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2024-08-15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通用8篇)

篇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摘 要]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以及功能扩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职能 功能扩展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是由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全部程序化,也就是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另外,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干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则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会计电算化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传统会计方式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便于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而传统会计,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因为这样,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尚待提高。财务数据属于机密,但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不多。所谓加密,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方面例如系统一旦崩溃,或者受到病毒侵袭,也容易导致事故。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推广较难,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也不够成熟。

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动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治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实就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就是要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治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的治理,加强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守明.试析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研究..12.

[2] 王广东.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财务会计..8

篇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摘要】 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及运用,是现代化医院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医疗改革新时期,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和会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关键词】 新时期 医院会计电算化 重要作用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财会部门业务变的日益增多复杂,为了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手段。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和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与手工会计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点。因此,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日益重要。1 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义

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而且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帮助财会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财会人员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参与医院管理与决策,为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医院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管理、决策和医疗改革提供高效的服务。

目前医院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些基层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程度非常低,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医院管理者存在“重硬轻软”的思想,即重视对设备等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管理方面如软件的投入。

2.2 子系统相互独立而缺乏整合性

在一些医院,其收费、物资购销、工资发放、会计核算等分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算化体系,可是由于各职能子系统相互独立,导致各核算单位的硬件重复配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2.3 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一是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玩忽职守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账簿没有及时打印等。3 加强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医院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医院改革和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项需要不断投入和支持的长期工程,并不是有钱、有软件就行了,而是要在符合医院经济运行规律的条件下,有医院领导的直接参与,全院职工的积极配合和病人的理解,整项工程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3.2 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其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首先,根据当前改革的要求,重点解决会计电算化的主核算系统与工资核算、住房公积金核算、物资管理和部门核算系统的匹配,同时还要针对医院的特点建立一个附属子系统来辅助全局管理。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必须纳入医院管理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完善、满足自身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与医院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力求数据一方输入、多方共享,在硬件网络上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共享一个网络平台。

3.3 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内部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准确。(1)加强操作程序控制。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2)原始数据输入稽核控制。电子原始数据必须经不同人员审核和确认,再利用模块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后的电子记账凭证不允许任何人修改。(3)加强操作人员授权控制。会计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授权规章。3.4 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3.4.1 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

3.4.2 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措施来保障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安全、保密。

3.5 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能力

电算化系统在运行前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减少系统运行后的差错。

篇3: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会计电算化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 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 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 一般规定, 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 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 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 类同于红字更正法, 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 更重要的是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 避免了传统会计方式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 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 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 便于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 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 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 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 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而传统会计, 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 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 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 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 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 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 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 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 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 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 特别是两者的联系, 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 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 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 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 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 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 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因为这样,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尚待提高。财务数据属于机密, 但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 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不多。所谓加密, 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 防止盗版。另外, 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 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方面例如系统一旦崩溃, 或者受到病毒侵袭, 也容易导致事故。目前, 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 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 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 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 生成管理报表。然而, 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 因此, 推广较难, 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也不够成熟。

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是推动会计改革, 充分发挥会计治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其实就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 就是要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 以引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治理体制, 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的治理, 加强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 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守明.试析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研究.1996.12.

篇4: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内涵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提升,在实际会计学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项目就是针对计算机结构建立的会计学发展机制,也是俗称的计算机会计。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项目运行过程中,计算机利用其自身的科技优势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处理,建立相应的数据整合模型,有效的利用智能代替了人工。在实际会计电算化项目运行过程中,电子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主体,管理人员利用会计对应的软件利用设备进行相应会计项目的操作,并且保证整体会计工作的过程清晰明了,真正实现时间和效率的最优化。会计电算化技术就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统称。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影响概述

1.会计基本职能的升级化

会计领域运行计算机技术是对整体管理职能的升级,相关会计人员要集中学习相应的会计知识,并且对计算机技术的相应内容也要培养必要的项目处理能力,有效的掌握相关软件和会计系统。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经营理念和战略目标是宏观上的发展路径,而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措施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会计人员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去,为企业提供最为基本的财务数据,真正实现工作职能的有效改变。另外,在会计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实际的管理型项目和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财务格局,摒弃传统会计理念中的归因模式,学习更加先进更加贴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运行结构。

2.会计基本规范的升级化

在会计人员进行相应会计项目运行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集中处理具体的规范化问题,而会计电算化项目的运行保证了整体会计工作规范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记录,能有效的提升整体数据记载的准确性和实际效率,也便于整体会计工作的自动化处理,实现了数据分析、数据录入以及数据整合的高效升级。

3.会计基础目标的升级化

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会计人员要依照数据和信息的实用价值进行有效的目标设定,在设定了会计目标后,不仅整体会计工作的效率能得到有效的升级,也能保证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会计管理项目中,会计人员的基础目标在不断的升级,能有效的实现网络资源以及计算机数据的有效共享,并且相应会计目标的转变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会计人员建立动态化的科学对策。而在会计工作中运行电算化项目,能有效的影响会计目标的合理性。

三、实际运行结构中会计电算化对实务的影响作用

1.优化了数据的整合模式

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基础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而对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包括:总账目的等级划分、登记金额的核对、金额登记的时间以及原账目数据等,只有提升相应会计人员的基础素质和实际运行能力,才能有效的提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利用会计电算化项目能为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保证了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实现了工作难度的有效降低,真正从根本上提升了整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变向的减轻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负担。

2.优化了会计的内部控制模式

会计人员的工作虽然并不复杂,但是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具有非常高的责任心,对于会计人员的细心程度也是很大的考验,会计人员只有保证对数据和信息保持敏感度,并且集中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整合机制,才能保证数据信息录入的真实有效。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模式中,会计人员利用的就是牵制制度以及责任制度,从而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安全化。在会计电算化项目运行后,无论是从基础的内部控制权限上,还是系统的安全控制机制上,都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维护,从根本上提升了计算机操作管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在基本的会计工作形式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能有效的实现编制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实现了电脑录入和计算机决策的高效管理形式。除此之外,在会计项目运行过程中强化计算机项目的融合机制,能进一步强化内控系统的重点,实现了原始数据输入的便利化控制。

3.优化了信息存储的模式

传统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媒介都是纸张,编制工作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会存在一定的存储风险性,工作效率的下降会导致整体质量的下降,而在会计电算化项目运行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保证了电子信息的留存时限,也提升了整体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计电算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有效的规范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的会计工作日程,也能有效的提升工作的实际效率和质量。管理人员要针对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顺应计算机时代的同时,保证了整体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尚玉梅.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中国矿业,2014,15(z2):55-60.

[2] 张斌,林辉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J].科技通报,2013,29(05):198-201.

[3] 胡会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5,13(27):30-32.

[4] 巩鑫.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研究[J].商业会计,2015,13(06):121-123.

作者简介:

篇5: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狭义上来说,它是指计算 机在会计上的应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 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它改变了以往的手工做账, 实现核算信息化、现代化、机器化,使会计工作更高效、更准确、更灵活的来做。

一、会计电算化的简要介绍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产生于上世纪的70年代末,随着计 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 度也逐渐提高,目前已经可以说是基本巳经普及(只是基 本,还有一部分地区和行业没有做到)。每年参加会计电算 化考试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数量巨大,可见国人对它的重视 程度,目前在我国的多数省份都要求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项 目之一就是会计电算化,没有考取电算化的无法领取从业 资格证,过去的老会计工作者也要积极的参加会计电算化 的培训和考试,争取跟上时代的潮流和公司的发展进度。

会计电算化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它用电 子技术处理数据,不仅速度快,而且电算化的软件运行都 是提前设计好的,是经过了重重审查之后的规范化和标准 化的科学软件,减少了传统会计人工记账或运行中的人为 失误,精度高、容量大、记忆力强,能够多元化、立体化 的将数据呈现出来。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冲击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普及使会计手段和核算的方法发 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体现 在以下方面:

1.会计的职能

在传统的会计中,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工 作的重点是对外编送会计报表,在电算化时代,工作的重 点通过数据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过去的会计部门 只是反映财务,提供财务信息,现在是干预经济,经营和 管理企业;过去手工会计时代无法做出的复杂的、繁琐的 会计模型和回归分析等,现在都可以用计算机直接算出来 了,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细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运用, 电算化会计信息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公司管理人员通 过会计软件管理企业。因此,会计电算时期的会计职能便 是以核算和监督为基本职能,并集合控制、分析预算等于 一体,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活动。

2.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决定会计实务发展的方向,会计的基本目标 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 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包 括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有助于财务会计报 告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目标不 容易实现,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外 界对公司信息的需要,能够有效的向他们提供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甚至还能通过计算机智能进行经济预测和经营 分析,使决策更正确。这些都使传统会计不容易达到的目 标现在更容易做到了,这种发展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的一 种进步,它能够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使会计工作与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对 会计目标的冲击力量是正面的冲击,是推动性的。

3.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的基本假设有四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 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工作所要服务的 特定主体,是会计单位,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主体 很明确,一般表现为能够独立经营的会计核算企业,而且 只要核算自己企业范围内的货币资金项目即可,但目前, 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会计使用计算机操作,利用网络 来传播,使企业的组织形态、经营方式等方面表现出外在 的不确定、虚拟化的状态,比如:很多的网络公司可以通 过重组、整合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的变化不断 调整自己的合作公司,也经常的解散或重新构建,这些都 导致会计的主体界限不再像原来那么清晰,而是倾向模糊 的状态,但不管界限有多不明显,只要是为公司的经营目 标而存在的,都可以归人会计主体的范围内。

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 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在过去的会计理论中,针 对的大部分都是传统工业时代的资产,这些多是实物的存 在,但信息化时代不一样,一些网络公司都是虚拟存在的, 它们公司经营的是虚拟的产品,会计主体很灵活,而且竞 争大,稳定性不强,受外部环境和受众影响大,很容易分 立、破产、重组,这就导致资产的历史成本、费用与收人 等的配比原则不再存在确定性,不能正确的反映经营成果 和财务状况,持续经营假设面临着挑战。

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是 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多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目的是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来进行账目 结算、编制财务报告,向有关方提供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一般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这个过程在过去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相对较高。 随着电算化应用的推广,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呈现出来, 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准确的做出决策。再加上前面我们分析 到,现在的虚拟网络公司很多,他们不具备准定性,无法 用以往的期间进行结算,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适应时代 的发展。

货币计量,是指通过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会计 理论中强调,会计的基本单位是货币,是通过货币进行计 量,但时代是发展进步的,对着信息和虚拟网络的发展, 目前有很多的`用货币难以计量的信息。还有电子货币的出 现,也是对以往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和挑战。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冲击

会计电算化推行三十多年来,它的优越性是逐渐得到 人们认同的,它对以往方式的变革,不仅会影响到会计理 论,还会对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变化, 从会计处理方式到账目处理程序再到会计部门人员组织等 方面都发生了变革。

1.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

(1)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多余

在过去的手工记账时代,难免会出现人为的错误,比 如:金额、方向、期间等,为了提高账务的准确性,这就 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平行登记,使登记 的时间、记账方向、金额保持一致,这个登记的过程复杂, 需要的人力也多,尤其是经济业务多,规模较大的公司, 进展的困难更大。在电算化时代,使用计算机录人,登记 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且准确度度高,保存方便,不 同的数据库之间便于交流和传递(但要注意数据的安排, 谨防数据被盗),在这种情况之下,平行登记有些多余,可 以不再开设。

(2)对账工作可以适当调整

传统说来,会计对账工作包括三个方面: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实核对。现在的电算化时代,这四个方面巳 经发生变化,有的需要加强,有的则要减弱或者取消。

计算机网络是传播和共享的,所以,同一个业务只要 录人一遍就可以了,其它的可以直接调用,这就增强了账 实核对的重要性,因为记账凭证的录人是唯一的数据录人 过程,其它的数据都是由这里而来,如果录人记账凭证的 时候出现了错误,后续的其它数据也就相应的出现错误, 因此要加强对账证的核对力度,确保记账凭证录人的正确 性。记账凭证录人了数据和信息之后,总账、明细账、日 记账就会在计算机人工智能下自觉完成,数据是直接调过 来的,基本不会出问题,但也不排除有操作上的失误,所 以,只要给出适当的检查即可,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大费周 折,可以适当的消弱对它的检查力度。

账实核对,它的工作是将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 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进行核对,做到账实相符。比如:未 达账项,这是会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事项,是经济业务中 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不能算是错误,只是企业和银行之 间在时间上的不统一信息上的不对称,通过对账可以将未 达的帐项列出来。还有各种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账 面余额和实有数额不相符的情况,都需要通过对账找到不 符的原因并及时调整,所以,账实核对还是有着它的作用 的,是需要保留的。

(3 )更正错账的方式发生变化

以往的错账更正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分为多种更改方 法,比如:红字更正法、划线更正法、补充更正法等,会 计电算化下的数据,审核过的一般是不允许更改的,若要 更改,也要依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修改。如果是审核但没 有记账的,可以在“审核凭证”下进行取消审核,然后修 改;审核了,也记账了,但是没有结账的,可以通过“反 记账,反审核”进行修改,但是违反了职业道德,正确的 是进行有痕迹的修改。

2.会计机构内部人员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传统的会计系统中自然只是会计人员,如:出纳、审 计、统计、会计师、保管员等,各部分有各自的责任岗位, 但不管怎么分类,他们都同属于财会类,现在对比起来出 现了差异,不仅需要会计专业工作人员,还需要计算机操 作人员、维修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与防病毒、骇客窃取 信息数据),系统分析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等。

3.会计信息的传递、存储、使用发生变化

手工时期的会计,有大量的账本需要保管,时刻谨防 火灾、潮湿、破坏等各种隐患的出现,而且如果有信息需 要查询的话调度起来非常复杂,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在众 多的账本中查找才能完成。电算化时代的信息存储是以虚 拟的数据为内容,存储在数据库、磁盘,保存方便,查询 简单,还可以进行数据库间的传输,相关的部门可以根据 数据和外部资料的对比分析及时进行管理和控制资金运动。

四、结语

篇6: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1、相同点(1)目标一致(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2)都需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如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相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都需要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4)编制会计报表;

(5)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6)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A、采集数据予以输入;

B、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分类、计算和传递; C、存储记录和资料;

D、制定各种程序,规定需要何

种数据,于何时何地取得该项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和传递;

E、输出各种会计数据,如凭证、报表等。

2、不同点

(1)会计科目编码的变化

电算会计:以会计科目编码达到数出一门,数据共享(2)记账凭证的变化

记账凭证的产生、取得和分类不同 手工会计:人工填写记账凭证 电算会计:人工凭证、机制凭证(3)会计核算形式的变化

手工会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电算会计:不需要考虑,会计软件自动记账

(4)账簿和报表的变化

A、数据、信息的载体(媒介)不同

B、账簿输出方式的变更

手工会计:人工查找、计算、登

记在固定的账簿中。

电算会计:会计数据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计算机调用相关数据生成账簿文件,通过屏幕或打印机输出。C、账簿分类的变革

手工会计:日记账、分类账、备查账

电算会计:几乎所有帐簿都表现为序时帐簿的特征。

D、报表编制方法的变更

电算会计:会计人员定义好报表格式、取数公式、输入基本数据后,计算机自动从账务处理子系统或其他子系统中取数,生成报表。

(5)内部控制的变化

手工会计:财会部门、人工控制

电算会计:财会部门+计算机处理部门、人机控制

(6)会计职能及方法的变化

手工会计:核算型会计,事后反映和监督

篇7:会计实习与会计电算化

——关于实习生对企业核算型会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探

会计实习,既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尤其是实习生对企业会计软件的二次开发,更能使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同时又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现有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不足,以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完善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念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它是会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的应用型学科。从会计学的分类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总称。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只有20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20多年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用化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一直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目前会计软件行业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我国会计软件已经完成了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开发。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尤其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市场上大同小异的各种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不能满足企业应用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既是当代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更是即将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学们所必须关注的课题。

三、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必然性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电算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会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核算功能来说的,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的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会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我们把这种软件只能称为会计核算软件。然而,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会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为决策者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会计软件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必须在现有会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论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的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会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促使会计软件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作为即将参加工作的实习生,必须对此有高度的认知。

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特征

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纵向的、横向的、标准的、系统的分析与比较,为企业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管理和辅助决策信息的会计软件,它的主要特征是:

1、功能综合化,技术集成化

管理型会计电算化软件,以预测、决策为核心,包括有事前的预测、决策,事中的控制、管理,事后的核算、分析功能。为了让企业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这种综合化的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2、数据量大型化,数据结构多维化

为满足管理型会计软件在预测、决策、控制、管理、核算、分析等多方面的需求,不仅需要企业本单位的内部数据,也需要外部数据,不仅需要当前数据,也需要历史数据,不仅需要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也需要市场、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数据。为便于对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归类分析,其数据结构必然是多维的,因此,数据的分析与观察工具也不同于以往的单纯核算型会计软件。

3、模块多样化,数据共享化

管理型会计软件,为企业提供的是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营销、采购、人事、设备等部门的不同模块与管理型会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使基础数据通过共享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会计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以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系统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网上银行,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全球范围内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这一切构筑在基于网络应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此外,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到来,影响经济变化的因素愈来愈复杂,愈来愈难以把握,因此,在利用财务软件进行决策时,还应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搜集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利用模型库、知识库、推理机制、神经网络技术等,实现决策过程智能化。

五、学生实习时在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应怎样做 基于我们实习的目的及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特征,要对现有的核算型电算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以利二次开发。

熟悉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首先要熟练操作企业所使用的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各功能模块,分析核算型会计软件的数据流程,掌握其数据接口转出转入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类

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与原核算型会计软件进行数据共享及业务的无缝对接。

2、熟悉业务流程,做好系统分析

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其目的在于了解业务流程,广泛收集必要的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的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整个软件系统开发的成败。

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

(1)在所在企业的帮助下成立顾问小组,其成员应包括:所实习企业的总会计师、相关部门经理、系统管理员、系统使用者等。为您的业务咨询及软件开发做好准备。

(2)熟悉业务流程,明确基本事项及二次开发所要引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了解具体要完成哪些预测、分析事项,确定设计哪些功能模块。

(3)调查清楚对各功能模块的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给出系统的规模,系统应能完成哪些工作,系统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新系统应达到何种质量、水平等。

(4)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包括各部门间及同部门内的业务分工、业务量、业务处理方法、各类报表输出结果的时间、顺序、数据储存的要求等。

(5)认真编写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是把整个业务过程用图示和文字说明表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它是系统开发中程序编码的基础,是管理型会计系统中整个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业务流程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成败。因此,必须切实做好业务流程图的编制工作。

业务流程图的编制需广泛征求意见,其间应重点听取总会计师及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的意见,重视具体操作者的建议,尽可能满足各部门一线业务的需求。在心中要时刻铭记,只有方便实用的软件,才能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业务流程图的编制必须同时采用文字说明、图形描述两

种形式来相互补充,有关说明、描述必须详细、周密、完善。凡是业务触及到的细节都应详细说明、准确标出,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6)编制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通过图示、符号的方法表示出来,它直观地反映了程序设计的构思过程,体现了整个程序运行的思路,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一步,直接决定着程序设计质量的高低。同时绘制好程序流程图有利于系统的整体控制。

(7)对上述的基础准备工作进行严格审核。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是以各项优良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前提的,基础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在编写程序代码前必须认真、全面、细致地审查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边准备、边设计、边补漏。

3、在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割成若干个功能不同而又相互独立、并能单独运行的若干程序模块,而这各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模块化设计技术已在现代程序设计中被广泛的采纳和应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它有着明显的优点:

(1)便于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的设计质量。系统设计时,可以把要做的工作,分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功能块,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单位各自研发。因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程序的设计质量。

(2)便于维护、维修,增强通用性、易读性。

(3)增强模块的独立性,降低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即使有某些部分出了故障,也不至于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4)能设计出可绕过障碍区运行的高质量软件——这是模块化设计的最大优点。由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即使出现某些非关键性故障,系统依然能安全运行。

4、程序编码的试运行

系统完成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修改。

5、加强对管理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使用前审查。

管理型财务系统和核算型财务系统一样,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确保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所在。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审查、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只有证明正确无误,该系统方可投入使用。

六、实习生在开发管理型会计电算化软件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数据接口的多值性,以利导出导入不同类型数据库的数据。

管理型会计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历史数据的存储类型,还要充分考虑到与银行、税务及其它中介机构间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所以在设计数据接口时必须兼顾到不同数据库类型间的数据交换。

2、系统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管理型会计系统的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在服务器上为各数据库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的未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就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为企业设计出生命周期较长的管理软件。

3、友好的用户界面。

管理型会计系统的最终用户是企业的员工,严谨的口令设置,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地界面问候使他们倍感轻松、愉悦;简洁明了的页面设置使他们一目了然。因此,友好的用户界面是软件设计对设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篇8: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职能的全新扩展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已具有相当规模。特别是近年来,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国家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 应用会计电算化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数据存储形式, 数据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 扩大会计数据领域, 提高会计处理信息质量, 并改变会计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方法和技术, 从而促进了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以改善和促进会计管理改革, 使得会计管理制度在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中发生根本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和机械操作, 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运算和输出, 定期和不定期地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电子计算机是会计电算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历史并不长, 但发展很快, 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 初级电算会计。

初级电算会计是将电子计算机运用于某一方面的会计数据处理, 其主要是模仿手工。本阶段的主要特色是单项应用。

2. 中级电算会计。

中级电算会计阶段是从凭证处理到登记各种账簿、计算成本, 从账簿记录到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数据查询和输出等。本阶段的主要特色是低水平的系统应用, 但它的原则性、实用性、固化性、传统性太强, 灵活性、随机性、扩张性、创造性不足;往往照顾共性太多, 兼顾个性太少。

3. 高级电算会计。

高级电算会计是系统地应用和网络运用的结合, 告别单机或多机的单独工作方式, 进入多级局域网工作方式。实现了会计数据分散输入, 集中处理, 从而实现远程网工作方式, 相互通信, 资源共享, 并实现多用户、多任务同时操作。

会计电算化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其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除此之外, 还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创新管理思想。电算会计处理数据的电子手段, 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 速度快、精度高、容量大、记忆强、判断准、反应迅速。电子手段客观上要求创新会计管理思想, 它的主要特征是管理系统的开放型、数据对象的多元型、数据加工的立体型。

2.创新管理模式。电算会计客观上要求创建一套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应与电子手段相适应, 集核算、管理和决策于一体。

3.促进网络建设。电算会计的推广和普及, 将大大促进宏观的会计信息网络建设, 它为系统内部、上级领导部门、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乃至更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空间信息交流、检查和分析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

4. 改善宏观调控。

随着电算会计的普及与提高,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将会有较大改观, 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将大为增强, 宏观调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

5. 深化会计改革。

电算会计不仅仅彻底改变了会计的工具, 而且还将深刻影响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方法, 促使会计理论的创新, 推进会计实务的发展, 刷新会计人员的传统观念,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6. 推动标准化进程。

电算会计通过运行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核算软件来处理数据, 软件设计的规范性和标准型, 将大大减少难以预测的人为因素, 从而推动会计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7. 提升反馈速度。

电算会计管理系统是开放型的, 电子手段要求建立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反馈管理功能, 并极大地提升反馈速度, 进而实现随时提供最新会计信息。

8. 提高人员素质。

电算会计意味着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它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电算会计的发展, 将促进会计人员努力学习现代化会计理论和与电算会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优化知识、人员和队伍结构。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了新的会计工具和处理方法处理会计资料, 给传统手工会计的理论和实务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法, 使得会计账务数据进入电子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 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也得以保证。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给会计实务带来了一场革命,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的应用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把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 实施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 以便广大会计人员从抄写、计算等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把主要精力投向财会管理, 为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如何适应新的会计管理环境, 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计算工具的改变, 由于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存贮特点, 已引起操作方法和操作环境的一系列变化。 (1) 能够及时准确处理会计数据。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 并且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数据处理, 突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 为日常财会管理提供所需要的更为详尽及时的信息。计算机可以随时通过数据处理, 跟踪新发生的经济活动, 提供最新的经济信息, 这样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并且由于计算机不会发生手工计算、整理、抄写的差错, 只要输入数据正确, 在手工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复杂计算由计算机运行程序, 复杂计算由计算机运行程序, 瞬间就可得到准确的结果, 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些都使得数据结果的准确大幅度提高, 以满足各项业务管理的需要。 (2) 可以自动生成或查找会计数据。手工条件下主要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一套财务处理流程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原始的凭证帐表和处理流程等方面引起了一系列变化。即会计电算化以后, 可以只保存最基本的凭证数据, 而不保存任何中间结果, 像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如果需要, 可以在任何时候运行程序, 将从记账凭证开始的登记和传递程序执行一遍直到生成总账, 并显示任意一项中间结果。也就是说, 账簿可以动态地自动生成, 只要报表的数据生成方法是固定的, 甚至报表也可以动态地自动生成。所以, 电算化的会计系统不需要账簿, 人工对账自然也无必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必等到期末才能得到所需信息, 而可以在规定权限范围内, 随时进行查询。 (3) 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会计工作在应用了计算机以后, 会计数据处理绝大部分由计算机来承担, 使财会人员从原来的抄写、计算机等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向财会管理, 从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信息新技术环境下, 会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会计知识外, 不仅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网络系统的使用与管理知识, 而且还应具备预测、决策知识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和较强的信息的沟通能力。

2. 会计实务表面形式的变化。

(1) 会计人员组织结构变化。传统会计系统中是清一色的会计人员, 对工作的责任由其级别决定。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需要会计人员, 还需要计算机硬件操作和维护人员、软件操作和维护人员、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等等。 (2) 数据流程和账务处理程序的变化。传统的会计资料记载在纸上, 传递于会计人员、各个小组和上下级之间。而电算化会计的数据存放在电子计算机中, 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传输, 既迅速又可靠。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的各种形式都需要对账务数据多次重复登记账簿, 环节多、差错率高。电算化会计的账务处理可以一次完成各种账簿的登记, 迅速准确;可以实现一数多用, 数据的长期使用和数据的共享。 (3) 会计从封闭走向开放。传统会计是在资料被带入到会计系统中以后, 会计数据传递于会计系统的内部, 在会计系统内部进行处理。这样, 传统会计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电算化会计的账务数据都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 可以主动地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调取数据, 经过处理后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相应的有关部门, 进行管理和控制资金运动的活动。这样, 电算化会计就构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

3. 对会计深层理论构成的影响。

任何理论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条件, 会计理论也不例外。随着人类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技术时代的迈进, 随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使会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和工业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重新审视, 预见其对会计工作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1) 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所谓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 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传统会计主体的选定有两个可以依赖的基础:一是根据能控制经济资源, 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二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这一基础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 即公司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了网络公司。它是一种临时结盟体, 没有固定的形态, 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由于其生产设施多为临时租用或与其他生产机构实行短暂联盟, 在生产某一产品时具有同一经济利益的团体又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靠性, 从而导致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所强调的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已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自独立法人企业所组成临时联盟体的新情况, 这一传统假设已不再能为网络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提供基本的支持。因此, 将有围墙的会计主体理论运用于无边界的现代企业, 似乎不再合适了。由于对会计主体认识上的差异, 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方式, 所以, 我们应对会计主体假设有一个认识上的深化, 以确保会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 服务于经济发展。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 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 (2) 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所谓持续经营假设, 是指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企业不会被清算或破产。在持续经营假设下, 企业所持有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 其所承担的债务, 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 持续经营假设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反映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愿望和目的, 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在互联网络非常普及的环境下, 网络公司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临时性的联盟体, 可能时而膨胀, 时而缩小, 还有可能立即解散。会计主体十分灵活, 存在的时间长短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变得不能切合实际, 不能正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上这些都对相对稳定实体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 特别是基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等基本会计原则而揭示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 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会计人员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大的压力。 (3) 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所谓会计分期假设, 是指为了在会计主体终止之前, 能够向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及时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 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割开来, 形成一个个的会计期间。在以往手工操作的会计环境下, 会计循环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 分步越多、过程越长、次数越频繁, 信息提供的成本也越高。然而, 在实现电算化的情况下,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会计人员只需要将各类明细信息搜集并录入计算机中, 形成一个具体而齐全的基础数据库, 以后各种报告及报表的生成即可由计算机依据一定的指令从基础库中自动搜集、分类和汇总而得到, 而且成本较为低廉。因此, 在形成基础库的环节中所花费的成本, 就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沉入成本, 基础库中的数据库被使用的频率越高, 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报告和报表越多, 单位报告与报表的成本就会越低。从而为降低信息成本、缩短会计期间和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了可能。 (4) 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所谓货币计量假设, 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最佳形式。尽管会计数据不只限于货币单位, 但传统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有两层含义, 第一, 货币是众多计量单位中最好的计量单位;第二, 货币价值相对较为稳定。货币作为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 有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用同一口径衡量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使人们能够以货币为工具来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的全貌。但在网络时代, 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是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 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 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 网上的交易也日渐频繁, 为了方便结算, 电子货币已经出现并在不断地被推广使用, 无纸化的趋势将成为货币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 这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 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 而应实现多元化。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对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 那么, 只要是对辅助决策有益的一切手段, 都应该为会计工作所采用, 不能仅仅局限于运用货币这一工具来反映企业的状况。我们不能因为手段选择的单一性所带来的便利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受到影响, 从而使会计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和宗旨。所以, 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商业行为也日趋多样化, 会计工作应当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小结

随着新世纪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会计核算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 会计数据处理速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大地加强。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和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不断出现,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 建立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新领域将成定势。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和发展。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经济的兴起, 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向经济活动领域普遍渗透的形势下, 企业要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 彻底改变会计数据处理方法, 加大改革会计数据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实时的财务报告制度,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新科学和实用技术。使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对会计各个方面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方式, 但由于会计电算化事业是一个新生事物, 开始使用的时候能不能走上会计电算化系统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关系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成功与失败, 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开发工作,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处于实施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 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对我国的企业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事业必将有更加美好的发展。总之, 21世纪的会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良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 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能更好地跟国际接轨, 以适应日益加快的信息化步伐。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 电算会计理论的逐步成熟, 从传统会计学中逐渐分离出一门独立的学科——会计电算化, 它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电算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核算手段现代化, 增强和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传输、反馈的数量、效率、灵敏度和准确度, 将那些杰出的会计管理人才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更好地发挥会计预测经济前景、加强经济管理、参与经济决策的智能, 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等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林志军.会计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1) :43~53

[2].郑燕, 魏哲妍.关于财经类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1 (12) :38~42

[3].王文莲.电算会计基础.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 (14) :24~27

[4].姚美英.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建设与会计风险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9) :43~48

[5].陈祥禧.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6 (10) :55~61

[6].庄保军.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49~53

[7].邱奉兴.论只是面向经济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国成人教育, 2000 (6) :36~38

[8].周茅英.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发散思维.高等农业教育, 2000 (6) :40~43

[9].袁秀梅.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科技, 2005 (19) :44~45

[10].王友权, 程德兴, 郑小讯.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中国科技信息, 2005 (22) :86~88

[11].赵志坚.试论信息时代会计发展的新思路.邵阳学院学报, 2003 (4) :66~69

上一篇:中考英语完型填空题的答题技巧下一篇:乌鸦的美丽小学生作文