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

2024-08-18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通用12篇)

篇1: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篇2: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

(1)考查内容以成语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包括正误判断题、填充辨析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如天津卷所选填的词语包括古诗句、双音节词和成语,浙江卷要求考生用括号里的成语去替代语句中的熟语,广东卷把四个成语放在—个语段中进行考查,突出了活的语言环境。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的命题规律

(1)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之一,每年必考。从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辨析病句,偶尔出现修改病句题。

(2)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结构类病句,它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另一类是语意类病句,它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主要考查指代不明、歧义句。

篇3: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

一、考查方式

通过考查新课标全国卷每年的高考题型, 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解题的相关启示:针对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题型设置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 “小角度”位置设置题型, 另一方面是从 “大角度”出发, 进行题型设置。

(一) “小角度”设题。 这一类问题在设计切入点时, 其角度相对来说较小, 所考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具体表现在题干的要求上, 主要是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一定的规定, 在对其进行鉴赏的时候, 要从表达技巧的一个方面出发。

(二) “大角度”设题。 这一类问题在设题时, 往往表现出泛泛的概念, 没有要求具体的角度, 往往要求在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等相对来说比较宽泛的概念等方面出题。

二、常考类型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考生的知识相对匮乏。 因而, 如果要让学生顺利解答有关表达技巧鉴赏题的题型, 那么让学生准备好有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是根本与重点。 通过研读每年高考试题, 我们了解了常考的一些表达技巧类型。

(一) 修辞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借代、通感、排比、反复等, 其中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往往使描绘的对象生动形象,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有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 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二) 表达方式。 诗歌中主要运用一般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直接 (正面) 、间接 (侧面) 、工笔 (细描) 、白描、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等, 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有即景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有借景 (事) 抒情、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用典抒情等。

(三)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典型;

2.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 经过联想联想推断分析综合,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3.衬托: 以乙衬托甲,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4.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放在一起, 互相对照比较, 怀古类的诗歌常用这种手法;

5.渲染: 对环境景物多方面的描写, 以突出形象, 增强艺术效果;

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 (或化用) 前人诗词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 (或化用) 前人诗词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

7.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

9.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二者互相映衬, 形成一种情趣;

10.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写的是正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使其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般情况下, 作者会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运用。

(四)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是特别讲究结构形式的。 它既体现了诗人所谓的写作思路, 又承载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因此, 我们要解读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 快速敏捷地整体把握全诗。 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先事后理、语序颠倒、起承转合、画龙点睛、过渡、铺垫等。

(五) 景物描写常用方法

1.移步换景, 变换角度。 观察角度的不同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 景物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 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完美的感受;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4.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以动衬静;以静写动, 化动为静;

5.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悦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感伤的情绪;

6.展开想象, 虚实结合: 想象是虚写的关键, 虚是为实服务的。 虚景 (即想象之景) 与实景相结合;

7.侧面描写, 突出景物的特点;

8.对比描写, 突出景物特点;

9.采用白描手法写景。

三、答题阐释

在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之后, 接下来就是规范地将答案组织出来。 在解答相关题目之前, 必须明确构成答案的关键点 (即按分答题) :答题时, 要分条分点作答。 “小角度” 设题的问题是问什么表达技巧就分析什么表达技巧;“大角度”设题的问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所用的手法: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 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的;

3.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此类手法写出了人、 物、 景的哪些特点, 都抒发或者突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即答案分三步完成: 表达技巧类型———分析说明———有何表达作用。

注意鉴赏技法时, 如果没有规定, 就应选择作品最突出的技巧切入, 取此项解答策略, 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另外, 手法鉴赏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千万不能泛泛而谈。

四、真题示例

(2015课标全国I)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蔬勤, 青山过威武。 勤王敢道远, 私向梦中归。 ” (1)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1) 本诗描写的塞外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 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 作者此时处于前往边塞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手法) (2)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 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答情感)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 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在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中, 古诗鉴赏题型中的重点往往是有关表达技巧的鉴赏, 其命题形式主要是以单独出题的形式出现, 有时也会综合设置题型, 主要是结合形象、语言或者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感情态度设题。

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生们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 寻觅到了一些答题规律即可:只要使表达效果有所提高, 表现手法有所完善, 就能算作表达技巧范畴之列。 学生借助以上规范答题模式, 在考试中获取理想的分数。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新课标专用B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2]2013——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调研.

[3]历届高考语文试题.

篇4:高考语言运用题答题技巧探究

历年高考语文卷中的语言运用题,都会在命题形式方面进行探索与变化,题型常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其命题表现出非常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怎样才能有效地复习好这方面的内容呢?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开展训练。

一、强化审题能力的训练

语言运用题考查的范围是相当大的,命题的角度也很灵活。例如广东卷,2007年从四个方面作要点式的压缩,2008年是定向性压缩。题型和考点不同,其题目要求和解题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学生必須具备强烈的审题意识才能更加迅速并准确地答题。只有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和材料的内涵,才能解决好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因为语言表达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强,所以其隐性条件往往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留心观察。比如写邀请语就要注意如何恰当使用谦称与敬称;写广告词就要注意把握宣传对象的特点;写口号就要注意不可过于书面化;写欢迎辞,就要注意欢迎者和受欢迎者的身份;写短信就要注意言“简”与意“赅”的关系等。有的学生在做题时,常草率行事,不细看题目的要求和限制就匆匆下笔,结果漏洞百出;有些学生应考时心理压力大,一看题目没见过,就会由于紧张导致思维混乱,结果解题的语言不合规范,表达不符要求,严重丢分。

二、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

理清解题思路的目的主要是明确答题的范围、选好答题的角度。例如扩展语句及压缩语段题会考查学生提炼信息及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会考查学生掌握语法结构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的熟练程度;语言的得体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口语书面语、谦词敬词以及词语的轻重、褒贬、大小等。近年来,命题人又往往突破传统的一道题只考查一个考点的命题方法,大胆尝试将两个或多个考点融合到一个题目中加以考查。

有的侧重于逻辑思维,例如2007年安徽卷的第20小题:某校拟制作安徽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陶行知简介(不超过70个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8分)

①原名文睿,后改知行,又改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1946年去世。

②提倡并致力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著有《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

③先后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

④他的教育名言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毛泽东说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人物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侧重于形象思维,例如2008年北京卷的第21小题: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右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见上页图)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45个字。(4分)

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解题的思路也应有所区别。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解答逻辑思维类型题的时候,要学会从文字或图表的已有材料中进行信息的筛选、整合,应舍弃表象,根据题目的要求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提取了要点,进而归纳整理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要求学生在解答形象思维类型题的时候,学会把自己的生活积累、真实的情感投入到构思之中,学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学会恰当地选用词语、句式,并恰当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总之,理清解题思路主要是指明确答题范围、选好答题角度。

三、强化答题的语境意识及文体意识

语言运用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符合语境是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基本前提。就我们所见的试题来说,题干本身包含着语境,试题所给的材料中也包含着一种语境。一般来说,语境对语言表达具有限制和补充两种作用。而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的是限制作用。

例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23小题: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解答此题目的思路是要注意表现“情深”的意蕴,这意蕴就是一种语境限制。

每年语言运用题的题型都有变化,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但它意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这一点是不变的。

四、立足常规题,关注新题型

篇5:高考地理综合题目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综合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常见综合题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一道问答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题目中心词是“ 水能开发 ”;条件限制词是 “ 图示小区域 ”“ 有利 ”;内容回答词是 “ 因素 ”;解答方式词是 “ 扼要说明 ”。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 “ 眼高手低 ”“ 茶壶里 的饺子倒不出 ”的情况。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回答时理 清思路,分清层次,清楚地将内容表达出来。

(二)、非选择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

非选择题的解答是一种书面表达,在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导致得分率低。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地理事物的识记存在不足。如甘肃写成甘苏,地 垒写成地磊等。

2.词不达意,口语味浓:不能用正确的学科语言反映地理事物,表达说明地理问题,如: “ 投资大 ” 说成 “ 花 钱多 ”,“ 自北向南 ” 说成“ 由上往下 ”等;对地理原理、规律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明于心而不明于笔,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正好相反,甚至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的或者是极端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态度的严重错误。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有些学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清晰的思维顺序。

高考地理常见问题及复习方法技巧

(一)复习要求:地图知识是学习地理的最基础知识,在各种地理考试中,地理问题的设计离不开相应的地图作背景,因此,认识地图,正确、全面的判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1.熟练运用地图基础知识,识读地图,并具有一定的图文转化能力(把图像信息通过文字加以表达或根据文字资料绘画相关图像)。

2.掌握主要地形图像类型的结构特点和判读方法,训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要求学生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征。能够结合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常见问题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1.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表示方法,了解常用图例、注记。

经纬网图是各种地图特别是区域图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地理区域时,首先应该先熟悉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这样才能分析判断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在各种考试当中经常以基本的经纬网示意图作为命题的背景进行综合考查。

高考文综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做大过程中遍存在重解题,轻审题的现象。由于综合题往往图文材料篇幅很长,而问题篇幅较短造成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匆匆浏览题目便急于下笔,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

(二)答案要全面

答题时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点,避免失分。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答题要做到完整不漏点,能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作答时看清该题所附的分值。

(三)注意答题规范,踩点作答,条理清晰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组织答案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答题要严谨,杜绝口语化。作答针对性要强,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如2012年广东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第40题第(4)小题“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卡早,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可以如下作答:

针对过度开垦,应:退耕还草;控制人口增长。

针对过度放牧,应: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实行轮牧、舍饲养殖;

针对连年干旱(降水少),应: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针对植被破坏,应: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篇6: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

所有学科都要靠语文为基础。在高考中语文可谓是最简单的高考科目,高考语文考试包括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和古诗句。模块题目摸不着头脑?高考语文答题的时候有什么答题技巧,可以在语文考试中夺得高分。接下来小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针对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③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插叙的作用是

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3.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4.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5.修辞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作文审题的训练很重要

如果高考语文审题出现错误,即使文章写得再出彩,也得不到及格分,甚至会很低。在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中,大家不妨选几个题目,确定一下主旨,列个小提纲,再对提纲进行一下修改,这样你的作文思路就会很清晰,长期训练语文审题,作文水平肯定可以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平时喜欢写写小文字的,在紧张的高考复习过程中应该继续,一来有助于放松自己,二来有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其他同学也可以在这时候这么做,考前找到写作的感觉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篇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常盛常新。

这种能综合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好题型,对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考查不同年龄的特殊称谓

年龄文化为中国五千年精神文明所衍生,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高雅称谓。

3.考查诗歌中的对仗常识

对仗一般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几种。目前高考考查的多是工对,工对一般对仗工整严谨,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但是在备考时要有所拓展,做到有备无患。如宽对,词性相同,但不同类别的词语相对。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

4.判断文化(史)常识正误

广义的文学常识涵盖文化和文史常识,包括古代职官、教育科举、古代刑律、天文历法、地理山水、礼仪习俗、名号称谓、饮食起居、歌舞艺术、古代服饰等,考生要广泛涉猎。今年全国卷3套试卷都结合文言文进行了考查。

5.考查应用文体用语是否得体

近年来,语言得体试题频频登陆高考试卷,并越来越紧贴现实生活,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

6.挖掘诸子散文的政治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政治智慧、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用现代眼光对其进行省察,可以为人们认识自我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可以作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南。

7.考查援引诗词与是否合乎语境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能否根据语境准确援引古典诗词相关名句是一个人良好综合素养的外映,是一个人魅力四射的文化名片。

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客观题(选择题)(3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5.主观题(4分)

6.主观题(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

9.主观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11、12、13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15题:

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

15.主观题。(侧重于思想内容)

(三)名句默写(5分)

1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

篇8:高考作文的语言运用技巧

这里重点谈一下考场作文“发展等级”中的对语言的要求, 说得简略一些, 就是要“有文采”。怎样使一篇高考作文有“文采”呢?《考试说明》中是这样说的: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下面我们从这四个方面阐述一下:

第一, 词语生动。

一篇好的作文, 应力求词汇丰富而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勤研习、多领悟、速提高, 由熟能生巧而登堂入室, 从而学得怎样变一般的石墨为珍贵的金刚石, 怎样把大自然的花卉编织成美丽的花环, 怎样使单调、平常的字眼表现隽永的诗情画意, 达到“手上有艺”的程度。

(1) 活用词语。

词语的意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但在特定的语境中, 为了表达的需要, 故意破坏其规范, 以此提高言语交际的质量,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上去收集一些菜叶, 用盐一浸, 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夏衍《包身工》)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 也有些伤心, 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孙犁《荷花淀》)

这里, 作者对他们作了必要的特殊处理, 或褒贬换用或公文和文艺语体移用, 或古今语易用, 使得行文简洁通俗, 异趣横生。

(2) 巧用文言

作文中间如果能将古今语言词汇巧妙结合、混用, 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表意也会更为简洁深刻。那样才能让阅卷老师觉得, 这个人阅读面宽、很有才气, 文化底蕴丰厚等等!这时即便选材一般, 也会让人顿生爱意, 获得高分。

(3) 多角度引用名言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一篇高考作文扣要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歌词、俗语、有哲理的诗句等, 恰到好处地“拿来我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新泥更护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具有深刻哲理、深邃意境的诗句, 能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 更胜一筹。毛泽东同志写文章特别喜欢引用, 一句“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 将一个夸夸其谈的形象讽刺得入木三分, 给人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

(4) 适当运用新词语

语言是活跃的、开放的, 它是当代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变化的一面镜子, 只有走出象牙塔, 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才能使我们阅读更轻松, 写作语言更有活力。

要使文章词语生动, 还要会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特别是成语, 它是祖国语言文化的瑰宝,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要学会把它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二, 句式灵活。

现代汉语的句式是灵活多变, 丰富多彩的, 在作文中,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所谓“一样话, 百样说”。

(1) 长短句结合

一般来讲, 长句描述细致、概括丰富、论证周密;短句活泼、明快、简洁、有力。配合使用, 就能表意丰富, 例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一段, 一个长句, 就十分严密、准确地阐明了马克思的重大贡献。

长短句结合起来运用, 一可使文笔活泼, 富有变化、收到简洁明快而又清晰、周密的效果, 但在句式可长可短的地方, 还是以多用短句为宜。

(2) 骈散句并用

行文中多用对偶句, 骈散并用, 使得句式多变, 气韵通畅, 富有节奏感, 于参差中见工整, 于错综中见和谐, 例如李密《陈情表》中:“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又如一学生作文中写道:“江水浑厚浩荡, 雄豪奔放;溪水低回宛转, 婉约清丽, 各有情致。”

(3) 变式句与常式句搭配

人们说话总是有目的, 语言的目的性决定了表达必然有重点, 对重点必然有所强调。书面表达中如何进行强调呢?打破正常语序, 往往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

如:“怎么啦, 你?”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蓬头, 赤脚, ——边扣着纽扣, 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变式句突破了句式常规, 往往以新颖、特别的“面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了突出语意的目的。

第三,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是增加文采, 提高品位的重要手段, 我们想使自己的文章“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 就必须依附语言这个物质外壳, 在充沛的情感之上, 对语言狠下功夫, 或演讲、或谈心、或斥责、或倾诉或辩驳, 大量地使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复、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仿拟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又如“雨不像是落在地上, 倒像落在心里”, 便是巧妙运用了拈连手法。

第四, 文句有意蕴。

同样的事儿景儿, 在别人笔下有情有趣, 有灵有秀, 可到了有些同学手上却没棱没角没滋没味, 这是什么缘故?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作文的语言细细琢磨让肤浅走向深刻, 按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就是“文句有意蕴”。

求细, 就是要“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人物细小的神态动作, 片言只语, 打扮装饰, 用品摆设, 自然界的一花一草, 一木一石, 乃至作者瞬间的感觉变化, 情绪波动等等, 点点滴滴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和审美价值, 要让这些貌似不起眼的细枝末节, 点燃我们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 引领我们走向生活的博大和精深。

求新, 就是要“标新取异, 剪彩为共, 与湖山争胜”。文章贵新、言他人所未言, 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或者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那些“人人心中皆有, 个人笔下俱无”的东西, 或者“明用故事, 暗翻前局”从前人嚼过的东西里边再嚼出别样的滋味来, 否则便不可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求美, 就是要“披沙拣金”, 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要有从寻常中发现大美, 从不美处发现大美的能力, 要像贾平凹那样能从丑石中发现它的最美;要像王安忆那样能从路灯橙黄色的光辉中体悟友谊与爱情间的温暖;像张弦那样能从一位邮递员的两颗虎牙上发现人性的善良美好;像田毅那样能由牛粪的污浊想到它极为高洁的另一面。另外, 也要认识到大美处也有不美, 不能以瑕掩瑜, 因为太阳有黑子而否定其照人的光彩。

求深, 就是要“穷幽极微, 至纤无际”, 让思维的触角深入事物的里层, 把握其思想内蕴, 要由表及里, 鲁迅能从《一件小事》中悟出, 自身的渺小, 车夫的高大。

文章要写得有文采, 除了富有天赋, 才思敏捷外, 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云:“多读胸中富, 多写笔生花。”只有多读多写, 才能对语言敏感娴熟, 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千言, 倚马可待。

摘要:高考作文应在把握好文章的立意和内容结构的同时, 还应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也就是要“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作为学生, 只有多读多写, 才能对语言敏感娴熟, 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千言, 倚马可待。

篇9:解析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一、筛选文中重点信息

“筛选文中重点信息”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点信息。重点信息主要包括基本概念、重点概念、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这些句子一般包含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观点、道理和情感。找到这些重点信息,学生就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1.通读存疑

首先,在遇到阅读障碍时,学生可以先暂时跳过问题,并做上记号。阅读障碍通常有两种:第一,冷僻字词或典故。因为文中没给出注解,所以学生也未曾了解。但这类题目出现的概率较小;第二,冷僻、不曾见过的内容,但文章给出了注解,或给出了提示性内容。

2.筛选取要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要进行信息筛选,然后抓住重点字眼。

3.先看题再看文章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出现有关原文内容的题目。这就要求考生拥有敏锐的双眼和强烈的语感,利用这些信息去理解全文。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要点”考查的是考生对全文的理解或对其中关键内容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通常,这类题型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题选项是对原文的概述。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都需要考生反复推敲、仔细体会,然后准确地分析文章内容,做出正确判断。

“概括中心”即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学生全面分析、透彻理解,概括某一事件或提炼某一道理,尤其是作者的态度。古人在写文章时,态度表现得很含蓄,所以这类试题难度很大,学生要注意以下三点:

1.分清主次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分清传记中时间、地点的变化,人物间的关系,以及出现的事情。阅读材料中经常不止出现一个人、一件事,表达的也不只是一个意思,所以考生需要分清主次。

2.辨明因果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或人物传记,都会有因果关系。把握文章内容,理清因果联系是重中之重。

3.全面把握

要正确解答概括类的题目,学生就要仔细阅读全文,否则很难准确把握文意。在审题时,学生应注意题干给出的要求是“部分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果是前者,学生需要把选项和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避免出错;如果是后者,学生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无论是哪一种,学生都要重视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4.仔细查对

做完题目后,学生要把题目选项放回原文中,和原文中的词句一一比对,特别要注意事件中的人物角色、行为事迹、人物观点等方面,两者间的差别有时就是把握全文的关键。

在分析了大量高考语文试卷后,笔者发现,解答概括类题目时,错误选项往往呈现出以下几种方式,考生可以多加留意:①望文生义。学生不顾文章整体内容,仅从字面意思理解,会做出错误的判断;②移花接木。题目中变动了时间、地点或人物,混淆考生视线。这就需要考生看清题目,注意细节;③费解难懂。题目选项故意表达得晦涩不明,或者与原文不符;④不分主次。学生把次要信息当作主要信息,对文章进行偏差性解读。这一点对于没找到中心思想的考生来说难以分辨。因此,在读题时,学生一定要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平时注重积累文言文字词

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白话文,简化了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等的运用,不在同一个语境下,就加大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积累重点词汇,掌握不同词汇的不同用法。另外,高中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都是被大家认可的好文章,文体简短精练,学生可以熟读或者背诵教材中的文言文。通过大量积累,学生一定能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语感和分析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至理名言。

篇1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考前进餐讲究高蛋白,比如牛奶豆制品等,不饮水过多。动身去考场时,先检查物品齐否,准考证身份证、各种笔、橡皮、手纸等。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

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从心理上自助放松。可以轻揉肋下肌,从机理上自助放松。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

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

保持适度紧张。过渡紧张时,除上述放松方法外,可以小饮一口水(不是饮料),慢慢吞下,感受其下吞过程。过渡放松时,就去做名句默写题,可以湿度增加紧张感。(但不可纠缠于此)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先易后难,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35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50分钟。15—24题35分钟左右。作文尽可能70-90分钟,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构思佳,书写从容,从而博取高分或满分。

五、具体答题策略:

第Ⅰ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4)直选排除相结合。

2、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1)重视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没有感觉去选择,就用下面的理论分析。

(2)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3)语境分析,在原句中划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

(4)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3、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

(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额手相庆。

(3)注意成语适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如:萍水相逢。

(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滥竽充数,灯红酒绿。

4、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①语序不当(逻辑顺序)、②搭配不当(定中结构,状中结构,主谓宾)、③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谓宾,介词,助词)、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⑤表意不明(歧义句)、⑥不合逻辑(有悖常识常理)。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关注表意。是否单一。

(2)关注句子成分。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与主语或谓语是否搭档,与状语是否搭档。是否缺介词。是否句式杂糅。

(3)关注句首介词。是否造成无主语。

(4)关注单双起承。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5)关注关联词语。

(6)关注数字与否定。增倍数减分数,反问本身是否定。

(7)关注多个词语的顺序

5语言准确、连贯、得体、生动、鲜明题

语言连贯题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特别关注:代词,关联词语。

得体:谦敬用语,雅俗有度。

鲜明生动:力求生动有文采,描写,修辞格,古诗文引用。

(二)文言文阅读

1、标题出处知中心(人物),句号或段落明了事件或情思,注释解关键。

2、参照最后一道题目,帮助了解文章内容。

3、参照最后一道题目,帮助了解文章内容。: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古今词,活用词,多义词,从字音字形相同相近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还要注意放入大语境再次检验。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尔。

(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

先翻译每组中高中学过的那个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句子成分分析最准确!

(3)信息组合题答题技巧:

先在题干中标出选择的全部要求①②③

再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老张的帽子老李戴这种错误。

(4)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判断时要明确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陷阱类型有:①人物事件上张冠李戴《周访传》厉武将军②事件观点上无中生有《韩延寿传》善于断案③事件上时空颠倒《韩擒虎传》树旗时间④人物评价上失当《晏子春秋》中对晏子的评价⑤句间关系上强加因果《周访传》重用之因⑥词语理解上混淆古《韩延寿传》“今得无亏大化乎?”客观题做完了,先看一下时间,再深呼吸,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同时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千万不要笔在答案卷上圈点作标记,成熟的答案再誊入答案卷,尽量做到答上后不用更改。

第Ⅱ卷

(四)文言翻译、诗词鉴赏、名句文学常识填空

1、文言翻译断句题答题技巧:

(1)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2)再结合译句重读上下文句子。此时要特别注意类活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多义词、古今词,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固定句。进行必要的更动,润色修饰。

(3)放入大语境进行检验。

2、诗歌鉴赏题

(1)先读诗歌题目,结合注释或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2)描述什么(内容,情思),怎样描述(形式,技巧),效果如何(记叙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议论效果)。千万莫忘诗词主情这一文体特点,答案落脚点往往在此!

(3)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淡雅、通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冷峻、古奥、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情趣盎然、节奏鲜明、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互文、双关、借代用典、顶针、回环、对偶、铺陈(赋)、起兴(兴)、警策、析词、跳脱等。

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神情描写、侧面描写等。

诗歌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3、名句名篇文学常识填空题

答题技巧:(1)“一字不差”。(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3)若是任选填空的话,一定要选择最有把握的来填。

(五)现代文阅读(内容与形式)

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2)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3)对应题旨与分数,分多个要点阐述。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学会踩点得分。(4)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5)千万不要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摘录运用关键词而非整句。(6)要善于借鉴多项选择题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回答主观题。(7)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六)文字表达(列好提纲,从容书写)

(1)语段压缩题: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再对应题干要求进行整理使之有条理。

(2)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3)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修辞一致,内容一致,句子结构一致。

(4)句式变换题:答题技巧:变短要先提炼出主干句,将之作为第一句,再将其它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某句为主干句,再将其它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

(5)对联:答题技巧: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内容一致,末字仄起平收。

(6)公益广告:答题技巧:字数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7)手机短信:答题技巧:字数一般20—5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8)Blog:小论文罢了。

(9)串台词:承上启下有文采,诗词歌赋巧剪裁。

(10)欢迎词:感情真挚,不卑不亢。

(11)求助信:阐明缘由,热情鼓动。

(七)作文(60分)(列好提纲,从容书写):

1、审题(至少花5分钟)

(1)理解原材料与话题,根据原材料提炼观点,注意观点中一定要出现话题。

(2)分析话题中词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修饰关系、并列关系、无限制关系。

(3)根据话题中词语关系重新确定观点。若是修饰关系则要突出修饰语,若是并列关系则要突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若是无限制关系则要缩小范围。

2、确定选材范围

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选材范围。如教育、亲情、友情、环保、时势、战争、历史、做人、人文等。

3、确定文体。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哲理散文、杂文、议论文、记叙文、寓意小说等,不要刻意采用创新文体,否则东施效颦。尽量避免选择科幻小说、编故事、童话、寓言等低龄文体。

4、确定分论点。在草稿纸上列出三个以上分论点,以体现思维有深度。

5、拟写标题。切忌无标题或以话题为标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拟题: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拟题,引用俗语拟题,化用古诗文拟题,借用成语拟题,套用流行语拟题等。

以上为列提纲尔。

6、写好开头。切忌抄原材料。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采,如反问句排比句等修辞运用,开门见山、悬念技巧等技法。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7、主体段落有层次。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可以用小标题或空行技术。一般要求分成5—8段就可以了。

8、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得精神。最好各段首句是并列、递进或承接关系,构成排比!

9、话题出现频率。话题在正文中要经常出现,以免有套题、偏题、脱题的嫌疑。

10、要展示文采。多使用成语,多使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多引用古诗词名句,多引用名言警句,多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多用短句避免长句。遣词造句要用情感。

11、内容要有时代感

应活用近几年发生的带时代感的材料,如奥运精神、印度洋海啸、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日关系、连宋来访、创建和谐社会、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学生减负、教育公平、学生就业、房改医改、中美贸易纠纷、金融危机、猪流感疫情、记者职业道德等。渗透时代意识,如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惜时意识、学习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商业意识、风险意识等。使用老掉牙的材料,一定要翻新,老树开新花,旧瓶装新酒,令人耳目一新。

【所谓现代意识,是指现代人的观念、意识。现代人的思想特征,一般地说有以下一些方面: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思路开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计划,知识,可依赖性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的智慧敢于挑战;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了解生产及过程。(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就要努力使自已具备现代人的思想意识,用现代意识来规划、指导、制约自己的言语、行为(包括写作)】。使用老掉牙的材料,一定要翻新,老树开新花,旧瓶装新酒,令人耳目一新。

特别强调: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不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写早恋等敏感话题。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

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大题化小,小题见大。

12、结尾。结尾要展示自己的文采,有韵味,或有力度。诗意的语言,想象的画面,排比的修辞,反问的句式,都是工人的极佳武器。首尾照应,再度点题,适度升华,让改卷老师刮目相看。以上为列提纲尔。以下为书写

13、字数、书写。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虽好看,不易辨认也并不好。最好写楷体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行楷比较折中。字体大小以占方格下方起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为佳,不宜过小或过大。

14、卷面现在的高考语文采用网上阅卷,所有题目都答在卡上,再经扫描进入电脑。若卷面不洁将极大地影响得分。

15、错别字高考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错别字不计数。

六、检查策略

在做完考题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答卷,减少不合理失分。首先检查是否答完全卷,像前面所说的可能有暂时搁置的考题。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空白,空白就一分也不能得到,答出就可能得分。实在不能解答的题目最后应猜答,猜答也是解答。其次应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此外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性原因造成的失分,如临交卷时凭一时感觉,轻易更改答案或圈去部分解题等。一定坚持两个百分百:改后百分百正确,就改正;不改百分百错误,就改正。

七、考场上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及时填涂答题卡。做完选择题要立即涂卡。免得最后一道题做不出来,苦思冥想而忘记了时间,到考试结束时就来不及了。

2、不要误做“标记”。高考不许在答题卷上做标记,否则扣分甚至取消该科考试成绩。要注意笔的选择。

篇11: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篇12: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

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35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40分钟;11—20题5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保证60分钟。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答题建议

1、卷面杂乱,字迹不清

有些同学在书写答案时,不注意卷面整洁,甚至使用墨水浓重的笔,一笔下去成为一团,扫描后阅卷老师根本看不清楚答案,不仅得不了高分,而且原本应得的分数也会丢失。

建议:

一笔一划写,字不要太小,让阅卷老师看清楚才能得分

2、答案没有步骤,混乱不堪

语文主观题部分,没有步骤,写成一堆是阅卷老师不喜欢的卷面。

建议:

①列提纲,按步骤答题

②答案清晰,不啰嗦,比如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只需要写“比喻”二字就可以,不用写“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不认真审题

审题对了才能拿到完整分数,审题错误可能一分都没有。

建议:

①认真看清楚题干

②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比如“正确”、“不正确”

4、答案写错位置

有些同学考试非常紧张导致答案写错了位置,然后将2题的答案对调用箭头标注,这样很容易2题都失分。

建议:

考生应从平时就养成好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一种日常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7.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返回目录<<<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找出语段特色 明确鉴赏角度

某一语段之所以要求考生来鉴赏。是因为它在某一点或某些方面比较有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词语运用、句式选择、手法使用、写景角度、语言风格。

词语运用是指这一语段有无运用比较巧妙的词语(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妙在何处:句式选择是指这一语段在句式(整散句、长短句)选用方面有无特色,其效果如何:手法使用是指这一语段是否使用某一种或几种修辞(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写景角度是仅就写景的文字而言,它是从哪些角度(空间——远近、高低,人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色彩变化等)来写景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语言风格是就语段整体而言的,主要有平易质朴、委婉含蓄、清新雅致、形象生动、雄浑壮阔、音韵和谐、沉郁顿挫、多用口语等类型。

明确了相关鉴赏角度之后,就要在做题时针对性地阅读。同学们在见到某一语段之后,首先应该认真思考它究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特色比较突出,从而确定自己究竟应从哪些角度去鉴赏。山东卷19题的问题是“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划线部分文字如下: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老舍《骆驼祥子》

这是一段对刘四爷性格介绍的文字,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从句式角度看,这一语段多用短句:从手法使用的角度看,“一脚蹬在天堂”和“一脚登在地狱”构成对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土混混”“耍骨头”等都是口语。所以在鉴赏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应紧扣句式、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答题。

又如下面一段文字:

它(芦花)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

——冯骥才《水墨文字》

这段文字是描写芦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方面。“轻柔”是触觉感受,“摇动”“夺目”等是作者看到的:“矫情”“搔首弄姿”等使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从语言的风格来看,这段文字属于生动形象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对芦花的赞美和喜爱。鉴赏这段文字就应从写景角度、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入手。

再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他却不要(看医生用瓦片排队),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

——申弓《小山村》

这个选自申弓的小小说《小山村》里句子,是写一个“城里人”第一次到小山村医生家看病时的表现。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挤”“掏”“抽”“塞”“递”,与村民看病时用瓦片排队时的自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逼人的气势,描写了他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蛮横情态。只有抓好词语的运用,才能准确赏析这段文字。

明确写景角度需要同学们针对一段文字多角度考虑,虽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绝不能遗漏某一鉴赏角度,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储备答题模式 恰当组织语言

语言鉴赏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模式为:特色(各鉴赏角度)分析+效果+语段内容概括+情感。也可以理解成:有什么特色+效果怎样+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恰当组织答题语言其实体现的是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就此类题目而言:一是要审清题目,搞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是怎么问的:二是答题语言一定要精练,不要重复哕唆;三是答题环节完整,语句顺序恰当。

比如,20江苏卷11题的问题是:文中画线部分(即下面语段)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阿城《溜索》

这段文字是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的,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写景角度上。“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看出,“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作者的内心感受。此题答案可归纳为: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中怒江的景色(特色分析),使人如临其境(效果)。而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一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因题干中已点明,则应省略,以体现答题语言的精练。

又如。下面语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在车床上刨木),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汪曾祺《戴车匠》

这段文字表达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词语运用和手法使用上。本题答案可归纳为:这段文字描写戴车匠做活时的情景(内容概括),①运用鲜活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②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③侧面描写(衬托),用小孩子聚精会神,“小傻子一样”的描写。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特色分析)。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情感)。

上一篇:升旗仪式的日记400字下一篇:写好话题作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