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消毒管理制度

2024-08-11

供应室消毒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供应室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流与穿梭,操作者应根据区域着装规范。

二、供应室内部要严格区分三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不得混淆。

三、对特殊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器械等,使用科室进行初步冲洗后应用有标有传染标记的塑料袋双层扎口,由供应室回收进行消毒后,按无菌物品处理,烈性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等应及时焚烧。

四、建立质量监督制,对无菌物品质量、灭菌器效能、纯化水、各房间空气消毒的效果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五、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经质量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后的锐器与针头放在防刺利器盒内,一次性注射器用黄色塑料袋存放,专人回收、集中处理,未污染的器具按医用垃圾由专人回收处理。

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消毒技术,消毒液的配置及正确使用方法。

七、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做到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拖把、抹布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处理。

八、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洁消毒后分开放置。

九、医用垃圾及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及处理。

篇2:供应室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3、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5、下送车和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 不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7、去污区、敷料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传递窗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气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8、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篇3: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探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重要性

医院每天要供应各种器械, 这些器械必须要无菌安全, 而做到这一点的就是消毒供应室其作为一个重要科室, 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产生着。由于种种因素多方面的外在因素都会影响护理质量, 如分配的护理人员和其自身素质、对仪器设备日常的维护程度等。日常工作中, 工作人员只是警觉那些非常明显的误区, 对其小心谨慎, 但是很多的小细节确最容易被忽略。纵观很多医疗纠纷大多是细节问题。所以合理得到的管理不仅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而且能使医疗更具安全性, 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有益。因而, 对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进行提高, 从大的方面入手的同时, 小细节绝对不能忽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我院从2011年2月起, 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要求施行细节管理。并且对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院内医师对器械消毒供应的满意度加以调查。为确保医务人员满意度的真实和说服力, 现抽取了100名医务人员, 针对施行细节管理之前和之后的满意度进行了具体客观的分析。

1.2 细节管理方法

1.2.1 科学合理布局

消毒供应室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是预防发生交叉感染、节约人物力、高效工作、保障供应顺畅的的先决条件。合理布局也是各环节的第一步, 是细节管理的基础。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三项标准的要求, 将消毒供应室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又将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 检查、包装与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采取强制性的通行路线。各区域标志醒目, 每个区域均有相应的缓冲隔离带, 以确保物品由污到洁再到灭菌的流水作业方式, 做到人与物流不能交叉、不逆向作业。对区域划分要认真严明可以说细节管理保证了消毒供应室输出一切器械的安全, 预防了医院感染, 作出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1.2.2 建立质量控制

牢固其安全意识由责任护理组长、护士长组成监督控制质量的小组, 按照一定的时间监督检查护理质量各环节, 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反馈并解决, 做到人人负责制。此外, 还可以通过对样的形式进行培训, 间隔一定得出时间就让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或者至于有关的文件。针对新上岗的护士, 一定要施行岗前培训制度, 培训不能流于形式, 要通过考试或者其他的方式, 检验其水平, 强化且安全意识。让护理人员树立安全于质量是工作中第一的观念。

1.2.3 加强人员管理

加强人员岗位培训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越来越趋向专业化, 同时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也发展为一门新的专业和学科, 这就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一些必要护理常识, 还应该对电学、数学、物理学、电工、化学等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不断提高对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知识的认识, 转变观念细节管理是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保障, 在工作人员中树立“质量保证, 使患者安全”的理念, 树立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 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心, 对各项法规性文件的要求严格遵守, 按各环节质量标准执行, 如消毒供应室去污、洗涤、回收人员必须按标准预防进行防护。

1.2.4 严格按照规程

对物品各项清洗的清洗要、必须加强灭菌操作。科学管理储存灭菌物品因为所有清洗的物品, 是最初的器械预处理, 清洁工作是灭菌成功的第一步。医疗器械清洁质量如何, 事关是否会引发医院疾病感染的大事。所以, 为减低疾病感染在医院发生率, 务必对物品做好彻底的清洁及灭菌。第一步清楚器械内遗留的血渍是确保灭菌的关键第二步消毒灭菌, 所有的器械物品杀菌前, 首先要对其彻底清洗, 只有如此才能使最有效的对物品进行灭菌。高效清洁和灭菌操作流程为四个环节, 即“冲刷-洗净-漂涮-最后漂洗”。灭菌的程序则是“首先清洗-然后消毒-最后灭菌”。只有把洗涤去污渍的各个环节做好了, 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医院疾病的感染。灭菌物品应达到干燥无湿痕, 进入无菌间前应检查包装外3M灭菌指示带标识及其内容, 并根据物品名称及有效期分类, 按顺序排放。排放时将标识统一朝外, 以利于发放时检查, 减少与无菌包的接触。无菌问专人管理, 所有灭菌物品人柜储存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每日做好无菌物品的检查, 保证无菌间内无过期包。

1.2.5 落实细节管理

完备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将护理制度落到实处是保证护理安全前提, 也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特别是刚入院的新护士。要对其要反复检查督促, 让其对制度意识强化, 加强管理护士的工作过程, 完善种种查对制度。护理质量的细节管理各项质量标准的作用是制约和促进整体护理质量, 它是护理管理的依托, 在护理质量标准执行的时候, 有意的关注和无意的忽视细节管理差别非常大。例如当护士发放收回高压消毒包时, 如果没有对其严格仔细的登记, 就非常容易出现发错高压消毒包或丢失等。若要提高护理量, 质细节管理是有效的途径, 细节决定成功。优秀成功的护士, 不但要按时分内工作, 还有完成的有质量, 而这则取决于细节[1]。出色的的护理管理者, 不仅仅要能控制宏观管理, 更要能踏实的对细节管理切实执行。细节无小事, 只要日常工作中能注重点点滴滴的细节, 护理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1.2.6 操作流程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一件物品由污到洁再到灭菌后使用的全过程, 要经过10个环节, 即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在这10个工作环节运行过程中, 有许多细节需要量化、达标, 只有注重关键过程的质量管理,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 保证稳定的质量。细化各项操作流程, 并以直观的图表的形式表现, 让每项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工作规范有序, 确保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了物资损耗, 提高了工作效率1。灭菌包的过期率大大降低, 由过去的0.07%降低为0.01%;灭菌器的生物、化学监测和灭菌的抽样生物监测合格率达100%。

2 结果

施行前, 医师的总体满意程度为, 细节管理施行后, 医满意率明显提高, 达到, 前后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行细节管理以后, 护理人员增强了服务意识、加大了差错防范意识、提高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 检测合格率均显着大幅度上升, 实施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普遍看随着对医院的严格的要求, 医院消毒供应室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只靠经验进行管理, 已经迈向无菌物品全程管理的阶段, 这就更高标准的来要求对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我们通过细节管理,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把每一个工作环节;管理要细节, 全体均参加, 日益提升全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加强服务意识, 让医院的消毒供应室成为标准化科室;开拓创新用爱心服务, 对临床需要力争满足。经过以上举措, 每个人都在细节管理中自我反省自我把关, 尽量避免工作缺陷, 提升了工作效率。使所有灭菌物品都具安全性和可靠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管理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院感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59-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的重要辅助科室,其工作是为全院各科室提供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因此消毒供应室几乎是整个医院病原体数量最为庞大、种类最为繁多、感染风险最大的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对象[1]。随着现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各科室医疗服务细化,医护人员及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流动人口的日益复杂,消毒供应室已经成为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部门之一,其工作稍微有所疏忽,就可能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消毒供应室工作重复性较大,工作量也较大,对工作人员的耐心及责任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均存在着一些程度各异的共同缺陷,笔者所在医院对消毒供应室各环节加强了管理,并应用改进管理方案,收到了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消毒管理中心共12名工作人员,年龄25~48岁,工龄2~20年,本次研究期间消毒供应室无任何人员流动情况出现。

1.2 方法

1.2.1 人员培训 对各级各类人员采取分层次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教材的指导下,采用授课、问答、布置学习任务等方式,促进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充分理解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评价标准,认识到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护理事故、患者生命息息相关[2]。引入考核、竞赛等方式敦促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并将成绩记录作为评优的依据,杜绝松懈心理。

1.2.2 改善布局 供应室各区域应划分清楚,应有污物回收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发放区及生活区,各区之间利用仪器设备相隔,物品靠传递窗传递,以防两区间空气流通。各岗人员跨区工作时要洗手、更衣,跨区次数应尽可能少。供应室各区域,只靠护士长一人管理,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对供应室内所有区域进行划分,承包到人,平时不定时抽查,月底全面大检查一次,对于不符合要求者采取批评教育等方式惩戒,必要时进行罚款,所得款项用于供应室集体活动等,这样,即促进工作,又增强团结,可加强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

1.2.3 及时回收,彻底清洗 对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及时回收、清洗,采用机器清洗加手工清洗。机器清洗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将带有血渍、污渍的器械回收后立即用清水清洗,用酶浸泡3 ~ 5 min后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清洗程序为:预洗 →主洗(加酶) → 漂洗1→ 漂洗2→ 干燥。穿刺针、管腔类物品采用超声清洗机清洗后再手工清洗,对于可拆卸部件拆开进行清洗,复杂结构处应反复冲洗。

1.2.4 规范包装 包装采用棉布包装、纸塑包装等。棉布使用前及每次使用后均应清洗,对于有毛边、有破损、有补丁、手感发软、湿点扩散过快的棉布要弃掉,且包装不能过大过紧。器械包装重量≤7 kg,敷料包装≤5 kg,大小以30 cm×30 cm× 50 cm为宜。纸塑包装其密封宽度≥6 mm,包内器械距包装密封口处≥2.5 cm。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3]。

1.2.5 严格灭菌 灭菌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脉动灭菌器应在每日灭菌前空载进行B-D試验,B-D试验通过后方可灭菌。装载物品要符合规范,物品以不少于柜室容积5%为宜,以防止“小装重效应”,但也不能超过柜室容积的90%,未灭菌和已灭菌物品固定位置分别放置,要有标记。消毒员应注意观察每次灭菌全过程,灭菌过程结束后要检查灭菌效果是否合格[4]。

1.2.6 质量监测 为了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对灭菌器每炉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对灭菌进行1次生物监测。如果灭菌器大修理后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3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1次,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任何一项检测不合格都要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一次性医疗用品每一批都抽样监测,经监测合格后才能应用于临床[5-6]。

2 结果

应用改进方案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医院各科室的灭菌物品供应工作顺利进行,极少出现差错及延误。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作氛围融洽,基本实现高效率工作。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人员多数身体欠佳,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存在缺陷,个别人员上岗前未参加过培训,参加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多数也存在专业知识薄弱现象。灭菌、无菌、消毒等几个概念常不清楚。因此,必须从知识教育与思想认识入手,明确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操作规程及重要性,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监测,笔者所在医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灭菌物品不合格引起的院内感染现象。笔者所在医院针对以上情况制定改进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案,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涉及环节众多,易出现缺陷,因此减少消毒供应室各工作环节缺陷,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等.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5): 2282-2283.

[2] 李珍燕. 新形势下供应室护士的素质要求与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J].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31): 218-219.

[3]王芹.加强消毒供应室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124-125.

[4] 陈宁.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 29(9):119-120.

[5] 杨丽娴,郑美真.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 8(5):35-36.

[6] 张杰、苏迅、李新华.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监测及管理工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7):110-111.

篇5:消毒供应室制度

1、入室后应更衣换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工作区的管理规范。

2、每日定时下收下送,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认真做好科室质量监测工作。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建立差错登记上报制度。

4、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技术操作常规》,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

5、根据各科室需求配发物品基数,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以保证临床需要和减少储备。

6、各种器材、敷料准备均应达到标准要求。

7、一次性用品按计划报设备科(采购中心)。

8、定期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并记录,及时完善工作规程。

9、工作人员应在岗在位,禁止随意串岗。

10、严格执行各区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规程。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技术操作常规》,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

2、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进入各区规范着装、换鞋。

3、工作区内经常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桌子、椅子、地面二次,有污染及时处理,每周一次大扫除。

4、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清洁物与污染物,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分开存放。

5、下收下送车辆必须洁污分开,分区存放,每日清洁;下收下送均应采用专人专车,专线运送。

6、灭菌包外均应贴上化学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期、失效期,灭菌指示带应呈现黑色条纹才能发出。

7、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记录关键参数。

8、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及每次维修后均应根据要求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9、回收再用的一切物品,均需按清洗消毒灭菌常规操作。

10、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

灭菌组工作制度

1、消毒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负责全院待消毒物品的灭菌工作,当天的灭菌任务必须当天完成。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灭菌器的灭菌效能,灭菌时注意物品的摆放及装载量,应尽量将同类物品一批灭菌。

4、认真做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每天做一次BD测试,每月一次生物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与护士长联系及时处理。

5、待消毒物品与已消毒物品必须严格分开,避免混淆。

6、保持发放的无菌物品符合标准(储槽开孔的关闭、化学指示胶带正常变色、包干燥不湿),不合格者重新灭菌。

7、认真做好灭菌器的保养维护工作,保证灭菌器柜内的清洁,排气孔无异常堵塞。

8、认真做好每月的工作量统计。

9、保持室内的清洁整齐,每日空气消毒和卫生保洁。

包装组工作制度

1、入室应更衣换鞋,洗净双手,所有物品都应清洗后才能进入清洁区,未经清洗的物品一律不得进行包装。

2、各种包布要一用一洗不更换,保证无缺损。

3、各种器械应保证其使用功能。

4、根据待灭菌物品的性质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及包装材料,严禁密闭容器(铝饭盒或搪瓷盒)做包装材料用于压力蒸汽或环氧乙烷的灭菌。

5、正确包装等灭菌物品,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不得超过正常范围。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差错发生。

7、做好每日的工作量统计。

8、保持室内物品放置有序清洁、整齐,每日清洁地面、桌面二次。

发放组工作制度

1、无菌区须专室专用,专人负责,限制人员出入,入室须二次更衣换鞋,洗净双手;外出的工作服不得穿着入内;非无菌物品严禁进入。

2、无菌物品应固定位置分类、按失效期顺序放置并发放取用,过期一律不得发放,应重新灭菌,储存的有效期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3、一次性无菌物品进入无菌区前,应先除去外包装,以减少污染。

4、认真做好每天发放物品的数量及每月的统计工作。

5、做好每月的空气培养及无菌物品的细菌培养。

6、严禁存放杂物,载物架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易清洁的材料制成。

7、每日清洁地面、桌面、载物架二次,清洁用具专用。

8、无菌物品应存放于距离地面20cm、离天花板50

cm、离墙5

cm储物架上。

回收组工作制度

1、进入污染区应二次更衣、换鞋。

2、回收物品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错误收回。

3、回收的物品应根据污染程度及种类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保证清洗质量。

4、认真做好清洗机的保养工作,每日启动清洗机前,先检查腔体内滤网是否清洁,如有污秽,应予清洗,检查酶清洗剂、润滑油的量是否够用,及时添加。

5、配制有效氯消毒液,每周更换二次,每天测试浓度一次并记录。如浓度降低,应及时更换。保持室内物品放置有序,清洁、整齐,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桌面、地面二次。

6、认真做好室内卫生清洁工作,每晚空气消毒一小时并记录。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回收清洗物品时,应穿防水围裙、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防水袖套,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穿雨鞋。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它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立即用清水彻底清洗。

3、如被利器刺伤,应按医务人员利器伤防护条例处理。

4、使用灭菌器时,应注意防止烫伤,操作时防止爆炸燃烧。

5、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中毒,燃烧爆炸事故,并定期检测环境中气体浓度,防止职业损害。

6、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END

篇6: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部颁《医院工作制度》、《消毒管理办法》有关供应室管理的规定。健全岗位责任制、物品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物资管理等制度。加强 关于“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操作规程“;“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质量检验标准”贯彻执行。做好一次性注射器具的回收、消毒工作。

2.分设洗涤组、包装组、敷料组、消毒组、发放组、器械组和质检组(或由药剂科代检)。将针头、注射器、输液管 与其它各种器材、导管分室处理。已消毒区和未消毒区必须严格分开。

3.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各种器械、物品的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涤操作技术,做到供应 物品的适用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4.质量控制:由于护士长或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并对供应的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定期定量质量监测。建立热原反应原因追查制度,和热原反应发生情况月报制度。凡发生热原反应,必须立即向所属药检部门报告,并送检有关输液、注射器具及药品。

5.、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周围环境无污染.6、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7、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理见第五章第五节。

篇7:消毒供应室制度汇总

1、上班后换鞋更衣,分区域着装,衣帽整齐,不得穿科内服装出科室。

2、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干私活,团结协作,严禁滋事吵架。

3、用心服务,不得用生、硬、冷漠态度对待临床科室,服务热情,提高科室形象。

4、各班严格遵守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符合质量标准,避免发生差错事故及损坏公物。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加强个人防护,各区域每日紫外线消毒,已灭菌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严禁发放未灭菌、松散、潮湿、过期物品。

6、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B—D测试,每月环境监测。

7、各班保持岗位区域整齐清洁,每周一卫生区域大扫除。

8、严格交接班,认真做好工作量统计,相互监督,防止物资流失。

9、每日检查、清洁、保养、维护灭菌设备,确保设备使用安全。

10、各班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保质保量供应全院无菌物品。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

2、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设兼职质量监测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加强思想教育,要求科室全体人员在工作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操作规程,工作严谨规范,各负其责。

4、严格质量监控,制定周计划,从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存放、监测的系列流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各环节工作有记录,工作有章可循,有过必究,责任明确。

5、定期期检查,随时反馈、分析,通报质量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制定整改措施,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201

2年1月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优化科室布局和工作流程,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划分明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标志明显。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交叉,不逆行。

2、成立科内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检查、督促及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操作规程,组织实施感控持续质量改进,定期组织科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

3、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登记资料。

4、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严格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保养、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工作流程。

5、按规范做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的各项监测,其中灭菌合格率必需达到100%。

6、收、送物品车应洁、污分开,专车专用,标示清楚,密闭运送,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分区存放。

7、按要求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及设施。工作人员根据岗位不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8、保持各工作间清洁,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的细菌监测。

9、包装材料、监测用品、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洗涤用水、灭菌用水等耗材应符合规范要求。

10、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分工作区与辅助区。工作区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明显。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通道应独立设置。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强制通过。

2、洗手设施及用品配套齐全,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无菌物品存放区不设洗手池。

3、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分区着装,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工作区。

4、各区保持清洁,每日含氯消毒液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空气紫外线消毒,周一卫生大扫除,抹布和拖把专室专用,不得交叉。

5、物品必须密闭式回收,在去污区清点,禁止在病区内清点污染物品。刷洗时必须在水面下操作,避免气溶胶及水滴飞溅。

6、各区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去污区人员应戴圆帽、口罩及加厚手套,穿专用鞋、防水围裙或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特殊感染的物品、器械应有标志,并单独处理。

7、使用全封闭式车辆,污染和清洁标识明显,每次使用后应用1000㎎/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干燥备用。

8、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洗手和手消毒。

9、严格区分污染、清洁和无菌物品;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要严格区分放置,并有明显标志;灭菌物品应按时间顺序分类、固定

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10、按照规范严格做好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做好各项效果监测,合格率必需100%。

11、工作人员每年健康查体并备案,有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制定灭菌器使用操作流程,使用时必须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熟悉灭菌器性能、没有掌握操作流程者不能开机。

2、建立灭菌器使用登记本,记录每日保养、维护、运行情况,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证。

3、建立灭菌器维修登记本,对安装、移机、维修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4、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配合监管部门对灭菌器的例行检查。

5、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资格证后方能操作设备。

6、指定专人负责灭菌器的管理,每日进行清洁及维护。

7、操作人员在灭菌器运行过程中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全程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出现停水、停电时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

8、发生故障及时汇报,专人检修。严重故障应报告分管领导。

9、灭菌器运行时保持锅体清洁,无跑、冒汽及渗漏现象。

10、下班前认真检查,确保电源、水源切断。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制度

1、根据临床需要,配备各类医疗器械,确认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计划领取,既要满足临床科室需求,又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根据器械的不同种类、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方法。

4、器械回收、分类、清洗、包装、装卸及运送时应动作轻柔,轻拿轻放,防止人为损坏。

5、严禁使用腐蚀性强的清洗剂洗涤器械,宜选用中性清洗剂洗涤,防止腐蚀损坏。

6、严禁使用钢丝球、硬质毛刷刷洗器械。

7、各环节认真清点,专人保管,不得外借,以防丢失。

8、灭菌后的器械不得留存,应及时送达使用科室。

9、外来器械按照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执行。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1、外来器械使用前,使用科室应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征得同意后供应室方可接收灭菌。

2、外来器械厂家应相对固定,同类型的器械限1—2家,便于使用和管理。

3、外来手术器械应在使用前一天送到供应室,并与供应室负责护士共同清点数量、验收质量并签名、登记。

4、如对灭菌有特殊要求的器械,应由供应方说明或指导。

5、外来器械送来验收后按统一标准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后备用。

6、外来器械灭菌后由下送人员统一下送,以保证质量及防止遗失。

7、外来器械使用完毕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并清洗、灭菌,减少污染扩散。

8、供应室不负责保管外来器械,使用灭菌后让器械商及时取走,以防器械遗失。

9、器械商将器械取走时与供应室负责护士再次共同清点数量、验收质量并签名、登记,防止产生不必要纠纷。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地面及台面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2、每日清点、检查灭菌物品,包装规范、严密、不潮湿、标识清晰,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合格。

3、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4、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应≤60%。

5、灭菌物品应存放于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离墙5㎝—10㎝,距天花板50㎝。

6、灭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和发放,左进右出,上进下出,严禁过期。

7、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在温度低于25℃、湿度低于60%的存放条件下,棉布包装材料,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存放有效期为7天;医用无纺布及硬质容器包装的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医用皱纹纸包装的物品有效期为3个月;纸塑包装袋包装的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8、过期物品需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9、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从无菌物品存放区取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健全组织,规范操作流程,注重业务学习,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2、建立本科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岗前及每年定期体检。

3、清洗、消毒物品时应戴橡胶手套,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手套撕裂、刺穿后立即除去,然后彻底洗手,更换手套后继续工作。

4、正确洗手是有效控制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提高自身防护的有效措施之一,若接触血液和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立即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

5、避免利器刺伤,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如不慎被沾染有患者血液和体液的尖锐物品(如针头)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进行HIV、HBV、HCV检测,伤后1年跟踪检测。

6、戴防护镜和口罩:供应室工作中经常溅出带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污染物,清洗时产生雾气、悬滴以及残垢,应戴口罩及防护镜,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7、穿防护服:污染区清洗岗位人员应穿防水围裙和防水鞋,定时更换隔离衣。

8、消毒员要严格按照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操作,不能擅自离开岗位,每次灭菌前检查灭菌器的性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灭菌结束后戴防护手套卸载,以防烫伤。

9、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安装排气扇、空调。

10、噪声的防护:设备定人管理,定期保养,及时维修,集中时间进行灭菌,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灭菌器,淘汰旧设备,减少噪声污染。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2、3、物品回收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检查包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无菌发放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化学指示胶带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消毒供应室应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记录保留期限应≥半年。

2、应用机械清洗时,留存好设备打印记录。

3、每件待灭菌包外应贴有信息卡。信息卡内容包括灭菌包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锅号、锅次、打包人姓名或编号,填写要清晰、准确,使用者核对后将其贴于护理记录上,便于追溯。

4、建立灭菌器运行登记表,记录灭菌器运行各项参数,包括运行时间、选择的程序、灭菌时间、压力、温度、装载的物品、灭菌标志、操作签名。填写要清楚,以备追踪。

5、发放时记录每件灭菌物品的去向,有质量问题时便于召回重新处理。

6、按规范做好各项监测:每日灭菌前空锅做B-D测试;每锅工艺监测;每包化学监测;每锅批量监测;每周生物监测,有植入物时每锅生物监测。监测记录保留3年以上。

7、遵守物品召回制度。

8、逐步实现过程记录的信息化管理,以实现无菌物品的完整记录与追踪。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物品召回制度

1、所有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应有去向登记,以便追踪召回。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2、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自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不合格的分析原因,整改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4、需召回时,应以书面形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说明召回原因,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科内要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

5、对已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向上级部门汇报备案,以便跟踪观察。

6、若临床使用同一时间段灭菌的物品出现多例感染病例,向供应室提出疑问时,要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分析原因,重新灭菌,再次进行相应监测。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监测工作。

2、清洗质量的监测要求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分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检查的内容是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是否干燥、光洁、无血渍、无污渍、无锈斑、无水垢等残留。

3、消毒质量的监测必须根据消毒方法的不同进行。

4、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B-D测试每日灭菌前空锅进行、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5、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大修后,应进行B-D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B-D监测和生物监测应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6、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每日监测。

7、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8、每月对各区域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含氯消毒液进行微生物监测。

9、每月随机抽查无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

10、各种监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清洗质量监测保留≥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保留≥3年。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制度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保存期限≥6个月。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消毒质量监测制度

1、湿热消毒时: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值,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2、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监测结果。

3、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4、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期限≥6个月。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对灭菌质量应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和结果应符合国家规范。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种类,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7、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8、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卡,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卡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胶带。通过观察化学指示卡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9、生物监测每周一次,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培养结束后再将结果通报使用部门。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1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11、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合格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12、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应≥3年。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征求意见制度

为了充分听取全院临床科室的意见,及时发现我科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征求意见的内容包括灭菌物品供应是否及时、灭菌包的使用是否安全、物品性能是否完好、物品配备是否合理、服务质量是否满意等。

2、每月下科室一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的方式,广泛了解各科室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认真记录。

3、组织相关人员,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分析、讨论、整改,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4、涉及具体员工的意见,联系当事人,提出警告,督促改进,属于医疗差错的按规定处罚。

5、每月参加全院护士长会议,听取各科的意见,同时反馈我科工作流程,征得各科配合,以便在保证临床供应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灭菌锅次,减少耗材、节约成本。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1、每月业务考试和技术考核一次。

2、完成季度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工作。

3、实施年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考核,如工作质量、完成工作情况等。

4、实施年度工作人员业务技术考核,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等。

5、实施年度工作教学、科研以及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考核。包括临床带教、护理科研、撰写论文等。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由专人负责。

2、库存物品必须分类存放于地架上,便于发放和清点,做到账物相符,定期核对。

3、按批号依次发放,做到先入库先发,后入库后发,保证质量。

4、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干燥,防止物品潮湿霉变。

5、定期卫生保洁和空气消毒,配备灭火设备,以防意外。

6、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减少进出。

篇8: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1 合理的环境布局

合理的布局是减少供应室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供应室应设置在受供单位的中心,周围环境无污染,交通方便,水、电、气供应充足,并遵循由污至净的工作流程,路线不得逆行。按洁净度的不同将供应室严格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有明显的标志和隔离界限,通过墙壁上开设窗口传递物品,这样既有利于防止污染又方便工作,各个区域均有专人负责,切实做到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物与清洁物品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

2 做好各工作间的质量管理

原则是上一道工序由下一道工序把关,严把环节质量。

2.1 回收初洗质量关

凡是经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由消毒供应室回收后,为防止回收物品在各个工序中造成交叉感染和保护操作者的健康,我们将回收的物品全部视为高度危险性物品进行分类,分池浸泡在1 000 mg/L含有效氯的消毒液中30 min。浸泡时注意检测消毒液浓度,被浸泡的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并打开器械关节,然后用流水冲洗,再用温水加多酶清洗液浸泡10 min后进行初洗;而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先经使用科室消毒处理后再回收,做好特殊标记,先灭菌再清洗然后按灭菌的方法进行处理。

2.2 洗涤质量关

供应室的洗涤质量直接影响灭菌质量,所以洗涤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基础,我们在精洗间进行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清洗4个环节,要求清洗后的物品达到规范要求即:洗涤后的玻璃类物品光亮、无血迹、无污垢、不挂水珠;盘、碗等表面清洁光滑、无锈、无污、无脱瓷变形;搪瓷类物品边缘生锈的尽量不用;刀剪等锐利器械要单个清洗,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要保护刀口锐利无损伤;金属器械类物品轴关节要特别清洗,应光亮、无锈、无污、轴关节灵活、卡口紧密、电镀完整,逐个用油布擦拭,特别注意器械的齿部、轴关节处及锐利器械的尖端及刀刃处,以防生锈。

2.3 包装质量关

要严格执行包装要求,各种器械包必须由2个人仔细检查并按包的标签上包内容物的数量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包装,包的封口处粘贴3M胶带,写上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包装人员编号,包装好的包不宜过紧,不致松动散开为宜。

2.4 灭菌物品质量检测关

灭菌前严格检查灭菌器有无故障,并坚持每锅先做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消毒物品。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要求消毒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锅内物品按要求放置,即:难于灭菌的大多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物品放在下层,包的体积若是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得超过30 cm×30 cm×25 cm,若是脉动真空灭菌器,不得超过30 cm×30 cm×50 cm。布包的重量不得超过5 kg,器械包不得超过7 kg。布类和金属类物品同时灭菌时金属类在下面,以防金属类物品在灭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弄湿布包,包与包之间应留有1 cm的间隙。带孔的容器放置时将侧孔打开,带盖无侧孔的容器将盖打开,较深的筒状容器开口应向下或侧放,装放容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也不得少于10%。每件物品封口处外贴3M胶带,每锅都要放132℃化学指示卡,上层中间放1个,中层中间放1个,下层前面放1个,中间放1个,后面放1个。

2.5 无菌物品存放管理关

经过灭菌后的物品看指示胶带是否变色达标,摸包是否干燥,合格后方可进入无菌室。进入无菌室后由专人负责管理与发放,专人入室前须洗手、戴口罩、换拖鞋,无菌物品按近期灭菌的在后,远期灭菌的在前的顺序放置于固定位置,物品柜按距地面≥20 cm,距天花板≥50 cm,距墙壁≥5 cm的要求放置。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 d,做到每日清点2次,保证无过期物品,发放时进行查对,做到不发湿包、落地包。每日湿式清扫2次,用三氧消毒机消毒1次,室温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在35%~50%。

2.6 一次性医用品质量关

由器械科负责采购一次性医疗用品,供应室在使用前应查验“三证”和包装上的标志、产品名称、生产地址、商标、批号日期、灭菌标志、灭菌日期、有效期,每进一批货都要严格进行验收,初步验收合格后每批随机抽样3~10件进行热原、无菌、化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供应室并做好相应记录,然后发放到临床科室使用,临床护士使用前再次核对确保使用安全。

3 体会

上一篇:奥运场馆介绍: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下一篇: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