,可视情况提前撤除,如五天仍达不到此标准,则继续湿润覆盖,但浇水养护期始终不少于14d。

2、对于厚大基础,除按第1条覆盖之外,另需采取以下措施:

(1)该部位混凝土浇灌完毕并可上人后(满足上人条件即可,不必等至混凝土终凝),于集水坑内注满凉水(可兼作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之用途),初期蓄水时应避免直接冲刷强度仍很低的混凝土面层,该部分水原则上不作它用,该部分吊模可于保温养护期完全结束抽取井坑积水后再作拆除。(2)该部位混凝土终凝后于深坑周圈用M5水泥砂浆MU7.5粘土砖砌筑100高挡水檐,内侧抹20厚1:2.5水泥砂浆,表面压光。

(3)第(2)条挡水檐砂浆凝固后进行蓄水养护。因此时混凝土已明显处于升温阶段,为避免凉水浇至混凝土表面造成骤冷表面混凝土开裂,注水时水管应伸入已先期灌满水的电梯井坑,由井坑逐渐溢出直至流满整个蓄水池。因电梯井坑内的水经热能交换平衡,与混凝土温度已基本一致,将不存在骤冷突变情况。

(4)第(3)条100高蓄水作为混凝土与外部大气热能交换的一个缓冲层,将理论上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各控制在25ºC以内的常规温控指标转换为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蓄水温度之间的差值。因此保证蓄水部分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指标内对于保温效果非常关键,因水的导热系数较小,保温效果佳,因此实际上根据以上流程实施后,即使不采取其它措施,根据以往经验,一般水温介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相邻处大气温度之间,对于保证温差控制与延缓降温梯度相当理想。

(5)为温度变化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每次进行测温记录时还须测量测温点位置水温,如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在20ºC以上时,测温人员及时将测温结果反馈于工程技术部,由项目部对蓄水进行应急措施:

1)由养护人员负责烧开水,并运至现场,与蓄水溶合;

2)由二线配合人员拉灯牵线,采取点钨灯取暖升温措施。

(6)如遇大风天气,需采取搭设防风棚措施,简易防风棚采用DN48*3.5标准钢管及雨布制作,由架工与普工协同落实。加密测温时间间隙,并视测温情况采取第(5)条措施。

篇6: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3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较严重。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也影响外观质量。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毫米;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毫米。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毫米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毫米,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毫米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抗拉能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等造成。如何控制这几方面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呢?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水泥的选用: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

2.粗细骨料: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减水剂:为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除加入减水剂外,有些混凝土还要根据需要加入其他外加剂,如引气剂、膨胀剂、泵送剂等。4.除以上3点外,还要适当降低原材料的温度。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三、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1.水化热温升控制措施

混凝土升温时间较短,根据工程实践,一般在浇筑后的二至三天内,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基本处于塑性与弹塑性状态,约束应力很低。当水化热温升至峰值后,水化热能耗尽,继续散热引起温度下降,随着时间逐渐衰减,延续10余天至30余天。作为工程预控指标,可采取保温与降温措施的有:1)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厂址配置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置;2)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3)选用低水化热的P.O.普硅水泥,并利用掺合料减少水泥单方用量。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3.采用内部降温法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均可有效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4.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掺和料的用量该如何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是否可以再降低?这些都有待于在施工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开裂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工作,固定钢束的井字架位置不准确或不按照规范和设计规定的间距布设,必然造成钢束位置与设计不符、有的还会在曲线变化段产生急弯(半径太小)或孔道局部偏差过大。目前仍有小部分队伍使用人工进行穿束,尤其对多根钢绞线的长束重量很大,人工穿束费时费力,容易造成工人转动钢束穿进,使钢绞线互相缠绞在一起。**市某快速干道(高架桥)工程四标段共有九联连续梁,施工时固定钢束用的井字架间距为1米,梁高1.6米,因此竖弯变化量不大,间距满足要求,但是施工时由于工人工作不认真使井子架坐标不准确,并且采用人工穿束,束长在100米到120米不等,

张拉时发现大部分钢束的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不符(有的比理论值少11%),张拉过程中经常听到内部钢束缠绞在一起后被拉开的声音,当时立即对设备进行检定,在设备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其中钢绞线计算伸长值时采用实测弹性模量,μ、κ取值按规范推荐值。 设计单位对结构进行重新验算,最后确定在保证张拉力的情况下,伸长值误差保证在12%以内,无疑降低了结构安全系数。

沈大高速公路苏家屯互通立交D匝道为4孔一联的曲线连续梁,梁长220米,曲线半径55米,因此钢束既有平弯又有竖弯,井字架按照50cm间距布设而且坐标准确,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穿束(将钢绞线束固定在一个锥形的牵引装置上,用卷扬机牵引锥形牵引装置),在广州南部快速路工程14标马克特大桥2联100米连续梁施工中,同样使用以上方法,由于特别注意控制孔道坐标和孔道线形圆顺,并且很好的避免了钢绞线间的互相缠绞,张拉过程中以上两项工程钢束伸长值均满足要求。

二、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1、张拉控制应力与伸长值 : 张拉控制应力能否达到设计规定值直接影响预应力效果,因此张拉控制应力是张拉中质量控制的重点,张拉控制应力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值,但是不能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值过大,超过设计值过多,虽然结构抗裂性较好,但因抗裂度过高,预应力筋在承受使用荷载时经常处于过高的应力状态,与结构出现裂缝时的荷载接近,往往在破坏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将严重危害结构的使用安全。因此为了准确把握预应力的施加情况,以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必须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因此能够提供准确的理论伸长值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理论伸长值的计算有个正确理解:

①预应力孔道坐标符合设计要求、曲线孔道圆顺的情况下,孔道局部偏差和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系数对理论伸长值大小的影响不大,均可按照规范取中值。

②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取值对理论伸长值大小的影响较大,应根据实测值进行计算。

③L的取值:计算平均张拉力时应按照孔道长度计算,计算伸长值时L的取值应加上锚垫板至工具夹片的前端的距离。另外在比较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时应以初应力到控制应力部分的值为准进行比较,因为从零到初应力的伸长值是推算的,并且测量次数多,产生累积误差较大。

2、模板支架的影响:由于施加预应力,砼必然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产生轴向变形和上下方向的挠曲。张拉时如果约束其轴向收缩和挠曲,就会使砼产生预想不到的裂缝,重则出现质量事故。因此,张拉前必须拆除对梁体轴向收缩有约束作用的梁侧模板,拆除支座周围对活动支座在顺桥方向的移动和旋转、以及对固定支座的旋转有约束作用的模板和支架。我们对广州南部快速路工程14标马克特大桥2联100米连续梁张拉前后梁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每米梁长约缩短0.2mm.鉴于以上实践,如果不拆除各种约束,很可能造成梁体局部裂缝或支座变形。其中在广东东莞某高架桥120m连续梁施工中,由于张拉预应力前支座周围钢底模未拆除,张拉后发现底模板大部分变形,固定盆式支座发生侧翻。

3、张拉要点:

①张拉顺序:张拉顺序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若设计没有规定应避免使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力状态,不使构件边缘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尤其对曲线桥梁更应注意,张拉时不能使曲线梁内、外边缘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而使梁腹产生裂缝。张拉时必须先张拉靠近截面形心的钢束,如果有多排钢束,必须对称进行。

②张拉长度:连续梁钢束长度较大,提倡两端同时张拉。如果设备不足,可先固定一端、张拉另一端,然后再张拉固定端补足应力。尤其对曲线预应力筋更应如此。一端张拉时,虽然张拉端达到了控制应力,但由于孔道长度大,导致钢束转角θ增大,摩擦力增大,使得预应力由张拉端向固定端逐渐减小,固定端附近预应力明显不足。**市某快速干道(高架桥)工程120米预应力连续梁采用一端张拉,另一端扎花锚固于梁体内,张拉时伸长值不能满足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孔道摩阻损失太大(受孔道转角θ值太大和孔道长度的影响)。一端张拉长束钢绞线的做法是失败的,一方面,一旦出现事故(如断丝等)将很难处理;另一方面,由于钢束给结构施加的预应力不足,危害结构使用安全。

4、断丝、滑丝的处理: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千斤顶压力不准确或锚具安装误差、夹片质量差等原因,有时会发生断丝和滑丝的情况,当断丝或滑丝数不超过规范值时,可采用超张拉方式补足应力,若超过规范值必须卸锚,更换钢束。对此处理时必须慎重,必须质量和安全。

(1)、补足应力处理:根据断丝数确定应力损失值,通过提高其它钢丝应力补足断丝造成的应力损失,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钢绞线应力达到0.8Rb,否则必须更换钢束。

(2)、更换钢束的处理方法:

①、丝束放松。将千斤顶按张拉状态装好,并将钢丝在夹盘内楔紧。一端张拉,当钢丝受力伸长时,锚塞稍被带出。这时立即用钢钎卡住锚塞螺纹(钢钎可用φ5mm的钢丝、端部磨尖制成,长20~30cm)。然后主缸缓慢回油,钢丝内缩,锚塞因被卡住而不能与钢丝同时内缩。如千斤顶行程不够可如此反复进行至锚塞退出为止。然后拉出钢丝束更换新的钢丝束和锚具。

②、单根滑丝单根补拉。将滑进的钢丝楔紧在卡盘上,张拉达到应力后顶压楔紧。

③、人工滑丝放松钢丝束。安装好千斤顶并楔紧各根钢丝。在钢丝束的一端张拉到钢丝的控制应力仍拉不出锚塞时,打掉一个千斤顶卡盘上钢丝的楔子,迫使1~2根钢丝产生抽丝。这是锚塞与锚圈的锚固力就减少了,再次拉锚塞就容易拉出。

②、水泥浆的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和稠度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③、压浆前检查孔道是否畅通。

④、压浆顺序正确。按孔道由低向高的顺序进行。

⑤、严格控制压浆压力和速度。

⑥、采用真空压浆技术。

篇7: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国家行业标准); 《地基与基础施工图纸》; 《施工手册》第四版;

我公司的土建作业指导书《混凝土施工》;

国家及电力公司有关安全施工、操作的规程规范和我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我公司质量、安全、环境与卫生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二、风机基础施工简介

1、风机定位;

2、土石方工程;

3、模板施工;

4、钢筋施工;

5、混凝土浇筑施工;

三、分项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

1、风机定位

1、严格按照图纸和土方施工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施工; ○

2、根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风机坐标,采用GPS定位仪确定位置; ○

3、坐标、标高尺寸进行核查,坐标、标高误差控制在额定范围内; ○

4、对放线后基槽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查,几何尺寸偏差控制在0—10mm之间,核对○画线后基槽轴线,控制轴线偏差在0—5mm之间。

2、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土,人工清基。○

2、标高及宽度、坡度控制。基坑开挖至1.10米 ○

3、为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在开挖线外部做400mm高挡水围堰。○

4、机械开挖至距基底1.0米时,人工清理基土,避免基底扰动。○

5、对于基础底面以下有露出的孤石、漂石应予以清楚至基础底面以下150mm,然○后用砂石垫层回填至基础混凝土垫层底。

6、开挖完成或基础处理完成后,及时办理验收手续。○

3、土方回填

1、回填前作好砼工程隐蔽记录并办理验收签证手续。回填前应清除坑内淤泥和○杂物,对原土夯实一遍后,再进行回填。

2、回填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得混入杂物。○

3、回填应按有关规定要求,○由坑内最低部位开始自下而上分层铺筑,每层虚铺土厚度应≤300mm,用小型柴油振动碾压机压实,一般来回碾压3~4遍(需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振动碾压机移动时,做到一碾压半碾。如必须分段填筑,交接处应留出阶形接头,上、下层错缝间距应≥1m,以后继续回填时应分层搭接夯实,使新老回填层接合严密。

4、每层回填碾压后,必须通知试验室取样做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层回○填,试验不合格的回填必须返工,直至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5、严禁雨天进行回填,下雨时应及时排水,不得使回填层浸泡。○

4、垫层浇筑

1、基础垫层按设计要求为C15素混凝土垫层,其厚度为100mm,基础半径为8m,○垫层半径为8.1m。表面大于基础截面积;

2、○垫层施工时可直接将素混凝土灌至处理好的基槽上,提前用水准仪在基槽内钉好标高控制桩并挂线找平,抹平后核对标高和表面平整误差;垫层上设置3块预埋钢板,钢板尺寸为:400×400×20mm。

3、基础垫层用钢板进行支模板,模板要求支撑牢固,拆装方便。○

4、垫层素混凝土骨料应进行复检,以确保垫层质量; ○

5、垫层施工应有质检人员当场验收。○

6、垫层砼留置标养试块一组。○

5、模板施工

1、施工时应选用刚度、强度以及表面平整度符合施工规程规范要求的合格模板;○本工程在施工前,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购买4mm厚钢板及80×8角钢进行制作,先在制作好的平台上进行放样,放好样按照1500mm为模数进行切割、焊接。底部模板高度为1000mm,顶部模板高度为:1400mm,最后一块模板的尺寸按照放样尺寸剩余部分进行加工。

2、模板支撑前垫层应弹好轴线及边线,钢筋应绑扎完成,预埋穿线管完成,基础○环吊装完成,接地扁铁安装完成;

3、模板组合用螺栓进行固定,由于基础为圆形基础,挤压模板受力均匀,模板○外侧不用进行特殊加固,垂直误差应小于3mm,标高误差控制在3mm;

4、模板支撑后,其强度应符合施工要求,牢固稳定,结构的几何尺寸偏差应控制○在2—5mm内,模板接缝的缝隙偏差应在0~1mm内;

5、模板施工完成后应有质检人员当场验收,严格执行三级检验制度,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模板验收完成后签发砼浇筑通知单。

6、钢筋工程

1、钢筋应进行复检,钢筋表面应无锈蚀、油迹、机械损伤,对有锈蚀、油迹的钢○筋应加以处理后方可使用;本工程全部使用的是三级螺纹钢,其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下料制作。

2、钢筋需进行弯勾或弯起加工时,应符合施工规程规范要求。○

3、钢筋的长度偏差不应大于10mm,绑扎钢筋其主筋、副筋间距、排距偏差不大○于15mm,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绑扎后不应有松股现象;

4、钢筋在混凝土中其保护层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10mm; ○

5、钢筋加工和绑扎施工中,质检人员现场验收。○

4、混凝土

4.1、混凝土水泥等骨料等应进行复检,选用粒径较小的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并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控制水灰比进行拌和,其坍落度保证在160~180mm之间; 4.2、混凝土机械拌制和运输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不小于180秒和运输时间不超过90分;

4.3、混凝土浇注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有杂物和泥土,还应采取防跑漏浆的措施; 3.4、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加强模内通风,加速模内热量散发;

4.5、混凝土振捣应均匀快插慢起,在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深度大于50mm;为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加设三根测温管,分别布置在距顶面5cm,底面5cm和中间偏下一点处;

4.6、在浇筑完毕后,应留有一定时间在进行表面压光;

4.7、混凝土拆模时机要符合混凝土强度要求,拆模不得损毁成台的边角,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

4.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覆盖、浇水养护,并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避免暴晒,注意保湿;

4.9、混凝土施工每班应及时留有试块,以备检测混凝土质量,按照砼方量应留置4组标养试块,一组同条件试块;

4.10、混凝土施工期中质检人员现场抽检,隐蔽基础在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进行回填土自然养护;

4.11、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工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高差过大。

4.12、砼浇筑前签发砼浇筑通知单,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1)施工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标准执行。(2)砼浇注前检查所有钢筋、埋管、接地与其它埋件位置准确,标高无误,绑扎与焊接牢固;经质检记录后可浇注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基础砼浇筑到标高后底座环外用高标号砂浆向外流水坡抹光压实,内向排水管流水坡抹光压实,按规程进行养护。

(3)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浇筑每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震捣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要超过50㎝。使用插入式震捣器(两台75mm)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作到均匀震实。移动间距不大于震捣作用的1.5倍(一般为30-40㎝),震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水泥的品种及砼的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砼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不得移动预埋件和预留洞原来的位置,如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化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浇灌,并在以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完好。基础砼浇筑到高程后底座环外用原浆向外流水坡抹光压实,内向排水管流水坡抹光压实。

(4)砼龄期满足拆模条件进行拆模,进行外观检查砼浇注质量和管口通畅并复验上法兰上表面的水平度,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做好砼浇筑质量检查和接地等隐蔽工程记录完成,进行基础土方回填夯实,密实度满足风电机安装要求,两周后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测。

(6)对已浇筑完毕的砼,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浇水;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大面积砼浇筑时加设测温孔,养护可采取蓄水养护或可采取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覆盖养护。(7)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要求

a、浇筑时的混凝土应保证有较好的均匀性和较强的密实性; b、所有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必须防雨、雪和防冻,直至浇筑完毕; c、基础浇筑施工应连续,不留施工缝;

d、浇筑振捣要快速,均匀连续,振捣器插入振捣有效部位1.25倍;

e、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不能往现场制备混凝土卡车式搅拌机中加水。当日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和-5摄氏度之间时,在混凝土中加足够的防冻剂; f、混凝土出灌温度不低于12℃,入模温度不低于10℃,间歇不超过15min。g、混凝土表面必须处理平整。不允许存在大于0.2mm的缝; H、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应及时回填,自然养护; I、混凝土测试时,每个基础混凝土至少取四批试件。(8)砼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积水。

四、施工质量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蓝图和混凝土施工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施工;

2、对混凝土施工中各分项工程,质检员参与并进行检验,分项工程经三级自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人员现场验收;

3、严格控制施工误差,及时核对标高、轴线、几何尺寸,并复查上道工序质量,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4、按规定要求留置混凝土试块,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和生产质量评价;

5、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质量,并随机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骨料不得进场使用;

6、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质量,质检员随机检查水、水泥、砂、石的配比误差和水灰比,控制坍落度不超过允许范围;

7、对已经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8、施工班组及时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办理签证手续。

五、大体积砼温控措施

1、为了有效的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出现,主要在控制温升和减少温度应力及增加滑动层等方面采取措施。

1.1、主要控制配合比水泥用量、坍落度、外加剂的品种; 1.2、控制原材料的含泥量; 1.3、砼的浇筑方法的选择; 1.4、砼浇筑后的养护和测温; 1.5、施工时温度和速度的控制;

2、作业内容 2.1、原材的选择

2.1.1、水泥选用普通P.O42.5中低水化热硅酸盐水泥。2.1.2、砂子宜选用中、粗砂,控制其含泥量不得大于2%。

2.1.3、石子不宜选用大粒径石子,以5~40mm为宜,控制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同时控制石子形状尽量减少针片状和超规石子。2.2、配合比的确定

2.2.1、根据施工要求配合比设计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范围内。2.2.2、外加剂掺合量宜在2%。2.3、砼的搅拌

2.3.1、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尽量减少投料误差,确保足够搅拌时间。2.3.2、严格控制砼出机温度。(通过降低砂、石、水泥、水的入机温度来控制)2.3.3、严格控制投料时夹带泥土。2.4、砼的运输 2.4.1、砼的运输一定要及时。2.4.2、运输和停放时防止太阳直射。2.5、砼的浇灌

2.5.1、砼浇灌前首先在垫层表面浇水进行湿润,以减少垫层对水的吸收。2.5.2、控制入模温度,减少冷量损失。

2.5.3、浇灌时应从多点浇灌,振捣密实均匀,以确保砼内的气泡及时排出,增强其强度。

2.5.4、搅拌车在卸料前,要求砼在泵车内高速运转,确保放料时砼质量均匀,同时在浇灌时以一个坡高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灌方法。这样即可减少砼外露面面积,又便于排放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砼质量和抗裂。2.5.5、浇灌前根据测温线的布置图合理布置测温点。2.6、砼的养护

2.6.1、在砼浇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充分发挥徐变特征,降低温度应力。

2.6.2、随时进行测温观测,注意内外温差,根据砼内部温度及外部温度的差,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温、降温措施;使其内外温差不大于25摄氏度。2.7、测温记录要求

2.7.1、1~3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4~7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9~14 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视温差实际情况,控制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平稳后即可停止测温。

2.7.2、控制拆模时间,必须保证内外温差小于20℃以后方可进行拆模。2.7.3、在砼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前不得进行外界强力冲压,以确保其在正常情况下养护。

3、作业结束的检查验收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3.1、作业结束后由质量部门组织,请监理进行整体验收。3.2、砼28天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作业环境应达到的条件 4.1、作业时必须有充足的工作面; 4.2、作业面夜间施工要求有充足的照明; 4.3、尽量避免恶劣天气施工。

六、安全施工措施与危险源识别、预控

1、安全施工措施

1.1、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2、施工人员进场施工绝对服从安全监察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 1.3、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后必须按规范要求佩带安全防护用品,正确配戴安全帽; 1.4、施工前,应检查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性能; 1.5、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和安全作业命令票的签发工作;

1.6、各道工序施工中现场技术人员应在场指导施工,避免盲目和违章作业; 1.7、基础混凝土施工,应设专人操作机动、电动机械,杜绝无证上岗操作; 1.8、文明施工,作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2、危险源识别、预防控制 2.1、机械

机械定人定岗专人操作,操作人员应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才能上岗工作;定期检查机械的使用性能,经常维护保养和修理;杜绝带病机械进场使用;用电设备的拆、装应有专业人员操作,电源应按照规范的规定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输车辆现场限速15km;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2.2、其他

钢筋应堆放整齐,且有专用的加工场地和货架;焊接施工应使用专用焊帽,雨、雪、大风气候严禁焊接施工;模板在施工场地内应放置整齐,不用的模板放平放稳。

七、环境与卫生健康管理措施

1、环境问题识别与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运输过程应减少遗洒对环境的影响,水泥使用过程中应减少散失后对环境的影响;

2、卫生与健康问题识别与控制

减少噪声对施工人员的伤害,特别是夜间施工;

篇8: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本工程结构尺寸较大较厚,室外气温极低,为了避免混凝土遭受早期冻害,我们采用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温度,使混凝土在入模前即具有一定的温度,同时基础侧模采用木模板进行保温蓄热,这样可使混凝土在短期内或混凝土内温度降到0 ℃以前即可获得必要的允许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使混凝土能不断凝结、硬化、增长强度。

1 工程特点及难点

1)为了保证底板的整体性,底板混凝土需一次浇筑,混凝土一次需求量大,需保证供应的连续性。2)此混凝土任务由一个搅拌站单独完成,对搅拌站的各项组织均提出了较高要求。3)时值冬季1月底,室外温度极低(-2 ℃~2 ℃),砂石原材料上有积雪,混凝土温度控制难度较大。与常温相比,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必须采取特殊措施使混凝土强度能够快速增长。

2 材料选用

1)水泥:

采用海螺P.O42.5水泥,其性能指标见表1。

2)骨料:

砂采用九江中粗砂,石子采用德清碎石。质量要求见表2。

3)矿粉:

采用沙钢S95矿粉,根据检测结果,其质量较为稳定,7 d活性指数79%,28 d活性指数102%,流动度比101%。

4)粉煤灰:

采用华宇电力Ⅱ级粉煤灰,根据检测结果,其质量较为稳定,细度11%,需水量比为100%。

5)外加剂:

采用QP-I,具有高效减水作用。

6)水:

采用地下水,水温保持在20 ℃左右,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温度。经过化验,其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的含量均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规定。

3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

1)混凝土强度等级C25。2)为了减少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水化热,采用低水化热配合比,经试验及调整,确定本工程配合比如表3所示。

4 底板浇筑方案确定

1)为了确保转炉基础底板的整体性,采用一次浇筑成型。

2)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方向为: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斜坡分层(共4层,600 mm~700 mm一层),循序前进,见图1。在每个浇筑部位的前后布置2台插入式振动器。

5 生产设备及运输机械组织

1)根据基础底板平面尺寸,选用4台汽车泵,确保基础底板无死角。2)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约有10 km车程,罐车单程时间约7 min~10 min,综合考虑配备20辆8 m3罐车即可满足浇筑的连续性。3)生产设备及运输机械配置如表4所示。

6 搅拌站质量保证措施

1)砂石原材料上的积雪用反铲去除(最好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在下雪前用帆布及时覆盖,以减少工作量)。2)由于室外温度基本维持在-2 ℃~2 ℃之间,原材料加热成本太高,采用热拌合水的施工方法,经化验,地下水符合预拌混凝土生产用水要求,且其温度基本保持在20℃左右。3)采用高效减水剂,避免外加剂产生结晶。4)在砂石料场及上料皮带处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是否有冰雪或冻团骨料流入搅拌机。5)投料顺序采用在搅拌机内水先与骨料接触,将热量传递给骨料。6)为了保证出厂混凝土的均匀性,延长搅拌时间至35 s。7)加强出厂混凝土的监测,安排专人目测每车坍落度,并每2 h测一次出厂混凝土温度,经过实测基本均保持在7℃~9℃之间,满足规范要求。8)由于搅拌站位于沙钢厂区内,罐车行驶路线不存在堵塞现象,从搅拌站到浇筑现场仅7 min~8 min,有效地避免了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热损失。

7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措施

1)混凝土一次摊铺区域要根据现场浇筑速度予以控制,循序渐进,以避免因摊铺距离过远层间接槎不及时而产生冷缝。2)及时振捣,上层振捣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 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3)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将泌水排至集中,用泵及时吸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泌水,保证浇筑质量。4)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及时进行表面处理,并进行二次抹压,以闭合收缩裂缝。5)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及时在上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及两层麻袋保温养护,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缩小温差,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 d。6)混凝土测温管理。转炉设备基础混凝土内部测温采用人工测温方法。测温孔布置4处,4号点布置在基础的中心处,1号点设在距基础边缘1 m处,2号,3号点均布置在1号,4号点之间。每点处设3根38×3钢管,内灌柴油,采用0℃~100℃的棒状温度计,详见图2。初始时,每2 h测温一次,待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内外温差平衡时,每6 h测温一次,设专人测试,并列表做好测温记录。若保持不了混凝土的温差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保证其质量

8应用评价

本工程基础底板于2007年1月29日14:30开始浇筑,到1月31日13:00完成,共计46.5 h,现场累计浇筑混凝土约8 000 m3基础在养护16 d后开始拆模,基础表面及侧面均没有裂缝产生。

参考文献

[1]项玉璞,曹继文.冬期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公司是船我在船上》读书心得下一篇:母亲节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