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2024-08-13

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精选6篇)

篇1: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村民庆祝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富起来的牛羊村开始争先恐后地买车,一家比一家急,一家比一家新,开车的不仅有年轻伙子,也有青春靓女。才几年时间,二百多户人家的村子,便有了大小货车、中巴出租百多辆,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村。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牛羊村这种超乎寻常的买车举动,其实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这口气并非全是为了赚钱,为了解脱无车的尴尬,还因为这个村有着让人心酸、心痛的往事。

牛羊村位于滇东南畴阳河畔,几座大山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土地肥沃,形成了特殊的地理和气候,解放初期就通了公路。据说,牛羊村的来历还带有传奇色彩:祖先原本在数百里外的山岩中居住,一次,为追赶一窝特大的散蜂,他们翻山越岭,跑断了无数条马腿,来到这儿,见到清亮蜿蜒的河流,宽广的田畴,苍茫的森林,立即产生了迁栖之意。从此,他们在畴阳河畔放牧牛羊,生息繁衍,获得了村子文化与地理的发展,人们在寂静中享受着天然赐予的乐趣。

人云:“山清水秀出美女”,正是这方山水特有的风景和情调,孕育了一代代美丽而地理的靓女俊男。可是,就在公路通后,到七十年代末期,过惯了农庄闭塞生活的漂亮淑女,竟然全都袅娜地于汽车扬起的烟尘中,嫁到了山外,嫁给了驾驶员,令一大排健壮英俊的本土男青年好不懊丧伤心。

首先嫁出去的是能增添村子景色、最漂亮的二珠。二珠的美丽实在无法描述,是那种站在树下,就会让绿叶也萎蔫,走在路上,青石板也泛起光泽的女孩。成立村文化队,二珠是首批文艺队员,身边不知围绕过多少英俊男孩,可是二珠从未心动。偶一日,一批车队路过并驻扎下来,二珠的美丽一下子被传了出去,来来往往的年轻驾驶员途经牛羊村,便都会想办法让车出点故障,心安理得地住下来,然后去看二珠她们的演出。“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些人的用意,显然都是冲着“窈窕淑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牛羊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车的方便快捷,在驾驶员们强大的攻势下,在车的诱惑与方便中,二珠选择了最英俊诚实的一位驾驶员。从此,二珠家不仅烧柴再不用去山上背,家里还总是拥有最新鲜的洋玩艺,就连二珠的亲戚们外出,也多了一份搭车的便宜,让人好不羡慕。

接着,村里又有几位漂亮姑娘嫁给了年轻驾驶员。那是车最稀罕的年代,通了公路的村子,一天也只有一两张车经过,有美女的人家,日子自然也都比别人家过得好,人际关系也融洽得多。女婿只要把车往肉食店门口一停,必定甩上来一大块肥油油的腰肉,就连当时的公社官员,也要对驾驶员点头攀结,以便在下村路上搭个便车。这一来,牛羊村的男人们,可是真的心疼得掉了牙,心痛不已。

很多时候,小伙子们为了报复这种夺走村庄美女的外地客,常会约上几人,在村口的公路横一排石块,要让那些 “车夫”出几回洋相,解解自己的气。到后来,一见有车停在村里,轮胎气必定会被放干净,甚至到了出手围攻的地步。外地的驾驶员,谁还敢在这儿停栖?就是过路,你也要加一把油门,跑快些,更别用暧昧的眼神,打量来来往往越来越多的牛羊村靓女,否则,男孩们不同意。

“车夫”这个词,便一直被牛羊村藐视地称呼了十多年———因为一种气愤,一种没有车的伤心。但是这种气愤也化而作为一种激励奋时的力量。

一九八0年,村里首先有了第一辆摩托,那是曾经追求二珠数年,又因二珠的出嫁而萎靡一时的男孩,他首先从县邮政局买回一辆旧摩托。通过这辆摩托,他还考到了驾照并被县车队招工,成了村里第一位真正的驾驶员。八十年代中期,张家贷款买回了第一辆货车,二年多时间,他拉货运物,还清了贷款,又买回了一辆大车风,让儿子开,随后,林家买回了出租,至此,买车的人家逐渐多起来,放车胎气的人从此没有了,人们语言中更多的是对车的亲切。

代表现代标志的车辆,真正地驶向了牛羊村。一些人家接着买回了中巴,专门从事客运,整个牛羊村在车轮滚滚的声音里,呈现了全面皆商的气氛,电子电器产品不断更新,车辆更是越来越气派了,只要稳稳地平安运行,多半购车户都能富起来。然而,牛羊村在成为汽车村这一段不简单的`日子里,倒实实在在地从外村娶回了一大批俊俏媳妇,装饰着畴阳河边稻米之乡的风景,也确实把年轻男人们失去的面子挽了回来。

如今,游客经过牛羊村车站,便会发现,在红黄蓝黑的出租车旁边,站立的都是村里俊俏的媳妇和姑娘,假如你要到外村或周围任何一个小城去,这些出租都是青山绿水间奔忙的“甲壳虫”,为你提供最大的方便。一些时候,他们也会乐得开上自己的私家车,到远方游一游。

牛羊村的靓女不再是别人的装饰,不再使村里的男人有自卑或被欺侮的感觉,她们正实实在在地装饰自己的村庄,实现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曾经,她们与车辆的奇缘,激起了全村男人奋发致富的意志,现在,她们又融入了与车辆的一种新缘分,地理起牛羊村与外界的交通网络,这个网络所带来的其他信息效应,使村子一直走在商贸的前沿,地理的前沿,稳稳地把握着村子发展的方向盘。

篇2: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牛羊村这种超乎寻常的买车举动,其实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这口气并非全是为了赚钱,为了解脱无车的尴

尬,还因为这个村有着让人心酸、心痛的往事。

牛羊村位于滇东南畴阳河畔,几座大山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土地肥沃,形成了特殊的地理和气候,解放初期就通了公路。据说,牛羊村的来历还带有传奇色彩:祖先原本在数百里外的山岩中居住,一次,为追赶一窝特大的散蜂,他们翻山越岭,跑断了无数条马腿,来到这儿,见到清亮蜿蜒的河流,宽广的田畴,苍茫的森林,立即产生了迁栖之意。从此,他们在畴阳河畔放牧牛羊,生息繁衍,获得了村子文化与历史的发展,人们在寂静中享受着天然赐予的乐趣。

人云:“山清水秀出美女”,正是这方山水特有的风景和情调,孕育了一代代美丽而聪慧的靓女俊男。可是,就在公路通后,到七十年代末期,过惯了农庄闭塞生活的漂亮淑女,竟然全都袅娜地于汽车扬起的烟尘中,嫁到了山外,嫁给了驾驶员,令一大排健壮英俊的本土男青年好不懊丧伤心。

首先嫁出去的是能增添村子景色、最漂亮的二珠。二珠的美丽实在无法描述,是那种站在树下,就会让绿叶也萎蔫,走在路上,青石板也泛起光泽的女孩。成立村文化队,二珠是首批文艺队员,身边不知围绕过多少英俊男孩,可是二珠从未心动。偶一日,一批车队路过并驻扎下来,二珠的美丽一下子被传了出去,来来往往的年轻驾驶员途经牛羊村,便都会想办法让车出点故障,心安理得地住下来,然后去看二珠她们的演出。“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些人的用意,显然都是冲着“窈窕淑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牛羊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车的方便快捷,在驾驶员们强大的攻势下,在车的诱惑与方便中,二珠选择了最英俊诚实的一位驾驶员。从此,二珠家不仅烧柴再不用去山上背,家里还总是拥有最新鲜的洋玩艺,就连二珠的亲戚们外出,也多了一份搭车的便宜,让人好不羡慕。

接着,村里又有几位漂亮姑娘嫁给了年轻驾驶员。那是车最稀罕的年代,通了公路的村子,一天也只有一两张车经过,有美女的人家,日子自然也都比别人家过得好,人际关系也融洽得多。女婿只要把车往肉食店门口一停,必定甩上来一大块肥油油的腰肉,就连当时的公社官员,也要对驾驶员点头攀结,以便在下村路上搭个便车。这一来,牛羊村的男人们,可是真的心疼得掉了牙,心痛不已。

很多时候,小伙子们为了报复这种夺走村庄美女的外地客,常会约上几人,在村口的公路横一排石块,要让那些 “车夫”出几回洋相,解解自己的气。到后来,一见有车停在村里,轮胎气必定会被放干净,甚至到了出手围攻的地步。外地的驾驶员,谁还敢在这儿停栖?就是过路,你也要加一把油门,跑快些,更别用暧昧的眼神,打量来来往往越来越多的牛羊村靓女,否则,男孩们不同意。

“车夫”这个词,便一直被牛羊村藐视地称呼了十多年———因为一种气愤,一种没有车的伤心。但是这种气愤也化而作为一种激励奋时的力量。

一九八0年,村里首先有了第一辆摩托,那是曾经追求二珠数年,又因二珠的出嫁而萎靡一时的男孩,他首先从县邮政局买回一辆旧摩托。通过这辆摩托,他还考到了驾照并被县车队招工,成了村里第一位真正的驾驶员。八十年代中期,张家贷款买回了第一辆货车,二年多时间,他拉货运物,还清了贷款,又买回了一辆大车风,让儿子开,随后,林家买回了出租,至此,买车的人家逐渐多起来,放车胎气的人从此没有了,人们语言中更多的是对车的亲切。

代表现代标志的车辆,真正地驶向了牛羊村。一些人家接着买回了中巴,专门从事客运,整个牛羊村在车轮滚滚的声音里,呈现了全面皆商的气氛,电子电器产品不断更新,车辆更是越来越气派了,只要稳稳地平安运行,多半购车户都能富起来。然而,牛羊村在成为汽车村这一段不简单的日子里,倒实实在在地从外村娶回了一大批俊俏媳妇,装饰着畴阳河边稻米之乡的风景,也确实把年轻男人们失去的面子挽了回来。

如今,游客经过牛羊村车站,便会发现,在红黄蓝黑的出租车旁边,站立的都是村里俊俏的媳妇和姑娘,假如你要到外村或周围任何一个小城去,这些出租都是青山绿水间奔忙的“甲壳虫”,为你提供最大的方便。一些时候,他们也会乐得开上自己的私家车,到远方游一游。

篇3: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一、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周年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通过今昔对比, 用事实说话, 使人民群众感受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历史性变化,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结合建党88周年, 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建立的丰功伟绩, 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深入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的宣传教育。要把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宣传教育,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 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的统一。

四、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要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 认真组织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 引导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 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五、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我国对内对外方针政策, 帮助干部群众系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正确把握中央政策, 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理性对待涉及我国家利益的复杂敏感问题, 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 充分看到中央对全球经济形势作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看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 看到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美好前景, 进一步增强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勇气, 增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意志和决心,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当前, 新闻舆论宣传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新阶段。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舆论宣传, 不仅要求大力推动体制上的经济社会转型, 而且要全力促进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的价值观的社会转变。因此, 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新闻舆论宣传不动摇, 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变革, 而不是迟滞甚至阻滞这种社会转变, 应当成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社会思想已经多元化的今天, 必须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新闻舆论宣传不动摇, 并体现和贯穿于整个新闻舆论宣传全过程,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

通过对今年前五个月省内部分报纸审读, 我们认为在新闻舆论宣传方面, 应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新闻宣传的专题报道中一定要旗帜鲜明, 始终坚持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创业文化的主旋律不动摇。创业精神、创业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 无论是过去工人农民广义宽泛意义上的创业, 还是现在狭义特定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都是如此。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肆虐, 国内就业形势严峻, 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的形势下, 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舆论宣传弘扬创业精神、创业文化, 更是各级报刊和新闻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在文摘、评论的专版编辑中一定要理直气壮, 始终维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主体地位不走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各类报纸, 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依托报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各类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现阶段学术界对爱国主义代表人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论, 但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 宣传报道有纪律”的原则。

篇4: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会议召开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参观了建工社社史馆。他希望出版社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不断开拓创新,在保持和稳定好现有传统出版的同时,抓好廉政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切实把出版社做大做强,创造新辉煌。

据建工社社长沈元勤介绍,今年以来,建工社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成立60周年的活动。包括组织召开建工社60周年出版发行研讨会,向优秀发行代理机构颁发“建社60周年突出贡献奖”和“精诚合作特别贡献奖”。先后两次联合韬奋基金会,向西部地区20多所建筑类院校捐赠图书码洋达1200万元。此外,还向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赠送教材和专业图书;与30所建设类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200多所建设类院校建立了教材专架。

篇5:村民庆祝建国60周年新变化征文

“ 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当宋祖英的歌声想起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禁不住跟着幸福的哼唱起来。是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说起说起房子,爷爷、爸爸和我就会一起说“ 越来越好……”

“ 越来越好……”的歌声,唱得爷爷脸上没有了皱纹……

70多岁的爷爷告诉

我们,少年的他,由于家境太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不得不寄住到地主家的一间破破烂烂的柴房里。每到雨天,就要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派上了用场,用来接住从茅草屋顶上滴下来的雨水。原本就拥挤的房子,显得更加狭小,几个顽皮的孩子,总是嘻嘻哈哈的在叮叮当当、滴滴答答的声音中跑来跳去,时常把雨水弄得满屋都是,被大人又骂又打……那是,最大的希望,就是拥有一间不漏雨的新房子,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在一起。

家里第一次建房是在60年代初期。爷爷拿出积攒多年的钱,叫来亲戚邻居,一叉一叉的把活好的草泥,砌垒成约二尺宽的墙,墙一般分三期完成,中间需要晾晒半月左右,让其风干硬化,来增加墙体的强度。几个月后,三间砖坯为墙体的新房建成了,家人高兴的像过年一样。爷爷说住进自家新房第一天晚上,父亲和他同睡地铺,半夜时分,熟睡中的爸爸总是笑个不停,爷爷笑呵呵的摇醒爸爸,说道:“住上自家新房啦!高兴坏了吧!”爸爸咧嘴应道:“那是!那是!你都笑一整天了,还说我呢……”

“ 越来越好……”的歌声,唱得爸爸幸福的乐不拢嘴……

爸爸笑哈哈的接过爷爷的话题,说了起来:1990年前后,农村时红砖大瓦房。一家人决定推倒落伍的土房,兴建大瓦房。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处明三暗五的红砖大瓦房,就漂漂亮亮的挺立在起来了。大哥燃放着鞭炮,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搬进新居。大哥大姐各分得了一小间,一个小床,当他们躺在属于自己的地盘里,乐得三天没有睡着觉呢……

“ 越来越好……”的歌声,唱得我手舞足蹈……

看到爷爷和爸爸自豪的神情,我高兴的说:你们都没有我的童年生活条件好。2005年,新农村建设开始了,我们村庄率先进行了旧村改造。一年后,260家整整齐齐的干净明亮的两层家园,潇潇洒洒的屹立在农村天地间。家家接了自来水,安装了沼气卫生间,既环保又卫生。还上了宽带呢!不用出门,我就可以了解天下事,进行网上学习了。门前有花卉,街上有电灯,村里还组建了农家书屋,修建了娱乐休闲场所。我真幸福呀……

爷爷乐哈哈地说:“以前总是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城里人的生活……”

爸爸笑哈哈的接过话头:“现在,我们也成了城里人了!这真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我更是乐不拢嘴的说道:“城里人给我换,我还不换哩……”

哈哈……大家开心的笑了起来,伴着“ 越来越好……”的歌声在广阔的大地上回荡……

篇6: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对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是小孩的人来说,那时村里放电影,就跟过节一样。

记着放电影消息刚传播开来时,村里人在大祠堂边乘凉或地里头干活时停下来碰头吸根烟时,“放电影”的消息足于让村里人越聊越起劲,人也越聚越多,消息也越聊越玄,而多少有点消息的人不知不觉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就会被村里人所包围,成为聊天的主角,那说话的神情让你觉得以后消息全得听他似的。放电影的前一天,挂在树上的村喇叭就会传出播音员那带着本地口音的普通话,‘大家请注意,大家请注意,明晚将会有一场免费电影,地点在下乡万寿宫广场,影出时间明晚7点,到时欢迎大家前往观看……’,听着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全村的小孩都欢呼雀跃,心中特别期待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的傍晚,大人们也早早地从农田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里回来,匆匆吃完饭,做完今天的所有家务活,就一人提着一条小板凳,拉着或抱着自家的小孩兴冲冲地走路去广场。迟些从地里回来的人,路上碰见要去看电影的人总会请他帮忙占一个位置。有些邻村的家庭用一辆老式自行车拉着三、四口老少(车把头有时坐小孩子)赶好几里路,也匆匆赶来看电影。一般人都是提前到广场先占好位置,等待电影开播,而我们这些小孩们总是喜欢把位置占在电影播放员的身边,这样既可以观看师傅换胶带,有时还可以伸出小手让灯光投在手上,使小手出现在屏幕上。当时的电影是把一个直径约20-30cm的中间带孔的圆形胶盘,套在一台小机子上(应该是发动机吧),后面再放一台灯,在距机子约10米远的乡村戏台上拉着一面约长4米宽6米长的白色布(相当于屏幕),机子发动时,很强的灯光就会投射在胶盘上,然后透过胶盘投放在白布上。

电影开始前,整个广场是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大人们在闲话家常,小伙子们在不断搜索中意的姑娘们,老人们在打瞌睡(他们来一般也是图个热闹),小孩子们则在不断的嘻戏……。电影正式开播,全场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顿时哑雀无声,好像是有谁下了命令一样,那时公放的电影一般都是演一些打鬼子的,演的激动处,全场是一片欢呼声,演的伤感处,就会有些人悄悄的抹泪,然后再紧张的看一下四周是否有人发现自已的失态,最后又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继续看电影……。电影看完了,广场上的人也散了。一场电影可以给人带去快乐,也可以给人带去回忆,也许还可以给一些小伙子们带去爱情。

曾经经过的岁月,就像电影一样,在人们的头脑里一逝而过,留下的是深深的烙印与回味……

文 章来源

上一篇:读李镇西教育有感范文下一篇:广东财经大学数学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