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风家教

2024-08-19

好的家风家教(通用12篇)

篇1:好的家风家教

关于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在没有收到学校的这封关于“家风,家教”的信时我并不了解什么叫家风,家风是什么?不过看过关于家风的简单介绍后我明白了关于“家风”的含义所在。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老师,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补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成功。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我家的情况,分别来简单的说一下。

关于家风就从我日常生活中用言语说服女儿的几点小事说起吧!

一、有一次女儿在桌子旁摆碗筷时不小心把桌上的一瓶啤酒弄打了,酒撒了一地,当时声音很大给她自己吓的都不会动了,我并没有大声的训斥她,而只是说了一句:“没事,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这时女儿哇的一下哭了,跑到我身边就跟我道歉。其实当时我也很生气,但我更是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女儿能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他人。二、一次女儿在数学测试时考了七十几分,是她们班同学告诉我的,回到家女儿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只是跟我说考砸了,但是不肯告诉我分数,卷纸也不给我看。我安慰她:“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健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的原因,然后解决它,一会儿我和你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有进步的。”这时女儿的脸不那么阴沉了,把试卷慢慢的拿出来说:“我先自己找找原因吧。”培养她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努力,学会进步!

三、孩子正在写作业时只要不是在做饭时间,我们都会拿一本书坐在那里看,不打扰孩子,让家里学习气氛浓厚。这样女儿心态平和,心思都会在学习上。这时大人们千万不要在那里看电视或玩手机,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不高兴的心理:“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这样孩子的心思完全不会在学习上,即使完成的作业也是没有质量,毫无收获的成果。

关于家教就从女儿爱看书这个小故事开始吧!

要给孩子多读一些好书,长大了让孩子养成自己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个想法从孩子未出世前一直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所以在女儿十一个多月会走开始我每周至少要带她去书店三次,每次我都是拿上小凳子去书店,那时她还小只能坐上几分钟然后摇摇摆摆的走来走去,还不时的会摔倒。那时我并不是希望她看懂或会读很多的书,而单纯是为了让她感受和试应那种氛围。渐渐的我发现女儿能坐在那儿拿本书像模像样的翻着看了。女儿十八个月才会说话,等她能连着说话开始我试着让她看一些有图的书,慢慢的她就喜欢上了读书,至今女儿都是书不离手,这一点我真的很欣慰。从小我都坚持每天晚上女儿入睡前读一到两个故事,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孩子上三年级。

女儿两岁开始上幼儿园,我上班就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但是我也会利用晚饭后的时间陪孩子读半小时的书,让孩子自己读,不会读的字我单独的记在一个日记本上,有时间时着重的让她认识这些字,这样她识字的速度比较快,而且识字的数量会大大的增多。直至今日我们有空还是会经常的带她去书店看书。

今年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此开展了借书活动,这让女儿有了更多的读书机会!

家风家教对于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家教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孩子在成长,我们也迎接她不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会边学边教,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谢谢大家!

2014年6月29日

篇2:好的家风家教

家教作为家庭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洗煤厂的一位员工,也是一名宝妈,从我做妈妈的那刻起我就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即使她还很小,对她的教育从未停止过。

宝贝未出生前,我提前给宝贝买了国学机,计划从小培养她对中国国学的认知,因为我深知现在国学对孩子的重要性,里面的家教风也体现的比较明显,比如《三字经》中,“首孝悌,次谨信”,做人最根本的就是孝顺,孝顺父母,对于孩子,我们父母就是榜样,我们以身作则告诉她什么是孝顺,不随意辱骂父母,更不能打父母,在外工作要多回家看看,回到家要帮父母多干活,我们的举动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也会让孩子形成好的家教。

我姐姐是老师,从她们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这为我照顾自己的宝宝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俗话说吃有吃相,坐有坐相。

吃饭前要洗手,不能看电视,一家人坐在餐厅里,高高兴兴的用餐,吃饭的时候长辈先动筷子,不能乱夹,不能自己爱吃一样就使劲吃,学会分享,吃完自己收拾好自己的碗筷。

这也是家教表现,这样孩子能形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对她以后学习习惯的形成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因为现在物质条件的改善,好多都是独生子,所以自私自利是现在家庭孩子的通病,好多孩子都没有家教,不会分享,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自己吃喝玩,还要抢别人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学分享,可以自己做出举动,让孩子学习。

礼貌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都要学会礼貌,见面打招呼,受人帮助说谢谢,做错了要说对不起,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教会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会养成承担责任的习惯,不会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这也是家教,助人为乐,乐于奉献。

姥姥姥爷从小就教导我“承前祖德勤和俭”,让我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姥姥他们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头,可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

直到我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

那天,妈妈叫我买一袋醋,到了商店,我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我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我的手心。

回到家,我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

妈妈问我怎么那样做,我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

”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

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

”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

从此,我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我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尽量让它避免损坏。

同学们,你们的家风是什么呢?是和我家一样的勤俭持家,还是有其他良好的家风?不论是什么,都请你把这些优良家风传承下去吧!

家教,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教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教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

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

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

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优秀家教故事,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就是告诫那八岁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

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男不传女”,已被岁月的流冲走,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

篇3:家教、家风与家训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们第一任教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齐、治、平。有位年轻人曾和我讲:修齐治平, 可概括为ABCD, 首先要重视AB, 要修身, 又要齐家, 讲B不忘A, 讲A不忘B;讲A和B不要忘记C和D, 讲C和D也不要忘记A和B。我很赞成他的意见。修、齐、治、平确实都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力图治国平天下的人, 首先要修身, 而修身又要从齐家开始。我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图书史, 这些年又专讲国学, 对此感触颇深。在研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史的过程中, 我发现历代仁人志士, 之所以成为名留千古的英雄豪杰, 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就是都拥有成功的早年家庭教育, 如我们熟知的周公戒子、孔子庭训,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等都是成功家教的范例。

正由于有了家戒、家训, 形成了家教与家风, 所以这些家庭在社会上体现的多为“正能量”“主旋律”。从中国家教史上, 还可看到陆续出现了《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康熙庭训》, 还有司马迁之家教、司马光的《家苑》;又如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苑》等。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 周公旦在他儿子就封鲁国时, 谆谆告诫, 可视为中国历史上家教之范例。又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嘱的过程, 提出“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此孝之大者。”这些对司马迁一生无疑起到很大作用, 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日, 读《习仲勋传》一书, 载有习近平同志在父亲88岁“米寿”寿辰时撰写的祝寿词, 可谓家风、家训、家教的典范。现将信中部分内容附于此, 供大家研习家风、家训、家教时学习参阅并身体力行。

习近平给88岁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

自我呱呱落地以来, 已随父母相伴48年, 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 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 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

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党同志的普遍尊敬, 首先是因为您为人坦诚、忠厚。您曾教诲我, 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 这正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

二是学父亲做事。您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从不居功, 从不张扬, 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 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

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 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 还是身处逆境, 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 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 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 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 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您热爱中国人民, 热爱革命战友, 热爱家乡父老, 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 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您像一头老黄牛, 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 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 家教的严格, 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 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 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 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篇4:家教与家风

家风与家教密不可分,如同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先人深知这点,因此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悬家训、做家书,一辈子嘉言懿行,做身教标杆,期望自己的子孙明事理、做贤人,形成淳朴敦厚的家风,一代代传扬下去。如此,哪怕不进科场、不要功名,身后诸辈也必不堕下流。

赵匡胤作为一位开基立业颇有作为的君主,不仅把国家管理得不错,家教也不错。崛起于乱世中的他,比一般人更能体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他严格约束家人,特别是谆谆告诫子女要尚俭戒奢。一次,他的女儿穿了一件由华丽的翠鸟羽毛装饰的短上衣,满面春风地入宫见他,赵匡胤看到公主的打扮十分不快,沉下脸对女儿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作装饰了。”公主不以为然地笑着说:“这有啥大不了的,不就几根翠鸟羽毛吗?”赵匡胤严肃地说:“你说得不对,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亲戚必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的价格便会上涨,百姓见有利可图,就会想方设法捕杀,这样会有多少翠鸟遭殃啊!而这都是由你引起的,你生长在富贵之家,要懂得惜福,万不可开此奢华之端。”公主听了这番话,连忙叩谢父亲的教诲。

赵匡胤不仅言教,更注重身教。他的车舆与普通人家无异,衣服也常是补后再穿。吴越王钱俶曾送给他一条宝犀带,赵匡胤对他说:“朕有三条宝带,哪条都比你的好,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钱俶请求赵匡胤拿出来让他一观。赵匡胤说:“我的宝带和你的不一样,我的是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钱俶听了,既惭愧又钦佩。

历史证明赵匡胤的家教是成功的,他的子女没有让他失望,宋朝政治也相对清明,这也成为面对元军疯狂进攻,崖山十万军民始终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重要原因。

教育子女,父母文化水平高、有远见卓识者当然是近水楼台,可是普通人家同样可以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三国时代的孟宗十岁时,母亲送他到河南南阳求学,临行前,特意为儿子做了厚褥大被。可南阳气温较高根本用不到,人们都感到不解,孟宗的母亲说:“我儿年幼无知,不懂得帮助别人。我想,求学的同伴中难免有缺衣少被的,我是要他和那些家境贫穷的同伴同铺一条褥、同盖一条被,这样可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学会如何与同伴们相处。”这番朴素而智慧的话语里深藏着孟母的良苦用心。孟宗没有辜负母亲,后来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

良好的家教之于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之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睦、和谐、文明、进步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个绵延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说它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根也毫不为过。

篇5:家风家教征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每个人应当坚守的道德操守。而在我母亲的记忆里,父母一辈子都是以勤俭持家、简朴节约来教育子女,也不要受外界的因素来影响自己的身心休养。 我外祖父母虽文化不高,但家里的农活都会做,额外的还会做些小卖卖,家里种着几亩农田,经过他们勤劳的手,每年的农田收成都较好,在那个口粮紧缺的年代,父母的勤劳节俭保障了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

耳濡目染这样的家风,所以我母亲自小也是教育我和姐姐节用惜福,避免浪费,说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对幸福生活的珍视。所以在从小吃饭的餐桌上,母亲绝不允许碗里和桌上留有米粒,每次做的饭菜总是算的刚刚好,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母亲的家风教育一直让我和姐姐感受到了一份向上的力量,在以后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将会继续传承下去。

篇6:家风家教征文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我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做人要守时。

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在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守信。”原来在约定等人时,总是别人等我,我不会等别人。但是,经过妈妈的感召下,久而久之,我也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我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优秀的品质,是在父母的影响中培养起来的。我家的家风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不值得传扬吗?

篇7:家风家教家训

我从晨曦中走来,身上背着社会的稳定,心里系着家庭的安宁。一路风雨带着欢笑,一路歌声伴着豪迈。

我在黑夜中穿行,头顶闪着耀眼的警徽,心里装着家庭的温暖。一身正义奉献青春,一身正气铸造辉煌。

我是铁骨铮铮的警察,而家,是我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陈年佳酿,融入了许多爱和宽容。如此美好的瑰宝,我要怎样呵护,她才会历久弥新?

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和谐的家风家训能够体现家教和素养。作为一名警察,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定当以身作则,将警魂铸入我的家庭。

担当是我的家风。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警情、日日夜夜的巡逻、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我们选择了,热爱了,勇敢的担当了。我要将这种担当献给我的父母。百善孝为先,陪伴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下班了早点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夸赞母亲做得一手好菜,陪父亲下下象棋,关注父母的健康,让他们放心安然地享受晚年时光。

忠诚是我的家训。不论是千里之外辑拿凶犯,还是在大

时间:2015年12月22日 家训、家教、家风的征文: 街小巷执行任务,不论是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疏通车辆,还是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奋力抢救„„这都是我们用汗水甚至生命铸成的忠诚。我要将这种忠诚献给我的妻子。相敬如宾,比翼双飞。一直以来,我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用宽容和爱却化解矛盾。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责任是我的家教。每一次配合禁毒大队缉拿毒贩,我们都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很多次的巡逻执勤,我们都贴心保护走失的小孩„„这些都源自心底那一份从不敢怠慢的责任。我要将这种责任献给我的女儿。言传身教,以德养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遵循“百教德为先”的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让她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乐观的心理。

是的,警察的付出太多太多。熠熠的警徽下,有一种微笑叫担当;铁血柔情里,有一种坚持叫忠诚;刀光剑影中,有一种幸福叫责任。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白发苍苍的时候,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纷繁,生命中最生动鲜亮的,一定是我威严的警服后,那一个温暖可爱的家。

篇8:浅谈党风党纪与家风家教

当前, 我们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努力, 有人说:如果描绘中国梦的蓝图, 让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使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道路, 就应把执政党的党风及家风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每个党员及各级干部都应以党员的良心自律, 以公仆的良心自警, 一身正气, 真正做到学以立德, 学以增智, 学以创业。这就是党风的具体体现, 而家风体现在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等方面。

清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而令人警醒, 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 三致祥”如养亲得以欢心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其家族至今绵延至第八代, 240余人中, 大多成为教育界与科技界的名家大师, 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确实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风是党风, 国风的构成。江泽民同志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各级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 因为老百姓不仅关心党员干部自身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还十分注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而党风是党的生命,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把党风问题摆在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坚持不懈抓作党风建设。这些年来, 先后开展整党“三讲”教育,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决果断刹风整纪, 从出台八项规定切入, 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 发挥示范效应, 各级党组织迅速跟进, 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 带动了社会风气好转。

成于勤俭败于奢靡, 从古至今, 无数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灯红酒绿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 许多党员干部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传统, 由节俭到挥金如土, 从廉洁奉公到贪污腐败, 从勤政为民到不理政务, 正是这样一些人, 败坏了党风, 败坏了社会风气, 更是影响到家风, 这样的家风又怎能有好的家教呢?

现实情况告诉我们:我国有13亿多人口,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排在世界第80多位, 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联合国的标准, 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 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 不到世界耕地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35%左右, 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40%左右。我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上升, 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6%。综上所述, 我们的国家仍是一个发展中的贫国, 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因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把节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已经成为历届政府的共识。然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又那么的触目惊心。据统计, 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 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这样的奢靡之风是党风、国风所能容忍的吗?党风不在家风何存呢?

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迫切的需要一大批为经济升级, 发展转型而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有高等学校2000多所, 全国有教师1460多万名,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喜闻乐见的是建国以来, 我国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 农村教育得到加强,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级段……可以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然而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教育上的功利思想仍比较严重,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社会唯名校、唯学历的现象大量存在, 许多人“望子成龙”, 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 参加五花八门的竞赛取证, 无形成中给孩子带上了枷锁, 扼杀了孩子天性。在家风教育方面有些家庭把孩子奉为“娇宝宝”、“小皇帝”, 丢弃了尊师重教, 孝敬老人, 尊重礼仪, 传承家风的传统, 其结果正如旅美学者慕朵生所说: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 道德滑坡、人情冷漠, 人际疏离的程度, 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 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 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 难怪有人戏称, 播下的是龙种, 收获的却是臭虫。

优良家风传统的传承培育, 即是国家社会的责任, 也是家庭和个人的使命, 只有好的家风, 才有好的国风, 只有重温家风, 才能重整国风。家教艺术一书中有句话说的好, “父母播种下行为, 孩子收获着习惯;父母播种下习惯, 孩子收获着气质;父母播种下气质, 孩子收获着智慧。”可见强教必须先强师, 打铁先得自身硬,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化孩子,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是何等的重要。“照镜子, 正衣冠。洗洗澡, 治治病”是当代政府对每个党员及各级干部的总体要求, 党风、家风、家教对应的是国风、民风, 每一个家事都是国事, 每一个家风都直接影响社会的风气, 每一个家教都是社会教育最基础、最直接、最根本之所在, 腐败的党风最直接的监督单位是家庭成员, 一个积极忠诚、正直、道义的家庭是抵制腐败及各种不良风气的一道屏障, 好的党风会潜移出好的家风, 好的家风会默化出好的家教,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摘要:端正党风严肃党纪, 以好的党风潜移出好的家风, 以好的家风默化出好的家教。

关键词:党风,党纪,家风,家教

参考文献

[1]党员干部活学活用的国学经典.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自编.《中国梦》、《中国梦我们的梦》、《中国梦我的梦》.学习出版社, 2013年版.

篇9:家风与家教

近年,社会上兴起了“家风”话题,也有媒体就这个话题采访过我。其实,相比“家风”二字,我更熟悉,抑或感觉更贴近现实的一个说法是家教。我小时候自恃聪明,出言狂妄,母亲每听到一次就教育我一次,经常连夜教育。有时候,我困得不行,我就说再也不敢骄傲了,再也不敢胡吹牛,再也不敢瞧不起人了,向母亲保证了以后,这才得以允许睡觉。

当然,我们那一代人经历了贫穷、战乱、动荡与种种苦难和匮乏,很多事情是生于和平年代的人没法想象的。国家穷,国民教育也不普及,我们的父母对教育孩子谈不上系统的理念。不过长辈总是能看得出是非对错,看到你錯了,就要苦口婆心地教诲你,直到你接受教育有所改正为止。

我想,家风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家教的长短得失的体现,是家教的外化,而家教是自然而然、生动活泼、春风化雨地进行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形成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方面,家庭的影响与作用往往大于学校,童年的熏陶往往重于长大之后,从生活中、从家庭中得到的体悟,往往深切过从课本上所读到的东西。童年家中得到的真切、质朴、诚恳、实在的教导,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认知与价值底线,形成了一个人从生活习惯到选择趋向,从举止容色到是非标准的基本思路。而这些东西集合起来,就成为世道人心,成为风气共识,成为村规民俗,成为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文化素质。

我们国家正在日益重视对于核心价值的宣传教育。价值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与生活的结合,理念与内心深处的爱憎取舍的对接,在于言与行的一致,心与口的统一。家风与家教,对于形成美好正确的价值观,其作用是非常大的。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组织师生员工共同撰写了《家风》一书,勤劳、质朴、诚实、阳光、深情、善良、奉献,乃至“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视的一些价值得到讨论与例证说明,文章写到的细节让人或莞尔或触动,充满真情实感,富有可读性。这对于弘扬家风文化、培育核心价值是很有益的。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世道人心的问题。而人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家教,成于家风。其实,每个家庭,每个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有一个尺度的,提倡什么,容忍什么,禁止什么,严惩什么,都有自己明确的标准。这对逐渐树立起人们能自觉接受的道德规范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核心价值的教育一定要进千家万户,进入童年人生。

(摘自《学习时报》)

篇10:家风,家教

篇一:家风家教从我做起

“家风家教”从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熏陶,形成了我们仁义、宽厚的个性和忠诚国家、孝敬父母的观念。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良好家教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与传承良好家风家教从我做起,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一直认为培养孩子宽厚待人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

要的,而且我也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品格的培养教育。比如,教育孩子不要斤斤计较,教育孩子对人不要尖刻,应该多体谅他人等。邻居老张经常来我家借东西,过年时有一次借我家的梯子打扫家,归还时梯子的支腿因使用不当弯曲变形了,我没有生气也没埋怨,安慰了邻居之后,找人重新矫正修好了。老公说让邻居出点维修费,我劝住了老公并暗示他孩子在一边,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宽以待人的好榜样。孩子开始还发牢骚,埋怨邻居借啥坏啥,看到我的态度后就一边玩去了。类似的经历不断地对孩子的性格产生良好的影响。当孩子喜欢的玩具被小朋友玩坏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不是尖刻的言语和肢体动作,而是理解和宽容:“没关系,我爸爸能帮我修好的,你以后玩玩具可要仔细小心点”,孩子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予人方便,自己方便。”社会发展不但需要专业技术,更需要精诚合作的精神。培养孩子好性格,好品质,学会与人合作,戮力同行,将来才能有大作为。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人们经济压力不断增大,都在追逐买房、买车、孩子上名校等等物质利益的同时,价值观发生了转变,被各种功利心所绑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忽略了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有着密切的关系。仁义、助人、涵养常常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

多读书、读好书,依靠书本知识和德育书籍的书本教育也是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忠诚国家、孝敬父母,做守法、自立、正直、感恩的人的有益途径。我自小就爱读书,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孩子也把读书作为一个接触社会、知书明理的好习惯。在读书方面我舍得投资,大约每年购书的花费就达1千元左右,现在我家的藏书有好几千册,根据孩子各个成长期的认知不同,我给孩子购买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科学画报、儿童文学、儿童实用文摘等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书籍,孩子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民族腾飞的重任。忠诚自古就是一种美德,忠诚国家是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从小教育孩子

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园规章制度,热爱我们的祖国。每星期一孩子坚持早到学校去观看小学里的升旗仪式,并自豪的跟我说:妈妈,这是中国的五星红旗,祖国的红旗,我们大家的!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里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能做到关心朋友、同事,才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在教育中我很重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自组建家庭以来,我们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家庭团结和睦,关心老人、孝敬双方父母,嘘寒问暖、添衣置袜。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三岁时,下着雪奶奶从老家给孩子带来笨鸡蛋,由于天气寒冷加上汽车颠簸晕车,奶奶一进门表现出很累的样子,我去拿暖宝充电的时候,孩子端着他的小水杯,从饮水机里接了满满一杯温热水(家里有孩子我把饮水机的温度始终定在50度),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前挪动到奶奶的床前用稚嫩的语言说:“奶奶喝水,多喝热水不感冒!”当时感动的婆婆眼圈红了,我虽然也很吃惊、很感动,但我认为这是应该的。让孩子了解我们做父母的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篇二:浅谈家风家教

家风正,国运兴

——浅谈家风、家教

付一然

在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家风、家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庭对有志男儿的期望;“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提倡的处世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对人生的态度……可以说,家风维系着古代的道德准则,从而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影响着国家的兴亡。

今年春节期间,随着央视展开“家风是什么”的系列调查,引发了国人的热议,谈到“家风”,似乎已经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其实仔细一想,“家风”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们不去谈、不去想而消失,家风仍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骨髓”,直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家风从小处讲,影响着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的命运,放大了来说,家风是一种社会风气,关乎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兴衰。不正的家风,遗祸无穷,如果家庭不重视家风、家教,孩子错了也不去引导纠正,任由他的性子来,久而久之会养成他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习惯,会逐渐变成一个“败家子”,也可能成为危害家庭或社会的“毒瘤”,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再比如说“金钱万能”的观点在某一段时期甚嚣尘上,当大多数家庭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 标准时,金钱至上的思想会使人们道德迷失,丧失礼义廉耻,变得唯利是图,人们会感叹“世风日下”,一个短视的民族、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风正,社会风气才能正,国运才会昌盛,国家才会富强,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良好的家风是春风春雨,润物无声。“孟母择邻”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个好环境,一种好风气,一些好习惯,象春风拂面一样,让人倍感温暖、亲切,会深深地影响着下一代,使孩子受益终身。

良好的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大人行为的缩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很有道理的。家长崇尚仁义、勤俭、诚信、友爱,孩子也会成长为充满“正能量”的人。

国家的强盛,不仅体现在经济发达、军事过硬、科技进步等综合实力的“硬件”上,还体现在道德、文化、教育等“软件”上,家风就属于“软件”之一。良好的家风如土壤、如阳光、如雨露,会使“种子”在良好的环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滴水能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倡导良好的家风、培养良好的家风、践行良好的家风,家风正了,社会就会风清气正,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家风正,国运兴。

篇三:浅谈家风家训家教

浅谈家风 家训 家教

近日在很多法治栏目中都看到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得不说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令人痛心。但在这令人痛心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迷失了方向,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边缘?作为家长,作为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和引导者,我们又该反思些什么呢?我认为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家风,家训,家教。每一个孩子的健康 成长都犹如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的历程。不同的只是树苗需要人工制作的木架来扶持它,匡正它的成长轨迹,而孩子们则是需要家长的精心教育与帮助来健康成长。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们,我不敢断定全部都是由于家庭的影响因素对他们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产生了恶果,但我确信,对于他们的错误,家庭环境自己家长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时候,家风,家训以及家教的好坏都被最有力地证明!

在我看来,首先,家风是一种教育方式的传承,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是一种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换言之,家风即家庭的一种风气,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它需要先内化于心,而后外化于日常的行为中。因此,对于孩子的家风教育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行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精神教育。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指不仅仅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简单的判定正误,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其所以然,进而引向教育的核心。如此反复,使家风的存在逐渐进入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种行事的内在准则。再者,家训作为 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家庭传统,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着强烈的影响。相对于家风来说,家训则显得更为具体易懂。它就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要求或者说是一种警示,明确地指出行为方式中的禁区。古人有每日诵其家训并将其熟记于心之礼,细细想来,这种传统也不是全无道理的。熟记于心之后,每当你行事之前便会不自觉地以家训为准,符合则为之,不符则拒为之。事实上,家训的存在是对家风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以达到内外共同要求的目的。最后,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家教。它主要是以父母双方为主导的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种教育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可以说,家风与家训的教育都是家教内容的一部分。家教内容体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当然,家教的成功与否也能直接反映出你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负责人的家长。尤其是在孩子的认知阶段,他们所有的认知标准都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引导,所以这段时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一旦形成,是很难再改变的。因此孩子的一生与家庭教育的质量真的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首先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给他们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好的家庭教育。

篇11:家风家教征文

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

庾岭镇中心幼儿园 杨园园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的家风是什么?我开始追忆,思索。

一.“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上她年近60,没法再爬山下坡,父亲和母亲就轮换着背奶奶,妈妈常年在家干农活,体力好,背奶奶的次数又多些。我上五年级时,奶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等你妈妈老了走不动时,你可要背你妈妈呀!”奶奶生育4个孩子,子女成家后,她独自生活,几个儿子共同赡养。在3个儿媳妇中,我母亲最孝奶奶,她穿的绣花鞋和系的围腰全是母亲做的。缝年过节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如今父亲和母亲也年过半百,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给他们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弟弟就送他们去医院。我常想,父母年轻时不但要抚养我们成长,而且还搞家庭建设,吃了不少苦,现在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好晚年。

二、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一种公认的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亲,母亲在农村,小时候爸爸出门在外,家里的所有农活都是妈妈一人扛着。记得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白天有干不完的农活,晚上还要坐在灯下缝补衣物,特别辛苦。我心疼妈妈,每次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帮妈妈洗洗碗,再去地里帮妈妈干会活才去学校。

“浪费无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是母亲时常讲的一些谚语。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弟弟买,因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认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床单、被套,母亲“改造”后继续用。一天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接着吃„„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过多节约,该穿该吃的都不缺。但他们仍然很节俭。回想父母二十多年以来,把农村老家装修过后,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劳、节俭,拿什么盖?

父母勤俭的好习惯将影响我和我弟一生。

三.和为贵、谐为美”

父母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们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那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记得小时候到县城找父亲,那时他住的是一幢瓦楼房,父亲住楼上,上下是木楼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楼板上,父亲一定要批评,因会影响邻居。

多年来,我谨记父亲的教导,跟邻居始终和和睦睦。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只要有机会在一块都有讲不完的话,说不完的趣事,十分开心。邻居在房顶上种了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菜,总是热情的送上门或让我去采摘。有时我从两家之间约1米高的隔墙上爬过去,把需要的菜采过来,绿色环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一到冬天,下雪之际,早上起来我们家门口总是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我深深体会到能结为邻居是种缘份,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社会和谐环境中的一朵鲜花,这朵鲜花需要大家浇水呵护,才能枝繁叶茂,连成大片花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美丽和谐、温馨。

四.“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使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我上小学在农村,那时家里穷,父亲的,母亲干点农活贴补家用。上有奶奶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在抚养,加之还盖房子,真是苦够吃不够。盖房那会儿要请人,村民们很朴实,也体谅我们不收工钱,母亲过意不去,晚上帮人做针线活,比如绣花、做鞋、补衣服,有时帮人家写信来给予回报。

我和弟弟上大学后,由于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七大姑八大姨的都给帮忙,这些我都记忆犹新。后来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支持和关心过我们的那些人,她常念叨:“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还资助我家大米„„”这些年来,父母年纪大了,但仍然进行着能力范围内的感恩,李大爷病了瘫痪在床,经长去看他;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六哥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去祝贺„„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村里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母亲说:“一村人就是一家人,虽然人家不望着我们感恩回报,但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轻松,愉快、踏实。”是啊,其实感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事,还有更多的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篇12:家风家训家教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家风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精神……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家风、家训、家教、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

上一篇:临床护理学论文下一篇:1--5单元作文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