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监管措施

2024-08-11

采购监管措施(共8篇)

篇1:采购监管措施

全市学校食品原料采购与监管通知

各镇处教育办、中小学,局属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各级各类幼儿园:

前段时间媒体曝光的“多年来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事件”,已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近期市和本市接连发生人食用“毒韭菜”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违法使用“地沟油”(含散装油)、“毒韭菜”以及使用散装调料等违法行为,有效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特对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进购食品和原料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执行。

1、各学校、托幼机构必须采购定型包装的食用油,食用油标签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不得采购使用回收桶盛装的食用油,更不得采购和使用散装油。采购定型包装油时,要根据要求索取厂家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食用油检验合格报告单复印件,并建立单独的登记台帐。

2、各学校应建立废弃油脂处理登记台帐。登记内容包括废弃油脂产生的时间、种类、数量、处理方式,处理单位是否具备处理资质等。

3、各学校必须采购符合要求的定型包装调料,包括酱油、食醋、食盐、味精、以及八角、辣椒粉等所有调料,并索取厂家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单复印件,建立详细的登记台帐。

4、各学校采购蔬菜原料,必须到配备农残检验设备的.市场采购,并索要检验报告。采购蔬菜原料应定点采购,不得购买游摊散贩的蔬菜。鉴于目前“毒韭菜”中毒事件的发生,建议学校、幼儿园食堂近期不要使用韭菜作为食品原料。如需使用,必须采购经检验合格的,且必须单独留样保存。

5、学校食堂必须配备冷藏设施用于食品留样,保存时间不少于48小时,并建立留样登记台帐。

各中小学、托幼机构要以对学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加大学校食品和原料采购的管理力度,严禁采购未经检验、检疫以及腐败变质的食品和原料,确保正常的进货渠道,坚持采购索证和登记制度,坚决杜绝学校(幼儿园)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篇2:采购监管措施

一要在领导支持上求突破。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政府采购工作,带头执行采购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规定,切实维护国家法令的畅通,把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摆上特别重要的位置,研究制定本乡本镇采购工作的方法措施并积极付诸实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从而使得政府采购真正成为乡镇政府节约财政支出、遏制腐败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利器。

二要在法规宣传上求突破。

加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乡镇各部门和乡镇干部的政府采购意识,事实证明,政府采购工作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阻力的干扰,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统一人们的思想,争取更多群众的支持,因而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县乡财政部门要联手进行以《政府采购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尽快地形成了解政府采购、支持政府采购的良好氛围。

三要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加强乡镇政府采购机构和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应坚持“效率、成本、灵活”原则,无论设不设专门的采购机构,都要明确政府采购工作专人负责制,加强采购专职人员的岗位学习和培训教育。采购机构的具体设立应视不同情况而定,采购规模大的乡镇可单独设立,如果总量均不大,也可不设,而统一由市、县级集中采购机构负责采购,由财政所明确专管员负责监督管理。

四要在基础工作上求突破。乡镇采购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可先从车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办公用品定点采购等项目做起,由小到大,先易后难,逐步做大规模,提高效率;既要让采购人和广大乡镇干部看到实实在在的节支成果,也要不断积累经验,创新采购模式;还要重点做好涉及农村农民的采购项目,如:农田水利工程、镇村公路、动植物良种采购等,以此为突破口争取群众支持以推进乡镇采购工作。

五要在规范操作上求突破。规范是采购工作的生命线,乡镇政府采购工作从一开始就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三项原则,推行阳光操作,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应首先使用公开招标,并以公开招标方式为主实施采购。在供应商资格设定上务必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确保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忌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采购文件的编制、采购活动的组织、合同签订等各个流程的工作均要体现规范化要求。

篇3:浅谈物资采购的监管

物资采购过程包括诸多需要判断决策的子程序, 而这些分析判断是由企业采购部门、用户单位和供应商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因此, 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人为因素, 也就是说在采购过程中有许多采购参与者可以自由决定的空间。所以, 对物资采购监督管理要重点关注几个关键环节。

1.1 采购计划的制定。

编制采购计划的采购部门或人员可能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超出实际的物资需求和库存物资平衡, 还可能将一些实际并不需要的物品加入采购计划中, 以谋求部门或个人的私利。所以, 在监督采购计划时应关注所采购物资是否必须以及怎样实施采购、采购的数量多少等。

1.2 采购供应商的选择。

在买方市场下, 绝大多数物资品种数量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供应商资信等级差异, 使物资采购部门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并可能成为牟取私利的空间。按照什么原则择优选用供应商, 由谁来最终决定等问题是监督的突出点。

1.3 价格的确定。

物资采购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变量的影响, 物资产品质量等级、功能、技术配置、交货条件等原因, 都会使同样一种物资产品的采购价格不同。什么样的性价比对企业最有利是监督的关键点。

1.4 验收物资质量与数量。

实际到货的物资数量与质量存在短缺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这需要验收人员把关。验收人员责任心和质量标准的把握成为监督的关键控制点。

1.5 货款结算。

采购合同签订并开始执行后, 采购货款何时支付、支付金额大小、以何种方式支付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货款结算的科学合理决策和有效执行是监督的重点。

2 人是物资采购监督的重点

物资采购涉及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具体使用物资的人员、财务人员和领导干部等。人是采购行为的主体, 物资采购过程是否规范, 采购物资质量是否优良,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采购行为主体的管理。

2.1 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

对采购员实行采购物资质量保证制度, 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谁采购、谁负责”的终身负责制。对采购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做到紧把关口、持证上岗、严格管理、定期考核。对采购人员实行业务培训制度, 未参加过岗位培训的采购人员不得参与采购, 以此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2 从管理体制上加强对物资采购决策者的监督。

要实行领导干部回避制度, 禁止领导干部和非物资采购部门人员参与物资采购工作, 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在重要物资采购中实行集体决策原则, 成立领导小组, 主要确定重要物资采购的质量、性能、价格, 尽量减少物资采购中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于重大的物资、设备 (如大型机械等) 要经集体办公会研究决定, 方可付诸实施。建立落实责任制, 将物资采购中的敏感问题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则中, 建立“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

2.3 对物资采购人员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

首先是遵纪守法教育, 通过加强法律条规教育, 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其次是职业道德教育, 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八荣八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 维护企业的形象。再次是进行警示教育, 通过案例教育, 以案明纪, 以实例为诫, 让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人员清醒地意识到贪心的可怕后果。

3 物资采购管理的几个重点制度

建立运行良好的物资采购系统, 必须有一套完善、严密的运作体系和运作程序。其中运作程序是基础, 没有科学、完善的运作程序, 就会漏洞百出, 事倍功半。在整个物资采购运作过程中, 必须形成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机制, 以防止出现采购渠道混乱、管理职能失控等问题。因此, 特别要建立以下制度:

3.1 公开的招标采购制度。

招标采购, 即采购者对需要采购的项目公开招标, 通过一套严格的组织程序, 让投标者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竞争, 从而实现采购的最优化。招标采购的最大特点就是程序的规范性、厂家的竞争性。招标过程中, 必须成立由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机构, 使招标行为正常运转, 以保证招标的公开、公正、公平,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较好防止暗箱操作。

3.2 集中采购制度。

分散采购是大量滋生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的体制性原因, 集中采购是堵塞采购过程中各种漏洞的重要体制保证, 它不仅可以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而且可以实施专业化采购、规范化管理, 减少效益流失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3 物资采购的监督检查制度。

在规范物资采购内部运行机制的同时, 也应加强外部的监督机制。为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管理行为, 必须借助其他组织、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 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对重大物资采购业务定期开展审计制度, 通过审计督查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采购渠道选择、价格确定、质检验收、货款支付等重点环节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 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3.4 职能分工控制制度。

外购的材料、商品验收、自制材料和委托加工材料的入库, 对材料数量、质量和价格的审查验收, 以及材料采购货款的结算涉及许多部门和环节, 实行职责分工进行管理控制, 并通过材料收、发、存等管理制度加以确定, 以明确请购、订购、验收、付款、记账等环节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加强控制。

3.5 物资定期盘点制度。

在仓储部门实行物资科学管理和责任制的基础上, 物资管理及相关监督等部门应定期实行盘点控制制度。物资要实行分层保管定位存放, 以便于清点核对, 保证安全。同时, 物资定期或不定期要进行盘点, 由仓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纪检等人员组成盘点小组, 运用物资出入库各种计量衡器和计算方法, 点清数量, 查明质量, 按规定填制材料盘存单, 做到账与物、账与账相一致。对盘盈盘亏的物资, 要注明原因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3.6 有限授权和信息共享制度。

对物资采购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采购决策的权力公开化、流程化、分散化, 建立有限授权制度和决策信息共享制度, 这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 也是对采购管理人员的有效保护措施。因此, 这一制度的建设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

参考文献

篇4:国企采购应加强监管

部分国企采购招标权力寻租严重

近十年,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与深化,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日益完备,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采购招标领域,透明度越来越高,规范性越来越强,不少企业还通过推行集中采购降本增效,培育第二利润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采购招标仍然是国企经营管理的明显短板。量体裁衣、明招暗定、应招未招、高价采购、奢侈浪费、以次充好、收受贿赂等现象时有发生,暗箱操作、徇私舞弊、权力寻租,成为中石油、中石化、中储粮、三峡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近几年大案要案的共性,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成为大面积滋生腐败与社会积怨的温床,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采购招标监控制度不健全

从制度层面看,虽然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采购招标方面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国家层面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缺乏刚性约束,现有制度难以有效指导和规范企业的采购招标行为,使得企业在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钻制度规则空子”、“透明度和竞争性不强”、“变通走样”等现象。

从操作层面看,一些企业采购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企业对采购部门缺乏有效的业绩考核,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内部监控失灵等现象时有发生。

从监督层面看,各级政府未授权国资监管机构对国企采购招标履行监管职能,使得国有企业的采购招标工作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缺乏统领。虽然各级国资监管机构通过财务监督对企业采购招标问题提出监管意见,要求企业整改,但这种间接监管的力度不大,针对性较弱,企业采购缺乏直接有效的外部监管。

国企采购招标监管存在认识误区

目前,面对采购招标领域的复杂局面,仍有不少人认为,采购招标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范畴,国资监管机构不宜干涉,应当放手给企业,依靠市场,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这种认识看似正确,但1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训已经证明,这种认识似是而非,危害匪浅。

一是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还没有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不少国企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仍然处于依靠一定的外部行政力量的“半市场、半行政”状态。二是未能区分采购招标管理监督职能与操作执行的边界。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应在采购招标领域发挥其外部监管职能,主要是在制度建设、监督考核一前一后两个端口发挥作用,廓清职责边界,不参与也不干涉企业的具体采购招标工作。三是对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缺乏深刻理解,仍习惯于老一套监管模式。传统的监管思维主要靠审批、靠检查,存在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问题。当前,亟需澄清认识误区、转变观念、统一步调,扫清发展道路上的思想障碍。

完善国企采购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

国资监管工作一方面存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一方面存在缺位、不到位问题,如采购招标监管就是明显例子。实施采购招标监管靠的是制度标准、是市场手段,而不是靠审批备案、不是靠检查指导。制度规则不改进,透明度、竞争性不提升,即使实行属地化招标管理,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无济于事,以此为基础如果贸然推进集中采购,往往容易演变为上级包办,可能蕴含更大的权力寻租。

加强制度建设,打造专业监管队伍。国企采购招标交易规模庞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建议国资监管机构增加国企采购招标监督管理职能,设立独立的采购招标专职监管机构,实行专业化运作,创建国企采购招标领域的“鞍钢宪法”,加强对国有企业采购招标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监督。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独立运作。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应当通过设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将采购招标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定期议事制度。监管机构应独立设置,忌兼职、忌几块牌子一套人马,以权威性、独立性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明确职能定位、切实履行职责。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该机构职责,包括建立国企采购招标管理与运行机制,建立国企采购招标信息统计和监督考核体系、采购预算标准和指标体系,培育采购审计、采购监理、采购管理咨询、集中采购联盟等第三方中介市场,开展业务交流与培训等职责。

加强国企采购招标监管意义重大

我国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和基础支撑作用,且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情况复杂,分别存在于公益性领域和竞争性领域。国际上,欧美国家普遍将国企采购纳入政府采购体系。我国政府采购未将国企纳入调整范畴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征。

高价采购、虚假招标、暗箱操作、雪藏利润、体外循环,不仅是权力寻租的表现,还往往是转移盈利、逃避所得税收的隐蔽手段,严重影响了市场交易秩序和社会公平。按国际通行标准(节约率10%)保守估算,国企采购招标领域每年10万亿元的规模如实行严格的透明竞争程序,每年节约的资金将超过五六千亿元以上。

篇5:采购监管措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市场采购商品出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质检总局《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某某、某某口岸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督管理。

本细则所称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是指出口商品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在口岸市场以现货方式采购,并以边境小额贸易出口的商品。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禁止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的商品,不适用本细则。

第四条 某某(以下简称某某局)主管某某辖区口岸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督管理工作。

某某出境监管科(以下简称出境科)负责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供货单位、发货人和代理人(以下统称备案单位)备案的管理工作。

施检部门负责某某口岸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供货单位、发货人或代理人须向出境科申请备案。

供货单位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供货的单位,或者获得生产企业授权从事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供货的代理单位。

发货人或代理人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市场采购出口商品采购、储运、国际货运代理等业务的单位。第六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必须来自备案的供货单位。供货单位(人)须对所提供的出口商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验,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对出口商品自行验收合格,保证符合标准或者合同要求后方可报检。

第二章 备案管理

第七条 申请备案的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发货单位(人)、代理单位(人)(以下称备案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合法经营资质;

(二)拥有固定的经营、仓储、检验等场所;

(三)建立并执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出入库台账、购销台帐;

(四)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申请备案的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供货单位(以下称备案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合法经营资质;

(二)拥有固定的经营、仓储、检验等场所;

(三)建立并执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质量检验制度,建立出入库台账、购销台帐;

(四)具备不少于1人质量检验员;

(五)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备案申请人应当向施检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 料:

(一)备案申请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并交验正本;

(三)申请备案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经营场所、仓储场所、检验场所等的相关情况说明;

(四)基本管理制度,包括仓储场所管理制度、质量检验制度、质量验收制度、质量追溯制度;

(五)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施检部门在接到申请人提交材料5个工作日内,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备案审核;备案审核工作须10个工作日内完成;给予申请人答复。

第十一条 出境科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核,发现申请人提供材料存在虚假行为,将不对该申请人进行备案登记。

第十二条 施检部门对备案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向备案申请人发放备案证明。备案证明有效期三年。有效期内,备案单位的经营场所或者其他主要条件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告知批准备案的检验检疫机构,并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或者重新提出备案申请。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备案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向批准备案的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延续申请。

第三章 报 检

第十三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发货人及其代理人应当向商品采 购地检验检疫机构办理报检手续。

第十四条 发货人应当对市场采购的出口商品进行验收后,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必须提供以下文件:

(一)符合性声明。发货人声明其报检的出口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进口国家(地区)无明确规定的,发货人声明其报检的出口商品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及相关标准或者合同约定;

(二)出口商品质量合格验收报告,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

(三)商务部门开具的市场采购证明;

(四)供货单位出具的供货清单;

(五)供货单位、发货单位备案证明复印件。

第四章 检 验

第十五条 对来自于非备案供货单位的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不予受理报检。

第十六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实行采购地检验、口岸查验的检验监管方式。

第十七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应当按照进口国家(地区)技术法规、标准要求实施检验;进口国家(地区)没有技术法规、标准要求的,按照我国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及相关标准检验;我国没有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及相关标准的,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检验。合 同约定的要求高于进口国家(地区)技术法规、标准要求或者我国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及相关标准的,按照合同约定实施检验。

第十八条 施检部门审核企业提供文件真实性,如发现提供虚假信息,不接受检验;并记入诚信系统。

第十九条 施检部门参照《某某口岸出口经营企业及商品分类管理细则》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供货单位和发货人代理人实施分类管理,并确定特别监管、严密监管、一般监管、验证监管、信用监管五种不同检验监管方式。

特别监管方式是指施检部门在监督企业整改基础上,对企业出口的商品实施全数检验。

严密监管方式是指施检部门对企业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口的商品实施逐批检验。

一般监管方式是指施检部门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对其出口的商品实施抽批检验。

验证监管方式是指施检部门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对相关证明文件与出口商品实施符合性审查,必要时实施抽批检验。

信用监管方式是指施检部门对企业实施常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经检验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签发有关检验检疫单证,在单证中注明“市场采购”。

第二十一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经检验不合格的,签发不合格通知单,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重新整理,重新整理的货物经检验合格后,方准出口;不能重新整理或者重新整理后检验仍不合格的,不准 出口。

第二十二条 对法定检验以外的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云南检验检疫局相关规定实施抽查检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出境科应当对备案单位建立完整的企业档案,内容包括:

(一)有关备案申请、审查、批准及延续复审相关资料;

(二)对备案单位实施分类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的记录;

(三)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报告;

(四)有关企业信用记录、相关产品投诉记录;

(五)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四条 施检部门对备案单位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发现备案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视情节轻重及时调整分类管理类别和检验监管方式:

(一)违反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

(二)质量保证能力存在隐患的;

(三)检验连续出现不合格批次的;

(四)因自身原因造成商品质量或者安全问题被通报、召回、退货的;

(五)拒不配合日常监督管理的;

(六)出入库台账、购销台帐不能有效溯源的;

(七)隐瞒质量安全问题等不诚信行为的。

(八)连续多次违反上述内容,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备案资质。第二十五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因质量问题造成国外通报或者召回的,施检部门应当查清事实,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并可以根据需要,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

第二十六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督管理中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施检部门建立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可追溯管理制度,对供货单位、发货单位实施商品验收和质量追溯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市场采购样品、礼品以及其他非贸易性物品、援外物资,按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涉及检疫要求的,按照国家相关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篇6:采购监管措施

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

近年来**省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全省政府采购仅45.53亿元,2006年达到133.44亿元。2008年底,全省政府采购规模实际完成190亿元,节约率7.9%。与此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推动政府采购有序进行。

健全规章制度。先后研究出台了《**省政府采购评审委员会工作规程(暂行)》、《**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抽取暂行办法》、《**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处理暂行办法》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各市州结合实际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如《成都市市级协议供货管理办法(试行)》、《广元市市级政府采购工作规程》、《巴中市市级政府采购询价采购工作规程》等。

完善监管体系。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了政府采购中心,在采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具体实施政府采购事项,基本形成了“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监管体系。全省建立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合协调监督机制,通过专项检查、举报受理等方式加强了日常监管。一些地区还通过在采购过程中推行电子化监控摄像技术手段,报送《政府采购项目信息记录表》,对采购过程实行全程动态监管。

规范采购运行。2005年正式启用“**政府采购网”作为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平台,承担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专家管理系统”和“代理机构管理系统”,研发了“政府采购电子评标系统”,建立了全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目前全省入库专家共2200余名,基本实现了省内跨地区、跨部门政府采购资源共享。

当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由于相应法规缺少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执行中还存在一些政策的空白点。比如现有法规对政府采购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定位比较原则,政府采购审批管理的权限和职责不明确,容易导致多头管理、各行其是等现象发生。对于委托代理采购、部门集中采购等也是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对什么是部门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是否需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缺乏明确规定,给实际监管带来难度。

采购运作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中采购中心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由谁管理,对谁负责,缺乏明确规定,一定程度存在“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象。二是由于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刚性不足,预算编制支出项目细化不够,通用性的办公用品没有集中统一配置标准,容易造成政府采购随意性较大,每次采购规模小、效率低,节约财政资金的潜力有待深化。三是评审专家库虽已初步建立,但数量少、门类不齐、总体资质水平偏低。尤其市州一级评审专家较为缺乏,有的市州进入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的仅20余人。大多数专家为兼职,一些还兼任了企业顾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标的科学、合理、权威,容易导致专家倾向性评标以及专家评审采购的物品“质次价高”等现象。

监督管理不够严密。目前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比较偏重于事后监督,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部分供应商采取陪标串标等各种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甚至与采购人串通进行“幕后交易”等。采购单位在编制采购技术参数时故意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竞争,招标文件明显倾向特定供应商,存在指定性和排他性倾向。

相关信息透明度不够高。目前政府采购中还存在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众不知晓,相关当事人不明了等问题,这就可能导致采购人指定品牌、代理机构干预评审、评标专家受利益驱动、供应商相互勾结搞串标陪标、政府官员与企业搞权钱交易等问题的发生。

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虽然相关的法规规章明确了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但对违法行为的认定、违法的责任、处分的档次等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依据现有的相关规定,问责对象主要是针对直接责任人,对主要负责人决策失误,领导不力,管理不到位,不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问责规定,因此较难实施问责。在问责方式方面,对政府采购相关机构中属于公务员的问责方式主要限于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很少运用组织处理等措施。

莲花宝鉴 圣血游侠 夺命邪眼 都市阴阳之屠龙术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与问责的对策思考

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必须坚持制度规范与监管问责并重,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

建立信息化运行机制。搭建以采购管理、电子采购、决策支持三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基本框架,采购程序、采购过程、采购结果都通过信息化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平台向全社会公开,确保政府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实现竞争,真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阳光防腐败。一是推行电子化采购。建立供应商名录库和政府采购商品价格信息库,商品价格全部上网公开,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一律实行网上竞价。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家库。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资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随机抽取,管用分离,资源共享,网络互通。建立专家工作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清除不合格专家。三是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平台。规范采购信息发布的程序、格式和范围,依托采购网站,在网上专家管理和抽取基础上,实现网上询价,网上招投标和网上评标。

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一是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编制与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汇总,统一审查,统一批复”,由采购中心根据预算和计划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期分批集中统一采购,以形成政府采购规模效益。二是严格实行部门采购资金集中直接支付。在支付中心设立政府采购专户,根据采购结果通过专户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三是推行技术参数格式化。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功能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设备采购参数数据库,杜绝指定性和倾向性。在规范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推行统一的招标文件范本。四是推行部门办公用房装修、办公设备等公用设施标准化配置。积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通用设备建立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采购指标体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增设协议和定点供货渠道,由全省统一组织实施,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动态化监控机制。切实强化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督和动态监督。一是建立政府采购的预算———预审———执行———考评———检查的全过程管理制度。监管部门要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对政府采购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二是建立评标结果后续审查机制。不仅要监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还要把商品的售后服务和合同履行情况等纳入监督视野。三是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找准监督着力点。财政部门主要着眼于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审计部门重在采购资金的使用,纪检监察部门主要从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工作纪律条规的角度开展监督。

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在宏观层面,建议加快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研究修改,尽快出台对《政府采购法》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定位。在微观层面,要针对政府采购运作中的一些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设计制度规定。一是建立采购项目责任人制度。采购代理机构对每个采购项目都应确定一名责任人,授权其在职责范围内全面负责该项目的采购事宜,并承担相应责任。项目责任人实行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持证上岗。二是建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业务考核制度。由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围绕采购价格、节支效果、采购质量、采购效率以及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制度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三是建立评审专家回避制度。明确规定专家在被抽取参加政府采购评审中,如发现或知道与采购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有义务主动提出并实行回避。

建立刚性化问责机制。坚持用权必问责,问责必到人,切实强化政府采购各参与人的责任意识,确保其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一是明确承担责任的主体。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采购单位、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员以及供应商、评审专家等参与政府采购的部门和人员,都是政府采购的责任主体,根据其在政府采购中担当的不同职责,都应承担相应责任。二是明确问责方式。政府采购既涉及行政层级的内部管理,又涉及政府相关部门与市场主体的行政监管,同时还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交易,因此其问责方式也是多样的,既要采用相应的行政手段、纪律手段和法律手段,也要重视综合运用通报批评、停职、辞职等组织处理手段以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暂停或取消执业资格、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等经济处罚手段。

篇7:酒店采购班组工作措施

我们以酒店伴随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实现首季“开门红”响亮口号,我们要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扎实的措施投身奋力拚搏开好头,还紧紧围绕酒店日常经营与管理,认真履行采购班组的工作职责,实施以下措施:

1.加强制度规范的宣传贯彻力度,严格履行职责。首先是要积极主动学习领会制度,自觉地遵守和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

强化作风建设,不断查找和完善在制度执行上的不足,实现自我完善。

强化员工最佳的精神状态、最好的工作方法、最优的工作业绩,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当先进,争创一流

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明确任务,增强竞争意识;讲求效果,突出成果。充分发挥班组在具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要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思想道德优、团队意识浓、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现代企业员工队伍。认真安排各项工作,量化目标,制定措施,严格考核奖惩,狠抓落实。

篇8: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的构建

政府采购 (Government Procurem ent) , 又称公共采购 (Public Procurem ent) , 是指公共部门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 在财政的监督下, 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按国际规定一般应以招标采购为主要方式) , 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 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二、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是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先, 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面对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迫切需要降低、优化政府运行成本, 提高政府综合效益。

其次, 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能够使政府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逐步走向开放,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我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同时政府采购活动的国际化已构成我国目前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使政府采购在国际舞台上得心应手, 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最后, 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是防止采购腐败的良药。目前, 政府有一批特大型采购项目, 例如己经进入第三阶段建设的三峡工程、正在着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涉及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项目等。这些工程涉及的资金规模极大, 成为供应商竞相投标的重点, 同时这些项目的政府采购也极有可能成为腐败的高发区, 应进行重点监督和防范, 以免国家的资金落入个人腰包, 造成大量腐败事实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当前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一) 对政府采购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规定单位物资采购工作应接受财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关规定仍然停留在文本形式上, 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如在采购过程中的前期调研考察、供应商对象的选择、商务谈判和合同的签订等整个采购过程, 基本上都是由物资采购执行部门独家包办, 使采购的全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在采购商品、承接会议时等找有关系的商家和单位, 而不是按公平竟争的原则来确定供货 (服务) 的商家和单位;在采购过程中, 购买质量不好, 价格又高的商品, 任意的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 接受商家的贿赂甚至贪污公款;有的商品或劳务虽然是通过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的, 但招标结束后, 供货商与支出单位来协商可随意更改部分项目标准、价格标准及数量, 导致供货商最终提供的有些商品或劳务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 而最后由支出单位自行验收, 所以即使发现质量等问题, 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二) 政府采购预算比较滞后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比较滞后, 导致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率低下。目前, 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 财政预算编制比较简单粗糙, 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政府采购工作很难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 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采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性、临时性、盲目性, 造成了集中采购项目散、金额小, 形成不了规模效益, 使地方采购需求不足, 工作只能局限在单位平时的申报环节上, 被动地接受市场信息。另一方面, 各地政府都把追求资金的节约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目标。从短期来看, 这一动力为推动一项新制度的开展作前奏是必要的, 但从长远看, 财政资金的节约不应是政府采购的唯一目的, 而应将政府采购作为一项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工具来加以运用, 起到平抑财政收支的作用。

(三) 监管体系“体内循环”

虽然在政府采购监管制度中, 形式上有纪检监察机关、主管部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多层的监管系统, 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监管是贯穿于政府采购活动整个过程中的“内部监管”, 即采购主管部门对采购单位和供应商的监管, 以及供应商对采购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监督, 这只是一种“体内循环”式的监管。虽然“内部监管”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的特点, 也易在监管与效率之间求得平衡, 但它是一种以纵向监管为主、横向监管为辅的模式, 因而从宏观上实施监管, 往往难以进行。而各个监管系统和各个系统内的不同方面缺乏互相的制约机制, 这种“内部监管”有时会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甚至会出现腐败。在这种情况下, “外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但目前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政府采购法》中, 没有关于人大对政府采购的监管作出规定, 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四、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的构建

(一) 加强采购流程监管

1、通过细化流程加强监管

对采购流程的设置, 一方面, 要做到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和每一个细节的合理处理, 做到每一个程序都有专人负责;另一方面, 要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简化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采购人和投标人办事。从实践来看, 政府采购流程的设定, 特别要注重对各环节的细化, 突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重点要对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文件的编制、采购信息的发布、评标方法及评分标准的确定、评标现场监管方案的制定、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等环节进行细化, 使流程实施过程中, 只有规定动作, 没有自选动作, 杜绝操作的随意性, 尽可能地做到无懈可击。

2、对采购环节和采购各方实行数字化监控

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监控系统, 对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和各相关人实施网上监控, 增加政府采购操作的透明度。从实践来看, 理想的数字化监控系统, 最好由纪检部门牵头, 由统一的招投标监管部门具体实施, 各相关部门和供应商联网, 这里的供应商也应该实行会员制管理, 只有取得会员资格后才能联入数字化监控系统, 只有联入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供应商才能参加投标。这一监控系统建成后, 将使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各方单位和人员的行为像“金鱼缸里的鱼一样”置于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控之下。

(二) 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政府采购预算是编制财政预算的重要部分, 是财政预算的完善和补充。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 不仅可以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而且为政府采购范围和标准提供了资金上的依据。因此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 一是首先确定政府采购预算的范围和项目, 将现行财政支出中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单位或部门的设备购置、工程建筑、车辆购置等专项资金, 按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二是采购机构应当会同财政部门, 深入市场进行调研, 充分利用采购工作中积累的信息, 建立包括各类物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信息在内的数据库。三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采购管理机构等应切实履行在政府采购各工作环节中的相应职责, 督促、指导各预算单位按时、按质地完成政府采购计划编制等工作;四是政府采购预算一经确定, 原则上一般不做大的修改和调整, 以维护政府采购预算的严肃性, 而且整个预算编制程序要简单易行, 便于实施。

(三) 加强纪检监察及审计部门的监督

国家监察机构的设立与审计制度的推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与消除政府采购中容易出现的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

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定期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审计, 并向各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反映检查情况。审计监督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购预算审计。包括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 执行中是否有悖于预算的编制。二是采购程序审计。包括各种采购方式是否按规定进行, 财政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拨付等。三是采购管理审计。包括预算单位是否对采购来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进行登记, 会计记录是否正确, 预算单位是否对政府采购的物品质量、性能等方面满意。四是采购效益审计。包括经济性审计, 即是否实现了货币价值最大化;效率性审计, 即必要的财产物资保障及办公设施的改善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性审计, 即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是否切实加强了财政支出的管理。同时还要将大量的、非集中采购的小额或非通用商品的采购纳入审计部门的监督范围。

五、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

(一) 尽快实现政府采购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政府采购范围的日益扩大, 采购工作量的日益增加, 加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网上采购可以说是未来政府采购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政府采购改革的方向。实施政府网络采购的好处在于, 通过设置规则和程序, 招标、投标、评标以及支付等行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 使那些精通于幕后操作的供应商失去了活动的空间, 减少传统采购活动中常见的人为干扰因素, 体现政府采购的公正性, 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同时也减少了采购机构的往来奔波, 减轻了工作量,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 0 0 8-2012年工作规划》要求: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严格实行“管采分离”, 加强对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监管。如今网上采购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 例如信息技术在政府采购领域的推广应用和规范化管理程度还不是很高, 网络安全与供应商的信用也存在问题, 所以实施网上采购的整体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因此, 目前网上采购还不宜大规模发展, 可以在小额采购项目上先行探索, 建立和完善网上采购的规则和管理办法, 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试点面。

(二) 建立政府采购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

1、建立政府采购定期报告制度

对采购行为进行监督, 不仅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 也包括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必须有确切的根据, 也就是有原始的材料可查。要作到随时有据可查, 就必须做到下面两点:首先, 财政部门要设计一套专门的政府采购辅助账表, 印发到各采购单位。其次要求采购人员必须按规定建立政府采购辅助账, 逐笔记录每项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采购管理部门报送政府采购统计情况表, 包括采购单位、项目、采购方式、金额、投标及中标供应商名称及相关的内容, 这就为管理部门 (财政部门) 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2、建立政府采购定期检查制度

监管的弱化, 容易出现采购机构操作不规范, 招标文件编制、采购程序等环节中不规范等问题, 同时也容易滋长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重大事项, 如招标文件、采购信息公告、中标公告、评标原则、采购报告、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都要事先报到采购办备案, 政府采购中心要也要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年度采购计划完成情况。为保证政府采购制度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掌握的情况, 选择一些重点项目定期开展检查。同时, 下级财政部门也应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本地区的政府采购活动情况, 上级财政部门可根据各地情况, 决定是否对下级定期开展检查。当前, 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政府采购大检查, 对一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严肃处理。

(三) 改革政府采购会计核算制度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后, 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预算下拨单位经费, 而按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 直接向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 相关支出的决算也不再采取层层上报的方式进行汇总, 财政总预算会计可根据采购合同及资金的支付直接办理决算。因此预算会计制度必须修正。建议在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增设“拨付所属资金”、“政府购费用”等科目, 以反映政府采购资金的划转和标书制作、招标代理费或手续费的支出情况。在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 增加“专项拨款”科目, 并单独编报“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报表”, 不仅要提供采购资金收支情况, 还要提供采购品的到位情况。

六、结论

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 政府采购在执行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做法, 铺张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滋生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直接妨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确定存在的主要监督问题及其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从而为解决政府采购监督中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 解决现实中的监督问题, 最终实现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

摘要: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国家,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能够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此, 倍受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重视和采用。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有许多先天的不足, 所以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效果难以有效的发挥, 因此, 有必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完善。本文从政府采购的基本概念入手, 依据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是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环节, 分析了当前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的三个方面, 提出了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的构建, 并且提出了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的一些看法, 力求在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下, 使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大, 减少腐败现象, 进而推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定期报告

参考文献

[1]、马海涛, 徐焕东, 李燕, 崔军, 政府采购管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2

[2]、苏明, 政府采购,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4]、李恒斌, 构建政府采购高效监管体制, 管理观察2008/25

[5]、杜兴让, 政府采购及依法监管问题透视, 财政监督2008/13

上一篇: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评价下一篇:成人教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