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2024-08-16

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精选14篇)

篇1: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教学

建议

语文园地的编排,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理念上的更新。老师要完全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语文园地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上。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流程,都始终抓住具有自信心,具有激励性,具有亲切感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认、去读、去背、去写。经过教学实践和整理,我认为教者应该遵循以下教学流程去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注重情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三年级的孩子富有好奇心,但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不够强,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观察发现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此,创设情境的做法显得尤为适用。如在教学“我的发现时”,课堂开始,以问题解决问题导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了解句子中哪个字使用错误,孩子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掉动起来。在学习“读读认认”认识身体部位带有“月”字的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字词的时候直接站起来指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如在学习“读读背背”时,尝试让学生复习花钟的开放时间,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宽带网”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后尝试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我想三年级的孩子一定会高兴地不得了。想语文园地这类教学我们可以化理性的学习内容为感性的游戏活动,还可以设计猜字游戏、背诵比赛、编写花开放的谚语等,比如介绍字谜:有土可种庄稼,有水可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马可闯天下,让学生打一字。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添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语文园地”以板块形式呈现,可以通过设置主题情境、趣味情境或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形式,串联或重构教学板块,使学习充满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低年级“我的发现”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亲历自主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要学会等待,不以教师或优生的发现结果代替全体学生的发现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和适时的总结。

如在教学“我的发现”中12个形声字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来 老师: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老师:同学们,在这些加点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全部都换了偏旁。

生2: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有一个读音不相同的。

生3:声就是三个读音都有相同,形就是换了偏旁,有一部分相同。

还有在教学“读读认认”部分,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发现身体部位带有“月”字的字学习

老师:汉字除了这些特点以外,一些与身体有关的汉字也很有趣,请大家学习第三部分读读背背。同学们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然后在生字表中挑2个写一写,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同学自由读书,练习描红。师:读了这些字你有那些发现?

生: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规律的过程,为让检查真正是否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比如:习题区分形近字、形声字,直接举例子等。

“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发现;不仅积累,还在运用。所以每个板块都应重视自主合作,适当拓展,引导运用。下面介绍各板块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注意事项

①积累是前提(日积月累,当然重在积累),理解是基础(理解能促进有效积累),运用是导向(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适度拓展,丰厚积累。②语文园地提供的练习大多是单项的、孤立的,而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因此教学重在尽量为孤立的练习创设语境,在语境中学语文。

③面向全体,多创造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合作小组(同桌)的力量,当场检测。

④“读读背背”重在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细讲。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

如何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转变观念——不同于基础训练,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有效发现,有趣积累,有机运用中,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2: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安排了7篇习作。它们是:

1.写建议:春游活动去哪里好。看谁理由讲得最充分。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照片。

2.写推荐文章: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推荐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荐一人。注意有详有略。

3.写自己的新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4.围绕着最近发生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再写下来。

5.写植物:从校园、公园、广场或家庭附近选择一两种植物,把观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写下来。

6.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里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7.组织、参与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要求及本册习作的安排,建议如下:

(一)在习作教学的进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有调查显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其他媒体。这其中以家庭和学校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社会活动较少,所以,他们只能对社会现象的表面现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观对各种社会现象做简单评价,而且年级越低的小学生,活动的范围就越小,所能搜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进行本学期的.每一次习作之前,我们必须为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搜集习作素材创造条件,必须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上有意识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向第三学段习作过渡的一项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小学生搜集和存储写作素材能力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因此,本学期的习作教学,不能死死盯住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要在关注如何扩大搜集写作素材的范围,如何提高写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

大家知道,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内隐的非智力因素,是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兴趣、能力、习惯都是很难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定量测评的。所以,在本学期习作教学的进程中,一定要通过对学生参与习作时的情感、态度、方法、行为的变化,与习作结果的观察、统计,采用纵向对比和抽样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不断地对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排队摸底。比如,关于学生平时对习作兴趣和习作潜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关于学生习作成果的统计分析;关于学生动笔热情和能力的分析……

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与多种渠道进行综合调研,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培育非智力因素成长的力度。绝不能单一地、紧紧地盯住学生的习作结果,更不

篇3: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任务, 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单元后安排的“我的小笔头”, 一个学期共六次;一部分是平时的小练笔, 包括每篇阅读课文后的仿写、续写、改写等, 还包括课外的日记、摘抄等。下面笔者就每单元后“我的小笔头”的习作教学谈些认识和建议。

习作1, 写“我喜爱的地方”。“阅读链接”和“口语交际”中都涉及了家乡最美的地方, 这为学生习作作了必要的铺垫。例文《梦中的外婆家》也写出了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是那么美, 那么亲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例文, 亲切地感受这一切。这时, 教师再适时引导:喜爱才能写出美, 你最喜爱哪儿?然后,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后, 再回忆那个地方怎么让你喜爱, 想清楚一个个细节, 一幅幅画面, 一个个情景, 然后及时转入书面写作。当学生有了初稿或写了一部分时, 可以再做一次简单交流, 教师把有表达特色的习作片段展示出来, 让大家比较、借鉴。比如: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是通过对比, 借助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还是恰当引用?或是通过排比增强语势?教师用学生活生生的习作说明怎样作文, 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也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范例。

习作2, 重点练习书信体写作。在根据例文明确书信写作的基础要求和了解书信的格式后, 进行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写作实践。“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请写封信告诉亲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就“口语交际”中“我看课外兴趣班”的话题, 结合学生生活中上各种辅导班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建议, 这样, 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我手写我心, 说出心里话, 即使这种心里话有些偏差, 如厌恶学习之类的, 教师也不该“一棍子打死”, 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正好可以此为契机, 疏导学生的这些想法, 寻求教育良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习作3, 写自己收藏、收集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中的排比句和省略句, 启发学生思路;也可以提前布置, 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的人有哪些收集或收藏;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一些实物介绍, 例如集邮册、标本、贴画等, 讲述收集与收藏的有关知识和趣事, 讲述这之中的苦辣酸甜, 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

习作4, 由漫画编故事。这是继本单元文化主题“生命离不开绿色”之后,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幅漫画。教师应先跟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 从而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继而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弄清图意, 展开想象, 创作故事。其中, 加强看图指导是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观察图画, 不可写成千篇一律。习作完成后, 必须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这就要加强习作的交流、评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让全班进行交流, 也可以是面批面改, 还可以是同学互批互改, 并且把优秀习作和对它的修改、评语, 都放在“习作园地”中展览。

习作5, 编故事。如果让你在海里投放一个“漂流瓶”, 你会在瓶子里放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习作练习, 学生乐于来写, 教师则用启发谈话帮助学生把思路打开,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写作。由于此类文章学生容易完成, 教学时可以限时来写, 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之后, 打好腹稿, 当堂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习作6, 要求写人。要想写出人物有意思的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范例, 看清提示, 突出本次习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进行写前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习作心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并帮助学生做好材料的筛选, 以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此外, 评议要放在课内:一看是否切题, 选材是否突出“有意思”。二看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运用了已学的习作知识, 如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等。也可以请文中所写的“当事人”来评议。最后, 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进行修改。学习修改也是本册习作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册教材在读写结合方面, 有些做得很好, 值得以后借鉴使用。如根据《海上的风》仿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根据《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对父亲的话, 根据《门前的小树死了》仿写调查报告, 写《龙卷风》后的小练笔, 为《准时的登陆表演》设计海报等。阅读与习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而使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篇4: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在四年级之前,小学生的写作大部分都是一些描述性的写作,例如,出现最多的就是看图写作文,然而到了四年级,不仅仅是将一件事情描述出来,还需要加上一些抒情的话语,从而增加了写作的难度。所以,本文就提出三点有关提高四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建议。

一、积累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核心,如果学生没有积累很好的素材,那么学生的作文将会变得非常枯燥和单一,所以,积累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核心要求。首先,老师可以介绍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例如《邦戈历险记》,并且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比较优美或者具有哲理的语句抄录下来,形成一个语录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可以适当地参考自己所抄写的语录本中的语句,从而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二、坚持每周写周记

无论是从文笔上来讲,还是从内容上来讲,四年级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都不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学生一定要养成写周记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周记,顾名思义就是记录自己过去的一周所发生的事情,但是学生不能只是简单地描述自己过去一周所发生的事情,还要加上自己的感慨和体会,这样才能丰富整篇文章。

三、扩展词汇、句式

小学四年级所学到的词汇量和句式都不够丰富,所以可能会出现学生的整篇作文中都是沿用一两种句式的情况,并且学生的词语是非常贫乏的,这样的文章看起来会非常枯燥,而且也会降低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故此,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多让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式,例如,老师可以每天让学生抄写五个不同的词语和两种不同的句式,这样日积月累下去,学生的词汇量将会大大增加,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就不会苦于词汇量和句式的限制而写出一篇枯燥单一的文章来。

归根结底,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主要还是由于知识的限制,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注重小学生课外知识的扩展。

参考文献:

唐友发.浅谈小学四年级作文的材料积累[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8).

篇5: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问题1:教材在运算律内容编排上具体有什么特点?

本单元的编排与三板比较,变化是比较大的,本次编写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

(1)把运算律和四则混合运算单独编排为一个单元,给学生关于运算的一个整体认识。在突出运算律在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性的同时,把四则混合运算放在前面,突出运算顺序在运算中的必要性。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则,若不遵循一般规则运算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而运算律虽然改变了运算顺序,但是运算变得简便合理却没有改变结果,突出了运算过程中算式的等值变形这个本质。这样编排,突出加了运算律和运算顺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给运算一个“整体”的认识。

(2)5个运算律呈现的先后顺序更加重视对运算律意义的理解。更关注运算律本身的特点,两个交换律和两个结合律分别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探索方法上都存在相通、相似的地方,因此,放在一起学习,容易加深对运算律意义的理解。

(3)交换律和结合律以数学问题为起点引入,分配律以现实问题为起点引入。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运算律意义和简便运算的活动经验,且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比较容易理解,可以直接研究算式的特点;而乘法的分配律比较复杂,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是以现实为起点,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帮助理解。

(4)观察算式---仿写算式---解释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5个运算律内容的编排结构基本一致,呈现的基本模式都是“观察仿写---解释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问题串设计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问题2:教材在运算律学习中如何突出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科书中每个运算律的内容都安排了4个问题串,形成了观察仿写——解释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呈现特点,突出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程。第一,观察算式、仿写算式,发现问题。首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直觉到算式的变化规律,初步发现问题;再通过仿写,验证一下与自己的发现是否吻合,是一个再发现问题和初步提出问题的过程。第二,举出事例,说明解释,确认发现。也就是结合事例,通过图示(方块图、线段图、点子图等),直观地解释自己的发现,再次确认发现的问题,为归纳一般性的规律(提出问题)奠定基础。第三,字母表示,表述规律,提出问题。也就是用字母代替数,写出发现的规律,是一个由具体数值计算到符号表达的过程,完成由几个特例的共性特点归纳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简练清晰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感悟归纳推理的魅力。

问题3:怎样把握教材中关于简便运算的目标要求?

过去,学生往往在纸笔测试中因这个内容而丢分,因为对于一些较难的算式,由于应用运算律时要进行等值变形,过程比较复杂,也需要一些技巧,学生往往容易出错。教师教学时就反复对各种题型进行训练,以覆盖面和训练的次数来解决。结果教师教得很苦,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兴趣,有的教师还专门进行课题研究,也未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质上师生都产生了畏惧心里,症结在哪里?史宁中教授曾说过,计算简单的方法往往需要付出逻辑思维的代价。一题一解的教学方法是不足取的:技能表现于一般性,技巧表现于特殊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的是技能而不是技巧,在“四基”中强调的是技能。那么现在本教材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但不是运算律的全部。运算律既是算理,也是运算的本质(算式的等值变形),是运算的通法通则,适用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目标价值是运用运算律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感受算法的多样化,逐步培养简便运算的意识。所以主要从以下两点来把握目标要求。

一是重视对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本单元编排的简便运算题目,大都符合运算律字母表述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不需要多次的等值变形,可以直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同时要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简便运算意识,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二是在思考题中编写一些变式和拓展的简算内容,进一步提升学有余力学生的运算能力。

篇6: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问题1:教材中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内容的编排特点是什么?

(1)都按照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编排的。 都是2节3页的结构,第1节更关注方法的探索,商为一位数,重点理解计算道理;第2节(试一试)是商为两位数的,更关注步骤与程序,形成基本技能,从而逐步提升运算能力。

(2)贯穿着一条“定位---试商---调商”

的思维主线。 重点是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的竖式笔算是程序计算,为避免算理被淹没在机械的操练之中,必须加强对除法意义和算理的理解和把握。“买文具”借助于口算,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比较简单的竖式笔算,重点发现并提出判断商是几位数(定位)的方法;“参观苗圃”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笔算在商定位后如何试商(步骤和方法);“秋游”重点探索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时对商的数值产生什么影响,理解怎样调商。

问题2:为什么本次只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1)更宏观思考,从“乘法模型”的角度看待这个内容。《标准》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史宁中教授说,模型有别于一般的数学算式,模型也有别于通常的数学应用,模型是能够用来解决一类具有实际背景问题的数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至少需要考虑两个模型,一个是总量模型:也称加法模型,解决现实中一类涉及到总量的问题;一个是路程模型:也称乘法模型,这个模型可以适用于一类现实中的乘法问题,比如,还可以解决“总价 = 单价 × 数量”的问题,解决“总数 = 行数 × 列数”的问题,等等;路程、速度与时间和总价、单价与数量的关系式是乘法模型解决一类现实问题中的一种,但学生接触得比较多,所以学习两种基本的数量关系,更好地理解乘法模型。可以通过讲故事,把加法变成减法;把乘法变成除法。

(2)从除法角度讲故事,了解速度和单价的意义,理解数量关系,感受模型化思想。六个关系式,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理解与构建,特别是动物竞走比赛的问题,生动有趣,有助于调动探索抽象问题的兴趣;速度和单价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从除法的角度来呈现,重在理解速度和单价的意义,以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是难点,在第1课时集中攻克。把求时间和路程以及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安排在第2课时,主要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理解、类比,构建关系式。

问题3:教材在商不变规律内容的编排上有什么特点?

篇7: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这部分包括“读读背背”和“读读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的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与课文《花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植物的一种巧妙观察和发现。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读读认认”的是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这些带“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一器官有关。这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宽带网”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除了教材所举例子以外,可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通过到图书馆、上网、访问等形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二、学习目标

①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②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③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④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⑤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三、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接下来,进入课文中的口语交际。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在这里,老师进行转述能力的训练,这是我们中年级口语能力训练的一个要求。当学生在转述别人的某一个发现的时候,老师适时地提出:“有没有记住别人两个或更多发现的?”鼓励学生多说,体现出对口语能力培养的层次性。这种转述能力的培养,不仅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在这一环节里,口语交际的方式由侧重于单向的讲述转变为侧重于双向互动的交际。学生围绕这个有趣的发现,相互提问、补充和置疑,学生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在全班示范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然后是小组汇报交流。老师示范介绍自己的一个发现,从中引导孩子讲述的时候更具体,更丰富。以上可以说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篇8: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在四年级之前, 小学生的写作大部分都是一些描述性的写作, 例如, 出现最多的就是看图写作文, 然而到了四年级, 不仅仅是将一件事情描述出来, 还需要加上一些抒情的话语, 从而增加了写作的难度。所以, 本文就提出三点有关提高四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建议。

一、积累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核心, 如果学生没有积累很好的素材, 那么学生的作文将会变得非常枯燥和单一, 所以, 积累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核心要求。首先, 老师可以介绍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 例如《邦戈历险记》, 并且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比较优美或者具有哲理的语句抄录下来, 形成一个语录本。在以后的写作中, 学生可以适当地参考自己所抄写的语录本中的语句, 从而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二、坚持每周写周记

无论是从文笔上来讲, 还是从内容上来讲, 四年级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都不是非常丰富的, 所以, 学生一定要养成写周记的习惯, 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周记, 顾名思义就是记录自己过去的一周所发生的事情, 但是学生不能只是简单地描述自己过去一周所发生的事情, 还要加上自己的感慨和体会, 这样才能丰富整篇文章。

三、扩展词汇、句式

小学四年级所学到的词汇量和句式都不够丰富, 所以可能会出现学生的整篇作文中都是沿用一两种句式的情况, 并且学生的词语是非常贫乏的, 这样的文章看起来会非常枯燥, 而且也会降低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故此,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 老师一定要多让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式, 例如, 老师可以每天让学生抄写五个不同的词语和两种不同的句式, 这样日积月累下去, 学生的词汇量将会大大增加, 在写作的时候, 学生就不会苦于词汇量和句式的限制而写出一篇枯燥单一的文章来。

归根结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主要还是由于知识的限制, 所以, 老师和家长都要注重小学生课外知识的扩展。

参考文献

篇9: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一、前置之“实”

近年来,全国习作检测中非常关注实用性文体,而建议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于高段习作的目标描述非常清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尤其是对于建议书的讲评,前期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把综合实践前置,通过调查积累素材。学生可分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保存下来,把素材积累得殷实。

为了便于在评改课时可以聚焦内容的修改,而不必关注文体格式上的修改,我通过微课教学把建议书格式前置,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明确格式写法,并自主完成习作,根据学生实际反馈制定评改要求。

二、评改之“用”

在习作讲评时,结合综合实践积累的资料,引导学生用“说明方法”将“现象”部分描写得更加清楚、具体;用“三维法”引导学生将“建议”部分修改,体现它的价值。最终使学生会用建议书,提升习作能力。

【目标定位】

依据教材目标:新课标中对于高段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学写建议书等常见应用文,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而建议书的内容,主要是写清楚调查的现象,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另外,《新课标》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依据前置反馈:通过前置性习作的批改发现,全班学生普遍没有把调查得到的污染现象写具体、清楚;另外,之后提出的建议部分,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的建议没有切合实际,价值无从体现。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转换,产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乐于修改习作。

2.通过前置素材对比,会利用说明方法将“调查现象”写清楚、具体。

3.通过范文引导,学会按“三维”法将建议修改得切合实际。

【案例描述】

一、实践调查,框定格式——“综·式”前置

1.明确主题,实践前置——收集资料

为了便于聚焦评改目标,我把本次主题确定为写一则“污染环境”的建议书。

师:在我们确定了主题之后,再来看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建议书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1:需要进行关于“污染环境”的现象的调查,然后才能把调查到的现象写清楚。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分工的讨论,最后完成分工表格,明确各自的分工。

学生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明确分工,并在双休日进行实地调查,并最终积累相关的文字、图像资料。

2.微课导学,格式前置——明确格式

教师制作微课,让学生明白前置学习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的写法。

(1)建议书的内容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建议书的步骤

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建议书的格式

标题;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3.习作前置,一稿批改——了解学情

教师关注学生的习作内容,反馈得出:调查现象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写清楚、具体;而学生提出的建议,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治理的途径也没有明晰。

生1:近期以来,某地的大气污染很严重,这是因为大量的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才造成现在的大气污染,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我们呼吸困难,导致人们中毒死亡。(评:现象简单)

生2:近期,某地正在进行污水管道的改造,很多挖掘机在路上穿行,使得道路破裂,黄沙漫天,道路旁的树木枯死,甚至许多沙石倒进河流,污染了整条河。(评:整个现象描写清晰)

生3:最根本的一点是普及环保意识,只有人类具备环保意识,上述的建议才能顺利实施,地球才能转危为安。(评:怎么普及没有写出来。)

二、聚焦要点,方法领航——评改“依法”

1.基于素材,说明具体——聚焦“现象”

(1)角色转换,阅读习作——发现要点

师:既然建议书是写给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的,只有采纳了你的建议,才能体现出你的建议书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来角色转换一下,假如你来做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看这两份建议书,你会采纳哪一份?

教师出示学生的两份建议书。

学生评选——全部都选第一篇。

师:为什么大家都会选择第一篇?

生1:它的污染现象描写很具体,第二篇很简单。

生2:它的现象的描写很清楚,不是很笼统的。

生3:它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生4:它的建议很切合实际。

……

师归纳:对比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篇建议书要被相关部门采纳,体现出价值,就必须把这两块的内容写好才行。

(2)聚焦“现象”,对比阅读——领悟“说明”

教师出示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

师:我们来聚焦这份关于水污染的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你觉得好在哪里?请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或者圈一圈词语,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阅读,并批注。

生1: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河水污染的范围写具体了。

生2: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把河水污染的后果写清楚了。

师:以小见大,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呈现出来,更能带给人震撼,直刺人心!

生3: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污染程度形象写出来了。

师:打了比方,更加形象地写出了污染的严重。

生4:小作者做了一个假设,把后果写清楚了,更使人体会到了后果的严重性。

师:这样一个假设,把可怕的后果揭露了出来,怎么能不发人深省,不采纳你的建议呢?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何才能把这一现象写得震撼人心,体现出价值?

师归纳:可以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做假设等说明方法来具体、形象地描写调查得出的现象。

(3)结合素材,修改“现象”——运用“说明”

师:我们再来看这则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老师把与之相关的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图片,都在课间上呈现了,请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这份建议书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清楚、具体些。

学生进行修改——教师结合范例中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说明“实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自己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加清楚、具体。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2.范文引领,“三维”思考——聚焦“建议”

(1)研读分析,明确要点——切实可行

教师出示下水文。

师:我们来自习研读,看看老师的建议部分,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1:提的建议很具体。

生2:提的建议很切实际,没有异想天开。

师归纳:是的!要想被相关部门采纳你的建议,那么你的建议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交流体会,引出方法——体悟“三维”

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提建议的方法。

师:老师的建议提得好,好在哪里?

生1:针对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来提的。

生2:针对实际的生活需要来提的。

生3:建议的实施过程很清楚。

师归纳:原来建议的有效与否,我们可以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三个维度去衡量。

(3)范例交流,修改“建议”——试用“三维”

教师出示一份建议提得不切实际的建议书。

师:同学们,这份建议书提的建议不是很好,请大家根据“三维”法,从实际去思考,帮助修改一些建议。

学生交流修改的建议——教师根据“三维”法,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运用“三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修改自己的建议部分,以使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有价值,也能让相关部分予以采纳。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教学反思】

一、前置之“实”

1.调查前置,积累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习作的素材,学生的习作将毫无深意。建议书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实践调查,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基于此,我才把调查现象前置,积累了习作素材,文字或图像,有图有真相,使之后的评改不是空对空,而是有针对性地修改。

2.格式前置,聚焦写法

新课标指出:“习作,其实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因此,不应该框定学生的思维和习作的内容等。而前置性习作能真正体现这一理念。但是,建议书却有自己的文体要求,如:调查主题、书写格式等。只有在学生明确格式写法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写出一份自己的建议书。把格式的教学前置,教师在讲评时,就可以节省时间,对建议书的内容集中进行针对性地讲评,引导学生用适用的写作手法来写这两块内容,提升建议书整体的质量。

二、评改之“用”

习作评改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要点是否突出,有没有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抓要点,进行重点攻坚,把讲评落到实处,达成评改目标,而不是泛泛之谈。通过学生前置习作的反馈,我发现本班学生写建议书的难点其实就在于两点:调查现象描写得具体、清楚和提的建议切实有效。因此,我在讲评时就紧紧抓住这两大难点去突破。结合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梳理出突破这两大难点的方法:把现象描写得清楚、具体,可以运用说明方法,使之具体生动;把建议提得有效,主要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几个方面去思考。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前置收集的资料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把这些方法渗透在学生的交流评改之中,达到讲评的实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课后之“思”

篇10:四年级语文教学好的建议书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始。传统阅读课程是老师为主导,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进行阅读学习,这种阅读学习课程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采用互动式、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打破傳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在自主阅读和探究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思想,不再是传授学生知识的领导者,而是帮助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者。

2、创新阅读内容打造特色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传统阅读课程的阅读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是教材中的课文。课文经过多次学习,学生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在阅读效果上难以保证。因此,必须创新阅读内容,打造特色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原有课文阅读的基础之上,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育部门的指定阅读书籍,分批次为学生提出阅读书目建议,在小学二年级到三年级,以简单有趣的童话故事为主,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打造“快乐阅读”模式。

在四五六年级,小学生经过初期的阅读能力培养,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力,这个时期的阅读要以经典的文学著作为主,打造“人文阅读”模式,比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通过深浅搭配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能够广泛拓宽学生文学知识面,逐渐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篇1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建议书

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正遭受着环境重创、海洋和河流的污染、动物和植物种类的减少、病毒肆虐、能源紧缺……这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都是我们人类破坏地球环境而造成的恶果。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从一个塑料袋、一块电池、一双方便筷做起,坚持不懈,才能阻止地球环境一步步恶化,让地球妈妈找回美丽而又年轻的容颜。

保护地球妈妈的责任,用该由我们来担当,我们应该正当文明小使者和环保卫士。所以,为了阻止环境恶化,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组织森林面积减少。

2、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减少塑料制品污染。

3、多坐公交车,少坐出租车,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4、应该多用两面纸,用完后储存起来,等积多了再卖掉。

5、少吃或不吃牛排,因为肉类加工所产生的污染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18%

6、尽量多使用太阳能,既节能又环保。

7、不买野生动物皮制成的皮衣、皮鞋、手套……

篇12: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教科书

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一、结构体系

二、阅读的编排特点

四年级下册

(一)倡导大量阅读

教科书如何体现读书为本的理念?

“课外阅读课程化”如何理解?

(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注意以下问题:

学完批注的角度后,干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集中编排现代诗,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 要了解现代诗的哪些特点?

相关研究链接:

波兰学者英伽登,讲到填充“空白点”,对文本具体化时,他指出有两种具体化,一种是恰当的具体化,一种是虚假的具体化,即悖离文本原意的具体化。一般对多元化的研究,应放在前者。

三、习作的编排特点

(一)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相关研究链接: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应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还应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获得思想品德的熏陶。如果阅读时过分注意学习写作技巧,就会忽视阅读教学的其他任务,使阅读教学走进狭窄的死胡同。另一方面,写作能力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 主要体现在四年级两个习作单元的编排

✿ 为什么可以这样用?

✿ 最后是单元习作

整合三种写作范式

✿ 习作的编排体现了成品写作、过程写作、三种范式的整合。

四、口语交际的编排特点

(一)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类型多样

(二)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

五、综合性学习的编排特点

(一)围绕单元主题,分步骤编排学习活动

如,现代诗学习单元,将活动进行了分解。

(二)明示综合性学习目标

(三)把习作和口语交际训练融入学习活动

篇13: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所见问题

1. 老师、家长急于求成。

老师们往往急于求成,与家长形成联合之势,为孩子大补恶补生字,这样一来,孩子对认读生字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也产生恐惧心理,不但识字量上不去,还很有可能连听、说、写的能力都受到影响,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吗?

2. 重识字、轻其他。

如今,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都能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有的老师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识字教学,其他方面就严重忽略了,出现了极

端的“唯识字论”。老师们都应该想一想,难道识字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吗?

二、教中所得

1. 识字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给学生制定了“每天多认一个字”的目标,当天学过的字采用各种形式当天及时巩固,随后几天内再设计情境反复呈现这几个字,加深印象。在鼓励中的孩子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信心,虽然经常有反复,成绩进步得也很慢,但我们都看到了希望。

2. 利用求知欲、造字法,激发识字兴趣。

讲解生字时,如果总是用那些他们熟知的“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就会丧失。所以我偶尔讲一些额外的汉字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这样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低年级识记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如:日、网、石、竹等,这些字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刚接触生字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却都很陌生,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帮助。基于此,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演示这些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并插入学生常见的实物图,使生硬的笔画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兴趣异常高涨,记忆自然也深刻多了。

3.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宽识字面。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觉得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单独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学科和其他课程的联系。从三年级开始,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综合性学习”,课表中也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中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量加大了,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了。

4. 鼓励多读书,提高识字量。

很多老师都会说:现在的孩子太不爱读书了。其实多数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不喜欢老师和家长给他准备的作文书、日记书等。我觉得我们不妨放手让他们去看他们喜欢的《蓝猫三千问》、《十万个为什么》、《科学探险》等类似书籍,这些书不但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孩子们的识字量。我还建议低年级的孩子读课外书的时候要出声读,我们家长也应不厌其烦地听孩子给我们讲故事。

5. 师生共探讨,区分易混字。

同音字、形近字等易混字是学生识字中最大的障碍,如“植—直”、“拨—拔”、“体—休”、“未—末”,等等。遇到类似情况,很多老师绞尽脑汁想办法帮学生区分,但往往收效甚微。我觉得与其老师包办代替,不如将这个“难题”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每个孩子都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每个孩子识记生字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他们在竞相讨论“难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想出的办法五花八门,不要强求统一,而是应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得到肯定后,他们心灵上会得到很大满足,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生字识字的学习中去。

篇14: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教学建议

一、教材特点

1.字母领先

众所周知,字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学好26个字母对今后的单词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字母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有的教材将这一环节放在起始教材的中间进行,也就是先进行了一段的英语口语教学,再进行英语字母教学,如旧教材(牛津版)。新教材则改变了这种方式,将字母教学提前至第一单元,也就是将字母教学和口语教学同时进行,即每单元教学一定量的英语口语和字母。这样就改变了过去一节课单纯地听、说、读,让写也加入其中。学生在课上既动口又动手,课堂内容也可以变得更丰富,读读新学的字母,写写学过的字母组合,玩玩各自的字母卡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2.语音渗透

2012年颁布的最新《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语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单词的拼读、记忆,句子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语音是否正确,语调是否达意,都直接影响人们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因此只有打好了语音这个基础,才能奠定未来英语学习的基础。三年级新教材充分认识到了语音的重要性,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Sound time”,教材从单词入手,提前渗透语音教学。如Unit1 In class,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b”的发音,列举了学过的单词ball,birthday,book,robot。更让学生感兴趣的是,教材还将这些单词编成了一首韵律感很强的小儿歌:Big books,big books,Bob has two big ,big books(配套磁带中有伴奏带),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既感受到了字母“b”的发音,又体会到英语儿歌的节奏感,丝毫不觉得乏味。此后的每个单元都整理一个辅音的发音。教学时,可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竞赛中练,在悬念中猜。加上简易的歌谣的配合,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使语音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二、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初学英语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的能力,因为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儿童对任何语言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强,模仿能力强,具有可塑性。因此在学习语言时,可以让学生仔细倾听录音,关注录音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等因素,指导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PK活动,看谁是班内“模仿秀”以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了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交际意识,同时也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设计了一个话题,让同桌进行对话、表演。如教完上册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设计以下话题:在你的生日派对上,来了你最要好的一个朋友,作为热情好客的主人,你怎样介绍你的家人和他/她认识,并向他/她提供各种美食?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演一演!学完下册Unit3“Is this your pencil?”让学生就以下话题进行表演:一天,你捡到了一样学习用品(铅笔,钢笔,尺……),你问你的朋友是否是他/她的,想象一下,你会和他/她说些什么?此时学生就需要将本单元学到的新句型和前面学到的旧句型进行整合,同桌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语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2.关注学生语言的适度拓展

熟悉新旧教材的老师不难发现,三年级新教材上册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涉及26个字母和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如问候、自我介绍、朋友、家人、服装、颜色、食品和礼物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内容不成问题。他们都能熟练地掌握课本内容,但是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千篇一律,不够丰富。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热情,那么学生的语言将会很丰富,甚至出人意料。如在教学三年级新教材上册Unit4 My family,教师在教学新词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时,如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习描述这些人物的简单形容词nice,fat,thin,tall,short,lovely,那么学生在介绍自己家人时的语言不再是干巴巴的几句,而变得比较丰富:This is my family.Look,this is my father.He’s ....This is my mother.She’s ....This is my sister/brother.She’s/He’s...This is me. I’m ...而且我发现学习了这几个形容词后,在很多地方学生会不知不觉中用它们来表达,如介绍自己朋友,自己喜欢的文具......

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三年级新教材下册要求学生掌握的四会单词有48个,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由此可见单词拼写在这套教材中的比重。这一信号提醒教师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要注重学生写的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从第一单元开始适度增加了学生“写”的作业,从简单的抄写单词,到抄写课文中划出来的词组,再到抄写课文,让学生慢慢地有了“单词”,“词组”和“句子”的概念。学生由最初的速度慢,错误多,慢慢地变得速度快了,正确率高了,自信心强了,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再后来,我又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翻译词组,即看着中文写英文,这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拼写单词,而且要注意词组的结构。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适度的课外知识拓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手段。我想这些都将为学生学好四年级新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位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决定选择怎样的教材,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认真研究、钻研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可能。

上一篇:如何做网络营销人才的薪酬设计下一篇:面向程序员的数据库访问性能优化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