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2024-08-19

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精选9篇)

篇1: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该校经过反复论证、研讨,提出了 “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学识广博、全人发展;”的育人目标,以“和善”文化为载体,以“写字教育”契入点,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尊重“不同”的个性,通过教育引导、培养训练,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至善”的个体,为终身发展奠基。

一、凝练成了“和善教育”学校文化特色

二、“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

三、以“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学识广博、全人发展”为育人目标。

四、“写字教育”为特色的班级文化。

五、以“和谐共生”、“养成教育”“励志笃行”为主题的走廊文化。

六、以“张扬个性”为主题的墙壁文化。

七、“关爱花草,善心善行”的园区文化。

聚焦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素质

该校为牢牢的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从根本上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精细化管理,精致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和善课堂“五步导学”模式》,三至五年级的教师先入模,进而创模。今学期,又创新教研形式,采取了“网下上,网上评”的模式,学期初进行了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对老师的讲课过程、普通话、课件、板书等进行打分,提高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结合我校的网校,借鉴远程研修的模式,利用网校平台,老师进行上传教案、录像、课件、说课,其他老师进行评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该校还加强教学反思,教师定期进行反思,查摆自己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加强单元测试管理,实行考试领题签字,加强监控,确保单元测试的及时性。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印发了基本功训练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练字、绘画,为提高教学艺术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爱心辅导记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日常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对小组评价进行了规范,印发了小组评价表,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课堂评价的改革。

丰富课程门类,提升课程内涵

一是勇于实践,让校本课程扎根于日常教学中。该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在“以学生发展文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之上,编写了羽毛球、安全教育、文明礼仪、跳绳、国学教育、变废为宝、书法、英语口语等11门教材。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了“四有、两保证、一体现”,即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安排;保证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注重研究,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不竭的动力。

1、明确内涵,不断提高教师的校本意识。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该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从理论上为课程开发奠定基础。除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的各种培训、讲座外,还组织教师观看网络课堂实录,让大家仔细剖析,不断提高教师的校本意识。

2、开展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探究能力。

该校积极开展以反思、公开课、小组教研、观摩等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把校本教研成果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把课程开发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校本教研课题,使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互助发展,同步并进,使教师驾驭教材、实施教材和研究教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该校把制度建设的改革放在首要位置,把重点放在构建“正能量”型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的建设上,在完善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建设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①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设。该校密切结合“教学技能大比武”、“观课议课”、“春教春学春练”等活动,建立并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学生学习评价制度》和《“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类课评价制度》等,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高效进行。

②课程建设评价制度建设。该校建立并完善《校本课程申报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编写评选制度》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制度》,确保课程建设科学健康运行。

③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建设。该校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并完善集学科组、备课组、协作组与教师个人“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使学校考核及教师职称评聘更加科学、合理、严密,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该校立足于新的课堂教学单位学生小组体系,建立并完善体现小组合作评价、集体评价与学生个体评价“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文明习惯养成,开展了学雷锋活动,评选了学雷锋先进班级;开展了三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水节粮节电活动,召开了禁烟主题班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程建设科学健康运行。

篇2: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赵奇小学工作展示材料

赵奇小学—— 一所成建制小学。“我行,我一定能行!”这一办学理念,让

学生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这一激励口号,鞭策教师工作要积极、进步,学生日积月累,实现人生目标。以学生为本,坚持开展素质教育,脚踏实地,齐心协力,使学校的各项素质教育活动更上一层楼。

学校简介:

我校地处安楚公路南侧,位于永和镇政府东南方向5公里处,坐落于赵奇村中间,是一所地理位置偏僻、师资相对紧缺的一所农村小学。服务于程、赵奇村的适龄儿童就学。现有在校生240多人,六个教学班。

素质教育活动简介:

读书活动:我校每个班级都设立有图书角,主要通过学校分配和学生自捐的形式丰富书籍的内容,保证不出现陈旧的书籍。每班一位图书管理员,负责每学期的图书更换、填充、借阅、归还工作,要求每生每个月至少借阅一次,及时填写图书借阅卡,完善学生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习作练笔,经过班内评比,校级评比的流程确定好的习作,然后在校会上进行表扬。

多元化评价:为达到百花齐放的校园氛围,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法,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将其挖掘出来在班内和校内进行表彰,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努力的方向,都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节日主题: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是我校每位师生应尽的义务。对于每一

个节日活动,我校都要组织师生按照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开展,通过小练笔,办板报,说一句话、植一棵树等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让每个学生牢记节日。在活动中认真感受,学会感恩,体验快乐,提升自身能力。

学生自治:“我行,我一定能行”的教学理念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为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信的性格,我校以少先队为载体,由少先队队委辅助管理学校的

各项工作,开展各种活动,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大课间积分检查小组,卫生评比小组,纪律检查岗等少先队组织。在实践中摸索,改进,提高,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

行为习惯:养正气,树正风是我校一贯风格,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被作为常规工作坚持下来,在少先队组织的辅助下,每学期都要定一个习惯养成目标,由少先队组织实施,由少先队纪录评比,期末分析,总结优点加以发扬,查找弊端加以改正。

手工特色:我校的特色是剪纸。3-6年级开设了剪纸课,每周一节,班主任为学科老师,要求每个班级一月一个剪纸主题,至今我校已剪作品40种,近8000幅,其中优秀作品160幅,被安阳县教苑采用两幅,曾经被安阳日报采用一幅并加以报道。

校徽寓意:

校徽中的“Z”像龙舟,喻赵奇小学全体教师;火红的太阳加尾巴是 “Q”,喻赵奇小学全体学生;“ Z、Q”合起来是赵奇小学。

喻我们赵奇小学全体教师像一条龙舟,肩负重任,承载着我们全体学生明天的希望,愿赵奇小学全体学生走上社会像火红的太阳一样光彩夺目,为社会为祖国贡献力量,让祖国明天像早晨的太阳屹立世界东方!

素质教育岗位分工:

全面工作

梁同军

阳光体育 一岗双责 双休日实践

李军伟

图书管理 多元化评价

豆福利 王娇 学生自治 行为习惯

程爱民 马艳芬

红歌传唱 节日主题

张晓亮 李荣芹

学校特色

闫爱枝 杨贵兰

永和乡赵奇小学

篇3: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亮点纷呈

1. 教材处理灵活

教材是通用性很强的教学资源, 不会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地区学生的特点。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要求教师由“教教材”逐渐转向“用教材教”, 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用性。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 依据课程标准, 结合学科特点, 最终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和需求的学习内容, 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这次活动中, 很多选手能够根据提供的课题资料, 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值得高兴的是, 有些选手对教材的处理也不再像过去一样零敲碎打, 而是从一个单元主题, 甚至整个模块的角度去思考。比如, 杭州的一位选手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动画素材》一节是如下表处理的。

2. 关注三维目标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虽然这次展示活动的备课时间短, 并且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但大部分教师还是能按照三维目标的框架来确定教学目标,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尤其关注,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设置相对合理的情感性目标。

例1:养成细微的观察习惯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

例2:培养敢于探究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3:在作品的布局、素材搭配中,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 实施新课程实验后, 浙江省的信息技术课程正逐步走向“规范”。

3.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这次展示活动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一统江湖”, 出现的教学方法不仅有任务驱动, 还有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其实,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与使用, 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 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 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也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 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4. 实施差异教学

对信息技术教育而言, 不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很大, 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同一学校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大部分选手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体现出差异教学的意识, 如在任务设置环节中将学生任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有教师将学生任务按照兴趣分类, 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更高级的操作。这些都能看出, 教师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差异教学。

5. 实施过程性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做到“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 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好几位选手在教学设计中, 适当渗透了表现性评价的理念, 强调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下面是一位嘉兴选手在课堂评价方面的实施细节。

例1:采用“分钟总结”的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记录于教材相应页空白处, 教材对学生而言, 既是探究学习的资源, 也是思考过程、学习过程的记录本。

例2:完成任务后, 小组内互相交流操作的结果、过程、方法, 互相欣赏, 发现对方的闪光点, 小组检查后在小组评价栏中画上“笑脸”。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认真开展过程性评价, 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6. 发挥技术优势

由于学科的独特性,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拥有全校最好的教学环境, 具备了信息化学习 (E-Learning) 的基本教学条件。多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 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素养。其中来自衢州的一位选手还向大家展示了他们教研组自主开发的“即时成绩反馈系统”。该系统不仅具备了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 还能即时收集每一位学生的操作情况, 让教师根据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进度。

●略有瑕疵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 不仅要处理教材、设计教学, 还要制作课件和作品范例, 所以在短短2个小时的备课时间中完成教学设计, 是有一定难度的, 从而难免在精彩中存在一些“瑕疵”。

1. 教材处理过于随意

例如, 少数选手的教学设计既没有联系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也不关注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少数选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 随意增加教学内容, 无视教学指导意见, 如在“4.2数据库系统的第2课时”中增加了定义数据库主键、导入外部数据、自主设计数据库之类的教学内容, 严重超纲, 甚至把必修模块当选修模块来上。

这次展示活动的三个课题中有两个属于“第2课时”, 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 就是要考核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华东师大俞红珍博士在她的论文中指出:教材二次开发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它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释放了教师的个性, 为教材增加了弹性。教材二次开发决非教师随性所为, 而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上承标准, 下启教学;坚持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去处理教材, 才能使教学不流于随意。

2. 三维目标的表达不规范

例1:“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描述。

◇学生了解Flash中利用动画补间制作移动动画的方法。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 利用动画补间制作移动动画。

◇学生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使用方法。

◇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 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2:“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描述。

◇学会运用“动画”补间来实现蝴蝶的移动。

◇学会影片剪辑元件实现蝴蝶的扑翅。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 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可见,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 那么在目标前加上“学生”就是多余的。三维目标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最不好写的, 选手们往往把“能力培养”之类的目标写在这一维度中。其实模仿是最好的学习手段, 课程标准中的第三部分就是描述课程目标的, 可以试着去模仿。

3. 重难点把握不准, 且与教学过程脱节

例如, 教学重点罗列太多, 甚至比教学目标还详细;教学难点不属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不突出, 且在教学流程中没有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或手段去突破难点等。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 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教学难点, 一般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的落差。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突破难点, 优化课堂教学, 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 忽视学生情况分析

例如, 少数选手在说课中没有对学情进行分析;少数选手的说课流程不正确, 教学目标、重难点在学情分析前就已经确定。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课前准备工作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有教师认为, 唯有深入研究学生, 才能确立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 才能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 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在学情分析前, 就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5. 专业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例如, 多位选手的课件制作 (PPT) 没有考虑到显示效果, 字体过小, 密密麻麻一大片, 或者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过于接近, 难以辨认;部分选手对数据库系统不熟悉, 在冗余、字段类型的选择等方面, 出现了科学性错误。

篇4: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第二实验小学“蓓蕾读书工程”亮点展示材料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回顾读书工程实施的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蓓蕾初成。四年来,我们一起倾听枫桥的涛声,走进杜甫的草堂,感受黄沙道的夜色,流连小桥流水人家,遨游在由古老的方块字汇聚成的书的海洋中,欣赏着人性中最圣洁的魂灵。

喜爱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拨节声。在蓓蕾初成的日子,我们更期待着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渴望给孩子们一生的花季。那是缘于:我们一起走进了五彩的书香天地,读书成就了一幅红光暖尘、雨洗新色、日影横红、风驰潇潇的丰满画卷。——题记

5月24日,全县“蓓蕾读书工程”现场会在我校成功召开,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那又是一个新的开端,一路走来,我们用坚持做工程,让活动系列化,让读书出精品,让学生、教师、家长在活动中与经典为伴,携智慧同行,一起体验阅读的快乐,共同提高生命的质量。现将我们近几年开展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坚持做文章,读书活动常态管理

实施“蓓蕾读书工程”的四年,我们最大的心得就是“坚持”二字,坚持不懈的重视、组织深化,我们认为读书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工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提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为新的办学思想,读书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坚持每学期的班级读书计划,读书演讲,制定读书计划卡,完成读书目录,写好读书笔记,每天早晨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读书,真正做到让读书成为习惯。

二、以环境成文化,翰墨书香随处可品

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一首诗,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推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1、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利用走廊、橱窗、墙壁、板报、建筑物等媒介,使每面墙、每条标语、每个角落都具有文化品位,体现人文精神,如东沿街楼的20个橱窗是文化长廊,有“三日诗”等一些文学知识,楼道走廊,其中二楼是世界的重要节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楼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专题文化,有“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可爱的中华”、“改革开放的中国”、“五千年文明之光”以及我校学生的活动图片“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多彩的节日”等,还有一些学生诗配画、手抄报、电脑报、英语报、书法、摄影作品等板框,每个楼层都有展示,这些板框每年都进行更换,以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学生常常驻足展示板前,看到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更是激发了读书的热情,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

文化用语,来到每一层楼或每一口教室,每一条文化用语处处可见,如“尊师守纪刻苦向上,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请弯下腰来和学生讲话,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请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等。

激发师生奋进的校训,提示学生注意的温馨标语,宣传栏,激发学生勤学奋进、多问多思的条幅,有名人画像等,使文化环境对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强化班级文化建设。

每一个班集体都是学生温暖的家,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一是要求各班创建自己的班级理念,包括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班级格言、班徽、吉祥物等,张贴在教室外面的版框上;二是充分发挥各班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各班充分运用班内黑板报、学习专栏,创造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文化。让独特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扎实有效地开展校训建设

我们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努力实践学校办学理念,2008年我们又提出“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的校训,不仅在每个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而且在校歌中体现,并且从今年开始升旗时增加校训呼号等活动,让读书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4、图书室为阅读提供保障

加强图书室建设,购图书4万余册,加上原来的图书,人均20本,图书室和阅览室全天开放,基本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

加强文化建设让环境成为一种文化,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学生长期置于这样的环境,便会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三、以方案为蓝本,深化读书工程建设

“蓓蕾读书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和 “阅读经典,好书伴我成长”读书节活动实施方案,成为指导读书活动的重要依托,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活动口号、活动内容、实施措施以及管理与评价方法等,让读书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促进读书有序、稳定发展。

“蓓蕾读书工程”方案对小学生每个学段阅读的书目做了规定,并且主要围绕“八个一”开展读书活动:有一个固定的读书时间、每月最少读一本完整的书、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以年级为单位,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专题讲座、学校每年11月份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诗文考级” 活动、每位学生每学期争获一枚课外阅读章。

读书节方案更是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临教科研中心(2009)10号《临沂市“蓓蕾读书工程”评估细则》的有关精神,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感悟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悟出人生真谛,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指导,进一步繁荣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009年9月,我们制定了读书节的活动主题“阅读经典,好书伴我成长”,在原来读书活动的基础上,采用“美文大家读”集体朗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书签制作展览、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手抄报比赛、“书香飘飘,伴我成长”小小读书卡写作活动、建立“阅读经典,品味书香”记录册、读后感比赛、我喜欢的“××××”征文竞赛等,组织各项比赛活动。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读书节活动领带小组,负责组织、检查、评比读书节各项活动的开展,确保各项活动予以落实。活动要求各班各位老师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把读书活动确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至两课时为固定的读书时间,在课程表中予以明确,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周一、三、五上午晨读时各班要排10分钟时间、下午课外活动自主学习时间,各班级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诗词美文赏析”、“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每天阅读十分钟”活动,争取每日背一首诗或掌握五个成语或读一篇美文。每月最少读一本完整的经典名著书。每个学生在读书节活动期间坚持读完四本书,一、二年级学生以阅读童话和寓言故事为主,三至六年级以阅读经典名著为主。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摘录书中的妙词佳句,也可以写读后感,并在班上交流。各班择优上报一定数量的读书心得,学校择优汇编成册,以年级为单位,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由教师指定篇目,引导学生阅读、品赏,指导学生交流,写心得体会。

另外,每个学的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都把读书列为和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并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年初全体教师会上予以传达,以引起高度重视,规定各班语文任课教师是读书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和教导处组成的读书活动检查指导小组,班级成立由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组成的读书活动管理小组,分别负责组织管理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

四、以评估为抓手,积极推动读书进程

(一)教科研计划中的评估: 凡学校组织的每次读书比赛活动,设立的每项专用簿本,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月读书卡,班级读书活动方案及每月读书活动汇报等都纳入语文教师和班级评估,完不成任务每项、每次扣个人评估分20分,扣班级评估分5分。

(二)经典诵读评估:根据每个年级的古诗目录,采用“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 家长评价 教师检查 学校抽查”等方法,每首诗1分,共20分,成绩计入语文教师和班级评估。

(三)实施方案中的评估

参加市、县、学校读书活动比赛获奖的学生按每人次市级10分、县级6分、学校3分计入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的评分。

凡学校组织的每次读书比赛活动,设立的每项专用簿本,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月读书卡,班级读书活动方案及每月读书活动汇报等都纳入语文教师和班级评估,完不成任务每项、每次扣个人评估分20分,扣班级评估分5分。

(四)读书节活动中的评估

1、把读书节活动纳入到班级评估中,从“学生管理150分”中拿出110分用于评估班级读书节活动的开展。

①“书香飘飘,伴我成长”小小读书卡写作评估共40分。②“阅读经典,品味书香”读书记录卡评估共40分。③ “阅读经典,好书伴我成长”手抄报评估共30分。

2、把读书节活动纳入到语文教师个人评估中,从教师综合评估中拿出70分用于读书节活动评估。

①《××××》读后感评估共30分。②我喜欢的“××××”征文评估共40分。

以上各项作品评估优秀者每份1分,良好每份0.5分,一般按0分打分。凡书写潦草、不认真的一律视为不合格作品,按“0”分计分并扣除相应评估分,班级读书活动计划不及时上报扣班评估5分。科学的评估方法是一种激励,引发了教师们和各班的积极性,今年两次的读书活动作品质量越来越高,真正做到保证读书出精品,作品的精美同时说明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以诗文为龙头,全面带动读书实施

在浩渺的文学世界中,古诗文作为浓缩的精华,构成了文学独有的美丽。无论唐诗中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还是宋词的豪情抒发,别绪离情,吟花咏月,风物人情,还是元曲的题材丰富,意境高远,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还是《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等古代蒙学读物的韵味无穷,从哪个角度来说,古诗文都值得反复吟诵。

为此,我们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每个年级必背优秀诗文篇目,从去年寒假,我们就组织教干教师搜集材料,编成了《经典诵读》一书,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从而让学生了解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启迪心智,得到美的熏陶。本书一至六年级每学期要求各背20首,这样,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就能保证背诵240首古诗。

具体组织方式是:

古诗检查与背诵。我们在学期初将古诗词印成目录发给学生,采取每周、每月抽查、普查的方式,检查结果计入班级评估,同时要求语文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组织评选班内“背诗小能手”,学校评选“背诗大王”。

古诗文诵读比赛。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不求学生能理解多少,只求学生多读多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去年教研室组织的古诗诵读比赛中,我校6、2班昝金成背诵了386首古诗,5、4班曹洛熙、滕明菲、3、5班田育文都能背诵320首以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这些古诗印在孩子的脑海,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古诗词整理、分类。在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对背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照类别分类,如描写季节的、表示方位的、有表示数字的,并以“漫游古诗园”为主题制作电脑报或手抄报。

开展各种不同的诗文活动。如诗文诵读竞赛、诗文表演、诗配画、猜诗谜、背诗大王评选、诗词鉴赏、我也当诗人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背诗、学诗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诵读、理解、欣赏以及运用能力。特别是古诗文配图活动,表现了学生颂诗的成果。古诗是浓缩的精华,诗情画意,这是文学独有的美丽。小学生年龄太小,虽然背过了古诗,也不能全部理解其真正含义,但人的顿悟需有一个过程。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所说:对诗的内涵幼年时感受一个样,成年时感受一个样,老年时感受又一个样……这就是古诗文的魅力。这些古诗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人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而现在,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图画,这样的感受是真实的,直观的,充满灵性的,孩子的一幅幅作品常常让我们感动着这份美丽。

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小学生逐渐培养起自己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以此为龙头,学生的阅读逐步深入,在今年举行的“读后感”比赛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面非常广,科技、文学、艺术作品争先呈现,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六、以创新为理念,激活读书丰富内涵

1、师生共读齐长进

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就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读者”,从2008年起,我们倡导师生同读一本书,共同汲取书籍的智慧,滋养美丽的生命。我们结合阅读课的六种课型,每个学期会推荐一些书目,如《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书籍,然后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做笔记,甚至表演。如六年级三班学生的阅读展示课《大话西游》,常识组老师演的《新西游记》小品,给全校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优秀作品汇成集

扎实开展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如何保存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作品从书中来,自然要回到书中去,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班级将作品汇集成册,并命一合适的名字,如妙笔俱乐部—诗情画意,手抄报—书香文苑等,这些作品我们在展室都会看到。

3、文艺演出展素养

诗教的境界在于展示,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如何表现出来,我们结合其他兄弟学校的经验,从09年开始,我校以古诗词诵读为基础,依托六一节目演出,排练了《春晓》、《江南》、《荷塘月色》、《新学堂歌》等节目,不但六一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还在今年10月全线教育系统首届艺术节暨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晚会上演出,在学校的艺术节演出,又代表全县参加了临沂市艺术节的演出,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诗文素养。

四年来,读书活动的开展,突出了读书主题,让经典润泽生命,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读书兴趣,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去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养成读书好习惯,让读书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1、“读书工程”使学生接触了大量的语文材料,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已逐渐养成,读书兴趣进一步得以培养。

2、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感受书籍的魅力,体味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营造了我们实验二小浓厚的书香氛围,让校园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打造了我们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2006年5月24日,莒南县小学蓓蕾读书工程现场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我校的读书活动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2007年1月,学校关于读书活动的典型材料《最是书香能致远》发表在《沂蒙教育》2007年第一期(总第143期)上,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第三届学生文学艺术博览会先进单位,6月,我校的创新写作教学情况在《作文报》2007年的第16期上做专版介绍,10月,学校被中教教科所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2009年4月,学校被评为临沂市蓓蕾读书工程先进学校。学校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2009年10月,临沂市教育局基教科陈科长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11月24日,临沂市关工委在原市教育局局长、市人大副主任刘希祥、县关工委主任杨文明、县委常委隽方洋、县教育局徐局长的带领下来我校指导工作,对我校的读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3、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读书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2005年,孙启鸣的作文《打雪仗》发表在《创新作文》2005年第六期,徐晓卉的《雨中》荣获《人民文学》主办的中国校园文学“新人杯”作文大赛小学组三等奖;2006年,赵子菡的作文《美丽的记忆》发表在《少年天地》第四期上,曹艺馨的诗歌《四季的礼物》发表在《沂蒙生活报》2006年5月15日第三版上,6月,在第六届当代小学生作文、书画、摄影大奖赛中,葛英杰的《我挨了一巴掌》获一等奖,朱冠杰的《节水之争》获一等奖,汪洁的《我在唠叨中成长》获二等奖,10月,在县中小学生“感知荣辱”作文大赛中,宋晓轩、王亚男、熊朝瑜、程前获一等奖,胡力伟获二等奖;2007年,在中国小作家杯第五届临沂市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殷荣的《父爱如山》获一等奖,陈荟如的《真情》获一等奖,李校莹的《难忘的一个人》获一等奖;2008年,在中国小作家杯首届中小学生原创作文比赛中,周睿的《我的两只小乌龟》、朱冠杰的《和谐花絮》、聂枚宇的《秋意浓浓》获一等奖,赵艺宁等7人获三等奖,3月,在时代学习报社第一届“时代杯”母语文化节作文选拔活动中:赵冬月、王茜获二等奖。11月,卢元卿、田淯文、曹洛熙、滕明菲、昝金成、张力中、张阳被县教研室评为2008“背诵古诗大王”。2009年7月,在全县小学生古诗文背诵比赛中:昝金成、滕明菲、曹洛熙、孙浩钦、张津豪、张阳、卢衍均获一等奖,张雨欣、梁晨获二等奖。2009年8月,在2009年全县“计划生育国策教育年”中小学生征文活动中,刘晓菲的《是喜是忧》获特等奖,何佳洁的《那一刻,你想到了……》获一等奖。冯时的《关于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报告》、李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王铮的《舅老爷家的事》获二等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真的,蓓蕾读书工程的实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给予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息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呈现给你。

读文学,升华情感;读哲学,引发睿智;读历史,关照现实;读天文,读地理,读科技,我们便会认识整个世界……那么,就让我们引导学生把握今天,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走进名人,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亲近书本,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遨游书海,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

篇5: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横山县第三小学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543人,教职工85人,是一所标准化的实验小学。我校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为主要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我校在成立3年以来,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可喜成绩:一是硬件建设。学校现有校园网络中心主控室1个、语音室1个、电子阅览室及2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35个、1个专用多媒体教室(兼作电子阅览室);教室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学校拥有无死角全覆盖闭路监控系统、综合广播系统。校园信息基础建设达“校校通”第二层次要求,校内主干速率达到50Mbps,网络终端遍及每个教室及每位教师办公桌,网络终端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10。每个办公室配有电脑,所有教室装有液晶投影、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另有10台笔记本电脑,学生用机150台,广播级数字摄录一体机AG-AC90MC一台,数码相机3台,满足日常工作所需。二是软件多媒体应用培训。我校先后开展电子白板应用、课件制作、无纸化办公等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现在我校已经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100%使用课件。此外,我校与超星科技合作“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实现教学资料网络资源共享。

现将横山县第三小学“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方面的亮点汇报如下:

一、改善网络环境,提高硬件设施

根据市教育局信息化要求,及网络发展形势,我校网络主干现仅为50M,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工作需求,为适应“三通两平台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有效应用”,我校联系县电信公司承担学校网络整体规划,设计为校内主干100M,桌面达到10M的全新高速网络环境,使我校教师、学生的网络应用环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利用现有资源,做好“三通两平台”的宣传工作

我们现在最为担心的是三通两平台的普及与应用工作。我校在接到上级文件后,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三通两平台”的知识及其先进的教学理念。三通两平台包括: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三、我校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保障工作

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做到教师积极参与、家长理解配合、学生应用实践。让“三通两平台”真正推动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我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部署了一系列推进“三通两平台”工作的制度及实施办法,使我校的“三通两平台”工作得到稳步的推进和发展。杜宏芳校长狠抓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管理、保障技术支持。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工作,并召开多次会议,强调“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让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切实落到实处。

(二)全面开展,学习提升

利用现有条件,培训学习。我们将组织我校教师参观“三通两平台”先进学校的好经验、好办法,让这些经验办法在我校落地开花;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名师,探索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我校教师在信息化建设及多媒体应用方面的业务水平。

篇6:南江镇九义校教学工作亮点展示

------南江镇九义校教导主任

何向荣

近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已深刻地认识到“家长要向自己要分数,学校要向自己要质量,自己要在社会上要面子”的深刻的教育现实;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认识到不奋起直追,自己将永远落伍于别人。

为此,我校积极贯彻“凝心聚力,脚踏实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办学理念,找措施,想办法,在本学期开始重点打造学校教育教学的上课环节:以评促教,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并以此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我就将这点具体做法作如下交流:

一、要打造高效课堂,必先评教师有效备课。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备课”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它既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又是学校进行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我们在打造教师的高效课堂时,先对教师有效备课作了具体规范,这体现出三个环节:走出误区——提出要求——多样评价。

(一)我校教师备课存在的弊病。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备课上还或多或少的存在四个误区:

1、照抄照搬,对着教材按图索骥。

2、古为今用,重新“温习”自己往年的备课本,重新使用以前的老教案。

3、备课于书,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以此作为自己讲课的教案。

4、电子备课,上网找所需教案。而走进课堂还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二)对教师有效备课提出具体要求。为杜绝教师备课存在以上毛病,我们对教师有效备课提出具体要求。

1、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有自我支配、主动工作的空间,不被教参和名家教案所束缚,要有自己的创新,具有自己的特色。

2、教学目标切实可行,不面面俱到,要备教师的教,备学生的学。

3、要考虑我校生源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

4、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哪种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何种方法,个体学习与整体学习哪种效果最好。

5、要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问题,必须把课中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和内容弄明白,说清楚。

6、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

(三)多样式评价促教师有效备课

1、每半月组织教研组检查一次教师教案,评定每份教案是否按六点要求备课。然后按分值给每位教师的教案打分评等级,并纳入教师教育教学绩效考核。

2、以推门听课方式突击检查教师备课是否做到有效。主要看教师的上课是否按教案上课,是否真实有效。

3、在公开课上检验教师备课是否有效果。

4、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活动及科研课题开展备课,以确保各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二、评教师课堂教学,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一位校长曾说了三句话: “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认为这三句话的核心是学 生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学出来的,人人都能学好。学生学好了,课堂就高效了。

在新课程实施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虽然认同新课程理念,但在课堂教学中,却不能很好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1、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口头上叫得响,实际表现疲软。

2、应试思潮的影响迫使教学工作围着升学考试转,课堂教学实效不高,机械训练倾向没有得到有效克服。

3、非考试科目的课堂成了休闲地。

4、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误区,课堂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效,课堂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多,实效不高。

5、学生主体性被忽视。长期以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命题。然而,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表现出强烈的控制学生、控制局面、控制课堂的倾向。

为了改变以上课堂几种弊端,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1、组织教师学习了全国高效课堂教学的十大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们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2、不断派老师外出学习观摩,学习外校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吸收外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本学期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就达80多人次,90%以上教师都参加了外出学习或观摩,每一位老师学习归来都讲了汇报课或示范课。

3、学校领导挂联到班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到随时听课,随堂评课,课后交流。

4、赛课经常化,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本学期,我们首 先举行了调进教师赛课,然后又隆重推出学校对外开课,班班参加,科科参加,实现“四请四到位”:请学生家长进课堂,家校结合做到位;请专家、学者进课堂,对口帮扶做到位;请同行朋友进课堂,辐射带动做到位;请同级学生进课堂,评师评教做到位。对外开课,历经2个多月,效果明,反响大。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为了使赛课、对外开课切实有效,我们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在评价我校老师的课堂教学时用了五看:

1、看是否“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

2、看是否“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能吸引人,有较多的探讨价值。

3、看是否“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4、看是否“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5、看学生是否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们的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每一位老师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时,都是依据上面五点进行评价打分,然后根据授课老师的得分来确定他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否则视为无效课堂,是不合格的课堂,须重新打造,直到合格。

三、高效课堂初露效果。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打造,我校的课堂教学效果已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在课堂上由主演转变成了导演,课堂也逐渐有了人文、和谐、创新、个性等特点。胥平老师的课《学会看病》,精雕细刻,凸显拓展,引活了学生思维;何晓容老师的小三体育课 《花样跳绳》,集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并运动养生于一炉,做到了体育的行与收,翻新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罗全华老师的课《掌声》,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总之,每一位老师的上课都张显了自己的课堂特色,初具了自己的模式。

2、对外开课的“四请四到位”,使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激发了更多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堂技艺比武,丰富了校本教研集体活动的内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家长的一致赞扬。通过家长与教师面对面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意见交流,老师明白了社会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期望,明白了现代新课堂与填鸭式课堂的本质区别;通过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进行引领点拨,老师们在豁然开朗中得到感悟、提升;通过同级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意见交流,老师们更多地寻求到了如何在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一位家长说:“现在的学生敢大胆提问了,敢大胆讨论了,特别是看到他们上课时的活跃,大课间时的跳跃,更是令我心潮起伏,令我感动,我好像又回到从前了。”

3、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一位教育名人说“只要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的表演一定很精彩。”学校打造高效课堂以来,课堂开放,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高涨,参与学习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4、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非考试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这些学科教师要求自己“立足课堂,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称赞。我们的大课间校园舞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喜爱,兄弟学校的赞扬;我们的花样跳绳节目《绳缨飞舞》更是受到县领导多次表扬,并在全县各类学校推广。

5、学生成绩呈上升趋势。本学期,我们继续坚持月考制,月未红榜制,月未督察通报,每次月考结束我们都要举行学生成 绩分析会,学生的成绩在起伏中均有上升,令人欣慰。

6、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不少获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有了不少起色,有了一些亮点,但离光芒四射还有很长的路程。我们打造的高效课堂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无法和很多同类学校相比。但我们不气馁,我们将继续坚持课改,凝心聚力,脚踏实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着力打造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谢谢大家

篇7: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46节展示课, 分别是小学17节, 初中16节, 高中13节;教学内容既有传统的田径、武术、体操、健美操、篮球、足球, 又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安塞腰鼓、踢毽子, 实用性强的新兴体育项目跆拳道、搏击、双节棍、瑜伽等。做课教师们基本功扎实, 课堂驾驭能力强。会讲:口令清楚、宏亮、准确;会做:示范准确、规范、优美;会教:集体练习、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灵活运用, 会评:有实效的自评、互评、师评有机结合。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各自城市的学校体育教学特色, 给参会教师提供了多阶段、大容量、高水平的学习机会, 使参会教师都能学有所获。

二、精心制作的体育课

各地教师不仅对所教授的教材进行挖掘、剖析, 而且, 练习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如:西安宋媛媛老师的小学《跪跳起》一课从立定跳远开始进行由易到难的跪撑、摆臂、跷跷板、弹弹球等辅助练习, 最后水到渠成地进行跪跳起练习;重庆李雨佳老师的小学五年级趣味田径《跑、跳、投的辅助练习》一课, 准备活动将跑、跳、投的基本动作融入热身操, 为主教材学练做了铺垫, 而后面的分组循环练习“跑、跳、投辅助练习”、“综合展示”解决了学生练习兴趣问题。

三、够味的体育课

湛江黎莹老师、长沙市吴涛老师分别将当前最流行的音乐“江南style”、“小苹果”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瞬间点燃课堂;重庆李雨佳老师将经典诵读以歌曲形式搬入放松环节, 起到传承中华文明, 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洛阳宋艳辉老师的小学四年级《篮球:运球与游戏》将篮球喻为“爱犬”, 以“亲近犬”、“溜犬”、“赛犬”为主线的情景教学带动学生的学练兴趣;武汉金友恒老师的初中《接力跑》教学运用“天宫一号对接”等速原理帮助学生明白等速在接力跑中的重要作用;新疆克拉玛依张朝明老师的“跆拳道”、天津李洁老师的拳术教学, 都在强调每一个动作的攻防含义, 动作技能掌握的同时非常重视德育渗透。要求学生“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 做到每一个练习“以礼始、以礼终”, 同时推崇“克己忍耐、百折不屈”的武术精神修炼。

四、营养丰富的体育课

纵观小学、初中、高中各课, 教学目标的达成, 各有侧重。小学课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身体练习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师生情感、体育项目情感的培养;初中的课重点放在了身体练习, 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掌握上;高中的课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与终身体育, 强调实用性原则。

篇8:说出亮点?展示特色

作者:倪晔菲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10期

摘 要:笔者2013年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两课”评比活动,制作《PPT演示之道——微型项目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及说课,并获得了市一等奖,同年制作的《PPT演示之道——微型项目二我的第一个职场PPT》教学设计及说课,又获得了省“研究课”称号。实战“两课”后,笔者对说课有了自己的理解,本文以两次的教学设计为基础与大家分享探讨,共勉提高,以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 说课 教学设计 PPT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81-02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多用于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上好一堂课,不一定就能说好一堂课,如何把课说得精彩,笔者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活动(以下简称“两课”评比)实战后,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反思。1 说课项目整体设计

此次说课选用的教材是马成荣老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我选取学习领域6——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3个子项目,重组为项目《PPT演示之道》,分解为2个微型项目,8课时不变。

项目一: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规划职业生涯,从中掌握PPT的基本编辑功能,实现“会做PPT”,并在该项目中初步接触PPT艺术设计的一些知识技巧,为项目二的学习打下基础。

项目二:在学生明确职业方向的基础上,设定模拟的特定职场情境“产品推介会”,让学生针对手机产品进行 “产品推介”,尽显职场风采,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职场PPT的妙用,进而掌握PPT的高级编辑技能,实现“做好PPT”的目标。2 微型项目巧设计,任务流程细分解

以微型项目二为例: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学习的平台,了解职场PPT的一些常用元素和呈现要点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笔者以模拟承办某手机推介会来导入新课。

龙源期刊网 http:// 有了微型项目一的制作基础,先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任务制作某手机产品推介会PPT,教师给出制作建议。学生先自主探究制作,教师巡视,发现共同问题,再让学生暂停制作,回到教材优秀实例——Windows7产品介绍PPT统一辅导基本技能,通过半成品实例巩固掌握基本技能后,学生自主再探究。

在学生自主再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抛出6个问题(如文字如何简化、图片如何能出效果等)进行细节美化的探讨,进入进阶节能教学环节,这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项目二通过“自主初探—练习技能—再探完善”的过程内化技能,层层递进完成2个子任务,最终完成某品牌手机推介PPT的项目任务。3 把握注意点,设计出亮点 3.1 说课注意点

3.1.1 注重“点”:提炼关键词,突出重点

以微型项目一《职业生涯规划PPT》为例,教学目标提炼为:

会做PPT(熟悉PPT制作的一般流程,掌握PPT制作的基本技能)[基本目标] 做好PPT(择优选拔参加全国中职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校内演讲选拔赛)[进阶目标](原则和依据:体现了以“学”带“赛”,以“赛”促“学”的理念)

讲好PPT(通过推优展示演讲,锻炼语言组织表达能力)3.1.2 抓住“线”:设计流畅,体现特色

本次说课有2条线:

横向是说课的流程,即粗线“析教材—定目标—谈方法—说过程—论反思”。

纵向是说教学过程,即细线“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项目的教学环节设计”(参见左图)3.1.3 关注“面”:语言过渡,体现说的美感

说课,重在说。无论将说课设计得多么巧妙,思路多么清晰,只有语言精炼有力度,组织巧妙有美感,抑扬顿挫有穿透力,说的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说课的每个环节都是有联系的,是一环扣一环的,要设计过渡语,来体现说的衔接。

龙源期刊网 http:// 总之,说课为达到说好教学设计、说清楚教学思路的目的,在语言雕琢上花再多功夫也不为过。

3.1.4 有据可依:区别说课与上课

说好一堂课与上好一堂课,要领和侧重点不同。上课主要是把握好教与学的互动,面对的是学生;而说课是要说清楚教学设计的依据,面对的是教育界的同仁。3.1.5 说课PPT不容忽视

PPT是辅助演讲的最佳手段,要想在说课方面拔得头筹,PPT的辅助视觉效果也是不容小觑。

如何做好说课的PPT,以下是笔者在实战“两课”评比后的一些体会:

①界面简单,配色自然。

画面留白,色彩搭配清新自然。重要信息可以用特殊的色块标明,但是一张PPT上颜色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3种。笔者通常喜欢用灰黑色、蓝色、红色搭配突出重点,这样整体体现出犹如薄荷的清爽,让人保持清凉醒目。

②导航清晰,动画适当。

说课时间一般在15分钟内,听的内容量较大,而听觉有时总是没有视觉具有冲击力,因此,理清说课思路,PPT的导航必不可少,如笔者在“说课”评比中清晰地标注了本次说课的5说提纲,让听者一目了然。而重点说教学过程时,又将教学环节作为纵向导航,说到之处用红色突出显示,让听众知道现在说到了哪个教学环节。另外,导航也可以结合动画显示,但是切记不要太花哨,适当即可。

③图文搭配,信息明了不繁琐。

PPT的关键词提炼和突出显示,可以让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来辅助听的过程。那么在视觉冲击下,如何快速明了地凸显重要信息呢?一是突出关键词; 二是辅以形象图片。

3.2 说课出亮点

3.2.1 目标适当,精炼工整

龙源期刊网 http:// 本次说课“定目标”环节,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框架,而是融合了三维目标,用“会做”、“做好”、“说好” 进行表述,3个目标层层递进,提出了分层目标。

3.2.2 微型项目独立而统一,各有特色

微型项目一:结合中职“文明风采”大赛真实情境,以赛促学,以学带赛。

微型项目二:结合中职文明风采等中职院校的大赛事和渗入职业、就业等元素,让目标能符合课标的要求,同时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发展。3.2.3 说课思路清晰,设计合理

说课思路:析教材—定目标—谈方法—说过程—论反思。

微型项目一思路:以教材原实例为范例进行基本技能的教学,学生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为内容,在“先模仿后探究”的过程中内化技能,层层递进完成3个子任务,最终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PPT的项目任务。

微型项目二思路:在“自主初探——练习技能——再探完善”的过程中内化技能,层层递进完成2个子任务,最终完成自己的某品牌手机推介PPT的项目任务。4 反思说课不足,提升说课质量

虽然从构思到项目设计再到反复的说课练习,实战“两课”评比的过程,笔者收获了很多,但是与示范课相比,自己的说课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不足:

(1)在视频采集方面,可以在色彩和清晰度方面做得更好,在拍摄的角度和场景上可以更精致些。在说课过程中,视频部分虽然只要求在指定的短时间内播放,但它也是一个具体形象的表现方式,可以说是一个出彩点,它能让说课更加有血有肉,真实丰富。

(2)在突破化解难点的方法和过程中,处理得还不够细致。因此,在提问答辩环节时,笔者被问及难点是如何化解这个问题时,阐述的理由不是很充分。

(3)语言辞藻方面。笔者只能做到精炼朴实,但示范课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说课中,语言可以更加特色鲜明些,更具个人风格。笔者曾经看过有人在说课的过程中,尝试用打油诗来与学生互动,总结方法、小结技巧,个人特点鲜明,语言功底扎实,说课效果也比较好。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说课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214000)

龙源期刊网 http:// 参考文献:

篇9:回族小学教学成果展示亮点

一、“模拟课堂”的含义与特点

“模拟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口头表达、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技能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将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模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机智等多方面的素质,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假期不易组织学生来到现实课堂的情况下测试应试者的课堂教学能力。“模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学生的直接参与,课堂中缺少了“学生”这个要素,这就需要应试者想方设法弥补该要素缺失所带来的挑战。“模拟课堂”与“说课”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侧重于实践层面而后者更注重理性层面,这就要求应试者从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上多花力气。若要在“模拟课堂”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应试者除了要实施好“现实课堂”的核心要素和基本环节外,还必须了解“模拟课堂”的主要特点:

(一)时空的限制

时间限制:获知课题后只能备课1小时,并要求应试者在20分钟内完成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安排显得非常重要。

空间限制:应试者备课时只能利用教材和教参等有限资料,不能上网查阅资料,没有规范的科学仪器供其选用,不能与他人讨论,只能独立完成。

(二)学情的模拟

“模拟课堂”只有课程资源和教师两大要素,缺少了“现实课堂”中的重要要素———学生,从而导致学情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备课时需要应试者对“模拟课堂”中的学情作出合理的研判,一般来说以本区域该年级中等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学习的起点,同时对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差错的环节作出预估,在关键问题上作好预设。

(三)对话的缺失

“现实课堂”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源于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的完整和持续互动交流,而在“模拟课堂”中缺少了学生,使得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易实施。应试者只有交替扮演好“教师”“学生”“学生同伴”等角色,适时呈现“学生”的身影,才能使课堂中的对话交流得以顺利实现。

(四)实验的弱化

“模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不一样,没有现成的科学实验器材和用品可供选择,实验操作的环节极易被应试者弱化。但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建立、形成都离不开科学实验,这就要求应试者强化实验意识,利用日常生活中或身边的简易物品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以增强“模拟课堂”中的“动手操作”环节的效果。

(五)环节的浓缩

“模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一样,具备所有的教学环节,只是每个环节更加紧凑和浓缩而已。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试者在兼顾各个教学环节的同时,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的关键环节上,如设计新颖导语、抓住知识内联、把握学习重点和突破学习难点等。

二、“模拟课堂”的教学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一)合理分配时间

“模拟课堂”上课课题一般是在1小时前告知应试者,允许应试者进行“模拟课堂”独立备课的时间是1小时。从应试者上交的备课稿看,大多数教师写了满满的4~5页(A4纸)备课内容,最多的一位写了6页,试想,这样教师哪还有时间思考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流程的合理安排呢?应试者一般应花40分钟用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其中用5~10分钟熟悉教材、理解教材以及分析学情;接着回忆平时的教学实践,再用30分钟来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确定导课的角度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巩固反馈内容以及板书的设计等。这个阶段不要拘泥于细节的描述,更不要把时间放在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回答上,而应采用画流程图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思路简明地加以呈现。备课阶段的最后20来分钟时间,可在流程图旁边注明实施该环节的策略方法,加上导语、过渡语和结束语,标上各个主要环节的大致时间分配,并对流程图加以修正和完善。

用于“模拟课堂”上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8~ 20分钟。用1~2分钟引入课题,接着马上进入学习新课的内容;用14~15分钟模拟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导课切入,步步深入,有序推进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再用1~2分钟安排当堂巩固和反馈评价环节,留出1~2分钟的机动时间。时间安排得不合理极易造成“模拟课堂”的不成功,如一位教师在“模拟课堂”上《新生命的诞生》(第一课时)时,在导课部分安排了三个问题的复习:(1)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组织结构(并画出细胞结构图);(2)人的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有哪些?(3)动物的生命周期怎样? 这种与本节课内容联系松散的复习整整占用了6分钟,该教师在处理学生看书和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也留出了等候的时间,而不是假设学生已完成,结果在20分钟结束时,该应试者才完成了备课内容的三分之二,致使预设学习目标不能全面达成。

(二)准确研判学情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在学习时体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学情研判是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打基础的,没有准确的学情研判,学习目标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由于“模拟课堂”中没有特定的学生, 应试者只能以本区域该年级学生的中等知识结构、 一般生活经验和认知心理特征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确定合适的学习方式,依据知识的综合和抽象程度预设易犯错误的可能性、出现差错的比例及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

同样是上《新生命的诞生》(第一课时)的另一位教师,她首先分析了七年级学生信息来源广泛、 接受信息敏捷、对男女两性生殖系统知识的好奇及小学阶段对这部分已有一定学习基础,根据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直观的图片(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器官、精子、卵细胞),结合课文中清晰的文字叙述, 确定了该部分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对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和怀孕过程等较为复杂、不易讲清的内容,采用视频观看等辅助手段,使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变得有序和高效。该教师还依据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当两性性行为和少女意外怀孕等,加强了性道德和避孕措施的学习和讨论,达到了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之目的。可见准确的学情研判,也是“模拟课堂”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搭建对话平台

“模拟课堂”中的“对话”环节既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更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不二选择。“模拟课堂”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对话”交流环节不能缺少,“模拟课堂”中的“对话”交流环节主要有“师生对话”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其中“师生对话”是应试者最难妥善处理的部分。由于没有学生出现在 “模拟课堂”的现场,应试者需要不时地扮演好多种角色,时而扮演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的教师,时而充当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的学生,有时还要变身为学习者伙伴的评价者,唯有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持续有序地向纵深推进。

应试者怎样才能搭建好“对话”交流平台、扮演好“模拟课堂”中的不同角色,给课堂增添活力、为问题解决铺路?首先要设计好并适时抛出让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或实验探究的“对话”平台,用学生的语气说出学生的想法,然后及时从“师生对话”过渡到后面的环节:一是应试者在抛出问题后,或立即扮演学生角色,说出学生的回答内容, 或用一个短暂停顿代表学生的活动,然后用应试者自己的话来接上后面的内容;二是当应试者抛出的问题涉及学习重点或难点内容时,应试者应该巧妙地把这话说出来,如“正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知道了……”“模拟课堂”中除了设计“一对一”的对话交流方式外,还需要设计“一对多”或“多对一” 的对话方式,使预判的“学情”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如在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后,应试者接着说 “刚才的同学回答得较好,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或 “刚才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请举手。好,请另一位同学回答”。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即学生与文本 “对话”时,应试者可以出示自主学习的要求,以便评委老师了解应试者的意图和判断该活动设计是否有效。

应试者若只是备教材内容,而不备学生活动,就会缺少“师生对话”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环节,课堂不仅显得单调乏味,而且很容易变成教师个人主导的 “一言堂”。例如,某位教师在“模拟课堂”上《重力》一课时,自己从头讲到尾,“师生对话”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活动双双缺失,只用7分钟就讲完了本节的全部教材内容并完成了2道题的巩固反馈,生动的课堂实践活动变成了索然无味的沉闷课堂。

(四)强化科学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科学中的作用不言自明。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原理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模拟课堂”中,应试者首先应积极利用身边物品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或活动(可以模拟着做一些实验),其次要说清自己准备用什么器材来完成某个演示实验的设想,再次是交代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实施某个“活动”的计划,这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实验意识和做法可反映出教师对学科特点和本质的理解程度。一位教师在“模拟课堂”上《重力》一课,在没有现成科学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利用课本和自己口袋里的一串带绳子的钥匙演示了“重力的方向”这个实验。这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替代物品来完成科学实验的举措令人赞叹,值得充分肯定。

在上《模型、符号的建立和作用》一课时,一位应试者在上了“模型”的内容后,设计了有别于其他教师的做法:不是将课本上“水的状态模型”布置给学生在黑板上画来画去,而是要求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水分子的模型,然后移动水分子模型的间隔, 从而直观形象地得出了“水的状态”变化的实质。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反映出应试者对课堂教学中 “学为中心”理念的理解以及运用,说明其重视科学实验,注重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己任。

(五)凸显关键环节

“模拟课堂”与“现实课堂”在教学实施环节上是相同的,如导课情境设计、重点内容分析、难点如何突破、巩固练习反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但由于“模拟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情感支持,加上上课时间的限制,应试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能贪大求全,要把新颖导课、重点剖析、 难点突破及知识框架构建等关键环节理清楚、说明白,把主要精力放在启迪学生思维上。

1.导课新颖别致

只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经验和认知水平,才能确定合适的学习起点、找到激起学生共鸣的素材。新颖别致的导课,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课堂学习角色,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次应试者的导课大多采用复习旧知的方式来展开,虽然也能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但由于缺少新颖性和独特性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例, 很难与学生知识生长点紧密衔接,使得导课变得平淡和低效。其中有一位教师在“模拟课堂”上《模型、 符号的建立和作用》一课时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请你们将上学途中见到的交通标识或标记画在黑板上。”显然,关于路标的标识、限速限行等标记是学生眼见耳闻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交通图示激起了学生共鸣,紧接着应试者又让学生列举“数学中的‘+’‘-’‘×’‘÷’,科学量单位‘千克kg’‘米m’‘摄氏度℃’,科学量代号‘电压U’‘电流I’‘压强p’‘重力G’等”,然后归纳出这些标识或标记就是科学上所说的符号。这种源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新颖导课,极易唤起学生的相关记忆痕迹,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思考,还能吸引“评委”的眼球,让“模拟课堂”不再单调或沉闷。

2.把握好重难点

“模拟课堂”让应试者发挥的时间不到20分钟,如何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应试者能否展示好教学风采的关键。学习重点是依据学习目标,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学习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学习重点和难点的确定要根据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精心设计。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学习重点和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有一位应试者在“模拟课堂”上《新生命的诞生》一课时,将 “受精和妊娠”确定为学习重点和难点,因为“受精和妊娠”过程涉及细胞的结合、分裂、移动和多个部位,还出现多个相近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该教师边说边构建了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胎和妊娠(怀孕)的相互关系以及该过程所处的部位(如图1),使得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较为抽象的难点变得形象且容易理解,抓住了该知识结构图,就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演变的过程, 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3.抓住内在联系

学生只有理解了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才能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对科学的知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需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当的方式加以组织、概括和提炼,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和一定顺序搭建起知识结构网络,使之简练地、系统地体现知识体系的推演过程,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思维,提供引发思维的框架结构。设计巧妙的知识结构图,往往是教师钻研了教材的逻辑顺序、 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将两者紧密结合的结果,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思考,也有利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从应试者上交的备课稿看,知识结构大多按照教材顺序排列、知识的简单叠加和课本标题的罗列,缺少了对于重要概念中关键字、词标注以及知识要点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下面是某应试者在“模拟课堂”上《模型、符号的建立和作用》一课时所呈现的知识内在联系结构关系:

A.模型

a.概念

b.作用

B.符号

a.概念

b.作用

c.常见符号

上一篇:母亲节感恩话下一篇:语文教研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