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2024-08-10

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精选8篇)

篇1: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主管负责人(签字):

分管负责人(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质量手册》、GB/T6543-2008、GB/T6544-2008、客户产品质量标准等有关文件和制度,落实《鼎元包装公司2014年绩效考核方案》,有效防止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安全责任层次级落到实处,签订本责任书:

一、控制指标

1、负责产量1950万平方米纸箱、纸板的过程检测工作;

2、质量管理目标:原纸利用率达到96.2%,纸板合格率达到98.5%,纸箱合格率达到99.2%,设备完好率99.2%以上;

3、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

4、员工安全生产参培率达100%;

5、配合生产部门,督促抓好车间现场6S管理工作,杜绝操作现场脏、乱、差的现象;

6、督促质检部及时处理客户的质量反馈信息。

7、具体指标按《鼎元包装公司2014年绩效考核方案(试行)》相关要求执行。

二、主要工作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督促各部门和车间的全体职工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全公司产品实现质量、成本和效益的最佳结合。

2、督促质检部做好部门内人员分工,配合生产部,加强对车间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3、对质检人员经常进行检测标准的教育培训,熟悉操作规程,督促他们对每次采购的原纸、彩面、油墨、版面以及模具等按照相关检测标准进行检测验收。

4、定期组织由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参加的质量专题会议,并做好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当前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等。

5、要时时刻刻抽查质检人员是否严格按首检、自检和互检的程序做好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

6、不定期抽查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和过程检验工作。

7、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要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8、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9、督促质检部人员对各工序的产品质量随时进行抽样检查。

10、做好对各生产车间的成品、半成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生产成品的入库,从规格、数量、重量和印刷效果等各环节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坚决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

11、协助销售部、生产部处理质量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分析、处理。对确需到对方现场进行售后服务的,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售后服务。

12、对用户提出的重大质量问题,应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出有效整改和预防措施,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13、定期走访客户,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产品质量信息,同时认真填写回访记录。

14、督促质检部对购进的原纸及辅助材料,必须索要供货单位的检验报告和资质复印件。对所购材料,必须对水分、克重、强度、平面光洁度等指标进行抽样检验,并做好抽检记录。若质量有疑,必须向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公司分管领导及时沟通、反映情况,并提出改进及处理意见和建议。

15、对质检部检验出的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包括原辅材料),必须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后,再做处理。对不合格的物资,要及时与供应部沟通,确保供货质量和产品质量。

17、督促质检部对各工序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未经检验合格的产成品,不得入库。对原材料、生产成品跟踪检查,对每批次产品合格品率、次品率的检验及质量指标统计工作。

18、按时完成公司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奖罚办法

严格按《鼎元包装公司2013年绩效考核方案(试行)》和《品质奖惩管理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篇2: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2018年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

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四月

2018年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

一、严格执行国家、交通运输厅、交通建设管理局下达的各项质量法规及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合同约定质量目标: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达到合格标准,质量量综合评定得分≥92分,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达到优良等级;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应满足的合格率和优良率,切实落实到位。

二、以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为基础,监理办应集思广益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实现更高质量目标,力争创建精品工程。

三、加强各工序施工前期的质量管控工作,制定有效的质量防控措施。树立“预防为主、事前控制”的指导思想,对施工重点工程、隐蔽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检查、旁站,确保质量安全第一。

四、落实自治区交通厅《新疆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年(3年)活动方案》,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施工标准化手册》及《交通建设管理局规范和强化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实行)》开展项目标准化建设及施工,监督指导施工单位完善“五化管理”。

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正常运转。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日常现场巡视、实体质量检测、掌握动态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指令纠正,并切实督促整改落实结果。

六、督促施工单位按程序进行工序交验工作,分部或分项完工后,及时督促自检并进行抽检,进行质量评定,并及时完善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七、按照指挥部制定的《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质量通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要求,监理办须切实督促项目经理部有效治理并预防工程质量通病。

八、按《项目月检管理办法》,配合指挥部月检工作,并全线通报结果,按《奖惩办法》进行奖罚兑现。在上级部门进行质量检查中:检测指标合格率96%以上,其中关键技术指标、原材料质量合格率须达到100%。

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开展打假活动,彻底整治试验检测数据和资料造假行为。若在上级部门例行检查或抽查时发现有造假行为,扣减信用评价5分,计入信用评价资信,并按照《奖惩办法》给予相应处罚,发生两次以上不得评为先进。

十、坚决执行质量事故上报制度,预防施工过程发生质量事故,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或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应积极配合做好对相关责任人的调查、取证工作,提出处理意见监督指导施工单位落实整改。

国道216线喀默斯特库都克至五彩城段公路工程第KW-1合同段 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盖章)驻地监理工程师: 国道216线喀默斯特库都克至五彩城段公路工程第KW-1合同段 项目经理部(盖章)项目经理:

篇3: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自2005年国家电网发布第一份CSRR后,特别是《公司法 》(2006年修订版)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后,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开始意识到,经济绩效并非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对于性质特殊的央企而言尤为如此。 央企开始有意识向公众进行CSR信息披露并逐步建立CSRR发布制度[2]。 如今, 在国家国资委的推动下,98%的央企已发布过CSRR[3]。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经济有重要影响、 对中国企业有巨大示范作用的央企CSRR历年发布状况,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深入分析,来评估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以期能为切实提升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CSRR的质量有所帮助。

一、央企CSRR的发布状况分析

央企2005~2011年度CSRR的发布数量、 发布次数、所属行业等情况分析如下。

(一)发布数量分析

截止2013年2月底,116家央企中已有114家以集团或唯一的上市公司的名义发布过CSRR, 占98.3%左右。 七年来,央企所发布的2005~2011年度(截止2012年12月31日)1CSRR的数量, 从25 份猛升至110份。 在经历了2006~2009年度CSRR的“井喷”式增长后, 央企在2011年所发布的2010年度的各类CSRR,与2009年度的59份报告相比, 数量上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5.4%),达到74份;而2012年所发布的2011年度的各类CSRR则达到了110份; 比上一年上升近一半(48.6%)。 主要原因在于,国资委要求所有央企必须在2012年年底发布CSRR,因此,2011、2012两年发布的CSRR增长明显。

总体来说,CSRR数量的不断增长, 主要得益于央企在这方面意识的不断提升,主动履行CSRR意愿的增强。 通过发布CSRR与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

(二)发布次数分析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116家央企中, 有36家发布过一次,约占总数的31%;发布过两次的企业有25 家(21.5% ); 发布过三次的企业有12 家(10% ); 发布过四次的企业有17家(14.6%);发布过五次的企业有13家(11%);发布过六次的企业有6家(5%);连续发布过七次的企业有5家(4%);还有2家央企从未以集团公司或唯一上市公司的名义发布CSRR。

(三)所属行业分析

发布三次及以上CSRR的央企有55家(占全部116家央企的约47.4%),从行业来看,绝大部分分布于石油石化、电力、冶金、采矿及建筑等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问题密切相关的行业。 这说明,表明自身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的履责时间与绩效是央企发布CSRR的最初起因。 此外,这55家央企多属于通信、石油、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 这也说明上述行业中央企的履责状况受到了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央企,因此, 外部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也是其积极发布CSRR的动因之一。

二、近两年央企CSRR披露质量评估

CSRR是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方式。 定期发布CSRR是企业推进利益相关方沟通、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改进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工具,而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则成为这一沟通工具是否有效, 央企社会责任履行是否能全面呈现给公众的决定性因素。 在现阶段CSRR披露规则的制度环境下, 央企CSRR披露的质量如何;披露水平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所披露的信息是否能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所产生的实际效应是什么情况;对于完善其CSRR披露可以提供哪些对策建议,则需要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质量评估。 在本部分,将主要以央企所发布的74份2010年度CSRR及110份2011年度CSRR为研究对象,对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进行深入评估。

(一)完整性评估

由于行业属性的不同, 不同行业的报告所涉及的议题也各有侧重。 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报告按通用性原则,将CSRR分为报告前言、市场(或经济)绩效、对环保履责绩效、对雇员履责绩效、对政府履责绩效、对社会公众履责绩效、责任管理、报告后记八大部分, 列为一级指标,2011年度央企CSRR在完整性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 绝大多数报告包括了上述八大部分。 平均而言,履责绩效汇报部分普遍得到了较高重视, 绝大多数报告用了较多篇幅描述了本年度在经济、环境、社会等三方面取得的成绩,信息披露比较充分。 但对“责任管理”、“对社会公众履责”以及“报告后记”部分总体而言描述的不够充分。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央企的价值取向———重视对消费者、政府、环保节能方面的履责,但对“所在社区建设”、“推动就业”方面的履责描述还不够充分。

(二)平衡性评估

平衡性也被称为中肯性,指报告应中肯、客观地披露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 避免企业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经济、社会、坏境消极影响和损害的故意性遗漏, 以确保利益相关方可以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正确的评价。

央企发布的2011年度110份CSRR中, 有76份报告(占69%)披露了企业在报告期的相关负面信息,但有34家企业(占31%)未在报告中披露任何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负面信息。 尽管披露负面信息的企业比重较2010年有所增加,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负面信息多数是以“事故率”,或“伤亡率”等负面指标的形式出现在“安全生产”,或“劳动关系”部分。 此外,有5份报告的负面信息出现在“消费者”部分;有16份报告的负面信息出现在“合法守规”部分,9份报告的负面信息出现在“环境管理”部分。

根据国家审计署分别于2011年5月20日、2012年6 月1 日发布的2011 年审计结果公告第12—28 号、2012年审计结果公告第9—23号,部分央企出现了较多的违规违纪甚至是违法问题, 从违规薪酬到纳税问题,从乱发福利到内部管理不善,查出近500项问题[4]。 此外,社会舆论也披露了央企不少违规违纪问题。 但遗憾的是, 上述问题在当事企业两个年度的CSRR中鲜有体现, 即使有所提及也是一笔带过,看不出对所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 以及对利益相关方所遭受损失,甚至是危害的真诚致歉。

总的来看,央企CSRR中所披露的负面信息的数量与实际情况相比失衡比较严重;即使披露,也往往仅以相关指标的形式出现, 缺少对问题较为深入的揭示与反思。 总之,平衡性是央企CSRR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地方, 引起了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也导致CSRR的可信性受到诟病,这方面亟待提高。

(三)可比性评估

可比性是指企业CSRR对信息的披露应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责任绩效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比性体现在两方面: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亦即关键绩效指标是否披露了连续数年的历史数据, 以及是否披露了行业数据, 方便读者发现企业履责绩效的改善及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履责绩效水平。 2011年度CSRR显示,从纵向可比性看,110份报告的总体表现尚可,多数企业能够较为充分地披露历年历史数据。但值得注意的是,有8家企业报告未披露任何3年及3年以上纵向或横向可比较数据。

(四)可靠性评估

一般而言,报告的可靠性(又可称为“可信性”)主要包括利益相关方评论、数据来源声明、编制依据声明、第三方评价或审验等四方面内容。 从央企发布的两年183份CSRR来看,利益相关方评论仅是少数,而且均为赞美之辞; 上市央企的财务数据来源多为公司年报, 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源于集团合并报表;非财务数据均来自于央企的内部统计。 因此,本文集中分析更能客观体现报告可靠性的后两部分内容。

2011年度CSRR显示, 有95%的报告阐明了报告编制依据,很多企业还参照了多种国内外CSRR的编制标准, 以使报告针对国内外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均能体现高度的可靠性与主流的编制体例。 有超过一半的CSRR引入了外部评价来印证其社会责任的履责状况,这些外部评价有的来自于政府、社会给予的认定或嘉奖, 有的来自于利益相关者或受助者的评价,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报告附有专家点评,这些均增强了报告的可靠度。 但是,以更严格的方式—主动请第三方对报告予以审验或评级的仅占29%。

本文研究发现, 采用国际机构进行审验或评级的,多为国际业务较多的企业,其CSRR获取国际认证,有助于其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准确性评估

从近两年央企所发布的CSRR来看,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定性描述的情况比较多, 而定量化信息披露质量较差, 数据不够完整规范, 缺乏可比性。 部分CSRR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未能基于行业特点细化实质性问题判定的原则和标准, 未能紧紧结合公司实践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报告中的财务数据和公司为履行社会责任发生相关支出的各类别的数据,大部分央企都没有提供来源。 公司利益相关者很难对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降低了CSRR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六)可读性评估

总体上看, 两年的183份报告在结构框架设计、表达形式以及对专业词汇解释方面的总体表现较好,表现形式丰富、图文并茂并且排版精美,部分报告还对行业专业词汇进行了解释说明。

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 为了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情况, 有不少企业在报告中配备了“案例”,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来阐释履责状况,极大提高了报告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还有一些企业在报告中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中国海油、中国建筑两家既有案例说明,又有专题阐述,丰富了报告的表述方式,增强了可读性。

三、相关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CSRR的及时发布, 并有效提升其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引入公众和媒体监督

央企本质上属于国民,相应的,央企的CSRR除了要接受专业机构的审验或评级, 更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只有接受公众的监督,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宽监督渠道,使央企的CSRR具备更高的透明度、准确度和可信度。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应分类管理,自愿和强制相结合

目前,我国仍处于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的淘汰机制、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行业协会的约束机制作用有限。 同时,尚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评估的政策指导与体系标准, 以定量方式对自愿性或强制性社会责任绩效进行评估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个空白领域, 导致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一般并不直接影响其运营绩效[5]。 因而,强制性的外部制度建设非常关键。 因此,我国可以建立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比如,可以选择将职工福利、产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要项目作为强制披露的内容, 其他信息由企业自愿披露。

(三)尽快出台统一的CSRR质量考评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篇4: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当前税收管理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分析

1.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控作用产生了依赖性。计算机在税收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成效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也使少数干职工步入另一误区,将管理信息系统监控视为税收工作的“万能之神”,产生了重计算机、轻人员管理的误区。一部分干职工产生了电脑依赖症,认为只要将所有涉税事项从电脑中走走程序,管理也就完成了。认为税收管理人员就是一个计算机操作员,管理系统如何提示,人们就怎么做,跟着机器走。人的主观能动性削弱了,再加上税收责任管理不到位,许多计算机不能触及的领域,如漏征漏管户、隐瞒不报的销售收入、不按规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极容易成为税收管理的盲点。

2.管理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税收征管业务的需要。税收管理不仅具有专业性,必须熟悉掌握税收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程序和方法,而且应该熟练掌握企业的财务会计知识,以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备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能完全适应税收管理需要的现象较为明显。一些税务干部对最基本的销售、成本、费用的逻辑性不合理也不能有效监控。至于工作中存在的拈轻怕重,怕吃苦思想更是时有体现。

3.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不相称。由于岗位职责不同,客观上税收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存在不相称。尽管制定了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但是由于执法检查的力度、范围、频率不够,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不能从根本上对执法人员带来实质上影响,容易导致税收管理人员存在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中缺乏主动性,造成应该管的不去管,应该深入细化的管理却实施粗放型管理。

4.行政许可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管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一步简化了审批手续,在方便纳税人、提高税务部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原先在审批过程中執行的管理职能消失了。简化了审批手续以后,税务部门对于一些应该履行的管理职能不加以履行,后续管理不能及时跟上,必将造成税务管理的某些环节产生脱节。

二、强化税收管理责任,提高税收管理质量的建议及对策

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最终仍要由人来完成,只有强化税收责任管理,才能发挥税收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真正抓住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切入点。

1.确定税收责任管理的关键落实点。税收征管系统所设置的工作职责分工是维系税收工作的基础,目前已经运行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等进行了成功的监控。按照精细化的要求,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不应只停留在征管软件规定的工作内容和上级税收计划能否完成方面。如果要实现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努力克服计算机监控的盲区,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调动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的某些环节强化责任管理,比如关联企业之间转移税负、优惠政策的执行、漏征漏管户、企业利用不开发票偷漏税款影响等等这些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难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因此必须强化管理责任意识,并将责任管理逐项落实到人,避免职责不清,出现管理问题却无从追究的问题。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切实增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压力,提高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减少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人浮于事现象。

2.加强责任管理的考核力度。对于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责任管理考核制度,从根本上触及管理责任人的利益。调动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强化责任管理。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有效提高干职工的积极性及工作责任心,完善管理责任,科学地对管理过错实施追究,增强税收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3.强化对管理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正确的衡量税收管理人员所从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并为责任管理的追究提供依据。必须强化对管理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的形式上,除上级对下级开展的执法检查及管理质量的专项评议考核外,各级税务部门必须加强对本单位税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法风险意识,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细致认真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

篇5: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紧密, 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促使企业不仅要关心其经济利益的实现, 更应当对生态环境及公众利益等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便成为当下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 全球已有2500多家跨国企业承诺加入由联合国提出的“全球契约” (Global Compact) 计划, 并在披露公司财务报表的同时发布关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2006年, 国家电网发布了我国央企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正式拉开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序幕。2006年9月25日, 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外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倡导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随后又鼓励上市公司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 I)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国际标准编制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12月10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部向各上市公司发出《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 要求所有纳入到“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在2009年必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作为强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试点。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做出了相应的行动, 要求所有纳入“深圳100指数”的上市公司在2009年必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根据规定, 有371家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 有47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 这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披露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以上市公司发布的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 对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Willamson (1985) 指出董事会的成员结构是建立董事会以有效监督管理层行为的有效因素。董事会的有效性是其独立性的增函数, 随着其独立性的增强, 其监督CEO的激励越强 (Hermalin和Weisbach, 1998) 。在公司治理研究领域, 一般以独立董事的比例度量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被视为一个监控经理层行为的工具。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 监控经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就越有效。Forker (1992) 发现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监控作用并减少经理层隐瞒信息的必要。另外, 考虑到独立董事身份独立, 且一般是经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家, 更能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对上市公司应披露的信息发表权威意见, 从而更有可能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决策。我国在2003年6月30日前, 才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当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因此, 采取独立董事人数比例来研究其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1: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 董事会是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项的机构。董事会如何做出决策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当董事会中相关利益人数增多时, 可能会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形成某种默契, 增强了发言权;又可能因为利己倾向, 故意隐瞒一些负面信息, 导致信息披露不充分, 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 从而董事会的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因而, 可以认为管理层持股人数的多少会对信息披露产生影响。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2:董事持股人数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

CEO两职合一是指一个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 (或总裁) 的情况。CEO两职合一表明在公司中存在强大的个人支配力量, 这种力量能损害董事会执行有效控制的能力。因此, 它的存在会干扰董事会的独立性, 以及损害董事会包括审议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在内的监督和管理能力。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 作为代理人的总经理不一定总是从股东的利益出发披露信息, 因此需要单独设立董事长以监督。如果两职合一, 则总经理倾向于对外隐瞒不利的信息。Forker (1992) 研究发现CEO两职状态与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3:如果上市公司CEO两职合一,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低

政治成本理论认为, 公司的规模越大, 就越有可能受到政府管制机构、环保团体、媒体、其他社会团体等的关注。因此, 规模越大的公司, 就更加可能披露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表明自己是负责任的公司。Banerjee (2002) 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和企业的规模相关,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社会责任行为上确实存在差异, 大公司比小公司的披露要多。大公司由于产品、地域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会涉及更多和更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群体, 外部度关注度更高。这就意味着企业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受到政府管制机构、社会团体、媒体等的关注, 公司将会考虑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披露, 作为增强公司声誉的一种方式。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4: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规模正相关

由于本文采用润灵公益事业咨询 (RLCCW) 对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分结果作为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的衡量指标, 在评价体系中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定量描述中有以下几项指标:公司年度收入、利润、利润分配等信息披露情况;公司年度环保投资额度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公司纳税的信息披露情况;公司在员工薪酬、福利及特殊员工关爱领域的信息披露;公司社会公益捐赠 (资金、物资、无偿专业服务) 等社会投资的信息披露情况。这几项指标从价值上反映了企业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这些指标披露与否, 对评分标准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 由于企业对社会贡献越大, 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 因此企业更愿意披露自己对社会贡献的程度。从这个角度出发,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5:企业贡献率与社会责任披露质量正相关

(二)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2010年4月30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落下帷幕, 根据润灵公益事业咨询 (RLCCW) 的监测结果显示, 在2010年年报披露期中, 沪深两市共有471家A股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同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170家为深交所上市公司, 301家为上交所上市公司。其中深市有71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包含了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分别是乐普医疗、探路者、莱美药业、北陆药业、同花顺以及吉峰农机;沪市有4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本文通过巨潮网、和讯网等网站共搜集到466份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其中, 沪市有298份, 深市有168份 (包含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剔除被ST的公司, 分别是*ST三农、ST贤成、*ST钒钛*ST北人股份四家上市公司, 研究样本公司为462家。研究所需要的财务数据来自于巨潮网站和和讯网站,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得分来自于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咨询机构———润灵公益事业咨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RLCCW) 正式发布的对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得分, 所有数据经手工收集而得。

(三) 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假设, 本文设计了相应的因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

(1) 因变量, 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指标。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较多, 信息量大, 普通读者无法凭借专业视角获取关键信息并对报告产生整体评价, 所以本文采用了润灵公益事业咨询 (RLCCW) 对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分结果作为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的衡量指标。得分越高说明其社会责任报告越规范、越完整、越符合规则要求, 披露质量越高。润灵公益事业咨询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社会责任咨询机构。目前, 润灵公益事业咨询开展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采用MCT_2010_1.1评价体系, 该体系是根据GRI3.0报告编制国际指南和Sustain Ability报告评价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开发而成的, 并遵循独立性原则和非委托性原则, 由3名及以上具备3年以上专业从业经历、与被评价企业无利益关联的评价专家, 分别从整体性、内容性、技术性三个零级指标, 16个一级指标, 70个二级指标对报告进行全面评价, 由于RLCCW公司的评价体系以报告企业自身的战略倾向性为指标, 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行业因素对报告评估的影响, 使不同行业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具备可比性。同时重视报告应用国际标准与自我创新的均衡性, 使报告评估既重视国际标准的影响, 又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色, 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2) 解释变量。根据研究假设, 本文主要研究了五个解释变量:独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CEO两职合一、企业规模和社会贡献率。其中CEO两职合一, 是一个虚拟变量, 如果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 CEO的取值是1, 否则取O。企业规模, 借鉴国内外大多数相关文献的做法选择上市公司期末总资产金额的自然对数作为上市公司规模大小的替代指标。社会贡献率, 本文将社会贡献率定义为企业的社会贡献总额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从理论上讲, 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真实社会责任 (收付实现制条件下) 较比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权责发生制条件下) 更容易引起信息使用者的注意, 因为它是以实际现金流来体现的, 表现上市公司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已经对各利益相关者支付了多少现金, 从而体现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的社会贡献额从现金流量表中提取。社会贡献具体又区分为四方面的贡献, 对政府的贡献体现在纳税方面, 对职工的贡献体现在薪酬福利, 对投资者的贡献体现为现金股利和利息支出, 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环保支出和捐赠赞助支出。因此社会贡献率分解为以下四项具体的贡献率:政府所得贡献率= (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 /主营业务收入;职工所得贡献率=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投资者所得贡献率=支付的现金股利和现金利息支出/主营业务收入;社会所得贡献率= (环保支出+捐赠支出+赞助费) /主营业务收入。以上指标中的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股东的现金股利和支付给债权人的现金利息支出这四项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现金流量表;环保支出来自于社会责任报告;捐赠支出、赞助费来自于年度报告中会计报表附注的说明项目, 在此假设环保支出和捐赠、赞助支出在发生当期已用现金支付。

(3)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契约理论认为, 高盈利公司的经理层更有积极性对外披露信息, 从而为维持他们的地位、声誉和薪酬安排提供理由。根据信号理论, 具有高品质商品 (在这里指公司的盈利能力) 的公司有动机将自身商品品质的信号传递给买方, 并在众多买方的推动下获得高于一般盈利水平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从利益相关者角度 (Roberts, 1992) , 经济业绩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和披露有积极的联系。从合法性理论来看, 利润率可能和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存在正的或负的关系。考虑到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同的解释, 本文将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契约理论认为, 随着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的提高, 股东侵占债权人利益的可能性会增大。为此债权人会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 倾向于采取提高债券价值的保护措施。为减少债权人的这种保护性倾向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公司管理层有动力披露更多信息以表明其愿意接受监督的态度, 增强债权人的信任, 从而提高信用等级。而且随着公司杠杆比例的提高, 公司财务失败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无论债权人还是股东都要求更多的信息来及时评价公司财务的健康状况。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可能为了与债权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Purushothaman, 2000) 。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衡量公司负债程度的大小, 因此, 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另一个控制变量。

(4) 模型建立。为了检验以上假设, 构建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ε

其中:Y=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X1=独立董事比例, X2=董事持股比例, X3=CEO两职合一, X4=公司规模, X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X6=资产负债率, X7=政府所得贡献率, X8=职工所得贡献率, X9=投资者所得贡献率, X10=社会所得贡献率, β0为截距, β1-β10为系数, ε为残差。实证研究的所有结果都是在统计软件SPSS13.0下通过的。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1) 是检验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最高得分78.71, 最低分为11.69, 平均分为32.86分, 总体质量不高。根据润灵环球责任评级 (RKS) 统计, 有118份约占总数四分之一的CSR报告得分在25分以下, 评级低于B-级, 这类CSR报告属于垃圾级报告, 无法作为有效的非财务绩效报告使用。独立董事比例均值为0.36, 达到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2001) 的规定:在2003年6月30日前, 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只有15家公司未达到0.33的比例, 绝大多数样本公司独立董事比例符合规定, 独立董事比例低于三分之一的公司得分均值为34.89和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公司得分均值为32.77, 不符合假设1。董事持股比例均值为15.15%, 公司之间差异很大, 最小值为0, 最大值则高达78%。CEO两职合一均值为0.1234, 说明只有12.34%的企业是两职合一的。两职合一的公司得分均值 (31.93) 均值低于两职分开的公司 (32.99) , 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注:“**”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二) 相关性分析

(表2) 给出了检验模型中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得分与公司规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 公司盈利能力越强, 公司负债程度越大,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可能越高。 (表2) 还显示了有些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统计学上分析, 如果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时, 以这些自变量进行回归就有可能引起回归方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从 (表2) 中仅发现政府所得贡献率和职工所得贡献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0.502) 超过了0.5, 并在0.01水平统计显著;其他自变量间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 因此, 不必担心多重共线的影响。

(三) 回归分析

从 (表3) 和 (表4) , 可以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及其解释能力做出分析。首先, 由F=21.477 (Sig=0.000) , 因此回归方程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假设上通过了检验;其次, Adj.R2=0.308, 即所得的回归模型对因变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解释力为30.8%, 说明经过回归得到的模型中的变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但还有其他影响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有待探寻。在 (表5) 中公司规模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检验, 职工所得贡献率变量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另外, 在回归结果中还对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 (VIF) 进行了计算, 从计算的结果看, 政府所得贡献贡献率变量所对应的膨胀因子最大, 其值为1.514, 而通常认为当VIF值超过10时, 变量间才有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这样, 就再一次证明了回归模型中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于是, 可以得到回归模型:

通过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分析, 可以发现:第一, 假设1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假设2董事持股人数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 假设3如果上市公司CEO两职合一,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低, 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董事会作为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 (Fama和Jenson, 1983) , 无论在股权分散型还是股权集中型的治理结构中, 董事会在监督经理层方面拥有绝对的权力, 包括在监督公司信息的对外披露。因此董事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披露质量。而董事会效率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中董事会独立性是其中一个因素。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内部领导权角色分离都能反映董事会独立性。回归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虽能够积极促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改进, 但并不显著, 可能原因是本文选取样本的特殊性, 除了75家自愿进行披露的公司外, 按规定其余均是“深圳100指数”和“上证治理板块”的样本公司以及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和金融类公司, 本身就是公司治理较好的上市公司代表。第二, 假设4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规模正相关, 在0.01水平上高度显著。这说明信号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越有动力更多地披露信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成本。第三, 假设5企业贡献率与社会责任披露质量正相关。在回归结果中只有职工所得贡献率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承担还仅集中反映在内部职工方面, 而上市公司对其他方面的贡献还需加大力度;二是对职工所做出的贡献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更容易得到披露, 披露得更全面, 而对其他方面的贡献披露不足, 如在462份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 仅有21份报告披露了环保收入, 比例只有4.5%。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总体质量不高;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越高, 说明规模大的企业承担了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职工贡献大的上市公司更有效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因此, 必须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四、政策建议

(一)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加快社会责任的法制建设

企业只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主动积极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及时地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的信息, 政府及相关机构才能更有效、更全面地对企业的业绩及社会贡献做出评价, 从而制定出较为切实可行的政策, 起到优化社会资源分配, 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落实还需要有法制的保障。如果缺乏相关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 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 即使企业主动披露, 也由于没有相关的标准, 影响披露的效果。因此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规势在必行。政府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结构的确定者和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影响力量, 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应当针对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 借鉴国外的经验,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出台可操作的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 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推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

(二) 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了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定, 如对职工薪酬、职工补充养老金等。但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面较广, 特别是对各种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在理论界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使得社会责任报告在信息披露方面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 缺少量化数据, 导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和不可比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很多内容还不能以具体的数据进行表达,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利益相关者对报告有用信息的获取和评价。因此, 应当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并充分结合我国的实情, 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促进社会责任的量化分析, 制定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践。同时, 由于每个行业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及所受到社会关注度存在很大的差别, 因此, 分行业分类别地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建立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 能大大地提高社会责任披露的可操作性和披露信息的可比性。例如对于高污染行业, 规定报告中对环境责任的披露在侧重点、各种环境指标的规定上要比其他行业更具体更细致。

(三) 建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审计制度

从全球范围看,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社会责任信息鉴证标准和鉴证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缺少由专业机构出具的独立第三方意见, 其可信度和公信力一定会受到质疑 (王立彦, 2008) , 其信息含量势必大打折扣。我国的审计现在主要侧重于财务报表审计, 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 一方面是由于缺少相关的审计法规做为标准依据;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责任涉及的内容广泛, 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会计审计知识, 还要对社会责任的方方面面有专业性的认识。因此, 为了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信力、规范第三方鉴证, 我国政府应当加快制定有效可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准则, 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纳入审计范围,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大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监督力度, 推动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和完善。

摘要:本文以我国深市和沪市462份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职工所得贡献率与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显著正相关, 而董事会独立性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不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社会贡献率

参考文献

[1]蒋耀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3期。

[2]崔秀梅:《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影响因素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

[3]吴思思:《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会计学视角》,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篇6: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施工企业 单件工程 质量管理 法律责任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法制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政府行为,具有它的法律责任。所涉及行为主体,主要有建设、勘察、图纸设计、施工、材料采购、构配件及设、备供应等相关单位。本文仅就施工企业单件工程质量管理问题谈谈其法律责任。

一、领导者对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责任

按《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精神、施工企业的法人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持证上岗负全责,施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承担质量责任。不管是总承包或分包,都必须坚持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因此,工程立项后作为施工企业,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合同全部施工任务,达到验收标准。同时,做好动态控制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目标的全面落实。依据勘察设计和技术规范标准严格施工并接受有关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确保质量管理安垒。对在建的工程质量、材料采购、配件的供应、竣工验收及后期保修等主要关键,严格控制把好工程目标管理关、工程质量关,认真执行报检和验收评定制度,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另外,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制度,落实阶段性质量管理责任制、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监督。加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计量、监督及检测等管理。抓好职工培训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广太职工的管理素质并广泛运用科学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按既定的质量要求、规定时间、投资总额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协调、控制等科学管理活动,以低成本、高质量完成建筑产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适应新技术,彻底解决工程质量疑点难点,以利保证质量的法律责任。

二、执行规范标准的法律责任

施工企业的法人和项目经理是施工生产的组织者、指挥者,按图纸施工是施工企业领导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的法律准则。同时,也是施工企业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预算成本、制定成本控制的措施依据。

在施工生产中,应按相关规范标准施工生产和验收。施工企业的法人、项目经理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图纸,因为它是工程竣工后长期保存的历史档案资料。如施工遇到无法预见的自然障碍和条件,要求需要变更设计图纸时,应当通过建设单位同原设计单位协商,并由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后方可施工 如施工单位不经有关单位部门批准自行更改原设计方案,不管出现或不出现问题,都要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有关部门的经济或法律处罚。

三、按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施工者的法律责任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仅关系到建设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确保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这是政府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检查的重点,还是施工单位质量监控的关键。对施工期间或使用期间出现重太质量事故,除追究施工单位法人和项目经理、技术法人承担质量管理的刑事责任,还要追究经济责任。因此,要求边施工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质量通病发生。

强调施工企业的法人、项目经理等主要成员在思想上、管理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范,坚持质量标准,做到严格检查,层层把关,防止并杜绝质量通病、多发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

另外,采购材料供应关也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进场的材料及设备,应按合同规定,依据设计标准要求组织验收。其方法是:一是按证件验收。材料进场时,根据材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进行验收。二是按标准验收。主要按质量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规定验收。三是按内容验收是指按品种、规格、型号、数量验收。四是办理验收手续。验收时做好记录并办理验收手续。五是不合格拒收。凡不符合计划要求的规格、型号、质量标准的拒收,杜绝假冒伪劣材料流入场地。同时,材料进场后的保管、领发、回收、周转等都要认真加强管理,防止外流和损失。

四、竣工工程坚持按标准验收的法律责任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施工企业完成施工全过程的最终产品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建设单位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建筑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 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保修书,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建筑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工程竣工验收是全面考量投资效益、检测设计、施工质量、保证后期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竣工的工程验收必须有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以求遵循。一般土建工程、管道工程、给排水、电气等工程都应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进行工程质量验收。按要求规定,室内外全部施工完毕,建筑物周围场地平整,障阻物清除,达到给排水通、电通、道路通,并有完整工程技术资料和签署的工程后期的保修书。这是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的法律依据。

一般施工企业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以下有关资料。作为验收时参改资料: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申请报告;制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分工责任名单;施工期间变更图纸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前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出现伤、亡事故及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资料;施工期间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合格证书或其他有关证件;各种试验、检验报告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全套的施工图纸;施工期间各阶段的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五、竣工后保修和群众监督的法律责任

为保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建筑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质量实行保修制度”。这是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建筑工程保修期限和范围,按国家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规定精神,其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设计文件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房间和外墙防渗、漏为五年;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为二年;供暖、供冷工程为二十采暖期,供冷期。在保修期间.对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要认真调查、分析、论证保修的责任。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

1.施工单位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造成质量缺陷,应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并承担经济责任。

2.由于设计的误差较大而造成质量的缺陷,由设计单位负责并承担经济责任。

3.困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低劣,造成不合格引起的质量缺陷,属施工单位自采自购的,由施工单位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属建设单位采购供应的, 由建设单位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4.因使用单位和用户使用不当,随意更改主体建筑结构造成损坏的,由使用单位或用户自己负责并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篇7: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关键词:安全质量管理,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生产

0前言

根据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害;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2) 物 (机) 的不安全状态3) 人的不安全行为4) 管理的缺陷有关。这些原因的产生往往是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全面安全质量管理控制缺失→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造成的。大量事实证明, 煤矿事故多发生在作业场所和生产过程中, 其事故原因都是煤矿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造成的。因此, 要防止事故就必须加强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 使煤矿主体安全责任得到全面落实, 把隐患排查治理到位, 消除事故隐患, 防止事故的发生, 才能有效地确保安全生产。

1 构筑煤矿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1.1 构筑安全理念体系。

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应履行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每个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的组成部分, 只有分工不同职责大小不同, 都有搞好安全生产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将安全理念根植于每个职工脑海之中, 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为此, 煤矿企业构筑安全理念体系, 首先要强化管理, 在“严”字上下功夫, 制定并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隐患排查网络, 实现安全管理的全员性、动态性和超前性;其三要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坚持安全法规、工程质量、岗位技能等培训常抓不懈。

1.2 构筑安全培训体系。

强化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及安全防范能力。首先要实施全员化安全培训, 使安全培训渗透到企业的全方位。其二按照“分级培训”的要求, 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一线职工、对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性进行培训。其三要实施安全培训内容实用化, 无论何级人员其培训的内容都包括:应有、应知、应会三部分内容, 使其熔合到安全技术培训的全过程。

1.3 构筑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建设, 要强化安全理念的渗透及安全习惯的养成。为此, 煤矿企业要围绕“培育安全文化、打造和谐矿区”这一主题, 举办多种形式的亲情系列和“安全生产大讨论”活动;坚持用安全理念武装头脑, 用安全思想支配行动, 用安全宣传营造氛围, 用安全知识指导实践, 构筑安全防线。同时, 结合长期的安全实践, 整合提炼企业安全文化, 让安全文化进区队、班组、岗位, 使职工安全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1.4 构筑班组联保体系。

安全生产的根基在班组, 要建立班组联保互保制体系, 使安全管理压力沉底, 让职工深感不仅负有自己不违章责任, 还要监督制止他人违章的义务, 做到相互监督, 责任共担。凡在作业现场查获的违章, 除对现场作业人处罚外, 还对班组其他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带处罚;当月无三违、无轻重伤事故的班组, 对班组成员要不同程度地进行安全奖励;增强职工的自主保安、互助保安意识, 强力推动职工向“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安全目标的迈进。

1.5 构筑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体系。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涵盖煤矿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等专业标准安全质量, 煤矿要按质量标准化要求从标准、目标、责任、控制、考核、信息等环节着手, 逐步健全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建立标准化达标整治队伍, 把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 随着专项整治的深入, 投入必要的安全专项资金, 把规范安全质量工作、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 作为深入整治的重要内容, 从根本上解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性、深层次问题, 通过开展标准化活动推动煤矿企业向本质化安全矿井迈进。

1.6 构筑风险评价体系。

超前消除安全隐患关键在于构建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实行安全风险评价机制, 可以使安全责任得到落实, 形成各负其责和责任追究的良好机制;可以对事故隐患做到超前预防、过程处理。为此, 煤矿企业要积极从微观上对矿井的生产现场进行安全预测和采取措施。每一个作业头面、峒室、零星工程等在开工之前, 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要到现场调查分析掌握情况, 确定危险源, 并对危险源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然后由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危险源、隐患等情况制定防范措施, 编制作业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区队长、安监员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检查, 作业人员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正规操作。

1.7 构筑安全考核体系。

首先要构建起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责任、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制检查和分级考核办法, 分别建立起与之相配套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其次, 构建起安全考核体系:严格考核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规定各级领导每月下井带班次数、查隐患条数抓三违次数;与其相应的安全质量和指标进行考核等。矿副总领导以上矿级领导由矿务局考核;生产科室、区队主要领导安监处负责考核;专业科室人员由专管领导负责考核等;其三安全考核必须做到每月考核、通报奖罚, 有力推动安全生产。

2 煤矿安全质量控制PDCA循环的运用

2.1 计划 (Plan) -煤矿安全工作质量标准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应该包括:煤矿三大规程、防突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等。由于标准太多执行起来难免会不合实际或会有遗漏的现象, 因此, 要结合本地区煤矿特点, 制定一套符合现场生产实际的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矿井安全质量程序化现场检查班前评估安全确认表》, 该表从本地区煤矿历次事故教训中结合上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来制定, 在本地区适应性强, 强调了领导干部带班区队长跟班必要性, 涵盖了防瓦斯、防突出、防顶板、防水患、防坠落和打击、防火药、防粉尘等安全措施内容, 抓住了防止本煤矿安全事故的关键节点, 提出了掩护支架采煤工作面十个不准生产标准;开拓、掘进、巷修工作头的十个不准生产标准。每个不准生产标准还有若干子识别标准, 另外, 若干子识别标准还提出了现场遇到某几种情况, 必须有相关针对性安全措施实施的自行约束标准。除了两个十不准生产标准外, 还有两个六大项安全隐患限期整改标准;为了使安全质量控制的PDCA工作不断循环, 增设了隐患违章登记和上班隐患整改验收栏目;使其PDCA循环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安全质量控制强硬化。便于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掌握, 减少了安全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出了安全质量管理的计划和目标。该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执行在现场, 它不仅限于班前安全确认, 还应适应班中、班后, 使现场整个生产受控于安全管理控制全过程。

2.2实施 (Do)

(1) “班前安全确认”制度, 它是安全风险评价和超前消除安全隐患一项新型的安全管理方法, 它不仅能对员工岗前行为、状态进行安全确认, 还能通过“预想、预知、预测、辨识、控制”的过程超前制止和防范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消除”隐患源”, 保证人身安全。工作环境的安全确认要求每一个岗位在操作之前都要进行危险辨识及工作环境的安全确认, 坚持做到不安全不工作、不确认不工作, 井下设备能挂安全确认牌的地方都要挂牌, 不能挂牌的地方要为职工制作危险辨识安全确认卡进行确认。另外, 在工作面、掘进头设置安全预想牌板, 所有干部职工有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安全预想都写到牌板上, 提醒大家在工作前所应注意的事项, 做到安全警示信息大家共享。同时还要开展设备及操作程序的安全确认, 所有设备开机前都要按菜单式方法进行巡回检查安全确认, 确保设备完好、操作程序正确。用安全管理管理控制手段,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现煤矿安全发展。

(2) 全面推行员工的入井前“安全确认”制度, 班前会上, 做好“三交一清”, 即:交当天主要工作内容、交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交对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清楚每位职工的思想状态;查职工精神状态, 由值班员班前点名, 会后由跟班班干部按照班前点名进行薄弱人物的排查、一是重点排查班组职工是否有人饮酒、是否休息好、有无思想波动、身体不适等状况;二是询问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是否清楚;三是查“整装”, 班前学习结束职工换好作衣后, 由值班、跟班干部监督, 职工本人自上而下依次整理检查入井穿戴等。四是安全承诺, 职工在跟班领导带领下, 进行安全宣誓, 承诺杜绝违章, 保证安全生产。最后进行观察检测查有无携带违禁品情况, 职工达到规定标准符合要求后方可列队入井。

(3) 作业头面现场安全确认实施举例。每个采掘头面开工前, 现场负责人必须与安监员、瓦检员一道对照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对现场进行安全识别, 对菜单中安全质量提出的问题进行逐项打√对×确认, 凡不合安全生产条件标准的, 由安监员或瓦检员向现场负责人提出, 并由现场负责人再进一步确认, 确认后现场负责人必须签字并负责组织整改, 整改后由安监来进行验收, 合格后才能生产, 否则不允许组织生产。另外以上三员每班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安全确认、安全隐患整改或隐患交班情况, 使其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现场, 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消除不生产。

除上述常规班前安全确认外,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由矿或局组织的班前安全确认。例如, 重点石门揭煤前必须由矿务局组织现场验收, 对揭煤防突安全措施落实工作进行查验, 对揭煤现场进行安全确认。

2.3检查 (Check)

(1) 煤矿安全隐患检查排查形式:方法很多, 有专业性排查, 有群众性抽查, 有常规性的排查等等定期安全排查等。如:国家监察机构对煤矿企业安全情况进行执法监察, 集团公司每季、局每月、矿每旬常规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 局工会每半年组织一次职工代表安全巡查等;专项排查, 如一通三防专项检查, 雨季时防排 (治) 水检查, 质量标准化检查, 机电运输会战检查, 火工产品专项检查;领导干部下井带班检查;局、矿领导下井检查等。所有以上安全检查, 构成了对整个矿井隐患排查的立体交叉网, 覆盖了所有作业场所, 不留盲点, 也是对整个矿井安全识别的有效途径, 其检查出的隐患必须进行整改, 才能为矿井夯实安全基础起到促进作用。

(2) 现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性检查。煤矿生产过程中随机总会出现一些不能预知的隐患:如瓦斯超限、顶板来压等。因此, 除了班前安全确认外, 还要在现场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质量控制性检查。如:现场作业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的随机安全识别、瓦检员一炮三检、安全员的巡回检查等;主要查验现场作业规程和防范措施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停止生产作业进行处理。要做到隐患随机处理, 这需要安全责任主体职责真正落实到现场, 生产现场所有人员均为安全责任主体组成部分, 必须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3) 对现场安全责任主体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煤矿领导干部带班是一项好的制度, 领导干部带班 (包括安全管理干部) 必须巡查各采掘工作面安全情况、要对现场安全责任主体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现场情况与安全确认执行过程中是否有偏差并加以纠正, 安全隐患是否真正整改到位, 是否存在违章作业情况、安全员、瓦检员是否监察到位, 现场区队长是否存在违章指挥现象, 对随机出现的隐患及时组织整改, 一般现场就要立即整改, 需要下个班整改的, 可用下井写实的形式向调度交班等。另外, 要制定对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质量考核指标, 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与上级部门 (安全、纪委) 管理人员, 对煤矿领导带班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督促其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现场。

2.4处置 (Action)

通过检查 (Check) 采集反馈未落实整改的安全隐患信息, 实行安全隐患问责是处置 (Action) 重要手段。安全隐患问责是指对隐患的产生及排查治理不力进行责任追究, 包括隐患发生问责、隐患治理问责两方面。实行隐患产生问责, 无论何单位和部门产生的隐患, 都必须进行分析, 查明隐患产生的原因, 落实隐患产生的责任。实行隐患治理问责, 隐患整改必须做到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应急预案“五落实”。调度室及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对每班遗留的隐患在调度会上进行公布, 并下发隐患整改三联通知单, 整改责任单位要对隐患整改情况填写回执进行反馈, 安全部门进行现场验收消号实行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加强对隐患整改的跟踪督办。另外, 定期召开隐患问责会进行分析, 对未制定整改方案、未按计划完成整改任务, 必须进行责任追究;凡若在安全质量专家识别菜单检查 (Check) 过程中提出的安全问题, 现场负责人不签字、不组织整改、或强行生产, 安监员有权向调度室或向带班矿领导汇报, 在现场会得到及时处置, 待在出班后矿值班领导还会召开准事故分析会, 现场负责人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另外, 对人为因素产生的隐患以及隐患整改治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分别给予行政纪律相应处分或经济上的处罚。

3 结论

构筑煤矿全面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是全面质量管理 (TQC) 的基本原理在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中的体现, 其目的就是要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 确保安全生产必要的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不断改善生产安全条件;改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企业各级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遵循《安全生产法》和国家规定的安全保障各项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程;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使国家安全法规、规程和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积极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方法,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全面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篇8:32014年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李川在当天会议的讲话前首先站起来,庄重地向台下所有参加会议者一鞠躬:“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这句话,谨献给认真履职抓安全的同志,那些不认真履行职责者不在此列!”

李川说,2007年,福建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四谋发展”实践主题要求,强化责任,强化监管,强化运作,强化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安全生产“落实年”、“攻坚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当年,全省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2007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事故起数减少16904起,下降39.4%;事故死亡人数减少1141人,下降21.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6.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下降35.1%;道路交通万年死亡率下降47.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79.9%。其工作中呈现几个亮点:全省落实行政“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履职报告制度;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各级安监局(安办)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监管,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都切实负起本地、本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这样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延伸了安全监管触角;煤矿连续两年事故大幅度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全国小煤矿安全先进水平等。上述创造性的工作和成效得到国家安监总局的充分肯定。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李川也指出,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着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的同志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方钊政策宣传贯彻还不够深入,一些同志的思想认识问题尚未真正解决,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源头治本各项政策措施尚待进一步落实,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诸多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一些高危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所有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认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是硬任务、硬指标,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为此,从今年开始,全省将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落后的设区市、省单列考核单位,予以黄牌警告,将责任进一步强化!从现在起,哪个地方政府、哪个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落后者,将予以‘黄牌警告!哪家企业不履行好安全生产责任,除了挂‘黄牌外,对那些安全隐患严重、高污染严重超标危害员工群众的企业而不整改的,要坚决予以淘汰!被‘黄牌警告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李川说到这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上一篇:小学保安管理制度下一篇:要学会承受压力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