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08-09

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选6篇)

篇1: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08 高考语文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语言知识仍然是4题,语音在多年停考后又回归了,成语、病句还是必考题,第四题考查的应该是属于句式知识。总体难度不是很大。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选文应该说是科学类文章,这是一大改变,前几年一直是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但文章总体阅读难度不打,也没有什么难以读懂的专业术语。题目设置的总体难度也不是很大,第6题稍微难一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层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

5.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我们的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B.“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的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关系。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6.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三、(9分,每小题3分)

文言文选文又回归到传统的纪传体的历史散文,相对于前两年,阅读难度大为降低。虽然官职名称较多,相信大多数考生还是很快能读懂文章大意的。设置大题目难度不是很大。只是选文缺少原创,该段文字近五六年来,曾被很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考试选用过,给人似曾相识之感,虽说所设置的题目不一样,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林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注]①厩刍:草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复执论 执:坚持。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C.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D.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谨痒序之教,——————,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孟子》)(3)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4)——————,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5)戎马关山北,——————。(杜甫《登岳阳楼》)

(6)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7)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8)————————,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我与地坛①(节选)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末,回旋飘转亘古不敢。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莽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杯,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1)(2)(3)15.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1)孩子:(2)老人:

(3)热恋中的情人: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答:

六、(15分)

18.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审、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19.“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20.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7分)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七、(60分)

21.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1、【解析】:答案为B。读音分别为:zhēn、gǔ、xián。A组的读音分别为:chè、yān、chēng/tang。C组的读音分别为:mèi/jué、chì、chuò。D组的读音分别为:huái、xuè/xiè、qiè。

该题为不给拼音型,考查的主要是同音字,个别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稍加辨别就可判定答案,难度较低。这也符合语音考查的目的和安徽卷多年没考语音的客观实际情况要求。

2、【解析】:答案为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难度不是很大,但正确选项不是很常用。

3、【解析】:答案为D。A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B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C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病句考查的都是常见的语病知识,难度不是很大,稍难的是A项。

4、【解析】:答案为A。该句是一个疑问句式,用的是询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该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也可联系到语言运用中的“准确”。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效果,人们常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的就是这种效果。该题难度不大,干扰较大的项是D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

5、【解析】: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小,“普遍适用”,夸大其词。

6、【解析】:答案为D。A项“走得更远”并不能说明是“发展了”。B项说“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从第五段中可以找到根据,但说他“通过试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是引申不当。C项“找到了”与文末“如果真是这样”不一致。该题难度较大,考生一定要把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五段结合起来阅读。

7、【解析】:答案为B。弦论主要理论根据是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8、【解析】:答案为D。“计”应是“考虑、谋划”的意思,而“计策”是指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的方法或策略。解释不够准确。所考查的四个实词,虽说都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之中的,但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9、【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所考查的均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的。

10、【解析】:答案:C。二人关系不和谐,韩休敢于当面指责萧嵩,宋璟认为韩休的这种做法是仁者的勇敢。

【译文】

韩休,是京城长安人。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掌管诏令的官)。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近东京、西京的州,马车、兵车(也可以翻译为皇帝的车马)到达后,经常征收草料税,韩休请求把税负分摊到其他的州郡中去。中书令张说说:“免除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自己的意见,下面的官吏告诉他你这样做是违背了宰相的意思,韩休说:“(我作为)刺史本来了解到百姓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调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廷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廷的人,萧嵩赞颂韩休的志向和品行,于是授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更大的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因为韩休恬淡平和,以为很容易控制他,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业不能说服他。宋璟听说后说:“没有想到韩休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博爱、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时政得失,说话没有不说彻底的。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叹道:“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州大都督的称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11、(1)译文:(我作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本句翻译不是很难,最容易出错的词是“幸”,在这句中作副词,是“本、正”的意思,觉得标准答案中的“倘若”,不如“本来”准确。“倘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从上下文看,不是假设,是事实。“虽”根据语境译为“即使”,“得罪”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

(2)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解析】“巨猾”与“罪细”结构不同,译为“特别奸猾狡诈的人”也可以,“乃”是“竟、竟然”的意思。“不问”不是“不过问”,应改是“不问罪”。“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敢”是个表谦的词。

12、(1)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

(2)参考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解析】本题难度较大,大多数考生不能回答全面。

13、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申之以孝悌之义(3)故其称物芳(4)羁鸟恋旧林(5)凭轩涕泗流(6)犹抱琵琶半遮面(7)渺沧海之一粟(8)两晴若是久长时

【解析】一如去年,采用的是考生喜欢的“8选5”的形式,要求填写的为先秦到唐宋时期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均为课内必须背诵的篇目。

14、参考答案:(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解析】题目中明确规定是阅读第二段,这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答案要点不难拟出。因为第二段就写了三个片段,很容易概括。尤其是第二个要点如果注意到“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就非常明确了。

15、参考答案:(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充满渴望。(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

(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出现的形象的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要结合全文,又要充分读懂全文,甚至联系到课本中读过的该文的部分。

16、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解析】考查的是对特定句子的赏析,而且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也就是语言运用技巧。如果读懂了题目中的要求,至少第一、二点能够回答出来。虽然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但第三个要点难度较大。

17、参考答案: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解析】考查的是对作者及文章观点的把握,难度不是很大。

18、参考示例:①淮河、巢湖的治污步伐加快。②淮河、巢湖治污提速。③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解析】这是个老题型,考生应该很熟练。所给答案要点要求又不高。

19、参考答案:

(1)示例: ①你在创作上花的功夫太少。②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该放在卖画上。(2)示例:①您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②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解析】这是一道很有创意的试题。讲究言外之意是语言表达中的一个重特点,委婉,含蓄,又不失机智,很有情趣。20、略

21、作文

今年的作文与去年一样,依然为命题作文,考前曾戏称对付猜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沿袭过去的题型,不幸而言中。与去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引起的广泛议论不同,今年的“带着感动出发”句意明确,且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但审题中仍然“暗藏杀机”,“带着感动出发”是个偏正性的短语,“出发”是中心词,写作中需注意“出发”时“带着感动”,即“感动”在前,“出发”在后。从内容上看,“感动”可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部分,但中心必须落实到“出发”上来,如果光有感动的内容,或简单地记叙一次让自己感动的事,而将“出发”抛在一边,那文章就有偏题的嫌疑了。

2008年注定要成为中国历史至为惨烈悲壮的一页。雪灾好不容易度过,奥运在北京引发的国际红眼病就来到面前;刚刚还是圣火点燃时的万众欢腾,转眼就变成圣火传递受阻的万众愤怒;圣火登顶珠穆朗玛我们万众惊喜,但是转眼又不得不聚集万众的力量来声讨山脚下藏独分子的丑恶行径;最惨烈的是,汶川突然地震,山崩地裂,山河变形,八九万同胞瞬间惨死,我们突然被巨大的灾难投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万众伤心,万众哭泣,我们庄严的国旗也第一次沉重地降落半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人民也在一瞬间凝结成一个比平时伟岸百倍的身躯,紧急动员,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多难兴邦”四个字,不仅是写在总理的笔下,也是我们伟大民族面对灾难时的共同心声。

总之,2008让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应该说安徽卷敏锐地触到了时代的脉搏。许多人忽然发现,原来人的情感可以如此丰富、如此细腻、如此崇高、如此复杂,世事如此让人感动。但当60多万考生有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去写同样的内容,新的灾难又将出现,题材的高度一致,情感纵然是九曲回肠,也会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所以,偏题和题材的雷同化可能是本次作文中的通病。

篇2: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伐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斗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B.降跽谢过 谢:感谢。.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②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况《劝学》)(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曹操《短歌行》)(3),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5),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7),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8),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答: 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7分)

答: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答: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答: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答: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18.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7分)

整体概括(18字以内): 分别概括(每句12字以内):①

③ 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20.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4分)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会学”是指 ;“坚持学”是指。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旁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

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9分)

1.(3分)A 2.(3分)B 3.(3分)C

二、(32分)

4.(3分)B 5.(3分)C 6.(3分)C 7.(10分)(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他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8.(4分)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4分)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10.(5分)(1)驽马十驾(2)天下归心(3)丛菊两开他日泪(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谈笑有鸿儒(6)只是当时已惘然(7)回首向来萧瑟处(8)薄雾浓云愁永昼

三、(25分)11.(4分)董师傅领小翠游湖。12.(7分)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3.(6分)(1)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14.(8分)

(1)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丽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树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得心应手,有成就感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活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存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四、(24分)

15.(3分)D 16.(3分)A 17.(3分)D 18.(7分)整体概括: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分别概括:①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②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③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19.(4分)

新 春 对 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20.(4分)

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示例: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诸行动

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

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五、(60分)21.(60分)

篇3: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经济生活分值28分, 其中包括选择题的1—3题和非选择题的37题第 (2) 问的前半部分以及38题第 (1) 问。

政治生活分值24分, 其中包括选择题的4—6题和非选择题的38题第 (2) 问。

文化生活分值20分, 其中包括选择题的第7题和第8题以及非选择题的37题第 (1) 问。

生活与哲学分值28分, 其中包括选择题的9—11题和非选择题的37题第 (2) 问后半部分和38题的第 (3) 问。

二、试题涉及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中考查的知识点有:货币政策;价格变动的影响;货币发行规律及公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的作用;消费的反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

政治生活中考查的知识点有:依法治国;和平与发展;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新型民族关系;民主管理的意义。

文化生活中考查的知识点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创新;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分析。

生活与哲学中考查的知识点有: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论的实践观;辩证法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

三、与前两年的变化

1. 试题结构有微调

选择题部分四个模块分布清晰, 而2010年哲学和文化相互交叉;与前两年相比, 2011年非选择题第37小题减去第三小问。

2. 试题设问有变化

哲学设问具体化, 直接考查整体与部分。考查哲学第四单元名称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而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设问;把经济学与哲学放在一小题设问, 这是高考政治试题中少见的。

3. 分值设置有调整

不再是8分和12分模式, 出现了8分、10分、12分、14分不同分值。

4. 参考答案有创新

第一次出现了备选答案, 过去只会由阅卷组长来补充。

四、试卷呈现的特点

1. 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 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试卷设计遵循2011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 各部分内容分值为:经济生活28分, 政治生活24分, 文化生活20分, 生活与哲学28分。与2009、2010年相比, 试题难度适中, 保持了相对稳定。时政内容渗透于四个模块的试题之中, 并以试题的情景或背景材料方式来呈现, 试卷更加规范、协调和科学。无论是漫画题, 还是图表题都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这是2011年政治试题的一大亮点。

2. 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1年政治试题坚持能力立意, 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在选择题中, 侧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 四项能力要求都有一定的体现, 但侧重于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映来看, 2011年的试题是自主命题三年来区分度最好的一年。

3. 突出新课程理念和省情

2011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三年过渡期的最后一次高考, 试卷能否体现新课改精神, 对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机械的教与学,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特别要求学生做到“三个关注”, 要求学生在“三个关注”中理解、领悟、运用课本的相关基本原理和方法。2011年的政治试题以能力立意, 多方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省情。省情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省情材料命题, 一方面体现了2011年高考命题的地方特点, 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考生了解安徽、服务安徽的热爱家乡意识。第38题就是以安徽省情为背景材料命题的。

4. 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依托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同时又要突出考查主干知识。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所涉及内容大多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同时注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例如对哲学部分的考查, 要求学生必须正确区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实践的观点) 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另外, 要求学生对每个哲学范畴中的主干知识重点把握, 而且要能灵活加以运用。在政治生活部分则重点考查了民主管理的意义, 很多基础知识薄弱的考生面对12分只能是“望分兴叹”。

五、反映出的问题和建议

1. 反映出的问题

(1) 基础不扎实, 知识体系不健全。面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民主管理的意义毫无办法;把“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当成常考的价值观的知识, 思维受局限, 而根源在于不清楚这种问法就是在问书本第四单元, 在问历史唯物主义。

(2) 没有关注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平常忽略对时政的关注, 只是寄希望于最后的时政热点专题, 时间有限, 主题有限, 解决热点问题的能力差。

(3) 学生活动的形式化、泛滥化, 没有真正培养能力。对综合探究课多数教师并不十分重视, 仅在课堂把有关的知识点简单地提一提, 议一议, 交代一两个简单的结论。殊不知, 综合探究课是希望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探究过程, 把握探究方法, 培养协作精神和能力。综合探究课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就必须高度重视并搞好综合探究活动。

(4) 答题不规范。缺乏政治术语表述, 字迹潦草, 时间分布不合理, 应变能力不足, 喜欢套用固定答案。

2. 对以后高考复习的建议

(1) 强化双基, 突出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政治试题注重回归课本, 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坚持的原则。2011年安徽文综政治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考试大纲中的主干知识。所以以后的高考复习必须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来展开, 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重要性, 增强复习的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 复习必须要有严格的计划性, 循序渐进, 有步骤地推进;其次, 复习必须要有完整性, 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 理清课本的知识点, 不能有遗漏, 同时在这一轮复习中要有高质量的训练做保障, 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单元训练和课时训练。而且第一轮复习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可操之过急, 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第二轮复习一方面要构建知识网络, 另一方面要特别突出主干知识。这一轮复习除了要有练习作保障之外, 时间不可投放过多, 要做到精讲精练。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时政的复习, 时政的复习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对时政专题作出筛选、归纳和整理, 切记对时政材料不加以选择就随意使用。

(2) 紧跟时代、关注热点,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仅靠高考前夕时政专题的复习是远远不够的, 也就是说对时政热点的关注要贯穿于整个复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兴趣, 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在时政热点关注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条件具备, 可以利用每周的部分复习课的少量时间开展关于时政热点的讲演, 同时对讲演的内容从政治教材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3) 主动增强多种应考能力。从高考要求看, 学会知识是最基础的要求, 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 答案也是简练的, 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 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发生有大有小, 但都是具体的。因此, 高考试题的设计也一定是微观切入题目。即使同样的问题, 切入的角度不同, 答题的思路和答案的设置也就不会相同。因此, 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了社会热点问题本身, 还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设计和解答, 来提高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篇4: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卷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主要依据,以2012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为重要参照,确保了由“旧”向“新”的平稳过渡。全卷六个大题23个小题,考查内容、题型和赋分以及试卷排序的变与不变都在预期之中,既延续了“旧”高考试卷的特点和优势,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变化。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共15分,5小题。

第1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同音字、近音字的辨析,难度较低。其中包括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灵”“磷”“玲”“聆”;多音字的辨析,“担”;平翘舌音的辩证,“宿”“诉”“夙”“素”,“咨”“滋”“芝”“孜”。平时复习注意多音字及近音字的正确读音,答对这道题并不困难。

第2题,考查的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词语、成语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渺茫”“寥廓”“萧索”都源自课本,且生活中常见,难度较低。熟记词语、成语的意思,从词源的角度来辨析,平时注意词语、成语的正确书写,对于选对这道题很有帮助。

第3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

词语的正确使用可从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法、语境等角度来分析。该题主要从词语搭配、语境的角度分析。第1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就可以排除A、C、D三项。第4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第4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病句题,高考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本题考查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种类型。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C项缺少谓语“有”;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第5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这是今年《考纲》中的新题型。

2012年湖北卷语文试题基础部分,无论是从题型还是从题量来说,都沿袭了历年高考的传统,可以说变动不大。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增设的文学常识题,也在大家的备考预料之中,因此对基础题,考生们可以说是有备无患。

同时,基础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都没有偏僻字、陌生字,考查的都是常用字;词语选择题迷惑性较大,但只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用排除法就能较快得出答案;病句的考查也是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难度较小;文学常识的考核有一定难度,不少考生可能对意识流小说把握不准,但《孔乙己》是考生熟悉的篇目,对其内容应该熟稔于心,从而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设题时,注重增强与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第1、2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古都的秋》,第5题的文学常识,或源于教材注释、知识短文,或源于名著导读。

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共9分,3小题。

第6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善于准确地筛选、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第7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材料、弄清文章的结构,能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8题,考查的是归纳、分析、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能归纳内容要点,能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依据等。

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学术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类,湖北卷2010年的《中国古代天文》、2011年的《中国建筑的文法》都是学术论文类,今年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仍然是学术论文类作品。选文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又特别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文化特性,对考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有裨益。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文言文考查,选文由刘义庆《世说新语》选段和刘孝标的注解组合而成。《世说新语》为古代笔记小说的范本,鲁迅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所写人物性格独特,气韵生动。刘孝标注亦为传世之作。命题文本选取二者组合为一,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相得益彰。

第9题,考查的是实词解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文言文实词积累和迁移能力,要能把文言文实词放回原文,确定其符合上下文意思的正确解释。

第10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筛选能力。此题先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注意查找信息要求,有效排除。题目要求找出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全部选项,②④是家人对王湛的了解,⑥为武皇帝的玩笑话。

第1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把握文章要点要注意逐字逐句查找比对。

第12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注意翻译规范。

此题考查了“因”“叹”“故”“具”“辄”“调”六个文言实词的翻译,没有考查虚词和句式,较往年文言文翻译题,更注重考纲对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难度略有下调。

第13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是今年新增的题型,为了平稳导入新增考点,控制试题的难度,命题选择了一段与前面文言文阅读选文有关联的材料,叙述的是与王湛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士魏舒的故事,篇幅简短,表意相对独立和完整,便于考生联系上文来把握这段文字的意思,更易入题。

第14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的鉴赏评价。

该题选择了一首唐诗作为命题材料,选材难易适度,设题自然合理又独具匠心;设题梯度合理,设问角度清楚,考点明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与教材的联系。

第(1)题,概括并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第(2)题,赏析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考查了诗歌人物形象评价、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分析,是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而题干中的“贾岛注重用字推敲”一句,又与必修5第44页的《“推敲”的来历》相互应和,充分体现了湖北卷关注教材、回归教材的特点。

第15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所选的几句符合考纲中关于“常见名句”的要求,其中前六道题是高中所学内容。后两道题是今年考纲中新加入的初中课文。

第四部分,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4小题。

散文《耳边杜鹃啼》人文蕴涵丰富,探究点较为密集。命题以文末“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作为切入点,切口虽小但可以洞察全文。题干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考生只要细读全文,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多向度解读杜鹃被美化的原因。这样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便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定探究视角,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这一部分包括内容梳理、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深化探究四个方面的考查。

第16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B项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的分析和C项中关于作者介绍杜鹃鸟的分析,涉及文章的细节内容,是容易设错的地方。

第17题,考查的是文段内容作用的分析,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内容上的作用+主旨情感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文章内容,从文章中心来看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做铺垫。

第18题,考查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鉴赏能力。要把握在整篇文章中的结构作用,梳理文章脉络,结合内容分析。“杜鹃啼”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先写了杜鹃啼叫的传说,再写了杜鹃啼叫的真相,最后写出文学赋予杜鹃啼叫的美好意义,文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19题,考查学生的文学阅读探究能力。这道探究题正体现出2012年湖北省语文高考考纲加大了对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与考纲吻合。该题可以从主体意蕴、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和情感等角度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对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概括,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第五部分,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语言运用题往往是我省高考命题专家们的“试验田”,每年都会推出一些鲜活的语言运用试题。这些试题,贴近教材、贴近生活。既强调回归教材,又重视把握时代脉络,取材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题目内蕴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突出湖北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20题要求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阅读宣传语,关注当代生活,富有地域特色,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传递了“书香荆楚,文化湖北”的文明新风。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第22题为漫画“题诗或配文”,结合考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检测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浓郁的“语文味”。

第六部分,写作,共60分,1小题。

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展示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一段关于“书信”的试题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议论的出发点,从老师的感慨开始,以学生的讨论结束,将考生的生活实际及语文学习实际紧密联系。

话题中心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在悄然改变。”

材料以“改变”为中心,考生思维可以多向度展开。谈“改变”的利弊、大小、快慢、因果等等,或者阐述“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怎样改变”“怎样防止改变”都是符合题意的。从材料中五个讨论者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见解为话题,联系现实生发议论,记叙经历抒发情感,也是符合题意的。比如,在紧密联系现实的前提下,可以分别从老师的“家书消失”、生甲的“不可替代”、生乙的“更便捷”、生丙的“形式变了”、生丁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等见解中选取角度立意作文;也可将师生的“看法”进行整合提炼,由此及彼地广泛联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实际说开去。

该题有效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讲。

根据今年湖北卷的试卷特点,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注意:

1.回归课本

近几年湖北高考的命题原则是试题材料来自课外,考点出自课内。很多题目都能从课本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所以,我们应该把相关的课本认真扎实地复习一遍,重新拾起遗忘的知识。这包括:①拼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②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的背诵识记。③文言基础知识(常用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掌握。④选修课本知识点的落实。⑤作文素材的准备。

2.回归知识点

重视学习的成效。全面复习,知识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可以参考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把重要考点与知识点加以梳理,并对照知识点,寻找知识盲点查漏补缺,清理自己的弱项重点突破,再回归到题目。

3.加强文本阅读

要养成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要关注文本的思路,关注文章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把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圈点勾画出来。特别要关注文本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关键词、句。

4.善于归纳总结

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结束后或考试结束后,应该对自己的练习题或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每类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摸索解题的思路、认真审清题目、寻找切人点、抓住关键句等,对于准确答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5.重视作文

作文备考要训练审题。要自觉进行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冷静琢磨、客观分析、全面理解材料;要学会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

作文备考要训练构思。要弄清文章主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意图”,然后把这个构思写下来,定型下来。再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谋划: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

作文备考要训练表达。要突出记叙文的细腻、议论文的严谨,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让文章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要学会掌握能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把写过的一篇作文修改成精品,比多写几篇作文更重要。另外,还要重视书写,清晰、公正的书写可以给作文加分!

篇5: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háng)伍彳(chì)亍

着(zháo)装少不更(gěng)事

B.造诣(yì)校(xiào)对

珐(fà)琅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o)贼弹劾(hã)

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â)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侯补霎时不落言筌

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

C.国萃吞噬神采要言不烦

D.蛊惑钟磬亲睐惹是生非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 系。

?“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____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

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

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

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 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来源:学科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 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时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个宇宙学派的一个和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实际的尼梅修斯主 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 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 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一。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 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剑》,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立,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之,责大指 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居官,无

以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 前奏事不上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5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家电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于诸侯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第 Ⅱ 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 Ⅱ 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者,独及黯与亢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越陌都阡,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李白《梦游无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来源:学+科+网]

(5)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样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 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是?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有事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的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达符文了„„

一个穿着率风衣的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的*******道停着两辆汽车间***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这条母狗!偷了人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 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的被抛到了瓦萨卡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 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从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了其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

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答: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

特的艺术匠心。

六、(15分)

20、参照 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年高考语文标准答案1-5 DBADA 6-10:CABBC 11-12:BD

翻译 1.(汲黯)因此几次恳切地进谏,我不能再留在朝廷内,应该被贬为东海太守。翻译2.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卑微地奉承着使臣,只有汲黯反抗他,不奉承他。

翻译、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能,多次向他请教国家和朝廷大事中不明白的地方,比平时更加礼遇他了。

13(1).(汲黯)因此几次恳切地进谏,我不能再留在朝廷内,应该被贬为东海太 守。2.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卑微地奉承着使臣,只有汲黯反抗他,不奉承他。

14(1)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2)孟子15,默写1何时可掇,枉用相存。2既无叔伯,门衰祚薄。3.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 至剡溪。4.玉露凋伤枫树林,白帝城高急暮砧。5.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6,文章开头景物描写运用反衬手法,以周遭景色之明媚,温暖与主人公瓦萨卡的 烦闷心情形成对比,使得瓦萨卡愈加愤怒,不平

17,一,发现小包后,瓦萨卡先 是羡慕它的美丽昂贵,二,接着他起了将小包占为私有的念头,并为此紧张,犹 豫不决,三,当小包被另一个陌生男人抢先拿起,瓦萨卡又感到异常气氛

18,瓦 萨卡会将小包拿走,但最终他不会将小包据为已有

篇6: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⑥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

: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陆生因说佗曰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A.B。

伺者因此觉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尉佗乃蹶然起坐 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C.D。

今其智乃反不能急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译文: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① ②,③ ?④,⑤;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乙:①,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②,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白居易《琵琶行》)

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樱 桃

黄 裳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堥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堥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山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度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旁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夫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纯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1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答: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

1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

1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答: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旋律 天籁 协奏曲 休止符 余音缭绕 不绝如缕

B。文采 脚本 座右铭 俱乐部 鸿篇巨制 异曲同功

C。履职 禀报 亲合力 传帮带 弊绝风清 惠民工程

D。机率 调剂 孺子牛 气垫船 顾名思义 一如既往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18.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6分)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兰亭集序》(见右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___①_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__ ②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___③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_____④_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20.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

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项“绝不会碰到”绝对化;C项“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2.【答案】C 【解析】A“推导出”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③段承②段,说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D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3.【答案】D 【解析】文中说“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因此“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错。4.【答案】:D 【解析】:由,出于。5.【答案】:D 【解析】:D、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短语。A于是/因为;B目的连词,来/转折连词,却;C于是/竟然。6.【答案】:B 【解析】:“且南越君民同心”无中生有。7.【答案】:(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解析: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死后,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

8.解析: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 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9.解析: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10.答案:(1)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③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而后人哀之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①民生各有所乐兮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③杜鹃啼血哀鸣④江间波浪兼天涌⑤静影沉璧⑥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注意“暇”“摧眉折腰”“璧”的写法 11.①【答案】

【解析】注意从“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开始回答,可从新建筑物涌现、人民文娱生活丰富、旅游开发三方面概括。②【答案】

【解析】注意“历史气息”一词,主要体现在“渔梁渡口”“古色古香、有旧联的桐君祠”“生发新芽的古桐”三方面体现出来。12.【答案】

【解析】作用从内容(内容重点、手法、思想情感)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划线句子写古诗词中樱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与下文樱桃的心形象形成对比,为坐着下文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

13.【答案】

【解析】作者借樱桃写充满生机的未来,前面写桐庐的变化,桐君祠正在重修整修、古铜树生发新芽都表现了桐庐的未来充满生机,丰富、坚实、健旺,这与樱桃的形象是一致的,前面的内容为后面集中写樱桃做了铺垫,提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4.【答案】

【解析】见识,指明智、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从文中对旅游景点的判读——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对樱桃悲春的新解释——“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谈即可。

15.【答案】A 【解析】异曲同工、亲和力、几率

16.【答案】A 【解析】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方兴未艾:事物 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17.【答案】:D 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把“开展”后加的“的”;B在“年龄”前加“在”,“经历”和“任职时间”有交叉;C、后边加“的措施”。

18.【答案】:总标题:“蛟龙”入海,世界瞩目

板块标题①深海“蛟龙” ②中国制造 ③技术优势 ④深海作业 19.【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

20.【答案】:示例:①阿姨,请问您刚才注意到那红灯了吗?

②那儿亮着的是红灯。红灯亮了就要停下,不能跟着别人抢,会有危险的。③以后您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看好信号灯,不能闯红灯,这是对自己安全负责。

上一篇:“两违”讲话参考下一篇:C101,,,,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