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修辞

2024-08-14

北京中考修辞(精选6篇)

篇1:北京中考修辞

2011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1.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的成熟…… 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雪花儿,似仙女散花,翩跹着,旋舞着,抱成团,扭成朵,攒成球,……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B.在暴雨中,这群马疯狂地向前奔驰,仿佛要踏住那闪电……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群马狂奔的速度与气势。

C.石像的姿态应该怎样,面目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应该怎样, 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 雕刻家都想好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雕刻家认真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D.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

3.对下面语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错误的是:

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②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③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④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顽皮起来,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帝。A.①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乌镇清晨的热闹及带给人们的惊喜。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人联想到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C.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云朵跃然纸上。D.④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晨雾笼罩一切的景象描绘得趣味盎然。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一模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凝神望着青山,黑郁郁的一片,连绵不断,如同病牛一般。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青山毫无生气的样子,给人压抑之感。B.紧闭的嘴唇,紧锁的眉峰,远望的眼神,微微突出的下颌,处处显出刚强和勇毅。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人物神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了人物刚强勇毅的性格特点。C.湖柳,被水熏得、被风吹得也醉了,懒洋洋地不时刮起几丝长条来,又困倦地垂下了。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湖柳被风吹起又垂下时的样子。D.天气这么冷,你怎么能穿这么少的衣服呢?快把我这件大衣披上吧。

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说话人对对方的关心、照顾、体贴。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5.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是那样地让人留恋。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

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

(一)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责任感的“80后”现在何尝少呢?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勇于奉献。

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强调了现在有很多有责任感的、勇于奉献的“80后”。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理解: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出了地面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交相辉映的美丽夜景。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D.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尽欢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万物欣然、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景象。

海 淀 区 九 年 级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练习7.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不能恰当地表达下面语段意思的一项是()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生长在官宦富贵之家。他曾广泛涉猎经史子集,于诗书、绘画、金石、园林、中医、织补、饮食等均有研究。后来由于政治斗争的冲击,曹家日渐衰微,曹雪芹命运也急转直下,生活陷入困顿,晚年“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世态炎凉使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心血凝成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代表。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偶)

B.如同蔷薇在荆棘中绽放鲜艳的花朵,曹雪芹在逆境中创造了我国古典文学的辉煌。(比喻)C.读了曹雪芹的生平介绍与《红楼梦》,你怎么会不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呢?(反问)

D.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还有李龟年的音乐天才……因此,曹雪芹才能创作出千古杰作《红楼梦》。(排比)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二模试卷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天空被彻底震裂了,震碎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霹雳的威力之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星星时隐时现的情态。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木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与赞美之情。

2011年朝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高原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

B.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他行色匆匆,深入海防,关心战士的光辉形象。

C.山间的瀑布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间瀑布水流冲击岩石时产生的巨大的声响。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理解: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出院落里池塘边,月色溶溶春风淡淡,梨花似雪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意境。

丰台区2011年初三统一练习

(二)1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

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暮云暗,山雨欲来,风吹满楼的情景。C.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D.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作品形象逼真。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11.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答案:

1D 2C 3A 4D 5D 6B 7A 8B 9B 10A 11A 4

篇2:北京中考修辞

提问方式: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

果?

题型变种:请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三步曲: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

强调了什么)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把比做。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说明文)

2、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

3、夸张: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

(之情)。

5、对偶: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7、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典型练习: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2、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3、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4、这能全怪我吗?

5、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6、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7、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知识网络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考场回声]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从题型分析看: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辩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辩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

混淆的几中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拟写句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修辞这一知识点的考题:

2004四川泸州卷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解析:这是一道判断题,难度不大,只要明确了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的主要特征,是很容易看出C项不是设问,而是反问。

2004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解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的辨识和作用的理解能力,而且是在阅读题中来考查的,难度显然比上题要大。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熟知修辞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在这句话中使用这种修辞的意图。

答案: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妙题解说]

[题一]

2003辽宁卷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答案]

C

[题二]

2004长沙卷

“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解说]

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答案]

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

[题三]

2002杭州卷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

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

[答案]

B

[题四]

2004南京卷

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

[解说]

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题五]

2003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解说]

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

[答案]

A

[题六]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解说]

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篇3:北京中考修辞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北京市人大附中初三女生40人为研究对象, 围绕中考篮球测试项目教学展开研究。

(二)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其中, 问卷 (“中考篮球测试项目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调查问卷”) 的回收情况为:问卷发放80份, 回收80份, 有效问卷80份, 有效率100%。

二、研究与分析

(一) 中考篮球测试项目分层教学内容

实验组在不影响其他项目的教学情况下执行教学分层计划内容, 并按照实验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穿插强化篮球基本功练习、熟悉球性的练习及身体素质练习。与实验组相适应的练习方法具体如下:

1. 熟悉球性的练习。

熟悉球性能力也叫控制球能力训练, 是结合了各种持球技术动作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的专门性练习, 以熟悉球的性能、增强球对手的感应能力和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开始阶段的训练是让学生对球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所以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 强化运球基本功练习。

“球感”特点是能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变化都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 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的伸、屈、挥、摆、翻、转、绕、拉、持、按、点、抖、拨等技术动作完成。针对初三中考篮球测试项目的特点, 教学试验中将采用专门性的运球练习:熟悉球练习、原地高低运球变换练习、慢走运球练习、慢走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练习、慢跑行进间变向运球练习、快跑行进间变向运球练习、中考运球项目练习。

3. 身体素质训练。

力量练习:提高躯干力量和四肢力量。躯干力量主要练习腹肌和腰背肌, 练习时可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等方法。增强上肢力量的简单方法是俯卧撑练习, 增强下肢力量可练习各种跳跃, 如单足跳、收腹屈腿跳等。

柔韧性与协调性练习:有了力量的保证, 跑的速度就会提高, 另外还要加强柔韧性和协调性。运球往返主要以短跑速度为主, 所以这里练习力量、柔韧性、协调性都是为了提高短跑的速度。练习中以短距离的加速跑和冲刺跑为主, 在起跑时练习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采用多种姿势的起跑练习, 如背向、坐姿、蹲姿等起跑练习。要提高协调性可多练习跳绳和徒手操。

(二) 教学设计实验过程

1. 确定实验对象。

选取北京市人大附中初三年级, 随机抽取 (11) 、 (13) 班女生为实验对象, 其中 (11) 班为实验组、 (13) 班为对照组。两班人数各为20名。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包括身高、体重、年龄的基本记录。见表1。

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女生进行现场观察与测量, 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高、体重与年龄等身体指标上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实验, 并可以确保实验的真实有效性。

2. 分层教学的具体分层标准。

对所教学对象情况的了解程度如何, 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分层教学制订各层次之前, 了解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掌握情况等。对学生的分层不是给学生贴上一张永远不变的标签, 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干预和帮助, 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实验中教师根据实验前的摸底测试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见表2。

制定这样严格的升降级标准, 并向每一位学生公布。以完成每阶段的评价作为升降级的依据, 划分每位学生下一阶段层次, 明确新的教学目标。

3. 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控制。

“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在于按学生的篮球测试成绩进行动态编组, 即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位学生测试成绩和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对每一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奋斗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上一层次要求的学生升一层;那些相对不认真、技术停滞不前的学生则停留或下降一个层次, 这样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从而获得进步。教师在分层指导中应把重点放在B、C层次的学生身上, 不断以激励性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练习。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 及时加以肯定,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实验前, 进行分组设计, 可以确定随机抽取的两个班, 即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具体以中考篮球测试项目为主,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从准备活动、统一跑、统一做徒手操到上课内容, 均采用传统教学, 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 (见图1)

对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分层次后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从实验前学生的现状可以分析出大部分学生在篮球项目上是零基础, 归为C层次, 此层次的学生从熟悉球性开始进行练习, 加以力量和协调性的辅助练习;能够达到慢走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则视为篮球有基础, 逐渐加以技巧和协调性的辅助性练习, 最终目标是达到A层次。实验表明, 分层教学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体验到每次成功之后带来的喜悦, 从而较好地掌握运球技术, 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合作精神, 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心,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由此, 中考篮球测试成绩可得到迅速提高。

(三) 教学分层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一轮教学分层实验, 学生的运球变化统计学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的检验结果显示p<0.05, 可见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 两组学生均有成绩提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合体育专业知识, 两种教学计划均可以提高学生成绩, 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比较如下。

通过两组学生实验前后成绩的检验结果分析可知 (见表4) , 在时间的提高上, 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差异, 平均值 (3.02>2.42) , 可知实验组的分层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运球成绩。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 (见表5) ,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运球成绩基本相同, 实验后学生运球成绩普遍提高, 但是实验组成绩更优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学生运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证明实验组学生经过分层教学有效果。

从表5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学生对篮球分层教学的感受及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调查中发现, 实验组有95%的学生认为通过篮球课堂的分层教学, 自己的运球能力较实验前有明显的增强;对照组只有75%的学生认为运球能力得到了增强;值得深思的是, 5%的学生认为运球能力下降了, 这有可能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 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下降, 课外锻炼的时间减少所致。在教学方法适用的调查中, 实验组有95%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使自己的运球能力有所提高, 而对照组只有25%的学生肯定传统的教学方法, 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此外, 篮球课堂中的学习合作与交流在调查中也明显地得到反映。

将实验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学习兴趣、教学方法适用、课时内容掌握、运球能力的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运动中体验快乐等方面进行直观对比 (见图2) , 结果表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通过一个学期的中考篮球测试项目分层教学, 对人大附中初三40名女生进行教学实验, 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 不仅实验组运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而且实验组大部分高分段成绩也均优于对照组。

2.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球成绩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有着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学生分层次后组合成一个教学组, 使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减少了心理压力, 学生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训练。

3. 在初三年级实验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有效控制, 各类学生都能掌握与提高并重;有利于更好地实践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的同时, 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并提高了中考篮球测试成绩。

(二) 建议

1. 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确定不同的目标, 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体现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

2.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评价、激励, 使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孙煜明主编.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3]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 2000 (7) .

篇4:2016年中考修辞类试题解析

修辞,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自古就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新课标提出,在现代文阅读中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在附录中明确列出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从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選择题为主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且主观题还有逐步加大比重的趋势。考查内容主要有辨识、仿写、运用、赏析等。

【典例讲析】

一、辨识型

例1.(2016·湖南娄底)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解析】解答此题时应逐一对各句给出的修辞手法进行辨识,抓住各句的主要特征。通过辨识,很容易发现D项有错,这句是设问不是反问。因为反问是只问不答,设问是自问自答。

参考答案:D。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辨识型题目,前提是熟练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方法是先寻找句子的特征,然后进行辨识,作出判断,指出每一个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力求全面准确;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答案或利用排除法选定答案。

二、仿写型

例2.(2106·重庆B)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

仿写: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特点:句式不限,为前后两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某事物的特点。其次就是从备选事物中选一项,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该事物的特点。注意语意连贯,情感真挚,无病句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月亮 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示例二:枯叶 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例三:小溪 小溪—路欢歌,奔向远方。

【技法归纳】解答仿写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例句特征,然后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从句式、关键词、语意等方面进行仿写。

三、运用型

例3.(2016·安徽)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解析】完成此类题目,先要抓住题干要求,如本题中要求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紧扣“《环保法》”拟写“一则宣传语”,再运用规定的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来拟写。注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有宣传力度。

参考答案:示例一:《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示例二: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技法归纳】此类试题常见的出题形式有:运用修辞手法拟写宣传标语、仿照示例完成对联、运用修辞手法造句等。解题方法是紧扣主题,运用恰当修辞,准确拟写,力求生动。

四、赏析型

例4.(2016·天津)阅读《三角梅(文∕刘成章)》第17题,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解析】这类试题常出现在阅读题目中,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解答时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该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该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品析类题目,先要熟练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句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篇5:中考修辞教案

教学目标: 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2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3 在仿句中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一 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

明确修辞的作用:是通过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来提高表达效果,要求在说话时不仅要说得“对”,而且要说得“好”。

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其中“春天”是本体,“娃娃”是喻体。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这类比喻叫做暗喻。如:“母亲啊!你(本体)是 荷叶(喻体),我(本体)是 红莲(喻体)。”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这种比喻叫借喻。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练习1:下面各句中没有用比喻修辞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二楼公寓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D、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练习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与整个句子构成最恰切的比喻关系的一项是()夕阳像个贪杯的汉子,红着脸向后山倒去,霎时,① :山峦、田野、屋舍 ②,揭开它还可以看见一个红色的梦。

A.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

② 仿佛披上一层红红的轻纱

B.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

② 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

C.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

② 仿佛穿上一件金色的外衣 D.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

② 仿佛穿上一件红红的外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

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那天空”这是把非生物的拟人化;“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是把有生命的拟人化;

“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这是把抽象的概念拟人化。

练习4:下面没有运用拟人方法的是()

A、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梦中?

C、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如:“痛苦与欢乐,生活与梦幻,摆脱与追求,都在这舞姿与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如:“痛苦与欢乐,生活与梦幻,摆脱与追求,都在这舞姿与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如“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是连续反复。“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这是间隔反复。

5、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反对;

6、夸张——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扩大夸张;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这是缩小夸张;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这是超前夸张。

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你难道没有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8、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如“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它包括„„”

二、修辞的作用:

1、比喻: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态度和感情。

3、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反复:表达强烈的情感

5、对偶: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6、夸张: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8、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三、运用修辞的注意点:

1、比喻:

(1)喻体要常见、易懂。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2)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失当。

2、排比:

排比必须利用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3、反问:肯定反问表否定,否定反问表肯定。

4、设问:设问句必需由问句和答句共同组成,否则则是一般的疑问句。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A.太阳像一团火球,热辣辣地 炙烤着大地。()

B.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到了。()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好受呢?()

E.是什么使不起眼的他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不是别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2、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三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1、请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山间的小溪,并不因大海在脚下而停止歌唱。仿句:

天上的繁星,并不因黑夜在身边而停止发光。、以“时间”开头,仿照“时间好比一条河流,它能帮助我们洗刷心灵的污垢。”仿写一个句子。

仿句:

时间好比一个圆规,它能帮助我们汲取人生的精华。

时间好比一面战鼓,它能推促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仿照下面排比句的句式,以“月亮说”和“海鸥说” 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绽放的年龄最理想;月亮说:;海鸥说: ;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最辉煌。

答案:我奉献的心灵最明亮;我搏击的人生最美好;

4、请仿照“我们既赞美中国画的清峻,又欣赏西洋画的浓烈”,造一个句子。

我们既崇仰居庸关长城的雄伟,又赞叹艾菲尔铁塔的壮观。

5、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联想,在后面三道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

篇6:中考复习——修辞方法(下)

——修辞方法(下)

江苏省高淳县德圣中学 李翠明

11、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是( )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比喻)

B.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反问)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夸张)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对偶)

12、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14、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50~80。

1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16、下列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议论文结构严谨,犹如铜墙铁壁—样。

B.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C.爷爷的胡子似钢针,显眼得很,看上去俨然是条硬汉子。

D.被炮弹炸翻的阵地,就像草地里长满了蘑菇。

17、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

A.明喻 夸张 设问

B.夸张 暗喻 反问

C.明喻 夸张 反问

D.夸张 暗喻 设问

1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在错误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对偶)

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19、对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比喻 反复 对偶

B.拟人 对偶 排比

C.比喻 对偶 排比

D.拟人 反复 排比

20、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1、下面句子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城电扇,电用长城。

②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③商店和旅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④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⑤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⑤/②/③

22、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 ,我们 , ;

友谊如 ,我们 , 。

2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25、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2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27、请你扩展联想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树影”“笛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并描绘出一幅画面。(50字以内)

 

 

 

 

 

 

 

 

 

 

 

 

 

 

 

 

 

 

 

 

 

 

 

 

 

 

 

 

 

 

 

 

 

 

 

 

 

 

 

 

 

 

 

 

 

 

 

 

 

 

 

 

 

 

 

 

 

 

 

 

 

 

 

 

 

 

 

 

 

 

 

 

 

 

 

 

 

 

 

 

 

 

 

 

 

 

 

 

 

 

 

 

 

 

 

 

 

 

 

 

 

 

 

 

 

 

 

 

 

 

 

 

 

 

 

 

 

 

 

 

2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词语顺序可以颠倒,不超过40字)

 

 

 

 

 

 

 

 

 

 

 

 

 

 

 

 

 

 

 

 

 

 

 

 

 

 

 

 

 

 

 

 

 

 

 

 

 

 

 

 

 

 

 

 

 

 

 

 

 

 

 

 

 

 

 

 

 

 

 

 

 

 

 

 

 

 

 

 

 

 

 

 

 

 

 

 

 

 

 

 

29、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

30、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个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____ ____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参考答案]

1、 B 没用夸张

2、 A

3、 D

4、 B

5、 D 是比喻

6、 A 是借代

7、 A 是引用

8、 D

9、 C A是反复 B是排比 D排比

10、C A是拟人 B是比喻 D是比喻

11、B 是设问

12、C

13、A 是比喻

14、略

15、C 是反问

16、B

17、C(提示:“心胸开阔如大海”,为明喻;“心眼儿比针鼻还小”,为夸张;“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为反问。)

18、B

19、D

20、A

21、B ①④是比喻/②是顶针/③⑤是拟人

22、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23、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24、“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25、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合乎情理的感悟即可)

26、(1)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

(2)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27、28、为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

29、看今朝锦绣江山

上一篇:检验科失控案例分析下一篇:调查小学生压岁钱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