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

2024-08-12

关于我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精选6篇)

篇1:关于我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

关于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工作相关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由重大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从2007年厦门“PX事件”开始,大连“PX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宁波“镇海炼化事件”、昆明“PX事件”,到今年杭州“垃圾电厂事件”等,这些因重大项目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既增加了社会稳定的不确定性,也给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虽然,X市目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群体性事件,但因项目建设引发的群众上访现象时有发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为规避、预防、控制重大项目实施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项目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加快建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实施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项目建设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社会背景条件下投资建设的,社会环境对项目建设的费用与 效益必然要产生重要影响。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目标人群和项目潜在触及的其他群体的风险及其脆弱性,并针对这些风险和脆弱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消除或尽量减少因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使项目的内容和设计更加符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提高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正处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在不断产生,各种利益诉求特别是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会多发高发,一些矛盾还会呈现激烈化、极端化趋向。推进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能够妥善解决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发挥投资项目经济维稳的独特作用,变“被动维稳”为“主动维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项目决策不慎重、时机不成熟、审批不规范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真正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为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奠定和谐的社会基础。

二是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重大项目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很多是因不尊重客观规律,不符合当地实际,严重缺乏与公众沟通、损害群众利益而引发的。建 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关键在于全面、深入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建立一整套科学有序的评估体系和操作办法,从源头上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及时预警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落实防范措施,化解处置矛盾,尽可能避免因前期工作不到位、论证不充分而侵害部分群体的合法权益,以获得相关利益群体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增强项目与所在地区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将项目实施的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行。因此,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一定要把群众的想法吃透,把社会情绪摸准,把各种矛盾因素考虑全面,千方百计凝聚共识,认真兼顾不同利益群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有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包容性增长,让不同群体在共建中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提高政府重大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非常重视公众参与,社会风险评估过程中,要求对投资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调查,充分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这种机制有助于为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因此,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仅是一个“风 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保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项目决策与相关利益群体沟通、互动的过程。正是通过社会风险评估公众的广泛参与,使社会评价所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所提出的保障措施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易于被公众所接受,从而最终达到统一认识、平衡利益、释放风险的目的,可以说,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本身就是完善项目决策机制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进重大项目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构建重大项目和谐管理的新机制。

四是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接轨国际投资项目管理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该管的社会稳定风险问题管住管好管到位,有利于发挥政府维稳的主导作用。同时,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查,不同于环评、能评等前置性审查实行同级审批,而是交由地方政府来承担,是我国项目审查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符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目前,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项目基本上都要进行社会评价,一般要求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环节,部分重 要项目还要求在后评价环节,专门分析项目实施对所在地区的居民生活、人口、收入分配、健康、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社会影响,可以看出,社会评价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对投资项目进行社会影响分析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作为社会评价的重要组织部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接轨国际投资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投资项目管理程序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有助于在投资项目建设中争取到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

二、X市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规避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建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以下简称“《编制大纲》”),要求凡是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均要在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否则项目不予以受理。继国家发展改革委之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相关单位纷纷出台了各自审批权 限内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暂行办法》、《编制大纲》的出台,从制度上确立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地位,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纳入到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与土地预审、规划、环评等均成为项目审批环节的一环,将项目维稳工作由被动转入主动,由事后发现转入事前排查。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于去年底启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起草工作,历经四个多月的修改完善,今年5月17日正式印发了《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鲁发改投资[2014]号),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通知要求“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实施,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符合开展稳评条件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否则项目不予以受理。”

从2010年起,开始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入了全面集中推进的阶段。但由于该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始得较晚,市、区县都未开展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识不足,即使有个别项目开展了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估操作程序不规范,评估内容不全面、不到位,流 于形式、徒有名号,达不到评估的预期目的和效果,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

随着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结构调整的加快,过去累积的一系列负责因素及其影响开始显现,无论是土地利用诱发的社会矛盾,还是环境污染给人们健康带来的负责影响,多方面的问题对当地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前,人们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过去那种普通老百姓为国家或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当投资项目建设给个人合法利益带来损害时,受影响的人们无一例外地会采取保护自身的行为,对项目建设形成反作用。因此,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考虑项目建设可能面临的社会风险,考虑项目建设是否具备可行性和社会可持续,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任务,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三、X市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立适合X市实施 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国家、省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的内容多、影响面广,关系到政府行政管理的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克服风险评估是“自找麻烦”、“可有可无”、妨碍项目推进的模糊认识,切实改变风险评估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要从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导向,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重大项目风险评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理性参与,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社会环境。

(二)加快建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要按照国家、省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要求,充分借鉴其他先进地市的经验做法,立足X市实际,加快研究制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社会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项目范围、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流程等,对全市的社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发改、规划、土地、环保等项目行政审批职能部 门,要按照各自职能细化相应的社会风险评估责任,尽快出台各自职能范围内的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对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适时启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立法工作,将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列入政府立法项目,推动X市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认真总结XX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践做法,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制定和实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实施办法。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及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坚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科学合理制定评判标准,严把评估质量,制定问题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类先行、分批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和深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加大试点力度、提高试点层次,将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试点范围向上延伸,即在省、市级层面,选择若干社会影响大、矛盾隐患多的重大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建议中设立的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社会风险评估试点项目的指导和协调,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加快形成部门协同机制提供实践经验。

(四)建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考核机制。各级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对本地区的社会稳定负总责。要把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考核范围,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因没有实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存在重大涉稳隐患或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要根据情况实施社会治理“一票否决”。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关规定,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密切协作,切实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重大建设项目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进行,或未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充分评估和分析,或未严格执行评估意见落实相应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或未按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严格审查,从而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各级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要对负有责任的地区、部门、单位的相关领导和和直接责任人实行问责制。

(五)完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督导机制。重大项目推进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涉及面广、难度大,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督导机制,对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评估十分必要。政法、综治、信访等维稳部门要通过评估报备制度和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加强督促和指导,重点对重大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风险要点进行动态跟踪,督促重大项目责任主体对风险防范措施的贯彻 落实,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通过深入走访、宣传解释、问卷调查、社会公示等方式,继续深入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并灵活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宣传、教育等手段做好风险预案,稳妥推进社会风险综合治理,以达到有效控制事态、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2:关于我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

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

随着全市城市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政策调整、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等重大事项实施中引发的群体性问题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开发建设进程,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通过走访相关镇(街道)、部门,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集访事件进行梳理,在实地调研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全市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交流探讨,力求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实现机制创新,探索出更具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可操作性的维稳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存在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平安平湖”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坚持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抓开发,总体上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保持了稳定。但是,在政策调整、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企业改制等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纠纷,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据统计,2006年全市发生群体性集访事件36批625人次,涉及或发生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有21批268人次,占集访总数的58.3%,其中到省市越级上访21批79人次;2007年全市发生群体性集访事件51批546人次,涉及或发生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有33批335人次,占集访总数的64.7%,其中到省市越级上访33批90人次;2008年全市发生群体性集访事件100批1391人次,涉及或发生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有73批1001人次,占集访总数的73%,其中到省市越级上访38批60人次。2008年,东升南区部分村民因对原加层面积不做产权安置的政策存在异议,前后重复信访近50次,使08年全市群体性集访数较大增长。

可见,涉及或发生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的群体性集访事件在群体性集访事件中占了较大比例,而且上述信访问题处置难度较大,往往因为涉及群众人数众多、利益高度一致、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群众要求的合理性与反映形式的违法性相互交织,处置工作稍有不慎,容易引发群体性对抗行为,甚至发展成为集体越级上访、阻挠施工、毁坏公私财产等群体性事件。如乍浦镇雅山村392名村民因对03年的拆迁安置政策存在异议,不服嘉兴港区人事局、国土分局作出的《信访答复函》决定,先后多次到市政府、省政府信访,2007年10月,还发生村民聚众冲击省政府事件,今年两会期间又扬言到北京上访。2008年6月,全塘镇部分渔民因对治江围涂政策有异议,先后有100多名渔民连续一个多月在海塘静坐,堵塞交通进出口,不仅严重影响了附近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大量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还给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主要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存在市领导高度重视、但少数工作人员意识淡薄;抓社会稳定工作主管部门领导重视、但其他部门领导意识相对淡薄的现象。个别基层党政领导对抓稳定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工作中存在患得患失,抓稳定怕影响发展、抓安全怕影响生产、抓环保怕影响投资,工作缺乏系统性,对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识不强,不出问题就不抓、出了问题当“救火兵”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个别职能部门对于镇(街道)反映的预警性、敏感性问题不够重视,相互扯皮,处置不及时,导致事态扩大、蔓延。个别镇(街道)领导对辖区里发生的不稳定因素不愿牵头协调解决,而是向上级部门上交矛盾,没有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

2、政策制定不完善。从群体性集访事件分析,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征地拆迁安置政策不满的占了较大比重。当前在引进重大项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拆迁部分农村房屋,但我国至今没有农村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办法和标准,使农村房屋拆迁安置陷入了政策困境,只能变通地参照城镇房屋拆迁政策;同时,在沿海滩涂、养殖塘等征地中,如何确定权属,给予适应的补偿和后续保障,保障渔船民、养殖户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方面则还是空白。另外,还涉及农嫁女问题、蓝印户口问题、土地征用工等问题,由于处理目前的征地拆迁政策对这些群体的利益分配没有明确的规定,处理办法依据不足,随意性较大,容易引发群体性利益纠纷。

3、操作程序不规范。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看,个别职能部门为保证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在项目论证、审批、推进等环节存在瑕疵,甚至采用“先上车、后买票”的方式,仓促上马工程项目,给老百姓群体性上访、闹事以口实。在具体征地过程中,对每个征地项目落实征前告知、征地确认、听证和批后公告制度;在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中,加强对拆迁安置工作管理,采取由拆迁户自选安置形式进行安置,并接受全体拆迁户监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重大工程招投标程序,对招投标事项实行公开、公示,严格工程预算和资金支出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

4、群众心态不平衡。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部分群众急于求富,希望一夜暴富的心态不同程度存在,一旦心理期待的既得利益与现实的补偿政策,存在着较大落差,便引起心里失衡和认识上的偏差,引发怨气和不满;部分群众认为法不责众,把聚众上访闹事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甚至把政府的某些让步误解为“闹”的结果,一旦问题不能充分解决或解决不合自己的要求,就找事“闹”,得寸进尺,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向政府施加压力;部分群众仇视社会,因为有历史怨恨、受过不公正待遇、法律惩处,为了宣泄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参与群体性上访事件。另外,一些律师、新闻工作者插手我市征地拆迁,查找政府在操作过程中的瑕疵和薄弱环节,谋取自身不正当利益。

三、工作对策

针对我市在重大事项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对事件的原因分析,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了解群众反映,促进重大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确保重大事项顺利推进和稳步实施的有效抓手,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时机不成熟、操作程序不规范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变被动保稳定为主动创稳定,是实现我市社会持续稳定的机制保障。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一个责任主体。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评估”的原则,凡应进行评估的事项,有关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报建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其他责任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到市级领导协调的重大事项,由市分管领导协调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责成有关部门、单位牵头实施评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责任主体的,由市级分管领导或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和协助部门责任。属于执法部门依法按程序受理的案件,由该执法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稳定风险评估;属于事前已形成不稳定问题,政法部门事后介入或经协调介入的,稳控责任以属地管理镇(街道)、责任部门,政法部门予以配合。

2、把握三项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促进发展的原则。把促进发展特别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力求使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程序,逐步形成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坚持执法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围绕四个评估内容。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围绕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评估工作。合法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上级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政策;政策调整、利益调整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符合法定程序等。合理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可行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并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和支持;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实施方案是否具有连续性、严密性、具体可操作性。可控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策措施。

篇3:关于我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

关键词:重大项目,稳评管理系统,评估模块,评估方案,评估流程

西藏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民族地区,在当前情况下,创新与完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意义重大。重大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影响层面广泛、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如果重大项目决策、实施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会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变得极为复杂。2012年中办发2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下发后,全国各地均在实践中探索稳评机制的实施与操作,西藏随着稳评项目的增多,传统稳评力量不足、评估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问题越发突显,西藏尝试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来完善与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2013年以来,LZ地区7个县分别运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进行项目评估。

1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1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可提高稳评的效率

当稳评成为上马项目的必要环节时,2号文件中提到,要应评尽评,可见目前需要评估的项目或决策数量之多。目前评估的现状是评估过程主要靠人工记录,或独立的电脑记录,没有形成系统地由电脑录入、捕捉与分析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急需要提高评估的速度与准确度,建立稳评系统后,通过智能通讯、智能协同、动态跟踪等功能,均可提高稳评的效率。

1.2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风险评估制度的长期建立

目前的稳评工作主要靠顶层、靠上级、靠领导来推进,现实执行工作中的困难与障碍就是评估事项数量太多、程序复杂、管理麻烦,因而稳评推动工作主动性不强。稳评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在各个层面已达成共识,但如何使这项工作能长期化、制度化,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建立稳评管理系统,使稳评工作操作程序化、简单化,可增强稳评工作的操作性与实效性,进而使稳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即通过稳评工作的制度化,增强稳评工作的实效及规范化[1]。

1.3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可规范评估程序

目前稳评的现状是各地评估程序不一,且评估行为表现随意,有些仅仅是走过场、应付性评估。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可在使用该系统的区域内规范评估程序,亦可通过动态跟踪、智能反馈,对稳评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同时,统一的评估程序、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增强稳评的规范化。

1.4 稳评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决策者及时全面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度,便于先期管理

在稳评过程中,评估的四性内容在评估实际过程中不能全面体现,会出现评估内容实践与理论难以一一对应的局面,因而影响稳评的效果。该系统的建立,可在稳评中利用稳评系统得出规范的评估结论,对稳评工作进行实时反映与动态管理,使各级领导在第一时间全面获取重大决策等事项的最新动态和公众的意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化解预案,尽可能将社会稳定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2]。

2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中风险评估的流程

依据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以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导向,建成具有完善的功能、实用高效,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管理,其支撑为网络中心与数据中心。LZ地区稳评管理系统中的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分“六步走”(见图1所示)。

2.1 项目报备

在年初时,预留两个月进行“年初项目计划”录入,需要录入如下信息:项目名称、呈报时间、启动时间、项目类别(如征地拆迁)、项目性质(如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项目来源、建议评估主体、项目的状态(已报备或未报备)。项目录入完毕后,由各乡镇、各部门对项目进行报备,此时也可以在“临时项目录入”处录入临时项目。

2.2 项目报备审核

由维稳办对已经报备的项目进行审核,这里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评估程序、评估模块、联评联办、维稳办建议、确定评估主体、审核结论。

2.2.1 评估程序

可选择评估程序有“简易评估”和“一般评估”,选择一般评估即评估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评估模块都要评估。简易评估是选择评估模块中的部分执行。

2.2.2 评估模块

该系统中的评估模块主要有:基本资料、评估小组、评估方案、民意测评、问卷调查、座谈会记录、重点走访、听证会、公示资料、分析预测风险、专家组意见、各部门意见、网络舆情、四性评估、评估小组意见、工作报告。当一个项目选择的评估程序为“简易评估”时,则在评估模块中可根据评估主体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方案,即从评估模块中选择部分进行评估;当一个项目选择的评估程序为“一般评估”时,则评估流程涉及的所有评估模块都要评估。

2.2.3 联评联办

可选择其他部门协助评估主体给出意见,这些部门包括:地区公安处、地区维稳办、地区民政局、地区综治办、地区安监局、地区执法监督科、地区检察院、地区法院、地区司法处、地区组织部、地区宣传部、地区统战部、地区团地委、地区卫生局、地区教体委、地区人社局、地区民宗局、地区信访局、地区政治处、地区社管中心。

同时维稳办要给出建议,确定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周期以及审核结论(是否同意通过审核)。

2.3 成立评估小组

审核通过后,由维稳办指定的评估主体进行评估,并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的成员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群众代表”担任。系统将录入每一位成员的详细信息:姓名、组内身份(责任领导人、直接领导人、联系人、其他等),成员类别(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职务名称、手机号码、主要工作内容,这些都会详细记录于系统中。

2.4 确定评估方案

评估主体继续进行评估,由评估小组确定评估方案,此处根据评估主体的实际情况,仍可以选择“简易评估”和“一般评估”。

2.5 执行评估流程

点击项目名称开始执行评估流程,此处每一项都需要认真填写,会对评估主体在评估的过程中的每一项进行打分。在项目评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风险源的存在,可在评估的过程中“新增风险源”。在民意测评模块,需要详细记录测评时间、涉及人数、征求意见的过程、赞成有多少人、赞成率多少、反对有多少人、反对率为多少、弃权了多少人、弃权率有多少,最后还要汇总群众的的主要意见及建议,同时要上传相关过程的文件资料等。以下几个方面是稳评中的核心环节。

2.5.1 分析预测风险

可通过系统中已有的风险源,作为这次项目评估的参考。风险源库的建立可以为类似项目的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可节约很多资源及时间。

2.5.2 专家组意见

此处可随机选择系统专家库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并记录专家对于此处评估的意见。这里同样需要建立稳评的专家库,同时也会记录下相关专家的评估意见(专家的学历、专家的类别等,如征地拆迁专家、风险源分析专家、风险等级判断专家等)。

2.5.3 各部门意见

由LZ县公安局出具相关意见,进入该县公安局的界面,点击“部门联评联办”—“给予评估意见”,点击“处理”。维稳部门协同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民意调查,并将结果输入进稳评系统,对重大决策等事项的四性进行先期判断分析、先期管理,预测未来的社会稳定风险点,得出科学结论,进而采取相应的办法与措施加以控制。

2.5.4 四性评估

根据部门、专家出具的意见,对此次评估的项目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评估。评估流程执行完毕后,点击“生成评估报告”。

2.6 评估结论审核

由维稳办进行项目备案审核,确定该项目属于“准予执行项目”“暂缓执行项目”“不予执行项目”“特殊流程项目”。这里特殊流程项目是指报常委会讨论的项目,对于高风险的项目所对应的评估结论为“不予执行项目”,对于中风险的项目的评估结论为“暂缓执行项目”,对于低风险的项目评估结论为“准予执行项目”。

3 完善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的途径

西藏LZ地区稳评机制实践创新对于稳评机制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未来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3.1 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话语秩序———业务架构

由于西藏稳评管理系统的投资比例比较大(西藏信息化平台投入800多万元),目前全国也仅有部分省份在使用该系统,由于经济状况存在差异,对于该系统投入的时间节点、成本等也有差异,进而影响到该系统的效果。因此,为了全国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以及考核上报机制,建议中央做好项层设计,建立统一的逻辑架构(业务架构),由中央提出统一的标准及补助措施,统一稳评的业务规范、评估流程、数据口径等,这样统一的话语秩序在智能匹配、提高稳评效率方面可进一步推进稳评信息化建设[3]。

3.2 技术力量多元化———技术架构

目前由江苏海盟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西藏稳评管理系统提供软件设计与技术服务支持,由于该系统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建议在中央统一逻辑架构的基础上,借鉴海盟软件模式,增加或整合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共同为全国范围内的稳评管理系统做好技术支撑与管理服务工作。但要注意系统间功能的配套问题。

3.3 不断完善稳评管理系统工作内容

一是各类平台用户的培训,如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系统如何使用、各相关部门如何通过系统达到协调联动的效果);二是完善相关匹配基础数据库;三是完善资料管理库,剖析典型案例开展研究,尤其是风险源管理库、专家库与稳评案例库建设,对于未来的稳评工作可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3.4 细化稳评内容,使稳评四性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目前评估中,大家更关注稳评的合理性,即公众的意见,对于其他三性,理论中都有,但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或者说合理性与最终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最相关,其他三项关联度不强,而稳评系统将四者均分别呈现出来了,但如何通过四性判断社会稳定风险等级,鲜有人进行专门研究[4]。因此在未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稳评的四性与社会稳定风险之间的关系探讨。

4 结束语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提高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效率,规范了评估流程,同时所建立的风险源库与资源库尤其是案例库可为稳评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六步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流程对稳评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从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稳评管理系统工作内容、四性指标的可操作性方面来完善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系统,以期稳评管理系统能在西藏其他地区广泛使用,促进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丁宁,金晓斌,李珍贵,等.征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01):20-25.

[2]李永超.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机制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2):5-8.

[3]陈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调查报告[J].求知,2014(01):47-49.

篇4: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机制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仍然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建立重大改革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对改革决策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主动进行评估分析,就可以从制度上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因此,建立有效的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对重大改革决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保社会稳定评估主体构成的合理性

评估主体在社会稳定评估活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决定着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范围的大小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最终决定着评估工作的成效。遵循评估学的一般原理,只有确保社会稳定评估主体构成的合理性,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性。而要确保评估主体构成的合理性就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确保社会稳定评估主体的独立性是社会稳定评估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平、公正的前提。如果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评估主体同时也是重大决策制定或实施的主体,或与重大决策或实施的主体之间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那么社会稳定评估就会受到决策者或决策实施者的影响,甚至偏重于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样,社会稳定评估结果就会失去公平或难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从而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只有确保决策评估主体的独立地位,确保评估主体与被评估决策者之间不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二是多样化原则。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大多以政府机关为主,这种评估主体的单一化,往往使得评估结果带有片面性。改变此状,必须构建由党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专业评估组织、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公众,特别是“受到政策影响的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等多方构成的多元评估主体。这样,党政机关可保证评价的方向性;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专业评估组织可以保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真实性;大众传媒和公众可以广泛听取群众各方面意见,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具有广泛代表性。三是利益相关性原则,即社会稳定评估主体应能够表达出决策所涉及的各利益群体的愿望,尤其是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愿望。如果社会组织和公众不能够亲身感受到改革政策给他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好处,评估结论所涵盖的观点就不够全面。

二、确保社会稳定评估内容的完备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城市交通、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重要价格调整、重大公共活动等各个方面,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特别是近些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城乡发展与移民、环境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公益事业以及民族宗教领域等,在作出重大改革决策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评估。

对重大改革决策进行社会稳定评估,在内容上必须确保其完备性:一是要进行合法性评估,包括改革政策是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是否具有充分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精神,决策权限和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二是要进行合理性评估,包括改革政策制定实施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改革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超过当地财力和绝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三是要进行可行性评估,包括改革政策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方案是否具体、翔实,配套措施是否完善;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政策出台后是否有利于贯彻执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政策实施的范围是否进行了明确界定,是否能避免“一刀切”和“一个人有病,大家都吃药”的现象。四是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会给周边的社会治安带来重大的冲击;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是否会出现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等等。这是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的核心内容。五是可控性评估。主要看对于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或者问题,是否需要作出暂缓实施或者改变计划的决定,是否有能力应对和处置,是否能将风险控制在预测范围,是否能够避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情形。

三、确保社会稳定评估程序的科学性

确保评估程序的科学性是保证社会稳定评估工作科学、规范、高效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估流程应当包括如下环节:首先,应制订评估方案。对确定开展评估的改革政策,要成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方案要准确把握评估重点,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并建立专项档案,适时组织实施。第二,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确定为风险评估的重大改革,要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民意测验、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收集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讨论,征求各方面、各层次特别是维稳机构、信访部门和政法机关等单位的意见,准确了解把握群众的心理动态和意见、要求,为预测、评估提供全面客观的第一手资料。第三,要形成评估报告。综合收集掌握的情况,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研究论证,对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作出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确定性预警评价。对于风险很大、有风险的,还应当对有可能涉及的范围和激烈程度作出评估预测,并制订出相应的防范、化解和应急预案。第四,要作出评估决定。改革政策制定部门或单位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政策草案、决策建议、改革方案等一并报送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完善后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决定,并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提出具体要求。最后,要分类调控风险。对已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改革事项,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维稳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政策、决策的正确执行和改革举措的顺利推进。对虽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要认真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经评估决定暂缓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待化解矛盾、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对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项、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事项要坚决终止实施。对符合有关政策法律规定、急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在制订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

总之,对重大改革决策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应确保评估主体构成合理、评估内容完备、评估程序科学,使人民群众对相关改革政策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更深层次化解矛盾、降低风险,真正使全面深化改革这条航船平稳破浪前行。

(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篇5:关于我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

(试 行)

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是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照法律和政策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评估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依法科学。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程序进行。

(四)统筹协调、分工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解决、谁评估,谁评估、谁负责”,以及“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统筹落实好本地区、本系统内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二、评估范围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为重点,在重大决策出台和重大项目实施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做到“应评尽评”,防止在决策、审批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产生社会矛盾。评估重点范围为:

(一)企业改制。对国有、集体企业重组中制定的产权转让、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是否合理,职工群众是否赞同进行评估。

(二)机构改革。对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中制定的人员安置、工资、离退休、社会保障和资产处置等政策措施,干部职工是否赞同进行评估。

(三)城市发展和管理。对城镇居民取暖、出租车和公交车运营价格调整,以及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建设中土地征用、拆迁扩建、居民安置等决策是否合理合法、能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进行评估。

(四)资源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水电、矿产、旅游、交通等资源开发及划分界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涉及工程选址、土地征用的,应对居民安置、拆迁补偿等是否合理进行评估。

(五)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复退军人和大学毕 业生就业等政策调整,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引发社会矛盾进行评估。

(六)环境保护。对建设项目和突发环境事件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周边群众及有关方面是否有比较强烈的反应进行评估。

(七)食品、药品和生产、社区安全。对食品、药品以及生产和社区安全是否存在风险和隐患、是否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进行评估。

(八)涉农涉牧问题。对农牧区土地、林地、草场经营权转让,项目建设和乡村规划中的农牧民土地征用补偿和人员安置,“两委”选举、村务公开,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发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政策进行评估。

(九)退役军人政策落实问题。对企业军转干部、复员军官、退役士兵、重点优抚对象等涉军群体在安置、社会保险方面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评估。

(十)教育问题。对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校内及周边环境存在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隐患问题,中师毕业生定向就业,民办和代课教师有关待遇政策,以及教职工提出的利益诉求问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

(十一)民族宗教问题。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相互勾联制造分裂颠覆活动和以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渗透活动,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以及敌对势力插手和利用我人民内部矛盾,可能对我社会政治稳定带来的现实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对因伤害民 族、宗教感情和风俗习惯引发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及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开展合法正常活动,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否做好维护稳定、保障和保护工作进行评估。

(十二)对其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和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的重大事项等进行评估。

三、评估责任主体

重大事项的决策提出部门、政策起草部门、项目报建部门、改革牵头部门,以及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的最终决策、审批部门,是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必须牵头抓好风险评估工作,并对决定事项负责。

(一)各级党委、政府办公部门负责牵头做好本级党委、政府重大政策制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二)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本级重大发展改革决策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三)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做好本级企业改制政策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四)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土地征用决策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五)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重大项目建设、房屋拆迁决策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六)各级交通管理、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交通运输、交通管理和疏导决策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七)各级农牧业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统筹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涉农涉牧政策制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八)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九)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社会就业、劳动保障、医疗保险、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军转干部政策、待遇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十)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救灾减灾、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及有关待遇政策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十一)各级物价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各种物资、商品价格调整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十二)各级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牵头做好当地医患纠纷、重大疾病预防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十三)各级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城管执法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十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校内及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民办和代课教师有关待遇政策、中师毕业生定向就业以及大中小学校教师工资分配政策调整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十五)各级民族和宗教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当地民族、宗教政策落实中可能发生的新情况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十六)涉及其他问题或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根据职能职责和工作分工,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涉及多个部门且职能交叉难以界定评估责任主体的重大事项,由党委、政府指定或由同级维稳办建议确定牵头负责部门。

(十七)各责任主体在对重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时,当地维稳、纪检监察、信访、法制公安等部门应派员参加。

四、评估内容

(一)合法性。主要评估重大事项内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

(二)合理性。主要评估重大事项内容是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横向和纵向比较是否合情合理,是否可能引发相关群体攀比等。

(三)可行性。主要评估重大事项内容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意愿,所需人力、财力、物力等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重大事项出台时机是否成熟,能否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四)安全性。主要评估重大事项内容是否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一旦发生是否有相应的防范、处置和化解预案等。

五、评估形式

(一)公开的形式。通过网络、报刊、问卷调查、听证会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部分公开的形式。征求人大、政协和维稳、信访等部门的意见;通过企业内部公示、职工代表大会、企业负责人直接听取职工意见等方式向企业职工征求意见;通过村民委员会、街道社区组织、行业协会等征求群众的意见;征询专家意见或委托专业中介机构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等。

(三)不公开的形式。决策事项确需保密的,可采取相应形式进行分析和评估,但须确保重大决策的合理、合法、合情且不引发社会矛盾。

六、评估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责任部门对已确定的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准确识别风险。评估责任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专家咨询、专题座谈、抽样调查、实地勘查、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政协以及信访、维稳等部门意见,认真听取相关利益群体的诉求,准确识别社会稳定风险。

(三)形成评估报告。评估责任部门对评估事项实施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综合衡量、分析和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制定对策和处置、化解预案,作出分析和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

(四)确定风险等级。重大决策拟定部门组织有关方面对决策方案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进行全面审查,按有关决策程序,向有权作出决定的组织和机构提出对策建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审批部门要组织其他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区,对重点项目的分析和评估报告进行研究论证,确定项目风险等级。

(五)建立分级报告备案制度。经分析和评估,认为决定实施的重大事项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风险达A级的(100人以上),重大决策拟定部门和重点项目风险评估部门应及时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摘要》报送自治区维稳部门备案;可能引发一般群体性事件达B级的(50人以上),应及时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摘要》报送同级(盟市或旗县)维稳部门备案,当地维稳部门视情况决定是否向上级维稳部门报告;可能引发少部分群体性事件风险达C级的(10人以上),评估报告及审查意见留存评估部门。

(六)全程跟踪实施。重大事项经评估付诸实施后,承办部门要不间断地听取社会公众评价意见,及时发现新的风险隐患,调整对策措施,确保评估事项顺利推进。评估部门、项目所在地区和维稳部门要坚持对评估事项进行全程跟踪,加强动态检查和评价,不断改进完善维稳措施。

七、评估结果运用

(一)经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较小、实施条件较成熟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传,依照风险控制预案有计划地推进实施。

(二)对于一些较为紧迫、客观上确需加快推进和付诸实施,但又存在较大社会稳定风险的事项,在识别、降低风险和做好应 急处置准备的基础上稳妥推进。

(三)对经评估认为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实施条件尚不具备的事项,应暂缓决策或审批。有关方面要及时调整完善原有方案,待条件成熟、风险因素排除后,重新报请实施。

(四)对经评估认为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不符合相关条件的事项,坚决不予实施。

(五)分级调控风险。对存在A级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事项,自治区维稳办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党委政法委领导同志报告,同时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对存在B级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事项,盟市或旗县维稳部门应及时报告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并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落实稳控措施,降低风险、化解矛盾,坚决防止进京或赴区越级上访。对存在C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制定的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六)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维稳、信访等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在全区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八、组织领导和责任追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高 度重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为重大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对应进行评估的重大事项,做到不评估不会上、不研究。

(二)严肃责任追究。由于下列原因引发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依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关于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通知》(综治委„2000‟17号)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责任主体不组织评估的;拟决策事项经过评估被否决或要求对决策方案修改后实施,责任主体和实施单位擅自实施或方案未经修改即实施的;拟决策事项在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拒不接受评估机构合理建议并造成损失的;责任主体开展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未能预测到拟决策事项实施后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决策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决策机关指定的行业(事项)监督部门没有全程跟踪监督,对问题处理不及时而引发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应当追究责任的。

四个档案盒1、2、3、4、维护档案工作文件档案

维护稳定工作组织、制度、工作职责档案 维护稳定工作简报、月、季报档案

篇6:关于我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

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的意见

各村、镇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或公共安全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事项,进行系统分析、先期预测和科学评估,以提供客观、科学、正确的决策依据,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实施预案,确保各项重大事项稳步推进,为打造苏北鲁南交界商贸第一镇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基本原则:

1、源头治本、预防为主原则。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变被动化解为主动预防,通过科学系统地预测、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在重大事项实施前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或调整到可控范围。

2、科学、民主决策原则。增强重大事项分析、评估和决策的透

明度,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运用论证、听证和公示等公众参与程序,广泛征询社会各方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防止片面性。

3、合法、合理并重原则。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过程中,尊重相关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确保重大事项的决策部署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又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4、权责统一原则。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承担重大事项决策、审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切实把社会稳定风险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5、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坚持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相结合,提高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相统一。

二、评估范围

1、重大决策评估:关系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涉及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的政策调整。

2、重大改革评估:关系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格局调整的重大改革。

3、重大项目评估: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政府财力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有可能在较大范围或较长时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重点工程建设和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镇区规划建设发展和乡镇管理措施。

4、重大活动评估:参与人员多、敏感性强,涉及公共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稳定的重大文化、体育、庆典、集会等活动。

5、镇维稳领导小组认为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三、评估主体

决策拟定部门、政策发布部门、项目报建部门、改革牵头部门是组织实施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负责承办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风险内容开展全面审查评价,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并依据评估报告提交镇党委、政府办公室审查后报分管领导审定,重大事项提请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

1、党政办负责牵头做好镇党委、政府重大政策制定和调整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镇工业办负责牵头做好对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改组改制、企业重组方案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3、国土资源所负责牵头做好对土地征用、征收、拆迁及行业政策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4、建设站负责牵头做好对房屋拆迁和危房重建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5、公路站负责牵头做好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6、派出所负责牵头做好交通疏导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7、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负责牵头做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8、卫生院负责牵头做好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9、安监办负责牵头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方面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10、司法所牵头做好群众矛盾纠纷和医患纠纷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11、信访办牵头做好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信访事件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其他问题或事项的稳定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做好各自的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四、评估内容

1、合法性评估。

2、合理性评估。

3、可行性评估。

4、安全性评估。

5、稳定性评估。

五、评估程序

1、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

2、收集掌握情况,实施重点论证。

3、组织分析论证,形成评估报告。

4、上报核查审定,运用评估结论。

5、全程跟踪实施,切实维护稳定。

6、建立报备制度,适时督查督办。

六、强化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党政领导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领导,党政办是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具体把关部门,对需要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讨论的重要事项要严格把关。凡是应评估的事项按照评估程序进行,严格督查督办,对重大事项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而未进行,或不认真组织实施,导致或出现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综治、维稳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各村、有关部门参照本意见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中共邹庄镇委员会

邹庄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中小学美术课时教案下一篇:统计局双高争创年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