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2024-08-10

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共17篇)

篇1: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6月24日,在建党93周年来临之际,我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埔军校,我也有幸随行到现场进行参观。

我随队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中山故居及孙总理纪念碑,对黄埔军校的创建、发展历程及黄埔精神进行了重点学习。1924年6月16日,在苏联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诞生的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人们习惯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堪称中国的“西点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通过寻找革命先辈们曾经生活和学习时所留下的足迹,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而且从中体会到了先辈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革命精神。

作为一名现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要继承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不怕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争优创先,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患者早日康复尽职尽责。

篇2: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首寻先辈的足迹、感受历史的盛衰。我与妈妈怀着严肃的心情来到了三个见证历史的地方——五卅惨案烈士流血处、茅丽瑛烈士遇难处和金陵东路街道爱国主义教育苑

先参观的是五卅惨案烈士流血处。1925年2月,因抗议

日本工头殴打12岁童工,4万华工举行抗议罢工并取得胜利。

5月15日,日商撕毁“二月罢工”时与工人签订的协议,进厂交涉的共产党员顾正红惨遭日方枪杀,激起全市人民愤怒。5月24日,上海工、学、商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顾正红烈士追悼大会。5月

28日,中共中央通过《扩大反帝运动和组织“五卅”大示威游行》的决议。5月30日,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反帝斗争震惊全国,形成了全国性声势浩大的五卅运动,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接下来,我们步行来到茅丽瑛烈士遇难处。茅丽瑛,浙江杭

州人,1938年在上海入党,曾任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是

30年代上海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1939年12月12日,茅丽瑛为了

支援新四军抗战,在组织义演、义卖、募集寒衣和筹集资金等抗日

救亡活动时,于南京路120号慈昌大楼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边

门的弄堂里,遭到汪伪特务的暗杀,牺牲时年仅29岁。1989年1

2月12日,茅丽瑛烈士遇难处被列为区级革命纪念地。

正参观完茅丽瑛烈士的遇难处,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可并没有

阻挡我们参观的热情。金陵东路街道爱国主义教育苑位于福州路61

4弄,它曾是上海有名的“旅馆弄”,也是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

地下党员秘密活动的场所。特别是孟渊旅社、新苏旅社及附近的“六大

旧址、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等曾留下了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立

三、李维汉、任弼时、李富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生活的足迹。1996年,金陵东路街道爱国主义教育苑在湖北路203弄内设立,集中展示了浓缩金陵地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活动的20多幅照片。2000年教育苑迁至福州路614弄内,免费向公众开放。

参观了这三个红色场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英勇指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筑成血肉长城、抵御外来侵略者;烈士英勇献身,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在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下,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才有了我们今天日益强大的祖国。真心祝愿亲爱的祖**亲更加繁荣昌盛!

预备四班

篇3: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此次巡展由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主办, 省直机关工委、省档案局协办, 为期一个月。展览分为“宗旨·使命”、“犯罪·危害”、“惩治·成效”、“警示·启迪”、“预防·治本”和“建设·发展”、“黑龙江展区”7个专题展区, 图文并茂地宣传了党和国家关于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深刻披露了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的渎职侵权犯罪典型案例, 以及渎职侵权犯罪造成的严重后果, 并展示我省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吉炳轩指出, 这个展览办得很好, 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强烈的警示教育作用。要扩大展览的宣传教育效果, 展览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要组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来参观展览, 使其受到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引以为戒, 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恪尽职守, 勤政廉政。

王宪魁在参观时说, 从展板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 越近基层, 违法犯罪比例越高。我们要防止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犯罪, 重要权力部门、执法部门党组要组织参观展览, 真正做到执法为公, 执政为民。

巡展活动的圆满举办, 充分发挥了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 扩大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01年成立以来, 始终把基地宣传活动自觉和全省宣传工作结合起来, 围绕中心工作服务, 加强协作沟通, 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优势, 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创新展览和教育形式, 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展览活动, 受到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好评, 基地也多次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授予“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随着2010年省档案馆新馆的投入使用, 1 000平方米的新展厅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篇4:韩国的“爱国传统教育基地”

在四项参访活动中,第二与第四项无疑是重点。忠义祠祀奉的是著名志士尹奉吉,显忠祠纪念的是朝鲜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李舜臣。所以,我们这些中国访问学者把这个文化旅游活动称之为“接受韩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之旅”。

尹奉吉,号梅轩,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人氏,1908年6月21日出生。据称他19岁时便参与以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宗旨的“农村复兴运动”,为日本殖民统治者所不容,故于1930年辗转流亡到中国。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携带水壶型炸弹,悄悄潜入日本人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的天长节兼战胜纪念祝贺仪式现场,伺机实施爆破,当场炸死日居流民会会长河端与日本占领军白川司令,重伤多人。尹奉吉当场被捕。当年5月25日,日本人在上海军法会议上判处尹奉吉死刑。并于同年12月19日执行。是年,尹奉吉25岁。1945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独立建国后,尹奉吉的遗骸被迁移回韩国本土,以国民葬仪式安葬于首都汉城(今称首尔)的孝昌公园之内。

在广大韩国民众的心目中,尹奉吉是典型的抗日爱国义士,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礼山郡的尹奉吉忠义祠于1968年隆重兴建,当时的大韩民国总统朴正熙曾亲自参加竣工仪式及义举纪念活动。1972年,尹奉吉忠义祠被正式指定为韩国第229号史迹及第568号宝物。此后,忠义祠又经过多次缮修、扩充,遂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和规模。

目前的忠义祠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体,主要纪念馆有:供奉尹奉吉灵位的本殿、尹奉吉出生后曾居住四年的生家(光显堂)、4岁时移住直到其23岁流亡中国前所居住的成长家(抵韩堂)、纪念馆、11景图室、尹奉吉语录碑、纪念塔、纪念碑、遗物展示馆,等等。

纪念馆是整个纪念建筑群的重点,陈列着56种尹奉吉的遗物,免费赠送韩、英、中、日等多种文字的尹奉吉事迹介绍手册。让我们中国人感到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里面还很郑重其事地展出了蒋介石的题词:“壮烈千秋”。仔细一想,蒋介石这么做也并不奇怪,他在早年也曾奉其上司陈其美之命令,在上海广慈医院暗杀了光复会领袖、辛亥革命功臣陶成章。尽管他的行为与尹奉吉的暗杀义举在性质上根本不同,但毕竟采用的手段实有一致之处,这也是“惺惺惜惺惺”吧。

尹奉吉刺杀日本侵略军司令的做法,站在饱受日本殖民统治苦难的韩国人民立场,无疑是正义合理的,在当时也起到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振奋韩国抗日义士斗争精神的作用,韩国人建造忠义祠加以纪念,褒奖和弘扬其反抗侵略的爱国情操,也是事有固善,理有固然。

参观忠义祠过程中人们得到的一个深刻感受,是日本侵略者在推行殖民统治时手法上的“狡狯”与“精明”。那并非是简单的“凶恶”,而是大恶似善!

因爆炸而死伤惨重的日本侵略者,对尹奉吉义士当然恨入骨髓,巴不得将其五马分尸、千刀万剐。然而,当他们将尹奉吉生擒活捉后,却没有搞“株连九族”式的清算,尹奉吉在韩国的亲戚似乎并未因此而锒铛入狱、杀身成仁。即使对尹奉吉本人,他们也没有从重从快从严判决,而是经审

判程序(哪怕仅仅是装模作样而已),几个月后按正常的枪决方式执行死刑(纪念馆展出的尹奉吉被枪决的照片上,其双眼被黑布蒙上,这是中矩合规的枪决方式)。而且,尹奉吉被执行死刑之后,其随身物品,包括怀表、私人印章、皮夹、钱币、亲友照片等,均由日本当局仔细收集保管,然后送还给在韩国的尹奉吉家人。

这当然绝对不是日本殖民者“仁慈厚道”,这只是表明,日本殖民者在统治手段运用上的的确确相当老到,充满“狡猾阴毒”,有意降低血腥镇压的调门,软硬两手双管齐下,镇压“怀柔”各显神通,以化解或至少降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决心,为维系自己的殖民侵略的长远、根本、全局利益做有利于自己的策略选择。

历史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对过往进行思考和反省,使之成为今天的镜鉴;对日本侵略殖民罪行的声讨,假如仅仅停留在发泄义愤的层面,那只是简单幼稚的冲动,于事无补。只有真正认识了其包藏的祸心与狡狯的伎俩,才能够透彻说明问题,鞭辟入里。

从忠义祠出来,我们就去参观纪念朝鲜王朝时期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李舜臣将军的显忠祠。

恰逢一年一度的显忠祠祭祀目,显忠祠免费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选择这个日子组织我们前来参观,大概就是为了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韩国民众热爱历史、敬慕英雄的热烈场面。

显忠祠供奉的忠武公李舜臣(1545~1598)系李氏朝鲜王朝中期的著名将领,曾在“壬辰倭乱”中统帅以“巨龟船”为主力(韩国人称李舜臣主持建造的“巨龟船”为世界上最早的铁甲舰,又是一项世界“第一”的记录)水师,多次大败由丰臣秀吉率领的日本入侵军队,最后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显忠祠占地广袤,建筑庄重雄伟,布局谨严气派,森然肃穆,反映出李舜臣在历代韩国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景象是尹奉吉的忠义祠所无法比拟的。或许,这正反映了在绝大多数韩国人的内心深处,更认同从正面杀败敌人,让对手缴械认输的英雄。

参观显忠祠时,我们再一次领教了当年日本殖民统治者镇压控制殖民地手段的狡诈奸猾。显忠祠管理处提供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在李氏朝鲜王朝末期大院君擅政阶段,朝廷曾正式下令废止显忠祠(这让人想起“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这句古训,无怪乎朝鲜会遭遇亡国的惨祸了)。今天的显忠祠,乃是1935年由当时的东亚日报等机构团体发起,重新修建的。

众所周知,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日本殖民侵略者的铁蹄统治之下,即黑暗的“日据时期”,如果没有获得日本殖民侵略者的默许,东亚日报等机构要复建显忠祠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换言之,显忠祠的重建,某种程度上是在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允许乃至暗中支持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些日本小鬼子居然“天良发现”,允许韩国民众建祠纪念的民族英雄,曾经打败过他们的大枭雄丰臣秀吉,可以算是自己的“世仇”。这的确让人觉得诧异。虽然其动机是为了缓和与广大韩国民众的尖锐对立,稳固自己的殖民统治,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但其统治手段上所表现出的圆滑老练,我们不能不予以认真省察。绵里藏针,笑里藏刀的敌人远比赤膊上阵的敌人来得危险!学做“愤青”,简单发泄,固然是痛快,但这往往是傻子发飚,徒教对手私底下笑话。

对我们来说,感到有些遗憾的地方,是显忠祠遗物馆陈列与介绍文字里,只有李舜臣和朝鲜王朝军队的事迹,只字未提当时大明王朝派遣大军驰援朝鲜,双方携手共同抗击日寇的历史实情。让邓子龙老将军和众多的中国将士白白为之血染疆场,奉献生命,这当然很不公允!我们并不是要求人家铭记我们的恩典,结草衔环报答,但也不赞成隐瞒历史的真相,抹煞了历史上那些英烈们的伟大贡献。

再一点值得引起关注的是,1935年兴修的显忠祠,祠名用的是汉字,而前些年显忠祠重新修缮,旧祠被迁移至院中的一角,代之而起的,是用韩文书写匾额的“显忠”新祠。虽说这是人家的自由,但多少令我们有些不舒服。

篇5: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在这片我生活了的博大的土地上,曾有一段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痛心的屈辱史。今日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重温了战争的残忍,也让我明白了身上的重任。

结束了一上午的行程,我陷入了沉思。此刻我们肩上的担子究竟有多重?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并且要牢记历史的教训。此刻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透过历史我依稀可见当年的惨烈。滚滚战火已经熄灭,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行,岁月的画卷还在书写。雨水冲刷了烈士们的鲜血,可是带不走我们心中永远的红色。时间抚平了战争的伤痛,可是抹不去我们心中的耻辱。

感激这次教育,让我们更加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的爱国精神又提升了档次。明日中国的兴旺与发达要我们来创造,堂堂的中国必须会更加完美!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决心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作为医学生,我立志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作为大医人,我将谨记“甚解、敏行、明仁、济世“的校训;作为中国人,我将不忘初心中国梦,砥砺奋向前行!为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篇6: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东鸡冠山

山峦起伏,苍松青翠,树林之中已看不到当年日俄大战的痕迹,而石壁深处,却是弹痕累累。这是何等的屈辱,那里以往尸山血海,那里以往震撼世界,今日,那里也在震撼着我,在那里重温入党誓词,更是一种新的洗礼。堡垒沧桑记旧迹,累累弹痕铭国仇。历史不会重演,因为东方雄狮已经觉醒。

日俄监狱旧址

第一眼看到的是那道白色的鬼门关,那里曾是一座人间地狱,那里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里聚满了万千不屈的忠魂,那里是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在那里,我看到了中国昨日的屈辱,也看到了今日的辉煌。

昨日的那里,“犯人”进入监狱,要站在门口,理解净身检查,随后穿上不一样颜色的狱服被押解到牢房里去。牢房很小,大约仅有四平方米左右,却强行塞下七八个人。除了便桶和几双草鞋,这屋里就没有任何其他东西了。一旦犯了守规就会遭到毒打,还会被拖到地下暗牢里去,那里仅有一个小小的洞口,里面一丝光线都没有,像极了那个阴霾的“昨日”。即使在这样恶劣条件也磨灭不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顽强意志。他们在狱中抄写各种爱国诗篇,传播共产主义精神,私下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有的甚至所以而牺牲,而他们毫无畏惧。

山河如故人常在,屈辱已经成为过去,今日的日俄监狱旧址宁静而古朴,仅看外表还以为是哪座欧洲古城的中世纪建筑,此刻的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已成为勉励后辈,牢记历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忠墓

那里见证了一段历史的变迁,万忠墓是一块富有历史内涵的碑石,它记载着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将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罪行牢牢地钉在这上头,告诫后人“永矢不忘”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为英烈们献上千纸鹤的时候,我所能想到的仅有敬畏,悲怆!

篇7: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迈着坚定的步伐,同学们用脚步重温先烈们的抗战的足迹,用心灵感受将士们斗争的枪声。这些残壁断垣上的累累弹痕,就像屈辱的伤疤牢牢地刻在孱弱的近代中国历史上。

第二站我们拉到了日俄监狱,这是关押先烈们的地狱牢笼。在那里,有2.4平方米的暗牢,有浸透同胞鲜血的绞绳,有让人皮开肉绽的刑具,更有埋葬囚徒的尸坑。一走进这晦暗的建筑,压抑束缚之感便将我压的喘可是气来,难以想象,革命先辈们在这暗无天日的囚笼度过一段怎样的生命最终时光。

活动的最终一站,是万忠墓。应对全副武装的侵略者,爱国爱家的旅顺人民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英勇的反侵略,反屠杀壮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崇高的爱国主义光芒,他们的凛然正气,将彪炳史册。

篇8: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一、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上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初中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青少年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中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在一边积极探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学校学军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综合实践和军事化训练为载体,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办学目标,重在对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性上做文章,以行促德,找准了办学的切入点。

二、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系统、分层式的养成教育目标和内容

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到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学校针对教育对象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这一特点,确立了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青少年特点需要的道德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感恩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中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为了使这些行为能得到落实,学校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有关的理论,把这些道德行为习惯分层落实到不同的年龄段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军校学员一日常规》《军校学员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细则》《军校学员内务制度》《军校先进集体评选细则》等规章制度,并印制成册,使学生以各项制度要求来指导自己言行,促成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讲座、讨论、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逐条予以讲解,不仅使学生明确《制度》中蕴含的道理,而且明确每项《制度》中规定的具体要求,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在学习宣传过程中,学校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如广播站、橱窗、板报、班会课,采用知识竞赛、观看录像等方式加以宣教,真正使养成教育内容入脑入心,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处都“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使养成行为规范的落实更具体明确且易于操作,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是抓好养成教育的关键

在加强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当中,学校把对学生的教育、对教职工的教育和利用校园环境的教育和活动育人以及校外教育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达到了育人目的。学校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实施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求学生在进行军事知识学习、就餐、就寝、一日生活、参加各项活动中都严格按《军校学员一日常规》具体要求自己外,每天都有执勤教师和执勤学生对每一位学员的一日活动进行检查、评比、登记、考核。开展“优秀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学员”“活动表现突出个人”等评比活动,评比后不仅对他们事迹进行全校通报表扬,而且对于“标兵”还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学身边人、身边事,争当标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创设一种愉快活泼、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育气氛,以及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实施道德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基础和前提。依据这一教育原理,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的“师表”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所有教职工的言行必须渗透养成教育。学校的全体教职工每年要到部队集训一周,提高自己军事水平,以达到“以身示范”目的。在工作期间,必须要按要求统一着装,体现军营特色;自己的言行符合军队三大条令;参加各项活动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教师之间见面要敬军礼,对学员的问好要回礼;就餐和学员一起按序排队,行进中“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全员上下创设了一处“时时有教育,处处在育人”的良好教育氛围。

其次,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一定的活动之中进行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主体才会积极参与,乐于受教。在抓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对学生能到达的所有地点,从整体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布置,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如宿舍区板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员分别宣传以“感恩、诚信、守纪(小学)”;“助人、爱家、遵规、勤奋(初中)”;“珍爱生命、奋发图强、放飞理想(高中)”为主题的教育版面,公示栏张贴了校园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对比照片;进行以“养成教育面面观”为主题的军营小报评比;各班专门进行了一次“如何培养良好习惯?怎样做文明人?”的师生专题大讨论;校园悬挂了“学好《军营常规》,争当文明合格的军校学员”“振礼仪风,做文明人”的巨幅标语;政教处定时开展养成教育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校园中始终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在这积极健康向上的气氛中学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作法律知识讲座,礼仪知识讲座,到学校劳动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组织野外行军、野炊和战地救护活动,与交警队开展“交通安全示范校”共建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将养成教育要求贯彻落实下去。

篇9:简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键词: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苦练内功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82-001

管桦陈列馆于2004年建馆,内部展示了管桦先生及其友人的书画作品、文学作品的手稿等物品。管桦陈列馆自2006年起先后成为丰润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源于人民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逐渐升华形成的一种维护祖国利益的行为准则和坚强信念。

管桦把故乡作为祖国的缩影,发表了《小英雄雨来》。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带路进埋伏圈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五十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唤起读者对祖国深沉的感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除了学校,社会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图片展、进行故事演讲、歌咏比赛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激发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最终目的必须落实到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动中。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如走进革命遗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

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一再强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必然要求。我们该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呢?

一、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其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最后,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仅靠政府的那点投入难以支持其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将是个不错的选择。笔者认为,教育基地可以大胆地把基地后勤推向市场,吸纳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较好地化解矛盾。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的各类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加强建设,努力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解决陈列内容陈旧、手段方式落后的状况,在艺术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设、灯光配备等环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努力增强文物展示的现场效果。 其次,要开辟双向渠道,共建共育。要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要与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以此来增强工作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各教育基地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进农村,多办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临时展览、流动展览。

三、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述着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光辉业绩,是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大课堂。

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篇10: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首先来到陈列馆,在资料室里,同学们兴致高昂地观看了图片、资料,专心致志地聆听讲解,大家都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

纪念馆外,拾级而上,是优雅的烈士陵园风景区。也许风景秀丽,也许气候宜人,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看完之后,我感受到了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们是多么得高大。他们为了我们祖国的将来,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不贪生怕死。虽然他们死了,但他们的死是光荣的。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太平生活。我们应该学习这些烈士们的精神,为祖国多做贡献。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同学们都从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坚定了同学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2.鲁馆长介绍,此次送展的4件文物都是山东独有的,是山东省博物馆最独特、最珍贵的文物,在全国来说也属于最好的。像其中的青铜亚丑钺,是1965年益都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的。这件青铜器长32.7厘米,宽34.5厘米,重4.6千克,正背口部两侧各有铭文“亚丑”二字,器身透雕人面纹,狰狞中透出威严。钺是古代的兵器或刑具,但是如此巨大的钺,就不是兵器或刑具了,是当时的权力与社会地位的象征,价值不言而喻。其他3件也都具有各自无法替代的特点,相信会赢得国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喜欢。

记者昨天又连线正在展览现场忙着布展的山东省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蒋群,她告诉记者,因为这次“5000年文明瑰宝展”的展品按年代排列,而山东省博物馆的这4件文物制作年代较为久远,所以都被安放在整个展览最前面的部分,红陶兽形壶、八角星纹彩陶豆和蛋壳陶高柄杯基本都放置在前几个展柜,亚丑钺稍往后一点。从整个展览来看,在前面的位置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她说,由于有关人员还在紧张布展,现场有点乱,而且也不允许拍照,加上展厅内光线比较暗,就是拍出来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无法按事先约定拍现场的照片,非常遗憾。另外,她说还见到了3尊青州博物馆送展的北齐石佛造像,一大两小,在展厅内很显眼。

篇11: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在这片我生活了近20年的博大的土地上,在这本我读了12年的历史中,曾有一段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痛心的屈辱史,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重温了战争的残忍,也让我明白了身上的重任。

瑟瑟秋风中,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东鸡冠山北堡垒。这是日俄侵华的罪证,在这9900平方米的堡垒中记录下的是帝国主义争先掠夺中华大地的无耻与野蛮。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再次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巍峨的青山向我们讲述着一部交织着鲜血与泪水交织的辛酸史,斑驳的墙壁向我们展示着百年前的中国的屈辱和落后。此刻,我的心情沉重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旅顺监狱是日俄帝国主义在大连旅顺建立的一座魔窟。像这样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建立的同一座监狱,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汤汤华夏土地,其容人任意践踏?狭小的牢房中传出的是一篇篇爱国诗抄,潮湿的长廊中留下的的爱国同胞坚定的脚步声,残忍的审讯室中回荡的是先烈们爱国的呐喊!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站在绞刑架前,我依稀看到了烈士们英勇就义的场景,令人发指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竟然打断他们的颈椎腰椎,让中国人在死后也抬不起头。虽然身体倒下了,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会弯!

走进历史,我们来到到了埋葬有两万多名中华儿女的万忠墓。菊花点点落下,是痛心的眼泪,夕阳西下,犹如当年壮士们的鲜血把大地染红。白白的尸骨啊,堆叠起了一座永远不倒的爱国长城。汩汩鲜血啊,汇集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爱国海洋。虽然我们没有体会到那代人的痛苦,但我们决不会忘记这段蒙受耻辱的历史。中华儿女都永远忘不了那个悲惨的时候,忘不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百年的战争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伤痛,落后的中国遭受了太多的欺侮与嘲弄。但是当年的侵略者们绝不会想到,现在中国的腾飞和富强。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透过历史我依稀可见当年的惨烈。滚滚战火已经熄灭,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行,岁月的画卷还在书写。雨水冲刷走了烈士们的鲜血,但是带不走我们心中永远的红色。时间抚平了战争的伤痛,但是抹不去我们心中的耻辱。今天的我有幸循着前辈们的脚步重新感受了战火硝烟,也让我的人生接受了一次洗礼。

篇12: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为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此次参观,我的内心既有感慨、羡慕、惋惜、也有祝福。感慨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这对革命情侣在生活上和工作中如此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此从容;羡慕的是周总理夫妇俩个人当时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和磨难,还能在一起,做彼此的支柱惋惜的是周总理不能多在他爱的这片土地上多陪陪这些爱他的人,而就这么匆匆走了;祝福的是有他们的坚实祭奠,中国一定越来越富强。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开国大典》导演要想把一个复杂而重大的历史事件,再现于观众的眼前,确非易事。幸甚,电影《开国大典》拍的节凑紧凑,细节精当,虽有艺术夸张,却又辩证地处理一切,浑然天成,匠心独具。人都是有感情的,无论是伟大的还是平庸的,人总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无论是坦诚的还是含蓄的。看了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今天,我们可以坐在宽敞豪华的图书馆里安逸的读书,课堂上有敬爱的老师为我们传授知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和无数英勇战斗的革命烈士给与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祖国这条腾飞的巨龙飞跃发展,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之奋进,让我们为这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骄傲而且自豪。

《红岩》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红岩》它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篇13: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 是广大师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载体。它包含了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反映了历届师生员工各个时期不同层面的活动, 其素材之丰富、内容之博大、内涵之精深,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都要求高校广开思路, 广辟途径,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切实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努力拓展档案馆的教育功能。因此, 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有效开发利用丰富的馆藏教育资源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既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有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弘扬学校优良传统, 提升大学文化, 凝练大学精神, 激励、鼓舞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勤勉自励, 开拓进取, 改革创新, 为实现学校建设发展目标努力奋斗, 从而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是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1.高校档案记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 有较强的爱国荣校的教育功能。中国的高等教育至今已走过了上百个年头, 百年来它和民族共荣辱, 与国家同兴衰,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波澜壮阔的革命业绩。高校档案所记载的高校发展史既是一部民族荣辱史, 又是一部革命史。例如, 北洋大学 (今天津大学) 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启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它创建于1895年10月。当时甲午海战刚刚结束, 中国的失败引起国人的激愤, 有识之士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为“救亡兴国”先后建立了北洋大学、北京大学等具有近代教育性质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创办的初衷就是为了“救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五四运动”就发源于北京大学, 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 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 一代清华仁人志士披荆斩棘, 呕心沥血, 积极传播先进思想,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校档案所记载的高校发展史还是一部创业史和奋斗史, 透过它可以看到学校在过去创业过程中所走过的艰辛足迹, 也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迅速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校档案所记载的这一页页爱国荣校史无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 能够激励和鼓舞广大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优良传统, 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 刻苦学习, 积极进取,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高校档案凝结了学校的优良校风, 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凝练, 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良好校风、校训以及校歌和规章制度等。如清华大学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信”, 天津大学的“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等, 都是一种群体气质、作风的反映。它一方面体现在广大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言传身教中, 另一方面也随着时间的延续, 凝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中。比如, 北洋大学行政档案中保存的校歌“穷理工、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 是北洋大学历代师生所倡导与追求的目标。这些档案所反映的内容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 大家共同遵守的, 自我约束、自觉追求的准则。实质上是一种素质的培养, 是一种道德规范的培养, 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产物。各个高校的档案, 无论是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还是管理类档案, 无不渗透着办学理念和良好的校风、学风。这些隐性教育资源对广大师生员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完善个性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疑成为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3.高校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实物档案和声像档案, 是进行爱校敬业教育的直观教材。高校档案馆收集、保存了大量实物档案, 包括学校各种重大活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或知名人士的题词手迹, 赠送的书画原稿, 知名校友赠送的纪念品, 在国际和校际友好交往中的礼品, 历次校庆以及重大活动的徽章、纪念品, 参加国内外各种活动或比赛获得的奖励证书、奖状、奖牌、匾额以及锦旗等, 可以说是学校发展成果和荣誉的见证, 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还保存了很多记载上级领导来校视察工作、各种重大庆祝活动、高层学术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声像档案。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变化, 蕴涵着大学精神和大学风貌, 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热爱科学教育和尊师重教教育的直观教材, 其教育效果要比读书和说教更直观, 更容易理解, 更具有说服力。

4.高校档案馆珍藏了大量“功德”之档, 是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模范读本。高校档案馆收藏了大量名人档案资料, 其中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立言、立德、立行”的原始资料, 真实记录了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穷其一生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行为表现, 成为后世的光辉典范;也有许多本校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的手稿、日记、动人故事、事迹图片等档案资料, 记录了他们把立志报国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 把自己的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进取, 奋发有为的闪光足迹。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无疑会对学生正确的理想、道德、人格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用这些实例来教育、引导学生, 对于促使其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必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途径

1.把校史馆 (展)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具体场所加以全面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各高校为了宣传和展示学校的优良传统及建设发展成就, 都纷纷创建了校史馆 (展) 。高校档案馆可以在此基础上挂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行全面建设, 这样不仅能够使校史馆 (展) 受到学校的重视, 在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校史馆 (展) 的教育功能。通过建立校史馆 (展) 、校史博物馆 (陈列馆) 和名人纪念馆等方式, 生动直观地再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坎坷的发展经历、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民族存亡的历史等, 最终将高校档案馆办成校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如上海交大的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弘扬和传承大学精神、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线索的馆藏建设, 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丰富馆藏资源是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前提和基础。馆藏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是要加强对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征集工作。在档案收集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在档案征集工作中, 要扩大征集范围, 不仅要面向本校师生征集, 还要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其二是要加强对所收集和征集到的资料的鉴定和筛选, 保证档案的质量。收集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档案资料要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 力争形成内容连贯、脉络清晰的完整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名人档案的方式, 设法征集老一辈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呕心沥血、努力拼搏的革命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及实物资料。尤其是平时就要注意收集保存历任校级领导、知名校友或校内著名专家学者的活动照片、获奖证书、书稿信札、科研成果、事迹材料等档案资料, 以为日后进行编研和展览打好基础。

3.深化编研工作, 充分挖掘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高校档案馆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要想有效挖掘和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必须注重档案信息的深加工, 分析研究各种档案史料, 编研出各种档案成果, 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系统、全面、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此, 高校档案馆要深入挖掘和研究档案资料, 让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文献、一件件实物背后的故事“鲜活”起来, 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大学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内涵。特别要重视对革命历史档案、校史档案、名人档案等内容和价值的研究, 并著书立说、汇编资料、编史修志, 用高质量的编研成果鼓舞人、引导人, 使广大师生从中汲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如利用档案进行党史、革命史教育, 湖南大学编写了《岳麓风云》;利用档案进行教育史研究, 北京大学编写了《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利用档案进行校史研究, 许多大学编写了《校志》, 这些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高校档案馆还可以进行一些诸如校史专题、校风专题、教学专题、科研专题、校貌专题等的编研, 并以图书、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电视片等形式呈现给广大师生, 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强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和努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

4.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服务利用水平。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就要不断提高其开放程度、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 要有效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将科研档案、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声像档案等统一制作成数字化档案, 并将其添加到校园网的档案信息网页上, 以便于广大师生浏览和查阅, 同时积极与当地档案主管部门和其他高校档案馆 (室) 联网, 以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和社会共享程度, 增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服务能力, 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其次, 要不断强化科学管理, 逐步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陈展制作、服务利用、接待参观、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 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建档、管理、接待、讲解、研究和陈展人员队伍。在接待利用档案和参观人员时,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对人的尊重, 通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 使广大师生获得满意的服务,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充分利用档案馆的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高校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比如既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 (展) 、校史博物馆 (陈列馆) , 利用档案中的爱国主义素材举办专题讲座, 也可以制作播放校史电视片, 这些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必然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更有吸引力和渗透力。由于高校档案馆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新颖性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其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必然好于传统的理论灌输, 进而弥补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足。

总之, 高校档案馆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既是其作为高校教辅服务部门的责任和使命, 也是学校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 更是档案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梁守英.论高校档案的教育功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0 (1) .

[3]谭奇志.发挥档案教育功能,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兰台世界 (理论版) , 2006 (9) .

[4]石为群.高校档案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8 (3) .

篇14: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让支部党员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党在广西的发展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20__年7月29日我院第一党支部组织了2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员们参观了展厅、会议旧厅和办公室等场地,观看了历史图片和纪录片,瞻仰了革命物品,了解了党在广西的发展历程和所经历的沧桑岁月,重温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对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大院内,党员们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

通过这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思想上有很大的触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我院推行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15: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更好地培养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求知、求学的热情。我校组织教职工代表,团员代表,学生代表等一行60余人于2015年11月26日下午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宛旦平烈士故居,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教职工代表,团员代表,学生代表一行60余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宛旦平烈士故居。活动组织有力、开展有序,取得了突出的教育效果。

2、做好预案,确保安全。

此次活动开展前,学校做好了本次活动组织预案。出发前,规划好详细出行线路,对各个交通要道的通过均有多种预案安排。全程教育学生不拥挤、不打闹,确保师生往返安全。

3、学习参观

本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各个展厅。瞻仰伟人的丰功伟绩,回味伟人的风雨人生。学校陈校长带领大家向宛旦平像敬献花篮,并深深鞠躬。全体学生在宛旦平伟人铜像面前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重温入团誓言,表

达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和愿望。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参观不仅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让所有人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家园,同时,更加坚定了同学们努力学习,建设家园,用实际行动践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不渝志愿。

最后,同学们撰写并交流了观后感。大家表示,要继续自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意识,努力践行爱国主义行动,以“中国梦”为核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6: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

回顾历史,是的学习途径。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中共二大会址是第一部党章的诞生地,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人民判断共产党理念和实践活动的主要根据。渗透着历史烟云的党章文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共产党从幼年走到成熟的全部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通过参观学习,党员们重温了党章的发展历程,对党的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上海孙中山故居的参观过程更是丰富多彩,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酝酿地”,该展馆通过文物文献、原状陈列等形式展示着自身特有的历史资源。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事迹让党员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为党员们学习“四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篇17:参观黄埔军校爱国教育基地观后感

一、加强自身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属于先进文化的范畴,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是一个需要,也是应该关注的研究领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其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在国家大力推广红色旅游的大好时机下,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借以大力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首先,主动与旅游部门联系,做好旅游宣传工作。自从国家推广了红色旅游后,各革命老区的旅游部门都相继组织了全国性的红色旅游产品交易会。各教育基地可以组织人员参加,通过旅交会将自己宣传出去,并可以积极与国内各大旅行社合作,把基地作为红色旅游路线中的定点。

其次,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力争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现行的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管是语文、历史、政治,还是音乐、美术,无不蕴藏着爱国主义思想,而这些光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是没法真正让学生们深刻体会的。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本身就赋予了鲜明的爱国思想意识的纪念与教育的意义。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革命史迹、重要革命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集中展示的地方,具有十分直观、生动、感人的特点。它具备教科书中无法体现的特定环境的吸引力、趣味性和学生猎奇性特点。所以,如果能将学生的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历史氛围中,感受历史环境,体会历史内容,加强直观感染力,增进学习兴趣,必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基地应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与各大中小学校挂钩,成立学生校外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再次,要开辟双向渠道,共建共育。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要组织巡展、巡讲、报告会、座谈会,把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去。可以到社区和农村举办临时展览并进行巡展,可以联系当地的工会部门开展一些有关的知识竞赛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学术讨论会,组织基地教育征文评选活动,以及利用基地举办学生夏令营活动等。使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和宣传效果。

二、引进思路,改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改进创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的各类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展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灵魂,是吸引观众的核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陈旧的展览方式已不能适应观众日益增长的求知和休闲的审美需求。教育基地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要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的思路,努力创造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统一,深受观众欢迎的作品;创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美具有较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其次,要提高服务品质,加强与观众的互动,用生动的解说感染观众。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服务的品质。一个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光要有精美的硬件设施,还要拥有高品质的服务,才能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的最主要服务就是讲解,通过解说能更好地让观众学习到知识,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如今,很多教育基地已经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对观众的服务,关注服务质量,讲解过程中也运用了“因人施讲”的方式,但尽管作出了努力,却仍有观众不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方式与观众需求存在差异和距离。事实上,目前多数教育基地的教育方式仍停留在单方面的“传授”,几乎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缺乏双向交流和互动影响。观众一听讲解就是半小时以上,等同于给观众上一堂相对直观的历史课,虽然这种形式从未被人否定过,但很多观众总觉得不是那么感兴趣,对他们而言似乎少了一点吸引力,即使有兴趣的也很难从头维持到尾。所以,在解说过程中可以通过与观众互动的方式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让观众参与进来,让讲解的过程成为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过程。采取对观众感兴趣的多讲,不感兴趣的少讲的方式,让整个参观过程变得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三、提高基地人员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要加强基地的人员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搞好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加强领导班子队伍、讲解员队伍和研究员队伍的建设。各教育基地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学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放开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依靠人才战略,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整体水平。

其次,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把教育基地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是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教育基地的工作顺利的进行,才能使教育基地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立足。通过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把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按照中央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地自身的发展活力。

再次,要加强业务研究工作,广泛征集文物,提高“内涵”。文物史料是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基本条件,没有“内涵”的陈列是空洞的。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深入挖掘各种收藏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尽力增加基地的馆藏量。要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对馆藏文物史料内涵的深刻提炼,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

上一篇:实习生的鉴定下一篇:“2017年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