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论文

2024-08-13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论文(通用6篇)

篇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论文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论文

【摘要】本文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入手,在分析了两者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认为:造成目前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学科研究内容交叉、重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学术界对两者的研究对象认识不清,关系没有理顺。并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关于两者关系的新的构想。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研究对象;资金运动;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两门重要课程,但这两门课内容重复严重,以至于一些学校把其中的一门砍掉,不予开设。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之弊端,但也使许多有用的知识无法进行教授。笔者认为:我们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混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联系――研究对象均为资金运动

从最早的管理会计专着之一,奎因斯坦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的书名上我们不难看出,奎因斯坦所指的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另外的一门学科。其次,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来看,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虽然学术界有各种表述,但都不可避免地与财务管理对象重合。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各派观点存在差异,均离不开资金二字。即管理会计的活动目标也离不开资金或价值。第11期《财会月刊》发表了王曾清、楼胜亚《浅论管理会计的对象》一文,文中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描述可以说颇具代表性:“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过程,而价值量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因而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必须同时运用实物的形式和商品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来保证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在形式,如现金、原材料、产成品和固定资产等。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具有质的同一性,都代表了一种价值,可以用观念的货币来统一表现。由于商品生产运动从价值形式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而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价值运动也就表现为货币的运动。在货币转化为资金的条件下,资金运动成了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资金运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完整地描述着价值系统静态和动态的变化,从而更全面的反映着企业价值运动”。会计“作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直接面向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即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因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也是联结作为法人的企业和企业内部、外部的纽带。而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一个系统,因而两者的对象应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对象仍应是资金运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对象的区别――资金运动的不同层面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财务管理区别于管理会计的显着特征在于其主要是一种实体管理。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信息手册》一书中这样写道:“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况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财务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因此,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而管理会计只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管理会计人员则围绕这些方案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筹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并据以编制财务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

根据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可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换言之,就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虽然较多,但最终均可归到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有利于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可使管理会计的其他理论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有利于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应将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将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评价分析作为其主要环节,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系统的分析整理后均可找到适当的归属。

三、财务分层理论为界定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的话,管理会计属于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出资与受资经营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关系,因为出资与受资经营本身都是一种财务行为。企业财务管理权必然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割,形成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均需要相应的信息体系,会计的两大分支正好可以分别侧重于其特有的服务对象。财务会计,我们通常称之为对外会计,即主要通过记账、算账,并定期编制报表的专门方法,提供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尽管财务会计也向企业管理当局传输财务信息,以便加强财务管理,但它的服务主要是外向的,侧重于对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报告。企业与所有者的财务关系作为现代企业的主要财务关系,所有者作为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理应作为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换言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所有者财务;而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

与控制,并帮助经营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财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构架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即企业财务首先可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部分,财务会计作为出资者财务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作为经营者财务的信息系统。

由于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各方面,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仅涉及其中的信息方面。财务管理应包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应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也可以自成体系,就象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价值方面,但并不排斥其有自己的体系。管理会计属于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但也同样不排斥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因为其毕竟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持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二为一观点的专家和学者并不乏其人。如李天明教授在其《管理会计研究》一书中为会计专业设制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会计理论》六门,没有《财务管理》。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财经学校教材《企业财务管理》中,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者可自成体系。

四、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目前状况所进行的反思

管理会计这样一门被誉为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学科,一些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其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讫今为止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界定。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前任主席、伦敦经济学院布罗姆威奇(M。Bromwich)教授指出:目前管理会计看来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反映在杂志和教科书中的管理会计似乎是一群松散的材料,没有在理论水平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对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明显缺乏规范化或规范化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归属等基本理论问题,难以确定经济活动的哪些内容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哪些内容不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所以,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理顺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不仅影响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也影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存在着重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控制分析,轻财务活动实体管理的缺点。一方面,从西方财务管理中引入的数学模型大量充斥其中,而这些模型往往建立在一些并不存在的假设的基础上,难以实际操作;而另一方面,对财务组织、财务实施、财务控制与协调等涉及较少,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所研究的内容应由管理会计来进行研究,为避免重复,财务管理应着重研究财务制度设计、财务组织设置、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具体实施,及具体从事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各部门业绩评价等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并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现象。

【参考文献】

[1]孟焰:《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谢志华等:《财务管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

[3]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北京,《会计研究》,年5期。

篇2: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论文

摘 要:有人说,成本管理是管理的第三只眼睛,那么,财务管理则是整个管理的眼睛。如果财务管理跟不上,就跟人患了近视,如果财务管理不细化,就象人患了老花,如果财务风险控制跟不上,就象人得了白内障。所以,财务管理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视力范围和视线长度,决定了企业对风险的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然而,成本管理又是反映财务管理效果好与坏的最好的尺度之一。财务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成本核算制度又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非常重的内容之一,可以说财务管理制度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成本核算制度的能否顺利进行。

然而,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则不尽人意。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致使成本核算没有了制度保证,核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中成本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一、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全称,其主要特点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就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都是企业的管理工作,成本管理统计的数据综合反映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财务管理在成本管理的数据中完善各种决策、资金、财务监督等管理工作。下面主要从财务管理中的决策、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等财务管理工作讨论和成本管理的关系。

二、投资决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做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万元;如果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万元,反而亏损了1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三关”。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很多国有企业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做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的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这一种投资方式在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了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做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第二,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

所以,只能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企业才能是有效益的,才能是赚钱的,把握好“经济行为”、“调查研究”、“程序管理”等投资决策关,企业才能在决策中收获一笔隐性的收益,避免不必要的隐性成本。

三、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系。

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现实中,供应商往往以回扣的方式销售产品,如果资金到位,我们会减少采购材料的原始成本,从而取得购买高价材料的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减少材料成本。如何解决好以上影响资金的三个问题,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为企业资金良性周转打下好的基础。

四、财务监督作用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敢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国有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成本管理离不开以上廉洁的领导班子和高度责任感的财务工作者,然而,现实中,领导班子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也是制约完善成本管理的因素之一。

比如,实行财务主管下管一级的制度是可以避免财务工作者的顾虑,也能让企业领导者在财务管理上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同时提高财务监督和成本管理作用。

五、利润分配和成本管理的关系。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晚年贞节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邓小平同志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成本管理离不开以上企业所有职工的努力,只有职工有工作的积极性和企业主人翁的意识,才能对工作认真,才能提高节约意识,才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从最直接、最基层的地方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在节约中创造效益。

六、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成本管理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细化各级核算。细化各级核算,是我们当下很多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我们夯实财务管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基础数据,加强基层核算。主要是指注重基础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基础数据流转的连续性,加强班组、工段、仓库的核算能力,提高班组、工段、仓库的核算水平。

第二,强调即时核算、即时汇总、即时反映。要做到,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就能迅速提供,精确反映。

第三,强调核算中的报表意识和分类意识,而不是简单的记账。

第四,提高对各种数据的利用率,提高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水平。

第五,细化成本核算,至少要细化到每一个型号。同时要细化到每一个工段中的每一个班组,如果甲班的成本比乙班的低,甚至低很多,那我们就要去分析原因,并加以控制。

第六,财务部要给出具体的指导,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数据核算、汇总的检查和复合。

以上可以说是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还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等。这些,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所以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解决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系。

一、财务集中管理,会计实行委派。

对各二级单位和经营部门的财务负责人实行委派制,由公司财务部统一对其进行管理、考核和聘任。各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作为公司财务部的派出人员,负责并参与所在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可以甩掉受制于二级单位领导的思想顾虑,使派出人员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严格遵循国家及公司有关规定,正确及时地披露问题、处理问题。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还能够大大提高了企业成本、费用及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还可以对各二级单位月度会计报表的汇总时间大大缩短,加快整个公司月度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汇总和报出时间。更重要的是,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及利润数据,成为考核各二级单位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以及衡量其收入高低的客观标准,从而对企业的整体管理起到推动作用。

二、整合规章制度,定期召开财务汇报例会。

我们应该随时适应会计政策的不断变化,完善从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从主体生产单位到后勤辅助部门,从会计单个方面到财务整体运行,从物流到资金流,从经济核算到内部控制,从公司主管领导到基层出纳人员的责任划分等涉及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

同时,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财务成本核算与分析,可以学习生产一线每周例会的做法,制定财务人员每周例会制度。通过财务例会,及时分析总结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三、丰富管理内涵,加强财务预警,化解经营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风险之一。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企业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风险,我们要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办法、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

在公司及财务、供销等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和相互制约措施,并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尤其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销售结算和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了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规避因管理松懈或内部控制不严给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四、推行部门、班组等目标管理,强化事前预测。

财务部门积极参与企业的各个班组的目标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重点抓好车间班组成本核算为切入点,详细调查情况,完善班组核算管理办法。由于车间、班组、岗位对自己承担的成本、费用、消耗等指标如何核算、如何考核、如何与自己的收入挂钩,做到了心中有数,从而能够边干边算,大大促进了公司全员目标管理工作的深化,并使以降低成本为主线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财务核算水平,给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依据,财务管理应该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变。每月按时汇总预测各主要产品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及资金收支、成本利润完成情况和增减趋势,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司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为企业及时掌握财务状况,优化生产,调整经营策略及投资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结束语: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既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又是实质和现象的关系,成本管理为财务管理提供数据分析材料,反映和促进财务管理的完善,财务管理又是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为成本管理顺利进行做好基础准备。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财务管理指标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建,《企业财务制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 万兴亚,《中小企业成长原理与方略》,北京:人民出版社。

[3]伍中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与选择》,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4]朱海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篇3: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辨析

在理财学中, 经常提到的财务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其实, 要研究企业财务目标, 首先应明确企业目标。企业目标从根本上必然与企业所有者目标相一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企业所有者是资本所有者, 企业目标应与企业资本所有者目标相一致, 即资本增值。因此现代企业目标决定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于资本增值。也就是说, 人们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认识到价值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然而, 价值创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它与公司治理、管理控制和公司战略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进而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分别可以认为是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财务方面。图1反映了企业目标、财务目标、公司治理、财务治理、管理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关系, 本文着重就其中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内涵

(一) 管理控制的内涵

从控制目标角度看, 管理控制是指内部控制者为保证经营活动有效性目标所进行的控制过程的总和。

从管理控制职能范围角度看管理控制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解释。广义的管理控制是指发挥管理的职能, 特别是控制职能。因此, 广义的管理控制涉及管理的全部领域。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既包括定量控制又包括非定量控制, 或者说是定量控制与非定量控制并重。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因为管理控制强调的是战略执行的控制, 而战略执行过程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这种管理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强调定量控制, 或者说是以定量为主的控制。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这种管理控制的特点是货币计量控制, 或者说是以货币计量为主的控制。

(二) 财务管理的内涵

财务管理是研究公司资源的取得与使用的一种管理活动。所谓资源的取得是指筹资活动 (financing activities) , 即以最低的成本筹集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本;所谓资源的使用是指投资活动 (investment activities) , 即将筹得的资本用于旨在提高公司价值的各种活动。从本质上说, 财务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产定价与资源配置效率。

对财务管理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是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而不断深入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 使企业经营方式经历了由产品经营型向商品经营型、资产经营型再到资本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与此相适应,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也经历了由产品经营方式下的成本管理到商品经营方式下的收入、利润、采购及一定程度的分配管理, 再到资产经营方式下的收入、成本、利润、分配、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此时, 资产重组、投资组合、资产结构优化都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与关键。在资本经营方式下,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本经营以及由此引发的产品经营、商品经营和资产经营。财务管理目标更加清晰, 即资本增值。从而,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控制手段对资本经营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目标——资本增值的实现, 加快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

要研究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 首先要明确管理活动的种类。法约尔将组织活动分为6种:技术活动, 即生产和研发;商业活动, 即购买、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 即寻找资本、最适当地利用资本;安全活动, 即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 即盘存、资产负债表、成本和统计;管理活动, 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于管理活动贯穿其他5种活动之中, 因此企业管理 (即广义的管理控制) 可以分为生产与研发管理、采购与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5个方面的管理。与其他4种管理相比, 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即对资金筹集和价值的形成、实现、分配进行管理。

2.财务管理既是组织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 又反映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成果。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则集中表现为企业利润, 并且通过利润分配实现经营成果的分配。

3.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资金、成本、收入和利润等财务指标, 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生产经营中的耗费和收回, 生产经营的成果及其分配等情况, 通过财务指标的综合反映, 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再生产活动的进展情况和资金利用情况, 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 从而加强财务监督,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改善。

4.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资本增值, 因此,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围绕资本增值进行经营管理, 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 产品经营、商品经营和资产经营都服从于资本经营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并结合管理控制的内涵, 我们可以看出, 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如图2所示。

如图所示, 广义的管理控制涉及管理的全部领域, 包括财务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其中, 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综合管理, 同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于资本增值。因此, 从基于价值的角度看, 企业资本增值目标使围绕资本增值进行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 (即广义管理控制) 的核心。另一方面, 中义的管理控制强调的是战略执行的控制, 而战略执行过程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狭义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即中、狭义的管理控制更侧重其作为控制手段的功能, 资本经营只有通过有效地进行此类管理控制, 才能实现资本增值。因此, 资本经营与中、狭义管理控制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的两大支柱。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广义管理控制的核心是财务管理, 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本经营, 其重要手段是在资本经营中进行有效的中、狭义的管理控制。

四、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一) 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实施主体不同。

管理控制从控制主体看, 是指管理者及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对控制对象所进行的控制。管理者是管理控制的主力军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 管理控制中的管理者离不开组织中的其他成员而孤立地进行控制。管理控制的主体除管理者外, 对上包括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 对下包括代表职工利益的全体员工;而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以财务经理为主的公司财务人员。

2.基本职能不同。

管理控制强调的是战略实施的控制, 从控制职能角度看, 管理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而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核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3.运作程序不同。

管理控制系统的程序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即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管理控制报告、经营业绩评价、管理者报酬 (如图3所示) 。其中要完成每一步骤又涉及许多环节, 从而形成了管理控制程序系统的矩阵结构图 (如图4所示) ;而财务管理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制定财务决策, 制定预算和标准, 记录实际数据, 计算应达标准, 对比标准与实际, 差异分析与调查, 采取行动, 评价与考核, 激励和预测 (如图5所示) 。

4.实施手段不同。

管理控制除运用货币计量和报告手段外, 对组织活动还采用非货币手段确定标准、评价业绩与纠正偏差;而财务管理虽然是一种综合管理, 但主要采用的仍是定量的货币计量手段, 非货币手段运用得相对较少。

(二) 管理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联系

1.目标相同。

管理控制的目标是经营活动的有效性,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表述为:直接目标是会计利润, 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 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现代企业经营与发展的主导是经营活动中的资本经营, 因此管理控制的效率与效果目标往往与组织目标, 特别是与企业目标——资本增值相一致;而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服从企业目标。可见, 管理控制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是协调统一的。

2.理论基础相同。

首先, 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都来源于经济学。对于财务管理, 从本质上说, 它研究的核心是资产定价与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因此,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科学地解析了资源投入与配置的效率与效果问题, 为管理控制和财务管理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其次, 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也来源于管理学, 都属于管理学中的技术科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必然对管理控制和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3.控制对象或内容相同。

管理控制从控制对象或内容看是非常广泛的, 企业等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可以通过管理控制进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经营是管理控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对象。管理控制只有抓住资本经营这一企业经营的核心, 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就是资本经营以及由此引发的产品经营、商品经营和资产经营。由此可见, 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控制内容是一致的。

五、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的互动作用

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在最终目标上的一致性使得两者在共同发展进程中紧密联系、互相推动。

(一) 围绕资本增值进行的财务管理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控制

企业的资本增值目标决定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是基于价值的财务管理, 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如今的资本经营方式下就是如何搞好资本经营。而管理控制强调的是通过对战略执行的控制达到保证企业经营活动, 尤其是资本经营活动有效性的目标。因此,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管理控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 管理控制也无法取代财务管理

从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来看, 它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包括: (1) 资金筹集和运用的管理, 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 以及流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管理; (2) 资金耗费的管理, 即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的管理; (3) 资金收回的管理, 主要是商品销售收入的管理, 含产品价格的管理; (4) 资金分配的管理, 包括企业利润形成和收益分配的管理。

管理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和纠正偏差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 包括: (1) 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控制组织中各级管理者与员工的行为, 即制度控制; (2) 通过预算计划的形式控制经济行为过程, 调整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的偏差, 即预算控制; (3) 通过评价的方式控制组织中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 即评价控制; (4) 通过激励的方式控制管理者的行为, 即激励控制。

由此可见, 财务管理的重心是管理, 而管理控制的重心是控制, 管理控制不像财务管理一样密切关注资金运动。因此, 管理控制无法取代财务管理。

(三) 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在共同发展中相互促进

西方财务管理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大体经历了外部融资理财、内部控制理财、投资决策理财和当前的多元化、立体化理财4个发展阶段。而管理控制思想产生于早期的管理思想, 随后又经历了以管理的控制职能为基础的管理控制阶段、以控制手段为基础的管理控制阶段、以财务和会计等基本控制手段为基础的管理控制阶段以及以正规控制手段和非正规控制手段的平衡为基础的管理控制阶段。两者的发展历史表明, 管理控制与财务管理在共同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1.财务管理对管理控制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回顾管理控制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留有财务管理的影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N·安东尼 (Robert N.Anthony) 就是以财务和会计为管理控制手段观点的典型代表。他在1965年曾对管理控制作出如下定义:“管理控制是经理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保资源使用和分配有效果和有效率的过程。”由此可见, 财务管理对管理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2.管理控制对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中,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中包含内部控制理财这样一个理财阶段, 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财务管理不仅要筹措资金, 还要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管好、用好资金; (2) 对资金的控制需借助各种定量方法, 各种定量模型应用于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3) 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 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4) 随着政府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 如何根据政府的法律法规来制定公司财务决策, 成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看出, 在财务管理中已经引入了管理控制的控制因素。

综上就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管理控制观点而言, 是从会计和财务角度出发, 同时, 在现代组织环境日益复杂的条件下, 又融入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思维, 并逐渐将非财务标准等控制手段纳入其中。因此, 从管理控制理论的这种发展趋势来看, 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手段的管理控制必将推动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摘要:管理控制是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 财务管理是研究公司资源的取得与使用的一种管理活动,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论题。本文从管理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内涵入手, 对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 并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

关键词:管理,管理控制,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百祥, 王进.论企业财务的治理与控制[J].财会月刊, 2004, (4) .

[2]王艳.浅议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J].煤炭经济研究, 2005, (4) .

[3]张先治.企业发展、资本经营与管理控制[J].会计之友, 2005, (10) .

[4]罗伯特.安东尼, 维杰伊.戈文达拉扬, 赵玉涛等译.管理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篇4: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的管理会计;新兴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073-02

目前在理论界有三种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完全融合,也就是财务会计要并入管理会计中去。第二种观点是相互独立,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两个独立的不同的学科。两个不同的学科各自成为不同的体系,各自发展。第三种观点是这两个学科部分融合。要在其中一门学科中反映两者相同的部分。基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多数学者都是从管理会计变革创新的角度来研究两者的关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的讨论前提

研究者在研究项目前,首先要考虑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够指导实践,是否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所以研究者认为在探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前,要先考虑以下前提:

(一)要避免极端的观点

研究者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去研究问题,不希望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表达。很多科研人员在研究两者关系时认为只有肯定两者完全融合,或完全独立才能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是不对的,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要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组织的角度出发客观地研究问题。

(二)要发展地看问题

目前管理会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不断发展着的。所以不能用静态的眼光去看两者的关系。这样得出的结论也是不科学的。

(三)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是两者的基础,所以研究两者关系时要结合财务会计去研究。现在一些学者一味抛开财务会计去研究两者的关系,这样势必会走向死胡同,研究的结果也无法具有指导意义。

二、管理会计的发展变化

财务管理相对于管理会计来讲在理论上并没有明显变化,而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信息的范围的变化。

(一)研究对象的变化

以前的管理会计体系一成不变导致一些严重的危机。比如管理会计过分依赖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致使很多管理者不关心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只关心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基于此,西方和我国的会计学者对原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目前研究的对象已经出现了新的学科分支。比如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等。

(二)管理会计信息范围的扩大

以前的管理会计认为内部信息是不能对外公布的。而且外界的法规是不能限制内部信息的传递的。但目前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更关注由管理会计提供的分部信息、过程信息和企业未来信息等。所以美国的会计界允许管理会计信息可以向外披露。这样一来,管理会计的信息范围就扩大了,而且未来还可能形成一个信息量丰富的信息系统,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从中获益。

(三)研究方法的变化

原有的管理会计非常依赖理论体系,轻实践。所以西方管理会计已把案例研究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还能够推动会计实践的发展。通过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的学者也把典型案例研究作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一)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共同特性

学者们把管理会计分为传统管理会计和新兴管理会计,这样做并不是把管理会计一分为二。目前新兴管理会计已经从管理会计中独立出来,并有望成为一门新学科。而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融合,主要是因为他们相同的地方很多,比如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相似

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现金流量的。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企业的资金和资金的运动价值。具体的来讲就是筹集、运用、收回、分配资金来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传统管理会计是依据过去的资料管理现在,并做出对未来的计划,从而提高效率的。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现金流量。其中的差别是,财务管理关注现金流量自身,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现金流量信息。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理财活动需要获取相关信息。这种相关信息主要是传统管理会计研究的现金流量信息。所以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计算会计系统生成的资料,并把计算结果整理成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很好地控制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共同之处

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内部,都是根据过去的数据,更好地管理现在并制订未来计划。核算的对象既可以针对生产經营的整个过程,又可以对企业的某一具体部门进行核算。核算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一般都以统计方法为主。两者都是科学地分析了财务会计的资料,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核算的结果不必完全准确,只要能满足决策的需要,近似值就可以了,而且都不用遵守相关准则与规定。

3.反映的内容相同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收入利润以及股利分配的管理。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控制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投资和存货。这两者在实际内容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表述的方法不同而已。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部分融合

基于传统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在许多方面的相似性,研究者认为可以将它们融为一体。但是新兴的管理会计已经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所以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应该是部分融合。

1.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

虽然两者之间并非绝对的融合,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两者的融合对理论和实践都是有益的。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理论上的融合,可以把各种理论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财务管理的理论主要是研究资金运用,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主要是研究资金信息。如果把资金运用和资金信息联系结合起来,就能从总体上管理企业了。如果在实践中把两者结合起来操作,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会提升。比如传统的管理会计会分析企业的本量利,然后计算出盈亏平衡点。根据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在财务管理上可以更科学地安排生产资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并确定好信用政策。

从国际上的相关情况看,传统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有融合的发展趋势。1988年,卡普兰教授出版了《高级管理会计》,从这本书的内容分析,研究者发现,这本书调整了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大幅度减少了对传统管理会计的描述,加重了管理会计最新研究成果的描述。我国在编写会计师考试用书时,将《财务管理》改为《财务成本管理》。这本新的《财务成本管理》把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合二为一,管理会计的内容也涉及了很大一部分。目前很多会计学校把传统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当成一门来教学。

2.新兴管理会计的发展

新兴管理会计使管理会计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发展到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这无疑是管理会计的一次飞越。目前,新兴的管理会计非常注重与价值链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创新。虽然新兴管理会计正处于发展初期,但不久的将来会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由于不断的发展已经和原有的管理会计有所不同了,所以需要重新定位。学者们把当代的管理会计分为了传统管理会计和新兴管理会计。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融合。但新兴的管理会计已经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并不与财务管理融合,所以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是部分融合的。

参考文献:

[1] 李卫卫.试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

[2] 缪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融合之我见[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 王锐.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1).

[4] 余晓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课程关系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篇5:浅析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发展现状

一、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概念

1、社区管理的概念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一般认为:社区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基本构成要素有四个方面:

(一)、相对稳定的人文区位意义上的地域。特定的区域不仅是社区成员活动的基本空间场所,而且社区成员的活动方式乃至思想感情也都被打上区域的烙印和特征。

(二)、是一定规模和具有同质性的人口。社区人口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规模和分布,以及人口的素质构成。以职业因素等为主的同质性的人口素质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的类型。

(三)、是以横向分布和联系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结构。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是由一些群体和组织构成的。社区结构既体现了社区内各种群体、组织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水平,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区发展的水平。

(四)、是有一定程度共同性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方式。基于社区的共同利益、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需要,每一个社区都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心理取向。

正因为社区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社区管理的特性及其重要的意义。所谓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在我国,社区管理的概念是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而提出来的。其具体的背景:一是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即由经济增长转向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观的形成;由国家工业化转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确立。二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重铸新型社区结构,加强社区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三是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赋予了社区管理以充分的条件。

2、物业管理的概念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区域内的房屋、设施、场地等进行的统一的、专业化的管理活动,并向物业所有权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住宅小区的投入使用,要求除了对房屋进行维修外,还必须对附属物、设备、场地、环卫、绿化、道路、治安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以保持新建小区的完好,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二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房管体制已完全不能适应,而物业管理从体制上克服了房改后形成的多个产权单位多头、多家管 理,各自为政、扯皮推诿等旧管理体制的弊端。三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对住宅环境、社区服务直接负责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一个由业主自治与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结合,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经营型管理和有偿服务,使管理得以以业养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新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的更多的关注,使得物业管理的好坏已经成为居民选购住房考虑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和可能产生的体制上的矛盾及利益上的冲突。

二、当前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矛盾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单位房的逐步减少和社会住宅区的迅速增加,居民逐渐地由原来的依靠单位转变为依赖物业管理,原来的“单位人”也开始向“社区人”转化。物业管理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城市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而与此同时,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则属于政府导向型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以各街道、社区居委会为主体,其他社区组织共同参与配合下对社区的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等进行管理。由于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都是对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日常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如地域重合、硬件共享、宗旨和目标相近、管理的人员相近等,而且在相关的规定中,社区管理组织的某些职责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内容有所交叉;又由于传统体制的惯 性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两者经常出现很多磨擦和碰撞。以我市为例,目前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有的社区居委会想将空臵的物业管理用房作为社区活动场所,但物业管理公司不予支持,双方矛盾尖锐;创建文明社区,社区居委要物业公司服从其安排,但相互之间不相隶属,物业公司可以配合也可以不配合。同样,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属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政府行为偏多,不利于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培养,而物业管理的发展恰恰需要具有这种意识的业主,因此,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往往会给物业管理的实施带来种种的障碍。

三、如何解决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之间的矛盾

1、必须正确认识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社区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涉及到文化教育、市容秩序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管理、邻里关系以及房屋管理等内容。而物业管理则是对小区内的房屋、设备、设施、场地等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为社区内的居民创造安全、整洁、舒适、优美、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业管理应当包含在社区管理的内容之中。但两者之间又有着许多的区别:

首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不同。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包括社区范围内的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等。从我市来看,社区管理主要是在街道的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来具体实施管理。而参与物业管理的主体则是物业的业主,以及接受业主委托的专业化 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由业主构成的业主大会行使决策权,而具体事务由物业管理公司来管理。

其次是管理的性质不同。社区管理是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群众管理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相互交融的基础性社会管理。具体而言,社区管理就是在街道办事处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实际承担的行政性管理以及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组织下由社区内有关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围绕人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管理。政府行为在社区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社区管理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而物业管理是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管理,它是在业主的委托下围绕“人的居住环境”而实施的管理,是一种由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的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活动。

第三是管理的内容不同。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在管理内容上均具有综合性,但综合性的内涵却不同。社区管理包括了更为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人的居住环境”,而且包括“人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如计划生育、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卫生保健等等。而物业管理以“人的居住环境”的管理为主要内容,即以物业为核心的各类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为主,如各类房屋及附属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物业环境的治安保卫、消防管理;清扫保洁、绿化管理;停车场管理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开展一些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

第四是管理资金的来源不同。社区管理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构与人员,需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工作,因而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保障。社区管理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同时也可以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 集渠道,如社区创收、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捐款等。而物业管理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活动,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业主所支付的物业管理服务费。

也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不同,决定了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物业管理的独立性,任何试图在现有的社区行政性管理的框架下消解这种独立性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2、要合理定位街道、社区居委与物业管理企业的职能。

对一个社区来讲,管理和服务的事务大致可以分为四块,即行政、法律、市场和自治。在这四大块中,街道、社区居委主要承担行政和法律职能,对于自治性的事务,街道、居委要给予引导,发动居民自行组织和运作。至于其他事务则应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去完成。在职能的划分上,街道、居委一定要把握好自身的职能范围,不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多管、少管或不管。

在这种职能划分的情况下,物业管理公司其实是一个“局外人”,它仅仅是一个为业主提供服务的企业;而对于这类企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并不属于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而应属于工商部门和物业管理的主管部门。这类企业与业主之间属纯粹的商业合同关系,这种合同关系并不涉及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

3、要在自觉、自助、自治的原则下积极促进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发育与成熟。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城市居民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从目前我市的情况看,一方面是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社区 建设,致力于社区整合,以及行政、治安等管理的完善。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物业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与法制化也已是必然的趋势。然而,无论是社区管理还是物业管理,其基础则是社区群众的自治,包括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和群众自治能力的培育。因为,社区群众自治水平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工作:

首先,可以较容易地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例如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因为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而产生的各种纠纷,就可以通过业主大会这样的自治组织来解决和决策。

其次,可以更好地协调社区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由于目前社区成员之间在经济能力、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以及职业、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异质化程度比较高,造成了相互之间在沟通交流上的困难。而良好的群众自治组织则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群加强沟通和交往,互相帮助,从而有利于社区的治安和稳定。

第三,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社区群众的自治组织因为来自于社区居民,对居民情况和社区资源非常了解,有条件将居民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例如组建各种类型的俱乐部、社区的联欢活动、捐助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增进社区成员的相互了解,培养对于社区的感情,从而形成家园归属感。

那么,在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又如何呢?笔者认为:第一,在社区自治组织没有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政府的各级基层组织可以通过职能转换和服务延伸,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辅助甚或 暂时性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与社区建设有关的政府行为应体现为由管理向服务、由突出权力主体向突出义务主体的方向转变。第二,在社区自治组织已经建立,但还没有形成社区深层自治结构的条件下,这时,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和引导,但决不是替代。这种帮助将促使社区建设从环境设施的外部推动,逐步进入内在的心理建设。而政府能够给予社区的最大的支持,则是由于政府处于规划和调控地区资源的主导地位,有能力促使一定地域的资源配臵与当地的社区建设更有力地结合起来,使社区原住居民和新住居民都能在社区建设中获得实惠,由此形成深层自治结构的基础,进而从内在要求而不是从外在强化上提升社区意识,改变社区自治受表层化社区结构局限的状态。

篇6: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自主决策权。

4.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5.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为它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假定的,是经验值(如平均资金成本)。财务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

6.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7.分类不同。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财务分为出资人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这里的出资人是指独立于经营者之外的投资者、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出资人,也包括潜在的出资人,如尚未出资但准备对某单位进行投资或借款的人。出资人往往关心被出资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而经营者在按要求对外提供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更关心内部管理会计资料。

二、财务与会计的联系

财务与会计既有区别,但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联系主要体现在:

1,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即存在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作用的对象都是单位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普遍采用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3.财务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单位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财务与会计岗位可以重叠。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同时也可以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有的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能。单位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要求,独立或参与单位财务计划的编制、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管理和重大财务的决策。实务中,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可有机结合。

4.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有关财务知识,熟悉单位的内部财务规定,如差旅费,医药费等报销的规定等。,每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考试科目,都包括财务成本管理内容。同样,财务人员必须懂会计,能熟练分析和运用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三、明确财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实际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便于区分财务责任和会计责任。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在某些情况下,分清财务与会计的概念,明确财务、会计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如实行代理记账的单位,必须明确会计代理机构与被代理单位的责任,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目前正在广泛推行的以代理记账为基础的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其基本前提就是单位理财自主权不变。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从单位独立出来,由核算中心代理会计核算工作,但财务管理职能仍属于单位,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的财务管理权没有变,单位债权、债务关系没有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一切开支必须经单位同意,核算中心才能处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单位。核算中心是代理记账,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责任,会计核算中心不能越权、越位,更不得平调单位资金。

2.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财务与会计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当前的会计改革抓住了会计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会计假账问题。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特别是《会计法》及其配套法规,包括一系列新准则、新制度,强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广泛应用了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从制度上消除假账产生的原因,成效显著。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完善准则和制度体系,关键是抓好《会计法》以及新制度新准则的贯彻落实。

通过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了由过去国家大包大揽、代替企业理财到还权于企业的重大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管理不重要或轻松了。财务面临着如何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问题。笔者认为,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体系,涉及两个以下层面的财务管理:

第一,经营者财务管理。从经营者的角度讲,企业理财自主权扩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由国家转移到了企业,企业必须彻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学会在市场中找财源,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今年财政部制定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就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出资人财务管理。出资人财务管理的特点明显不同于经营者。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人——国有投资者的财务管理,我国建国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不断积累,形成了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果一味强调放权,放任国有及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势必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甚至国有企业“家底”被掏空,管理失控,影响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者——财政部门,不是要不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而是怎么管、管什么、如何转换角色的问题,这里“管”不是要管死,不是要干涉企业理财自主权,走回头路。笔者认为,虽然还权于企业,但出资人必须重视和加强出资人的财务管理,以资本为纽带,加强资本与财务的统一管理,注重资本营运,从总体上搞活国有资本,包括做好对国有资本的布局、投向、变更、转让、收益、考核、评价等工作,理直气壮地担负起国有资产财务管理的应有职能。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实行统一管理,是加强国有出资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益的探索。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以上两个层面的财务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上一篇:文言文考试考点下一篇:平台运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