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探视制度

2024-08-16

危重病人探视制度(通用14篇)

篇1:危重病人探视制度

病人家属陪护、探视制度一般情况下只允许一名家属陪护患者。危重、临终患者经医生许可,可允许两名家属陪护患者。陪护人员必须具备陪护能力,患精神病、传染病者不得陪护。陪护人员必须服从医护人员指导,在查房,治疗时应主动离开病室,不得翻阅病历及其他的医疗文件,不得私自将患者带出院外,不得串病室,高声谈笑,全卧病床和吸烟,不准谈论有碍患者健康和治疗的事项,不可自请院外医生诊治或自行用药。探视人员(指陪护人员以外亲朋好友)须在探视时间内探视,探视者必须遵守医院的有关规定,正常探视时间为每天上午10时至晚上9时。探视人员要保持病房清洁卫生,禁止吸烟、饮酒,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等,学龄前儿童不宜带入病房。名贵宠物及活动物不准带入病房。4 危重患者的家属可持重、危通知单随时探视,如病情不允许探视须做好解释工作。一次探视不得超过两人,探视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6 陪护和探视人员要爱护公物,损坏或丢失物品要如实赔偿。

篇2:危重病人探视制度

一、病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l、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各级医师应当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2、各级医师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法定代理人或重要家属详细告知病情的严重性、预后、院方采取的抢救措施、需要代理人或家属配合的方式等等,并向他们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请收到者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病危通知书”一式三联,一联交给患者代理人或直系亲属,一联粘贴在该病人病历上,另一联送医务处备案。

3、对重危病人要加强三级查房,住院医师(含进修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查房。针对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副主任以上医师要在“病危通知”发出以后的三天内,每天对该患者进行查房,在病情需要时,随时查房。查房内容主要是病人当前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措施和方法。在病人病情突变,进行抢救时,应由当班最高年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

4、要按要求及时写好病程记录,重危病人(报病危病例)每天要有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记录病情演变及抢救过程(注明参加抢救的人员以及起止时间、方法效果等)。

5、对重危病人,每天除了口头交班,还要有书面交班,有的要进行床边交接班。

6、当疾病涉及—个以上科室时,要及时邀请会诊,涉及多科时,可组织全院大会诊或进行远程会诊,必要时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医务处要做好院内外大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

7、对重大的抢救病例,科室要成立抢救小组,由科主任任抢救小组组长;对特别重大的抢救病人,要成立全院抢救小组,由医院分管院长任抢救小组组长。主管科室为主,各相关科室、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一起参加,共同制订研究抢救方案,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8、医技科室、后勤保障部门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满足临床抢救病人的需要。

9、节假日,科室要安排好足够的医疗力量。

二、门急诊重危病人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工作须组织健全,分工周密,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二)、抢救工作事先要有充分准备,做好各种抢救的预案,抢救时应快速、准确,争取时机,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

(三)、抢救危重病员应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情况决定抢救组织工作。

1.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危重病员抢救应由急诊科主任(下班期间由值班医师或科二线班人员)和急诊科护士长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由急救科具体组织有关医师共同抢救,并上报医务处。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4.对送到抢救室已经呼吸和心跳停止的病人,除了向家属或陪送人员交待病情以外心肺复苏至少进行30分钟,如果无效须经家属或委托代理人同意(须有书面签字),才能放弃抢救。

5.对送到抢救室是无名氏或经济困难者,先做必要的处臵,然后联系家属或有关部门,必要时报请医务处、总值班。

(四)、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等。

(五)、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有明确分工,又耍密切协作,避免忙乱,不得互相指责、埋怨。应做到一科抢救,多科支援,一科主持,多科参加。

(六)、抢救工作中遇到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要随叫随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七)、—切抢救工作和会诊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八)、按照要求可执行的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土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处方。

(九)、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瓿、输血空袋等用完后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十)、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土要班班交接,并作记录。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十一)、病员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对已住院的急症病员定期追踪随访,以利提高救治水平。

(十二)、对经抢救病情稳定,费用不存在问题的病人,相关科室有空床应优先收治抢救室的病人;如在抢救室滞留超过48小时以上的上述病人,由医务处协调相关科室病人收治工作。

(十三)、检查总结,应由急诊科主任(或主管医师)或护士长于抢救后组织总结。内容如下:

1.病员到院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2.组织是否得力? 医护配合如何? 3.抢救中有何经验教训?(十四)凡发生下列情况者,应严肃处理:

1.抢救中不积极主动,不负责任,强调客观而延误抢救时机者。2.抢救中互相推诱,借故拒绝救治,造成不良政治影响者。3.听到抢救召唤,而借故不到抢救现场,或召唤后久不到场,因而延误抢救时机者。

篇3:危重病人探视制度

关键词:ICU,抢救护理讨论制度,效果分析

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 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后, ICU的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及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5月住院抢救病例876例 (即时讨论804例和每月一次讨论72例) , 其中男性496例, 女性380例, 年龄6~82岁, 住院天数1~27天。原发病:恶性肿瘤10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128例, 循环系统疾病306例, 呼吸系统疾病272例, 消化系统疾病96例, 中毒64例。

2 制度内容

2.1

建立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记录本

2.2 时间安排

即时 (小组长组织抢救人员讨论) 和每月一次 (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 部分医生参加) 。

2.3 讨论内容

围绕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能力和应急能力、医护和护士之间的配合、ICU的工作环境及急救药品、物品的准备是否方便抢救、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协调问题等。

2.4 讨论过程

①即时 (小组长组织抢救人员讨论) :参与抢救的护士报告患者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护理效果或死亡原因。小组长归纳总结, 制定或修改相应的措施, 汇报护士长并上交相关材料;②每月一次: (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 部分医生参加) :由质控员选取典型病例, 以多媒体形式简述病史、诊断、治疗、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护理效果或死亡原因、医生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等, 大家进行分析讨论, 制定或修改相应的措施, 护士长归纳总结。

2.5 改进措施

①修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抢救流程;②五常法应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1];③建立标准化的告知程序和良好的沟通制度;④抢救人员合理的组织分工;⑤护理病历的标准化、规范化;⑥护士应急能力培养: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 (简短的理论授课、分解训练、综合考核、播放录象并提出改进意见) [2]应用, CPR (心肺复苏) 资格认证。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4.1 护理病历的规范化、标准化

它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 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 也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3]。讨论中发现护理病历存在记录不及时、医护分离、药物剂量错误、未能动态反映患者病情演变的过程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 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每3个月组织全科护士, 学习护理书写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 并进行考核;②定期或随时召开病历书写研讨会,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③每年举办优秀护理病历比赛, 评选先进奖;④制定简捷、方便、全面, 并能体现ICU专科特点的护理记录单;⑤标准典型模式病历建立;⑥保持医护记录的一致性: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 抢救后进行记录前, 医护之间应进行认真核对, 特别是抢救、死亡、用药的时间及药物的剂量等;⑦组织护士学习药物的相关知识, 特别是药物的剂量。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 使护理病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实施前的90.1分提升到97.8分。

4.2 建立标准化的告知程序和良好的沟通制度

它是建立患者畅通的治疗通道和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有力保证, 以提高病人或家属满意度。讨论中发现存在护理告知不到位、告知流程不通畅、沟通方式不妥当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 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写字板、图表、摇铃、言语沟通等) ;②建立危重抢救病人护理通知单, 从护理的角度告知患者的病情、护理项目、护理可能的后果等;③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每天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护患配合、医疗费用等情况, 耐心倾听家属对医疗护理的需求, 理解他们的心情, 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若病情变化时随时告知。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 病人满意度从90.1分提升到98.7分。

4.3 保证抢救仪器设备药物的应急备用状态

ICU医疗设备先进、数量多、用药复杂, 病人的情况危急, 要求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争分夺秒, 要求保证仪器设备药物的完好率达100%。讨论中发现备用电源充电不及时、备用药过少、床旁缺呼吸皮囊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五常法”对抢救设备、药物及用物进行管理, 物品、药品标识明确, 归类放置, 并有专人管理, 做到日、周、月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 使抢救设备仪器、药物的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确保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抢救成功率从实施前的86.3分提升致93.6分。

4.4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

它们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讨论中发现流程过于复杂或与实际不符、CPR操作不熟练等现象, 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①每季度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抢救流程, 并不断地修定, 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简单化, 并与实际相符,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与考核。②CPR资格认证:针对抢救中部分护士CPR掌握不熟练情况, 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应用高仿真模拟技术 (简短的理论授课、分解训练、综合考核、播放录象并提出改进意见) 培训护士, 考核合格后发放证书, 并随时抽查。③培养护士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 合理调整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参数, 要求报警开关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但不能一味依赖监护设备所监测到的客观数据,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观感受。高危患者除颤仪应备在床旁, 室颤者应早期实行除颤, 有资料显示, 每延迟1分钟, 成功率下降7%~10%[4]。④严格筛选ICU护士:进入ICU工作的护士必须是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经各专科轮转、按ICU护士的要求进行考核后能胜任ICU工作者。⑤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护士, 不断提高护理评估能力和解决患者疑难问题的能力;所有仪器操作项项考核, 人人过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 护士的应急能力、理论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5 抢救人员规范合理的组织分工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它们是保证患者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促进抢救组织的协调性。由责任护士或护士长负责组织协调整个抢救过程, 并对抢救人员进行了合理的组织分工和站位安排。抢救时医生位于患者左侧床头或中间, 护士位于患者右侧床头、中间、床尾, 抢救车置于床尾, 制定2名、3名 (或3名以上) 护士配合抢救分工法;有2名护士参与抢救, 1名负责组织协调及按医嘱准备好急救药品, 另1名护士专门实施注射、给药、吸痰、心肺复苏等操作, 由医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抢救过程、用药情况等;3名护士配合抢救时, 由责任护士组织协调并拿取物品, 1名护士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并随时做好记录, 1名护士专门实施各种操作等。通过实行上述改进措施后, 提高了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 使年轻护士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较好的锻炼, 避免了抢救分工不明确导致的慌乱紧张现象,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纲目.现代管理“五常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179.

[2]孙长怡, 秦俭, 王征.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急诊医学领域应用初探[J].中国医院, 2007, 11 (5) :74.

[3]曲艳静, 孙娟.护理活动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3) :11-21.

篇4:危重病人探视制度

【关键词】实施;专人监管制度;危重病人;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06-01

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我院在最近两年实施了危重患者专人监管制度,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1]。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分别进行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每组各50例。男60例,女40例。护理组,年龄29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22±10.80)岁。对照组,年龄29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63±10.90)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就是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服务[2]。

第一,弹性排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工作计划表对自己工作时间需要负责的危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了解和护理监督,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记录,同时在记录中要规范自己的书写,这样便于其他护理人员能够在交接过程中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在护理期间,患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在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医师做好护理工作[3]。

第二,明确职责[4],护理人员在确定了自己所负责的患者后,就需要对患者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和管理操作,明确自己的责任,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三,尽可能的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就是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对患者的病情信息掌握不当,从而对护理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护理人员交接班过程中,前一任负责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情诊断记录等对下一任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同时对患者的用药量、不良反应、精神状况等需要进行很好的记录和告知[5],这样能够保证下一任护理人员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危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心态,正确的面对疾病,配合医护工作开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护理服务工作中,对危重患者开展辅助检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后,需要及时的汇报给临床医师,降低危重患者的危险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和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健康教育、急救管理、病房管理、護理书写记录和医院感染的护理质量结果分别是92.00%、92.00%、96.00%、96.00%和94.00%,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危重患者是属于我院的重症监护区域,该区域的抢救设备是比较齐全,通常情况下,危重患者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同时患者的病情是变化多段且负责的,因此对于这类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就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那么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护理纠纷事件,同时一旦护理不当,很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开展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危重患者,分别进行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结果发现护理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实施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对于提高危重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我院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极大的提高危重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小容,罗捷,廖花平,刘翠兰.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专人监控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09:12-14.

[2]戴晓珍,张立荣.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3:157-159.

[3]曲云云.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对ICU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305-306.

[4]吴益芬,郑艳萍.ICU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01:44-45.

篇5: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六、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七、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八、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人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九、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篇6: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1、抢救工作应由总住院或主治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 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2、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作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3、医护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4、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瓶、输液输血空瓶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查对。

5、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6、新入院或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填写病

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科,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

篇7: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制度

(1)科室护士长及监控人员对每位危重病人均要进行质量控制,有检查、反馈、改进措施、动态评价,责任到人。

(2)各科室建立危重病人专项检查记录本,主要填写科室检查内容、存在问题及反馈、改进措施、动态评价、病危停止时间、病情转归、得分情况、护理部检查情况。

(3)护理部有危重病人专项检查记录,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评价。

(4)危重病人护理合格标准为≥90分,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每月汇总合格率。

篇8:无陪护精神病病人的探视须知

精神病病人住院治疗大多无陪护, 且处于封闭性环境之中。家属适时探视, 对病人是一种心理支持。但有些病人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和病房管理不了解, 探视时扰乱病房工作程序, 影响病人病情, 并对病房的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为此, 应加强病人家属探视方面的健康教育。笔者特制订无陪护精神病病人探视须知, 现介绍如下。

①病人入院半个月以后的每周二、五下午为探视时间。②探视时可为病人准备香蕉、苹果、梨等含水分多的水果;可为病人准备各种汤与菜, 量不宜过多, 一次吃完为宜;忌油腻、辛辣、煎炒等燥热食品。③探视不宜带迷信汤水、草药之类的东西, 不宜带人参、鹿茸等补品。④探视时不宜将水果刀、玻璃制品、打火机、针线等危险物品交给病人使用, 不宜拿钱给病人使用。⑤探视时请不要围观、嘲笑别的病人, 请不要发烟给别的病人, 请不要代别的病人打电话或代购物。⑥探视时请查询病人的住院费用, 请及时缴纳住院费用, 确保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⑦探视时请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注意病人及自身的安全, 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工作人员汇报。⑧探视时如需带病人外出, 请先征询医生护士的同意, 并签字。⑨探视完, 护士对病人进行安全检查, 让病人进入病房后家属方可离院。

篇9:探视病人谨防副作用

下面介绍几例真人真事。

五十年代初,我的一位老友发生了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势较重。医生嘱咐我们遵守医疗保护制。我们探视时向患者介绍他家里和亲友的各种喜事,介绍某某战胜肺结核的经验,宣传加强体育疗法和营养疗法的作用。并给患者送些对防治肺结核有益的食品。由于亲友同医护人员合作,在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朋友痊愈出院了,至今未再犯病。

住在同一病区比我那位朋友轻得多的一个女患者,快出院时她表姐前来探视。因为不了解病情和患者心理,一见而就“啊呀!”一声:“你咋病成这样啦?!”并喔喔的哭了起来。还说:“你爱人听说你得了痨病,要跟你离婚呢。”这个晴天霹雳一下子把病人打昏了。女患者由此增加了忧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很快病情又恶化了,最后咯血而死。

一个小伙子患乙型肝炎,就怕变肝癌或肝硬化,偏偏几位不懂探视知,识的青年来看望他,并在小伙子面前谈起“某某变为肝硬化了”, “某某发展成肝癌了”。使小伙子的情绪更加低落,于是不计后果地喝酒抽烟,很快就把身体搞垮了。

刘村的王立本因胃溃疡住院,舅舅在探视时带了些油炸果子,还非逼外甥多吃点不可,结果是:王立本当夜引起胃穿孔,幸亏手术抢救保住了性命。

何富被家犬咬伤已快治愈了,姨娘闻信来家探视,叫他一定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几次找医生都不给注射,姨娘撒谎说“咬人的狗已疯了”!医生才给用上狂犬病疫苗,结果惹起严重疫苗反应,险些送命。

篇10: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模版]

1、为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病员,提高抢救成功率制定本制度。

2、抢救工作应由主治医师资格或以上人员主持。接诊住院医师发现病员病情危重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医师。各级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急救处置。

3、抢救过程中需请他科会诊或者协助抢救,应及时邀请相关科室参加,紧急情况可以口头或者电话通知。

4、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时会诊,应由总住院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同时将情况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在其他医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到达现场,指导抢救工作。

5、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6、因紧急抢救实施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医师应及时补开医嘱。

7、抢救过程应由责任医师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8、对于不宜搬动的急危重病员应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相应病房进一步处理,对立即需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经治医师应向病房医师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需转院治疗的按转院制度执行。

9、遇重大抢救、突发公共事件应按照相关预案的规定及时报告,组织抢救。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10、各科室应做到抢救器材、设备、药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检修保养,及时消毒灭菌,整理补充,班班清点交接,确保齐全完备,随时可用。

篇11:危重病人探视制度

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认识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陪同前往。

4、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等。

5、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6、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7、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8、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9、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篇12:工会探视慰问制度

为增强我司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增进员工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扶的团队精神,树立员工团结拼搏的正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到“喜有贺、难有帮、病有探、丧有悼”,同时使我司的工会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有章可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探视、慰问的范围和标准

(一)在职员工因工伤或生病住院在3天以上(不含3天),工会派人探视,送价值200元的慰问品。(一般一个内安排慰问一次,如属重大疾病再次住院、重大手术等特殊情况,可增加一次探视)

(二)在职员工去世的,工会组织相关人员吊唁,送花圈一个,并送其家属800元慰问金。

(三)在职员工直系亲属住院在15天以上(不含15天),工会派人探视,送价值300元的慰问品。(一般一个内安排慰问不超过三次)

(四)在职员工直系亲属去世的,工会派人吊唁,送花圈一个,并送慰问金500元。

(五)在职员工初次结婚的,工会派人祝贺,送价值1000元礼品。

(六)在职员工或配偶符合国家政策生育子女的,工会派人祝贺,送价值500元礼品。

(七)在职员工生日当天,工会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祝贺,并送价值200元礼品(鲜花和生日蛋糕)。

(八)在职员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需长期治疗的慢性重病,个人承担医药费较重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工会应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并视情况一次性给予500元至1000元困难补助金。

(九)因受自然灾害和重大意外,生活临时发生困难的员工家庭,工会派人慰问,并视情况一次性给予500元至1000元困难补助金。

二、探视、慰问的程序

(一)在职员工及其直系亲属伤病及亡故慰问、在职员工结婚生育,由员工所在部门向工会提出;在职员工家庭困难,由员工自行或由所在部门向工会提出。

(二)因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等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探视的,工会应向党委报告,合理确定探视次数和慰问标准。

三、不予探视、慰问的情况

(一)违反计划生育条例造成生活困难者。

(二)因受罚款处罚造成生活困难者。

(三)因购(建)房屋或个人不当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者。

(四)受法律法规、治安处罚以及公司纪律处分者。

(五)工作严重不负责且完不成工作任务者。

四、特殊情况的探视、慰问

(一)因工受伤、亡故的,除工会进行探视、慰问外,其他待遇按国家、省和州的各项规定进行。

(二)双职工享受同等待遇,但仅按照一方的标准进行探视、慰问。

(三)在职员工住院、直系亲属住院及亡故,在XX市范围内的,工会派员探视、慰问;不在XX市范围内的,慰问品交员工本人或其亲属,特殊情况另行处理。

五、工会和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对员工及其家庭情况应全面掌握。

篇13:危重病人探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101例,均为男性;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病程5年以内;年龄60岁以下;排除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探视方法

(1)对照组采取随意探视。(2)观察组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探视前要征得干预小组同意,由干预小组同责任护士根据病人住院时间、病情特点等对探视的方式、方法、谈话内容、注意事项等提出指导;责任护士在探视中细心观察相关情况,探视后向家属了解探视期间病人的表现和要求及其心理反应等,然后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1.2.2 评价工具

(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3],包括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迟缓、抑郁、精神症状因子。(2)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分别在入院时、入院2周、入院8周进行BPRS评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人不同阶段BPRS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入院时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提示: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2.2两组病人NOSIE评分比较

两组病人入院时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提示:探视干预对病人的病情有影响。

3 讨论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对住院的目的和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不了解会产生敌对或不合作,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自知力,认为自己没有病而不愿意住院,家属对病人首次住院或对病人患这种病还是可能存在怀疑的态度,认为将病人放在医院会不放心,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有耐心地做好各种的解释和宣教工作,说明住院的重要性以及家属配合的重要性。

3.1 探视时机的干预

一般通过电话联系和家属来院2种形式。向家属说明探视时机对病人病情所起的作用。住院时间短或急性期病人,对家属的探视不能正确理解,反而刺激病人病情不稳,不安心住院,希望家属2周内尽量不探视[4];根据病情变化的不同阶段,由主管医生或护士,在取得家属配合和谅解的情况下,经协商予以探视或不探视,并约定下次探视时间。

3.2 探视的时机

精神分裂症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精神分裂症也是重性精神病,发病时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思维和言行特征。因此,不同的探视时机与家属是否适时接触病人都有可能对病人的病情产生不同的影响[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病人的病情较对照组改善快,提示处于急性期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宜探视。因为,此期病人精神错乱,不能接受和理解家属探视对他们的关心,有时病态支配下还会认为家属加害、强制其住院等而产生敌对而影响病情的恢复,或者导致对治疗护理的不合作,因此急性期的病人不适宜探视或过多的探视。同时加大对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家属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性质、症状、表现和康复因素,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把握适宜的探视时间,给病人以精神和物质的支持。

3.3 探视效果

有资料显示,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病人的急性精神症状受到控制,自知力逐渐恢复,这时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探视,尤其是家属对病人的安抚、劝慰、理解和亲情,以及提供物质和心理的支持,都会对病人病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6]。在护士干预下的探视以及病情处于稳定期的病人,家属的探视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家庭的压力和负担。

有学者指出,良好的社会关系的维系是使病人真正走向康复的重要因素[6]。采取干预手段,建立病人与家属和外界社会的沟通,尽量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创造良好的住院氛围,有利于病房的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负担和压力,使病人尽快回归社会。

摘要:[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关键词:亲属探视,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

参考文献

[1]李宝梅,马索红,韩增英,等.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探视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3]张艳兰,朱熊兆,黎艳华,等.住院病人护士观测量表评定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215.

[4]李玉玲.住院精神病人首次被探视后的观察及护理[J].山东精神医学,2002,15(2):113.

[5]梁绮霞,邓利章,朱英娥.探视干预对精神病病人病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7):503.

篇14:危重病人输液安全管理

1输液安全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液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无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也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ICU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的治疗单位,也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部分,而输液安全则是护理安全的重中之重。

2如何保证输液安全

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查对、配药、换药、输液泵、管道维护、转运病人、相关性感染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如不加以防范,则有可能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怎样才能保证危重病人的输液安全呢?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2.1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输液安全的执行者和保障者是医护人员,因此,首先须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输液安全的教育,培训安全输液的相关知识,如药物、各种仪器的使用、穿刺技术、病情观察等,使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执行;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是防范于未然的重要举措。

2.2确保输液用具的安全性:

静脉输液时常用的输液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这些用具的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等,发现已过期或外包装有裂缝等应即更换。

3药物的使用安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 溶液查对:

ICU病房的补液一般为今天摆明天的药,打印输液瓶签、输液卡、输液执行单前,必须二人核对好医嘱,确保医嘱的正确性后才能打印。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液体的质量,软包装液体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部处理;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二摇:摇动瓶身,三照:对光照看: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四倒转: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漂浮物或絮状物, 最后准确张贴补液瓶签。

3.2配药:

补液摆好后,配药者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越长,药效下降越明显,达不到原有的治疗效果。有文献报道:氨苄青霉素钠盐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3 h后葡萄糖中药物浓度降至原来的88.66%,4h后仅为原来的80.12%。

3.3 更换药液:

更换补液时必须检查将要接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接换后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已知的二种有配伍禁忌的药液不要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药液输入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上所提的即我们所说的“输液三对签名制”。

4 输液泵的安全应用

ICU危重病人输液时多采用恒速泵持续输注或滴注液体,主要用于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根据病情保证液体能按需输入。输液泵可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以及输液完毕的报警等,但如果过分依赖输液泵监测,也会导致不安全情况的发生。因此,在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和维护:输液管正确安装,软管要确保彻底地卡在检测器中;每输注一瓶补液都应设置总量,设置的总量不能超过输入液量(最好减去排气量);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或出现反复报警时暂停用该输液泵;输液泵应定期检修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 输液管道的安全维护

危重病人很少应用外周静脉输液,多采用中心静脉如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等进行穿刺置管,PICC目前也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的输液。

5.1 输液管道妥善固定:

管道固定的目的:防脱管、堵管等意外事故发生,保证输液顺利进行。

敷贴固定方法:穿刺外周静脉者,穿刺成功后直接予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固定即可;中心静脉置管者,穿刺成功后再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必须大于敷贴表面积),外予无菌敷贴覆盖固定,敷贴应为透明薄膜,可随时观察穿刺局部的情况,敷贴边上应标识使用或更换的时间。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常有几条静脉通路,而每一条静脉通路进入人体前几乎都要汇入到中心静脉导管,而汇入中心静脉导管多采用头皮针插在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帽上才能输液,头皮针妥善固定才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头皮针固定方法:一是将头皮针软管反折,胶布固定于肝素帽上;二是先固定头皮针针翼,再将软管固定于病人的皮肤上;三是用胶布先固定针翼后交叉再固定于肝素帽上。如固定不牢固,头皮针容易脱出,一方面浪费药液,另一方面容易造成锐器伤:刺伤病人和工作人员。头皮针与中心导管接口处的无菌处理:予无菌治疗巾包裹,形成相对无菌区域;治疗巾更换:一般24 h,如潮湿、污染等立即换。

5.2 保持输液管道通畅:

在输液的过程中多巡视、观察各种静脉通路情况,发现异常马上处理;各种静脉管道应位于其他所有管道如胃管、呼吸机管、吸痰管、血压袖带等管道的上方,不应低于床的高度,保持相对洁净。理顺各种输液管,不可几条管道交结一起,这样输液管道容易折管、受压、扭曲等。

6 转送病人时的输液安全

危重病人入院时病情危重,医护人员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抢救上,当病情稍稳定,而又未清楚引起病情恶变的原因时,常需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如CT、MRI等,而这些大型检查不可能在病房完成,因此,需要将病人送到检查部门进行检查。

6.1 做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充足的物品:输液管、头皮针、注射器、抢救用物等;理顺各种静脉管道,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固定是否牢固?关闭输液泵,如输液管不够长可在中心静脉导管与输液管之间连接一条延长管,增加活动度,防止脱管。另:应多准备一袋液体,预备检查时间过长时予接瓶。

6.2 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液体滴注通畅情况、管道有无脱出、受压、折管、扭曲等,发现异常马上处理。如为瓶装输液,应注意避免振荡过激引起输液瓶的碰撞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7 预防输液相关性感染

危重病人输液通路多、药物品种多、输液时间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发生输液相关性感染:如发热、静脉炎、局部皮肤/血管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等。为避免出现以上不良情况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掌握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与类型,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贴,注意导管留置时间等。

8 结语

上一篇:爱情名言日文下一篇: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