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发表

2024-08-07

质量管理论文发表(共6篇)

篇1:质量管理论文发表

管理类期刊发表小结

《管理世界》月刊,邮寄投稿,审稿周期约两个月,无版面费,无稿费,权威期刊个人三篇文章均在工商管理论坛部分发表(战略管理相关),都是实证研究现为管理世界战略管理部分审稿人,所审稿件也均为实证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文核心,十几天回信,版面费1300到1500左右,三个月见刊。如果文章不小心给人大复印资料或者新华文摘转载,最少奖励1000大洋!

《研究发展管理》一直都是纸稿投,2个月就出了结果,版面费只700块,编辑老师态度好,有稿费100块钱(记不大清了)。现在貌似审稿要四个月了。

《中国软科学》纸稿和电子稿并投,3个月就出了结果,版面费1800块,联系编辑部很难知道定稿会结果,需联系责编,出刊很快,录用到刊出只1个月。

《中国科技论坛》网投,2个月出结果,效率很高,刊出等上3到4个月,版面费1800吧,没收到样刊,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网投,3个月出结果,编辑很认真,版面费1000多,记不得具体多少了。

《统计与决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半月刊。无审稿费,审稿周期2个月左右,易发,刊出时间较快,版面费150元/页。编辑负责人态度非常好

经济研究:大部分论文质量不是太差,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会找多个审稿人审,如果你陆续收到4-6个审稿意见,千万别担心,这说明编辑在担心。有名气的作者稿件审过一次就可以发。还有一些人的稿件是不匿名审稿的(特约,呵呵)。所以只能说是半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难,而且越来越难。说明编辑看名气和地位,对学生独发不放心。

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注重论文质量。是否刊登主要看编辑。当然林毅夫的论文要不要匿名审稿,直接问编辑就可以了,哈哈。如果中国有一大把林毅夫投稿,经济学水平倒是上了一个档次。季刊编辑水平比经济研究高多了。一旦有刊号,一定会把经济研究甩到二区。以后一区就是一个了。学生独发常见

管理世界:靠国研中心成为著名期刊,但是办刊选稿的宗旨居然是三流层次,实在难以理解,估计和编辑部素质有关。AER、JPE、ECONOMETRICA上的论文在管理世界是不可能发表的,因为不符合它的三流标准。在封面上放企业家头像,短论卖钱,这品位好不到哪里去。学生独发不常见,但有,估计天时地利人和比较好。

中国工业经济:虽然上面的论文质量不咋地,但引用率还挺高,可能和领域有关。反正有创新的论文不一定能发表。公开标准是“顶天立地”,但首先得对编辑的口味,才能过第一关。装模作样的匿名审稿,不好意思直接说匿名审稿,只好说外审。有学生独发。

《管理世界》,12月7号投稿,12月12日回复,然后修改,1月15日再投稿,1月18日给答复,录用。

《管理科学学报》,CSSCI源,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唯一一流期刊,基金委主管,天津大学主办。我投过2篇,审稿周期大概3个月,主要是审稿有反馈意见,能帮助提高,不收审稿费,版面费比较高,但整个过程比较严谨性、学术性也很强,跟国外审稿模式有些接近,有适合的稿子还会投的。

《情报学报》,CSSCI源,一般2月内就有消息,发稿也快,审稿过程相对规范,不收审稿费,版面费较贵,偏重有新鲜数据的实证研究。情报学一流期刊。《高教探索》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期刊,400元/版,一分都不能少!《科技与管理》,质量还不错,之前是CSSCI扩展版,版面费600元左右;

《管理工程学报》,质量很好,但审稿速度和录用后刊出速度极慢,从投稿到刊出,时间一般要1~2年;国家基金委制定重要期刊,版面费相对较高,本人一篇论文9个版面,3160元;

《管理学报》,质量不错,审稿意见详细,录用相对较快,但刊出时间很慢,一般从录用到刊出,需15个月左右。

《管理科学学报》,一般投稿3个月后,有审稿意见,但审稿意见一般,大多牵强;拒稿也有通知。

《中国软科学》网络投稿,兼纸质投稿,网络查询效果极差;拒稿不给意见!《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网络投稿,拒稿不给意见!

《管理科学》网络投稿,评审意见详细(有些审稿意见不够专业),修改要求高,退修后主编对论文最终录用决定权大!

《管理评论》审稿周期四个月(不修改),我和同学发的文章都修改过,我改了一次,另一个同学改了六次。从投稿到正式发表需要2年左右。版面费是200/页,多发表博导教授的文章,硕导和硕士也能发,我的就是。

软科学:第一篇在2009年一月份投送纸稿(当时还不能网投),大概三月份得到录用通知,五月份刊出,费用1000。后一篇09年六月份网投,经过数次外审,九月末得到录用通知,10年第二期刊出,费用1100。

情报杂志:09年三月份网投,两三个月得到录用通知,七月份刊出,费用1100,稿费60,刊出前还会通过信件寄送样稿,需要自己校样签字并寄回去。

科技管理研究:四个月一直没有消息,以为被拒了,突然有一天来录用通知,费用2000,当时需要文章就出钱了,在09年11月份刊出。这个期刊不好,以后不会再投了。中国软科学:09年1月份网上投,三月份发现还需要寄送纸稿,相当于三月份投稿,一直没有消息,自己已经放弃了,在09年12月底来邮件说通过外审,让寄送电子稿件参加终审,大概一周出消息被录用并在10年01期刊出。费用1800。

管理评论:09年四月份投稿,六月还是七月份让修改,九月份得到录用通知,说是拍板后200/页,但是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刊出,等待吧~~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我来发一个,这期刊要求数学较为功底深厚。属于管理类期刊,偏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审稿周期4-6个月,发表周期12-16个月,版面费300每页,上面的文章一般在8-12页,少数有15页的,该期刊不限制论文长度。中国软科学,审稿较慢,适合长线。版面费200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爱发效率的文章,审稿3个月出结果。无版面费。

篇2:质量管理论文发表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世纪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说。质量是企业的立足于市场竞争的根本基石,这是普遍的认识,而对于集中了高端技术与激烈竞争的彩电行业,合格等于质量好,合格产品等于顾客满意的产品的概念已经过时,让产品达到顾客满意的最佳质量标准,是企业必须追求和实现的。

AA公司一直把产品质量视作企业生存之本,始终秉承“为用户创造最佳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空间”的企业宗旨。

公司自建立就专门设了“品质部”负责产品的全面质量检测,对元件入厂检验直至成品检验的整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形成了一套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质检标准和措施。

质量办公室全面负责质量建设工作,是管理并监督各部门工作及产品质量的部门。它主要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组织各部门质量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通报;对评审后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近期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AA公司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和先进的品质管理运作模式,如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内部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系统、生产质量异常动态监控系统等,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开发立项、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投放市场、售后服务,均有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信息跟踪措施,而且培养并锻炼了一支优秀的品质管控队伍,品质管理人员能熟练应用相关的品质管控手法。

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与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分不开的,公司为了激励员工提升工作质量以达到产品质量的保证,每个季度都对内部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进行评选,对有贡献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公司中营造一种“产品质量,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在硬件设备配置上,公司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完善检测用的仪器、仪表,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CCC、CE、CB、SASO等一系列国内国际权威认证,并被世界生产力大会认定为“世界市场中国(家电)十大年度品牌”、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国出口名牌”、被国家质监总局评定为“质量免检产品”。

在狠抓质量的同时,AA领导人也充分认识到,只有技术创新才是实现高质量的根本。每年公司都会投入了大量人力、资金,以数字视听中心、深圳研发中心和产品开发部为研发主体,紧跟彩电发展趋势,全力开发新型技术,AA开发的所有新品技术、性能上均达到国内最好水平,这些电视也已成功在国内市场上市,并远销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AA彩电还针对彩电产品符合农村市场消费特点,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自去年底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开发宽电压、强信号,节能、环保、耐用、安全的彩电产品,积极参与“全国推广家电下乡产品项目”与“家用电器以旧换新回收及销售定点企业项目”的投标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高分中标。

AA公司历年的突出业绩,与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密不可分。公司一直坚持走营销网络建设与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同步进行的基本道路,彻底消灭服务盲区,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着诚信为本、精心服务、方便快捷、及时高效的服务宗旨,AA公司制定了上门服务、市区24小时服务到位、市郊48小时服务到位、800热线咨询、100%售后回访的服务要求;并承诺AA彩电自开具销售发票之日起,七天包退,十五天包换,整机一年保修、主要部件三年保修的服务政策。AA还在各个销售区域和代理商签订售后协议,以做到“有AA客户的地方就有AA的售后网络”,同时还制定了奖励和惩罚措施以保证售后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执行;此举得到了广大销售商和顾客的认可以及他们的高度赞扬,为AA产品的畅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质量管理论文发表

4月23日, Avocent公司发表名为“KOALA深度思考:关键成本———价值分析及规划的基石”的LANDesk白皮书。该白皮书是由五部分组成的系列白皮书的第一部分。该系列白皮书将对资产管理中的五个关键因素:关键成本、所有权、问责制、生命周期状况和分配的任务逐一做详细阐述, 向正在实践中的IT经理提供咨询和建议。该系列白皮书采用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模式, 提供一个全面的和切实可行的框架, 向IT机构及其业务证明了在完整的可用生命周期管理资产的即时和显著价值所在。

篇4:质量管理论文发表

关键词: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科研管理;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3-0078-05

一、引言

在互联网被普遍应用之前,为了获得纪录与传播人类的新思想与新发现,以印刷媒介为中心的纪录与传播体制无疑是较为完善的。网络的出现使传统体制发生了一场革命,网络的使用将彻底改变这一体制的最为基本的方式。最终两者合一,成为以网络传播为先,以纸质文摘型刊物为纪录归档的新的发布与纪录模式,为学者创造最佳的学术沟通环境。

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科技论文的发表也从纸质期刊向网络渗透,在线论文发表网站、纯网络期刊、专家学术blog等逐渐进入科研人员的视野,并迅速发展与普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于2003年创建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成为国内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院所,抑或是国家教学与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管理中并未将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列入管理对象,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激情与创新意识,影响网络发表平台的健康发展。

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以互联网络为交流和传播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冲破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信息网络传播具备了瞬时性、国际化的特点,能使最新的科研成果,信息资源瞬时扩散各地,科研人员可以远距离跨地区非常便捷地获取最新科研动态及相关信息等。探讨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及成果转化,使时空障碍不复存在。这一切必然对科研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必须建立与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相适应的新的科研管理模式,对进一步拓展科研管理的范畴,实现科研管理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起源

长期以来,科技论文的发表一直是以学术期刊为其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学术期刊自问世一直以其快速、新颖和高质量报道学术和科技信息的特点而受到学术界的青睐,并在记录和传播科学研究成果,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使用。学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如何解决好其高费用、高时效性以及高使用率等问题一直是期刊界努力的方向。然而,这些问题对纸质载体的学术期刊而言,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必然会影响学术期刊的利用,影响到科技论文传播活动开展的水平和层次,网络这种数字载体的出现则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网络电子出版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从事出版活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为作者提供了不必经过出版者的环节,实现发表、出版的目的。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科技论文发表的概念和格局,由传统出版活动中以出版者和作者为主导的学术传播模式转变为以作者和用户为主导的传播模式,使得科技论文的发展朝着高效率传播和利用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期刊出版模式下,科技论文的发表一般要经过期刊编委会或其它组织机构的审核筛选,一旦被录用,才有可能公之于众,否则,只能是自生自灭。这种论文发表模式在长期的学术交流和传播过程中功不可没,其优势在于发挥了学术传播活动中把关人的作用,有利于论文出版的质量,有利于论文发展、出版的规划管理。但同时,它又存在着诸如马太效应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些无名作者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困难,无法进入学术传播渠道,直接影响到学术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网络出版技术的应用则使作者直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成为现实。

三、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特点

互联网与多媒体的组合使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具备了许多特有的功能与特色。

(一)表现形态方面的特点

1表现手段多样化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借助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新型表现手段,组合了文字影像、声音、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等不同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视听表达效果,更生动地向读者传播信息。

2版面无限制性

由于作为科技论文发表载体的网页没有任何篇幅和尺寸上的限制,科技论文发表时完全可以从其内容本身的完整性、独立性和相互联系出发合乎逻辑地编排页面内容。

3容量无限制性

HTML及PDF存储格式使其信息存贮密集、数据容量大、体积小、虚拟化,节约了大量的物理空间。

4事后可更改性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后在保持形态的完美性方面容易得多,它可以不留痕迹地对错误页面直接进行修改,让其呈现正确无误的状态。不仅如此,科技论文网络发表还可以随时向任何已有网页添加新的链接,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读取相关文章或了解学科内容的最新进展。

(二)使用效率方面的特点

1内容可检索性

在阅读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时,读者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系统进行检索,一般有题名、关键词、著者等检索人口,有些还具有全文检索功能。

2超文本链接功能

超文本链接功能使读者能够通过论文的引文、注解或参考书目跳转到更多的相关网页,突破了传统循序性的阅读方式。通过超链接、引用和被引用文献、网上的相关资料来源和数据库构成了一张密不可分的信息网,为用户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原文献,节约研究人员查找原文献的时间,加快了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产生,从而推动学术传播活动的更广泛开展。

3保存安全性相对性较低

保存在网站服务器上的论文内容可能因感染电脑毒或遭受黑客攻击而发生数据损毁或丢失,而且这种损毁经常是全面性的和难以修复的。

(三)传播性能方面的特点

1传播实时性

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在内容编辑加工完成以后便可通过互联网即时、直接地向读者发布,从作者到读者的周期短,科研成果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投稿,通过网络实时传递,缩短了发表时间,保证了内容的及时性和新颖性。

2高度的共享性

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在共享性上则与广播、电视有着相似的特点,无论是在自己的网站上还是通过别人的网站发行,一篇科技论文在需要时可供成千上百的读者同时阅读,共享性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拒借率”。

3良好的互动性

科技论文的发表借助网络这种互动性强的交流平台,使读者与著者间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读者不仅能阅读电子版全文,还可以在适当的位置添加评注。同时,读者与著者还可以实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讨论,强化了交互性的关系。

四、创建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意义

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实现了载体的革命,代表了学术论文发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的学术研究

与交流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

1能够解决论文评价民主、公正、科学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家对学术论文的质量特别关注。2001年3月15日开通了“学术批评网”,目的是通过“学术批评”提高学术质量,反对学术腐败,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以往的论文发表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只能通过一人或几个人进行审稿,缺乏评价的民主、公开、公正性。科技论文网络发表能充分发挥网上的互动与共享优势,通过BBS模式的学术论坛,对已发表的科技论文可实行学术同行的群众评价和聘请专家的评价相结合,通过BBS的讨论与争论能够有效地开展学术批评。

2能够充分解决现阶段期刊资源少,不能满足论文发表需求的社会矛盾

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在学术界公开,使之成为公众知识,才能实现其学术价值。由此可见,学术期刊对知识的生产起着选择、评价和资源分配的作用。然而,目前印刷型学术期刊,特别是国家级核心期刊,其版面发行非常有限,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很难发表。而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二)学术影响

1能够充分解决学术腐败的问题

近年来,学术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如抄袭、拼凑、炒作、发人情稿、关系稿等。有的学者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认为学术腐败很容易丧失社会大众的信任,引起信任危机。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在发表初期就接受同行及专家的监督,能够在BBS中对抄袭和腐败行为进行举报,如把原文复制到论坛中,与当前发表的论文比较,让专家、同行一目了然,能够严厉打击和制约抄袭行为。

2能够解决学术界缺少争鸣的问题

一篇学术作品的好与坏、优与劣,仅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认识,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偏差。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创造一种宽松、活跃、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开展讨论的学术氛围,更容易形成同行、专家之间相互交流、争论、监督甚至批判的机制。这种氛围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大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扩大了稿源和作者队伍。因此,科学论文在网络上发表应开辟争鸣专栏,创造争鸣氛围将更加有助于促进学术的交流、发展、创新。如果科技论文在网络上发表这种交流和传播平台成为主要论文发表园地,广大科技工作者形成网上交流的习惯,必然会对学术民主争鸣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术界人士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

3能够加快学术研究的进程

网络传媒不受印刷方式的限制,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学科也会更多更专,作者将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读者也将有更多的本专业资料可以查询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减少编辑主观意识而导致的科研成果的夭折。网络传媒的发现将会让更多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成果,使论文中可能出现的新思想、新发明与新的科学理论得以展现,加快学术研究的过程。

(三)科研影响

众所周知,学术论文是表达科研成果的最主要形式。国际上普遍以科技论文发表状况作为衡量各国科研活动的产出、科技实力和水平的标志之一。科研工作者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研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更新,提高学术水平,科技论文在其中起着转化与纽带作用。以网络为传播和交流载体的科技论文则在更大时空范围内为研究人员提供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使科学研究在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为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信息资源和动力。

五、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科研管理与评价机制

以网络为交流和传播载体,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实时性等特性逐渐成为一种被作者和读者普遍接受的全新的论文发表形式。这种发表形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鼓励新思想的出现,加快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为此,须延伸中国现有的科研管理对象范围,探讨如何顺应网络化的趋势,加强科研管理创新,实现对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科研管理。

(一)政府管理

无论科研管理对象是以何种形式存在,政府在科技管理中始终是扮演宏观管理者的职能。

1通过立法维护科技论文网络发表活动的正常秩序

相关管理政策,诸如国家相应的政策规定、行业政策和政策导向,主管部门的管理行为和支持力度等都是影响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直接因素。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颁布和实施与因特网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这些法律和政策不仅对因特网,同时也对网络发表形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由国家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审议通过,于2002年6月公布,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是针对互联迅猛发展而制定的首部互联网出版管理法规,与论文的网络发表密切相关。

此外,政府对论文网络发表形式的重视、支持程度是影响这种新型形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在政策上应给予倾斜。争取相关企业、事业和各种社会组织尤其是学术组织的支持,对有学术价值、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给予学术和社会承认,在个人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认可,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2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引导科技论文网络发表活动的发展及社会资源配置

这种引导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的手段主要是政府投入,间接的手段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信贷、价格等等。如果创建论文网络发表平台成为一项无利可图甚至是赔钱的公益活动,那对于创办平台的组织和个人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这样会影响到论文网络发表形式的发展,最终可能会阻碍学术的交流与传播。但以营利为目的创办这种学术交流和传播平台也有可能影响学术成果的公正评价和自由交流,应该由政府和民间的资金选择创办质量好、学术界评价高、对社会和科技创新有贡献的网站给予资助,形成论文交流平台之间的质量竞争。

3加强对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版权保护

保护网络论文的版权,是涉及到国家政策及作者利益的大事。如今,在政策上,国家对网络上的版权保护已有相关的政策出台。2001年10月27日公布实施了修订后的著作权法,确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为一项新的著作权,规定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有效管理方式——集体管理机构管理。但是具体的网络化论文保护运作细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对复制权是否包括对暂复制的禁止,网络上转载作品是否适用法定许可等等。只有作者的版权得到可靠与有效的保护,网络发表的论文稿源才会源源不断。

4推进管理部门使用电子政务系统

科技管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将有力促进科研管理部门转变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和作风,对于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科研管理法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科技部门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科技管理部门通

过电子政务系统,把大量的科技政策法规和信息在网上发布,及时更新,让公众平等地享受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此途径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社会公众对科研服务的需求。因此,科研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实际上为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提供了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

(二)学术界管理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所载论文的质量,研究者、论文作者及学术机构对其的态度和认可程度,即作者是否主动愿意将其论文首先直接发表在网络载体上,其他人是否愿意参考、引用发表在网络上的论文。同时,学术评价机构和部门是否将在网络上发表的论文作为聘任、升级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依据。而目前以总体上看,发表在网络载体上的科技论文还没有得到学术界以及其它管理机构和部门的完全认可。当务之急应确立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合理、合法、有效的学术地位。

1确立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标准

科技论文在网络媒体上发表,导致传统的期刊审核委员会等中介可有可无,但这也导致网上发表的论文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其应用和发展。如何建立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规范和编辑技术标准以及把握论文质量等都是论文网络发表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论文网络发表新形式的发展,应重视其学术评价标准的建立。如是否有效地传播学术信息;所传播的学术信息是否具备原创性;所发表的论文是否首发在网络载体上;所发表的论文是否被搜索引擎所检索,以方便用户的查询与检索;是否被学术界承认和尊重;是否对进一步传播做过贡献等。同时,还应确定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如是否为权威性搜索引擎和全文数据库收录指标来判断和评价该论文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利用参考引文分析法对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的被引用频次和被引用人数进行评价分析,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来透视其学术水平和质量,还可以了解研究过程中,作者对其载文的借鉴和吸收情况;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权威性,还应关注其点击率和全文下载量等。

2完善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准入机制

虽然科技论文在网络上发表有很大的自由度,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一些缺乏学术内涵的垃圾稿件,误导读者。因而,科技论文在网络上发表也需要一定的准入条件。与传统印刷类刊物论文的准入相比,论文网络发表的准入门槛较低,所以相应的评价等级制度也应分级。如从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理论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及创新影响力等方面对成果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学术价值和科学传播价值以及自身价值和参考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对论文发表的网络平台进行分级。有了不同等级的论文网络发表平台,就有不同水平与档次的作者与作品。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学术背景、学术基础、学术层次读者的需求。

3制定评价作者能力的标准

对作者写作与发表文章的动机而言,除有传播文明发展的主要功能之外,还有很多现实的目的,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名誉,比如技术等级与评定职称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因而,为了提高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质量应重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对作者能力方面的评价来控制论文质量,如对选题新颖性、知识创新性、论文书写能力、信息理解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标准进行评价。

4建立网络审稿专家库

建立网络学术专家库的目的是对网络中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价,控制论文质量。网络发表平台上发表论文数量的增加和评价的民主化需要更多更高水平的专家加入评审专家队伍。实际运作中既可聘请一些知名专家,也可以从多次发表论文的作者中遴选志愿者加入专家队伍,然后再逐步根据学术的成果和评价准确性建立评审专家积分制度,对专家队伍进行动态排名、遴选、淘汰,形成科学共同体的学术自治组织,在学术界发扬民主、负责、公平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精神。这对学术发展进步和预防少数学术权威形成优势积累的“马太效应”,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三)网络管理

网络发表科技论文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离不开由多种相关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扩展性的有机体系。因而需要从技术角度考虑对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实施有效的管理。

1安全管理

由于科技论文的发表活动都是在网上进行,因而安全问题是保证其正常应用的首要问题。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历来都是矛盾的。目前,网络空间的安全性还难以保证,网络面临的威胁包括黑客入侵、内部的攻击、不良信息的侵入、秘密信息的泄露等,破坏信息系统网络资源,造成系统瘫痪等。因此,必须重视网上数据的安全保障工作,利用防火墙技术、密码术、新一代网络通信协议之类的软硬件进行防范工作,还要及时对网页文件进行备份并存储于不同的介质中,以避免由于技术安全问题导致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无法正常传播、交流和利用。

2网络传输管理

科技论文在网络传输中有时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地址、链接及内容本身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使得信息资源的更迭、消亡无法预测,导致整个网上信息资源状态不稳定;二是网络瓶颈的存在,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线、网卡、服务器配置、网络连接设备等网络传输性能及稳定性的一些相关因素。这就要求从结构设计、设备选型、系统边设、网络管理上保证整个网络运行系统具有可靠性、可维护、易管理。

3版权技术保护管理

版权技术保护在法律之外有力地促进了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的著作权保护。技术保护措施主要用来防止或禁止侵犯法律规定的任何著作权相关权,主要有:(1)控制接触作品的技术措施,如设置密码、付费浏览等;(2)控制使用作品的技术措施,如使用数限制;(3)控制传播作品的技术措施,如防止拷贝功能;(4)识别非授权作品的技术措施,如电子水印;(5)制裁非授权使用的技术措施,如破坏性的加密程序。技术保护措施为著作权人管理、控制甚至追查著作权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提供了新的机会,方便了作品的利用与授权监督,相较于法律更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优越性。

4保存管理

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保存在服务器、硬盘等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一旦受到磨损、震动、火烧、水浸等破坏通常是无法补救的,反而比传统出版物更不易保存,这就给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的维护和保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再者,保存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服务器关闭或用作其它用途,人们就无法查找该论文的任何信息。由于网络发表平台的主办者通常是一些个人、公司或网站,一旦某些资料不能带来利润,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就会删掉其中他们认为过时无用的论文。所以为了延长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的保存寿命,有必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用来长期保存那些虽然过时但依然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为这些科技论文提供永久的电子存档。目前,主要的

存档模式有:(1)隐性存档。版权所有者定期为永久保存的机构提供电子资料数据。而对这些资料的维护、核准资料的完态性、技术升级以及安全性保护由保存机构负责。(2)推迟间隔存档。版权所有者定期向保存机构提供资料以及应用元数据,保存机构定期把比约定的时间更久远的资料公开。(3)缓存软件。在这种模式下,软件定期从版权所有者那里下载数据到不同的保存机构的分区里。版权所有者与保存机构间签订一定的协议。保存机构负责技术和资料的升级。如果版权者停止访问,这些资料还会保存在保存机构里。

(四)读者管理

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因此论文的读者多为学者、专家、教授,都希望学术论文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而互联网恰好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另外他们绝大多数已经是成熟的互联网用户,这些都为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提供了最好的基础。

读者是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消费主体,但读者又由于其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和个人爱好的不同,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了解和服务读者必须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只有这样,论文网络发表平台才能在较长时间内,与社会上某一类或某几类读者建立相互信任的紧密关系,从而形成自身较稳定的读者市场和自己独特鲜明的品牌个性、风格形象,实现读者数量、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增长。因此,网络发表的科技论文需要准确定位读者对象,以便针对其特点做出内容的取舍和整合。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是涉及政府、学术界、作者、用户、出版界等诸多要素的大系统,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各系统组成要素对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应用和态度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这些要素各自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之间应如何合作协调,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如何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应用等方面都是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任端羽工,对网络电子期刊的思考分析[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39—41。

[2]刘纪刚,徐睿,浅谈网络电子期刊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3):6—7。

[3]万新,关于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思考用[J],长江论坛,2004(4):4—7。

[4]郑海味,论著作权法对网络中作品的版权保护[J],编辑之友,2005(2):78—80。

[5]许晓霞,积极推进科技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2):176—177。

篇5:初中教育管理论文发表的

一.精确合理的目的定位

(一)确立目的

精确合理的目的定位是一个学校正本身教育管理的一个分明的认识,同时也代表学校的一个开展方向。每个中学的详细状况不同,办学特征也千差万别,千篇 一律的办学理念显然是不契合每个学校本身的需求。这时精确合理的目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新课程规范出台以后,教学理念有所调整,学校的目的定位也需求依据时期的请求制定,分离本身的办学特征,合理地发挥师资力气,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程度。

(二)目的定位的根据

首先,需求明白办学的理念,初中学校的教学对象是13到15岁左右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尚未构成,他们需求的是学校教师、家长等的关怀与教育,因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应该改动,一切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角度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辅助他们安康生长。其次,要依据本人学校的师资力气合理地定位,设定开展目的,目的制定后需求做的就是如何充沛地发挥教员的凝聚力。最后,每个学校的硬件设备建立条件不同,为保证教学的质量,合理天时用和完善学校的.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二.将德育与智育相分离

智育成果的进步不断以来被学校注重,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有些学校以至无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为人处世还处于懵懂时期。因而,学校应站在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标准划定岗位

行为标准是对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气的一个设定,《中学华诞常行为标准》中规则的学生的行为原则是对学生行为很好地引导。因而要将《中学华诞常行为标准》落实到学生的身边,树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让学生管理学生,在学生之间构成良好行为的监视机制,设置校园纪律管理小组,校园卫生管理小组等组织,分派学生在校门口、学校操场、教室等地点,分时段如课间操时间、早晚上下学时间等,检查学华诞常在校期间的行为标准。

(二)实在增强家、校交流

道德教育不能连续,有些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错,分开学校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就表示学生的道德教育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学校可以做的就是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络,以协助家长理解学生在校的一些根本状况,当然学校也需求家长对学生离校后的状况有一个反应,这样双向的交流才干够起到有效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在这里自然离不开家长会、家访等交流方式。

(三)注重课外活动

学习的单调难免会让很多初中生头疼、腻烦,这时分积极安康的课外活动就成为学生放松心情的不错选择。课外活动其实一个很好的方式,他不只可以对学生起到心理的调理放松的作用,也能够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课堂,校运动会能够锻炼学生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学习雷锋活动能够协助学生构成正确的人生观,长跑马拉松能够锤炼学生的意志等,丰厚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学生德育内化的最佳途径。

三.素质精良的教员队伍

教员队伍是每个学校教育管理的中心,教员不只给予学生学问的灌输,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有着思想和肉体的引导,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楷模。

(一)组织互动协作学习

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的脚步从未中止,教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理由不去学习。从纵向来看,每个学校的师资程度各不相同,校际之间教员教学程度的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横向来看,每个学校内容,也存在教学程度等级之分,能够组织教学能手学习,鼓舞教员之间多学习多交流,以优秀教员为中心, 在全校树立学习型组织, 带动全体教员进步思想业务素质。

(二)分离多方评价体系

树立多方评价体系,变传统教员教学评价体系为开展性评价体系,评价方由过去单一的校方评价转变为学校、家长、校方三方评价体系。班级中学生成果的状况仅仅是教员评价体系的一局部,学生对教员教学办法的认可,家长对教员教学才能的认同,教员个人的思想质量都将成为开展性评价体系的一局部。

四.抓好教学研讨工作

教员教学程度的最终表现还需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堂的教学研讨应该是教员工作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化地控制课堂学问是教学任务的关键。

(一)课题引领

新课程规范的出台请求教员转变教学思绪,创新课题引领方式,让学生在更为生动的课堂教学中控制学问。丰厚教学形式,构成互动课堂,变被动灌输学问为学生主动学习。比方以问题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员的教学中找答案,进步学生处理问题的才能;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学问,领悟学问等。

(二)深化教研活动

鼓舞教员发挥本身优势,依据学科特性,深化地推进教学研讨,积极展开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性分离学科特性,找到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建科研小组,鼓舞教员积极地停止教学课题申报。

五.结语

综上所叙,只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配之以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才是完善初中教育管理的关键。

篇6:质量管理论文发表

企业卓越管理的框架与标准浅析

邓 成 华

起落华衰是自然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如何使企业的寿命能够更长久,如何能够让企业在”有生之年”能够更多的创造效益,这需要企业卓越的管理,那么什么是卓越的管理呢?青岛华安盛道管理咨询公司从协作客户构建高绩效组织的角度出发,经过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评估和塑造。

一、企业卓越管理的效果型评价指标

作为一个管理卓越的现代企业,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其优秀与超乎寻常。

1、卓越的绩效表现performance excellence 具体表现在企业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2、治理governance 指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其在组织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包括如何批准战略方向,如何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以及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各项活动。

3、成为学习标杆benchmarks 对于相似的企业经营与运作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企业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经常成为其他企业的学习标杆和效仿的榜样。

4、卓越的价值创造过程 value creation processes 为组织的顾客和组织的经营创造收益的过程。价值创造过程是组织运营最重要的过程,多数员工介入这些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产生组织的产品、服务,并给组织的股东和其他主要相关方带来实际的经营结果。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中生产、运输、销售等业务过程均称为核心的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创造过程是企业得以产出的根本。

5、高效的运营支持过程support processes 从波特价值链的角度,那些处于价值链辅助地位上的公司非核心业务,均称为支持过程。支持过程可以包括财务与统计、设备管理、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公共关系和其他行政服务。这些过程虽然不能直接为顾客增加价值或创造价值,但为价值创造过程的实施起到保证、支持作用。企业组织的运营必须识别出全部的支持过程,必要时确定关键支持过程,并对其强化管理。

二、卓越企业管理的实现要素与方法

邓成华管理咨询工作室

对于上述提到的企业卓越管理的目标,华安盛道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研究成果认为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实现和达到。

1、领导

组织高层领导在价值观、发展方向、目标、对顾客及及其他相关方的关注、激励员工、创新和学习等方面的作为,以及组织的治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对卓越企业管理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在企业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1)对组织的领导

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合理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完善组织的治理以及岁组织绩效的评审。在对组织的领导过程中,高层领导要发挥如下的作用:

a)高层领导要确定和展开组织的价值观、长短期发展方向及绩效目标;要在绩效目标中均衡地考虑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要向全体员工、主要供方和合作伙伴沟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目标;要确保企业的有效沟通。

b)高层领导要创造有利于授权、主动参与、创新和快速反应的环境,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遵守法律法规的环境;要恪守诚信经营等道德规范,并影响组织的相关方。

2)对组织的治理

在领导方面,企业组织的治理是要致力于以下关键因素:

a)组织行为的管理责任,对于各类的组织行为,由谁对其承担责任; b)各个领导在财务方面的责任,财务的审批、审核等各项事宜的负担权限; c)对领导内、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d)股东及其他相关方利益的保护。3)对组织绩效的评审

在领导方面,组织应从以下方面来评审其绩效:

a)高层领导如何评审组织的绩效和能力;如何通过评审来评价组织的成就、竞争绩效以及长、短期目标的进展;如何通过评审来评价组织应变能力。b)高层领导是否定期评审的关键绩效指标及近期绩效评审的结果。

c)高层领导如何根据绩效评审结果确定并落实改进关键业务的优先次序,并识别创新的机会;适当时,如何将这些优先次序和创新的机会在供方和合作伙伴中实施,以确保组织的协调一致。

d)组织如何评价高层领导的绩效;如何运用组织绩效评审的结果改进高层领导及领导

邓成华管理咨询工作室

体系的有效性。

2、战略

管理卓越的企业组织在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过程的部署及对其进展情况的监督和修正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能。1)战略制定

管理卓越的企业组织在如何制定战略,确定战略目标,包括如何提高组织竞争地位、整体绩效,以及如何使组织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等关键问题上要自成体系,自立系统,而且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

a)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制定过程、主要步骤,并且长、短期计划时间区间的设定、以及战略制定过程要与与长、短期计划时间区间相对应。

b)企业制定战略时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并收集和分析下列有关数据和信息: ——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以及机会; ——竞争环境及竞争能力;

——影响产品、服务及运营方式的重要创新或变化;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资源重新配置到优先考虑的产品、服务或领域的机会; ——经济、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方面的潜在风险;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组织特有的影响经营的因素,包括品牌、合作伙伴和供应链方面的需要、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等;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

c)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确立好关键的战略目标和对应的时间表,并确保战略目标能够均衡地考虑长、短期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所有相关方的需要。

d)管理卓越的企业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战略实施监控系统,并且能够及时的对战略中不合事宜的地方予以调整和修正。

2)战略部署

企业必须回答以下的问题,以将战略目标转化为战略规划的方式、组织的战略规划及相应的关键绩效测量方法和目标:

a)企业如何制定和展开战略规划以实现关键战略目标,包括主要的长、短期计划包括关键的人力资源计划,并确定在产品和服务、顾客和市场以及运营方面的关键变化;

邓成华管理咨询工作室

b)企业如何配置资源以确保战略规划的实施,如何保持战略规划所取得的关键结果;

c)企业的监测战略规划进展情况的关键绩效测量方法和目标,如何通过强化测量系统确保组织的协调一致性,以确保测量指标系统涵盖了所有关键战略部署领域和相关方。3)绩效预测

组织应根据所确定的关键绩效测量指标对绩效进行预测,并将所预测绩效与竞争者的预测绩效相比较,同时还要将其与主要的标杆、目标及以往绩效相比较。

3、顾客与市场

管理卓越的企业注重以市场客户为导向,拥有一套完整的确定顾客和市场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建立顾客关系的方法。在赢得、保持顾客,并使顾客满意、忠诚的关键因素方面有独特的做法和程序,并通过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不断符合需要并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一般企业对顾客与市场的管理方法都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如何确定顾客群和细分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考虑竞争者的顾客及其他的潜在顾客。

b)如何了解关键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及这些需求和期望对于顾客购买决策的相对重要性。如何针对不同的顾客群采用不同的了解方法。如何使用当前和以往顾客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营销、过程改进和其他业务的开发。

c)如何使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的方法适合战略规划及发展方向。

1)企业顾客关系的建立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a)建立顾客关系以赢得顾客,满足并超越其期望,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方法和策略。

b)如何明确顾客查询信息、交易和投诉的主要接触的方式,确定关键顾客对接触方式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传达到组织内有关的每一位员工和过程。

c)明确企业的投诉管理过程,确保投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的解决,如收集、整合和分析投诉信息,将其用于组织的改进,必要时,用于组织合作伙伴的改进。d)如何建立顾客关系的方法适合于组织的战略规划及发展方向。2)顾客满意的测量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a)测量方法如何因顾客群不同而异,要确保测量能够获得可用的信息,并且将顾客满意的信息用于改进活动。

邓成华管理咨询工作室

b)对顾客进行产品、服务质量跟踪,以及时获得可用的反馈信息。c)获取和使用可与竞争对手和(或)行业标杆相比较的顾客满意信息。d)使测量顾客满意的方法适合于战略规划及发展方向。

4、资源

企业的高层领导为确保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实现,要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及其他的财务、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技术、信息等。1)人力资源

企业应根据战略规划和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系统、激励机制、员工培训与教育体系,以发挥和调动员工的潜能。

 工作系统

a)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企业应对工作和职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合作,以此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促进组织的授权、创新,完善和发展组织的文化。

企业的工作系统还要包括听取和采纳员工、顾客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的方法,并确保在不同的部门、职位和地区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和技能共享。b)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应建立促进提高工作绩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包括员工的绩效评价、薪酬和奖励等)。

 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企业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此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并为提高绩效做出贡献。

a)员工的教育、培训

企业要在分析各种需求与员工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员工的教育、培训计划,以此平衡满足组织长短期目标与员工的发展、培训与职业发展需求。

另外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和职位实施以增强追求卓越的意识、提高技能、实现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教育培训,鼓励和支持员工以多种方式实现与工作和职业发展、技能提高相关的学习目标。

b)员工的职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主动性,企业应当帮助员工实现学习和发展目标,对包括高层领导在内的所有员工的职业发展实施有效的管理。

邓成华管理咨询工作室

2)信息

组织应当配备获取、传递、分析和发布数据和信息的设施,并建立和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软、硬件系统,以有效的识别和开发信息源。3)技术

企业要对其拥有的技术进行评估,并与同行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制定战略提供充分依据;要以国际先进技术为目标,积极开发、引进和采用适用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提高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制定技术开发与改造的目标和计划,论证方案,落实增强技术先进性、实用性所采取的措施。4)相关方关系

企业要建立与其战略实施相适应的相关方关系,特别注重与供方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和促进双向交流,共同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5、过程管理

1)价值创造过程

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价值目标的定位、主要产品、服务及经营中的价值创造实现过程,并分析这些过程对赢利能力和组织取得成功的贡献。

企业要确定价值创造过程的要求,并确保这些要求清晰并可测量,必要时在全部要求中确定主要要求。

在企业的组织设计中,要保证价值创造过程满足其主要要求。在价值创造过程的设计中应有效利用新技术和组织获得的有关信息。

企业要确定价值创造过程的主要绩效测量方法和指标。并在管理这些过程中,应用过程测量方法和使用相关方的信息,使价值创造过程整体成本最小化。2)支持过程

企业要清晰的界定并有效的管理为价值创造过程提供支持的过程。企业要认真识别并确定支持价值创造过程的主要过程,确定关键支持过程的要求。

企业要使支持过程的设计满足已识别的要求,设计支持过程时要充分考虑新技术和组织获得的信息。

企业要妥善实施支持过程,以确保满足设计的要求。要确定支持过程的主要绩效测量方法和指标,评价支持过程在运行中对价值创造过程支持的有效性和效率,评价时可运用过程测量方法以及适当使用相关方的信息。根据评价的结果,不断优化支持过程,减少波动,并使支持过程与价值创造过程的运行要求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邓成华管理咨询工作室

6、测量、分析与改进

测量分析与改进主要指企业选择、收集、分析和管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方法,通过充分和灵活使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改进组织绩效。1)企业的绩效测量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a)组织如何选择、收集、整理数据和信息,监测日常运作及组织的绩效。

b)组织如何选择和有效的应用主要的对比数据和信息分析结果,支持组织的经营、战略决策与创新。

c)组织如何确保其绩效测量系统适应战略规划及发展方向,并确保对组织内外部的变化保持敏感性。

2)企业利用测量信息进行绩效分析包含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a)组织如何分析、评价组织绩效,以及如何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开展绩效分析。b)组织如何将分析结果传递到各部门、各层次,为其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3)信息和知识的管理

企业要确保员工、供方和合作伙伴以及顾客所需数据和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并确保这些数据和信息易于获取,同时建立系统的积累和共享知识的方法。4)数据和信息获取

a)企业应建立获得和提供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并使员工、供方和合作伙伴及顾客在适当时易于获取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渠道与方式。

b)企业要确保其软件和硬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

c)企业要配备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系统,以适应组织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

5)组织的知识管理

a)组织应当有效地管理组织的知识,收集和传递员工知识,并传递来自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确认和分享最佳实践。

b)组织要确保其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6)改进

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对改进进行管理: a)明确其所有部门和层次的改进计划和目标。b)实施和测量改进活动。

邓成华管理咨询工作室

c)评价改进的成果。

改进方法的应用,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应用改进的方法:

a)企业应当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各层次员工开展各种改进项目或活动。

b)企业应正确和灵活应用统计技术和其他方法,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为组织各部门以及所有层次绩效的改进提供支持。

上一篇: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下一篇:5分钟关于责任的即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