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湖北卷解析

2024-08-06

2024年高考湖北卷解析(共9篇)

篇1:2024年高考湖北卷解析

2012年高考已拉开大幕,7日中午,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两位语文名师刘纯老师和王乃中老师第一时间在微博独家 点评了本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说明了其破题立意的角度及升华方向,并结合往年题目说明了高考作文需要关注的重点。以下为2012湖北卷高考语 文作文点评微博内容汇总:

湖北卷:【从杜甫书信说起。现在科技发达,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一些方式正在消失。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传统书信交流,你怎么看?】从书信谈到科技发展与传统的关系。继去年《旧书》之后,今年的题目其实是更直白地提出了科学技术与人文传统之间的二元关系,科技的信徒自然可以支持这种以旧换新的新老更替,而怀恋传统的人也可以去感叹往日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无以为继。二者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此外,更好的办法是把科技和人文结合起来谈。科技可以影响生活方式是一种现实,可以影响文化和思潮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但科技和人文各自的边界在哪里?科技并非万能,也并非可以秉持科技进步为神圣观念而抹杀和忽视人文关怀。若能谈到这个深度,那么文章已相当了得。另一个角度则是不多关注科技,而关注现实所处的时代。21世纪是大变革的世纪,我们正目睹很多事物的出生和消亡,因此,如何把握“往日传统与当今时代”之间的关系也是考生可以亲身体会到的升华方向,比如北京二模提到的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比如去年题目指向曾被热议的电子书与纸书等。就这个题目有感而发多说几句,刚才在广东卷点评里提到北大辩论时代流传的那句名言,其实就出自“传统媒体是否会在信息时代逐渐消亡”的辩题,因而才有“一个时代”之论,关注时代,关注人文,请高中生们在做题之余认真去做到这两件事吧。(王乃中)

个人以为,湖北依然出了今年高考最好的题目。与去年有传承性,有人文思考,有情怀,有当下意识。这才是高考作文应该考的题目。(刘纯)

篇2:2024年高考湖北卷解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目点评: 点评一:

今年湖北卷是非常非常少的出现了一道应该说是话题作文,话题是“上善若水任方圆”,在下面有一小段文字,说的是用先牛奶的盒子和装矿泉水的瓶子、装酒的瓶子做比较,方圆之间,各得奇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这个是不是按照命题人的思想方式我们来作文呢? 首先前面给的材料是一种提示,而不是一种限制,所以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看到题目中的启发,有哪些地方你是没有想到他帮助你去把它完成你的联想和想象的。但是这个题目是很明确的,就是一反顾眼为话题,如果对方圆不太懂,签名加上一种解释,各种器皿有方的、有圆的,最后他说的不止器物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所以后边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吧,该方的地方方、该圆的地方圆。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两种态度,应该怎么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个题就是在谈人生、谈社会。但是你必须是以方圆为话题,你是在方圆这个题目中去演绎表达你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我觉得这是今年非常好的一个题目,好就好在他给同学的思维的原点和踏板,或者说明的窗口是清晰的,必须透过方圆这个窗口来看生活和人生,而不是模糊的。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前面的解释,有点解释不是特别的贴切,例如你装什么是方的、装什么是圆的,我觉得只要不是因为装什么东西,而因为这个盒子往往是纸做的,瓶子往往是玻璃或者塑料的,就是往往是它的材质决定它是方和圆,所以这个解释装什么有点勉强吧,但是这并不影响写这个作文。

点评二:

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延续了新材料作文命题模式,但又将过去的材料加命题形式变成了材料加话题的形式。“牛奶”“矿泉水”“酒”,皆为水性物质。“方盒子”“圆瓶子”,因物而变。作文材料用了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人生的“方圆”做铺垫,立足于考生生活经历,却又超尘脱俗,将立意定位至奇奥精深的处事之道——方圆哲学。此命题既“贴着地面飞行”,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又“在云端跳舞”,有利于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笔者根据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经历可以推断,本次高考将有不少于百分之七十的考生选择写议论文。那么,这道作文题有哪些切合题意的立意呢? 其一:上善之人,要像水一样以柔克刚,随圆就方。做人治事,应当方圆并用,当圆则圆,当方则方。圣医孙思邈主张的“治事合乎至德”,“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曾国藩家书》有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黄炎培给其儿子提出:“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而《菜根谭》则更是道得明白:“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末世将乱的时代)当方圆并用。”

其二:为人需“方”。“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是一种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根本。它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规范。“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金钱美色引诱不得,权贵势力淫威不得,方为正气。方正做人就是我们的内心要秉直无邪,凡事都必须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而令人诚服、信服、折服、佩服。方正做人,心胸坦荡!快乐无限!其三:处事需“圆”。“圆”是通融,是弧线,是润滑。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圆是没有角的,因此不伤人,当然也不易自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要掌握分寸,把握好度。人生就像《红楼梦》里说的一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处理人情事故干练而通达,才算得上是文章。而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无方,世界便无秩序,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便不能自理。只有方圆相济,当圆则圆,当方则方,这个世界才会和谐。因此,方圆人生,就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度,就是一门兼顾情理的艺术。为人处世可以外圆内方。方与圆要各守疆界,恰到好处。

篇3:2024年高考湖北卷解析

(A)77(B)49(C)45(D)30

这道高考题采用新定义、新概念立意设题,用数学语言中的符号语言表述,严谨简洁,清新自然,试题设计精彩灵动,新颖别致,将新定义的集合运算与整点问题,向量平移、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等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考查方式创新却不偏怪且解法多样,能有效地区分考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潜力,是一道具有很好选拔功能的优秀试题.下面是笔者对这道题的思路分析和求解方法,意在抛砖引玉,切磋交流.

思路1:(直接法)集合A,B均表示平面区域内的整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所构成的集合,根据题设确定出集合A有5个元素:(-1,0),(1,0),(0,0),(0,-1),(0,1);对于集合B,由|x|≤2,|y|≤2,x,y∈Z可知x=-2,-1,0,1,2,y=-2,-1,0,1,2,因而集合B的元素共有25个:.(-2,-2),(-2,-1),(-2,0),(-2,1),(-2,2),(-1,-2),(-1,-1),…,(2,-2),(2,-1),(2,0),(2,1),(2,2).

根据集合AB的定义,确定新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类来进行:

第一类:x1=y1=0,此时x1+x2=x2,y1+y2=y2,用这种方式得到的每一个元素(x1+x2,y1+y2)=(x2,y2)∈B.这一类的元素与集合B的元素完全相同,有25个.

第二类:x1≠0,y=0,此时y1+y2=y2,(x1+x2,y1+y2)=(x1+x2,y2),其纵坐标与集合B的元素(x2,y2)的纵坐标相同,当x1+x2=-2,-1,0,1,2时,其对应的元素(x1+x2,y2)与集合B中的元素相同;当x1+x2=时,对应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不同,这类新元素为(-3,-2),(-3,-1)……,(3,1),(3,2),共10个.

第三类:x1=0,y1≠0,此时(x1+x2,y1+y2)=(x2,y1+y2),其横坐标与集合B中的元素(x2,y2)的横坐标相同,这一类亦有10个新元素.

综上,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25+10+10=45,故选(C).

思路2:(向量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一有序实数对唯一表示.集合A、B中的元素是平面区域内的整点,因此集合A、B也可看成是向量组成的集合.定义集合

={(x1+x2,y1+y2)|(x1,y1)∈A,(x1,y2)∈B}实际是平面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由题设可知集合A中有5个向量:

集合B中的向量有25个:b=(-2,-2),(-2,-1),…,(2,1),(2,2).

当a=0时,a+b=b,通过这种运算得到25个向量,这25个向量与集合B中的向量完全相同.

当a=(-1,0)时,a+b=(-1+x2,y2),通过这种运算得到的25个向量中只有5个新向量(-3,-2),(-3,-1),(-3,0),(-3,1),(-3,2);同理,当a=(1,0)或(0,-1)或(0,1)时,a+b均只产生5个新向量.

因此,集合中共有25+5×4=45个向量,即集合AB中有45个元素.

思路3:(数形结合法)集合A中的5个整点是坐标原点及单位圆与坐标轴的交点,集合B所在的平面区域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边长为2的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与坐标轴平行,集合B中的25个整点均匀分布在正方形区域内(包括边界),如图1所示.

根据集合AB的定义,运算实际上是将集合B中的所有点作如下处理:先是所有的点不平移,再将所有的点分别向左右上下各平移一个单位.

将B中的任意一个点向左平移一个单位时,只有左边界AD边上的5个点“产生了”5个“新”点,其余的点左移一个单位时,尽管位置变化了,但这些点仍在集合B所在的区域内,且与其他的点重合;同样将B中的所有点向右平移一个单位时,只有右边界BC边上的5个点“产生”5个“新”点,共得到10个“新”点.同理,B中的点上、下平移一个单位时亦得到10个“新”点,所以集合AB中共有25+10+10=45个点,故集合AB中有45个元素.

思路4(变量替换法)令X=x1+x2,Y=y1+y2,由x1,y1,x2,y2∈Z得X,Y∈Z.

因为x12+y12≤1,|x2|≤2,|y2|≤2.

所以-1≤x1≤1,-1≤y1≤1.-2≤x2≤2,-2≤y2≤2.

所以-3≤x1+x2≤3,-3≤y1+y2≤3.

由X=-3,-2,-1,0,1,2,3,Y=-3,-2,-1,0,1,2,3可知整点(X,Y)共有49个.

由x21+y21≤1可知x1,y1不能同时取到最值(否则x21+y21=2>1与x21+y21≤1矛盾),因而X,Y亦不能同时取得最值,所以整点(-3,3),(-3,-3),(3,-3),(3,3)不是集合AB的元素,故集合AB中的元素有49-4=45个.

以上从多个视角对同一问题进行剖析,得到多种解法,殊途同归.

篇4: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听力仍然选择了对话和独白两种形式,难度与往年持平。试题所选素材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幽默且较为生活化,考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此外,录音中人物说话的语音、语调及语速都与其对应的场景十分相符,增强了表达效果,有助于考生融入语境,更好地理解录音内容。由此看来,考生在听力部分应该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1. 细节题为主,但亦需整体把握。一般来说,听力题的顺序都是按其考点在录音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设置的,虽然2014年听力的考点以细节题为主,但考生同样需要整体把握录音内容,才能够准确答题。比如第12题:

Why is Lucy in low spirits?

A. She hasn't made a plan.

B. She hasn't realized her dream.

C. She hasn't become a good waitress.

【解析】本题虽考查细节,但考生无法从录音中听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需要通过理解整段对话,特别是最后几句话的内容来推知答案。

W: I didn't grow up to be a good waitress! That was never the plan. The plan was to be a lawyer.

M: OK. You're a young woman. You can still do that.

W: Can I? A 32 single mother who didn't even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由这几句对话可知,女士(即题中的Lucy)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师,而不是一个优秀的服务员,她心情不好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未能达成,因此答案选B。

2. 选项的干扰性强。部分题目中的非正确选项也在录音中出现,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干扰。但只要考生在听之前对题目及选项有所了解,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去听,便不难排除干扰选项。比如第8题:

What is lying on the railway tracks?

A. A man. B. A rock.C. A trunk.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在录音中,女士问道:“Look, what's that on the railway tracks, David? A rock? A man?”而男士回答:“Oh, it's a tree trunk!”不难发现该题的三个选项在录音中都出现了,错误选项干扰性较强,但只要提前浏览过题目及选项,对录音中可能出现什么内容心中有数,还是不难做出正确选择的。

1. 养成听前做好准备的习惯。提前浏览题干及各个选项,对考点进行大致了解,以便在听录音的时候有的放矢。

2. 平时多练习。建议大家选用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听力训练,针对性更强。

3. 重视相关词汇的积累。平时不仅要多听多练,还要注意总结听力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及固定搭配,降低听力和理解障碍。

(左婷)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单项选择题目总体难度不大,选项中没有超纲词,考点也和2013年基本一致,依然考查名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具体分布请参见下表。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单项选择考点分布表

1. 寻找近义词/对应词。所谓寻找近义词/对应词,指的是在四个选项里寻找与题干中重要信息词语义相近或者相对应的词。一般来说,题干中的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有实际含义的词往往是考生需要找的重要信息词。比如第21题:

Her for writing was a desire for women to get the right to higher education.

A. motivation B. qualification

C. talent D. technique

【解析】本题第一个for是“对于,为了”的意思,题干句意为:她写作的 是使女性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愿望。由此可见,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词是desire,而选项中与其意思最相近的是motivation,意为“动机;动力”,故正确答案为A。

再比如第24题:

The old rules have to be because they only applied to the circumstances that existed when they were made a hundred years ago.

A. developed

B. established

C. observed

D. revised

【解析】题干句意为:这些过时的规则得 ,因为它们只适用于100年前它们被制定时存在的那些情形。由此可知,题中的重要信息词是old,四个选项中与其相对应的只有revise (修订;修改),故正确答案为D。A项意为“使发展;使完善”,B项意为“制定”,C项意为“观察”,都不符合题意。

2. 利用上下文语境。当考生通过寻找近义词/对应词的方法依然不能确定正确答案时,可以考虑利用上下文语境的方法解题。比如第22题:

nlc202309051343

When Richard said, "You are much more agreeable and prettier now," Joan's face turned red at the unexpected .

A. command B. comparison

C. compliment D. contribution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理查德说了一句话,他说琼比以前更亲切(agreeable),也更漂亮(pretty)了。而这个出人意料的 使得琼的脸变红了。有的考生可能不认识agreeable,但pretty的比较级prettier还是很容易识别的。通过前半句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compliment (恭维,赞美)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C。

3. 对比排除法。考生如果在解题时遇到选项里有不熟悉的词语用法或不太了解的词语搭配,难以做出选择时,则可以考虑通过对比排除法解题。比如第25题:

I've been trying to phone Charles all evening, but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network; I can't seem to .

A. get through B. get off

C. get in D. get along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以get为中心词的动词短语。如果考生对这四个短语的含义不是非常熟悉,可以通过对比四个介词的意思来判断出正确选项。A项中的through意为“穿过,通过”,B项中的off意为“离开;下来”,C项中的in意为“进去,进来”,D项中的along意为“沿着,顺着;和……一起”。题干说“我”给查尔斯打了一晚上电话,但是网络好像出了问题,导致无法联系到对方。通过对比可知,四个介词中最符合句意的应该是through,而get through正有“接通电话”之意,故正确答案为A。

近三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单项选择考查的重点始终是考生对单词含义的理解、近义词辨析、形近词判断、对句子语境的把握以及对熟词僻义的掌握,因此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有意识地运用上述方法训练自己解题的能力,并多思考题目的考点和解题关键所在。另外,大家在背单词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同义词、近义词以及词组进行归纳和总结。

(陈晶)

与2013年不同,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文章的选材又回归了传统的夹叙夹议文,而没有继续选用纯记叙文,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此外,从文章词汇及句式上来看,2014年文章的难度与2013年的相比也略有上升。从考点来看,2014年完形填空主要考查了实词,而虚词和短语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具体分布请参见下表。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考点分布表

1. 文章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由于完形填空所给文章的不连贯、不完整性,考生需要根据文中的线索,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并根据上下文逻辑推断出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完形填空选用的文章上下文逻辑性较强,考生只要紧扣文章线索,认真分析,应该不难找出正确选项。比如第50题:

One evening, standing under a jeweled sky, I found myself 50 for all the hardships.

A. desperate B. ready

C. suitable D. thankful

【解析】近年来完形填空所选的夹叙夹议文的结尾通常都是对文章所述之事进行议论,而本题恰恰就是要考生选出“我”对所经历之事的态度。前文说的是“我”经历了事业上的失败,后住进条件简陋的森林公园露营地,做起了公园负责人的普通工作。然而,“我”和妻子共患难的经历却使“我们”心灵相通,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因此,由上下文可知,“我”对所经历的困难怀有一种感激的心情,故正确答案为D。

2. 考题多为原词复现或是同义替换。完形填空中需要考生填入的词有时是上下文中出现过的词或是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这类题目比较简单,只要仔细在上下文中搜索细节信息便能找到正确答案。比如第49题:

Living in the tiny 49 with no television, we sat close together reading and talking.

A. truck B. park C. house D. camp

【解析】文章第一段提到“我”和妻子headed north in a camping truck,第五段描述风rocking our little truck violently,紧接着在第六段描写到“我”和妻子在经历了恶劣天气后学会了survive in our truck,前文中多次表明“我”和妻子待在truck中,由此可知正确答案应为A。

综上所述,建议大家在备考时多关注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另外,不难看出完形填空选项的词汇都是一些常见词汇,其主要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词汇基本意思的掌握以及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因此建议大家在学习词汇时注意准确把握词义,多积累常用词和高频词,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在语境中运用这些基本词汇的能力。

(左婷)

与2013年相比,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的阅读理解难度略有上升,主要体现在总词数有所增加,缩短了考生普遍认为容易得分的记叙文的篇幅,增加了考生常常难以驾驭的说明文的篇幅。就题型来看,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依然是考查重点,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也有涉及,不容忽视。具体题型分布请参见下表。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阅读理解题型分布表

nlc202309051343

1. 词汇量增加,需抓住关键细节。2012~2014年湖北卷阅读文章总词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2420、2668、2673。这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显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考生可通过略读、跳读、扫读、回读等方式来提高阅读速度。此外,阅读理解毕竟要落到解题上,所以在读文章前一定要先读题目,确保能够抓住对解题有帮助的关键细节。

除此之外,我们从前面的阅读理解题型分布表中也不难看出,湖北卷阅读理解题中细节理解题居多,占到了总题量的一多半以上,这自然也要求考生注意文中相应的细节。而细节理解题中有不少是经原句转换词语而来的,若考生能通过寻找同/近义词的方法来解题,便能提高解题效率。比如第55题:

London's newest skyscraper is called the Shard because of .

A. its cost B. its size

C. its shape D. its height

【解析】原文第二段描述道:So the building has an unusual shape. It looks like a very thin, sharp piece of broken glass. And that is how the building got the name: Shard. 题干中的is called和because of显然分别可以视为由原文中的got the name和that is how转换而来,那本题的答案必定就在这句话中。根据原文的意思可知,大楼因其不同寻常的形状(unusual shape)而得名,因此正确答案为C。

2. 长难句多,需化繁为简抓主干。2014年阅读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数量有所增加,可能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因此如何准确分析和理解长难句便成为答好阅读理解题的关键之一。对于长难句,建议大家用结构分析法来进行处理。所谓结构分析法,是指抛开长难句中的从句等复杂结构,找出句子的主干,拎出其主谓结构。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去从句找主句,层层分清定主谓”。下面我们以C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为例来看一下如何运用结构分析法。这句话如下:

If some individuals are unable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others because they don't associate with the knowledgeable individuals, or they are too shy to use the information once they have it, information may not travel between all group members,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ulture based on social learning.

【分析】考生如果看到类似这样的长句,可以用结构分析法来一步步简化。第一步,去掉从句部分。经过分析可先去掉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If some individuals are unable to get information from others because they don't associate with the knowledgeable individuals, or they are too shy to use the information once they have it. 第二步,将主句中的附加成分去掉,找出句子的主干。去掉从句后剩余的部分中还含有分词短语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ulture based on social learning,将其去掉。第三步,确定主谓。一般来说,去掉附加成分后的部分就是句子的主谓结构。此处,剩余部分构成了主谓结构:information (主) may not travel between all group members (谓)。经过分析可知,这句话讨论的是信息在(社会)成员间传递的问题。前面的if从句说的是信息无法传递的原因,而后面的分词结构说的则是信息无法传递造成的结果。

3. 选材广泛,时代性强。本试卷阅读理解A篇为记叙文,讲述了如何通过教育改变一个问题少年;B篇为议论文,文章内容为评论家对伦敦新地标褒贬不一的意见;C篇为说明文,文章通过动物行为折射人类文化的形成;D篇为游记,讲述了作者游览泰国一个海滩的经历;E篇为议论文,文章论述了电梯是如何改变现代生活的。五篇文章体裁丰富,选材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备考建议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大家在平时注重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应对各类阅读题目。此外,大家还需要广泛涉猎各类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熟悉相关词汇和行文思路,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并帮助解题。

(左婷)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的完成句子部分总体难度不大,所考的绝大部分是常考考点。其中,非谓语动词依然为考查热点,一共考查了两道题:71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78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定语。情态动词、时态、语态各考查了一道题:77题考查情态动词should;72题考查现在完成时;75题考查被动语态。三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都进行了考查:75题考查定语从句,80题考查状语从句,74题考查名词性从句。此外,it作形式主语、倒装句和同级比较也有涉及:73题考查了it作形式主语,79题考查了完全倒装,76题考查了as ... as引导的同级比较。

真题精讲

下面我们挑选第73、75、76这三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进行讲解。先来看第73题:

nlc202309051343

Sometimes to use examples to explain abstract concepts. (helpful)

有时候举例也许有助于解释抽象的概念。

【解析】本题考查it作形式主语的用法。句中真正的主语是动词不定式to后面的内容,由于真正的主语比较长,位于句首会使整个句子显得头重脚轻,因此句首用it作形式主语,来代替真正的主语。故空格处应填入it may/might be helpful。

再来看第75题:

He's the only student in the class to take part in the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select)

他是班上唯一被选上去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同学。

【解析】本题考查限定性定语从句和被动语态。分析可知,先行词student前面有the only修饰,因此要用关系词that引导从句。此外,先行词student为单数,与动作select为被动关系,且该动作已经完成,因此空格处应填入that has been selected。

最后来看第76题:

No othe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had as the growth of electronics on so many aspects of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mpact)

没有哪项技术的发展像电子技术这样,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过如此重要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as ... as结构引导的同级比较,其结构为“as + adj. + a/an + n. + as”。另外,本题也可以选用such ... as结构,不过结构要变为“such + a/an + adj. + n. + as”结构。因此空格处应填入as great an impact或such a great impact。

备考建议

完成句子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考生要想答好这部分考题,需要对时态、语态、动词形式、从句等非常熟悉并能运用自如,而这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练习,多积累,多巩固。

(陈晶)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的短文写作题继续采用半开放式的命题形式,但在题目的表述上有了较大的变化。2012年和2013年的写作题目都是哲理性很强的名言或谚语,而2014年的题目则简洁易懂,减少了考生因理解困难而写偏题的情况。

写作技巧

1. 审清题,再下笔。写作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是审题,审题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考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否切题。2014年的写作主题是:Small things make a big difference. The small things we do can make us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society. (小事情能产生大影响,我们能够通过做小事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个主题通俗易懂,考生只要把握住small things和a responsible member of society等关键信息,就不会写偏。

2. 举例要贴近主题。在举具体实例时,考生要注意实例一定要围绕主题且内容一定要符合逻辑。同时还要注意时态,比如如果描述的是过去的事,则要采用表过去的时态。

3. 尽量避免使用中式英语,适当尝试使用复杂句式(如三大从句、倒装句、it作形式主语、不定式或动名词作主语等),为文章增加亮点。比如在概括2014年的写作论点时就可以使用it作形式主语的结构,写成:It isn't hard to grow up into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society.

备考建议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除了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外,还需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地道的表达用法,并将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练习中。预祝即将参加2015年高考的同学考出优异的成绩,金榜题名!

(陈晶)

篇5:2014高考作文解析(湖北卷)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目,以“爬山”为材料,看似重复的几句话,类似“小马过河的故事”套路,实则强调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力。风景的好与坏,就像旅行一样,主要在于旅行者的自我的判断,心境、眼界往往决定境界。否则,旅行地永远是一个遗憾:到达是遗憾,只是向往而未到达也是遗憾。其实,有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本身就是遗憾,完美只是一种方向。要想想明白,那就得需要培养自我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判断,独立处事的能力,切莫人云亦云;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要有自己的 思想。客观地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湖北作文题目较为务实,侧重考查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题目既贴近生活,也蕴含生活哲理,可叙可议。

一、试题点评。

高考作文命题有一些遵循的原则,就内容而言,就是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显然,这个作文题紧扣了这个原则,是一个关于“人生问题”的命题。相同的景点,对于不同游者,各有看法,各有取舍。由此推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文化素养、立场观点的不同,对事物会有绝然不同的取舍与看法。

二、试题分析。

新材料作文,早就打破了“旧材料”作文,立意上单一的束缚,在立意与角度方面解读为:“没有最佳立意,只有最佳角度。”要想在选取角度上得较高的发展等级分,就要做到“角度新颖”。此外,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分析清楚材料中的“要素”与“关系”。这则材料包含的要素有:“下山的人”、上山游客、风景、路途(山下、山腰、山顶)。而风景这个要素有一个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渐进关系;路途这个要素有一个远与近,难与易的关系。弄清了材料的要素与关系,角度也就来了:

1.从“下山的人”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不同的人对事物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2.从上山游客的要素,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到达峰顶”等;

3.从风景的要素,还可以写“无限风光在‘顶’峰”;

„„„„

上面这些,属于一般角度,因为大多数考生都会选取这些角度来立意为文。

我们能不能放开思路,从分析要素的关系与要素的比喻义、象征义入手,另辟蹊径,探微入幽,从下面这些角度立意呢:

1.人生的境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小景,——人生的最初境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是中景——人生的第二境界;“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是大景——人生的至高境界。

2.我们还可以和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相对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3.学习亦如登山:“云海茫茫,群山隐约”的壮丽景色,只有不断攀登,直达“山顶”才能领略得到。

4.“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篇6:2024年高考湖北卷解析

20湖北卷高考作文解析、命题趋势预测、作文点评【2】

张慕元【武汉二中】

四、二类作文点评

1、站在十八岁的门口

湖北一考生

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作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人生。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学习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他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

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驶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

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给风,

把桨留给浪,

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点评】

本文感情真切,联想丰富,人生体验细腻。语言生动传神,内容朴实自然。本文亮点颇多。如扣题紧:回顾既往,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抒情散文表达形式的选择,给了作者展现才气的平台,让我们在“十八岁的门口”,见到了他的青春风采,才情理想。如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如形象:情理寓于叙事,哲思寄寓意象,如“风铃”如“大海”,如“帆”与“风”“桨”与“浪”,如“船长”。能在那种考试氛围中写出这样的文章,难能可贵。

略有不足之处是:内容有些空洞,作者有很强的生活概括能力,对过去的生活用排比句进行概括,虽然简洁全面,但是,却给人不具体的空虚之感,罗列的方面很多,但给人的印象不深,难以激发人的共鸣。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写几个形象的镜头,那么,文章会更完美。(得分:二类上)

2.站在绝境的门口

湖北一考生

当奔跑的藏羚羊被凶狠的狮子追逐到险峻的悬崖边,当奔腾的流水撞上横跨河道的顽石上,当巍峨的大树遭遇了猛烈的狂风暴雨……绝境的大门可谓无所不在。

然而,绝境是风雨,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彩虹;绝境是冰雪,冰雪浸后是梅花飘香;绝境是茧,破茧而出的是美丽的蝴蝶……

“顺境造就幸运儿,而绝境造就伟人。”贝多芬是音乐界的奇才,二十几岁就写出了三首交响乐。可是挫折也随之而来,他失聪了,这无疑是对一个音乐家的巨大打击。站在绝境的门口,可他没有向绝境低头,他用了一根筷子一头抵住钢琴,一头抵住牙齿,用来“听音乐”。经过一个个春秋,一曲曲乐章震憾世界,他成功了。绝境教会他自强不息、坚持……绝境使他永不懈待,勇往直前,使他学会粉碎一切困难,通往了成功之路。

刘翔在从事跨栏之前曾经是一个跳高运动员, 可是教练对说:“真可惜,你的腿再长五厘米就好了,这样顶多是一个亚洲冠军。”刘翔站在绝境的门口,这并没有打消刘翔的信心,他反而另辟蹊径选择了了跨栏行业,经过日日夜夜的努力,他终于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挫折给了他人生的转折。刘翔遭遇了绝境,可是,他勇敢地跨越了绝境,将他“打磨”的更完美,更优秀。

司马迁站在绝境的门口,不是低头丧气,而是激励了意志,奋发向上,谱写了新的历史。

……

当曾经壮丽的山河被外族铁骑践踏,当无能的当权政府厚颜无耻地投奔侵略者,当英勇的人民起义陷入不断爆发再不断遭到镇压的循环,当人民的生活只能用“饥寒交迫”、“民不聊生”来形容时,还有什么比绝境更适合描述这样的旧中国社会呢?此时,中华民族站在了绝境的门口,中华民族曾经旺盛的生命力似乎就要燃烧殆尽,走向枯萎。可是那些的爱国志士仁人在此绝境的重压下,选择了奋起抗争,带动全体中华儿女,一次又一次将绝境中的祖国拯救了出来。我们的中华民族因此百折不饶,永远生机勃勃地屹立于这块神奇的土地。

一场8.0级的强力地震在汶川爆发,而连绵的阴雨又阻隔了外界的救援之路,这对废墟下一个年幼的孩子不啻为绝境。然而郎铮――一个不过四岁的孩子始终坚信着自己会存活下去,这股强大的信念陪伴他度过了废墟下的魔鬼般生活。当他自己被救出时,他用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回报了解放军的援助与自己的信念。在那场天灾之中,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这样的顽强与坚定,中国人站在绝境的门口再一次表现出了非凡的气概和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让全世界为之感叹,肃然起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站在绝境的门口,不要悲观,不要气馁,让我们跨越绝境,转化成自强的动力飞向成功的顶峰吧!

【点评】

本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文章围绕“站在绝境的门口”来行文,首先是选择的角度比较成功,作者平时显然写过类似的作文,遇到这个半命题的题目,发现填上一个“绝境”就十分合适。这是比较灵活的审题方法,化难为易了。虽然从立意上看并不新颖,但文章依靠丰富的内容,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平时的积累,还结合了现实生活,很轻松地写出了一篇不错的作文。本文文笔优美,比喻精辟,寓理于形象的事物之中,增强了说理效果。列举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十分恰当,发人深思。整体上的结构安排,提出观点后,由个人到民族国家,由浅入深,比较合理。

不足之处也有:文章的前半部分的内容从贝多芬到司马迁,有些凌乱,最好按古今中外的次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另外,本文的事例很多,但分析略少,观点一般,警策性不够。(得分:二类中)

3、站在机会的门口

湖北一考生

每个人的人生起点,都是一张纯白的纸,我们每度过一个365天,都在为自己的人生涂上各种各样的色彩。许多人会因为无法出人头地,一直碌碌无为地生活着而抱憾终生,他们常常都会感叹自己没有遇到好的机会,而很多人却因为把握住了机会而一举成功。

其实,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机会。难道,自认为失败的人生,真的是因为没有遇到好的机会吗?或者,这只是一种逃避的借口?又或者,因为粗心大意或者准备不足,我们站在机会的门口却并不自知。

曾经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一批人去应聘,在办公室内发现了一张揉成团的废纸,多数的应聘者视而不见地走开了,而有心的应聘者却将它丢到了废纸篓内,结果当然是个人素质较好的后者应聘成功。因为,这其实就是招聘单位所出的一道考题。由此可见,机会其实随处都在,站在机会的门口,是要视而不见地走开,还是把握住时刻迈过门槛去,就得看每个人能否把握了。

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说,我们站在一道门前,而门内的机会,是我们抓住就可能获得成功的基石。空想是不能得到认可的,不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地充实自己,当机会来临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实力不够而与它失之交臂。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平凡无为的人生归咎为老天的.不公,而应该审视自己,才会获得进步。

高考,何尝不是人生中遇到的一次机会,参加考试的每一个学生,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机会,只有平时努力了的人,才能在此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从而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抓住了一次的机会就洋洋自得,认为自己不需要继续努力了。因为每得到一个机会,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条新的起跑线。如果我们在获得成功后骄傲自满,那么,也许正在给其他的竞争者提供战胜甚至淘汰我们的机会。人,只有在不断的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道路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也许,机会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均等。但是,机会往往亲睐有准备的人。能把握住机会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相信当我们站在机会的门口时,一定能够顺利通关,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点评】

今年写写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受的记叙文和散文很多,大概是这易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比较好写。写议论文的不多,能够写好的更少了,本文算是一篇比较好的议论文,也属于难能可贵。

文章选点好,站在机会的门口,很切合题意,有易于发挥。这个点选中后,就比较易于上手了,转化成了谈“要抓住机会”这个话题,这是平时司空见惯的训练题目,比较好写,审题很成功。全文围绕抓住机会这个核心话题来展开,分别分析出了:人有很多机会,要用良好的素质来抓住机会,不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地充实自己就不能抓住机会,高考也是一个机会,抓住了一次机会不要洋洋自得,要继续努力。因该说内容是比较充实的,层次很分明,有一定的说服力。

但是,本文的道理分析很不透彻。有见地的观点是“要用良好的素质来抓住机会”,其他都流于一般化,没有很富于启迪性的独到的见解。到底要怎样才能抓住机会?作者的思考显然不够,有很多重要的因素都没有想到,比如,“充分的准备”“锲而不舍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自信自强”等等。文章仅仅停留在表面。所举的事例少而不精当,说服力就不强了。如果能够结合林肯、罗琳等等善于抓住机遇的名人事例来讲道理,那就更精彩了。(得分:二类下)

附录1:其他佳作欣赏

以下是一篇古体长诗作文,被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我们可以欣赏,但多数学生不具备这种天赋,很难学习或模仿。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湖北一考生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A。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g,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篇7: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以下为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篇8:2024年高考湖北卷解析

一、试卷浅析

1.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 也是学生探索、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 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指标, 当然也就是高考首选目标。纵观全卷可见课程内容中集合、逻辑、函数定义、性质、图象、三角公式、向量、数列、不等式、直线与圆锥曲线、解三角形、计数原理、概率、统计、二项式、数学归纳法、极限、复数、导数、立体几何等知识无一遗漏地考查了。例如, 理科题题1、2、4、7、9、12、13、16、17、18、19、20, 文科题题1、2、3、5、6、15等分别考查了集合表示、向量相等、反函数、圆锥曲线及焦点、导数、奇函数、频数、概率、球面距离、分布列、期望、向量模、向量垂直、等差数列、棱柱、二面角、线面角等定义, 同时考查了复数运算法则、向量坐标运算、向量平移公式、三角公式、等可能事件概率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差等比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比较法、待定系数法、赋值法、数学归纳法、错位相减法、重要均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基本方法。

2. 知识交汇多, 容量大, 形式灵活新颖。

在有限的篇幅涵盖广泛的知识点, 这就增加了命题的难度。高考题常表现多个知识点的交汇, 从而增大容量, 增进知识的联系, 达到对学生转化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在试卷中很频繁。例如, 理科题题1集合、向量结合, 题3复数与概率结合, 题4三角、向量、奇函数结合, 题6二项式与极限结合, 题11不等式与方程结合, 题17三角、向量、最值结合;文课题题3三角公式与充分必要条件结合, 题9自定义函数与数列结合。至于综合题大题更是多种知识与方法交汇全面考查, 考查的形式灵活, 内化知识, 追索本源, 提高解读能力。例如, 理科题题1由集合的描述法到向量的基本定理、向量相等最后到集合的交集, 基础而又灵活, 题9不是单纯求导而是要求理解导数的发生及本质, 题10考核两个数列的公共元素设问却从图形的直观着手, 题13由立体到平面的转换, 落到球面距离的实质, 题15以特殊的分段递推关系式给出而不直接与自变量的建立联系, 需要分类和推理;文科题题9从高斯函数和小数函数符号定义出发联系等差、等比数列概念, 要求解读符号意义等。

3. 实现教学思想和能力的考核。

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养成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定义解读、运算数据处理、推理证明、数学建构等能力。考题中渗透了对各种思想和能力的综合考查, 从综合题题19、20、21可以得到集中体现。题19第一问考查了转化思想, 第二问则考查了错位相减法, 得出Tn后又转化到作差比较, 第三问考查数学归纳法, 融合了多种思想与方法。题20首先考查方程的思想, 第一问可以设立直线方程联立抛物线方程求解, 也可以利用向量设坐标列方程求解, 第二问依然是利用方程的思想, 先得出三个面积S1、S2、S3的等量关系, 进而用不等式放缩探索λ满足的条件然后取之证明存在性, 这里考查了方程的思想, 问题的探索能力和演绎证明能力。题21一、二问考查了符号的解读, 方程的思想, 待定系数法, 第三问以二次函数为载体数形结合, 对变轴定区间分类讨论利用绝对值不等式放缩。综合考查了解读能力、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可谓蔚为大观。从考题设置上将数列与不等式的结合命题前置到第19题, 降低了技巧性的难度, 但对思维的自然性和综合性却没有降低, 同时导数与函数命题压轴凸现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二、结合新课程变革对今后高考的展望

高中课程设置从结构到理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构上以模块教学排列, 分必修和选修。前者体现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必备数学基础, 后者体现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目标发展的空间选择性和自主性。理念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意识。而高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导向标, 因此在新课标倒计时的两年里, 命题必然在兼顾原有教材的内容下, 考题设置理念与新课程接轨, 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力度会加大, 追求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与掌握, 返璞归真, 去掉刻意的形式, 凸现本质, 强调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加强思想与方法的考查密度, 数学的应用性伸展空间更加明显, 淡化人为的繁难技巧。这也是广大教育者的共同期望。

三、对教学的思考

1. 落实基础、淡化形式、追求实质。

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首先得让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这当中老师要充分体现出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了解基本知识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和应用范围, 做到概念明晰、概念法则熟练而准确。备考复习中尤其一轮复习要逐章逐节落实概念公式和基本方法, 让学生去探索归纳总结, 这要比一味搞综合训练、老师讲大量的习题要好。毕竟习题讲不完做不完, 高考题常出常新, 无法讲到原题, 学生概念不清, 公式、法则不熟, 考试训练只是疲于应付, 老师辛苦学生痛苦, 劳而无功, 与教育的初衷相背。

2. 注重数学思想渗透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基础具备了, 就有了解读问题和综合知识的前提。我们应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类比、推理、计算、建构等能力, 让知识自然地延伸而非生硬地灌输。复习中不能以训练量为目标, 而应以问题的内涵量和价值为取向。教师应多设立问题, 做变式训练,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多思考把几个方面的知识交汇起来, 几个问题糅合重置, 加大命题的容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才是教学相长。

3. 突出创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无论怎么改革, 知识内容的本质是不变的, 创新与应用是永恒的主题。教育者要囿于神而不拘于形, 在基本知识与思想的精神上, 老师要突破书本形式局限, 大胆地设想新颖的命题与形式。例如, 自定义函数、集合、数列、运算、图象等, 并把他们着附到已知知识上, 就会有别开生面的情景, 如集合中的A-B、A+B、双曲线、抛物线的外部内部、差比数列、差分数列。把狭隘的思想从无所谓有的界定中解放出来, 就能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能使学生返观基础知识更深刻理解概念与方法的实质。2009年江苏卷题23, 上海卷题12、13、14、22, 湖南卷题21等都是好的例证。

4.

篇9:2008年高考英语湖北卷解读

一、2008年与2007年高考英语(湖北卷)试题对比分析

(一)调整后的试卷结构

以上试卷结构在湖北省已试用两年,即2007年和2008年。该试卷强调考查语言基本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言知识能力(多项选择、完成句子和完形填空)。

(二)命题思路分析及考点分布

1.听力内容力求贴近日常生活。

湖北英语卷一直强调贴近生活,特别注意到了命题时避免出现考生不熟悉的话题,力求全省公正。2007年听力中的独白与环境保护有关,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也很重视。2008年试卷中听力部分的独白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内容是有关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它把考生熟悉的中学生活和考生向往的大学生活进行了结合,让考生尽早了解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的差异以及新生在大学生活中要面临的问题,也有助于考生进入大学后能尽早适应。

2008年与2007年听力部分设问考点分布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可以看出听力命题注重的是对“是什么”的考查,这也符合听力的目的,即你听到了“什么”。

2.多项选择题是对英语各大词类(特别是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选词用字的考查。

2008年与2007年多项选择题考点分布情况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多项选择着重考查动词,其它只有微调。

3.完成句子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短语结构、句子结构以及各种语法知识的掌握。2008年考生在完成句子一题中要完成的部分,相对于2007年来说要短一些,所以考生的得分率也高于2007年。

4.完形填空题在整个英语试卷中,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题。它不仅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来准确理解短文的全文大意,而且要求考生熟悉所列选项的实际用法,然后根据上下文的逻辑,顺着文章的脉络正确答题。

2008年与2007年完形填空题考点分布情况如下表:

由此可见,完形填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尤其是考查考生对动词的掌握。

5.阅读理解题在试卷中所占权重较大。主要是要求考生能做到: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短语和分句的含义;

(4)根据文中的某些线索作出符合逻辑的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实行分省命题以来,2008年阅读理解中对划线部分设问的试题明显多于往年,且大大超过2007年。2007年有两道,2008年有五道。划线部分的语言形式也大为不同,2007年试卷中的划线部分都是动词短语,而2008年试卷中的划线部分一处为分词,一处为名词,还有一处为动词短语,有两处为句子。这相对于2007年来说,加大了阅读难度,需要考生花更多的时间根据上下文阅读并正确理解划线部分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6.书面表达主要是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写作。考生应能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以灵活多变的句型,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湖北省自使用调整后的题型以来,2007年、2008年两年的书面表达命题基本稳定,变化很小,均为给出要求和提示写信。2008年是要求写一封电子邮件,信的开头和结尾均已给出。

二、2009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关于听力题

考生平时要选择适当材料进行训练。听力材料不仅要涉及具体的时间、地点、数字、人物等,还应包括一些带有转折、让步、否定和虚拟语气等特殊句型的句子。考生在做听力题时,要放松心情,特别要注意捕捉以“what”疑问词开头的设问句。

(二)关于多项选择题

考生要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正确理解每道题的真正含义。平时的训练中要特别注重旧词新意,尤其是动词和动词词组的意思。

(三)关于完成句子题

考生在完成该题型时,首先要准确把握整句的大意和语言环境,然后选用正确的语法手段,完整地完成汉语提示部分,特别要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虚拟语气、特殊句式以及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

(四)关于完形填空题

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对每一篇精选的文章都要快速通读全文,掌握全文主旨大意,抓住结构、语义及逻辑三条线索来推断和预测答案。考生在选项填完后,一定要通读短文。从整体上检查结构、语义及逻辑是否一致,上下文衔接是否合理,特别要注意上下文的语气、语态,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五)关于阅读题

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选择的文章题材要尽量多样,要能理解内涵并注意语境,弄清文章脉络走向,掌握关联词的使用。阅读文章的设题大多数是要求考生又准又快地抓住细节。因此,考生要先对文章进行skimming,大概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再仔细研究文章后面的几道题,包括每道题的四个选项。然后有目的地对文章进行scanning,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行文思路及与设题有关的细节。要特别注重选择一些有猜词义、短语含义和句义的文章进行训练。

(六)关于书面表达题

考生在写作之前先应思考三至五分钟,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写作时,要注意遣词造句,词法上尽量用已学过的且较熟悉的词组、短语或成语,句法句式上,要长句、短句交错使用。注意行文连贯,尽量在语句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恰当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使文章在整体上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上所说也只是纸上一谈,关键还是要求考生平时能够扎实地训练和有效地积累。最后送给考生两句话:

上一篇:清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下一篇:音乐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