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2024-08-06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共11篇)

篇1: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的幽默

大同小学教师刘向阳电话:1518882692

3幽默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和动作行为,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同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聪明之门;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一个富有哲理的警句,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一、幽默开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般说来,数学课堂学习的大都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平淡无奇,多数学生不乐意听讲,更不愿意去思考,甚至昏昏欲睡。要打破这种局面,靠老师的训斥恐怕是不行了,但假如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如:一位姓何的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随便猜猜。”(学生猜了几次,均没猜对)“这样吧,我给大家出个字谜,‘可爱的人!’答案就是我的姓。”(一位学生很快讲出是‘何’字)我便接着说:“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位可爱的老师,(生笑)但老师发现同学们更是可爱的学生。可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学生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这堂课上好,是不是?”学生响亮地回答:

“是!”这样,师生关系一下子融洽了,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幽默纠错,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同类错误。采用训斥或罚重做若干遍的方法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在课上开设了一个小小的数学医院,把平时错得较多的题型送入医院,请小朋友当大夫给它们看病。当时,我这样说:“这位病人的“病”的确很严重,哪一位“小医生”来给它看看“病”?好,下面请××医生来给它看病。”小朋友见自己被称作医生,心中非常兴奋,发言更加热烈,对改对的小朋友我还给予表扬:“哦,这位李大夫不愧为名医李时珍的后代,他具有孙悟空神奇的火眼金睛,真是手到病除啊!”小朋友们都快乐地笑了,从而使知识在愉快的笑声中得以巩固,并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幽默点拔,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的心智的影响,是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点拔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艺术,其艺术的集中反映,不仅仅在于点在关键处,点在需要时,而且在于点出妙笔生花,点出知识真谛。以“幽默”的方法进行点拨,显示出了点拨者的教学艺术和幽默的点拨价值,增加了点拨的力度,拓展了点拨的宽度,提高了点拨的效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之门。

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像“1000-243=”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觉得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我在网上见到一位教师是这样叙述的:

今天,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3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非常乐于助人,于是向“百伯伯”借,“百伯伯”还是个穷光蛋,他也很热情,悄悄地向“千爷爷”借,“千爷爷”把仅有的1千元钱借给了“百伯伯”,“百伯伯”马上把它换成10个1百,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十叔叔”,“十叔叔”又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3……

“幽默”的点拨,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扎扎实实地巩固。

四、幽默批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幽默乃师生关系的“润滑油”,因为幽默无损于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作用。欢快的笑声,虽是片刻即逝,却填平了师生地位之间的鸿沟。

如:“上课打瞌睡,这是对教师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课堂里一阵哄堂大笑,连那打瞌睡的人都给笑醒了。刹时间,大家都莫名其妙睁大眼睛地看着老师。“这是因为,第一,上课公然打瞌睡,不怕老师怀恨在心,不怕老师体罚,这是对老师人格的最大信任。对此,我表示感谢;第二,上课打瞌睡,说明教师讲课不

吸引人,犹如催眠曲,如果把这意见大声讲出来,对教师面子不利,所以就用无声的身体语言向教师提示,希望他讲得生动些。对此,我表示不安。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直截了当地向我提意见,帮助我把课讲得更好!第三,上课打瞌睡,也可能是由于昨天晚上作业太多,或者家务事太重,或者看电视连续剧、看动画片看得太晚了,这些都与老师对同学们的管理、关心不够有关系。对此,我再次表示歉意„„”从此之后,每逢这位老师上课,学生都不敢再打瞌睡了。

幽默为数学课堂注入一脉新鲜血液,有了它,数学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美丽的、健康的品质。”没有幽默感的老师,像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则像一潭死水。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等方面去寻求契机,恰当把握和运用好幽默艺术,把课堂上的情趣和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每一节数学课都布满笑声,布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真正让幽默艺术散发出熠熠光辉。

篇2: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楚雄市大地基乡中心小学山李芹

摘要:良好的约定方式的养成能够有效的控制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进步,所以老师们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约定方式。

关键词:约定方式提高效率小组工作

良好的约定方式的养成能够有效的控制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进步,所以老师们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约定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参考了参与式教学模式和EEPO 有效教育,采取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约定方式。

1、执行课前2分钟左右的活动机制。数学课课前2分钟活动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教师可以自行安排脑筋急转弯、智力大比拼等活动。

2、落实课堂基本教学礼仪。上课与下课应师生问好。若举行对外教学研讨课或大型公开课,在向上课教师问好后,能向后面在座的听课教师进行礼节性问候。

3、“坐好”的约定:整顿课堂纪律或者小组合作结束需要学生归位时,老师喊口令:1 2 3,当即学生回应:3 21

1。要求学生一边回应一边坐好,当喊到“1”的时候,停止所有活动或动作,应该做到既坐姿好,又安静,而且还注视着老师。

4、“ 明白”的约定:举起右正手掌;不明白”的约定:举起右反手掌。一节课中,老师或同学归纳小结一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是否明白,老师再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继续强化,还是接着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既可以明了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有效的制止了学生乱糟糟的大喊着“懂”或者“不懂”的失控场面。)

5、正确的约定:右手母指和食指张开做出“√”状;不正确的约定:两手食指交叉做出“×”状。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或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后,学生都可用手势表示自己的观点。

6、激励表扬的约定:击掌×××××。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老师认为学生的表现值得表扬时,都可用这一约定。

7、小组合作汇报语言即为“我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 “我们小组认为„„”“我们觉得„„”等等。结束语要说“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等。平时上课,学生发言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学生也要面向发言人。学生发言结束要说“我的发言完毕”。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不是万能的,也应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不断融入、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境界。

篇3:浅议数学课堂上的幽默方式

一、语言幽默

教学中幽默的主要手段是教师的语言, 所以, 我们掌握一定的语言修辞技巧, 有助于教学时表达幽默诙谐.比如, 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说:“Thank you.”;表扬学生时可以说:“excellent、very good、很好、很棒、你太有才了”;或者“太给我面子了, 思路别具一格”;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说:“某某某先生 (某某某女士) 你那一双专注的眼神告诉我你一定有答案了”、“我们期待着高人的出现”;给学生提示时可以说:“我把答案告诉你了, 你欠我一个人情哦!”;引导学生验证某个结论时可以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说:“请两个高大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请两个最瘦小的) 、请一个最高大的小朋友回答问题、请一个最帅气的mm (美眉) ……;一位教师在上课时, 发现学生有些疲倦, 便机智地结合所授内容话锋一转:“好!现在开始‘幸运搜索’, 看哪一位幸运者被选中回答问题”.学生顷刻为之一震, 精神振奋.通过一句话, 教师把学生精力又集中了起来,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了良好的情绪氛围, 顺利地把教学继续下去.

课堂上教师除了口头语的幽默外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本身创造幽默.如, 某位教师讲立体几何时, 偶尔把“点在直线上”说成“点蹲在直线上”, “直线在平面内”说成“直线躺在平面内”, “两线相交”说成“一直线骑在另一直线上”……呵呵, 发现这些拟人化的说法, 也很能逗起学生心情, 活跃课堂气氛, 但不句句使用, 一节课偶而一次, 效果显著.

数学课上, 我看到一位学生的作业, 上面的笔迹十分的潦草.我就说:“草字不合格.”学生在下面说:“神仙都不认识.”我说:“岂止是神仙都不认识, 就连魔鬼都不认识.”这时喜欢插嘴的一位学生说到:“只要教师能认识就行.”我说:“这不教师比神仙都厉害了.”大家都笑了, 但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了,

我想这比单纯的批评更有效.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恰当地把握和运用好语言幽默艺术, 使每一节数学课都布满笑声, 布满和谐、愉悦的气氛, 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中学习, 让幽默艺术散发出熠熠光辉.

二、体态幽默

幽默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当然也离不开体态语言的参与.一个机敏的眼神, 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 一蹙眉, 一跺脚, 一比划……都能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形成幽默的效果.如, 学生喋喋不休或争执不下, 但需要他们专心听讲的时候, 来一个夸张的暂停手势, 用不着教师的声嘶力竭, 学生会愉快地接受你的指令.当一个学生板演完全正确时要求学生转过身给大家一个笑脸, 摆个pose, 既给其他学生一些接受和消化的时间,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巧妙地解法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以表示对学生的赞赏.当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流畅、比较清晰时师生可以用掌声对学生表示鼓励.体态幽默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活动获得.用图表、教鞭、实物等教具表现幽默也是一种有效途径.如, 有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总是放不开, 于是教师做出侧身倾耳细听的样子, 并将手贴着耳背, 这种幽默的姿势逗笑了学生, 那个学生也笑着放声回答问题.体态幽默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获得, 如, 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任取三个学生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让第四个顶点的学生站起来,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可以任选一个学生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要求其他学生说出自己所在象限和坐标, 这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幽默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 巧妙地创作和使用幽默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 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辅助幽默

这里是指教学辅助手段的幽默因素.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 创造幽默的教学环境.如, 滑稽可笑的动画, 有时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形象直观地重现数学情境、数学知识,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加深理解, 帮助思考.像一些形象可爱的头饰、道具, 在师生表演时使用, 情趣浓浓, 学生非常高兴, 乐于学习数学.在教学时还可以穿插一些幽默的笑话和小故事, 以活跃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 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能引人思考, 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悦的感觉, 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 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小英.让幽默为数学课堂添彩, 2010 (7) .

篇4: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具

【摘要】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数学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特点,使得两者之间的桥梁显得必不可少,教具正好就是这样的桥梁。直观性、灵活性、简易性是其他教学设备无法完全取代教具的主要原因。简洁有效的教具在创设的情境中适时地展示、运用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大有裨益。

【关键词】教具;作用 特点;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01-01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而数学的学科特点正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的启动和诱因,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具的灵活运用必不可少。

1 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句谚语叫“牵马河边易,逼马饮水难”,这个谚语的意思是只有当人们觉得自己有这个需要的时候,才会按照你指的路径去努力。这句谚语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教师巧妙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节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具正好能帮助教师实现这个目的,适当、精巧的教具往往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好奇心、求知欲。

1.2 培养学生观察力,启迪学生思维。有人曾说:“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可见在数学教学中直观的感知同样是逻辑思维的前提基础,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直观的感知更是通向逻辑思维的必由之路。在我们的教学中合理选择、使用教具,让学生看、听、思,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训练观察能力,调动启发思维,就可以实现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感知,形成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2 教具的特点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育教学与数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些人的严重眼中,几块钱买来的、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已经成了“小儿科”。其实不然,且不说在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即使在东部发达地区,由于教具本身的特点,依然有着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设备所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

2.1 直观性。教具的直观性指的是教具形象、具体。教具的选择通常都是同教材内容相配套,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如识数教学时的木棒、时钟教学时的闹钟、圆角分教学时的人民币等等。

2.2 简易性。教具的简易性是指数学课堂上的教具简单易得。可以是买来的,更可以是自己动手亲自做的,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动手做的简易教具更具直观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是几根木棒,可以是一根米尺,一团毛线,日常生活中一针一线都可以成为数学老师手中的教具。

2.3 灵活性。教具的灵活性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的选择和制作教具,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具的选择没有时空的约束。比如时钟教学中的闹钟可以是教室里的挂钟,可以是学生自己带来的小闹钟,也可以是自己制作的纸质闹钟模型。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具的灵活运用

3.1 简洁有效。教具的选择和制作要力求简洁有效。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如果教师选择、制作的教具花里胡哨,往往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没放在教具所传递的知识上,却更多地关注教具本身了,这岂不是喧宾夺主?教具的选择、制作只要能完整传递信息、完成教学目标即可,倒无需过多关注教具的美观与否。

3.2 创设情境。聪明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情境,合理运用教具,这通常能发挥教具的最大功效,如在圆角分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就将全班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模仿超市购物,这样一方面使得教具得到充分的使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在趣味盎然的购物活动中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

篇5: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具体形象的`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后天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作 者:李云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数学系,云南,玉溪,653100刊 名:大众文艺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年,卷(期):“”(7)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数学 拓展 创新 思维

篇6: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规范

一、主动性方面的习惯

1、课前准备 首先学生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二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三是知识准备,课前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讨论有关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这对课堂是一个重要的铺垫,可以起到“树楼梯”的作用。

2、举手 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3、发言 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4、勤于动手 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正所谓“听到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勤于动手的同时,还要善于动手,就拿做数学作业来说,要注意效率,当堂完成,先思后做,做后自查反思;注意效果,不抢时间,不能心急。

二、学习方法方面的习惯

5、阅读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阅读,首先数学阅读不必大声朗读,讲究读给自己听,只要自己能够听到就行,大声读大都是读给别人听,只有读给自己听才能保证有所思考,虽然大声朗读能够加深印象,有利于记忆,却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其次阅读时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和分析问题。

6、记录善于学习的同学也善于进行课堂记录,必要的课堂记录有助于过后进行讨论学习,便于重新拣起细细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记录有利于日后的学习,是期中期末复习的重要专题材料。记录绝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作重点记录,比如重要的经验方法、不大理解的问题、做错的或容易做错的典型题目、某些新的发现或心得体会,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当天一定要作好整理归类,记录可以写在课本上,可以写在卡片上,也可以写在专用的分类记录本上。

7、反思 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8、质疑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注意力方面的习惯

9、倾听倾听是全神贯注的学习,是重要的课堂学习方式之一,认真倾听是收集意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倾听的目的是要把说话者的意思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内化,变为自己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只有倾听者才能抓住说话者的要害,充分领会说话者的精神。另外倾听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是最起码的礼貌,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别人才会听你讲话,当老师或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应强调同学们认真地倾听,同时还要注视着发言者,不要做其他的事。在听取发言的过程中,如果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时,可以先作好简单的记录,决不可随便插话抢话,要等到老师或其他同学说完了,才可以举手提问或提出意见。只有学会了倾听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漫不经心的听讲者,叽叽喳喳的听讲者是很难提高学习能力的,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7:论教学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注重多样化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兴趣才 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愿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和同学商量吗?”同时,多设置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差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如:“你能说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道题要先求这个中间问题呢?”对优等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问题。如:“你能勇敢地告诉大家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这种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像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善于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一位数除三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题:266÷2,教师说:“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学生也会感知“老师对我们真好!”“我可喜欢学习数学

了。”“我非常愿意学数学。”

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名学生正确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教师会说:“同学们,鼓励他!”全班同学会热烈的、带有节奏的鼓掌,有的老师还会用亲切的语调说:“回答得非常好!”“XX,今天表现真好!”我想,就这样一句话,会使这名同学全天都能愉快地学习,甚至,从此以后,他就非常喜欢数学了。

教育家赫洛克作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学习同一难度的内容。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经常受到表扬,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受谴责组,责备经常不断,这些责备,开始起点作用,后来就“疲”了,成绩就持续下降。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只是在一旁静听前两组所受到的表扬与谴责,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扬,也不遭受直接的谴责,学习成绩比前两组都差。第四组为控制组,既不给予任何表扬与谴责,也不让他们听到对前两组的表扬与谴责,学习成绩最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结论说:奖惩都是必要的,不给予奖惩会引起学习下降,而奖励比惩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

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学生没有优点,怎么表扬他呢?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应该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如上课时,当你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让他回答,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还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你也要鼓励他,“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当然非常高兴,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的听课,积极的发言,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会很快地提高。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注意批评语言的幽默化

批评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有时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同学们真安静啊,看哪,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

又不会反感,可谓是两全其美。

老师就像一个演员,但不是一个只顾自己的表演,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技巧的演员。有时得故意装傻,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帮助学生把别人的话听懂加上自己的理解,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充分表现疑问的语气,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气要婉转、轻柔,谆谆教导,学生更容易接受,不致于产生逆反心理。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恢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目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讥讽他。

篇8:教学幽默——数学课堂上的催化剂

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适时巧妙地运用幽默, 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同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 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但是, 教学幽默, 必须在确保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适时插入一些有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 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和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融洽因此我们鼓励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 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 课堂教学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启发性, 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一、没有教学支撑的幽默是笑话

教师在教学时, 幽默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幽默并不是脱离教学内容的无味的说笑, 那样学生固然开心却影响了正常课堂教学进度, 学生的注意力也偏离了课本.有的教师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幽默”, 讲的时候学生是听得津津有味, 听过之后便是一笑了之, 没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课堂上的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生疏, 甚至有些抽象难懂, 如果教师能以朴实、精练、准确、通俗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调进行讲解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将“分子”和“分母”比作兄弟俩, 现在要给他们分苹果, 一个分得多, 一个分得少, 问同学们:“这样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行!”我就说:“噢!我知道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你看看‘分母’不愿意, 生气了, 该咋办?”“重分!”这幽默风趣的语调使同学们豁然开朗, 脸上笑开了花,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所阐述的问题迎刃而解, 理解得透, 巩固得深, 同时使学生产生了“乐学”心理, 一举多得.

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时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因为刚刚学过“在同一个圆中, 所有的半径是相等的”, 所以许多同学都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 这是由于审题不够严密造成的.于是我乘机拿出一个教具圆说:“那么老师手中的圆和太阳的轮廓的那个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喽?老师可真厉害啊!还能将太阳这个庞然大物拿在手中啊!”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在笑的同时边说:“错啦错啦, 应该是同样大小的圆或者是同一个圆!”这样一来, 孩子在欢乐中深刻地记住了这一要点.

二、没有启发性的幽默是空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启发性的问题不一定是难题, 应以简单为主,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当教师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时, 有的学生听着好笑, 但不知道老师的用意何在, 这也就失去了幽默的价值.而有些教师提的幽默问题就非常具有启发性, 比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时设计了打靶比赛的场景, 出示三位运动员的成绩, 问学生:“如果你是教练, 你会选哪位选手参加比赛.”有学生觉得谁打中十环的次数多就选谁去.老师反驳道:“按你的说法, 一共打十枪, 如果我运气好打中了三次十环但还有七枪全部脱靶, 而其余两位选手非常稳定, 每次都打在八环以上, 那还应该选运气好的我去比赛吗?”教师这么一反驳, 学生马上深受启发, 显然这种方法有漏洞.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的深处, 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可以说, 正是有了启发性的特点, 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

三、不合时宜的幽默是闲话

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但也不可随意教学在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采用幽默的形式往往能突破难点, 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牢固、印象比较深刻.

例如, 我在讲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同笼共有36个头, 104只脚, 请你算一算, 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学生看完题目, 议论纷纷, 有的用心算, 有的用笔算, 但始终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说, 要是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 我说:“学号1~36号的同学作为笼子里的小动物.现在, 请全体兔子提起前脚立正站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现在, 鸡与兔的腿数一样了, 上面有36个头, 下面有多少条腿呢?”“36×2=72 (只) .”学生齐答.“和原来的条件相比, 少了多少条腿呢?”“少了104-72=32 (只) .”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这32条腿到哪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32÷2=16 (只) 兔子.”许多学生欢叫着.

“鸡兔同笼”的这一解题方法, 应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这恰当的时候我采取了比较幽默的言语和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少了32条腿, 而每只兔子少了2条, 因此有16只兔子.

篇9:小学数学课堂上学具的操作

学生对学具的操作不仅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下面就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操作时机

操作学具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学具的使用效果。教师要准确把握住时机,即学生在学习知识“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时,会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通过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提出能否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情境,触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利用剪拼的方法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操作前给予正确的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操作过学具,一切都很陌生。因此,在操作前教师应先让学生看一看学具,数一数学具里的小棒、小圆片……这样可以避免操作时由于学生对这些学具产生好奇心,分散精力。操作时,教师应说明学具摆放的位置、怎样取学具、怎样操作等。

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操作基础,有的操作教师可先说明要求,然后直接让学生动手操作。有些较难操作的问题,教师要适当给予演示,不然学生难以正确独立操作。

三、操作目标要明确,运用要适当

在教学中有的操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操作,没有达到目的就草草收兵。这样的操作浮光掠影,起不到对学生认知形成的促进和桥梁作用。操作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也就是为什么要操作,通过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低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少,但也不是处处要操作,能利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尽量利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人教版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教材安排了4个例题。例1:9加2,教师先演示“凑十法”,然后让学生口述教师的演示过程,最后学生再动手摆学具。例2:9加3、9加7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摆,得出答案,这样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较例1进了一步。例3:9加4、9加8,就让学生看算式自己独立操作,这比例2又进一步提高了要求。例4:9加5,9加6,9加9,要求学生用刚才操作中得出的凑十法摆学具,自己想怎样算就怎样算。这样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一方面借助实物图形的表象来帮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另一方面又利用知识迁移,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有的问题太抽象,仍然有借助直观操作的必要。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图形和生活中的实物初步感知长方体后,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掌握它的特征,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教师让学生取出长方体学具,先摸一摸长方体的面,再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完全相同,再数一数共有几个面……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很快就得出了长方体的特征。

操作目标要明确,运用要适当,该用的要用,没有必要的避免画蛇添足。

四、操作时要敢于放手

操作学具时,教师除对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外,要敢于放手,使学生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特点,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五、操作要与发展学生能力结合起来

操作不要仅仅只是为了把某些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还要注意把操作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例如:通过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类推出其他问题的结果,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叙述操作顺序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几何图形的操作,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地操作学具,往往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加强学具操作,既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篇10: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学生面对我们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为什么有时候学生面对我们认为的“精彩画面”视而不见?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累,对某些未学习的新知识的提前接触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认识,都构成了数学学习的“特定世界”。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往往会高于“应该状态”。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数学学习活动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当然,在学习新知时,学生可能会缺乏某些生活体验,我们则需要设法帮助增加这方面的体验。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激发产生学习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一些表面看似热闹,但实质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半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我们不得不自问: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我认为可以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美丽的童话情境、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等等。这样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学生置身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

三、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亲历数学学习过程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单纯的“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会使学生活动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索知识,学生的个性经验、学习风格得到尊重,自我发现精神得到鼓励。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真理的奉送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满足学生在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结合所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有效地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

四、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师生智慧生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的发展,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篇11: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兰州市安宁区崔家庄小学 张树泉

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

1、提供话题,组织学生生生互动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上课前我在PPT上出现一个问题:小明和小亮各买了一个足球,分别标价40.2元和40.20元。你认为谁的足球价格贵一点?你有什么观点要表达?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我给出的这个话题让学生讨论的十分热烈。学生的观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认为40.20元贵一点,因为是两位小数。另一类观点是一样贵,都是40元2角。归类之后进行新课探究,课结束时,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2、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生生互动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提供了表格和三组小棒,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看哪一组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并记录下来,对比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汇报结果。通过生生互动,学生能有效的合作交流,很快就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3、教师指导,保证生生互动效果

在进行生生互动时,教师要及时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否则会

降低互动效果甚至会变成无效交流。如在教学《找次品》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铅笔和橡皮代表天平和物品,模拟找次品的过程,并画图表示。就过发现部分小组没有理解合作意图,在橡皮上放上铅笔来模拟天平,试图称出物体轻重。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得以正确合作。

4、改革评价,激励学生生生互动

给予学生的评价,往往出自教师之口。但如果评价来自于身边的同学,则是另一番效果。在数学课堂上多设置一些互评方式,比如:你对某某同学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不但引起了关于知识的交流,而且,每个人都在关注课堂,善于倾听他人。此外,在家庭作业尤其是计算批改时,可采用让同桌互批的方式,提高效率。不过要注意,实事求是,还要注重同桌监督纠错。

上一篇:《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读后感550字下一篇:描写校园之美的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