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

2024-08-13

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精选8篇)

篇1: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

广播电视台台长实务手册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3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三册 光盘数:1张CD 定价:798元

优惠价:380元

详细介绍:

第一篇 广播电视事业

第一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中国的广播电视

第三章 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规律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及效应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篇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一章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形态分析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

第五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第六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调查 第三篇 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

第一章 广播电视语言

第二章 广播电视图像

第三章 广播电视音乐

第四章 播音和播音员

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

第六章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第四篇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第三章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基本原则

第四章 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第五章 广播电视媒介人事管理

第五篇 有线广播电视和卫星广播电视

第一章 有线广播

第二章 有线电视

第三章 卫星广播

第四章 卫星电视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第六篇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化

第三章 广播电视技术政策

第四章 广播电视技术运行和维护管理

第五章 广播电视设备管理

第六章 广播电视技术信息管理

第七章 数字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管理 第七篇 互联网络与传统广播电视

第一章 传统广播电视

第二章 因特网的特点与功能

第三章 困特网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第四章 困特网与广播电视业务

第五章 独立的因特网新闻媒体 第八篇 广播电视台内部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台的基础管理工作

第二章 广播电视台的财务管理

第三章 广播电视台的劳动人事管理

第四章 广播电视台的计划管理

第五章 广播电视台的对外宣传管理

第六章 广播电视台的其他内部管理 第九篇 广播电视的法制化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法制化管理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台的设立与终止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与规范

第四章 政府对广播电视传播的调控 第十篇 广播电视业经典案例分析 第十一篇 相关法律法规 广播电视台台长实务手册 广播电视台台长实务手册

广播电视台台长实务手册

第一篇 广播电视事业

第一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中国的广播电视

第三章 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规律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及效应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篇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一章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形态分析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

第五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第六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调查 第三篇 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

第一章 广播电视语言

第二章 广播电视图像

第三章 广播电视音乐

第四章 播音和播音员

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

第六章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第四篇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第三章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基本原则

第四章 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第五章 广播电视媒介人事管理

第五篇 有线广播电视和卫星广播电视

第一章 有线广播

第二章 有线电视

第三章 卫星广播

第四章 卫星电视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第六篇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化 第三章 广播电视技术政策

第四章 广播电视技术运行和维护管理

第五章 广播电视设备管理

第六章 广播电视技术信息管理

第七章 数字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管理 第七篇 互联网络与传统广播电视

第一章 传统广播电视

第二章 因特网的特点与功能

第三章 困特网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第四章 困特网与广播电视业务

第五章 独立的因特网新闻媒体 第八篇 广播电视台内部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台的基础管理工作

第二章 广播电视台的财务管理

第三章 广播电视台的劳动人事管理

第四章 广播电视台的计划管理

第五章 广播电视台的对外宣传管理

第六章 广播电视台的其他内部管理 第九篇 广播电视的法制化管理

第一章 广播电视法制化管理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台的设立与终止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与规范

第四章 政府对广播电视传播的调控 第十篇 广播电视业经典案例分析 第十一篇 相关法律法规

全国货到付款,满300元免运费。

篇2: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法用法,严格依法行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工作要求,作为党和政府的新闻舆论机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行政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宪法》《劳动法》《监察法》《公务员法》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尊崇法律,敬畏法律,通过学习和宣传,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二)突出党建引领,履行主体责任

今年以来,我带领班子成员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责任落实。一是落实“三单制”管理等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遵守“三重一大”的管理和报批程序,并坚持做到决策前多方征求意见,再经集体讨论决定。二是加强党的理论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利用每周一的党组扩大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和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对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三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按照省、市和县委要求,制定学习方案,排出学习计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读本,并统一购买专题学习笔记本,发放到全体党员和干部手中,党组定期调阅。四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总支书记上党课、廉政夜校、走访慰问老党员和贫困党员、参观红色基地等10余次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五是持续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使“学习强国”平台的学用常态化,并强化督促检查。六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基层支部和党员工作,积极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和党内统计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到了勤政廉政。在生活中,没有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个人经商办企业、安排工程、物资采购等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没有收受任何单位及个人现金和有价证券,不存在公款私存、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安排私人旅游、高消费娱乐的现象,不存在在企业兼职和个人经商办企业从事营利性活动,不存在用公款购买个人商业保险、不存在拖欠公款和利用职权将公款借给亲友等现象。

(三)把握舆论导向,服务全县大局

今年以来,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我们推出了一批反映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播电视新闻专栏,制定宣传报道计划,靠前指挥,主动作为。一是着力宣传报道基层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强典型人物和凡人善举的宣传。二是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贴近基层、走近群众,通过“微故事”“暖故事”,讲述百姓故事,反映基层生活。三是整合频道资源,聚集精干力量,培育拳头栏目、优秀栏目、精品栏目,打造宣传品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双丰收。新闻频道《孟津新闻》栏目开设《老家河南孟津过年》《两会前瞻:代表委员访谈》《聚焦两会》《聚焦脱贫攻坚》《创建文明城市》《不文明行为曝光台》《聚焦百城提质》《落实三级干部会精神》《建设好家风》《乡村振兴奋进曲》《环境四项治理再提升》《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等10余个版块,共播发新闻296期1691条;

《直通政务》播出147期,《孟津旅游》播出14期,《法治在线》播出14期,《案件聚焦》《x诊所》《记录中国》各播出360期,举办少儿春晚、五一快闪《我和我的祖国》、黄河绿道骑行大型专题节目等4场大型活动。生活频道《健康孟津》播出76期,《孟津生活帮》栏目播出93期,《生活大百科》播出365期,《记录中国》240期。举办春晚、《可爱的孟津》读书活动成果展演、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晚会、团县委主题活动等6场大型活动。制作政协、妇联、环保局专题片5部。

电台每天播音24小时,播发《孟津新闻》296期1691条,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性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365期;

《科普之声》栏目播出104期,公众号发布104期,《消防时空》栏目播出52期,微信公众号发布52期。

我们突出内容为王,节目微信公众号除了及时推送节目,还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图文内容,孟津县广播电视台公众号共推送253期1705条,粉丝量7000个。

(四)外宣持续发力,扩大对外影响

全面提升新闻宣传质量,及时发出孟津声音、亮出孟津名片、讲好孟津故事、树立孟津形象。在中央级广电媒体播发6条,省级广电媒体303条,市级广电媒体602条,其中洛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发稿262条,洛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发稿340条,外宣发稿位于全市第一方阵。

我台新闻频道和生活频道着力培育品牌栏目和拳头节目,其中《直通政务》《孟津生活帮》《法治在线》栏目,受到全县群众好评,收视率持续提高。《孟津生活帮》依托栏目平台共为群众帮办困难事情80件,得到了百姓及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五)夯实事业基础,集聚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机顶盒及宽带3000余台,敷设光缆100公里。我台积极争取河南省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整省推进工程项目,由豫广网络孟津分公司组织施工安装,为我县有线电视未通达的16个行政村1338户贫困户,免费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免费提供59套卫星电视节目和45套卫星广播节目。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790户,2019年拟脱贫15个村,上半年全部完成“户户通”广播电视任务。投资57万元,实施2832场农村数字电影播映任务全部完成。

(六)修订机关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为严明纪律,强化责任,切实转变和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保秩序、以制度促工作的良好局面,今年2月份,台党组还制定出台了《孟津县广播电视台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共15项,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打造了依法依规依程序的良好工作氛围和格局。

(七)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突破的工作底线。今年以来,我台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把安全播出纳入党组会议重要议事日程,完善了机房管理、播出管理、设备管理等安全播出制度和重要时期零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并落实科级班子成员、中层负责同志带班和夜间值班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重要保障期和特殊时期的安全播出工作,并定期开展安全播出巡查,坚持每周二设备检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严格要求值机人员提前15分钟到岗,做好备播工作,确保不漏播、不误播、无疏漏,重要设备有备份。在春节、全国“两会”期间,保障了播出安全。

(八)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干事热情

今年以来,我台以争创市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一是开展了春节为贫困户送温暖活动,二是开展了春节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活动,三是举行离退休老同志春节座谈会,四是“三八”节组织女工赴登封参观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五是组织参加全县植树活动。六是持续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七是持续开展文明志愿者活动。八是组织中层干部、帮扶队员和全体党员到小浪底镇庙护村举办乡村振兴座谈会。九是全台干部职工参加孟津县2019年“峥嵘七十载共筑中国梦”暨庆“五一”迎“五四”万人万米健步走活动。十是在主题教育中组织党员干部赴庙护和班沟参观红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机关职工的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全台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九)实施扶贫攻坚,做到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小浪底镇庙护村在广播电视台驻村工作队的带领和帮扶下,该村39户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项目,种植花椒1000余亩,申请资金39万元发展托管代养蛋鸭16250只,每户增收800元。广播电视台还免费为贫困户安装无线数字机顶盒,对有能力务工的联络介绍外出务工,同时积极协调、督促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医保、养老、教育、低保、特困户、残疾补贴等政策。贫困户收入也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年收入几百元到现在超过4000余元,贫困户生活日渐富裕,家庭面貌焕然一新。38户贫困户顺利实现了脱贫致富。

东达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82人,目前全部实现脱贫。该村目前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电视信号已覆盖3个自然村7个生产组。实施花椒种植项目近千亩,惠及贫困户100多户。

今年春节期间,台党组筹集2万元为小浪底镇庙护村、东达宿村困难群众送去食用油和大米。帮扶队员进村入户,对档卡资料进行规范提升,整治村容村貌、户容户貌,为迎接省市检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台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党建工作向纵深推进不够。支部建设、党员培训及活动开展需进一步加强。亮点特色不多,载体形式单一。

(二)理论和专业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够系统深入,学以致用能力还不强。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部门,意识形态领域管控尚需进一步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不够系统,深度不够,仍然存在一些工作人员业务不精、技术不强等现象。

(三)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采编播设备数量不够,且老化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工作作风转变不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还不够等问题。

(五)新媒体关注度不够。新媒体处于培育发展期,关注度和粉丝量需要进一步培育。

(六)创收没有实现时间任务同步。新闻频道、生活频道的创收任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三、2020年工作打算

(一)积极培育壮大新媒体

完善修订鼓励发展新媒体奖励机制,培育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微信直播、微信公众号,突出内容为王,增加关注度和粉丝量。

(二)强化频道职能定位

新闻频道突出时政性,生活频道突出市场性。

(三)加快融媒体中心二期工程建设

利用融媒体中心技术优势,为新媒体发展提供硬件支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及早实现融媒体中心在组织架构、人员编制、新闻宣传、绩效考核的真融真合。

(四)做大做强大型活动。

巩固扩大政务资源合作基础和范围,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商家和民营资本合作,加快资金回笼率。

(五)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篇3:访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黄伟

2016年BIRTV以“融合媒体智慧运营”为主题, 展会展示了很多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云生产等相关的技术和案例。作为传统媒体行业标杆的湖南广播电视台, 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展会期间, 本刊特约记者杨磊与来京参加展览的湖南广播电视台黄伟副台长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沟通。

一建设国际级梦工场

作为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的黄伟副台长, 兴致勃勃地介绍了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为造梦的城堡, 是一座魔方式的、非新闻类生产基地。这个“芒果盒子”项目总用地面积约95亩, 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机场的高速路口区域, 两个主题公园之间。由德国HPP公司设计的方案非常有趣, 整个建筑物由七个盒子组成。采用“一轴多心”的规划设计, 中心主轴部分是一个很长的走廊, 它是一个逐级上升的设计理念, 形成一个倾斜式作品, 整体布局由西向东逐层抬高, 串联起了整个演播厅。形成5排共7个“芒果盒子” (1个美术馆和6个演播厅) 沿主轴两侧错落排列。以演播厅群为基础, 配套技术用房、团队办公用房、艺术家工作室、舞美道具仓库、技术设备用房、各种功能的化妆室、服装室、排练厅、嘉宾休息室、大型停车场、大型数据中心等。该项目将于2018年竣工。

经过很多的市场调查和研究, 提炼出了包括建设城市乃至国际性地标、生产基地和创意高地几个理念。

集成前沿数字科技的制作装备所打造的“芒果创意中心”, 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建成后, 湖南电视台王牌娱乐节目、优质偶像剧都将集中在此录制、拍摄。“芒果盒子”专门设立了供观众使用的参观通道, 途经演员化妆区、播控机房、转播车车库、服装道具库、录音棚和后期制作中心等。观众除了可以参与《快乐大本营》等大型娱乐节目录制, 观看各种室内剧拍摄, 还可进入基地参观, 目睹娱乐节目制作台前幕后全过程。

在将近400米的中轴两边, 散布着餐厅、咖啡厅、各类设计工作室、艺人工作室 (包括汪涵工作室, 《爸爸去哪儿》工作室, 《我是歌手》工作室) 、纪念品商店、粉丝互动娱乐区, 就像mall、798、或者类似于谷歌等国外的办公室, 体现了极致的自由, 宽松, 能够跟公众交流的文化场所。整个项目通过它鲜明的外形, 形成整个长沙市的城市地标, 并由此成为国际性文化新地标。

在这个生产基地中, 为了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所有通道都进行了艺术化设计, 可以让观众感觉到像一个迷宫一样的, 如此近距离地体验节目的录制, 可以让观众了解到整个电视产业生产的神秘过程。

二技术先进的“芒果盒子”

七个盒子的设计各有特点, 其中有两个剧场, 包括一个容纳近5000人大剧场, 一个可容纳500人左右的小剧场, 以及800m2, 1400m2, 1500m2, 1600m2演播室各一个, 其中大剧场承担庆典式的节目录制, 比如大型的颁奖典礼, 这类节目在此之前一般都是在体育馆进行, 但是体育馆不是为电视节目录制设计的, 所以它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这个大剧场的建设解决了这些问题。小剧场可以进行例如脱口秀、先锋艺术表演、见面会等类型节目的录制。另外几个是常见的电视演播厅, 可以录制电视剧、电影, 一般性综艺节目等。

如果你认为这个节目生产基地只有炫酷的外形就错了, 黄伟副台长就这个基地的IP化, 云化的核心先进的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

全部演播室均基于IP化设计, 采用SDI over IP的技术体系构架, 演播室没有传统的视音频线路, 全部由IP线路所代替, 可以支持4K级高质量的视音频的传输。

整体建筑基础设施包括供电和空调设计上围绕绿色环保的特点, 同时引入天然气、太阳能多种能源综合使用。

3000m2的数据中心的设计采用国际标准, 绿色环保的理念, 强调低功耗, 引进专业设计团队完成。基于该建筑内的数据中心内的公有云节点的架构, 支撑节目创意生产。利用该公有云节点, 一方面满足高码率的电视节目生产的计算和存储的需求, 同时具备可扩充资源的弹性支持能力, 可以在最近的公有云节点来进行支撑生产, 另一方面用公有云支点进行新媒体的发布, 采用共享大存储的能力构建节目支撑的新形态。

由于视频节目的特殊性, 数据量大, 由于节目制作的异地化带来的链路长, 传输带宽等需求对于云节点的资源要求高的问题, 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新建的节目生产基地的数据中心, 在设计之初, 就规划为公有云节点的子节点, 除了可以满足自身对于计算存储资源的需求, 还能够提供本省、本市的数据服务, 以及周边节目制作公司和其他机构的需求, 同时通过背后的公有云的巨大资源来提供更大量的基础计算存储资源的弹性能力。

三不懈努力探索媒体融合之路

针对2016年BIRTV热议的“融合媒体智慧运营”的主题, 黄伟副台长介绍了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探索、经验以及展望。

湖南台在新媒体融合道路上一直在不懈地探索, 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非常重视此项工作, 同时也看到全球范围内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没有成功的可参照的案例的事实。摆在传统广电人面前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命题。湖南广播电视台坚定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的信念。

最初提出了双轮驱动的企业战略, 把新媒体作为发展的两个轮子之一。湖南卫视和新媒体部门变成了两个支撑的平台, 成为双平台架构, 新媒体部分独立地生产, 独立地在市场上寻求包括资金、人才等资源, 走出一条新路。发展到目前的阶段, 纯粹独立的双轮, 没有发挥出集中优势, 可能还会存在一些相互竞争, 虽然可行, 但是没有效益最大化。

未来会进一步加大融合的力度, 希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做进一步的融合, 强调的是更深度的融合。

此次节目生产基地的数据中心设计对深度融合有充分的体现, 就是数据中心云平台同时满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节目制作的需求, 这样, 数据中心才能够提升使用效率。

新媒体的技术架构和思路更接近互联网的思维, 与传统电视媒体的架构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媒体里面强调安全、流程、质量;但是新媒体强调用户、互动、敏捷等等。湖南广播电视台也在针对性地深入研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技术框架, 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如何让传统媒体更加注重用户、互动和敏捷这些新媒体的特性, 让传统媒体按照新媒体的思路来进行重构, 让传统媒体能够适应这种新的环境。

四采用大数据技术支撑节目创意策划生产

湖南广播电视台创造了一系列的拥有自己品牌的节目, 包括长盛不衰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 同时引进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节目形式, 包括《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如何可以掌握电视节目用户的收视心理, 创造持续高影响力、收视率、关注度的节目。黄伟副台长谈到了背后的技术支撑。

初期的节目的投放和推出, 采用实验式的方法, 当时还没有大数据的手段, 只能通过经验和实验来结合。当然经验来自于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先在地面频道孵化创新, 之后在卫视进行扩大生产。

第二阶段引进版权, 结合了一些大数据的理念, 但是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比如关注引进版权节目在国外收视率数字, 受众人群的统计数字, 再进行更新克隆。大数据的使用还处于非常浅显和懵懂的分析方式, 但是收到了很好的反馈。

篇4: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

张华立:湖南卫视这些年经常改版,这很正常,业内有些过度解读。有些改版是遵照国家政策的,有些是根据竞争做出的调整。湖南卫视2月1日开始的最新晚间编排,最大的调整是金鹰剧场,周日到周四调整到晚上8点,周五、周六依然是7点半,网友开玩笑说这是个“自带拐弯功能”的神奇编排;其次是推出730自制节目带,周日到周二是《变形计》、周三周四是新项目《噗通噗通的良心》。在整体年度编排上,推出“周末双子星”策略,周五周六晚上黄金档依然“天天”、“大本营”当家,紧随其后的是两个十点档大型季播节目。晚间编排整体加大了自制节目的规模,这个自制量蛮吓人,目前国内应该没有一个上星频道和公司还有这样的生产能力。而且这期间还要强调原创性,这给我们带来很大挑战。但是也只有挑战才会激发潜能。“不创新,毋宁死”“创新是个苦力活”,这是我跟团队经常讲的话。天天把眼睛盯着收视率是庸俗的,有时候闷头干自己的,干自己真正想要的,往往会结出奇葩果实。所以我很讨厌所谓“跟随”策略,这是创意行业的大忌。

《综艺报》:“空心化”是最近的行业热词。过去一年来很多热门节目、电视剧都是电视台定制、与社会公司合作。电视台空心化是未来趋势吗?如何防止电视台空心化?

张华立:我认为,什么“沦落”啊“空心化”啊等等都是伪命题。无论空心还是实心,能做出优秀作品的才是好“心”。从文化安全角度看,只要我们党牢牢掌握终审权,就不会有大问题。湖南广电目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事业企业改革,就是响应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号召,把湖南广电做得更实。

《综艺报》:有人说华语娱乐中心已从港台地区转移到湖南卫视,对此你怎么看?“华流”能够取代“韩流”吗?目前所欠“东风”是什么?

张华立:韩流让我们羞愧和警醒。韩流值得研究值得尊敬,但也不那么可怕。建议研究一下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国流行文化的状态。不能因为湖南卫视有几档节目传播到了港台地区,就说什么转移了,这种说法轻薄了一点,我们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但我坚信“华流”时代会到来,而且还不能拿“韩流”来对标,理想还应该更远大一点。这需要文艺家们的努力,当然政府也应该多考虑前瞻性的政策,不能满足于问题管理。现在东风劲吹,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东风。

《综艺报》:版权输出、IP衍生品开发等,在湖南卫视的发展战略中居于何种地位?有哪些举措?

张华立:去年4月20号,焕斌台长宣布湖南卫视的IP全部给芒果TV独播的战略,我必须要歌颂一下这个正确的决定,这是把湖南广电带上一个新高度的重要举措。几年之后,有些人才会恍然大悟。

当然我们还是要继续做优秀的IP创造者。我们仍然坚持内容为本,以湖南卫视为龙头、地面媒体为支撑,树立全平台思维,在综艺、卡通、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产品形态上,加大创意和创新力度,合力打造“芒果出品”的内容领军品牌,形成丰富的IP资源优势,不断推动业态创新。今后3到5年,在巩固和提升既有优势品牌基础上,全台要打造2至3个全新现象级节目,确保每年有5至6档广告营收分别过10亿元的内容产品。同时也在积极形成产业体系新结构。按照“产品第一、部门第二”的要求,拓展媒体价值链,做到一个内容多个IP、一个IP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产品,实现一次销售多个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不断推动电视剧、电影、动漫、出版、手游、电商等业态持续升级,拓展多层次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

我可以预言,芒果TV很快就会超越湖南卫视。不相信的人可以跟我打一个小赌。

《综艺报》:湖南卫视正能量、有影响力的节目很多,但电视剧被诟病“雷剧”的也不少。作为受众年龄最年轻的卫视频道,是引导还是迎合观众品位?

张华立:湖南卫视坚持”新闻立台“、坚持”价值观立台“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去年新闻作品《绝对忠诚》,结构性纪录片《变形计》,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常态周播节目《天天向上》等等,哪一个不把价值观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迎合是没有出息的,当然我们还要做更大的努力,以回应观众日益挑剔、日益丰富的需求。弱弱说一句,“迎合观众品位”这一说法是轻佻滴,千万不要以为观众品位低劣。归根结底,流行文化还是要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

《综艺报》:一线卫视只有你这位“越成长越青春”的老总监还在坚守,业内都说你“蛮拼的”,个中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待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台经营管理人才出走事件?

张华立(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湖南卫视总监):你这一提醒,我还真干得久了一点。原因很简单,组织安排而已。从个人讲,我觉得湖南广电好多人能做好这份工作,天塌下来有台长顶着,地陷下去有马栏山那么多优秀团队去修补。卫视总监这活儿,好玩。所谓电视人才出走潮,爱玩概念的人概括为“电视台空心化”,好像电视台都要呼啦啦倒台了。没那么夸张,多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啊?这样才好,腾出些岗位来。如果要找一点批判性价值的话,出走本身当然是对我们某些陈旧体制机制的否定——他都懒得跟你讨论了,干脆拍屁股一走了之。

《综艺报》:你有离开目前平台体制外发展的考虑吗?假如可以有“客串”角色,你最想尝试的体制外职业是什么?

张华立:问题是没有人请我呀!如果选择“客串”,我愿意做穿过大半个中国的余秀华(诗人,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新一届副主席)。“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如果给你寄一本书,会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她现在好像还是进了体制,所以我这客串也不成立。

《综艺报》:电视台如何留住人才,有何建设性意见?

张华立:我记得我的一位老领导以前经常讲一句话:环境好了,风生水起;环境不好,草木不生。他讲的就是人才生态。创意人才的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闭环,一个独一无二的闭环,从制片人、主持人、编导、到燈光、音频、字幕,每一个岗位都让你发挥到极致,你离开马栏山,可能就庸碌无为。这样的人才生态是理想状态,我不一定做得到圆满,但管理团队要有这样的姿态和努力,并让一线团队深切体认到。当然这得需要在体制机制、待遇、情感等方面做出系统性的努力。“留住人才”的说法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没有周公吐哺,哪来天下归心?在人才体制不完备的情况下,领导者就要在建设团队文化上多动些脑筋。创意人才的命门是“自由”和“虚荣心”,满足其不断搞出好作品的虚荣心,让他们隔三差五傲娇一回,就不好意思跟你讲价钱了。

《综艺报》:湖南广电正在打造的“新型传媒集团”是什么模样?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张华立:我们希望通过观念思维、体制机制的转变,完成对湖南广播电视台“一云多屏、两翼齐飞”的新定义:所有媒体组成巨大的内容云团队,实现多屏分发,形成以湖南卫视、芒果TV为带动的发展新格局。争取2020年前后,湖南广播电视台以最具创新活力和具备一定全球影响力的优势,建成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迈入市值过千亿的新阶段。现阶段亟需解决的是新型人才的储备。在目前这个传统媒体转型阶段,除了专业技能,广电人的观念、思维等方面均需要进行调整。而相对应,新媒体人才一开始就具备各类新技术、新应用技能,传统媒体目前来说的确有差距。

我是背诵的官方表述,因为这超越了我分管的范畴(哈哈)。你这些问题太宏大了,你如果“八卦”一点,我倒是愿意给你爆点料,譬如《爸爸去哪儿3》有哪些嘉宾,譬如有哪些名人向我索要《我是歌手》的门票。

篇5:广播电视发射台台长职责

1、发射台实行台长负责制,台长主持全台工作。

2、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发展广播事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廉洁自律。

3、认真落实自治区广电局及上级有关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4、负责组织发射台各项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与落实。

5、坚持民主集中制工作原则,加强台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篇6: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

————区广播电视台台长在2013年目标总结兑现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 日)

同志们:

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13年全台各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14年目标任务,动员全台上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把全台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新年发展上来,以改革发展为工作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全面推动我区广播电视事业再上新台阶。下面我根据台领导班子讨论的意见,讲两个方面意见。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谱新篇,广电发展硕果累累

2013年,是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淮安领先、苏北前

十、全国百强”的发展定位,我们紧紧围绕“经营创收2000万,农村入户20000户,招商突破大项目,队伍建设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全台干部职工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充分发扬“团结、实干、创新、争优”的广电精神,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发展目标,广电事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制作播出《**新闻》365档,各类专题栏目160档;其中,在央视用稿23条,省台用稿190条,市台用稿205条。在过去的一年,共实现创收26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263万元;其中,广告收入805万元,涉网收入1745万元,其他收入82万元。在过去的一年,共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1967户;其中,城区新发展数字电视4500多户,农村新发展有线电视27467户,城区新发展宽带用户1678户。在过去的一年,调频广播共播出3765小时,电视播出12253小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播出事故。

一是宣传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我们时刻牢记工作使命,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全力主攻上级大台,不断提升我区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1、内宣方面。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战重大项目 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

建的**有线新渡服务站正式运行,为下一步全面推开整合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是经营创收再创新高。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创收目标,不断开拓经营创收新领域,创收工作再上新台阶。

1、涉网收入方面。2013年,涉网部门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在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用户服务满意度,以服务赢得客户信任,以服务促进经营创收,各项收入较去年相比有较大提升。其中,客服部完成144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农网部完成57万余元,市场部完成200余万元。

2、广告收入方面。去年,面对广告监管日益严苛的不利局面,广告中心上下一心、共克时艰,认真研究广告市场走向,不断开拓经营创收新领域,广告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共实现收入805万元,特别是成功举办了两届房展会,共创收420多万元,我们的房展会已经成为我们广告创收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淮安形成了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展会。

四是队伍素质快速提升。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提高职工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兴台”战略,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队伍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

一是积极实施“人才兴台”战略。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将邀请专家集中授课和选派优秀职工院校学习相结合,先后选派10多人次外出学习。现在已有很多同志在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正逐步成为名记者、名主持、名工程师和新的“顶梁柱”。

二是积极开展娱乐健身活动。工会、团委、编播部等部门先后组织了元旦掼蛋比赛、春节联欢晚会、庆三八“美在**、舞动幸福”广场健身操比赛、义务植树、羽毛球比赛、礼仪知识培训、体能拓展训练、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特别是三八节健身操比赛,广电代表队不仅在本区汇演中脱颖而出,而且又在市级比赛中夺得全市第二的好成绩。

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去年春节前夕,我台全体中层干部与三树镇近50户贫困家庭结成“亲戚”,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我台全体干部职工主动向受灾群众捐款13000多元。中秋节前,考虑到徐溜镇民主村100户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无偿提供了10吨尿素。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努力以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迎接省运会的召开,根据市、区统一部署,我台团总支牵头组织60多名志愿者开展了为期11个月的“喜迎十八运、文明交通行”义务交通执勤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困难群众得到帮助,也升华了广电职工的心灵,使“爱心广电”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个广电人的心中。

五是安全工作形势平稳。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节目播出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 “春节”、“两会”、“国庆”、“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保障期及敏感时期的安全播出工作,全年调频广播播出3765小时,电视节目播出12253小时,传输45套有线电视,176套数字电视,实现了零中断的目标,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安全优质播出。同时,从安全行车、安全施工、安全用电等方面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检查,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今年以来,全台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六是招商引资硕果累累。过去一年,是我台招商引资工作成果丰硕的一年,先后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华有牧业和投资5000万元的东风本田4s店项目。华有牧业项目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米,主要生产各类动物饲料,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0万吨饲料生产能力,现已落户徐溜工业园区,预计今年5月份可正式投产。目前,该项目不仅通过区内考核,还被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项目,为我区决战重大项目做出了贡献。东风本田4s店项目占地1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米,主要经营东风本田系列车型的整车销售和售后维修业务,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预计春节后可正式开工兴建,7月份可建成营业。

七是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既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工作使命,也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我台今年承担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是壮村富民工程、减免低保户有线电视收视费和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从政策制定到人员配备再到经费保障,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全年共投入壮村经费50万元,帮助徐溜镇民主村兴建蔬菜大棚近百亩;投入扶贫资金10多万元帮助徐溜、韩桥、南陈集等乡镇的困难群众致富脱贫。过去的一年,我们心系困难群众冷暖,共减免5220户城乡低保户家庭的有线电视收视费。同时,新安装27000多个农村有线电视终端,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志们,2013年是我们广电人开拓创新、负重奋进的一年,也是我们广电人继往开来、收获硕果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关心爱护、得益于全台193名干部职工的激情奋斗、热血奉献。在此,我代表台领导班子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感谢全台干部职工对广电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巨大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多或少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新闻宣传缺乏深度报道,广电宽网发展速度缓慢,纪律执行时紧时松,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发展时机,推进广电事业快速发展

篇7: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

关于印发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3

十件大事的通知

校内各部门:

经学校各部门评选,2014年第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印发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3十件大事。

附: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3十件大事

2014年1月9日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2014年1月9日印发

附件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3十件大事

一、顺利召开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第二次党员大会

11月20日,学校召开中共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第二次党员大会。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有关领导及我校全体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教代会代表共210余人参加。大会总结第一次党员大会以来的主要成就,提出今后5年的发展思路、目标与措施,全体党员投票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第一届党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和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二、成功承办ICDE第25届世界大会

10月16-18日,我校承办的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第25届世界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以“国际开放、灵活、远程学习的新战略”为主题,来自五大洲4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及全国各省市的313所高校、教育机构的千余名代表参会。大会共设6个主题演讲、2个圆桌会议、1个主题辩论活动。会议首次专设辅助学习(残疾人教育)分主题,组织文化、技术与资源交易展和社区教育与民俗展示活动。大会收到论文580篇,首次设置优秀论文奖、青年论文奖、创新和最佳实践奖项,共评出获奖论文20篇。会议期间组

织的全国论文大赛共收到论文365篇,评出各类获奖作品100篇。在对参会代表的满意度调查中,好评率达99.27%。

三、推进海河教育园新校区建设

学校成立新校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及相关机构。获得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同意立项书及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颁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方案及审核意见书等相关附件。桩基础设计通过天大设计院图纸审查,取得合格证。12月22日举行海河教育园区新校区建设工程奠基暨开工仪式。

四、大力推进天津开放大学筹建工作

为推进天津开放大学建设,市政府成立由曹小红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等九家单位组成的天津开放大学建设筹备工作小组。学校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组建13个专项筹建组,开展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宏观战略和基本制度建设。通过实施筹建百日行动计划,完成建设研究成果共51项,汇编成50万字的《天津开放大学研究成果汇编》。遴选43篇全校教职工在近3年撰写的有关开放大学建设的优秀论文,汇编成《天津开放大学建设研究论文集》。

五、扩大非学历继续教育规模

开拓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规模,开展幼儿教师和园长培训、心理咨询、证券从业资格考前辅导、学位英语考前辅导、公务

员考前培训等项目,年培训1.3万余人次。学校入选首批20家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征信与企业信用管理”市级高级研修班,培训66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73家企业开展定向培训,培训3.2万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4家实训中心,已培训132人;组织企业继续教育,完成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报批手续。

六、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取得成绩

完成信用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会展经济与管理、工程造价四个重点专业9门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及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10门公共课程教学设计评审,对第二批课程建设计划进行专家评议。开展家政学(老年服务管理与策划)、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方向)、物联网工程、企业全球化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营销)等专业的市级评审工作。预研物流管理(国际物流方向)、财务管理(理财规划方向)专业,开展可行性论证调研。

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从2013年7月中旬开始,学校紧紧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重要环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方面有了新转变,“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学校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了新成果。我校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市委督导组的肯定,并在《天津日报》头版给予报道。

八、与国家开放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与国家开放大学本着共享、共赢的原则,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教学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共建天津电大滨海学院,筹建国家开放大学天津滨海新区实验学院。天津市曹小红副市长会见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一行,表达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办好天津开放大学的决心和信心,感谢国家开放大学对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国家开放大学杨志坚校长提出将进一步加强与天津电大的合作交流,全力支持天津开放大学筹建工作。

九、举办学校5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7月16日,我校召开“同圆中国梦 共筑开大梦”——纪念天津电大建校55周年暨第四届学习节大会。会议期间,组织一个大会、一场讲座、两个展览、一项募捐、一个合影。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严冰做《开放大学:转型与阵痛》讲座。学校楼廊文化展、书法展、合影等活动获得大量好评与广泛参与。《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对此次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十、组织天津“培训包”项目申报管理工作

篇8:专访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汪建强

汪建强:我的体会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近几年我们国家陆续有三位业界同仁先后获得了亚广联的这个奖项,这事实上可以看作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体现。以前我们在技术上比较落后,没有条件来进入这个范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了,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广播电视行业尤为明显。这样一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也进入了亚洲的前列,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一种评价。所以我觉得获得这个奖项,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的。第二,我认为亚广联给予我们认可,最核心的还是技术。从上海广播电视台来看,尽管不能说技术领先,但我觉得我们有许多方面是非常独特的,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它可以为同行提供良好的借鉴。比如,我们在新闻共享系统、数据广播,以及一些软课题方面的研究,都反映了上海广播电视台一些独特的地方,我想这是亚广联比较看重的。

《广播与电视技术》:通过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再结合自身的技术工程实践,上海广播电视台确实做了很多成功的案例。目前我们面临着“三网融合”,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一个传统媒体,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汪建强:电视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要提高电视的品质,一方面要提高细微程度的品质,包括高清化、多声道;另一方面是提高电视的现场感,包括图像和声音的现场感,现在大家追捧的立体电视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就是电视应该从娱乐向服务转变,从单向向双向转变,将娱乐转化服务,这是电视发展的重要方向。我相信这两个方向在未来20~30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只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另外刚才提到三网融合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一直以来我国电信和广播电视是相互独立的,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了融合的产生。融合要从几方面来看,包括技术的融合、内容服务的融合以及商业模式的融合。广电和电信在这几方面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最终会形成一个寡头市场。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不能成为寡头,那就一定会被边缘化,生存环境将会变得非常艰难。所以,作为一个传统媒体,面对三网融合,最核心的还是解放思想。电视作为满足人们生活文化需要的一个手段,它是会永远存在的,重要的是谁用哪种技术手段来提供这种服务,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假如电视台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服务上,那肯定会被其他媒体所取代,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概念,要在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上寻求突破。

《广播与电视技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技术储备和技术能力都处在国内电视台的前列,请问“十二五”期间台里有哪些重点工作?

汪建强:从我们未来的技术范畴考虑整体发展的话,我基本上是按照前面讲的思路来的,第一是抓品质,第二是抓融合,两手抓。广电总局要求加快立体电视发展,我们是非常积极的,因为我们觉得这是抓品质的机会。在高清方面,除了现在的东方卫视之外,计划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高清频道总量达到4~5套。第二是抓融合,我们前面讲的那些问题是要通过融合来解决的,从上海台自身内部来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系统架构、人员知识结构,包括运作模式,都要发生改变。

《广播与电视技术》:您怎么看待立体电视技术的发展?

汪建强:我认为立体电视已经从原来的跟踪阶段转变到了现在的探索阶段。这个探索的阶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主要要看商业条件是否成熟,假如成熟的话以后发展就会很快,真正进入立体电视时代。商业条件的成熟与否又取决于技术是否足够先进。以广告为例,有专家做过研究,平面广告和立体广告最终给人大脑的记忆印象相差几倍以上,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广告用不同的方式体现,立体电视的效果会更好,给人的印象更深,它的商业价值也就更高。但是现在的问题在哪里?问题是现有的技术还达不到让人满意的效果。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模式,就是一个2D的电视频道中,电视剧、电影等内容都是平面的,而将广告以立体的形式予以展现,这种模式中蕴含的商业市场是非常巨大的。但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模式,主要是在生理上还不能使人感觉很舒服、很正常。所以说市场是有的,关键看技术发展的速度。

《广播与电视技术》:还一个就是云计算技术,上海台如何考虑它的应用?

汪建强:云计算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做。首先从我们内部来看,SMG非常适合用云计算来解决内部的生产问题。上海台有个特点叫做“两岸三地”,是说在浦东、浦西各有节目生产的地址,结构比较分散,虽然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但实际操作起来也很困难。而如果采用了基于云计算的技术系统,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一方面降低了分散建设系统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除了内部要采用云计算,我们还要把这种方法和思路延伸到社会上去。电视台的受众有两大阵营,一个是个人,一个是企业,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服务,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很好的途径和手段。

《广播与电视技术》: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广电面临着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要求,请问在技术方面要做哪些调整来适应体制机制的变化?

汪建强: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确实对广播电视台的技术体系提出了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转企改制后,更强调成本和服务,因此要在技术上进行一些创新来适应这一需求,这也是我们把云计算技术纳入下一阶段发展重点的一个原因。我们在上视大厦做了一个试点,除了非常特殊的、高端的后期编辑,将其余所有电视内容的制作工作桌面化,也就是说编辑可以在办公桌上可以完成至少85%以上的工作。另外10%左右的高端复杂的后期编辑集中到数码制作基地完成,这样人员、设备比较专业,效率会相应提高。未来再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这个技术架构上,那就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第二个挑战是技术的前瞻性。现在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按照第一财经、娱乐、电视购物、炫动卡通、新媒体分成五大板块,分别设立了新的公司主体,它们对事业的发展要求很高,内部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就会逐渐被它们抛弃。因此我一直对技术人员讲,技术要起到引领作用,五大板块想明天的事情,我们技术部门要超前于它们,要想在它们前面。

《广播与电视技术》:我们从您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到未来电视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从发展的均衡性、重点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

汪建强:在技术方面我还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叫做软技术,这是目前国内其他电视台还没有重视的方面。我从事了这么久的技术工作,发现技术人员有两个弱势,一个是一直处于幕后位置,跟受众和经济都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另一个是我们往往只在技术的框架范围内思考问题,没有延伸出去,管理、经济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必须重视这两个问题,主动走到台前来。比如说要让整个集团的资源更有效地运作,谁来做最合适?我认为只有我们是最合适的,要让资源更有效,就要采用ERP的理念去抓管理,这就是软技术。比如说我们好多频道尽管办了很长时间,其实完全是凭经验判断什么节目适合什么节目不适合的。但我可以说我们完全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新节目可以很快地建立一个模型,清晰地预测出这个节目放在哪个时段合适,未来的收视率会是多少。这就体现了软技术管理的优越性,这样一来就把技术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节目运营领域,渗透到文化当中,而不是仅仅维护一个系统而已。

上一篇:微笑服务礼仪培训稿下一篇:为老师那次“迟到”点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