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2024-08-12

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精选12篇)

篇1: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小音乐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小音乐家》含反思教案吧。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小小音乐家

活动名称:

我是小小音乐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教学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本文扩展阅读: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声音。一般音乐的定义包括共同元件,例如音调(其支配旋律和和声),节奏(及其相关联的概念节奏,米,和关节),动态(响度和柔软性),和的声波品质音色和纹理(这是有时称为音乐声的“颜色”)。不同样式或类型音乐可能会强调,不强调或忽略其中的某些元素。

篇2: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跟着音乐做动作,体验变现性韵律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 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初步知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律动课件《小小音乐家》

活动过程:

1.体态准备。

复习律动操或是已经会跳的舞蹈进行热身。

——听,我们的律动操音乐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跳起来把。

2.听辩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听音乐,感知音乐旋律。

3.肢体感受。

幼儿自由看节奏谱,自由模仿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感知表现性律动中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拍、力度、旋律的完美结合。

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动作含义。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小小音乐家,看看谁会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讲诉这个音乐故事。

4.音乐游戏

教师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请个别幼儿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教学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篇3: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一、小小班幼儿园初入园情绪问题分析

幼儿首次离开家长进入陌生的生活环境, 绝大部分幼儿都会产生情感失落, 一方面是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于任何人来说, 第一次走进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圈子都会产生不安情绪, 何况是小朋友。另一方面是因为对父母过度依恋, 幼儿在入园之前的所有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 对父母会有天然的依赖感, 只要父母在身边就会觉得安全、安心, 所以一旦要离开父母独立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 一时难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来说, 幼儿的不安情绪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哭闹不止, 听不进去教师的任何话语;

2. 情绪高度紧张敏感、易怒、已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

3. 不愿意参加班级教学活动, 独立藏在角落;

4. 不服从集体管理, 随意离开自己座位;

5. 突然在教学活动中爆发情绪等等。

这些情绪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小小班正常的教育教学, 同时也不利于儿童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因此, 我们要深入分析与全面了解初入园幼儿表达情绪的方式以及产生情绪的原因, 为小小班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指明方向与出路。

二、小小班应对幼儿初入园不安情绪的教育措施

1. 加强家长与幼儿园小小班教师的联系, 提前做好各项教育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 提前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是有效避免幼儿产生各种消极情绪的前提与基础, 所以要特别注意密切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首先, 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一个月或是更早之前主动联系小小班教师, 并根据小小班教师的建议有意识地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 多带幼儿接触陌生环境 (比如公园、游乐园) , 鼓励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尽可能减少幼儿对陌生环境与陌生人群的敌对感。其次, 小小班教师要请家长填写《幼儿行为习惯调查表》, 掌握幼儿性格与生活习惯, 以便于因材施教地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 使小小班教室能够对每一个幼儿实际情况“了如指掌”, 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幼儿各种情绪问题。

2. 采用“赏识教育”教学法, 稳定幼儿情绪。

小小班初入园儿童情绪变化较大, 特别是在离开父母之后会极度地不安, 为了尽快安抚幼儿的不安情绪, 小小班教师除了要亲切、温暖地迎接每一位入园儿童之外, 还应该采用“赏识教育”教学法, 既可以让幼儿从离开家长的悲伤中脱离出来, 同时使幼儿主动、自觉地调整心态、情绪与行为表现。比如, 教师可以拥抱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并用话语鼓励幼儿“XX真乖啊, 老师觉得你很棒啊, 你来老师真高兴”, “宝贝, 你比上次勇敢多了”等等, 从而能够逐渐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依赖感, 不再拒绝上幼儿园。

3. 实践以大带小教学方式, 让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环境。

在小小班幼儿入园初期, 教师可以实践“以大带小”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可以让小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校门口迎接幼儿, 增进“同龄人”之间的感情, 能够在每一天入园之始就保持快乐、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 教师要组织大班的哥哥姐姐与小小班初入园的小朋友一块玩, 既可以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与生活, 同时能够使幼儿能够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在家庭生活中感受不到的快乐与新鲜体验, 减少幼儿的孤独感与畏惧感, 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第一关”。

4. 组织多样丰富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与进步。

首先, 小小班教师要组织多种每个人小朋友都可以参与的游戏项目, 比如捉迷藏、丢手绢、讲故事等等, 让幼儿明白小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的事;其次, 老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小比赛, 比如“今天谁最棒”, 评选出今天没有哭、午饭吃得最干净的小朋友, 并可以适当给小朋友一点小礼物, 像是橡皮啊、贴纸啊等等, 使幼儿能够主动地自觉调整行为习惯;最后, 可以在小朋友睡觉的杯子、使用的小手绢、赢得的奖品上写上幼儿的名字, 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认同感, 把上幼儿园当作自己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期待、盼望来幼儿园和老师见面、和小朋友一起玩。

新入园的幼儿教育是一项细致、复杂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 幼儿教师只有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的具体情况, 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园与教师要加强与密切联系,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措施, 尽可能缩小幼儿园与家的距离, 让幼儿从心底爱上幼儿园, 每天真正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朱继稳.初入园学前儿童消极情绪反应及教育对策研究[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 (1) .

篇4: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篇5: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目标 :

1、养成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精神。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准备:

相同的玻璃杯七个,筷子两只,水若干。

玩法:

1、七个玻璃杯并排在桌上,请孩子数数共有几只杯子。

2、在杯子里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孩子给杯子按照水位由低到高排队。

3、孩子用筷子敲击杯沿,听一听说一说像什麽音?

4、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5、家长调整水量,以便发出Do、Re、Mi等音阶声音,“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然后演奏乐曲,激发孩子演奏兴趣。

6、亲子合作演奏歌唱,家长鼓励孩子边敲杯子边歌唱。

7、亲子轮流当乐师、歌唱家、舞蹈家。

教学反思:

《小小音乐家》设置了两首必唱歌曲和三首聆听歌曲,以及编创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领会了本课的主题,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很好地表达出来。

对于歌曲的学唱,孩子们都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用自然、轻松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及稚嫩、可爱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及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在聆听乐曲选择拍击方式时,部分孩子没有选择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采用多次聆听分别拍击的方法,引导他们辨别乐曲的拍子,用正确的拍击方法为其伴奏。

在编创活动中,我采取“辨别身边声音的长短”这一环节,鼓励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音的长短”,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这一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篇6: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活动目标:

1.对比有序的节奏乐和无序的响声之间的差别,体验节奏的秩序性。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给熟悉的音乐打节奏,以教师帮助记录的形式复习各种节奏类型。

3.乐于寻找周围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并尝试用它们为乐曲伴奏,体验生活中的节奏带来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若干:铃鼓、沙球、碰铃等。.生活中的常见器物,如桶、盆、盘、杯、碗、锅、勺子、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击打各种乐器,对比声音的无序和有序。

1.呈现打击乐器,导入活动

2.体验无序演奏

(1)今天我们要成立一个小小乐队,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样你喜欢的乐器吧。

(2)下面,小小乐队准备开始演奏了。拿起乐器,预备——起——

(3)这次演奏的效果怎么样?为什么呢?

3.随音乐演奏

(1)现在,我们就请潘老师来为我们弹奏一首曲子。

(2)这次跟着音乐演奏,感觉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为什么没有音乐的时候演奏的声音不好听,跟着音乐演奏感觉就好听了呢?

小结:第一次演奏,有的小朋友打得快,有的打得慢,显得乱糟糟,有了音乐之后,大家都跟着音乐的速度来打节奏,很整齐,所以听起来舒服多了。

二、尝试打出不同节奏并根据节奏谱演奏。

1.幼儿打节奏,教师记录

(1)“刚才小朋友听着音乐,你打出的是什么样的节奏?(幼儿演示,教师记录)

(2)我们一起来看着节奏谱练习一下。

2.探索并记录其他的节奏类型

除了这样的节奏类型,我们还可以用乐器打出什么样的节奏呢?

3.看节奏谱分声部演奏

(1)现在,老师要为每一种乐器分配不同的任务了,每一种乐器打一种节奏,一起来听音乐合奏。

(2)教师在节奏谱旁出示乐器标志。

(3)幼儿看节奏谱合奏。若效果不佳可再次练习。

三、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尝试合奏.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这些乐器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又能变成好听的打击乐。那我们身边还有那些东西能发出声音,它们能不能也来变成打击乐呢?

(2)幼儿自由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尝试击打出不同节奏。

2.尝试合奏

四、欣赏《过年我当家》。

师: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按节奏巧妙地编排起来,就可以变成好听的打击乐曲,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五、结束语

小朋友们也可以试一试,把这些声音怎样地编排起来,让它变得更好听。

教学反思:

记得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一篇文章,说贝多芬小时候就喜欢听身边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由于这种对音乐和节奏天生的敏感,他终究成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在以往的电视节目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艺术家们用身边的竹竿、拖把、酒杯甚至身体击打出奇妙的节奏乐,给人一种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的小朋友平常也喜欢用筷子、勺子敲敲打打,或者大家一起敲桌子,把教室里弄得乱糟糟,开心得不得了。于是我就想设计一个活动,来帮助幼儿体验有序的声响带来的愉悦感,并尝试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进行编排和演奏,从而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节奏乐!

在活动开始,我直接给幼儿呈现打击乐器,让幼儿通过两次击打,发现随意的击打和在音乐伴奏下的敲击之间的不同,接着复习各种幼儿自己打出的节奏,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由以往按老师出示的节奏谱合奏转变为按自己创造的节奏型演奏,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幼儿兴致盎然地寻找生活的发声的物体并进行演奏。最后通过欣赏,幼儿体验到更高层次的打击带来的美好感觉。在活动结束时,很多孩子还恋恋不舍地敲击着手中的东西,相信他们都产生了要用它打出美妙节奏的冲动。

不过,由于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过于兴奋,特别是找到发声的物体时一度忙于摆弄,所以我临时取消了最后一次合奏直接进入欣赏环节。活动结束后,如何在借班上课时有效控制幼儿过度兴奋的情绪、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取放乐器的规则、如何在幼儿呈现的节奏类型与预想有差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篇7: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教学目标:

1、幼儿随着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展开关于“月亮船”的积极想象。

2、幼儿学唱和演奏时,能将内心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钢琴伴奏

2、录音机、录音磁带

3、乐曲图谱

4、小乐器:碰铃、串铃和铃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

1、请幼儿欣赏乐曲,并跟随音乐的旋律,两两相对,手牵手,好似乘着小船一般轻轻地摇动。

2、教师说:“夜晚真安静呀,我们坐在月亮船上看看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吧。”

请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一遍。

3、教师提问: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些什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安静、优美的,好像坐在两头翘起的小船上,听闪闪的星星给我们讲述好听的故事。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唱出随波荡漾、遐想绵绵的感觉。

2、教师提问:小小船像什么呢?幼儿回答(像月亮弯弯的)

歌曲中唱的小船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翘)

坐在小小的船里,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幼儿学唱歌曲三遍,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播放录音,边听音乐边用小乐器为乐曲敲打节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5、幼儿自由选择小乐器,尝试边听音乐边演奏乐曲。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轻轻地敲击小乐器,知道听着音乐演奏,知道歌曲是四三拍的,引导幼儿表现出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

6、师生一起听音乐演奏乐曲《小小的船》。

7、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较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今后在活动设计中这方面应考虑充分。以使得所有的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篇8:我是小小音乐家

我跟随妈妈来探访袁奶奶。袁奶奶是妈妈的老师,也是妈妈十余年来做志愿者的搭档,是一个有爱心又有才华和幽默感的乐天派老人。袁奶奶独自一人过着简朴的生活,妈妈经常来看她。一阵寒暄过后,袁奶奶便一边摆弄着二胡,一边对我说:“音乐里有数学。1、2、3、4、5、6、7对应的就是哆、来、咪、发、唆、拉、西,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和变换,就能变成丰富多彩的曲子。”我光听着就觉得激动,因为我是个音乐迷。听袁奶奶拉着二胡,我陶醉地问:“奶奶,你拉的是5个音的《欢乐颂》吧?我好想跟您一起演奏!”不过,转而我就失望了。袁奶奶家没有竖笛,我如何演奏?袁奶奶安慰道:“并不是非得要有乐器才可以弹奏音乐。”和袁奶奶对视了一会,我瞬间明白了。我和袁奶奶曾一起观看过一个综艺节目,看到别人用碗敲击出音乐,当时我还拍手叫好呢,可却从未实验过。

说罢,我便奔向厨房,准备所需的道具。我心里可明白着呢,因为《欢乐颂》是5个音,因此我需要5个一样的陶瓷碗,然后还需要往碗里装水,所装水的量由多至少(分别是、

、、、,敲击辨别后还可稍作调整)形成哆、来、咪、发、唆5个音。打开橱柜,我找到了5个差不多大小的陶瓷碗。现在让我伤脑筋的是,如何装上不同等份的水呢?

我四下查看,发现了一个圆柱体玻璃杯,于是学着爸爸测量长度的样子,用手指大概比画了一下高度,便拿着玻璃杯快速跑到袁奶奶的书房,拿起一支笔,一边比画一边标记。

妈妈看着忙碌的我,满脸的不可思议。而袁奶奶却站在一旁,了然淡定并略带欣喜地笑着。

我带着做好粗略标记的玻璃杯,奔回厨房,把5个漂亮的陶瓷碗依次排列开;然后按照玻璃杯上面的5个标记开始装水倒入陶瓷碗中,先是最高标记5等份,其次是4等份、3等份、2等份、1等份;装完水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试着敲了起来。“哆、来、咪、发、唆……”依稀可辨的清脆音调流淌出来。我一阵激动,随即尝试演奏《欢乐颂》。我专注地敲着,袁奶奶在旁边幸福地听着,妈妈则在不停地拿手机拍照,试图记录下我这个小小音乐家的每一个演奏瞬间。

“想什么呢?妈妈把你拍得帅吧?”妈妈的声音将我的思绪带了回来。再度看着照片,我似有所悟:数学不仅仅有1+1=2的精确美,也有手指丈量出的模糊美;1234567,弹奏出的音乐或许该称为简约美,也是数学的生活美!

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五(4)班

指导老师 杨 蓉

亲爱的小读者,万万没想到音乐中也有数学吧!看到朱博文同学奏乐,有没有心痒痒呢?心动不如行动,拿起碗筷欢乐地奏上一曲吧!你知道哪些稀奇古怪、鲜为人知的数学现象或数学妙招吗?快快来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你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微信“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更多精彩等着你哟!

篇9: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了解蒲公英种子随风飘动到处为家的特性。

2、通过游戏感知乐句,体验蒲公英种子飞时自由、舒展、愉悦的情感。

3、体验以游戏开展歌唱活动的乐趣。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彩色吸管、电子琴伴奏、PPT

一、图片导入

提问:认识图片上的花吗?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师:慢慢地黄色的蒲公英花上长出了小小种子,风儿一吹,小小种子飘啊飘啊,它的家在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初步感知歌曲

1、回忆歌曲内容

提问1:听到了什么?

提问2:想象一下小小种子飘啊飘啊找新家,它的心情怎样?可以怎么唱?

2、幼儿跟唱

提问:小小种子的家在哪里?小小种子最后落到了哪里?

三、感知乐句、熟悉旋律

1、观看动画再次倾听歌曲

提问:小小种子是怎么找家的?

2、教师演唱歌曲变出小小种子

提问: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打开的?

3、幼儿倾听歌曲随动画提示变出小小种子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小伞都打开了,看看它是怎么飘起来的。

四、传递种子,感知乐句

1、教师示范传递方法

提问1:大风吹来,看我的种子是怎么飘起来的?

提问2:一个乐句飘起一个种子,落到哪里?

2、师幼一起传递种子

师:让我们的小小种子也飘起来去找新家吧!

五、游戏“大风吹”

1、交代要求:我做大风,歌曲唱完后,我说“大风吹”,你们就问“吹哪里”,我说“吹××颜色的小小种子”,××颜色的小小种子就赶紧找一张不是自己的椅子坐下来。

2、师幼互动游戏

师:大风仔细听,谁唱的好就吹谁。

教学反思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小小种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575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啄木鸟》含反思》:大班教案《啄木鸟》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幼儿爱护啄木鸟的情感,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啄木鸟》含反思教案吧。

篇10: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感受优美、活泼的音乐旋律,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2.理解词:远足、乐悠悠

3.愉快的参加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小背包、乌龟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模仿律动》。

师:宝宝们,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去动物园玩吧。鼓励幼儿跟着老师做各种动物模仿动作,要求动作夸张。

二、出示手偶小乌龟,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谁来了?(引导幼儿与小乌龟问好)

小乌龟要到哪里去呢?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教师操作手偶,模仿乌龟说话:小乌龟说秋天天气这么好,它想去远足啦。(解释远足)

二、老教师范唱歌曲,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乌龟一边出去远足还一边唱着歌呢,听。1.你们听清楚了吗,小乌龟到哪儿去玩了?

2.上山坡时为什么会发出嘿嘿哟、嘿嘿哟的声音?

3.远足的时候要带些什么东西?

4.你们觉得去远足开心吗,很开心我们用一个词“乐悠悠”,一起说说。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师:我们和小乌龟一起唱着歌去远足吧。

2、放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小乌龟的动作幼儿扮演小乌龟角色随着音乐做游戏。

五、音游:找朋友

篇11:幼儿园小小音乐家教案

设计意图:

通过玩“猜脚印”的游戏,我发现幼儿对动物的脚印非常陌生。他们认识的动物虽然很多,但是并没有注意观察过他们的脚印。所以我们利用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小动物脚印的特征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力,能辨别鸡、狗、鸭脚印的特征。

2、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辨别鸡、狗、鸭脚印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家长带领幼儿观察,比较鸡、狗、鸭脚印的不同形状和竹叶、梅花扇子的形状。

2、挂图四副(每间小房子上有可开启的门,下有相应的脚印)。

3、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磁带。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呢?你们想知道里面住的是谁吗?

(评析:通过出示房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设下疑问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二、看图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观察挂图,引出歌词内容。

(1)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座房子里住的是谁呢?(小鸡)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脚印)让我们轻轻的敲一敲门看看里面住着的是小鸡吗?噹—噹—噹!你们想一想小鸡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它的脚印像什么?(出示竹叶)来!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小鸡的脚是尖尖的,走来又走去,竹叶撒满地,竹叶撒满地。

(2)师:再来看一看第二座房子,这里面住的是谁呢?(小狗)那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脚印)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开开门看一看里面住的到底是不是小狗。谁来告诉老师小狗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它的脚印像什么?(出示梅花)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小狗的脚是圆圆的,跑来又跑去,小扇落满地,小扇落满地。

(3)师:哇!第三座房子好漂亮啊!你们猜一猜这里面住的会是谁呢?(小鸭)你们是怎样猜出来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脚印)老师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开开门看一看这里面住的是谁?噹—噹—噹!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小鸭的脚是什么样的?他的脚印像什么?(出示扇子)来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小鸭的脚是扁扁的摇来又摇去,小扇铺满地,小扇铺满地。

(4)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通过脚印就能看出来里面住的是谁!那你们看一看第四座房子外面的这些脚印熟悉吗?它是谁的脚印啊?(小孩)好!让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里面住的是谁?那谁来说一说小孩的脚是什么样的?他的脚印像什么?(小树)来我们一起说一遍,小孩的脚是胖胖的,走来又走去,小树栽满地,小树栽满地。

总结:小朋友们可真厉害,都被你们猜出来了。那你们看一看,这些脚印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没有趣啊!(有趣)不同的脚印是不一样的,小小脚印真有趣。跟老师一起说一遍,不同的脚印是不一样的,小小脚印真有趣。

(评析:通过看图幼儿能直观的了解动物脚印的特征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2、让幼儿完整欣赏歌词

师:老师把这些脚印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听磁带欣赏歌曲)

(1)歌曲中都唱到了谁?

(2)你学会了哪一句?

评析:看图听音乐能更好的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唱一遍(边弹边唱)

2、让幼儿尝试跟老师一起唱

师:你们想唱吗?这一遍你们可以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

评析:通过第一环节幼儿基本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内容,完全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

3、学唱

(1)师幼一起唱

(2)听磁带幼儿独自演唱

(评析:反复演唱,让幼儿熟练掌握歌曲。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四、表演结束

师:听着这么好听的歌,你们想不想表演啊!那现在小朋友可以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看哪个小朋友唱的好听,表演的又棒。

(评析: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提升幼儿对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学画脚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环境,给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第一环节我利用四幅挂图导入课题,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使幼儿的情绪高涨,兴趣极高。第二环节学唱歌曲中。孩子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演唱,说明他们可以安全的投入到活动中。

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激励性语言少,调控能力需要加强。

篇12:36个游戏,培养小小音乐家

和宝宝一起玩音乐游戏吧。你会发现,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令人惊奇!同样,你也会被音乐所感动!

0~1岁

婴儿都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理解力。宝宝小的时候,给他提供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可以提高他的大脑对听觉的反应能力。音乐训练开始得越早,大脑对音乐的反应就会越强烈。

宝宝的音乐能力让人惊奇!

新生儿 : 出生两天就可以对声音作出反应。

1 个月 : 开始寻找声源,能发出3 ~ 4 个音调。

2 个月 : 喜欢听乐曲和歌声,能配合音调变化进行音乐交流。

3 个月 : 能从各种声音中辨别出人的声音,能辨别出相距两个八度音程的两个 音调。

4 个月 : 开始对音乐作出积极反应(之前,宝宝还只是个被动的听众)。

5 个月 : 开始对韵律和音调作出反应,能够分辨出相差只有半音的音调。

6 个月 : 听到音乐会作出肢体反应,会和着音乐的旋律发出咿呀声。

7 个月 : 会随着律动的变化(包括音符间隔的变化与主旋律的升降)晃动小脑袋。

8 个月 : 能辨别旋律中细微的节奏变化。

9 个月 : 发出的咿呀声已具备音乐的基本要素,可以称做“有节奏的胡言乱语”。

10 个月 :开始能很容易地从自己的角度来辨认旋律。

11 个月 :开始会发出复杂一些的咿呀曲调。

12 个月 : 会模仿音调,对喜欢的音乐表现出兴奋,对不喜欢的表现出不愉快。

音乐游戏现在开始!

1.妈妈的心跳,好熟悉的声音呀!

适合年龄:出生不久的宝宝

妈妈把小宝宝抱在怀里,让他的耳朵对着妈妈的心脏位置,去聆听世界上最好听的旋律——妈妈的心跳,感受生命的律动。这既是安抚宝宝最有效的方法,对刚出生的宝宝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音乐聆听训练!

还可以怎么玩儿?

★有趣的吹风机。宝宝哭闹的时候,让他听听吹风机的声音,你会发现,他安静下来了!原来,吹

风机的声音有点像妈妈子宫内的声音,熟悉的环境可以增加小宝宝的安全感。但要注意,声源不能太近,防止吓着宝宝。

★听更多人的心跳声。宝宝长大一些后,可以让他听不同人的心跳,如爸爸的心跳,爷爷、奶奶的

心跳。每个人的心跳都按照不同的速度进行,这样安静的聆听可以使宝宝的听觉更加敏锐,对事物有更好的专注力。

2.妈妈的哼唱,温柔动听!

适合年龄:出生不久的宝宝

妈妈放松心情轻声地哼唱,同时随着小曲的节奏,或重或轻地在宝宝身上按摩。可以在宝宝的手掌心画圆圈,或抬起他的小胳膊、小腿进行有节奏的被动律动游戏。每次唱到某段固定的旋律或高潮时,还可以给宝宝挠痒痒,宝宝会很开心。

3.哪里发出的声音?

适合年龄:6 个月以上

准备一些可以自主发音的小玩具,如八音盒、小闹铃等,放在床上或地板上。先让宝宝注意听听它的声音,然后用一块毛巾盖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没有找到,可以引导他贴近毛巾去听一听。

4.亲子华尔兹

适合年龄:6 个月以上

妈妈或爸爸一只手环抱着宝宝,另一只手握着宝宝的一只手,伴随着华尔兹音乐翩翩起舞。还可以边唱宝宝喜欢的儿童歌曲,边合拍起舞。一定要和同成人跳国标舞一样,前进、后退、转圈……宝宝会非常开心,说不定他以后还会对跳舞很着迷,主动邀请你共舞呢!

不同的时间段里,播放什么样的音乐好呢?

吃奶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入睡前,播放安静、柔和的摇篮曲;玩游戏时,播放欢快活泼的音乐;体育活动时,播放节奏鲜明、坚定有力的进行曲……

如果妈妈在孕期就进行了音乐胎教,经常听、唱《摇篮曲》或某首歌,那么当宝宝听到妈妈哼唱或播放这些歌曲时,就会很容易入睡。如果没有进行过音乐胎教,那么从宝宝出生后,每次入睡前播放《摇篮曲》,宝宝很快也会形成条件反射,听到《摇篮曲》就会出现睡意。当妈妈有事需要外出时,还可以录下自己唱的摇篮曲,伴随宝宝安静地入睡。

5. 说说、唱唱、拍拍

适合年龄:3 个月以上

选择几首节奏感强、有韵律的民谣、儿歌或唐诗。你一边按照节奏诵读,一边温柔地移动宝宝的手、胳膊或双腿。还可以在抱着宝宝时,跟随节奏轻轻拍打宝宝的小屁股、小肩膀、小膝盖、小手心、小脚心等。这样做可以增加宝宝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6. 聆听自然

适合年龄:3 个月以上

天气好的时候,带宝宝到户外去,听听小鸟的叫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天气不好的时候,你可以抱着宝宝,在窗边听风声和雨滴声……你也可以把大自然的这些声音录下来,放给宝宝听。

7.小小打击乐手

适合年龄:6 个月以上

宝宝6 个月以后,就能够拿稳积木、小棍、盒子之类的硬东西进行敲打了。当宝宝听到音乐时,会用手中的东西随着节拍敲击,还想给音乐伴奏呢。开始时,宝宝敲击的节拍不会很准确,妈妈可以在旁边拍手引导,或者握着宝宝的小手一起敲击。

8.鸡鸡斗,虫虫飞

适合年龄:6 ~ 10 个月

妈妈坐在椅子上,宝宝脸朝外在你的腿上坐稳。你将手伸到宝宝前面,握住宝宝的两个小食指,边唱念边做动作,说到“鸡鸡斗”时,两食指相碰;说到“虫虫飞”时,两食指分开表示飞。这个游戏对培养宝宝的节奏感、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很有帮助。

9.孔雀与大灰狼

适合年龄:9 个月以上

简单的有一组琴键的玩具电子琴也是宝宝学习音乐的理想玩具,它一般带有小动物的叫声和几首好听的儿童歌曲。宝宝可以通过它来练习听音、合拍拍手和随性舞蹈。如果宝宝有兴趣,还可以用手或脚去触动键盘,制造音响。当手指触动一个琴键时,一定产生了乐音,妈妈就说:“多美的声音啊,像只孔雀!”当多个琴键同时被触动时,一定是不和谐的音程,妈妈说:“真可怕呀!是大灰狼吗?”激发宝宝的想象,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

10.小黄莺

适合年龄:9 个月以上

9 个月以后的宝宝开始会发出音乐一样的叫声了。你仔细听:宝宝叫妈妈的声音,有时像是s o l -

mi 的音调;叫爸爸时像re-sol 的音调;学汽车的嘀嘀声,像是拉长的m i - m i 音调……宝宝最容易发出的音调是mi-sol-la。如果妈妈用声音同宝宝一唱一和,宝宝会更喜欢唱出这些好听的声音。所以人们常说,宝宝是先会唱歌,后会说话的。

让宝宝从小就听世界名曲吧!

从小就听一些经典的世界名曲,可以提高宝宝的欣赏品位。你可以挑选一些带讲解的儿童世界名曲的磁带或光盘,如《小蜜蜂》《钟表店》《玩具兵进行曲》《四只小天鹅》《狮王进行曲》等,这些都很适合宝宝欣赏。

1~2岁

音乐在为12 ~ 24 个月大的宝宝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简单地为孩子播放音乐就能让他受益,积极地让孩子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他的收获就更大了。

宝宝的音乐能力让人惊奇!

12 ~ 15 个月:身体对音乐的反应增强了,听到音乐时开始频频发音。

15 ~ 18 个月:以前对高频音更敏感,现在开始对低频音的敏感性也增加了,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了。

18 ~ 21 个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开始学着唱歌,还能够掌握音准了。

21 ~ 24 个月:开始会唱比较长的、旋律简单的歌曲了;常常不由自主地唱起歌来,即使没有音乐的伴奏,也能哼唱较长的歌曲;有的宝宝还喜欢整天不停地唱歌,而且还会自编自唱呢。

音乐游戏现在开始!

1.拔萝卜

宝宝扮演萝卜坐在地上,妈妈边唱边做动作,随着音乐的韵律使劲拔,最后把“大胖萝卜”拔起来了(两手抓紧宝宝的腋下腾空提起),对宝宝说:“好漂亮的大萝卜呀,让我来洗一洗。”然后,富有动感地说唱:“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同时搓揉宝宝的身体,然后依次“切萝卜、捏萝卜、抓萝卜(丝)、炒萝卜、吃萝卜……”随着欢快的节奏,对宝宝展开有趣的肢体律动。等宝宝熟练了,可以交换角色玩。注意,“拔萝卜”时,不要用力过猛。

附歌词: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小孙女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依次是小花狗、小花猫、小耗子,你也可以改编歌词,比如改成好爸爸、好妈妈、小宝宝等。)

2.这首曲子我喜欢!

宝宝1 岁左右,就能记住一些播放过的音乐了,还会用动作告诉妈妈“再听一遍”。妈妈也能知道宝宝最喜欢哪几首乐曲了。当播放自己爱听的乐曲时,宝宝会摇摆身体,并用动作表示节奏。对一些安静的曲子,宝宝还会表现出陶醉的样子。这表明宝宝对音乐有了明确的记忆,并有了自己的选择性。

3. 听,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准备两三件小乐器,如摇铃、小鼓、沙锤等。妈妈敲打不同的乐器,等宝宝熟悉后,可以把这些声音录下来,再放给宝宝听,让他一一找出听到的相应的乐器。最后,让宝宝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打击乐一起听音乐,或唱出熟悉的旋律,合着节奏打击乐器。

4. 找呀找呀找朋友

这个阶段的宝宝最喜欢跟着歌曲做动作。当你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时,教宝宝按着节拍招手;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先指对方再指自己,两个人互相碰碰头;唱到“敬礼、握手”后,再指对方和自己,再碰碰头,然后挥手表示再见。动作配合歌词,宝宝很容易学会。以后每唱这首歌时,不用你示范,宝宝就会按着节拍做动作了。

5. 随音乐跳起来吧!

挑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节拍简单的儿歌、快慢拍子的华尔兹、轻快拍子的进行曲、大自然音乐、非洲乐等,然后带着宝宝一起跳舞。在快、慢、轻、重不同的旋律中,观察宝宝的肢体反应。

舞蹈没有固定的模式!

宝宝天生就是舞者,也是最能自我满足的舞者。在跳舞的过程中,宝宝如果能够自然地喊叫,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你在和宝宝跳的时候,也要尽情地融入到音乐中,体会不同乐器带来的律动。千万不要这样想:“我不会跳舞。”其实跳舞没有任何形式,只要随着音乐摆动,表达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做出的动作,就是舞蹈。没有人规定舞蹈一定要婀娜多姿、体态优美,印第安人的舞蹈、土著人的舞蹈、非洲等不同国家民族的舞蹈都很简单质朴,你学着宝宝跳舞时那种忘我的精神就对了。

6.一个人的乐队

除了喜欢听优美的音乐,宝宝也喜欢制造“噪音”。不要觉得烦,宝宝自己制造的杂乱的声音,其实对宝宝的听力也是一种训练,满足宝宝的愿望吧。准备下面这些东西:小铃铛、发声玩具、小鼓、塑料碗、杯子、空盒子、牛奶箱等,就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了!把宝宝放在这些“乐器”中间,先让他自己摆弄一会儿,然后你再教他发出各种声音的方法:猛击、轻敲、有节奏的敲击、晃动、滚动等。

7.响亮的名字

教宝宝用熟悉的歌谣旋律或节奏介绍自己,大声地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如“我——叫——××× !”然后,妈妈重复一下宝宝的名字。这样介绍自己很有创意哦。

8.身体变乐器

妈妈拍拍宝宝的小屁股,会有噼噼啪啪的声音;把嘴巴张开,用手一盖一合,会发出类似喇叭的呜呜声……你还可以教宝宝试着自己动手、动脚、动全身,变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组合,给歌曲或音乐配上“身体打击乐”。这给宝宝学音乐增加了许多情趣。

9.你拍一我拍一

教宝宝从最简单的一个拍手动作逐渐展开游戏。在拍拍打打中,宝宝需要手、口、脑并用。如果用洗

干净的拖鞋来拍打,会更有趣。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充当乐器,这也是音乐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

的一种表现。

附词: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扎小辫儿;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宝宝是个好孩子!

带宝宝去乐器王国旅行!

有条件的话,不妨带宝宝逛几次大些的乐器店,去认识不同的乐器,聆听不同的音色。哪个是乐器之王,谁又是王后?如果你不懂乐器,可以先找一本音乐书看看,或者到网上搜索一下,里面会有非常专业的介绍。在这个奇妙的声音世界里,宝宝的视觉、听觉、想象力、感受力和记忆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

10.我是小花狗:汪、汪汪!

宝宝很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听,小狗是不是这样叫:“汪、汪汪!”假设在四二拍中,这就是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八分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小猫常常这样叫:“喵、喵!”这就是两个四分音符的简单节奏型。老牛叫“哞——”就像一个二分音符。小蜜蜂的“嗡嗡嗡嗡”就像是四个八分音符……通过模仿小动物快慢不同的叫声,就可以对宝宝进行节奏练习,加上逼真的动作,宝宝会感觉很有趣,印象也更深。

11.锅碗瓢盆协奏曲

准备好盘子、小碗(底朝上放)、筷子、金属小勺等当乐器。教宝宝敲一敲,先听听它们的不同音色,想象一下,谁像妹妹?谁像姐姐?再听妈妈打节奏,让宝宝注意观察和倾听这些有趣的声音。然后鼓励宝宝自己打出不同的节奏。

12. 姥姥门前唱大戏

一边念童谣《拉大锯,扯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迎女婿,小外孙孙也要去,小外孙孙也要去!”一边和宝宝做动作。这既是经典的民间童谣,又是带有典型节奏训练的小律动,操作性非常强,每个宝宝都会喜欢的。

13.象声词音乐会

咚咚锵,丁零零,呼啦啦,稀里哗啦、噼里啪啦,叮叮咣咣,咕噜咕噜……看到这些象声词,不用标注节奏,也不必有音乐学习的经验,妈妈们也一定能感受到它们内在的节奏,也能自己变换不同的节奏念出来。同样,这些象声词对宝宝来说也是充满了无限的魅力。调动你的智慧,邀请更多的象声词,来开个象声词音乐会吧。

培养节奏感很重要!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任何一段称得上叫音乐的东西,或许没有和声,或许没有旋律,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节奏。如果把音乐比做人,那么节奏就是其骨骼。从节奏进入音乐,是最自然、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一种方式。孩子2 岁前,就可以让他熟悉各种声音的节奏,这是孩子理解音乐节奏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有助于提高他的音乐感受力与理解能力,甚至可以帮助他长大后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2~3岁

3 岁左右,孩子的听觉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如果3 岁前经常接触音准好的乐器,那么孩子就能获得类似于天赋的绝对音感。这样的孩子对乐谱的记忆力强,对音乐更敏感,以后学习音乐会有很多优势。

宝宝的音乐能力让人惊奇!

24 ~ 30个月:会自己创作歌词,并为熟悉的旋律改编新词了;能够模仿听到的音调和曲调;能准确地重复几首歌曲;会用小的打击乐器或手鼓,吹简单的管乐器(如喇叭)。

30 ~ 36个月:能记住并重复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懂得音乐有音程和重复等形式;知道音乐的符号,开始理解如强弱、高低、快慢、升降调等音乐符号;能根据韵律的变化唱相应的歌曲;喜欢跳舞,会用优美、饱含感情的动作来跳,包括身体和手臂运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弹奏简单的乐器了。

上一篇:邀请朋友聚餐的短信下一篇: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