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

2024-08-12

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通用8篇)

篇1: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

我与音乐零距离

——由音乐鉴赏到音乐欣赏的转变 今天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对感受与欣赏创造领域的研讨,我感触很深,尤其对标准结构框架中的将“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这一模块。那么,为何将“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我觉得首先应定义上来看,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音乐,来评价和判断各种音乐间的区别与不同,着重点在对照,要通过评价判断来得到一个认识,得到一个接近于正确的认识,所以说,鉴赏的过程中理性的成分占有很重的比例。而欣赏是聆听音乐,从而获得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学生通常是带着某种开心或是失落的情绪去品味音乐,强调的是第一时间的,最直观的感受。

一、欣赏,音乐道路上的奠基石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知识面相对较窄,音乐基础也相对薄弱,所以,鉴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完成的部分,例如在课堂上播放两段音乐,一首为江苏民歌《茉莉花》,一首为河北民歌《茉莉花》,提问学生两首《茉莉花》在旋律手法上的异同时,教师里没有学生可以回答上来。但如果我们带领学生,挨个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和同学们对各地区茉莉花的旋律,曲式等音乐要素进行了分析,有个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做铺垫,那么鉴赏音乐,对学生来说就相对容易了很多,在初中阶段,将鉴赏改为欣赏并不是一种要求的降低,而是要求我们有一个量的积累,是一个音乐道路上的基础阶段,只有接触的各种题材的音乐多了,让自己变的丰富了,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才能对音乐进行评价或判断,从而由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晋级为音乐鉴赏。

二、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我们在提到欣赏的定义中说,欣赏强调的是人的直观感受,在今天的讲座中,李存老师也提到了,学生在欣赏同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时出现的不同感受,在我的课堂上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但我觉得我做的很好的地方是,我让学生说出了他的感受,我一直跟我的学生讲,音乐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每个人每天遇到的事情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所以对音乐的感受也不一样,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放飞心灵,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中,去品味音乐带给我们感受,让学生热爱音乐,觉得上一节音乐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让我们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得到美的感受,让他们通过音乐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做一个真正懂音乐,懂爱,懂生活的人!

篇2: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

什么是美术鉴赏?

是被动接受和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系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的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具体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或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赏”,就是欣赏,接受者把鉴别美术作品所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基础,而鉴赏者的个人的创造性参与则是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的区别?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篇3: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

一、流行音乐有三种特征

1、流行音乐乃是一重复的形式:流行音乐的主题内涵不断的重复, 而具有穿透悦听人之意识的能力。

2、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的形式:其强调对接受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

3、流行音乐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 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

二、通俗音乐对学生的有利影响

第一, 欣赏通俗音乐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压力和疲劳。

第二, 通俗音乐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性格培养都是有益的。

第三, 通俗音乐自身的特点也吸引学生, 音乐有更新的较快, 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也是有帮助的

第四, 通俗音乐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是有益的。通俗音乐自身的特点吸引着学生, 学生对新事物的新鲜感, 对旧事物的厌倦。

三、下面分几个部分介绍通俗音乐

1、通俗音乐器乐小品类管弦乐作品

流行音乐中乐器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 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 演奏方法多种多样, 音响多变, 色彩丰富, 织体层次简明, 乐队规模不大, 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 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于生活语言, 浅显易懂, 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 发音方法各有千秋, 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 演唱时感情重于声乐技巧, 动作自由不羁, 自然亲切, 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

通过欣赏器乐小品, 是学生对小品类音乐风格有初步认识和理解。

流行音乐, 摇滚音乐、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广告音乐多个方面, 在音乐上敢于创新与借鉴, 用国际化的音乐理念编配了本专辑的所有音乐作品。古琴、洞箫、优美清雅、如沐春风、禅曲、空灵淡雅、如入仙境、最古老的意象与新世纪音乐完美结合, 进入一个圣洁的清凉世界。

(2) 用通俗音乐语言诠释古典名曲, 这是很多轻音乐乐队都十分热衷的。好的改编和演奏, 即保留了原曲的古典精神, 又融入了鲜明的现代气息。那些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的人则发现与古典音乐的距离缩短了, 提高了欣赏兴趣。改编成轻音乐的巴赫《圣母颂》、舒伯特《小夜曲》、莫扎特《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贝多芬《月光》、《悲怆》奏鸣曲中的柔版、李斯特《爱之梦》、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马思涅《冥想曲》、肖邦《即兴幻想曲》等, 听来别具一格, 满耳生辉。

2、通俗歌手演唱作品及演唱会

(1) 电子音乐人范吉利斯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1943年出生于希腊, 卓越的键盘器乐手, 他的音乐宗教性强, 恢弘强大, 令人震撼。男女声合唱, 管弦乐伴奏, 衬托音乐气氛。

(2) 来自法国的浪漫电子乐团Air, 它把法国人浪漫的气质通过电子乐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特有的半说半唱的演唱方法结合流行音乐, 加之当今的电子元素, 使作品中弥漫着新浪潮感觉和怀旧气息, 专辑运用大量电子特效, 同时也加入传统乐器音色, 大显浪漫和潇洒之气质, 音乐飘渺、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3) 来自澳大利亚CIEMSTAMATION的作品《TEAPOT》, 《TEAPOT》一曲来自于Cantaloupe, 一支成立于2011年1月, 来自英国诺丁汉的三人乐队, 深受非洲流行音乐和德国摇滚等先锋阴影影响, 传播朗朗上口而又令人赏心悦目的器乐流行乐。

(4) 70年代流行歌曲

印度电影歌曲大篷车、泉水叮咚响、电影追捕主题曲、电视剧《霍元甲》插曲、电影《城南旧事》插曲、电视剧《昨夜星辰》、电影《少林寺》插曲、电影《流浪者》插曲、电视剧《上海滩》插曲。

(5) 80—90年代的经典老歌

真的好想你 (周冰倩) 、爱 (小虎队) 、海阔天空 (beyond) 、上海滩 (叶丽仪) 、梅花三弄 (姜育恒) 、大海 (张雨生) 、感恩的心 (欧阳菲菲) 、吻别 (张学友) 、水手 (郑智化)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邓丽 (梅艳芳) 、朋友别哭 (吕方) 、大约在冬季 (齐秦) 、祝你一路顺风 (吴奇隆) 、千千阙歌 (陈慧娴) 、知心爱人 (付笛生/任静) 、童年 (罗大佑) 等。

(6) 2000—2010年经典流行歌曲

十年 (陈奕迅) 、痴心绝对 (李圣杰) 、断点 (张敬轩) 、菊花台 (周杰伦) 、老鼠爱大米 (杨臣刚) 、日不落 (蔡依林) 、大城小爱 (王力宏) 、勇气 (梁静茹) 、遇见 (孙燕姿) 、月亮之上 (凤凰传奇) 。

(7) 2013年流行歌曲

我的歌声里、春天里、江南STYLE、可爱颂、Gentleman、春暖花开、烟花易冷、我不想说我是鸡、风吹麦浪、一万个舍不得、最炫民族风、思密达、红尘情歌、大地、High歌、夜夜夜夜、鸿雁、海阔天空、Break Down、恋了爱了主题曲。

3、音乐剧精选

音乐剧就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 (或称“小歌剧”) 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 后来简称为“音乐剧”, 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 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 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 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1) 《猫》, 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Andrew Lloyd Webber) 根据T·S·艾略特 (T.S.Eliot) 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谱曲的音乐歌舞剧。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 已经成为迄今以来最著名的歌舞剧之一。其中一曲“记忆”, 更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虽然《猫》的世界旅行从欧洲、美洲、澳洲甚至日本, 可惜的是它一直没有机会登上中国的舞台。幸好的是在1997年末, 韦伯集齐了全世界最精华的演员和剧组人员, 制作了《猫》的录像带。从此五彩花猫们再不受舞台的限制, 即使与百老汇冬日花园剧场远隔千里万里, 你也一样可以看到席卷世界的、“现在及永远”的《猫》的风采。

(2) 《悲惨世界》改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 在英国公演于1985年。之后, 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断的演出, 在近几年, 它的影响也波及到亚洲, 《悲惨世界》有日文版 (其他语种还有法语、西伯来语、匈牙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 , 而在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国都已经或是将要有它的演出。因为原书的名气太大, 音乐剧在一开始很受评论家的排挤。有些人认为它不该把严肃的东西音乐化亵渎了名著, 另一些人则认为音乐加上严肃主题是糟蹋了音乐剧。谁想观众的反应却十分积极, 票房的收入相当好, 之后不久《悲惨世界》就转到伦敦西头 (英国舞台剧中心) 后来又越洋过海到美国的百老汇,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悲惨世界》与大多数音乐剧相比, 它的剧情要哀伤沉重得多, 也有很多严肃悲壮的歌, 偶尔一两个轻松的或是悠扬的歌马上又会被铁和血的声音盖过。

4、中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

惠, 而且在精神生活领域也发生变化, 各种艺术形式名目繁多, 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在丰富和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同时, 不断充斥并动摇本土文化的地位, 当下中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地位的社会, 人们心态浮躁, 情绪喧嚣, 急功近利, 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高雅艺术, 发扬精品意识、精品精神、精品工程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美育教育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欣赏:2002—2003年歌剧《苍原》;2002—2004年舞剧《大梦敦煌》、《大红灯笼高高挂》;2004—2005年歌舞《云南印象》;2006—2007年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京剧与藏戏《文成公主》;2007—2008年黄梅戏《雷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杂技剧《西游记》;2008—2009年歌剧《太阳雪》、豫剧《香魂女》;2009—2010年滑稽戏《顾家姆妈》、壮剧《天上恋曲》、昆曲《长生殿》;2010—2011年昆曲《牡丹亭》、话剧《四世同堂》、舞剧《三家巷》。我们制作成课件传授给学生欣赏。

通过以上介绍利用多媒体的软件开发使通俗音乐欣赏在视、听、赏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趣味性, 是同学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并在欣赏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 使得人格升华。

四、音乐对道德的影响和智力的育化功能

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劳舍尔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篇《音乐与空间作业的表现》的文章, 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文章论证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促进人的空间技巧。劳舍尔等人说, 他们邀请大学生听音乐, 然后对他们进行智商测试。某大学生在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 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

在现实中, 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是有帮助的。前任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他的《音乐笔谈》一书中, 谈到在接见香港汇丰银行总经理时, 总经理向他介绍汇丰银行招聘专业人才时, 同时也招进一些音乐艺术人才, 然后加以专业训练, 结果这些人在同工作岗位上往往比本专业的人员还要出色。他还谈到, 爱尔兰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软件大国。

雅正和谐的音色, 对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珍贵的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乐记》, 很重视音乐的教化育人作用和道德影响力。曰:“德者, 性之端野:乐者, 德之华也。”又说, 学习“乐”可以陶冶内心, 那末平易、正直、慈爱、体谅的心情, 就蓬蓬勃勃的产生了。

通俗歌曲进入课堂, 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是一种必然趋势, 通俗歌曲虽然缺失高雅、雄浑、阳春白雪的气质, 没有严肃歌曲那样崇高、秀美、高于生活。但是贴近生活, 贴近人们的心灵和现实心态, 更趋向平民化、个性化、大众化、其优美的词曲, 配器和演唱先出新、异的良好势头, 对鼓舞、引导、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调节心境起到良好作用, 以自身的艺术特色, 时代感给人慰藉、关怀、启迪、鼓舞和美的享受。

篇4: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

【关键词】感受与欣赏;感受与鉴赏

引:

鉴者,容器也。——《说文》

鉴者,镜也。——《广雅》

鉴者,明察也。——《吕氏春秋·适音》

在新旧两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程内容中的“感受与鉴赏”变成了“感受与欣赏”,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变化,却包含了无数音乐教师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做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刚接触“感受与鉴赏”这个概念的时候是有过一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兴奋的,因为“鉴赏”这个概念,给了我们这些“学音乐的人”更高的平台和更宽广的发挥空间。我甚至认为,我终于有了机会,可以带给我的学生们更高的审美享受。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

就像引中我写到的,“鉴”——容器、镜、明察也。要做到“鉴”需要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洞悉的音乐观察力。这些要求岂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能够达到的?二年级的孩子在上《单簧管波尔卡》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我为他们“精心”准备了《闲聊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两首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在聆听完每曲的一小段片断之后,我就带领孩子们开始了“鉴赏”:

师:三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1:速度都是快速的。

师:说一下你对哪首乐曲印象深刻,为什么?

生1:我对《雷鸣电闪波尔卡》印象更深刻,因为有打雷声,听了很害怕。

生2:我也对《雷鸣电闪波尔卡》印象深刻,我听了也很害怕

生3:我也是 ……

提问了8个学生,8个学生都是对那个让他害怕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印象比较深刻,对于另外两首曲子,几乎没有印象。他们无法从音乐的聆听和感受中鉴别出《闲聊快速波尔卡》表现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在闲聊的情景和《单簧管波尔卡》中轻松活泼的半步舞蹈。我的“鉴赏”任务不仅没有达成,还落了一个让孩子“害怕”的印象。后来我又进行了多次的课堂实验,我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如果老师让他们通过对比、评价去“鉴赏”一段音乐的话,以学生们现有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来看,应该说是很难的。

述:

欣者,乐(le)也。——《尔雅》

欣者,乐也。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喜欢音乐学习,从而获得审美体验。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从“鉴赏”到“欣賞”,看似要求降低了,其实学生所获得的审美体验更多了,教学效果更好了,教学质量更高了!

同样是二年级的《单簧管波尔卡》,在教学当中,由于不用再考虑“鉴赏”的要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这一支乐曲进行。

师:老师弹一弹,你来唱一唱!(教师钢琴范奏主旋律,学生模唱)

师:请大家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跟我这样做!(用脚上的小碎步动作来表示相同的旋律)

……

一节课,学生们饱含热情的参与了音乐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实践当中,唱会了主旋律,学会了半步舞,你会发现,当孩子们一听到《单簧管波尔卡》的音乐响起的时候,他的脚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在律动。

结:乐(yue)者,天地之和也。——《礼记》

早在古代,统治者就通过礼乐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由此可见音乐艺术的重要性。在音乐课程设置当中,音乐的感受与欣赏课,是构成课程内容的第一领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探究、发现、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等都具有良好的效果,音乐课程中的感受与欣赏,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师:请同学们跟我唱一唱《红灯记》里铁梅的话。

生:模唱。

师:这个唱腔就是西皮腔。

师:我用小堂鼓给大家伴奏,请大家再来唱一唱铁梅的话。

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演唱。

师:刚才老师敲击的节奏就是流水板,请一部分同学唱,一部分同学伴奏,我们共同来演绎一段“西皮流水”。

……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京剧中的“西皮流水”,这就是感受与欣赏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赋予了感受与欣赏文化传承的功能,对学生今后走出国门,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篇5:影视鉴赏与观后感的区别

一、身份与心态的不同:

观后感意味着观看者(主体)充当的是观众的角色。而鉴赏则不同,它意

味着观影者(主体)担当的是评论者的角色。

二、内容的不同:

观后感——意味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感想、感受。当然,这种感想、感受源于对作品的观看,源于作品中某一点对作者心灵的打动,影视作品充当的是写作的“引子”,由此引发出来的那些联系实际的感受才是文章写作的主体。

影视鉴赏——意味着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唯一的,那就是影视作品本身。鉴赏不主张笔墨游移,从具体作品拓展到社会、人生的慨叹;不是由此及彼的平面发散,而是围绕观看对象本身,集中笔力在纵深度上进行钻探。比如:了解影视作品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哪里?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再比如:了解影视作品表达了什么?怎样完成表达的?做得如何?等等。

三、影视鉴赏——意味着写作是一个理性的分析过程和论证过程。换言之,影视

鉴赏的写作主要采用的是分析、论证方法。

1、分析:所谓理性的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作品的过程。步骤如下:

方法的不同: 观后感——意味着我们将采用最常见的叙述、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第一是观看影视作品,从总体上把握影片中的主体。这种宏观把握是确保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含义、整体风格的关键。因为离开了适当的高度和视野,对局部的把握和判断就可能有失偏颇,甚至出现主观的、错误的理解。

第二步是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影视作品的具体层面,对诸多特点进行概括提炼。尽管我们反复强调立足总体把握作品,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则要用宏观带动微观,从细微处求精深。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作品内部,体察其优劣、长短,避免那种宏大而空洞的言论。(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在这个阶段,按照影视赏析通常抓取的几个基本层面,逐一概括,分别罗列各自的特点,以供比较选择。)

第三步是对第二阶段的诸多“发现”进行归类整合,并寻找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真正写作时选取的切入口和核心观点。

*小结:影视鉴赏的写作是理性的,因此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分析要求我们在捕捉

直观感受、抓住某些“发现”之后,进一步探究这些感受和发现背后隐藏的东西,诸如: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它来自作品何处?这些感受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创作者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作品这种安排孰优孰劣„„显然,这个分析的过程帮助我们沉淀情感,超越感性的抒发,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由混沌走向明晰,所以,分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构思文章的过程,是完成写作大纲的过程。

2、论证:论证必须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寻找独到的“发现”,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合理的、新颖而深刻的。但有了这样的“发现”还需要说服他人、令人信服。这个过程就是论证。

论证——在提出观点之后,采用演绎、说明、推理、举例等方法,逐层展开,渐次推进,最后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篇6: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

我是郑晓晨的天一汉子!

含义:

歌剧(意大利语:opera)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特点: 歌剧的一般特点: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以声乐演唱为主。歌剧演员必须具备歌唱与表演的艺术才能,根据剧本与作曲家所谱写的唱段来塑造特定的人物形象。器乐除担负声乐伴奏外,还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和发展戏剧矛盾冲突,烘托环境气氛的重要作用。器乐部分由管弦乐队演奏。歌剧中的音乐布局因不同的时代、民族、体裁样式、作曲家创作个性和创作方法而异。声乐部分一般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器乐部分,在全剧开幕时有序曲,幕间有幕间曲。歌剧的音乐结构方法多样,可以由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连接而成,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统一发展的整体结构。

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音乐剧的一般特点:除了具有歌剧的基本特征(即: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是一种充满动态、动力、动感的艺术,剧中的音乐、戏剧的剧情、人物性格与命运、舞蹈场面的表演,都必须在时间流动过程中逐步战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外,更强调音乐的可听性,特别是不同演唱风格在同一种音乐中的统一,有时会将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捆绑于一体,体现了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结合,这是歌剧艺术表演形式中所没有的;此外,音乐剧也更注重舞蹈在剧中的作用,音乐剧认为舞蹈在音乐剧中起到了重要的烘托剧情的作用,也更增加了音乐剧的审美效果。所以说音乐剧中的舞蹈演员大部分都是既有技术性突出的演唱又有高超的舞蹈水平,这是歌剧中所不能达到的,也更是舞剧中所欠缺的。

声乐样式:

歌剧中的重要声乐样式:咏叹调,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抒发人物内心思想感情,旋律性强,优美动听,强调声乐演唱技巧,常安排在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宣叙调,亦称朗诵调,是一种速度自由,伴奏简单,建立在语言音调基础上的吟诵性独唱曲,用以代替对白。重唱,常出现于叙事或强烈矛盾冲突的情景之中,用以刻画人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合唱,一般为剧中群众角色所唱的声乐曲,用于群众场面。

音乐剧中的重要声乐样式:音乐剧很难用一种唱法来形容,有些学者干脆用“音乐剧唱法”来概括它的多元化。音乐剧作曲家门广泛的吸收了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以及说唱艺术等各种音乐元素,将旋律的流畅、新颖、独特作为根本,始终不忘结合时尚的、民族的理念,在歌曲旋律上追求质朴、简单。音乐剧对作品演唱风格和唱法也不拘一格,介意从一部音乐剧欣赏到多种音乐风格及演唱。

主要分类:

歌剧的主要分类: 佛罗伦萨歌剧:

1.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Dafne),由

于该作品的乐谱只剩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e)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2.特征: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历史题材。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

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罗马歌剧:

1.代表人物及作品:罗马作曲家卡瓦莱里(E.Cavalieri,约1550—1602)创作的《灵与肉的体现》(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edi Corpo)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灵与肉的体现》实际上被史学界视为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2.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

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威尼斯歌剧:

1.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是歌剧从

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

2.代表人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剧作家蒙特威尔第完成了歌剧《奥菲欧》的创作,歌剧题材与利努契尼的《优丽狄茜》相似。在剧中,蒙特威尔第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16世纪的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3.特点:在歌剧中大量运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

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那不勒斯歌剧:

1.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

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2.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i,1660—1725)

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代表作为《泰奥多拉》。3.特点(也是正歌剧的特点):

1)2)

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3)

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4)

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音乐剧的主要分类: 黑人音乐剧:音乐剧表现手段从以欧洲为主移向以美国为主,就是因为黑人的褴褛时代爵士乐、灵魂音乐、游吟和忧伤蓝调的流行。再后来的摇摆乐也有强烈的黑人音乐背景。代表作品:《演出船》、《波吉和贝丝》、《天空小屋》、《圣路易斯的女人》、《花之房》(1954年)、《牙买加》等等。

百老汇音乐剧:百老汇音乐剧(Broadway Musicals)的前身是黑人游艺表演、滑稽剧、歌舞杂剧等,比较多地受爵士乐、摇摆乐的影响,其舞蹈有独创的百老汇风格。1904年,比特尔·琼斯明确了音乐剧的概念,真正有代表性的剧目是1927年的《演出船》,它综合地把歌曲、舞蹈和故事情节、话剧表演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音乐剧把美国风格的爵士兵乐和与爵士乐配合得摇摆性很强的舞蹈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代表作品:《俄克拉荷马》、《西区故事》、《平步青云》都是在百老汇相继走红的重要音乐剧目。此外在百老汇经年不衰的音乐剧有:《歌剧院幽灵》、《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美女与野兽》等。伦敦西区音乐剧:伦敦西区音乐剧更多地受歌剧和轻歌剧的影响。英国音乐剧的发展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别突出的改进,这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是把歌剧、轻歌剧的传统以及音乐喜剧的传统与爵士乐、踢踏舞和芭蕾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

代表人物及作品: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出现了两位音乐剧创作巨匠: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和蒂姆·莱斯,随即英国音乐剧就出现艺术上的转折。在风格上,韦伯创作的音乐剧偏重音乐,舞蹈相对较少;在制作上,英国音乐剧著名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非常注重把舞台上的各种技术一一布景、服装、灯光等与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很快百老汇感到了来自伦敦西区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伦敦西区的著名音乐剧包括《悲惨世界》、《西贡小姐》(1991年才移师纽约的百老汇)、《猫》、《歌剧院的幽灵》(后来移师纽约百老汇)等等。此外,似乎所有的音乐剧从伦敦搬到百老汇都能获得成功,比如《象棋》、《男朋友》、《奥利弗》、《可爱的战争》、《查里姑娘》等

篇7:学习音乐与鉴赏的感受

通过三周的学习音乐基础与欣赏,使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掌握,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我不是学音乐的,但音乐跟我密不可分,因为我是学多媒体的,影视,视频编辑要配音及插曲,必须对音乐的基础理论足够的了解才行。了解音乐传达的情感,因此学习音乐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学习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

聆听了音乐课,才知道音乐是多么深奥的一门艺术,也让我学到了许多音乐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节奏,什么是曲调。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什么是和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音乐对人的洗礼!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价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

下面是对音乐基础的简单认识;

首先西方古典音乐中音名有 C D E F G A B,从C到B的音高关系就跟你以前学的1 2 3 4 5 6 7 的关系一样,如果演奏时把1(do)的音高演奏成钢琴中小字一组c键弹出的音高,即1=C(2=D,3=E...),那么就是C大调,依此类推有 D E F G A B C# F# bB bE 等大调,大调曲子一般以1 3 5开始,以1或5结尾,听起来坚定、辉煌、明亮,而每个大调对应有一个小调,这个对应的小调主音是从大调的主音开始按照音名的顺序开始数,第六个音名,比如C大调的主音是C,对应的小调就是从C开始数,C D E F G A,数到A,刚好是第六个,那么C大调对应的小调就是a小调,以此类推,D大调对应的小调就是b小调,小调多以3 6开始,同样以3或6结尾,曲子听起来温柔、暗淡、哀伤。

对音乐基础有了简单了解,欣赏音乐的就不是那么含糊不懂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等,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古代的音乐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堪称经典。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可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欣赏课时,西方音乐《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欣赏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就像《国歌》,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数字科技时代音乐也起这很大的作用,电视电影的插曲,也是传播这音乐带给人们无穷的情感。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音乐对大学生素质文化的教育。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自然起着别的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或许我们不知道作曲家怎么创造音乐的,但我们却可以直接触摸到音乐作品的情感。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使人在困难面前增强勇气,在痛苦中变得坚强,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也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所以学好音乐课是我们大学生的荣幸!

在这门艺术的学习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定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心灵的冲击,世界上的音乐大师,学习音乐都是把自己整个身心都完全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当然,在天赋上我们肯定不能与他们相比,但是,音乐带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的学,用心的听,用心的感受,在生活学习中也可以开创一片天的的!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09多媒体综合艺术

俞俊林

篇8: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培养鉴赏能力,三条途径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鉴赏能力的形成, 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 提高音乐素养, 增进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我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前提——激发兴趣爱好

音乐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 它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欣赏课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采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例1:欣赏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将军令》。

学生对通俗的音乐接触较多, 也比较喜欢此类音乐。对民族的优秀音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知之甚少, 甚至大多数的作品连名称都没有听过, 那么如何使他们产生兴趣爱好呢?在这段古曲乐曲的教学时, 我从流行音乐入手, 首先选择了电影《黄飞鸿》中的插曲《男儿当自强》让学生听赏, 这首歌曲学生十分熟悉,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有的男生跟唱, 有的男生自创一些动作表演, 气氛很热烈。此时我适时引入了古曲《将军令》的欣赏, 让学生自己感受体会两者的联系和不同。通过小组讨论, 他们发现《男儿当自强》是根据《将军令》改编过来的, 这让他们恍然大悟。接下来我详细地介绍了《将军令》, 学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 引入了经典与流行的对比, 渗透讲述了古曲的艺术价值。接着让他们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 简单介绍它是我国古典音乐名曲, 是民族传统乐曲的一颗璀璨明珠, 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在国内外乐坛上享誉盛名。学生马上对这首优秀乐曲产生了兴趣。此时要求他们安静地投入到乐曲中, 自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 并用语言描绘感受和所联想到的内容或画面等, 我再加以点评, 这样学生逐步学会鉴赏音乐。

在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是以欣赏音乐为主, 以议论和讲解为辅, 从寻找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发挥想象, 进而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学生是有这种鉴别能力的。有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得好, 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不加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伟大的作品总是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

二、关键——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应的过程: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应过程。从喜欢听音乐, 到用心用情聆听, 再到理解、评价、分析, 使学生逐步提高欣赏层次, 分析音乐实质, 了解音乐内涵、领会音乐情感。

例2:欣赏《春野》。

(1) 师:感受音乐, 哼唱主旋律, 在乐曲发生变化时举手。

生:鸟语花香。听到鸟儿鸣叫的声音。

(2) 师:边用“噜”哼唱主旋律, 边画出音乐高低起伏的旋律线, 启发学生填入春天诗词演唱, 并在句尾加入两种不同节奏的鸟鸣声势伴唱。

春眠不觉晓, (喳喳) 处处闻啼鸟。 (喳喳喳喳)

夜来风雨声, (喳喳) 花落知多少。 (喳喳喳喳)

生在加入歌词后能较好地唱准《春野》第一部分舒展优美的旋律。

(3) 师:启发学生感受第二段音乐的不同。 (教师钢琴弹奏)

(师画出图形谱|、|、|) 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 (拍手拍腿) 。

乐曲的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蓝变黄。)

伴奏织体发生变化 (生:感觉更明亮, 更明朗。)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 简明易懂的旋律线、图形谱, 节奏谱, 以及自创歌词的加入, 使音乐的欣赏显得简单、有趣, 而且富有美感, 从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了学生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使学生有能力欣赏深层次的音乐, 这是学生学会鉴赏音乐的关键之处, 也为将来更好地鉴赏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以听辨、比较、联想、分析等手段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动力——鼓励模仿表现

音乐的鉴赏带有主观能动的特点, 学生在聆听音乐时, 一般是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加以判断、分辨、赏析的。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器乐伴奏、舞蹈表演等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就比长篇大论讲授音乐表现的内容, 曲式结构等要深刻很多, 学生也更愿意热情地参与投入到其中, 从而更有利于鉴赏能力的培养。

例3: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首先, 我启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打击乐器, 创造自然界的音响。有的学生用掌声模仿屋檐上滴落的雨点声, 有的用凳子撞击地面模仿出远处滚滚的雷声, 有的干脆就用嘴巴模仿出呼呼的风声等。同学们都开动脑筋、各施才能, 积极地创造大自然的音响, 表演一段了自创的“春雨雷电”的交响乐。

接着,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名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了解其曲式结构, 我进行了如下图谱式的分析, 再配以演奏和表演, 让其更深入地赏析这段乐曲。

在第一主题半圆代表狂风, 第二主题跳波尔卡舞蹈, 尖角代表钹, 实心圆代表大鼓, 掌声、嘴巴声、鼓和钹分别表现雨点、风、雷、闪电。我还担任指挥, 请大家耳听音乐, 眼看图谱和指挥, 共同演绎音乐。

在这段教学中, 我让学生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跟着音乐动起来, 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参与了音乐的模仿和表现, 主动性增强了, 音乐更形象地通过动作渗透入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他们对高尚的音乐产生了渴望, 感到有趣、感到快乐, 不管舞姿是否优美, 模仿是否标准, 表现是否出色, 他们都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自信, 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音乐的享受, 更有兴趣关注音乐的学习, 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

上一篇:有关鸡年的吉祥成语下一篇:内勤员岗位职责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